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學校行政組織運作之相關研究

表 2-1-11(續)

表 2-1-11(續)

表 2-1-11(續)

一、主要研究對象為單一縣市的國民小學家長

就研究對象來說,可從學校對象、調查對象和取樣範圍來區分。

(一)從學校對象來區分:有些學者(朱立廷,2008;吳永騰,2009;李端 明,2005;林秀鳳,2006;林寶琴,2007;洪淑慧,2002;洪珮瑀,2007;范國 祥,2002;翁賢良,2005;梁正宏,2006;陳美莉,2005;陳宜君,2007;陳富 傑,2004;黃自正,2005;葉志倫,2003;張昆鵬,2006;趙文佳,2007;劉富 明,2008;鄭文川,2004;鍾享龍,2005)是以國民小學為研究對象,部份學者

(高振森,2008;許志明,2002;陳慶雲,2004)則以國民中學為對象。

(二)從受調查或訪談對象來區分:有學者(蔡瑞聆,2007)是以教師為對 象,部分學者(洪淑慧,2002;黃自正,2005;高振森,2008;翁賢良,2005;

陳美莉,2005;陳富傑,2004;陳慶雲,2004;張昆鵬,2006;趙文佳,2007;

鄭文川,2004)以家長為對象,另也有部份學者(朱立廷,2008;吳永騰,2009)

以志工為對象。

(三)從取樣範圍來區分:有些學者(朱立廷,2008;李端明,2005;吳永 騰,2009:陳慶雲,2004)以單一個案學校進行研究,也有些學者(林秀鳳,2006;

林寶琴,2007;洪淑慧,2002;洪珮瑀,2007;高振森,2008;范國祥,2002;

翁賢良,2005;梁正宏,2006;許志明,2002;陳美莉,2005;陳富傑,2004;

黃自正,2005;葉志倫,2003;鄭文川,2004)以單一縣市為取樣範圍,部分學 者(陳宜君,2007;張昆鵬,2006;趙文佳,2007;蔡瑞聆,2007;劉富明,2008;

鍾享龍,2005)則以區域或多個縣市為取樣範圍。因此,不同研究之對象呈現諸 多差異。

二、採用的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

就所用的研究方法來說,大多數學者(林秀鳳,2006;林寶琴,2007;洪珮 瑀,2007;洪淑慧,2002;高振森,2008;范國祥,2002;翁賢良,2005;梁正 宏,2006;陳美莉,2005;陳宜君,2007;陳富傑,2004;陳慶雲,2004;黃自 正,2005;許志明,2002;葉志倫,2003;張昆鵬,2006;趙文佳,2007;劉富 明,2008;鄭文川,2004;蔡瑞聆,2007;鍾享龍,2005)主要是以問卷調查法 為主;有部分學者(洪淑慧,2002;范國祥,2002;許志明,2002;陳慶雲,2004;

葉志倫,2003;張昆鵬,2006;劉富明,2008;鄭文川,2004;鍾享龍,2005)

之研究兼採文獻分析;亦有學者(朱立廷,2008;吳永騰,2009)採用個案調查 方式;部分學者(范國祥,2002;洪淑慧,2002;黃自正,2005;葉志倫,2003;

陳慶雲,2004;鍾享龍,2005)之研究則以訪談為主;也有學者(李端明,2005)

採用自傳研究法。因此,就研究方法來說,不同學者針對其需要採取諸多不同的 研究方式。

三、研究層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

就研究層面來看,有教評會(林秀鳳,2006;范國祥,2002);校務會議(許 志明,2002;葉志倫,2003);家長會(洪淑慧,2002;高振森,2008;翁賢良,

2005;陳美莉,2005;陳富傑,2004;陳慶雲,2004;黃自正,2005;張昆鵬,

2006;趙文佳,2007;鄭文川,2004);教師會(蔡瑞聆,2007);課程發展委員 會(陳宜君,2007;鍾享龍,2005);志工組織(朱立廷,2008;吳永騰,2009)

等不同的層面。因此,從研究層面來看,組織運作的研究呈現出多元化的面貌。

四、研究變項主要是組織運作層面

就研究所結合的變項來分析,有些學者(陳慶雲,2004;梁正宏,2006;劉 富明,2008;鄭文川,2004)以結合學校效能為主;大部份學者(李端明,2005;

林秀鳳,2006;洪淑慧,2002;高振森,2008;陳美莉,2005;陳富傑,2004;

黃自正,2005;葉志倫,2003;張昆鵬,2006;趙文佳,2007;鍾享龍,2005)

則單純就組織運作進行分析;亦有學者(范國祥,2002;翁賢良,2005;許志明,

2002;蔡瑞聆,2007)兼論其成效或影響因素;有些學者(林寶琴,2007;劉富 明,2008)結合創新教學或創新經營之變項進行分析。因此,就研究主題所結合 的變項來看,不同學者也有不同的考量。

