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收視率的隱匿、展現與滲透

第一節 聚焦~編輯從收視率上看到的問題

全球極受歡迎的小說《哈利波特》,主人翁哈利波特有一件神奇的隱身 斗篷,穿上之後便能來去自如的在校內遊走,沒有人能看見他。從工具性的 角度來看,當編輯在詮釋收視率時,收視率就如同穿上哈利波特的隱身斗篷,

編輯看穿了它,看到了收視率背後所代表的觀眾習性、態度,於是,編輯得 以展開挑新聞的工作步驟。

新聞編輯在編排RUNDOWN 時,對於觀眾必然已經有所描繪,同時參 照這個收視族群的樣貌,去挑選、編輯當天的新聞素材,所以他對於收視率 其實是有所假設的,猜測著某些類型的新聞,必然對某些類型的觀眾有所吸 引力,達成某些程度的收視數據。但是當RUNDOWN 編排時、新聞播出時,

這些都停留在揣測的地步,真正等到收視率出來,才是一切印證、檢討的開 始。

而這,正是收視率工具性在新聞室展開的第一步,它獲得了所有人的注 意力,收視率一出現,編輯與所有相關的成員就知道,他們所應該檢討的是 甚麼,瞬間發揮了聚焦的工具性。是頭條的挑選反應不如預期,所以收視率

不好?還是話題的選擇正中下懷,所以收視率超高?亦或者原本預期會引起 觀眾共鳴的新聞,沒有獲得好成績?還是明明沒有特殊的安排,卻獲得好的 收視結果?原因到底出在哪裡?…凡此種種,都是編輯在收視率一出來後,

馬上進行的解讀行動。有些原因固然無法立即獲得解答,但是從本研究收集 的對話中,可以明顯的歸納出編輯非常注重的因素,那就是「時間」。

時間是編輯在檢討收視率時,時常檢討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中時間又 可區分為時段、週期和季節等因素。

聚焦案例一,頭條新聞與時段的關係。

收視率調查表出現,新聞編輯最關心的就是自己所規劃的時段成績好 壞。收視率好的時候,固然欣喜於自己的判斷正確,確實抓住了觀眾的收看 胃口,但更重要的是收視率不好的時候,要了解問題發生在什麼地方。因此 新聞編輯的討論往往環繞在當初的設想,為何沒有獲得觀眾的青睞。

接下來我透過一段晨間新聞的資深編輯與資遣編輯的對話,來分析他們 對於收視率的解讀。錄音當天是因為前一日收視率不理想,管理單位責成兩 人檢討原因,事實上,他們從收視率上發現,當天編排的頭條就不如預期,

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我曾經問過一位新聞製作人:晨間新聞的原則是什麼?

他說:「要給觀眾的是前一天新聞今天的最新發展,以及他所認為今天可能發 酵的新聞,在晨間就要開始鋪陳。」以此為原則的話,接下來的這段編輯對 話,可以發現編輯們很快地察覺到他們所未能掌握到觀眾收視的原因。

資深:…黑道入殮,都是一個很後續的東西,這個是打人,而且我覺得 黑道的這一掛的東西,太後續了,已經三個禮拜了的東西,現在大 家看到「翁奇楠案」,除非你是抓到人,而且告訴我是誰?否則已 經是這樣了,沒有什麼吸引力。而且那天是禮拜六,而且真的覺得 那天的這個頭,雙J反倒比較有話題

資淺:走05 幾分

資深:有時候不用受限於這邊一定要走很硬的東西,我覺得你要是說人 物的,然後很有話題的,放這邊去跨點都是很ok 的,這一掛和 25

分可能段會比較有問題。然後這一段,我比較會有點驚驚,我看你 走這個,這個是有趣,可是這個東西擺在前面,

資淺:太早了

資深:因為..我可能想知道一些要聞,最新的訊息,結果你給我看這個 東西,我覺得那是小菜,他沒辦法到主菜,…

從這段對話裡,可以看出兩人對於新聞挑選與編排上看法明顯不同。資 深編輯認為資淺編輯所挑選的新聞,在新聞告知的程度上,資訊量明顯不足,

因為他說:「…這一掛的東西,太後續了,已經三個禮拜了的東西,…除非你 是抓到人,而且告訴我是誰?否則已經是這樣了,沒有什麼吸引力。」

也就是說,資深編輯認為,當觀眾已經對某一則新聞相當熟悉後,新聞 編輯必須揣度經過時間的發酵,觀眾對於其後續發展,還有多少的關注力。

從對談中,我們可以知道兩人所談論的是2010 年 5 月 28 日,發生在台 中地區的角頭槍擊命案。尤其經過媒體不斷追查揭發案外案,媒體發現警方 當天有多人在場,警方高層還涉及隱匿,加上基層員警與黑道掛勾,造成台 中警界高層多人下台。由於案情牽連甚廣,新聞台大篇幅的報導,因此觀眾 對於相關人事與案情發展,都已經相當熟悉。新聞經過三個星期,警方相關 懲處告一段落,案件的發展終於回到案情正軌~追兇,也就是開槍的嫌犯最 新的追緝行動。不過從對話中,顯示資深編輯認為事件並無新進展,所以資 淺編輯將排在頭條,並不適切。理由是「我可能想知道一些要聞,最新的訊 息。」

