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人力資源管理是目前推動學校改革以因應時代變遷的重要趨勢,也是學 校尋求落實教育目標,展現學校效能的重要策略手段,值得學校領導者和所有教 師共同來關注,期能齊心一致共同以人力資源的理念,為學校教育注入新的元 素,展現新時代教育的活力泉源。

一、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背景

人力資源管理在美國已是熱門的研究領域,台灣近幾年來也逐漸發展成為新 興的領域,開始受到重視。由於教育改革思潮的影響,學校逐漸接受與採用企業 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 SWOT 模式進行學校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的分析,

找尋學校發展的可行策略,塑造學校發展特色。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在於開發學校 成員的潛能,使學校能增加生產力與效率,進而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達到社會、

學校、與個人的目標,邁向卓越的教育(林慧蓉,2004;閻自安,2002)。

李誠(2006)認為至少有下列幾項因素才能建立完整的人力資源發展模型:

1.人力資源發展策略必須與組織策略相結合;2.評估內外環境對未來人力結構的 影響;3.從人力資源規劃中,掌握未來發展所需人力;4.檢討組織中人力資源的 現況,並比較評估勞動力在知能水準上的差異;5.尋求可以彌補員工知能,差距 的人力資源發展策略;6.與其他部門協調實施人力資源發展策略;7.有效管理評 估人力資源發展策略。

Milkovich 和 Boudreau(1999)認為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是以考量限制條件

(assessing the situation)、設定目標(setting objectives)、選擇方案(choosing among alternatives)及評量結果(evaluating results)等四個階段循環不斷的活動。

二、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

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論述見解,以下從人力資源的管理 模式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兩個向度,說明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理論。

(一)人力資源的管理模式

1.黃英忠人力資源管理目標和策略模式

黃英忠(2003)將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目標,劃分為四個主要層面(如圖 2-2-1 所示),包括以企業組織與員工的立場劃分,和以企業之內部與外部來區分,其 內涵為:(1)生產性目標與維持性目標之均衡;(2)年功主義與能力主義之調 和;(3)員工工作生活品質的提高;(4)產業社會人力素質的提升。此外,根 據圖 2-2-5 中不同層面的基本觀念,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可以具體劃分為四種不同 的策略型態(如圖 2-2-2 所示),這些策略分別建立在下面四種狀況的基礎之上:

(1)發展策略:高工作意願,高工作能力者;(2)激發策略:低工作意願,高 工作能力者;(3)增強策略:高工作意願,低工作能力者;(4)移轉策略:低 工作意願,低工作能力者。

圖 2-2-1 人力資源管理目標模式

資料來源:人力資源管理(頁 38),黃英忠,2003。台北市:三民。

員工工作生活品 質的提升

年功主義與能力 主義的調和

產業社會人力素 質的提升

生產性目標和維 持性目標的均衡

員工本身 企業本身

對 象

組織內部組織外部

圖 2-2-2 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型態

資料來源:人力資源管理(頁 41),黃英忠,2003。台北市:三民。

2.何永福和楊國安之人力資源策略管理模式

何永福和楊國安(2001)認為人力資源管理係指企業內所有人力資源的取 得、運用和維護等一切管理的過程和活動。其內容可分為:(1)人力資源的分 析、策略、和目標;(2)人力資源的支援性作業;(3)人力資源的取得;(4)

人力資源的發展;(5)人力資源的報酬;(6)人力資源的維護;(7)人力資 源管理的未來。其目的在於衡量企業的內在、外在環境,按照企業設定策略目標,

透過支援性和功能性作業促進員工和工作的最佳配搭,以提高員工績效與滿足,

進而達成企業的策略目標。何永福和楊國安之人力資源策略管理模式如圖 2-2-3 所示。

激發策略 發展策略

移轉策略 增強策略

低 高

工作意願

高低

工作能力

圖 2-2-3 人力資源策略管理模式

資料來源:人力資源策略管理(頁 7),何永福、楊國安,2001。

台北市:三民。

3.Richard 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Richard(2008)提出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內涵包括計劃、招募、遴選、

新人訓練、監督與評鑑、邊際教師、成員發展、集體協商等步驟。為了使學校人 力資源管理能發揮更佳效能,學校外部(如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及內部(如 學校文化、規模、結構、位置)相關因素,也應予以重視,以確保學生學習目標 的達成。Richard 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如圖 2-2-4 所示。

產業結構 勞動市場 政府法令 工會

人力資源管理作業 支援性

人力規劃 工作分析 績效評估 功能性 招募甄選 訓練發展 新給福利 工作環境 勞資關係

人力資源管理目的

員工吸引力 到勤 績效 滿足

企業競爭效果 企業形象 企業內在環境

個人 工作 能力 需求 激勵 報酬

圖 2-2-4 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資料來源:

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A school-based Perspectiv

e (p. 4), by E. S.Richard, 2008. New York: Eye on Education.

