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發現

第五節 沈睡效應的實踐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網站內容,則B網站形成訊息橋樑,這或許正是跨國資訊彼此能交流的一種模 式,因此實際上第三方轉介的影響力還更大,小世界自成漣漪也形成一種資訊 的集中性。

因此本研究發現在網路時代六度分隔在第一度擴散越廣,弱連結漣漪擴散 範圍更大。所以雖然 Rogers 認為弱連結的異質性高不容易連結,但弱連結能 夠散佈的口碑範圍超過強連結,然網路讓我們更容易與泛泛之交建立關係,所 以我們與世界的距離縮小,為了便利性而習慣聚焦於某些網站來取得訊息,所 以關鍵少數人的小世界觀反而影響宏觀的大世界,我們對於關鍵多數的錯覺可 能來自於身邊的媒體、人際網絡的流行話題有關,也因此實際的關鍵多數可能 晚於訊息傳遞的速度。

第五節 沈睡效應的實踐方法

出版社以實體小型讀書會漸進式在小社團醞釀口碑的方式,研究者發現弱 連結以虛擬與實體關係協助擴散的效益可以更好,因為僅使用大眾媒體的溝通 是一種全面式的單向宣傳行為,然而小眾的實體讀書會、社團則有機會進行深 度的溝通,因此有助於弱連結自願性協助擴散,而網路時代虛擬社群擁有一對 多的連結效果,因此傳遞的速度更快,以個案為例,經由遊戲同業實體與虛擬 社群,讓創業家在產品上線初期可以獲得基本口碑支持與擴散。

文獻中 Rogers(2006)提到 Rebecca 的讀書會運作,來自於各階層有 人主動組成,因此形成遍地開花的感覺;而個案中遊戲同好會的運作雖是一個 封閉性社群,而且採推薦制度,必須是朋友的朋友才能加入,卻因為每次參加 的人不一樣,也達到在各遊戲公司遍地開花的感覺,因為每一個員工的背後正 代表一個封閉性的員工聯繫網絡,而且同一間公司的員工同質性較高,對於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息的溝通更順暢,因此才可以形成更快速的傳遞效果,這個現象如同校園內資 訊的擴散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某個學校學生正在流行的歌曲,竟然也可以擴散 到北中南不同的學校,所以唱片公司才會以校園演唱會的型式推廣新歌曲,最 主 要 都 是 經 由 深 度 的 溝 通 過 程 , 達 到 弱 連 結 自 願 擴 散 的 效 益 。 這 結 果 與 Granovetter 認為與弱連結的互動可用專業性的資訊或想法分享會比較容易想 法相同,但藉由同好或相同職業背景的讀書會型式聚會更容易溝通與擴散。

在沈睡效應裡莫忘最重要的推手是來自友善的陌生人,在個案中許多幫助 創業家進行擴散者,本身與創業家情誼並不深厚,以電腦玩物的站長 Esor 而 言,他甚至不曾與半路聯絡過,卻主動刊登產品試玩評鑑,良善的陌生人未必 是弱連結,因為弱連結是關係疏遠的人卻不是無連結關係,然而再細看虛擬層 次的關係,以 Esor 而言長期收看半路的文章,他瞭解半路的思緒,他們雖然 無實質的友誼關係,但在虛擬層次卻也有單向的連結關係,至少從 Esor 定期 收看半路文章來看是如此,半路獲得別人青睞實際上是來自於他個人持續性的 努力,他將自己的努力可被看見,半路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推銷員,他自己就 是 點 燃 擴 散 的 起 源 , 與 Rebecca 一 樣 , 讀 書 會 雖 然 協 助 口 碑 效 益 , 但 Rebecca 本身就是一個傳神的推銷員,他讓本來無連結關係的人,自願成為 友善的連結者。

也因此,研究者認為創業家從沈睡效應與本個案獲得啟示,創業家若能學 習扮演重要的推銷員將有助於獲得原本無連結者的青睞,並利用社群團體的同 質性特質進行更快速擴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討論

第一節 理論的貢獻

從 Granovetter(1973)於人脈文獻提到弱連結的力量,研究者認為弱連 結本身的力量來源為間接連結的廣度,弱連結相較於強連結擁有多樣性的連結 者與容易找到在地橋樑(local bridge),所以用於人脈可幫助我們認識更遠 方的弱連結,而這種橋樑的特質,用於創新擴散觀察,研究者認為在開放式人 際網絡中,弱連結進行擴散的動力來源最可能來自於「自願性意願」,同時做 為連結者本身就是協同擴散的人,此外擴散者本身或追隨擴散者的人並不需要 與 創 業 家 直 接 連 結 , 經 由 單 向 的 連 結 也 可 以 發 揮 擴 散 的 效 益 , 這 一 點 與 Granovetter 認為朋友的朋友才是弱連結的定義有不同,而是建立於「單向連 結」關係,但是這種信任關係卻需要長時間的經營,也因此弱連結橋樑的力量,

