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經濟教育的意義及重要性

本節先闡釋國內外學者對經濟教育的定義,再探究經濟教育的重要性,並 對於經濟教育透過學校教育實施的重要性,以及與公民教育、社會科之間的關 聯加以說明,最後探討經濟教育的目標內容。

壹、經濟教育的意義

一、國內外學者對經濟教育的定義

我國學者大多將中學經濟教育視為公民教育的一環,可能與我國過去將「公 民」單獨於國高中設立科目有關,即使經歷課程改革,公民教育仍為國高中社 會領域中重要的知識架構,希望能夠從經濟課程的傳授,培養公民在經濟領域 上的知識、參與能力,並且達到具備經濟素養的目標。

早期國內學者認為,應該藉由公民教育作為經濟知識、概念傳遞的基礎,

因為經濟學不僅為社會科學的範疇之一,也會與國家民生問題、日常生活相關 的常識息息相關,學習經濟知識不僅可對經濟問題或事象有解釋、分析、預測

11

的能力,更是培養「健全的公民」基礎與核心素養。因此必須在中小學階段教 授經濟學研究的內容,經濟教育等於是公民教育中的經濟知識以及未來人文及 社會科學研究的前置準備(蕭行易,1983;陸民仁,1985)。

我國自 1994 年課程改革列車啟動以來,欲改革過去「以知識為導向」的授 課方式與內容,開始著重「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的改革方針,

所以經濟教育既然視為公民教育的重要環節,其意義多著重在「與生活連結」、

「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上。溫明忠(1999)認為經濟教育是根據學生對於經 濟概念理解力發展,採取適合的教材與教法,使學生在國小至高中階段對經濟 概念有不同程度的瞭解,讓他們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遭遇的各種經濟問題,進 而教導學生在經濟問題上,具有做價值判斷及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黃美筠

(2005)則認為,經濟教育要讓學生理解基本經濟概念、基本決策單位、重要 經濟目標以及經濟推理的過程,才能對經濟問題做合理分析以做出理性決策,

成為具國際觀、富責任感,有效率參與公共事務的公民,所以經濟教育就是以 增進公民素養為目的,教導學生具備基本的經濟知識和應用經濟推理做經濟選 擇的能力。高中公民與社會科課程依據 2004 年教育部所訂定的「95 課綱」實 施之後,社會輿論批評認為其喪失了公民教育的初衷,只在強調社會科學概論

「純粹」學理知識的傳授,完全疏忽了公民教育的根本意義,課綱內容的知識 系統,亦有說明不清楚、知識架構整合不足的問題(張茂桂,2008:48-51),

然而此種淪為「學理知識傳授」的狀況是否也在經濟課程中出現?且與我國學 者認為經濟教育課程應為公民教育的一環之看法有所落差?這些應從課程完整 實施後的師生觀點來檢視之,才有利於瞭解在高中教學現場之下經濟課程的真 實樣貌。

國外對經濟教育探討與研究的起步較早,對於經濟教育大多從「功能導向」

來進行定義。有些國外學者認為,經濟教育是一種「功能性的教育」、是一種「經 濟能力教育」,學校必須將經濟學的內容作學理性的介紹,傳遞經濟知識、使學 生瞭解現代經濟運行的機制,並且運用這些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經

濟問題,在面對媒體提供的經濟訊息、財經新聞、重大經濟事件等亦有合理的 判斷能力,因為公民有可能同時扮演消費者、生產者、投資者等多重角色,藉 由理解並運用基本經濟概念,來提升扮演這些角色的知能(Nourse,1966;

Stigler,1970;Trujillo,1977;Helburn,1985;Gilliard, Caldwell, Dalgaard, Highsmith, Reinke, & Watts,1988)。

結合國內外學者對經濟教育定義的看法,本研究認為「經濟教育」的定義 為:透過經濟課程的實施,建構學生基本經濟知識的概念與脈絡、並且培養經 濟「選擇」與「決策」的能力,未來落實「經濟問題解決」的目標,真正成為 具有「理性抉擇」、「行動準備」、「國際視野」的公民。

貳、經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目標

美國自從 1949 年成立推動經濟教育的專門機構—JCEE 後,除了在本國進 行經濟教育的推展與研究,並引起世界各國開始對經濟教育在各級學校發展的 關注,我國的中小學經濟教育課程亦受此發展趨勢影響,黃光雄(1987)曾在

《中小學社會學科教育目標研究報告》中指出,社會科學的範圍包括五個核心 學科: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及人類學。從 1983 年、1995 年的國 高中課程標準修訂,以及 2004 年的高中課程綱要修訂歷程都可觀察到,無論課 程標準(綱要)如何修改,經濟學在國中小社會科、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的課程 實施範圍都具有一定的份量,顯見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亦強調經濟課程的施行。

然而,經濟教育為何要藉由學校教育的管道實行?在我國為何要將社會、人文 學科結合公民教育在中小學階段實施?經濟教育所要達成的目標又有哪些呢?

