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親師衝突的原因與因應策略

以下就親師衝突的原因與因應策略兩部分加以探討,以了解親師衝突 發生的原因及教師面對衝突時所採取的策略。

壹、親師衝突的原因

衝突乃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國內外學者對於衝突發生的 原因皆有不同的見解。 以下為國內外學者看法,茲分述如下:

周煥臣(1992)認為親師關係未能達到理想境界的原因如下:一、價 值觀念不同;二、教育觀念有別;三、管教態度有異;四、生活背景差別;

五、親師對孩子之認知有出入;六、異鄉人不諳社區民情;七、部分教師 或家長彼此有不當的優越感;八、小學教師工作繁重,沒空多與家長建立 關係;九、部分教師不適任,失去家長信心;十、一個班級家長人多、異 質性大,教師一人對眾人,不免適應難以周全。

王淑俐(1994)以為親師隱藏之衝突其原因若從教師角度來看有四 點:家長過於干涉教學;家長管教態度不當,不願接受建議;家長推卸應 負的教育責任;家長對教育的觀念偏頗。若從家長方面來看也有四點:教 師太過權威不聽家長意見;教師的態度與語言令家長難堪;教師管教方法 不當;教師的教學目標偏頗。而曹常仁(1994)則指出親師之間彼此因為 價值觀念、對學童管教態度的不同、教師不適任失去家長信心、家長不合 作降低教師熱忱等因素而影響彼此關係的建立。

詹志禹(1996)指出親師雙方有些態度或觀念會有礙親師互動,在 教師方面有:一、對家長參與視為干擾,持拒絕的態度;二、對家長持輕 視的態度;三、本身缺乏自信,害怕家長批評。在家長方面有:一、本身 不參與學校事務;二、不信任學校;三、對學校持旁觀的態度;四、對教

師的專業自主權不夠尊重。

王連生(1997)則以為親師關係惡質化的原因主要在於缺乏溝通或溝 通不良,阻礙情感交流,意見交換及心靈交通。另外,父母對其子女在校 受教方式與管教態度問題所持的態度,往往不很尊師重道,也不重視教師 專業,形成親師關係問題,很可能因之引起親師衝突。

蘇福壽(1998)提出親師衝突的可能因素:親師溝通不良、親師責任 的爭議、教師教學自主權被侵犯及教師價值觀、目標、角色期望的差異。

鄭淑文(2000)則認為親師衝突的因素:親師彼此理念不同、親師溝通互 動不良、親師彼此不尊重對方、親師彼此要求不合理、親師責任歸屬不清 及家長對教師沒信心。此外,鍾育琦(2001)則指出親師衝突的因素為:

親師教育觀點的差異、親師間的溝通不良及親師責任爭議問題。

陳素捷(2002)歸類國中小教師親師衝突的原因有:親師溝通不良、

親師責任爭議、彼此理念認知不同、親師彼此要求不合理及親師彼此不尊 重對方。而阮惠華(2002)在國小親師溝通之研究中認為親師衝突乃是導 因於彼此理念不合與缺乏良好的溝通技巧。

何香蓮(2003)的研究則發現親師衝突的原因有親師教育觀點的差 異、親師溝通不良、親師責任爭議與個人人格特質等四大類。而蔡瓊婷

(2003)將親師衝突的原因分為親師彼此教育理念不同、親師彼此的管教 態度不同、親師間的互動溝通不良、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不合理、親師責任 的爭議及親師彼此的認知差異等六種。

林淑慧(2004)的研究發現在教師認知親師衝突原因中,以家長不配 合發生的機率最高,其次依序為家長要求不合理、親師溝通不良、家長質 疑教師、教師要求不合理及親師彼此不尊重。鍾婷婷(2004)研究指出產 生親師衝突的原因有:親師教育理念不同、親師互動不良、親師彼此管教 態度不同、家長要求不合理、親師責任爭議以及家長對教師沒信心等六種。

Katz(1980)歸納出親師衝突的原因有四方面:價值觀不同、教育觀 點不同、行為參考基準不同及隱私權的維護等(引自徐綺穗,1996)。

Gotts(1983)認為不管孩子的年紀有多大及程度是高是低,家長及 教師需要溝通的事項有:一、學生學業進步情形;二、家庭作業的規定及 家長在作業上所扮演的角色;三、學生的出缺席情形;四、學校對學生的 應有行為表現的規範及期待;五、地方所強調的教育方案;六、學校的特 殊事件成活動;七、地方與學校的運作;八、協助與支持學校的機會。這 些事項的看法產生不一致時,往往會演變成親師衝突。此外,Lombana

(1983)曾指出老師與家長間關係的障礙可分為三類:一、由人性引起的:

