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變項影響教師與學生經濟課程觀點的解釋力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五節 各變項影響教師與學生經濟課程觀點的解釋力分析

本節分別就教師與學生,在經濟課程各向度觀點上,進行多元迴歸分析,

以獲得各變項的可解釋變異量。邱皓政(2008)認為迴歸分析的基本假設包括:

(一)固定獨變項假設,意即獨變項數據並非隨機選擇得來,應被視為已知數;

(二)線性關係假設,意即必需建立在變項之間具有線性關係的假設之上;(三)

常態性假設,意即誤差需呈常態。本研究之變數皆符合上述基本假設,適用迴 歸分析法;為了瞭解研究者所關心的變項間關係,對於每個解釋變項的個別解 釋力,都予以討論與交代,因此採用「同時迴歸法」,也就是不分先後順序,將 解釋變項納入迴歸方程式,進行同時分析,以瞭解各個自變項對於依變項的可 解釋變異。

本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討論教師經濟課程觀點的迴歸分析,以主要自 變項:教學時數、教學方法多元性、教學評量多元性,在經濟課程各向度觀點 上的迴歸分析結果,進行可解釋變異量的討論。第二部份討論學生經濟課程觀 點的迴歸分析,以主要自變項:上課時數、教學方法多元性、教學評量多元性,

加上學生個人背景變項性別、類組、家庭背景(含「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與 子女討論經濟議題頻率」,在經濟課程各向度觀點上的迴歸分析結果,進行可解 釋變異量的討論。茲將分析結果說明如下:

壹、教師在經濟課程觀點的迴歸分析

研究者先進行教師在經濟課程的觀點之多元迴歸分析,把主要自變項:教 學時數、教學方法多元性、教學評量多元性作為預測變項,將經濟課程觀點(包 含「適切與喜好性」、「困難性」及「趣味與實用性」)作為效標變項,來檢視各 變項對學生經濟課程觀點的可解釋變異量。茲將分析結果說明如下:

一、「適切與喜好性」課程觀點

研究者將三個主要自變項:教學時數、教學方法多元性、教學評量多元性,

投入模式中,「適切與喜好性」課程觀點的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4-5-1 所示。

表4-5-1 各變項對教師經濟課程「適切與喜好性」觀點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N教師=35)

投入模式 B 值 標準誤 Beta(β) t 值 (Constant) 7.983 4.217 1.893

教學時數 0.288 0.979 0.059 0.295 教學方法多元性 0.743 1.042 0.139 0.713 教學評量多元性 0.31 0.395 0.145 0.785

R2 0.191 F 0.377 D-W 檢定 1.929 註:*p<.05, **p<.01, ***p<.001

從表 4-5-1 可發現:

(一)決定係數值 R2為 0.191,表示主要自變項與個人背景變項,共可解釋「適 切與喜好性」觀點 19.1%的總變異量,具有相當微弱的解釋力。

(二)模式考驗的結果,指出迴歸效果未達顯著水準(F(3.30)= 0.377,p>.05);

因此不具統計上之意義。研究者推測,可能因下列原因使得 F 值未達顯 著;第一,教師樣本數在本研究中過少,使統計偏誤的情形產生,未來 在樣本數的掌握上宜再求精準;第二,自變項間可能具有某種程度的關 連,或是在問卷中的題目有重疊性較高的情況出現;第三,升學主義在 經濟課程的實施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致使無論教師的教學時數多寡、

使用多元的教學方法或教學評量與否,皆無法顯著影響教師在經濟課程

「適切與喜好性」的觀點。

二、「困難性」課程觀點

研究者將三個主要自變項:教學時數、教學方法多元性、教學評量多元性 以及個人背景變項:教學年資、教授 95 課綱經濟課程次數、學歷背景、在職進 修,投入模式中,「困難性」課程觀點的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4-5-2 所示。

162

表4-5-2 各變項對教師經濟課程「困難性」觀點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N教師=35)

投入模式 B 值 標準誤 Beta(β) t 值 (Constant) 10.249 4.508 2.273

教學時數 -0.941 1.047 -0.161 -0.899 教學方法多元性 -1.076 1.114 -0.169 -0.966 教學評量多元性 1.142 0.422 0.446 2.705

R2 0.504 F 3.286*

D-W 檢定 1.781 註:*p<.05, **p<.01, ***p<.001 從表 4-5-2 可發現:

