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四節 綜合分析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以參與「數位閱讀到您家」計畫讀者為研究對象,透過觀察及半結構 式訪談法瞭解讀者的電子書閱讀行為,進行編碼分析後獲得研究結果,包含讀者 的閱讀動機、閱讀興趣、閱讀態度、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改變、問題、建議與需 求等七項發現如圖 4-8,以下分別依據電子書閱讀行為相關文獻結果討論各項研 究發現。

105

106

一、 閱讀動機方面

本研究發現參與計畫讀者閱讀電子書的動機包含圖書館推廣、有閱讀需求、

取用方便;而讀者的外在閱讀動機(如圖書推廣、取用方便)大於內在動機(如 有閱讀需求)。和其它對於一般民眾或學生的電子書閱讀行為研究相比較,發現 一般民眾閱讀電子書的動機主要為休閒娛樂和尋求資訊(Schcolnik, 2001;許素 梅,2012);學生則是為了課業或研究需要(何淑津,2004;李瑞國,2005)。由 此可見,相較於一般民眾,偏鄉讀者受外在誘因而閱讀的比例,大於本身的閱讀 需求,此結果可能是因為參與計畫讀者多是因為圖書館推廣,才首次接觸到電子 書,且因為偏鄉地區圖書館的館藏量有限、也較少有書店,故電子書不受時間、

地點等因素限制的取用方便特性對讀者來說相當有吸引力,而只有部分讀者有特 定的找書、準備考試等閱讀需求。

二、 閱讀興趣方面

本研究透過觀察及訪談,發現參與計畫讀者閱讀興趣廣泛,例如在國資圖的 十類電子書中,除了藝術之外,其它類型都各有讀者涉獵,而文學及生活類是最 多讀者感興趣的主題。此現象可能是因為讀者的興趣受到國資圖電子書館藏數量 的影響,國資圖電子書目前以文學類、社會、生活等類型的書籍最多,因此選擇 性也較多。其它讀者則另外因為自我進修及準備考試等需求,會閱讀法律、語言 學習、商業理財、電腦類的電子書。

其它對於一般民眾的相關研究中,臺灣數位出版聯盟(2012)調查發現最多 人閱讀過的電子書類型為商業理財及文學小說,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MIC

(2014)亦發現文學小說、休閒旅遊與商業理財是民眾的首選。

兩者相較之下,可發現偏鄉讀者和一般民眾之閱讀興趣相差不多,皆偏好文

107

學、生活類型的電子書,惟偏鄉地區離書店遙遠,讀者對於法律、語言學習等圖 書館不易取得紙本書的類型特別有需求。

三、 閱讀態度方面

對於電子書的認知方面,本研究發現讀者對於電子書的認知與其閱讀經驗有 關。由於讀者可能多是透過圖書館推廣首次接觸電子書,雖然有過閱讀網路小說 的經驗,但是未曾閱讀過正式電子書,會以為網路小說就是電子書,認為電子書 應該比紙本書新、不用下載即可閱讀,以及不清楚電子書和紙本書一樣有版權,

需要下載與有館藏數量的限制。

對於電子書的喜好方面,本研究發現讀者喜歡電子書的原因,包含較紙本書 方便取得、搜尋書籍較快速、選擇性多、方便行動閱讀、有自動還書功能,以及 可以幫助學習或考試;不喜歡電子書的原因則包含螢幕看久眼睛不舒服、須自行 記憶閱讀進度,以及比較習慣閱讀紙本書。

其它對於一般民眾的相關研究中,賴玲玲(2011)認為民眾使用電子書的原 因在於其便利性、及時性與互動性;另外,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2014)

則發現缺乏閱讀電子書的習慣與需求,是造成消費者從未閱讀電子書的主要原因。

與上述研究結果比較,可以發現電子書的便利性、讀者本身的閱讀需求及習 慣,應為影響讀者進行數位閱讀意願的主要因素,尤其像在偏鄉地區圖書館館藏 量有限、也較少有書店,電子書對讀者來說比紙本書更容易取得、每種類型的書 也能有更多選擇,在圖書館找不到書或是不方便到圖書館或書店的時候,既省時 又省錢。

在分享意願的部分,讀者會分享所閱讀電子書的比例比不會分享的高,但分 享電子書的意願比紙本書低。會分享電子書的原因為原本就有分享習慣且親朋好

108

友有在看、電子書也有紙本書可以看,或是僅分享給有閱讀習慣或有在看電子書 的親朋好友;不會分享的原因則是因為沒有分享習慣,或是認為鄉下地方很少人 在看電子書。

四、 閱讀習慣方面

在閱讀軟體方面,偏鄉讀者最常閱讀的電子書閱讀軟體為計畫所推廣的數位 閱讀到您家 App 及 iLib Reader App,而免費、安全亦是讀者使用國資圖電子書 的原因。少數讀者則因為使用 iOS 或 Android 系統的智慧型手機會去下載 iBooks 和 Goole Play 商店中的單本電子書,或是因為通訊業者贈送(如中華電信 Hami 書城、臺灣大哥大 myBook)、出版業贈送(如 Readmoo、城邦隨身 e 冊電子書 城),亦會閱讀其它非圖書館的電子書。

其它對於一般民眾的相關研究中,賴玲玲(2011)發現民眾取得電子書內容 的方式以一般網路書店為主,僅有 4 位是由圖書館取得;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MIC)(2014)調查則發現有將近七成的消費者會以免費方式取得電子書,可見 民眾對免費的電子書有極大需求,圖書館可再加強推廣其電子書資源。

