•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透過三位肢體障礙者的敘說,理解身心障礙者在生命歷程之中對身心 障礙的想法及接受過程。發現身心障礙認同有相似的主軸,以及具有差異性的過 程,而障礙來自環境中物理及心理條件所造成的個人不適應,但卻因此成為身心 障礙者被對待或自我看待時的重要因素。認同是變動的歷程,環境及政策也都是 可變化調整的,因此改變環境的友善性及適用性,才是讓身心障礙者能有更正向 的認同經驗的方向。有關本研究的結論敘述如下。

壹、身心障礙者對其身心障礙者身份的覺察

身心障礙者意識及界定自己成為一個身心障礙者的過程,通常由對身體形象 及功能的關注開始,以治療、復健、輔具的使用及開發,和問題解決模式的調整,

將目標設定為達成一般大眾所能完成的行動。此時對身心障礙的覺察停留在個人 生活層次,對身心障礙的概念及態度往往來自身旁的重要照顧者及家人、同儕、

醫療人員。而當個人私領域生活方式得到調適之後,進到社會參與的層面時,身 心障礙的議題就轉變成為身份及角色的確立,身心障礙者此時面對自己意識到或 被提醒身為一個身心障礙者所承擔的社會想像,而面臨到對於身心障礙者身份的 接納認同或抗拒,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福利資源。

主觀經驗中覺察自己是身心障礙者則常常來自於比較,小時候與兄弟姊妹的 比較,求學階段和同學的比較,慢慢確認了自己與人的「不同」,然後慢慢被社

140

會環境所教導這個「不同」的意義是「我是一個身心障礙者」。至於覺察過程中 的差異,也因環境而有所不同,身心障礙者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內化了社會價 值觀對身心障礙者的想像,成為在心中順服或反抗的標準。因為身心障礙者很需 要外在的肯定來建立內在的自我肯定,身旁的重要他人也常常在身心障礙者的生 命歷程中扮演了影響其對身心障礙概念的重要角色,父母的態度、同儕的接納和 老師的教導,以及過程中身心障礙者所經歷的正負向感受,都會對身心障礙者有 重大的影響。

貳、身心障礙者的認同歷程

身心障礙者對身心障礙的定義往往來自個人生命經驗中與障礙相關的經歷 或感受。在早期接受了家人及文化的觀點,而內化為自我的信念,例如「身心障 礙者有很多事情不應該做,以免危險或者是造成他人困擾」、「身心障礙者需要別 人的幫助」,或是正向的「身心障礙沒有什麼關係,只需要改變做事的方法就和 別人一樣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這些可能都在身心障礙者還未對身心障礙的概 念及自己所被界定的身份有足夠的思考時就已經成為行為的規則。這些規則會在 與人互動的經驗中被檢驗及修正,更會在環境變動時因不同的經驗而被檢視。例 如不同的求學階段中,學校環境和同儕的相處方式不同,會讓身心障礙者重新思 考原本界定自己作為身心障礙者所應有的表現是否合宜。

身心障礙者自身對身心障礙的定義,會影響到個體在環境中的因應行動。本 研究的參與者們認為身心障礙只是一種不便的狀態,並且是因情境而異的,由於 每一個人在一生中多多少少都有不便的時刻,所以每個人都是某種意義下的身心 障礙者。於是期待可以將身心障礙身份的標籤,置於個人的背景條件之中,就像 是性別、身高、體重、個性等,而不是遮蔽在自我之前的認同阻礙。

透過與其他身心障礙者的比較,身心障礙者也會發現此共同身份之下的個別 差異,有想要效法的楷模,也有不想要成為的身心障礙者的形象。他們也會從經

141

驗中歸納出身心障礙者可能有的共同特質,或是感受到社會價值觀中對身心障礙 者的想像,而回頭思考自己應該或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身心障礙者。

身心障礙者對身心障礙的認同歷程,是複雜而極具差異性的過程,然而身心 障礙原本只表述一種身體或心理的狀態,或展現於在某種環境中的不便利,是一 個中性的概念,並不具有評價或貶抑的意涵。在身心障礙者的成長過程中,因著 環境的不便利以及人際互動中的挫折,漸漸轉向負向的態度及觀點,將自我與身 心障礙連結,而有「因為我是身心障礙者所以才做不到,做不好」、「別人是因為 我是身心障礙者才這樣對待我」等自我論述。由此而生的因應方式則因人而異,

有的人因為自卑而選擇隱藏自己不要引人注目,有些人則是將自我膨脹武裝去對 抗不友善的世界。這個過程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在生活中友善及不友善的環 境交錯出現,造成更多的比較,以及認同的混淆及偏向。通常要到心智比較成熟,

環境友善度也較高的時候,一般來說是高中及大學階段,對自我的接納才比較能 夠不聚焦在自身障礙,而關注於自己能做、會做的事情,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身體 狀態中找到自己的夢想及生命意義,而自我的主體性也在此時能夠有較合宜的發 展。可惜的是在離開學校環境之後,社會情境的友善度明顯的較低,所以身心障 礙者往往在求學階段漸漸建立起自我悅納和自信,卻在畢業之後由於求職歷程或 職場的挫折,快速地回歸早期的生活型態,包括隱藏、退縮,減少與人互動,同 時也造成認同的反向移動。

所謂的認同除了自我接納的面向之外,更涉及了自身對於身心障礙的理解及 想像,而這些理解和想像就因個人的生命歷程以及所處的社會文化有極大的差 異,無法歸納出固定的模式。認同未必全然是正向的,接納自我作為一個身心障 礙者,在身體及環境限制盡力發展自我,並且找到自己的社會位置及人生目標,

是好的發展方向。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