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不管是制度性分流或綜合高中的延緩分流,都發現水平式課程分化會造成教 育階層化現象,而同軌不同層的機構間分流,不會造成教育階層化。是故,未來 國內後期中等教育分流與分化的改革方向,應該放在課程改革上,形式上綜合高 中已將普通和技職課程融在同一機構進行實施,但實質上,課程分化的延後所形 成的普通/技職體系間的差異仍會形成教育階層化。是故,即便是透過綜合高中 延緩分流的方式,仍無法解決普通/技職體系在學習成就上的差異,目前普通高 中和高職仍是我國後期中等教育兩條主流的情況下,如何減少此兩體系學生在教 育成就差距,仍是我國後期中等教育學制改革的重點之一。

貳、研究建議

一、家長與政策建議

(一)對於性向遲定的國中畢業生,在升學進路上可以考慮選擇綜合高中就 讀

綜合高中在臺灣是一種新的學制,與現有的純普通高中、純普通高職或兼辦 普通科和職業科高中、職不同。它所強調的特色是「提供學生多樣選擇機會、透 過課程之選修與試探、協助學生做適切的生涯發展及決定。」學生在進入綜合高 中一年後,再依據自己學習成就、能力、興趣選擇高中升學目標(一般大學院校)、 高職升學目標(科技大學、四技二專)或就業目標,透過課程選修,實現自己理 想。它不像目前的高中、高職之間界線明確、課程固定,入學後若發現志趣不合、

適應困難,必須休學、轉學、重新來過,不但浪費時間,同時也加深學生的挫敗 感。

本研究發現,綜合高中學術導向組的學生,若不就讀綜高學術導向組時,其 學習成就會略差一點;綜高非學術導向組的學生,若不就讀綜高非學術導向組 時,其學習成就也會略差一點。就此點研究發現而言,對於性向遲定的國中畢業 生而言,選擇綜合高中就讀是一項不錯的選擇。理由是就讀綜合高中與就讀普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高中或高職在學習成就表現的差距並不會很大,在此情況下,性向遲定的國中畢 業生在選擇升學進路時,可依據自己學習成就、能力、興趣選擇高中升學目標(一 般大學院校)、高職升學目標(科技大學、四技二專)或就業目標,透過課程選 修,實現自己理想,比起第一次強迫、過早分流的方式,綜合高中學生在抉擇未 來的升學進路上,擁有更多可選擇的空間與自主性,藉此能培養學生對自己的選 擇做負責。

(二)仍需定期針對綜合高中辦理評鑑,有助於學生或家長瞭解各綜合高中 辦學情形

雖然本研究發現,就讀綜合高中與就讀普通高中或高職略差一點,表示綜合 高中的辦學成效未如預期,綜合高中的辦學成效還有待努力的空間。若家長或家 長有意願選擇綜合高中就讀時,可參酌教育部定期辦理綜合高中評鑑的結果,家 長和學生可更清楚瞭解到各個綜合高中的辦學情形,有助於於性向遲定或未定的 學生在選擇綜合高中時的參考。

另外,綜合高中評鑑的另一個好處,在於藉由評鑑的實施而提高綜合高中辦 學成效,讓一些辦理綜合高中成效不佳的學校,藉由評鑑機制而達到獎優汰劣的 效果,如此更能增加綜合高中辦學的成效,有助於改善本研究發現綜合高中政策 未達預期目標的窘境。

(三)關於我國後期中等教育分流模式,以多元進路模式最可行

形式上,綜合高中具有延遲分化、適性發展、多元選擇、升學與就業兼顧等 功能,且綜合高中的學生數已占現今我國後期中等教育學生數的12.72%,雖不是 後期中等教育的主流,但也佔有一席之地,加上本研究發現「綜合高中與普通高 中、高職在學生學習就上的差距並不大」的情況下,綜合高中更能與傳統普通高 中和高職兩條升學進路併立。有鑑於此,就未來我國後期中等教育分流模式來 看,以維持目前學制多元化模式最可行,支持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主張多元學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進路並存之建議,不必全然採用教改會(1996)在《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 之建議,鼓勵將高職改制為綜合高中,或建立綜合高中為未來分流的主要策略,

或者全然採用〈四一○教改聯盟〉之意見,建立以普通高中為主之學制。

二、未來研究建議

(一)進一步探討哪些學校層級因素會影響綜合高中的辦學成效

綜合高中在我國學制變革上具要重要意涵,雖然綜合高中在我國後期中等教 育仍不是主流,但學生數已成長到占2009年後期中等教育學生數的12.72%,顯見 綜合高中政策在未來幾年內仍可望持續推行,如何提昇綜合高中辦學成效,吸引 學生、家長的青睞,將是未來辦理綜合高中學校需努力的方向。

