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與第二節係描述進行本研究的時空背景,並依據背景 提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三節則是本研究之流程表。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近年來國內金融市場隨著自由化的趨勢,向來經營觀念保守的國內銀行業開 始面臨結構性的改變。如新銀行開放成立、直接金融蓬勃發展、傳統存放款利差 縮小及非銀行機構(即直接金融)加入競爭等影響,再加上國內金融機構家數眾 多,業務同質性高,競爭激烈,國內銀行業獲利漸趨不易。

台灣銀行界之間合併購買行為時有所聞,如早期 83.04.17 世華銀行合併華 僑信託、日盛證券併購寶島銀行並改名為日盛銀行、復華證券併購亞太銀行並改 名為復華銀行、88.10.板信商銀併購高市五信、同年 10 月泛亞銀行亦宣佈併購 高市十信,並於 93.05 更名為寶華銀行、91.10 富邦銀行宣佈併購台北銀行並於 94.01 改名為台北富邦銀行、91.12 世華銀行宣佈加入國泰金控並於 92.12 與國 泰銀行合併改名為國泰世華銀行、92.07 中國商銀、交通銀行與倍利證券宣佈合 組為兆豐金控,並預定 95 年完成銀行端業務整合及更名行為、93.06 中國信託 併購萬通銀行、93.08 玉山銀行標購高雄企銀、93.12 聯邦銀行標購中興銀行、

94.03 新光銀行併購誠泰銀行、、、等等。以上均屬銀行間的併購情形,在學者 專家評估台灣僅適合 4-6 家金融控股公司(目前有 14 家金融控股公司)及陳水 扁總統於 93.10 宣佈要使國內金控家數減半的情形下,預計 94 年台灣將有可能 發生第一件金融控股公司的併購案。

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調查報告指出,世界級的銀行必須在市場選擇、企業領 導、通路網路、行銷策略、營運管理及風險管理等六大領域具體卓越的專業能力,

才能在具挑戰性之當今金融環境裏屹立不搖。台灣的金融機構此方面的能力普遍 欠缺,再加上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必須承諾放寬外商銀行於國內 的若干經營限制,國內銀行業確實有面臨強烈競爭與被外商銀行併購的危機。為 因應全球金融機構大型化及擴大本國銀行營運規模,政府相繼於民國 89 年 11 月及 90 年 3 月通過「金融機構合併法」及「金融控股公司法」,鼓勵國內金融機 構藉由併購或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以發揮金融業務綜合經營的效益。然而在金融 機構的併購過程中,其結果不僅關係著數萬名金融從業人員的權益,對於社會安 定、國家發展亦有深遠的影響,吾人不得不小心謹慎以對,以免造成整體社會成 本與銀行從業人員權益的損失。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台灣地區銀行業於民國 80 年大幅開放原有之市場管制後,經歷了新銀行設 立、地區性銀行擠兌、銀行界併購行為,其中又以 91、92 年金融業之間相互併 購,甚至地區性銀行及合作社間彼此併購而達到最高峰;如 88.10.板信商銀併 購高市五信、同年 10 月泛亞銀行亦宣佈併購高市十信並於 93.05 更名為寶華銀 行、91.10 富邦銀行宣佈併購台北銀行並於 94.01 改名為台北富邦銀行、91.12 世華銀行宣佈加入國泰金控公司,並於 92.12 與國泰銀行合併改名為國泰世華銀 行、92.07 中國商銀、交通銀行與倍利證券宣佈合組為兆豐金控,並預定 95 年 完成銀行端業務整合及更名行為、93.06 中國信託併購萬通銀行、93.08 玉山銀 行標購高雄企銀、93.12 聯邦銀行標購中興銀行、94.03 新光銀行併購誠泰銀 行‧‧‧等等。

依據財政部金融局 93 年 12 月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不含國外金融機構、

農會信用部、票券公司)金融機構共有總行 84 家、分行 3,533 家,平均每 1 家銀 行服務人數僅 3,636 人,其中最大的銀行-台灣銀行,其市佔率也僅有 10.7﹪,