五、不同背景變項的知覺情形不一致

根據文獻分析發現,不同研究之結果發現有所差異,以下就性別、年齡、年 資、學歷、職務、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和學校歷史(校齡)分述如下:

(一)就性別分析

有些學者(林秀鳳,2006;林寶琴,2007;洪珮瑀,2007;范國祥,2002;

許志明,2002;劉富明,2008;鄭文川,2004)研究發現,不同性別人員對組織 運作的知覺存在差異;部分學者(洪淑慧,2002;黃自正,2005)之研究則發現 並無差異。

(二)就年齡分析

有些學者(洪珮瑀,2007;鄭文川,2004)研究發現,不同年齡人員對組織 運作的知覺存在差異;部分學者(林寶琴,2007;劉富明,2008)之研究則發現 並無差異。

(三)就年資分析

有些學者(洪珮瑀,2007;翁賢良,2005;梁正宏,2006;許志明,2002;

劉富明,2008;蔡瑞聆,2007)研究發現,不同年資人員對組織運作的知覺存在 差異;部分學者(林寶琴,2007;黃自正,2005)之研究則發現並無差異。

(四)就學歷分析

有些學者(林寶琴,2007;洪珮瑀,2007;范國祥,2002;黃自正,2005;

鄭文川,2004;蔡瑞聆,2007)研究發現,不同學歷人員對組織運作的知覺存在 差異;部分學者(洪淑慧,2002;劉富明,2008)之研究則發現並無差異。

(五)就擔任職務分析

有些學者(林寶琴,2007;洪珮瑀,2007;范國祥,2002;翁賢良,2005;

劉富明,2008;鄭文川,2004)研究發現,擔任不同職務人員對組織運作的知覺 存在差異;部分學者(洪淑慧,2002;黃自正,2005)之研究則發現並無差異。

(六)就學校規模分析

有些學者(林秀鳳,2006;梁正宏,2006;許志明,2002;黃自正,2005;

鄭文川,2004;蔡瑞聆,2007;鍾享龍,2005)研究發現,不同規模學校人員對 組織運作的知覺存在差異;部分學者(林寶琴,2007;范國祥,2002;劉富明,

2008)之研究則發現並無差異。

(七)就學校所在地區分析

有些學者(梁正宏,2006;黃自正,2005;鄭文川,2004;鍾享龍,2005)

研究發現,不同學校地區人員對組織運作的知覺存在差異;也有學者(劉富明,

2008)之研究則發現並無差異。

(八)就學校創校歷史分析

有學者(許志明,2002)研究發現,校齡不同之人員對組織運作的知覺存在 差異;也有學者(林寶琴,2007)之研究則發現並無差異。

綜合以上論述,學校行政組織運作具有多面向的型態,學者從不同的學校行 政層面著手,採用不同的研究方式來探討,獲致不同的結果。整體而言,從國民 小學教育現場來看,可以發現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從教務、訓導、總務、輔導及一 般行政等層面確立組織結構主體,而以領導、管理、溝通、決定為組織運作的策 略主軸,並以校長、主任、教師、職員工為學校行政運作之執行成員,最後以學 校效能、行政效能、人員滿意度、學生學習成效作為學校行政組織運作目標檢核

之依歸。

從以上諸多文獻來看,有關學校行政組織運作之探究,大抵上不出以上範 圍,惟學校行政組織運作是一個整體的、嚴密的結構組織,不同層面的探討結果,

反映出某一部份現象,尚無法一窺全貌,必須透過不斷研究發展的歷程,從學校 行政組織的內涵、發展,學校行政組織運作的要素、策略,累積更多的資訊,以 為綜合判斷之參考,是以有關學校行政組織運作是值得不斷繼續探討的主題。

本研究綜合不同學者之見解,並以國民教育第一線工作者之角色,認為學校 行政組織運作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層面,具有關鍵的地位。因此,乃就行政組織運 作的不同層面進行探討,歸納行政組織運作的主要策略,並以行政領導、行政溝 通和行政決定做為主要的向度,進一步分析其現況,了解影響的情形。

綜合本節有關學校行政組織運作論述,可知行政組織運作對於校務的發展具 有關鍵的地位,有效的運作策略更是學校永續發展必要的手段。因此,本研究歸 納相關研究及論述,以行政領導、行政溝通、行政決定三者作為學校行政組織運 作的主要策略,以探求學校行政組織運作的發展,尋求有效的運作方式,達成有 效的運作目標。同時,透過實證研究分析比較不同學者研究結果,以了解中部地 區教育人員對於學校行政組織運作的知覺現況,提供學校行政與教育行政之參 考,以促進學校教育的精進與永續發展。

第二節 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是針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之相關文獻進行探究,分析人力資源、人 力資源管理和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之意涵,並探討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之理論及相關 研究之內涵,以作為本研究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向度之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