在閱讀載具方面,偏鄉讀者最常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應和「數位閱讀到 您家」計畫是以平板電腦推廣數位閱讀有關,部分讀者亦會用智慧型手機和電腦 看,有使用兩種以上載具閱讀電子書的讀者則會視不同的情境使用不同的閱讀載 具。讀者較常使用平板電腦作為閱讀載具的原因是螢幕大小適中、攜帶方便,使 用智慧型手機的原因為隨身攜帶,使用電腦是因為螢幕大而且是熟悉的工具;較 少使用手機或電腦的原因則是因為手機螢幕太小、電腦攜帶不便、不想在工作以 外時間使用,或是不知道手機和電腦也可以看電子書,由此可見對多數偏鄉讀者 來說,平板電腦還是最適合閱讀電子書的載具。

其它對於一般民眾的相關研究中,除了臺灣數位出版聯盟(2012)發現民眾

109

最常在平板電腦上閱讀電子書籍,劉彥愷(2012)、何雯婷(2012)與資策會產 業情報研究所 MIC(2014)皆發現民眾使用桌上型、筆記型電腦閱讀電子書的比 例最高,平板電腦、智慧型行動電話為其次。

兩者相較之下,可發現偏鄉讀者最常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用電腦閱讀的 比例最低,此結果可能和圖書館利用平板電腦推廣數位閱讀,以及讀者在休閒時 間較不愛使用電腦有關。

在搜尋及選擇電子書方式方面,研究者在觀察時發現參與計畫讀者 1.使用分 類瀏覽作為搜尋電子書的方式略多於使用關鍵字;2.選擇分類瀏覽者多會使用第 二層分類、僅有 2 人會使用後分類;3.搜尋所花費時間和搜尋方式有關,使用分 類瀏覽、中途有改變搜尋方式或搜尋條件則需花費較長的搜尋時間。但訪談時卻 有較多的讀者表示較常使用關鍵字查詢,因為平常多是有計畫性或有目標地找書,

亦認為輸入關鍵字的搜尋速度會比瀏覽來得快、比較節省時間。可見讀者應會視 閱讀情境及需求使用不同的搜尋方式:在有目標時輸入關鍵字搜尋,沒有目標或 輸入關鍵字仍找不到書後則會使用分類瀏覽。此外,多數讀者會看書名、封面、

作者、簡介等簡易資訊以作為選擇電子書的依據,部分讀者則會先線上試閱內容,

確定是自己想看的書才會下載至 App 閱讀。

在閱讀頻率方面,本研究發現喜愛且較能接受數位閱讀的偏鄉讀者,閱讀頻 率較高,多為每週閱讀,最頻繁的為每天閱讀。閱讀頻率為每個月或偶爾等較不 頻繁的讀者多為自己沒有平板電腦,或是比較不愛數位閱讀的讀者,通常要有到 圖書館借平板電腦,或是有特定的閱讀需求才會去看電子書。

其它對於一般民眾的相關研究中,劉彥愷(2012)發現一般讀者的使用頻率 多為每月 2-3 次、每月 1 次以下;何雯婷(2012)發現讀者的使用頻率以每月少 於 5 次最多、其次為 6-10 次;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MIC(2014)調查則顯示

110

多數消費者至少一周閱讀一次電子書。可見偏鄉讀者與一般民眾閱讀電子書服務 平臺館藏的頻率相似,都是以每週一次的頻率居多。

在閱讀情境方面,多數讀者表示偏鄉的無線網路並不普及、在外閱讀通常需 要有網路環境的配合,或是沒有習慣帶載具出門,故多在家中閒暇時閱讀電子書。

唯少部分讀者會出門在外閱讀,如利用通勤、上班休息的空檔等,或因圖書館的 平板電腦限館內使用,故只會在圖書館閱讀。多數讀者持續閱讀電子書的時間會 視電子書內容或閱讀情境而定,平均閱讀電子書的時間約在 1 小時左右,部分則 在 1 小時內或 2 小時以上。

其它對於一般民眾的相關研究中,臺灣數位出版聯盟(2012)及資策會產業 情報研究所 MIC(2014)調查皆發現,一般民眾最常進行行動閱讀的地點為寢居 中、其次為大眾運輸工具上及辦公處,前者更發現只有不到一成的使用者每次閱 讀時間少於 15 分鐘,表示民眾逐漸養成數位閱讀習慣。

與上述研究結果比較,可發現無論是一般民眾或是參與計畫讀者多是在家中 休閒時閱讀電子書,且閱讀載具、內容和持續閱讀時間皆和閱讀情境有關,不過 偏鄉讀者相較於一般民眾會在外閱讀電子書的比例較低。雖然國家通訊傳播委員 會於 2007 年開始推動「村村有寬頻」及「部落鄰有寬頻」政策,並在 2014 年底

與上述研究結果比較,可發現無論是一般民眾或是參與計畫讀者多是在家中 休閒時閱讀電子書,且閱讀載具、內容和持續閱讀時間皆和閱讀情境有關,不過 偏鄉讀者相較於一般民眾會在外閱讀電子書的比例較低。雖然國家通訊傳播委員 會於 2007 年開始推動「村村有寬頻」及「部落鄰有寬頻」政策,並在 2014 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