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臺灣閩南語文本與文字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動機在於對民間自由使用的漢字書寫有更進一步的了 解,故以數量及呈現面向都頗為豐富的拱樂社劇本為研究對象,取用《金銀天狗》

則著眼於時代較早、形式較古,其承先啟後的地位兼納舊與新、口語與書面的材 料。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幾個層面,首先肯定拱樂社劇本的價值,做為台灣學相關 研究的材料之一,這些劇本是相當具有參考性的材料。研究主體部分,則提出閩 南語文獻判讀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金銀天狗》中,增加對此劇本的了解,而 藉此,可在閩南語文獻的研究中補足歌仔戲劇本這一部份,並希望能為漢字規範 的策略選擇,提供更多實例上的佐證。

第二節 臺灣閩南語文本與文字

闡述研究方法之前,本節先對臺灣閩南語口語文獻的文本類型、書寫類型及 拼音類型作一概括說明。

一、臺灣閩南語口語文學的文本類型

指的是該文本的目的形式,包括戲劇劇本、歌仔冊、文學創作與傳播文類等。

(一) 戲劇劇本

本類以戲曲劇本最具代表性。南管梨園戲劇本承襲南戲傳統,雖然以閩南語 書寫,但形式沒有太大不同,每一齣(相當於現代劇場的「幕」或「場」)皆有 齣名,不以角色姓名標注台詞與唱詞,而是以「行當」(即劇中角色類型如生、

旦、貼等)標明之;曲詞前標有曲牌名,角色身段動作及其他不以唱念的表情動 作等以「介」註明9(如「旦笑介」,即「小旦做笑的動作」)。

歌仔戲原無劇本,拱樂社劇本為首創(詳見第二章),至現當代歌仔戲則走 向丕變,幾乎所有內台戲都有劇本,甚至部分野台戲也因應各種文化活動與競賽 而編寫劇本。其形式自由,任何想要注記在劇本上的資訊都可能出現。歌仔戲「七 字化」的形式固定之後,編劇大體上不需要顧及曲調,早期的演員、現代的導演 或音樂設計,可以自由應用這些七字唱詞,除非某些特定情境需要特殊曲調,編 劇會加以註明,便不一定是七字的形式了,如《金銀天狗》中的漢調、搖版、黃 梅調(常用梁祝的知名片段,曲詞也會模仿原詞)等等。歌仔戲劇本最主要的特 色是幾乎全為唱詞與對話,鮮少敘述句,以《金銀天狗》為例,為了交代多年前 的往事,以口述加上身段表演的方式做描述,以「物語」稱之;另一個出現敘述 句的情況是舞台指示,但不一定使用台語,尤其是現代歌仔戲劇本,舞台指示的 部分仍以華語為主。

此外還有電影劇本、電視劇、新劇(即話劇)、布袋戲、歌舞劇等等,皆為 戲劇式的文本類型。

(二) 歌仔冊

歌仔冊是流行於閩南及台灣的一種小型印刷手冊,多以七字一句、四句一聯 的「歌仔」,來鋪陳一段故事、訴說一種概念或解說一件事情,比起戲曲其篇幅 短小,內容題材廣泛,讀者可自行搭配曲調,亦可當文本閱讀,簡單地說就像是        

9  以「介」表示舞台動作的用法承襲自南戲,而北曲雜劇多用「科」,故常以「科介」泛稱舞台 動作。 

「歌詞本」。沒有任何舞台指示,基本上可唱可讀但不可演,不過有些主題出自 於戲劇(如《廿四送新歌》出自山伯英台),或者內容為兩個角色的「相褒」(如

《桃花過渡》),基本上也能當小戲的劇本使用。有敘述,也有對話性質及曲詞性 質的文字。

(三) 文學與傳播

文學創作如詩(古典詩10與現代詩)、散文、小說等,自1930 年於《南音》

展開的鄉土文學論戰以來,台語文學的創作在許多有心人士的努力之下,以各種 不同的型態出現,逐漸累積台語文學創作的成果。至現當代,國家機構亦開始投 入倡導母語文學,設置獎項鼓勵創作,不只閩南語,客家語、南島語亦然。

但在此之前,「教會公報」早已在台灣各地刊行許久。早期西方傳教士造訪 世界各地傳福音,使用羅馬拼音拼寫當地語言,是一個非常便利的方法,在台灣,

不僅是沒有文字的南島語,即便閩南語、客家語都有羅馬字印刷品流通。教會公 報內容亦十分廣泛,時事、評論、創作兼有之,這些以羅馬字書寫的文字,稱為

「白話字」。近代也出現「漢羅夾雜」的台語刊物,即漢字與羅馬字並行,音義 上明顯可與漢字通用者書寫漢字,閩南語特色詞則以羅馬字書寫,成為近代閩南 語書寫相當受歡迎的一種方法。

至網路普及的時代,這些文字便開始在網路上流傳,然而網路受限於電腦系 統在字型上的種種限制,不論漢字或羅馬字,都或多或少造成流傳上的不便11, 且網路族群仍以年輕人居多,對本土語言文化的關注較少,將來的發展尚需觀察。

二、臺灣閩南語書寫方式類型

本文所謂書寫方式,乃是書寫閩南語所使用的「文字」,而非音標。「閩南語 書寫方式」本文認為有「漢字」、「白話字」及「漢羅夾雜」三種。

       