(一)決定係數值 R2為 0.504,表示主要自變項與個人背景變項,共可解釋「適 切與喜好性」觀點 50.4%的總變異量。

(二)模式考驗的結果,指出迴歸效果達顯著水準(F(3.29)= 3.286,p<.05),

意即「教學時數」、「教學方法多元性」、「教學評量多元性」與教師 對經濟課程「困難性」觀點有顯著的相關。

(三)Dubin-Waston(殘差檢驗)值是用來檢驗預測殘差是否具有自我相關,

越接近 2 則越為理想(邱浩政,2008)。在此模式中,D-W 檢定值為 1.781,

表示未違反無自我相關的基本假設。

(四)未標準化迴歸方程式為:

Y困難性=-0.941X1-1.076 X2+1.142X3 +10.249

在此迴歸方程式中,X1是「教學時數」,X2是「教學方法多元性」,

X3是「教學評量多元性」。

(六)標準化迴歸方程式為:

Z困難性= -0.161Z1-0.169 Z2+0.446Z3

在標準化迴歸方程式中,Z1是「教學時數」,Z2是「教學方法多元性」,

Z3是「教學評量多元性」。

三、「趣味與實用性」課程觀點

研究者接續將三個主要自變項:教學時數、教學方法多元性、教學評量多 元性,投入模式中,「趣味與實用性」課程觀點的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4-5-3 所 示。

表4-5-3 各變項對教師經濟課程「趣味與實用性」觀點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N教師=35)

投入模式 B 值 標準誤 Beta(β) t 值 (Constant) 6.222 5.015 1.241

教學時數 1.195 1.164 0.204 1.027 教學方法多元性 1.198 1.24 0.188 0.966 教學評量多元性 0.204 0.47 0.08 0.435

R2 0.218

F 0.5

D-W 檢定 1.765 註:*p<.05, **p<.01, ***p<.001 從表 4-5-3 可發現:

(一)決定係數值 R2為 0.218,表示主要自變項與個人背景變項,共可解釋「適 切與喜好性」觀點 21.8%的總變異量,具有相當微弱的解釋力。

(二)模式考驗的結果,指出迴歸效果未達顯著水準(F(3,30)= 0.5,p>.05);

因此不具統計上之意義。研究者從這樣的分析結果推測,可能因下列原 因使得 F 值未達顯著;第一,教師樣本數在本研究中過少,使統計偏誤 的情形產生,未來在樣本數的掌握上宜再求精準;第二,自變項間可能 具有某種程度的關連,或是在問卷中的題目有重疊性較高的情況出現;

第三,升學主義在經濟課程的實施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致使無論教師 的教學時數多寡、使用多元的教學方法或教學評量與否,皆無法顯著影 響教師在經濟課程「趣味與實用性」的觀點。

164

貳、學生在經濟課程觀點的迴歸分析

在分析各變項在教師觀點的解釋變異量後,再接續進行學生在經濟課程觀 點的迴歸分析。並且把主要自變項:教學(上課)時數、教學方法多元性、教 學評量多元性,以及個人背景變項:性別、類組、家庭,作為預測變項,將經 濟課程觀點(包含「適切與喜好性」、「困難性」及「趣味與實用性」)作為效標 變項,來檢視各變項對學生經濟課程觀點的可解釋變異量。茲將分析結果說明 如下:

一、「適切與喜好性」課程觀點

研究者將三個主要自變項:教學(上課)時數、教學方法多元性、教學評 量多元性以及個人背景變項:性別、類組、家庭,投入模式中,「適切與喜好性」

課程觀點的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4-5-4 所示。

表4-5-4 各變項對學生經濟課程「適切與喜好性」觀點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N學生=736)

投入模式 B 值 標準誤 Beta(β) t 值

(常數) 6.264 0.79 7.925***

教學時數 0.473 0.226 0.081 2.095*

教學方法多元性 0.089 0.161 0.022 0.55 教學評量多元性 1.343 0.182 0.296 7.388***

性別 -0.206 0.159 -0.049 -1.296 類組 -0.446 0.17 -0.107 -2.625**

父母教育程度 0.052 0.096 0.02 0.538 父母與子女討論經濟議題頻率 0.374 0.123 0.113 3.043**

R2 0.133

F 15.04***

D-W 檢定 2

註:1.性別變項中,1 為男生,2 為女生 2.類組變項中,1 為社會組,2 為自然組 .*p<.05, **p<.01, ***p<.001

從表 4-5-4 可發現:

(一)決定係數值 R2為 0.133,表示主要自變項與個人背景變項,共可解釋「適 切與喜好性」觀點 13.3%的總變異量,具有相當微弱的解釋力。

(二)模式考驗的結果,指出迴歸效果達顯著水準(F(7,688)= 15.04,p<.001);

進一步對於獨變項進行事後考驗,係數估計的結果指出,「教學評量多 元性」具有最佳的解釋力,Beta 係數值達 0.296,表示學生覺察教師教 學評量愈多元,對於經濟課程「適切與喜好性」就愈高。

(三)Dubin-Waston(殘差檢驗)值是用來檢驗預測殘差是否具有自我相關,

越接近 2 則越為理想(邱浩政,2008)。在此模式中,D-W 檢定值為 2,

表示未違反無自我相關的基本假設。

(四)在主要自變項與個人背景變項中,除了「性別」、「類組」的 Beta 係數值 為負數外,其餘皆為正數,表示除「性別」、「類組」變項外,其他變項 對「適切與喜好性」觀點之影響皆為正向。

(五)未標準化迴歸方程式為:

Y適切與喜好性=0.473X1+0.089 X2+1.343 X3-0.206 X4-0.446 X5+0.052 X6

+0.374 X7+6.264

在此迴歸方程式中,X1是「教學時數」,X2是「教學方法多元性」,

X3是「教學評量多元性」,X4是「性別」,X5是「類組」,X6是「父母 教育程度」,X7是「父母與子女討論經濟議題頻率」。其中「教學時數」、

「教學評量多元性」、「類組」以及「父母與子女討論經濟議題頻率」變 項的 t 值達到顯著,表示這些變項對於經濟課程「適切與喜好性」觀點有 較高的解釋變異量;「教學方法多元性」、「性別」以及「父母教育程度」

的 t 值皆未達到顯著,表示這三個變項對於學生經濟課程「適切與喜好性」

觀點的解釋變異較小。

(六)標準化迴歸方程式為:

Z適切與喜好性= 0.081Z1+0.022 Z2+0.296 Z3-0.049Z4-0.107 Z5+0.02Z6 +0.113Z7

在標準化迴歸方程式中,Z1是「教學時數」,Z2是「教學方法多元性」,

Z3是「教學評量多元性」,Z4是「性別」,Z5是「類組」,Z6是「父母教

166

育程度」,Z7是「父母與子女討論經濟議題頻率」。

二、「困難性」課程觀點

研究者將三個主要自變項:教學(上課)時數、教學方法多元性、教學評 量多元性以及個人背景變項:性別、類組、家庭,投入模式中,「困難性」課程 觀點的迴歸分析結果,如表 4-5-5 所示。

表 4-5-5 各變項對學生經濟課程「困難性」觀點之迴歸分析摘要表(N學生=736)

投入模式 B 值 標準誤 Beta(β) t 值

(常數) 12.172 0.722 16.854***

教學時數 -0.294 0.206 -0.055 -1.422 教學方法多元性 0.503 0.147 0.137 3.421**

教學評量多元性 -1.523 0.166 -0.367 -9.173***

性別 -0.082 0.145 -0.021 -0.564 類組 -0.381 0.155 -0.099 -2.452*

父母教育程度 -0.068 0.088 -0.028 -0.778 父母與子女討論經濟議題頻率 -0.206 0.112 -0.068 -1.835

R2 0.137

F 15.614***

D-W 檢定 1.855

註:1.性別變項中,1 為男生,2 為女生 2.類組變項中,1 為社會組,2 為自然組 .*p<.05, **p<.01, ***p<.001

從表 4-5-5 可發現:

(一)決定係數值 R2 為 0.137,表示主要自變項與個人背景變項,共可解釋「適 切與喜好性」觀點 13.7%的總變異量,只具有相當微弱的解釋力。

(二)模式考驗的結果,指出迴歸效果達顯著水準(F(7,688)= 15.614,p<.001);

進一步對於獨變項進行事後考驗,係數估計的結果指出,「教學評量多 元性」具有最佳的解釋力,Beta 係數值達-0.367,表示學生覺察教師教 學評量愈多元,對於經濟課程「困難性」就愈低。

(三)Dubin-Waston(殘差檢驗)值是用來檢驗預測殘差是否具有自我相關,

越接近 2 則越為理想(邱皓政,2008)。在此模式中,D-W 檢定值為 1.855,

表示未違反無自我相關的基本假設。

(四)在主要自變項與個人背景變項中,除了「教學方法多元性」的 Beta 係數

(四)在主要自變項與個人背景變項中,除了「教學方法多元性」的 Beta 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