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回顧歷史中的社會發展,直接民主因為時空、成本上的限制難以實踐,間 接民主及代議政治被視為民主政治的主流。然而,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社會 間的資訊交流也越來越便利,人民逐漸發現代議政治中,利益往往被代議士所 壟斷。並對於代議士、官僚及菁英們所獨佔的政策產出感到不滿,希望能夠打 開政策過程的黑盒子(black box)。在代議政治、選舉制度無法滿足大多數公 民所希冀的政策制定環境之下,學者提出審議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

的概念,讓公民、政府間能夠藉由理性討論的方式共同決定政策產出,避免公 民權益受損(Bohman,1996;Gutmann & Thompson,1997;Elster,1998)。除了 強調公民參與政策制定的過程外,審議式民主也強調討論、妥協的過程,希望 能夠藉由提升公民的素質,形成更佳的公民社會。

2013 年,洪仲丘下士在軍中遭到關禁閉致死,然而國防部的調查結果卻規 避相關人員的責任,年輕人以社群網路為號召工具,引發50 萬人走上街頭的

「萬人凱道送仲丘」。隔年,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因不滿立法院國民黨團強行通 過兩岸服貿協議,遂號召公民佔領立法院,爆發太陽花學運,除了造成我國政 治巨變之外,民眾也逐漸發現傳統的代議政治無法表達自己實際的政策需求,

故許多原本對於公共事務感到冷漠公民開始積極參與政治的討論和規劃,並要 求政府廣納民眾意見、調整政策。

另一方面,過去社會中,青年普遍被視為對於公共事務較為冷漠的族群。

在傳統的政治環境中,青年的意見亦往往被忽略。而太陽花學運中藉由青年所 組織的抗爭,讓社會見識青年的影響力,也使政府在制訂政策的過程中開始重 視青年的聲音。

為了落實青年賦權,強化青年公共參與及溝通機制,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

代表質詢時間為15-20 分鐘。 長及局處首長,每位議 者的動機、政治效能感(political effectiveness)及整體參與的組織結構(林國 明,2003;黃東益等,2008)。政府部門取向研究核心在於政府面對非經由政 府系統內部的政策決定,處理方式的差異(黃東益,2008)。審議過程則重視

1 蘇孟娟,2019,〈「逢龍必反」?臺中青年議會突喊卡 總召嘆:被秀燕 FIRE 了〉,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699297,2019/6/1。

2 喻文玟,2019,〈臺中「青年議會」走入歷史?藍議員批「豬隊友的決定」〉,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25/3646317,2019/6/1。

公民審議的過程中,在制度或非制度的影響下,是否能創造理想公平的言說環 境(范雲,2010;林國明,2014)。而審議結果及政策影響的取向則重視審議 式民主的結果是否能實際改變政府決策(黃東益,2004;黃東益等,2008)。

「臺中市青年事務審議會」係自2016 年時首度實施,藉由遴選出 63 名 35 歲以下的青年,得以藉由公民會議的形式,和市府機關及其他青年共同討論市 政問題,並形成施政建議,作為臺中市府的政策參考之用。

看似一樁美意的政策,卻在接受正規市議會預算審議時,被多位議員大力 抨擊,諸多議員認為此舉係對青年的政策買票,不同意編列預算加以執行。3然 而,現任臺中市議員平均年齡逾55 歲,且最年輕的市議員也超過 30 歲。究 竟,年齡和制度上的差異,是否會造成對於市政議題關注焦點的不同?主打青 年參與的青年議會是否比市議會更重視青年相關的議題?是本研究的研究問題 核心。

除此之外,本研究亦希望藉由對於臺中市青年議會的參與者,包含青年代 表及市府官員進行深度訪談,透過當事人的觀點,釐清審議式民主實踐過程中 面臨的困境,並提出適當的修正建議,以期能夠落實公民參與的真諦。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研究問題主要可區分為三個面向:

一、討論臺中市青年議會在制定和實際運作過程中的困境及阻礙。

二、分析臺中市青年事務審議會實際運作的方向是否合乎審議式民主的原則。

三、比較臺中市青年事務審議會及臺中市議會,代議士針對政策議題的關注焦 點差異,並形成日後地方政府提升青年公民參與之建議。

第三節 章節安排

本論文總共分為六章,各章內容如下所述:

一、緒論:首節係研究背景,除了描述青年希冀透過投票以外的制度參與公 共事務的現象外;也敘述中央、地方政府創設相關制度及政策,鼓勵青年參與公 共政策討論的情況。次節則是研究問題,透過個案的現況描述及問題意識的釐清,

整理出三個研究方向,作為本研究的核心問題。第三節即是本節,介紹本論文計 畫書各章節安排及內容。

二、文獻回顧:第一節為審議式民主的理論與實務,先爬梳審議式民主理論 演進,並討論其與公民參與間的關係,及概念之定義與原則。最後整理我國的學 術研究及實務運作,試圖釐清審議式民主及公民會議在國內的現況。第二節則以 青年為核心,首先為青年之定義與概念整理,進一步討論青年在政治參與所扮演 的角色及特殊性。

三、臺中市青年議會:此段以介紹臺中市青年議會為主軸,首節敘述青年議 會的制度緣起和演變,以清楚研究個案的相關發展脈絡。次節描述並記錄青年議 會的制度規範及實務運作狀況,以利後續臺中市青年議會的深入分析及現象探討。

四、研究方法:首節係研究流程與架構,介紹本研究規劃之研究步驟,以及 整體研究架構。第二節是內容分析法,以青年議會、臺中市議會的總質詢內容進 行分類與整理,藉由敘述統計呈現二者之差異。第三節是深度訪談法,針對青年 議會的制定、執行機關和參與者進行深度訪談,以由多元的角度瞭解青年議會運 作的實際狀況。第四節則是參與觀察法,藉由作者本身實際參與的觀察筆記,以 補充實際狀況及剖析現象成因。

五、研究發現:本章分為五節。前三節分別針對本研究之研究面向,依次 回答:討論青年議會在實務運作上的困境、運作過程是否符合審議式民主原 則、最後分析代議士關注焦點差異。並試圖與第二章的參考文獻對話,疏理本 研究和既有文獻之異同。第四節整理目前青年議會廢除及轉型的做法並提出評 析,第五節則在提出研究發現後,再次檢視本研究架構並深入討論。

六、結論與建議:將研究成果再次簡要彙整後,進一步討論研究限制,並 對日後青年公民參與提出未來的研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