4.DeCenzo 和 Robbins 人力資源管理模型

DeCenzo 和 Robbins(2005)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型,其內容包括人員的獲得、

培訓、激勵及維持等活動。其四大功能包括人力資源的人力晉用、人力發展、人 力激勵及人力維持。

(1)晉用功能:始於策略性人力資源規劃已確定組織的策略性目標及人員

學校本位脈絡

外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社會、習俗…等

內部:學區文化、學校大小、結構、位置、學校文化…等 動態性影響

系統的重要成分:

計畫 招募 遴選 新人訓練

邊際教師 成員發展 監督與評量

集體協商 地方議題 科技 未來潮流

導 致

人力資源效能

學生學習

需求,並平衡組織、人員間的供給與需求。晉用功能尚包括員工的招募、選拔與 工作環境及確保溝通管道的存在等等。DeCenzo 和 Robbins 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型 如圖 2-2-5 所示。

圖 2-2-5 人力資源管理模型

資料來源:人力資源管理(頁 10),許世雨等譯,2001。D. A. DeCenzo &

S. P. Robbins 著。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於 1999)

5.Kavanagh, Gueutal 和 Tannenbaum 的組織功能系統模式

組織在執行人力資源規劃作業時,必須考量組織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以有效 調整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規劃與作業,Kavanagh, Gueutal 和 Tannenbaum(1990)

提出組織功能系統模式(Systems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Functioning),顯示出組 織內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受內、外在環境的影響,只有在因應環境變化而調整的 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才能真正厚植人力資本,提升組織的長遠競爭力。Kavanagh, Gueutal 和 Tannenbaum 的組織功能系統模式,如圖 2-2-6 所示。

圖 2-2-6 組織功能系統模式

資料來源:

Human Resource in 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 21), by M. J. Kavanagh, H. G. Gueutal and S. T. Tannenbaum, 1990. Boston: PWS-KENT.

外 在 環 境

策略管理系統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人力資源次功能 -規劃

-甄選/僱用 -訓練和生涯發展

人力資源資訊系統

組織目標 -生產力

-服務 -利潤 -ROI -道德

政府法規 科 技 勞動市場

社會議題 競 爭 人力資源典範 HR State of the Art

6.McLagan 人力資源模式

McLagan(1989)所提出的人力資源模式,如圖 2-2-7 所示。主要內容為人力 資源發展的內涵,包括訓練與發展、組織發展、生涯發展等三大領域。 消防局中高階主管為例(頁 24),王浩筑,2004。私立元智大學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7.哈佛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哈佛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是 1984 年代由 Beer 等人提出,主要由以下幾個基 本要素所構成:

(1)情境因素:人力資源管理學者與實務工作者,較能與系統環境變數相 處,因為他們遵循所知道的事實;勞資關係是承擔一個企業與社會期望的混合物。

(2)利害關係人的利益:這是認知到交換(trade-offs)的重要性,例如公 司老闆、員工、組織、工會的利益交換,不論是外隱或內隱的。

(3)人力資源管理政策選擇:強調當它被理解為限制與選擇之間互動的結 果時,人力資源管理的管理決策與行動才能充分顯現。

(4)人力資源產出:這代表員工對組織的高度承諾,並具有高度的個人績 效,能產生具有成本效益的產品與服務。

(5)長期影響:分為個人的、組織的、社會的三個層次。在個別員工的層 次上,員工在付出勞力交換的同時,能得到由長期產生構成的精神上報償。在組 織的層次上,增加效能則是為了確保組織的生存。在社會的層次上,善用每一份 人力於工作中,人力充分發揮的結果,能達成一些社會目標。

(6)影響組織與利害關係人的產出所成立的回饋圈:雙向關係可以清楚的 爲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一個有用的分析基礎。此模式的優點在於同時將組織與社會 層次上的投入與產出加以分類,創造出評論比較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

哈佛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如圖 2-2-8 所示。

圖 2-2-8 哈佛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資料來源:人力資源管理新論(頁 24),張明諭、翁芳怡譯,2005。

B. John & G. Jeffrey 著。台北市:韋伯。(原著出版於 2004)

8.Campbell, Lawler, Dunnette 和 Weick 管理行為的動態模式

Campbell, Lawler, Dunnette 和 Weick(1970)等四位學者提出管理行為的動態

圖 2-2-9 管理行為的動態模式

資料來源:

Managerial Behavior,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p. 11), by J. P. Campbell, E. E. Lawler, M. D. Dunnette & K. E. Weick, 1970. New York: McGraw-Hill.

(二)人力資源管理內涵之理論

本研究對於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內涵之分析,主要層面包括學校有關之人力配 置規劃、人力甄選任用、人力專業發展、人力激勵維持、人力績效評核五個向度,

茲分別說明其理論基礎。

1.人力配置規劃

人力配置是經人力規劃、組織分析、人力分析而完成組織結構,俾據以作為 將來人力任用之依據(黃錫鏘,2002)。人力配置強調的是選用適當的人員,使 其擔任適當的工作;亦即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而要達到此一理想目標則有 賴於事前縝密的規劃安排。

(1)策略性人力資源計畫模式

Richard(2008)提出了策略性人力資源計畫模式,說明學校人力資源管理計 畫的重要性,強調計劃在人力資源管理運作上居首要的地位。一個學校要制定學

Richard(2008)提出了策略性人力資源計畫模式,說明學校人力資源管理計 畫的重要性,強調計劃在人力資源管理運作上居首要的地位。一個學校要制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