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補救教學成效上的差異情形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補救教學成效上的差異情形

本節主要是在探討受測者在經過不同的補救教學模式後,其補救教 學成效上的差異情形,並且分析干擾變項中的文化圈的不同和學習時間 的不同,是否會造成補救教學成效上的差異

一、不同補救教學模式之補救教學成效

為了探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各自透過開放式課程補救教學系統進 行補救教學以及傳統教師進行補救教學後,受測者在前後測成績上是否 有顯著差異。其結果如表 4-6 和表 4-7 所示,兩組的前測減後測的雙尾 成對樣本 t 檢定之 p 值均小於.001,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表示兩組 受測者在經過不同的補救教學模式後,其補救教學成效皆有顯著的進步。

而就進步幅度而言,實驗組的進步幅度為 37.65%,明顯高於對照組的 15.21%,這代表實驗組的受測者在經過開放式課程補救教學後,其能力 的提升上比對照組透過傳統教師進行補救教學要來的好

表 4-6 實驗組前、後測成績之成對樣本 t 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df p 進步幅度 平均數 標準差 差異的 95%信賴區間

上界 下界

-23.248 14.467 -28.463 -18.032 -9.090*** 31 <.001 37.65%

***p<.001

表 4-7 對照組前、後測成績之成對樣本 t 檢定 成對變數差異

t df p 進步幅度 平均數 標準差 差異的 95%信賴區間

上界 下界

-8.969 9.900 -12.600 -5.338 -5.044*** 30 <.001 15.21%

***p<.001

二、不同補救教學模式與不同文化圈在學習成效上的差異情形

根據 Anderson(1991)所提出的漢字文化圈之定義,本研究將實驗 組與對照組再各自依其受測者所屬的文化圈(漢字文化圈或非漢字文化 圈)進行分組。為了分析不同補救教學與不同文化圈在後測成績上的差 異情形,將以前測成績為共變項,文化圈類型與補救教學模式為自變項,

後測成績為依變項,進行雙因子共變數分析,排除前測分數之影響後檢 測不同的補救教學模式和不同文化圈是否對於補救教學成效有所差異。

而在進行雙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必須先檢定組內迴歸係數是否具有同 質性,以判斷是否可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其結果如表 4-8 所示:

表 4-8 不同補救教學模式與不同文化圈在後測之迴歸係數同質性分析

SS df MS F p

組間 330.93 3 110.31 1.00 .398 誤差 6043.83 55 109.89

由表 4-8 可知,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未達顯著差異(F=1.00,

p=.398>.05),迴歸係數具有同質性,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於是

***p<.001

表 4-10 調整後的補救教學成效之成績

p 值大於.05(F=.102,p=.750>.05),未達到顯著水準,顯示不同補救教

學模式與不同文化圈兩者並沒有交互作用存在,表示後測結果不會因為 不同補救教學模式與文化圈不同而有所差異。

而主要效果中,補救教學模式之 p 值小於.05(F=34.129,p<.001<.05,

𝜂2=.370),表示接受不同的補救教學模式的受測者,在補救教學成效測 驗上的表現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而根據 Cohen(1988)對效果量之 定義,當𝜂2>.138 時具有高度效果量,因此效果量𝜂2=.370 表示不同文化 圈的受測者經過不同補救教學模式後,其補救教學成效之顯著性具有高 度解釋力,也就是不同的補救教學模式,在補救教學成效測驗上的結果 有顯著的不同,並且實驗組的補救教學成效之成績較對照組來的好。而 在文化圈類別的 p 值大於.05(F=.749,p=.390>.05),表示不同文化圈的 受測者,在補救教學成效測驗上的表現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也就 是不同的文化圈,其在補救教學成效測驗上的結果並無顯著的不同。

本研究為了探討在不同文化圈與不同補救教學模式中各組在學習 成效上的差異情形,因此拆成底下六個不同組別在學習成效上的差異情 形來進行分析。

(一)實驗組中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在補救教學成效上的差 異情形

為了瞭解實驗組中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的受測者,其經過補 救教學後在補救教學成效上的差異情形,以前測成績為共變項,文化圈

類型為自變項,後測成績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而在進行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必須先檢定組內迴歸係數是否具有同質性,以 判斷是否可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其結果如表 4-11 所示:

表 4-11 實驗組中不同文化圈在後測之迴歸係數同質性分析

SS df MS F p

組間 .557 1 .557 .004 .951

誤差 4059.406 28 144.979

由表 4-11 可知,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未達顯著差異(F=.004,

p=.951>.05),迴歸係數具有同質性,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於是

接著進行共變數分析,其結果如表 4-12 和表 4-13 所示:

表 4-12 實驗組中不同文化圈在後測之共變數摘要表

SS df MS F p 𝜂2

共變量 702.250 1 702.250 5.016* .033 .147 文化圈 296.569 1 296.569 2.118 .156 .068 誤差 4059.963 29 139.99

*p<.05

表 4-13 調整後的補救教學成效測驗成績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95%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實驗組的非漢字文化圈 82.466 2.719 76.904 88.027 實驗組的漢字文化圈 88.691 3.290 81.962 95.420 使用估計出現在模式的共變量:前測平均成績=61.75

在排除前測對補救教學成效測驗之影響後,由表 4-12 的分析結果可 知 p 值大於.05(F=2.118,p=.156>.05),未達到統計上之顯著差異,表 示實驗組中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在後測上沒有顯著差異,代表在 使用華語文閱讀診斷與開放式課程補救教學系統之受測者,其在補救教 學成效上的表現,不會因為漢字文化圈或非漢字文化圈的不同而有顯著 差異。

