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素養、網路自我效能與學習網路方式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網路素養、網路自我效能與學習網路方式之相關研究

資訊科技的突飛猛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樣貌,縮短了時空與距離的限制,

更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型態,也讓資訊科技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世界各國的 研究環境中,網路素養與自我效能等議題不斷在熱絡地討論著,也越來越多的研 究學者投入此研究議題中,欲從其中發掘出更有意義的價值。

本節就以國內研究者分別對網路素養、網路自我效能及學習網路方式的之相 關研究,整理其不同理論基礎之研究主題與文獻探究的相關研究,以瞭解以往研 究者之研究方向,以做為本研究重要參考依據。

壹、網路素養之相關研究

網路的快速崛起,在極短的數十年內改變了人類生活樣貌,網路素養已成為 最熱門的議題,因此,國外研究者針對網路素養的議題所做的研究,早已研多年 而有不同的研究結果與論點,而應用在各領域之中亦有不少研究加以探討,諸如 教育學習、圖書資訊搜尋、成人教育及使用行為等,都可以看到其研究之成果。

在國內方面對於網路素養之研究,也有不少研究者在各領域中探討,也針對不同 的對象及不同的相關依變項做研究,在下表 2-7 列出部份國內學者對網路素養所 做的研究及相關文獻,以瞭解以往研究者研究之方向,做為本研究參考之依據。

表 2-7 國內網路素養相關研究一覽表

在應用其他對象方面,李懷寧(2001)就針對金門縣公務人員的網路使用情 況做出研究,由於金門縣地理位置特殊,除歷經四十多年的軍事封閉管制外,又 地處遍遠離島地區,屬於偏遠地區的資訊落後地區,在政府再造 E 化政府過程中,

金門縣公務人員對於網路使用能力為何,有其研究的必要性。這個研究也是將研 究對象鎖定在基層公務人員,研究發現金門縣公務人員運用網路的能力為中上程 度,與其人口背景變項的不同而有差異性。一般而言,年齡、性別、使用環境有 著顯著的差異性,年齡愈輕使用網路能力愈高,而性別方面男性優於女性,使用 環境上,家中有電腦者優於無電腦者。同樣地屬偏遠地區的金門縣,與本研究對 台東縣高中學生在網路素養的研究上,有異曲同工之意。

同樣地,沈美如(2001)以台南市公共圖書館讀者使用網路上的資訊尋求行 為,分析其使用現況及讀者資訊素養情形。這對象「讀者」包含了各行各業的一 般社會民眾,在實施問卷調查上發現,一般社會民眾的人口背景變項中,性別、

年齡、教育程度、職業、電腦學習經驗、擁有個人電腦與上網經驗等不同的公共 圖書館讀者在網路素養上均有顯著的差異。

然而,寧忠湘(2002)以軍校學生對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之現況做問卷調查,

研究發現,軍校生的背景變項與網路素養的間仍然呈現顯著差異。但軍校生在上 網的時數較少,與一般大學學生不同,整體而言,軍校學生的網路素養也呈現中 上程度。這個研究也突顯軍校學生使用網路的時數較少,網路素養的程度也不如 一般大學學生。

而林怡君(2002)研究企業在導入 e-learning 於教育訓練中,企業員工的網 路素養對於 e-learning 的科技接受度的差異性為何,而這裏並把研究對象伸入企 業界中的企業員工,並將網路素養的議題結合了對於 e-learning 的科技接受模式 來加以探討,而這裡所指的科技接受模式是 Davis 於 1989 年提出科技接受模式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包含「知覺有用性」與「知易用性」兩個 構面。研究發現,不同人口背景變項的企業員工,對網路素養有顯著性差異,亦 對科技接受度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網路素養較高的企業員工,在科技接受模式 中的接受度愈高。

之後,江春燕(2004)以國小資源班學習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資源班 學障學生的網路使用情形、網路使用動機、網路素養與網路沈迷傾向。研究發現

國小資源班學障學生使用網路動機是以娛樂為主,而網路素養以態度及技能優於 網路溝通能力,這表示學障學生仍然具有使用網路相關的能力,但不太能夠透過 網路做為溝通的工具。而上網主要目的是為了要打電動。在人口背景變項與網路 素養方面,不同父母社經地位、網路接觸時間、年級、上網頻率與網路技能之學 障學生網路素養皆有顯著差異。

另外,張碧玲(2004)以台中市、台中縣、南投縣與彰化縣中部四縣市國中 小校長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以瞭解是否校長的網路素養會影響學校資訊教 育的實施情況。其研究發現,校長的網路素養與學校資訊教育實施間有顯著的正 相關,也就是說,網路素養愈高的校長愈重視資訊教育實施成果。另外在中部四 縣市國民中小學校長的網路素養多屬中上程度,這也表示目前的學校主管對於網 路的技能普遍具有操作、認知的能力,也能運用網路環境拓展學校資訊教育。