前三家銀行的共同市佔率也僅約 25﹪,此與國外金融事業發達的國家比較,國

內銀行業規模均太小,例如、新加坡前三大銀行之各別市佔率均達 20﹪以上(共 同市佔率更高達 80%)、香港前三大銀行之共同市佔率約達 78﹪、加拿大前三大 銀行之各別市佔率約為 20﹪(共同市佔率約達 60%)。由以上資料可知,台灣銀 行業的市場佔有率實屬偏低,在如此小的地方內,有這麼多的銀行家數經營,除 了競爭非常激烈之外,台灣銀行業並無法達到規模經濟效益,銀行業間實有必要 加以「合併或收購」(即為 Merger & Acquisition ,簡稱 M&A)用以擴大金融機 構的規模經濟,以與國際間大型金融機構相互競爭。以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董事 Christian Raubach 在 93.12.04 工商時報公開指出,台灣的金融機構有家數過多、

效率不彰、產業分散等問題,要解決上述問題,台灣的銀行家數必須要由現在的 84 家減少到約 20 家,前五大銀行的市場佔有率須達 80%,且第一大銀行的規模 須為第十大銀行的十倍這樣一個國際水準,而合併的核心則應著重於擴大國內市 場的整體營收,強調知識(Know-how)移轉,並建立本身核心業務,如此方能與國 際大型金融機構競爭。

時序進入 93 年後,台灣地區已經有 14 家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在財政部明確 表示不再核准銀行增設分行,及持續鼓勵金融業間之併購行為後,展望未來台灣 地區大約只有 4~6 家金融控股公司適合生存,台灣地區金融業的合併行為,將由 銀行間的合併延伸到金融控股公司間之合併,且情形將愈行明顯與激烈。

由相關財經刊物得知(中國商銀月刊 2005 01),許多併購案並無法擷取每一 組織的強處以增加收入,因為經由併購創造的額外價值,需要移轉的不僅是存款 與顧客而已,尚包括知識與最佳實務的傳承,這些都屬於員工的內隱知識,對併 購後的企業尤其重要。但併購行為中最常被忽視的就是對行員的重視,併購確定 後經常致使行員花在擔心未來的時間多於服務顧客的時間,以致於造成併購績效 的大打折扣、知識移轉發生困難及遺漏,造成原先的預期與現實發生甚大差距。

在企業併購過程中,知識的移轉與適用確實會有程度不一的不適及漏減現象 發生。如何確保知識的全部移轉(或有效移轉)?不同組織間如何相互適用配合?

對於合併後企業的績效是否能更上層樓?知識管理佔有重要地位。而從業人員如

何適應新企業?不同企業彼此間的文化、作業系統、組織架構、薪資水準等均會 影響合併後企業的表現,以上各種因素孰重孰輕?或孰先孰後?若能探知,企業 即可有輕重緩急與循序漸進的考量與依據,對欲從事併購行為的金融機構亦可參 考運用一二。

本研究目的希望能探知:

1‧探討銀行業併購時應予重視的面向有那些。

2‧探討個案公司在併購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

3‧銀行業間併購問題如何以知識管理來解決。

4‧未來銀行業在併購時應共同注意的問題。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研究方法

在回顧國內外相關併購、知識管理、知識資本的文獻後,藉由研究個案公司 在合併前後之差異性與關鍵面向之探討,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作為金融機構 併購時導入知識管理之參考。

本研究之流程略述如下:

第一章介紹本論文之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章則藉由文獻探討,瞭解 合併與收購之意義與內容、知識管理與知識資本之相關理論研究。第三章則探討 與列出銀行進行併購行為時較為重要之面向,與導入知識管理流程、增加知識資 本累積之互動模型。第四章說明本論文之研究方法係採用「個案研究」方式,並 詳述個案公司利用知識管理在併購前後之績效差異。第五章則提出相關結論與建 議。研究流程圖如圖 1-1 所示。

圖 1-1 研究流程圖

研究背景

研究動機與目的

文獻探討

合併與收購 知識管理 知識資本

併購面向與知識管理流程

結論與建議 個案研究

第 一 章

第 二 章

第 三 章

第 四 章 第 五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