(二)對照組中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在補救教學成效上的差 異情形

為了瞭解對照組中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的受測者,其經過補 救教學後在補救教學成效上的差異情形,以前測成績為共變項,文化圈 類型為自變項,後測成績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而在進行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必須先檢定組內迴歸係數是否具有同質性,以 判斷是否可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其結果如表 4-14 所示:

表 4-14 對照組中不同文化圈在後測之迴歸係數同質性分析

SS df MS F p

組間 163.854 1 163.854 2.429 .131 誤差 1821.189 27 67.451

由表 4-14 可知,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未達顯著差異(F=2.429,

p=.131>.05),迴歸係數具有同質性,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於是

接著進行共變數分析,其結果如表 4-15 和表 4-16 所示:

表 4-15 對照組中不同文化圈在後測之共變數摘要表

SS df MS F p 𝜂2

共變量 1139.795 1 1139.795 16.077*** <.001 .365 文化圈 121.733 1 121.733 1.717 .201 .058 誤差 1985.044 28 70.894

***p<.001

表 4-16 調整後的補救教學成效測驗成績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95%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對照組的非漢字文化圈 66.406 2.188 61.923 70.889 對照組的漢字文化圈 70.690 2.266 66.049 75.331 使用估計出現在模式的共變量:前測平均成績=59.00

在排除前測對補救教學成效測驗之影響後,由表 4-15 的分析結果可 知 p 值大於.05(F=.1.717,p=.201>.05),未達到統計上之顯著差異,表

示對照組中漢字文化圈與非漢字文化圈在後測上沒有顯著差異,代表以 傳統教師講述進行補救教學之受測者,其在補救教學成效上的表現,不 會因為漢字文化圈或非漢字文化圈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漢字文化圈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補救教學成效上的差異情形 為了瞭解漢字文化圈的受測者經過不同的補救教學模式後,在補救 教學成效上的差異情形,以前測成績為共變項,補救教學模式為自變項,

後測成績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而在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 析之前,必須先檢定組內迴歸係數是否具有同質性,以判斷是否可以繼 續進行共變數分析。其結果如表 4-17 所示:

表 4-17 漢字文化圈中不同補救教學模式在後測之迴歸係數同質性分析

SS df MS F p

組間 2.783 1 2.783 .025 .876

誤差 2672.753 24 111.365

由表 4-17 可知,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未達顯著差異(F=.025,

p=.876>.05),迴歸係數具有同質性,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於是

接著進行共變數分析,其結果如表 4-18 和表 4-19 所示:

表 4-18 漢字文化圈中不同補救教學模式在後測之共變數摘要表

SS df MS F p 𝜂2

共變量 548.111 1 548.111 5.122* .033 .170 補救教學模式 1466.809 1 1466.809 13.706** .001 .354 誤差 4059.963 29 139.99

*p<.05,**p<.01

表 4-19 調整後的補救教學成效測驗成績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95%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實驗組的漢字文化圈 88.903 2.873 82.987 94.820 對照組的漢字文化圈 74.358 2.674 68.851 79.865 使用估計出現在模式的共變量:前測平均成績= 65.36

在排除前測對補救教學成效測驗之影響後,由表 4-18 的分析結果可 知 p 值小於.05(F=13.706,p=.001<.05,𝜂2=.354),達到統計上之顯著差 異並且具有高度解釋力,表示漢字文化圈的受測者在經過不同的補救教 學模式後,在後測上具有顯著差異,而在參考表 4-19 可知,實驗組的漢 字文化圈平均之後測成績要比對照組漢字文化圈來的高,代表同樣是漢 字文化圈的受測者,使用華語文閱讀診斷與開放式課程補救教學系統後,

在補救教學成效上會顯著高於使用傳統教師講述進行補救教學。

(四)非漢字文化圈中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補救教學成效上的差異情 形

為了瞭解非漢字文化圈的受測者經過不同的補救教學模式後,在補 救教學成效上的差異情形,以前測成績為共變項,補救教學模式為自變 項,後測成績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而在進行單因子共變 數分析之前,必須先檢定組內迴歸係數是否具有同質性,以判斷是否可 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其結果如表 4-20 所示:

表 4-20 非漢字文化圈中不同補救教學模式在後測之迴歸係數同質性分析

SS df MS F p

組間 248.339 1 248.339 2.308 .139 誤差 3334.858 31 107.576

由表 4-20 可知,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未達顯著差異(F=2.308,

p=.139>.05),迴歸係數具有同質性,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於是

接著進行共變數分析,其結果如表 4-21 和表 4-22 所示:

表 4-21 非漢字文化圈中不同補救教學模式在後測之共變數摘要表

SS df MS F p 𝜂2

共變量 1269.789 1 1269.789 11.340** .002 .262 補救教學模式 2272.313 1 2272.313 20.293*** <.001 .388 誤差 3583.198 32 111.975

**p<.01,***p<.001

表 4-22 調整後的補救教學成效測驗成績

組別 平均數 標準差 95%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實驗組的非漢字文化圈 81.302 2.439 76.333 86.270 對照組的非漢字文化圈 64.958 2.661 59.539 70.377

實驗組的非漢字文化圈 81.302 2.439 76.333 86.270 對照組的非漢字文化圈 64.958 2.661 59.539 7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