需要藉助擴散者自願性意願才得以擴散更快與更遠,而單向的連結更適合以網 路工具進行擴散。

而對於擴散理論提到,異質性的連結不容易發生,因為彼此背景懸殊之故,

而同質性連結因為背景相似而容易連結,深究原理應該解釋成異質性連結者多 為自願性意願,而同質性連結多依賴親疏遠近之別來判定意願,而獲得自發性 連結的方法可能來自於單純的動機、轉介稀有性消息,因此相較於強連結靠關 係強度傳遞消息,弱連結的自願性連結的力量雖大卻不容易「觸發」,使用弱 連結進行擴散的難度在於難以預測或掌控弱連結的傳遞意願,所以擴散才會產 生中斷,或影響擴散幅度的差異,這也似乎回答 Rogers 一直在探討為何某些 創新可以獲得普遍性流行,有些卻僅有短暫擴散後便消逝,顯然要剛好觸發弱 連結的自願性擴散意願充滿不確定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實務的貢獻

我們今日所認識的人將決定明日我們可能認識的人,但是我們今日所擁有 的人脈也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衰退,例如過去的同事、同學的情誼正隨著時間 而減少,可能的理由是人們決定強、弱連結的關係是動態的表現,因為距離變 遠,聯繫減弱而從強連結轉為弱連結,更可能是人們內心衡量親近與否的距離 未必是實質的距離,而是情感的距離,也正因為是情感的距離,在實務上我們 同時可以接受多個連結,但我們卻僅願意協助幾個連結進行傳遞,因此個人的 意願才是關鍵,身為創業家仰賴弱連結來進行更廣的擴散效益,就必須找出有 利於創業家的弱連結擴散方法,研究者提議從三個方向探討在實務上創業家如 何以弱連結進行創新的擴散,首先是從創業家個人特質、其次是創業家經營社 群媒體的益處、最後是弱連結不顯著的原因探討,以下分別說明。

壹、 創業家個人特質,越開放越能吸引弱連結

創業家本身因為不滿於現狀而投入創業,創業的具體成果是提供新產品或 服務,實務上我們稱為找到市場的缺口攻入利基或大眾市場,因此創業家若能 夠自行將市場缺口說清楚,才有機會讓使用者明白,甚至於讓弱連結產生自願 性擴散的動機,發揮口碑的效益。

除此之外,創業家若擁有開放的心胸樂於分享觀念、技術等,也有助於吸 引具創新特質的弱連結,然而這一點在實務上卻不容易達成,一方面是創業家 自己擔心創意被抄襲,另一方面創業家無法承受來自他人的批評壓力,也是造 成開放分享的障礙。創業家經由開放分享提出最初創業的動機,這是幫助弱連 結擴散的最初始力量,所以假設創業家個人並不善於對外溝通,或許可以考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藉由異質團隊的合作而達到互助的效益,雖然創新的擴散 Rogers(2006)提 出藉由創新推廣員或意見領袖的協助有助於擴散推廣,研究者則認為創業家能 夠以「創夢」的想法直接吸引市場注意,應該對創業家的事業幫助更大,同時 也有機會獲得其他弱連結的幫助。

網路的時代讓我們更容易串聯弱連結,再者弱連結在消息經濟的助益下,

本身就更樂於分享有用且正確的訊息,當弱連結與創業家產生橋樑關係後續就 會持續擴散下去,因此創業家與弱連結若能夠搭起不止一次的聯繫關係,則可 以協助創業家贏得更多擴散的溝通管道,這與企業以金錢購買大眾媒體的交易 效益有所不同。

而這個差異性也來自於創業家的心態是否樂於分享,因為分享才能讓單純 動機持續被看見,如漣漪效益,最靠近起點的位置振幅越大,越能夠完整傳遞 創業家的動機。

貳、 創業家經營社群媒體,自己擁有多樣化連結

創業家必須靠弱連結的持續性傳播將創夢的想法傳遞給潛在客戶,因此創 業家本身若能擁有散佈訊息的平台,例如 Facebook、Google+或 Twiteer 等 社群工具,利用社群工具集結社群人數,則有助於創業家發佈新消息與傳達核 心理念,同時也幫助創業家跨入各式的樞紐,知名品牌如星巴克、7-11 便利 商店等,雖然他們主要的客戶是進入店家的實際採買者,但廠商仍透過虛擬社 群工具與弱連結持續保持連結關係,這種商業化的社群連結必須細心經營才能 持續維持新鮮感,他們是擴散最基本的支持者。

另外網路部落格作家與粉絲頁相比已經不再是新鮮名詞,但是創業家較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經由部落格傳達創業家近況與理念,研究者認為部落格作家需要大量吸收最新 知識才能持續發表長達千字的文章,對大多數人而言是非常困難的事,但是若 能以時事、新知等帶給讀者最快取得訊息的交流方式,就可以讓創業家與客戶 或間接轉介訊息的客戶擁有連結的機會,現代人對於新知識的搜尋雖然急迫,

卻一直在尋找最節省時間取得知識的方法,因此經由幫助別人重整新知識、篩

卻一直在尋找最節省時間取得知識的方法,因此經由幫助別人重整新知識、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