除了網路素養的研究對象廣泛外,網路素養延伸出的變項相關性因子,也有 不少研究文獻,郭奕進(2002)就認為家庭教育會影響網路素養的網路使用態度,

所以,就以台北市高中、高職及五專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來探討不同 的家庭傳播形態下高中生網路素養的差異情況。而家庭傳播型態所指的是「社會 取向」與「概念取向」兩個構面。「社會取向」強調人際溝通的關係,在家庭中以 和諧、愉快的社會溝通模式,也就是教導孩子成為聽話的孩子。「概念取向」是指 讓孩子積極的發展自我看法,引導孩子能夠思考事情。研究發現「概念取向」的 學生在網路素養中的網路態度優於「社會取向」的學生。在研究背景變項中,同 樣的在人口背景變項與網路素養間都具有顯著性差異。

另外,傅建彰(2002)認為顧客的網路素養對於寬頻使用的服務品質,有不 同的期望與滿足,所以利用「PZB 服務品質模式」來探討 ADSL 寬頻上網服務業 者的服務品質與網路素養之間的關係。「PZB 服務品質模式」是由 Parasuraman、

Zeithaml 與 Berry 等學者提出,故簡稱 PZB,也就是服務品質是由顧客的期望與 實際感受水準相較而得來。對象以顧客的角度探討其網路素養程度,並了解網路 素養程度是否對顧客滿意度有所影響。問卷調查發現,顧客網路素養會顯著正向 的影響顧客滿意度。在人口統計變項上,同樣發現不同性別、年齡與使用動機的 顧客對於網路素養有顯著的差異。

林俊賢(2002)則認為網路素養、網路色情、網路成癮與性態度這四個變項 之間會有互相的影響與關聯性,所以利用問卷調查方式來探究高雄市教師的網路 素養、網路色情、網路成癮與性態度的現況為何與其相關性為何。其中研究發現 教師中具有高網路素養、高度網路成癮與性態度極開放,皆為年輕資淺男性教師 的趨勢,而其中網路素養、網路色情、網路成癮、性態度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

也就是說現今 N 世代的教師在長時間接觸虛擬網路空間中,除了具有高網路素養 外,對於網路超儲存空間環境所提供的多媒體資訊,包括網路色情方面,呈現開 放接受的態度,間接也影響個人對性的態度,這也是網路素養中非常值得深思的 議題。

之後,林佳穎(2005)認為網路素養對於全球觀知能是有影響性,所以針對 高雄市、高雄縣與屏東縣三縣市的國民小學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目前國民 小學在職教師的網路素養與全球觀知能的現況。而在此全球觀所指的是對於世界 各國相關新知的認知程度,研究者藉由網際網路使用能力對於跨國新知的接受態 度做相關性分析,以及國小教師的人口背景變項與網路素養的差異性分析。其研 究發現,高高屏國小教師在網路素養表現上已達到中上程度,而且對於全球觀知 能是成正向態度去面對。而愈年輕的國小教師在使用網路的時間愈長,接受度亦 愈高,這也表示透過網路的機能,讓世界連成一體,使用者只需利用手指點一下 滑鼠,便可接收全世界的新知與訊息,而網路素養較高的使用者,對於網路的全 球觀知能,其使用態度愈佳。

而林吟亭(2006)認為網路消費行為與網路素養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性,所 以以問卷調查方式針對台北市國小教師在網路素養與網路消費行為間的關聯性做 研究。消費行為主要探討利用網路購物或拍賣等行為,其研究發現網路素養較高 的國小教師對於網路消費有著正向、積極的態度,也就是說網路素養較高的國小 教師在使用網路消費次數高於網路素養低的國小教師,也樂於使用網路購物。同 樣地,在人口背景變項與網路素養關係上,亦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綜合上述國內研究者之研究,雖然研究對象不同,但同樣地在性別、年齡、

網齡與家中有無電腦網路等人口背景變項中,對於網路素養上皆存在有顯著的差 異。多數研究發現,年齡愈輕的族群與網齡愈長的使用者,其網路素養愈高,這 也代表高中職階段的學子,正逢為年輕世代亦使用一段長時間的網路,故在網路

素養上應該表現的程度更佳。另外,在網路素養的議題中也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網路購物、網路遊戲、全球觀與學習效能等生活環結中,其能力的高低都與個人

網路購物、網路遊戲、全球觀與學習效能等生活環結中,其能力的高低都與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