然而本研究卻發現就讀綜合高中,在學生學習成就表現上,未必比就讀普通 高中或高職來得好,此結果可能與辦理綜合高中時遭遇到瓶頸有關,是否與綜合 高中辦理型態、學校位階、學校公私立或學校類型(高中或高職)等差異的不同 而有所關聯,此議題的研究有助於釐清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綜合高中的辦學校成 效,對未來綜合高中政策的實施將更有幫助。

(二)從社會階層化角度探討綜合高中延緩分流的效果

本研究發現綜合高中的延緩分流仍會造成教育階層化現象,但就社會階層化 的角度而言,綜合高中延緩分流的效果,是否不利於非學術導向組的發展?就目 前本研究所獲得的結果,僅能說明延緩分流不利於非學術導向組學生的認知發 展,但仍無法說明延緩分流是否會造成社會階層化現象。關於綜合高中的延緩分 流是否會造成社會階層化現象,未來需要再從對職業地位取得的影響來看延緩分 流所產生的效果,如此才能彰顯普通教育和技職教育體系分流的最終結果。

(三)分流是否會產生累積效果

Oakes (1987)認為分流會產生累積效應,學生被安置在既定分流軌道之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會一再重複被安置於同一分流軌道,最後造成認知與情意結果的差距,造成好者 愈好,差著愈差的馬太效應。分流是否會產生馬太效應?本研究發現綜合高中的 延緩分流與制度性的強迫分流,在學習成就差距上並不是很大。是故,未來還需 要調查時間更長、樣本數夠大的長期追蹤資料庫做分析,分析的焦點可以從分流 對教育取得的影響,延伸到分流對職業生涯或收入的影響,如此更能彰顯出分流 所產生的累積效應。

(四)普通/綜合高中分流是否會再繼續影響到高等教育的階層化

雖然EMI假定在本研究獲得支持,但MMI假定認為,儘管某一階段的教育擴 充最後會使社經階級間的教育階層化程度降低,但階級間的教育階層化在更高且 尚未普及的教育階段仍明顯存在。就國內現況而言,普通高中、綜合高中和技職 學校的分流,只是普通體系和技職體系分流的前半段,在地位取得的競局裡,僅 是錦標賽中的一個競賽回合,更重要的是在體系內教育晉升的進級比較,誰能進 入大學或學術聲望更佳的學校,誰才能夠在下一回合中參與更高一級的競賽。因 此,未來需要進一步去探討普通/綜合高中的分流是否會再繼續影響到高等教育 的階層化。

(五)辦理綜合高中的學校是否因為綜合高中政策而提升辦學成效

過去國內在探討分流教育時,大都從社會階層化的角度探討此兩大教育體系 的差異對個人職業生涯的影響,其分析單位為個人層級,但是分流或綜合高中都 涉及到國家政策的議題,其影響層面不單純只有對個人有影響,尚包括對各學校 組織及國家人力政策的影響。對學校組織層面的影響而言,過去因為課程分流所 形成的學校機構間的分流,使得普通和技職教育體系很難有交流的機會,然而 1996年綜合高中(學程)的出現,使得某些高中或高職會設有二種或二種以上的 學程,形成了機構內分流,有利於學生在兩大教育體系間的轉銜,那麼設有綜合 學程的學校,其辦學成效是否會比沒有辦理綜合學程的學校來得好?如果從組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設計中的專業化分工的觀點來看綜合高中,這會增加學校組織特性的變異量,也 就是不利於增進學校組織專精化及會增加學校開課的負擔,但實然是否如此呢?

這是一個從組織面而來分析分流的議題,對教育政策人員而言,對於評估綜合高 中政策的利弊得失有其價值及需要性。

(六)探討普通高中社會組和自然組間的分流效果

本研究從教育階層化的角度,來探討綜合高中分流政策對學生學習成就的影 響,關注的焦點在於水平式課程分化,及同軌不同層的機構間分流效果。測量上,

由於TEPS中關於綜合高中學程的資料只有學術導向組和非學術導向組之分,並 沒有像普通高中再細分出自然組或社會組。而普通高中學生到了高二時,因為選 課的差異,而形成自然組和非自然組(社會組)的區別,這兩種學程最大差異在 於,自然組的學生所選修的數學和自然兩科的學科內容較非自然組的學生艱深,

所以自然組和社會組間的課程分化其實就是一種垂直式課程分化。除了水平式課

所以自然組和社會組間的課程分化其實就是一種垂直式課程分化。除了水平式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