一、經濟課程透過學校教育實施的重要性

學校教育實施經濟課程的理論基礎,大多在彰顯其對學生與整體社會的影 響以及重要性,是時代所趨也是身為現代公民必須要具備的能力。美國政府早 在 1960 年即委託「經濟教育全國特別委員會(National Task Force on Economic Education, NTFEE)」結合經濟學者專家、高中社會科基層教師擔任委員會成

13

員,對中學階段的經濟課程進行調查與研究,歷經一年的時間,完成調查研究 報告,並對美國整體經濟教育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期許能建構出一套培養良 好公民資質的經濟知識架構,未來提供中學階段的教師在教學上有明確的指引 與目標。

NTFEE 在報告中強調,經濟教育的重要性在於:

身為現代公民,具有經濟知識是必要的,因為政府大部分的重要政策都 與經濟範疇相關,而公民每日所面對的,也都是「經濟」的問題,在個人層 次包括選擇職業、支配所得、投資計畫等,公民必須有能力「告訴自己一個 答案」;在國家層次中,亦有許多公共性的經濟問題等待公民去解決,包括 政府財政稅收政策的判斷、新型工業技術的引進等,有賴於從教育中傳遞經 濟知識並培養理性判斷的能力(NTFEE,1961:1-5)。

報告中亦強調透過學校教育管道實施經濟教育的重要性,其中特別關注於

「高中階段」的實施:

我們認為未來的公民必須要在學校中獲得經濟基礎知識的理由在於:第 一,經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不應該等到大學階段,因為並非每個學生都會上 大學;第二,即使這些學生上了大學,也甚少會有人選修經濟學分,所以在 高中階段發展學生客觀分析經濟議題的能力是必要的,因為現代公民需要充 分的經濟資訊以應付外在世界,而學校有義務培養學生理性思考解決經濟問 題的能力,過去學校教育中單純對經濟制度的介紹「並非」我們所認為的經 濟教育(NTFEE,1961:1-6)。

198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同時也是美國經濟學者的 Stigler,亦與 NTFEE 的報告有類似的看法,認為人們必須藉由經濟教育成為「指導自己做決定的經 濟專家」,經濟知識、邏輯以及相關詞彙如同人們的溝通工具,而這些具有工具 性的經濟知識必須傳遞給每個人。他並強調,經濟教育之所以要在中學階段成 為課程的主因是,未來學生將會因為他在經濟上所扮演的「多重角色」--消費 者、生產者、勞工等,這些角色將面對不同的經濟議題,而基礎的經濟知識將

影響他們對經濟議題的理解程度,以及他們身為社會及公民應具有哪些角色表 現。除此之外,經濟教育將促進每個人的經濟能力,例如:個人投資理財、經 濟決策等,在從事個人以及社會性的經濟決定時,將對其產生重大影響

(Stigler,1970)。美國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 Baumol(1994)持類似的觀點,

他認為學習經濟的重要性在於,普通的常識不足以讓一般人分析經濟事件,唯 有透過學校教育提供學生一套完整的「經濟基礎分析架構知識」來讓他們瞭解 經濟世界,假若在中學階段忽略了經濟教育的發展,將使得學生無法瞭解他們 所居住的世界(Baumol,1994)。美國國家經濟教育委員會(NCEE)(1997)

強調經濟教育是透過學校教育之方式,傳遞經濟知識給現代公民,並且教導其 經濟推理的方法,以檢視政治面向、經濟面向、以及國際間的許多問題,同時 亦認為經濟教育應從國民教育階段開始教授。

關注經濟教育議題的經濟學者 Walstad(1998)曾經透過一大型「蓋洛普調 查(Gallup Survey)」的結果,來彰顯經濟教育在美國的迫切性與重要性。該項 調查以高中學生及一般大眾為對象,請受訪者自評對經濟知識與概念的理解;

結果顯示,87%的高中學生認為自己的經濟知識以及對經濟議題的理解程度是

「尚可」或「貧乏」,一般大眾亦有 83%反映結果相同,而高中學生的受訪意 見認為,他們的經濟知識或對經濟議題的理解程度之所以低落,是因為他們並 沒有在學校接受適當的經濟教育。再者,有 76%的高中學生反映學校「很少」

或「幾乎沒有」教導經濟學相關的課程,有趣的是,只有 7%的學生反映「數 學」概念的學習是學校「很少」或「幾乎沒有」教導的,可見當時美國的教育 環境並不重視經濟課程的教授,但是這表示一般大眾與高中學生都認為經濟課 程不重要嗎?調查結果顯示,超過 96%的一般大眾及高中學生,都認為學校應 該對於「經濟運作」或相關課程增加更多的份量,這樣的調查結果使得 Walstad 作了一個重要的結論:「為什麼學生要學習經濟課程或者瞭解經濟議題?答案很

或「幾乎沒有」教導經濟學相關的課程,有趣的是,只有 7%的學生反映「數 學」概念的學習是學校「很少」或「幾乎沒有」教導的,可見當時美國的教育 環境並不重視經濟課程的教授,但是這表示一般大眾與高中學生都認為經濟課 程不重要嗎?調查結果顯示,超過 96%的一般大眾及高中學生,都認為學校應 該對於「經濟運作」或相關課程增加更多的份量,這樣的調查結果使得 Walstad 作了一個重要的結論:「為什麼學生要學習經濟課程或者瞭解經濟議題?答案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