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組織的存在有其特定的目的與功能,為達到其目標,組織透過有效的運作,

結合組織內外在資源,以達到其預定之功能目標。以下首先分析組織運作之意 涵,其次論述學校行政組織運作之發展、策略及其相關理論依據。

一、組織運作之分析

組織是由不同人員組成,經由職務之安排、結構之設置及權責關係之確立,

運用內外部資源,形成一個活動體,並透過有效的組織運作,以達成共同的目標。

惟組織欲達到預期任務目標,並不是將一群人集合在一起即可,必須透過有效的 組織運作,將組織的人力、物力、財力及各種資源統整有效的分配運用。

(一)組織運作之意義

運作(operation)最早是用以說明機械的運作所發揮的功能。根據韋氏大辭 典(Webster's New Word Dictionary,2002)對於運作所下的定義為,達成所要的 適當效果,或某種特定的影響,所採取的行為、過程或做法。國際大辭典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視運作為一種做法,用以完成工作。

譚潔芝(1989)認為組織運作有其目的,可視為一種行為、過程或做法。因 此,組織運作是組織為達成某項共同的目標,或為解決共同的問題,所採取的行 為、過程或做法。適當而正確的組織運作將會是決定組織成敗、效率的關鍵。

郭妙色(2002)認為組織運作是組織為解決由於外在環境刺激或內在動機驅 使問題,經過規劃、比較後選擇一種做法,以一種循序漸進的行動過程,達到共 同的目標。

一般而言,組織運作具有下列幾點特性(徐木蘭,1999;郭妙色,2002;譚 潔芝,1989):

1.組織運作是一種行為,具有原因性、目標導向性與受動機驅使性。根據心 理學家的看法,行為是:(1)有原因的-所以會受到外在環境或內在動機的影響;

(2)目標導向的-會依據自己認定的目標循序完成;(3)受動機驅使的-會受 到潛意識動機的影響。

2.組織運作是種過程,強調原因、發展、與結果等觀念,所以具有動態因果、

循序漸進的特性。

3.組織運作是一種做法,而做法必須是經過計劃、執行、督導、溝通、比較 及選擇的,所以組織運作亦強調計劃、執行、督導、溝通等決策因素。

4.組織運作是用來達成共同的目標或解決問題的。

綜上所述,組織運作之定義可視為:「組織為達成既定目標,整合組織內、

外在資源,結合整體力量,透過組織之領導統御、溝通協調、參與決定等方式,

有計劃性的執行決策,循序漸進、分工合作,以發揮組織效能的一種組織發展歷 程(林水木,2003)。」

(二)組織運作之歷程

組織運作具有一定的過程,並據以使不同的組織能依循共同認知的程序,順 暢自然的運作。組織運作在達成既定之目標,在實務上必然是一連串決策與執行 的過程,透過決策活動,使組織的運作活化,使組織的歷程明確化,以提昇組織 運作的效能,達到預定的組織目標。

譚潔芝(1989)認為組織運作的歷程,可分為三大階段:

1.決策制定階段:或稱為政策規劃階段,亦即組織針對現有或未來之問題,

在解決問題之要求的前提下,透過釐清問題,發展可接受的行動方案,並從若干 可能的行動方案中做抉擇或決定的過程。

2.決策執行階段:組織為達成先前決策制定所設立的目標或行動方案,所採 取的各項行動,該行動係針對上述決策轉換而成的,採用組織動員、溝通、命令、

宣導、獎懲…等方式執行決策。

3.決策評估階段:組織針對決策執行後所產生的效果或影響,加以測量和分 析,以評估決策的得失。

姜占魁(1996)認為組織運作決策的過程應包括:(1)問題之產生;(2)樹 立決策目標;(3)選擇解決方案;(4)決策之制定;(5)決策之執行;(6)決策 執行後成果之評估。

Cohen 和 Cyert(1973)認為完整的組織運作歷程,從策略規劃程序來看,應 包括下列幾項步驟:(1)選定目標;(2)分析環境;(3)訂定各部門間的個別策 略;(4)比較各部門間的策略,分析其差異;(5)研擬整體策略;(6)選擇一組 策略方案;(7)執行策略方案;(8)衡量、控制與回饋。I.E.Anderson(1975)認 為組織運作的歷程應包括下列活動:(1)問題的形成(problem formation);(2)政 策規劃(formulation);(3)採用(adoption);(4)執行(implementation);(5)評估 (evaluation)等五個層面之考量。F.A.Nigro(1966)將組織運作決策之程序分為:(1)

認定問題;(2)蒐集資料;(3)分類與分析;(4)發現解決途徑;(5)列舉方案;

(6)評估方案;(7)作成決定;(8)執行;(9)追蹤與回應。

Gladstein(1984)將組織運作的歷程,區分為投入、過程與產出三大層面,

而且每一層面各包含不同的因素,如圖 2-1-3 所示。

投 入 過 程 (中介) 產 出 團體層面

團體組成

團體工作 1.足夠的技能 1.工作的複雜性 2.異質性 2.環境的不確定性 3.組織的任期 3.互賴性

4.工作期限

團體結構

1.角色與目標明晰

團體過程

團體效能 2.明確的工作規範 1.開放的溝通 1.績效 3.工作控制 2.支持 3.衝突 2.滿足感 4.大小 4.策略的討論

5.正式的領導 5.衡量個人的付出 組織層面 6.邊際的管理

可用的資源 1.訓練和技術諮詢 2.提供的市場

組織的結構 1.對團體表現的獎賞 2.監督的控制

圖 2-1-3 組織團體之運作模式

資料來源:“Groups in Context: A Model of Task Group Effectiveness," by D. L.