這個「可能想知道」顯示出來,編輯已經透過收視率所顯現出來的不佳 成績,開始揣測觀眾不收看的原因是「觀眾對我所提供的訊息是沒有興趣 的」。他開始穿透過收視率的數字,他去看到收視率所彰顯的觀眾流失,這時 候,收視率對編輯來說不再只是數字,它已經展現出工具的透明性,編輯因 為這個數字的減少,而去尋求答案,檢視結果獲得,原來觀眾對編輯所的選 擇、編排的新聞,認為新聞性不夠,因為沒有新的發展,觀眾的收視興趣與 選擇的這些新聞是背離的,因此觀眾才離去,而觀眾的離去、不感興趣,表

現在選台器的轉移,反應到編輯眼前的,就是這個減少的收視率數字。

但是反過來說,也正是因為收視率表上的數字顯示了觀眾群的離去,才 會產生這段對話,也就是說這段檢討對話,是因為收視率低才會發生。收視 率讓編輯人員意識到有檢討的必要,而且很快的聚焦在問題的核心,兩者開 始對於頭條的選擇產生意見的交換,進而從「新聞的資訊程度」、「新聞的發 展性」開始推論,甚至提出「而且那是星期六…雙 J 反倒還比較有話題」等 等不同的意見。這些訊息都顯示一個數據,讓新聞編輯細膩的去解析可能造 成的原因,快速地從這項工具中發現應該解決的問題,並且從中試圖釐清問 題,加以排除或產生後續改進的可能性。

當然,在這段談話中,資深編輯還透露了幾個編輯編排的重要概念,例 如:什麼是「有話題的放這邊跨點是OK的」?什麼是「這個是有趣,但是 擺在這邊太早了」?這些則是編輯的編排操作技巧,如何透過編排與時間的 對應,特別是收視率的對應,讓感覺到不甚有趣的新聞,都可以播出而不影 響收視,也就是編輯如何「背叛」收視,將在下一章討論。

聚焦案例二,他節收視率的參考價值。

新聞編輯除了參考前一天自己編排時段的收視率,也常常參考其他節整 點的收視率,特別是某些特定新聞的收視率表現如何,都會成為當天編排新 聞、挑選新聞時的考量依據。例如某些新聞在其他節收視表現不錯,那麼編 輯在選播的機率上就會比較高。但如果相關新聞在其他節表現較不理想,那 麼選播的時候,相對來說考量的要素就會比較多。

接下來我透過兩名日間時段編輯,針對頭條選擇的討論,分析編輯因應 不同時段,在選擇新聞上的考量邏輯,以及編輯過程中,考量前一天收視率 的立論基礎。

在實務上,由於白天新聞的選擇,多為當日上午發生的新聞,以及昨日 新聞的最新發展。如果今日發生中的新聞,其新聞性不足以作為當節的頭條

話題時,編輯也會從前一日已經完成的新聞稿中挑選適合的新聞話題,或是

的行為是否產生了?但是從談話中可以發現,這個單一的個案中,受害者只 有一名,並且善後措施已經展開,新聞的後續發展顯然有限。

接著他考慮到的是白天時段的觀眾,對於遊學糾紛的新聞關切程度的高 與低。

很明顯的從對話中,資深編輯對於當節時段觀眾的判斷,認定是對遊學 新聞的收視意願是低的,這來自長期操作下,從收視率上反應的操作印象。

追問同一位資深編輯,他的答覆是,他認為該時段關心遊學話題的青年學子,

應該都是在上課,在家的收視群對於相關的議題,關心度是低的,因此對於 這樣一條獨家新聞的播出,在收視的加分上是薄弱的,因此將這樣的話題放 置在頭條的位置,從他的經驗角度上判斷是不適宜的,因此他採用的是另外 一則的新聞。

再從另外一則新聞的不選擇上面來說,編輯清楚地說出,他參考了前一 天新聞的收視率,認定該官員的話題已經失去新聞性,一名官員的去留,在 前一日下午有了答案之後,第二天的白天續追的新聞,相關的位置會受到民 眾關心程度的高低,而有前後排放調整的可能性。顯然從這位資深編輯的判 斷上,這條新聞的延續性在官員發言願意留下之後,已經劃下句點,當然這 個官員的去留,答案如果是在深夜才出現,相關新聞的排放又會有不同的思 考。不過當答案早已眾所皆知後,對這位編輯來說,重要性就遞減,因此排 放的位置也就向後挪移。至於挪移到什麼樣的位置,則端賴當天新聞還有其 他什麼樣重要的發展。

也就是說透過收視率,新聞編輯可以推論出相關新聞在觀眾收視吸引

也就是說透過收視率,新聞編輯可以推論出相關新聞在觀眾收視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