10  台灣古典詩多半使用唐韻,但早期台灣古典詩人仍以閩南語朗誦,難免有部分韻腳不合閩南 語的押韻。亦有部分古典詩會在詩題下加註「土韻」,以閩南語為韻,如賴和詩作〈農民嘆〉註 押台灣土俗韻。 

11  對於電腦的限制,許多熱心的工程師早已投入大量心力試圖解決,但對於使用電腦較不熟悉 的族群而言,仍有一些障礙存在。另外如電子布告欄BBS的介面,所能呈現的字型更少,但BBS 卻是台灣年輕知識份子相當重要的訊息流通媒介。 

以漢字書寫閩南語的優點,大約便是漢字本身的優點,例如一字一音節在撰 寫曲詞時的整齊性與美觀性、表義功能、跨越時代與方言的限制等等,比起白話 字,漢字的流通性也更廣一些。而其缺點則為,許多閩南語的字、詞,或者因為 不明其來源而使音字脫節,或者因為語言底層具有非漢語的成分而有音無字,這 些字詞中有很大一部份往往不能有「標準化」的寫法,觀其字而不能知其音義,

造成溝通上一定程度的阻礙。

白話字指的是教會裡以羅馬拼音拼寫閩南語的文字,不過後來也不限教會人 士使用。其優缺點則正好與漢字相反,其優點在於精確的表音功能,使閱讀者對 音讀不會產生誤解,且標音字自無「用哪個字才對」的問題,且學習起來快速、

容易。而其缺點則為無法表現漢語的整齊性,也失去表義的功能,對於不曾聽過 或稍陌生的詞彙,便少了表義文字的這條線索。

正因為漢字與白話字各有優缺點,便發展出「漢羅夾雜」的書寫方式,即有 漢字可寫時寫漢字,台灣閩南語特殊詞、漢字不明或艱澀者寫羅馬字。這種書寫 方式兼採兩種書寫方法的優點,不過書寫時牽涉每個人對「漢字」的不同認知,

在標準化這方面比較不容易統整。

《金銀天狗》以漢字為書寫主體,但其用字情況,可以說是稍微打破了漢字 書寫的概念,本文發現在此文本中,漢字的表義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戰,詳如後 論。

三、臺灣閩南語標音方式

「標音方式」指的是以音標系統標注音讀。當漢字書寫遇到困難時,例如某 些字不知以何字書寫,亦找不到適切的字代替,或者根本不認識漢字的外國人及 本國漢字文盲等,需要藉著音標的輔助來獲知音讀,也就是說,其本意是要用來 標音的,而不是當作書寫文字,以下分項說明。

(一) 反切

這裡說的反切,並非直用聲韻學中的反切之法,而是指閩南語十五音韻書的 標音方式,就其原理,仍是反切的應用。只是反切初用之時,缺少音韻系統的概 念,所以同一個聲母會使用不同的上字、同一個韻母也會使用不同的下字,後代

研究者要研究《廣韻》音系,還得利用繫連之法,推測其音與音之間的關連。但 是到了十五音韻書編寫的明末,對於字音的描述更系統化了,十五音韻書將閩南 語的十五個聲母分別用十五個字表示12,再將韻母作同樣的處理(因此每本韻書 的韻母數量可能不同),再加上聲調的順序,如此一來,該本韻書中的每一個字,

都有一致的標音代號了。

這個概念背後還出現了幾種不同的簡化標音方式。戚繼光《八音字義便覽》

發明一種「拍掌知音」的方法,即將聲母、韻母及聲調來排列編號,以三個數字 來代表一個字的音讀,黃謙的《彙音妙悟》也承襲了這種方式編碼,與反切不同 的是順序,這種標音法是先標韻母、次標聲母、末標聲調13。1954 年台灣嘉義 人沈富進編《彙音寶鑑》時,則是將聲母韻母都以代表字標示,不轉成數字,但 聲調以數字表示,照韻母、聲調、聲母的順序標示一個字的音讀14

(二) 日語假名

日本統治台灣期間,為了便利統治,初期大量調查台灣各項慣習,包括語言 也做了相當全面的調查,並鼓勵日人學台語,以方便與台灣人溝通。以閩南語而 言,教授閩南語的教材,即以日語假名來拼寫閩南語。但日語假名數量不敷使用,

日語也沒有聲調,因此需要略加修正及增加符號,才能勉強合用。除了教材之外,

字、辭典詞目音讀也使用假名拼音的方式處理,並照假名順序編排。

(三) 羅馬拼音

以羅馬字拼音,是目前台灣最流行的方法。傳教士使用羅馬字之初,可能只 是著眼於標音及表音的快速及便利,但隨著使用者眾,白話字漸漸發展出許多書 寫規則,使用者亦開始以文字視之。

但除了教會羅馬系統的白話字之外,還有許多標音方式也是利用「羅馬字 母」,而以不同於教羅的原理原則標音。國際音標IPA 是以語音學為出發點,企 圖標示全世界所有語言的聲音,為求標音精確故所需符號眾多,但對單一語言來

但除了教會羅馬系統的白話字之外,還有許多標音方式也是利用「羅馬字 母」,而以不同於教羅的原理原則標音。國際音標IPA 是以語音學為出發點,企 圖標示全世界所有語言的聲音,為求標音精確故所需符號眾多,但對單一語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