Gladstein, 1984,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9

, pp. 499-517.

(三)組織運作之策略

組織運作有其一定的策略,方能使組織的功能充分發揮。有關組織運作的策 略學者從不同的組織進行研究,其研究發現亦有不同,茲整理如表 2-1-1 所示。

表 2-1-1 學者對組織運作策略之觀點

學者 年代 組織運作的主要策略

林靜蓉 1991 1.專業的權力;2.獎賞的權力;3.懲罰的權力;4.個性的權力;5.攀附 的權力;6.職位的權力。

高義展 1998 1.尋求聯盟;2.理性論證;3.集體爭議。

龍炳峰 1999 1.理性說服;2.越級求援;3.友善討好;4.婉轉訴求;5.攀拉交情;

6.組織結盟;7.妨礙抵制。

洪美英 2000

1.理性說服;2.資源應用;3.利益交換;4.援引第三勢力;5.逢迎;

6.非理性施壓。

簡加妮 2001 1.理性說服;2.集體爭議;3.抵制妨礙;4.援引第三勢力;5.情感攻勢;

6.婉轉訴求。

Mowday 1978 1.操弄;2.獎賞;3.威脅;4.遊說討論;5.運用權威。

Kipnis, Schmidt &

Wilkinson 1980 1.強制要求;2.友善討好;3.理性說服;4.依法獎懲;5.向上投訴;

6.抵制抗衡;7.形成聯盟;8.談判交換。

Schilit & Locke 1982

1.進行邏輯性表達;2.向上投訴;3.威脅或獎懲;4.訴求法規;5.進行 工作性交換;6.進行非工作性交換;7.操弄;8.形成聯盟;9.堅持或強 制要求。

Mauk, Rendel,

Leendert & Jaap 1986 1.獎懲權;2.正式權;3.參照權;4.專家權;5.向上影響權;6.外部影 響權。

Ansari & Kapoor 1987 1.理性說服;2.向上投訴;3.友善討好;4.抵制抗衡。

H.E. Chacko 1988 1.理性說服;2.形成聯盟;3.協議交涉;4.越級求援;5.友善討好;

6.強制要求。

Yukl & Fable 1990 1.強制要求;2.向上投訴;3.談判交換;4.形成聯盟;5.友善討好;

6.理性說服;7.鼓舞;8.參考諮詢。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上所述可知,組織運作之策略具有多元性,不同的組織與不同時機、對象,

組織必須慎用不同的策略,以確保組織的合理運作,尋求組織目標之落實與達成。

(四)組織運作之功能

組織運作之目的在於完成組織的任務目標,發揮組織運作策略,達成組織效 能之發揮,具有其運作的功能。Parsons(1991)認為任何組織體系的生存,必須 具備四種功能:

1.模式的維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

包括兩項主要的工作:(1)新進人員的甄選補充-為了組織的長久生存,組 織必須選取適當的成員,並且將之安排在不同的組織職位,維持組織人事的新陳 代謝。(2)社會化的工作-組織透過教育和訓練等方式,令組織中的成員接受組 織特有的模式,以確保組織中成員的行為,能夠表現出適當的特質。藉著社會化 的工作,組織不僅約束個人的行為,也塑造個人對組織的認同、思想和情緒;這 有助於組織成員對於事務的判斷、辨認與了解。

2.適應(adaptation)

組織並非存在於真空的狀態,而是受到物理的、生物的、經濟的、社會的…

等環境的包圍。組織必須從這些環境中獲得足夠的資源,便於組織加以分配,進 而面對來自各環境的壓力。組織為了求生存,必定要具備回饋各種環境的能力,

此即適應的能力。因此,組織必須做好準備,且具相當的彈性,方可應付內外在 環境的變遷,並避免組織發生緊張或焦慮的後果。

3.整合(integration)

組織是由各種不同背景的成員所組成,經由分工設計,其內部形成許多的次 級單位,各次級單位又自有其價值觀的本位主義現象。是以面對不同之個人意識 與次級單位價值觀,必須具有溝通和協調能力。一方面藉著心理上的薰陶以便維 持組織內部的一致性和凝聚性,另一方面透過溝通管道之建制與領導藝術,化解 歧異以維持各次級單位間的相互關係;將組織內各個不同個人或次級單位的力 量,做最適當的整合,以便履行組織適應和目標達成之功能。在消極方面,亦可 避免組織發生浪費、無效率、衝突的現象,甚至於組織解體的危機。

4.目標達成(goal attainment)

組織成立的目的,在於解決共同的問題,或是滿足各層級、各類型的需求,

是以組織運作有其欲達成之目標。惟目標有模糊與明確之別,就健全之組織來 看,組織必須設定及確認明確清晰之目標。組織目標具有多元非單一的特性,組 織亦需對於目標之先後順序作安排與抉擇。其次,空有目標而無執行運作之方法 策略,組織亦無法長期發展與存在。故組織必須透過整合、分工合作、動員組織 人力、物力及其他各項資源,以達成組織之目標。目標之達成是組織設立最主要 的目的,是以組織若無法達到此一功能,必將解體無法繼續存在。

綜合言之,組織的功能在於發揮組織效能,達成組織目標,並能滿足組織成 員的需求,以提昇組織運作績效,並促進組織的永續經營(林水木,2003)。

二、學校行政組織運作之意義

學校行政係指學校組織為達成學校教育目標,促進學校的永續經營,運用有

學校行政係指學校組織為達成學校教育目標,促進學校的永續經營,運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