如受批評的恐懼,專業權威受挑戰;二、由溝通過程引起的:如對角色的 反應、個性等;三、由外在因素引起的:如時間、忙碌等。

Holahan(1992)的研究發現衝突的發生經常是由於理念不同,特別 是家長不贊同教師教育理念時更容易產生不愉快。而 Froyen(1993)指出,

家長對於教育採取旁觀而不插手的心態影響親師溝通,容易造成親師間的 誤會而產生衝突。

Blase(1995)指出教師與家長的潛在衝突在於他們角色與關心的面 向不同。父母對於子女的依戀,使他們傾向於保護並將高度感情投資在孩 子身上,他們的看法是將焦點置於個人上,對他們的孩子有特殊的期待、

目標和強烈的感情。老師則被賦予理性指引的文化角色,其責任範圍是整 個班級,因此父母似乎較容易偏袒自己孩子的利益,而老師卻被期待對任 何孩子都不會特別偏愛。此種一般性期待(團體生活所要求的)與特殊性 期待(與個別需求有關)的衝突,被視為教師與家長間關注點的差異,以 及彼此評價上的落差,因為不同的要求,所導致的可能是不同的資源分配。

MacDonald(2003)指出家長的態度會影響教師的士氣,對教師而言,

被尊重的感覺是很重要的,然而現在使得教師們對親師關係產生無力感或 沮喪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家長對她們的不尊重。

研究者茲將上述學者對衝突原因之看法,整理成表 2-5 以比較各學者

MacDonald(2003) 9 9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按國內外依年份排列)

從以上的相關文獻可以發現,以親師教育觀不同及親師溝通不佳占大 多數。根據上表各學者針對親師衝突的原因分析比較,研究者再次綜合歸 納出六種親師衝突的可能原因,分別為:親師彼此的教育觀不同;親師溝 通不佳;親師責任歸屬的爭議;親師管教態度的差異;親師彼此的不尊重;

家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等六種。茲詳細分述如下:

一、親師彼此的教育觀不同

親師教育觀的不同,是指教師、家長對於教學目標、課程安排、教學 方法等有不同的價值標準,因而有不同的看法。

二、親師溝通不佳

親師溝通不佳指的是教師與家長在運用各種溝通聯繫的方式,將訊息 傳達到雙方的互動過程中,因為其中一方的解讀或傳遞錯誤,而造成誤 解,例如:家長未能了解教師的本意,家長聽信孩子的片面之詞等。

三、親師責任歸屬的爭議

部分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老師的事,因此推卸應負的責任,將孩子的 成績退步、行為偏差皆怪罪於教師,家長的推諉使責任產生爭議。

四、親師管教態度的差異

親師管教態度的差異是指教師、家長彼此對於班級常規、處罰的方 式、學生行為的要求等有不同的意見。

五、親師間彼此的不尊重

親師間彼此的不尊重包括多種面向:親師雙方用詞不當、態度不佳或 行為粗暴、家長對教師的不信任及侵犯教師專業領域、不尊重專業知識等。

六、家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家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指的是給與其孩子特殊待遇,如:擔任幹部、

座位的安排、參加競賽等特權。

貳、親師衝突因應模式下之策略

親師相處難免會發生意見不合之情形,若教師能適時有效運用技巧以 面對衝突,不但能避免更激烈之爭執,亦能滿足彼此之需求。反之,將會 埋入下一次衝突的種籽,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面對衝突時所採取的因應 策略顯得格外重要,以下研究者就各個學者所提出的見解加以說明:

一、Blake 與 Mouton 的衝突處理之模式

Blake 與 Mouton(1970)發展出一個代表衝突型態的衝突方格理論。

其主要概念為:當人類面臨衝突情境,至少須考量兩個因素:一為衝突當 事人;另一為衝突結果。此二因素分別為縱座標及橫座標。縱座標表示對 衝突當事人的關切程度,1 至 9 點表示由低至高。橫座標代表對衝突結果 的關切程度,1 至 9 點亦表示由低至高。由此兩個向度引出五種不同的衝 突管理方式,如圖 2-8 所示。

(一)退避(withdrawal):在雙向度(1,1)的座標上,故又稱一一型,

是指採取明哲保身、置身事外的態度,對於衝突當事人及衝突結果的關切 程度均最低,與人無爭,與事無意見,容易導致冷漠。

(二)安撫(smoothing):在雙向度(1,9)的座標上,故又稱一九型,

是指衝突結果冷漠但對當事人則力求安撫、虛假承諾,只求表面無事和 諧。然而,一但失信,將增加當事人的不滿。

(三)妥協(compromise):在雙向度(5,5)的座標上,故又稱五五型,

是指經由適應、調適的過程求取衝突解決的折衷策略。基本的前提為相 互、讓步,但並非最佳方案。

(四)脅迫(forcing):在雙向度(9,1)的座標上,故又稱九一型,是 指對當事人冷淡,而優先考慮衝突的解決,不惜利用高壓力量以控制衝突。

(五)問題解決:在雙向度(9,9)的座標上,故又稱九九型,是指對衝 突結果及當事人均予以高度的關切,利用事實檢證、客觀評估的觀點,進

行有效的問題解決,允許不同意見的提出、交換、討論,所有的疑慮、保

行有效的問題解決,允許不同意見的提出、交換、討論,所有的疑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