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創作教學

適當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可提升教師的教學品質與學習者的學習成效,資訊 科技應被視為授課的一種媒介或工具,而教師應依據課程的內容所需及授課對象 的背景,例如:就讀年級、電腦先備知識與技能等,將適切的資訊科技應用於音 樂創作教學上。電腦音樂創作軟體的使用與應用是多元化的,例如:給予學生具 教育性的音樂探索工具、提供情感表達障礙者的輔助治療工具、給予學生自由發 揮藝術與音樂創造力的機會等(Dickie, n.d.)。以下就資訊科技在教育上的意義、資 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目的與功能、電腦音樂創作軟體、音樂創作軟體融入音樂 教學之實徵研究分別進行探討。

壹、資訊科技在教育上的意義

所謂「資訊科技」係指與電腦軟硬體系統之設計、製造、操作、應用、維護 等有關知識和技術(饒桂香, 2003),例如:電腦科技、媒體及網路等。雖然資訊不 等同於電腦,但資訊的主要來源還是來自於電腦與網路,因此資訊科技亦可說是 電腦科技和通訊科技的結合(戴佳平, 2007)。「資訊科技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 教學就是將資訊科技視為一種必要的方法、工具或教學環境融入於藝術與人文領 域的教材、課程與教學活動中」(饒桂香, 2003)。資訊科技不是用來取代教師的傳 統教學,而是讓教師能透過資訊科技與教學內容做整合,使教學主題與內容更為 貼切並完善,同時可增進教師的教學成效,也可培養學生使用科技的能力與資訊 素養,亦就是透過科技的使用來支援與延伸課程目標,使學生能達到有意義的學 習(Dias, 1999)。饒桂香(2003)也強調由於資訊科技並非教學的主軸,課程內容,

亦就是音樂教學主題與內容,才是根本,教師必須有此體認,才不至於犯下本末 倒置的謬誤。

資訊世代的來臨,世界各國的政府與教育學者皆一致認為面對 21 世紀的來 臨,學生皆必須具備科技術素養來迎接外來的挑戰(Bayram, 1999; Chlopak, 2003;

Education and Manpower Bureau, 1998a, 1998b; Hung & Chen, 2003; Hunt, 1997;

Kuo & Low, 2001; Salpeter, 2003)。而資訊科技應用在教學的趨勢被視為是改善教 育品質的重要路徑之一(Fiske & Hammond, 1997; Mergendoller, 1996; Spanier, 2001)。甚至有許多研究結果發現在不同學科領域,例如:語文(Tsou, Wang, & Li, 2002; Zhong & Shen, 2002)、歷史(Lipscomb, 2002; Parush, Hamm, & Shtub, 2002;

Scheidet, 2003)、音樂(Byrne & MacDonald, 2002; Odam, 2000; Pitts & Kwami, 2002)、自然(Baggott, McFarlane, & Brawn, 2003; Troutner, 2001),資訊科技輔助教 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Seddon (2006)指出在許多不同的學科領域中,資 訊科技經常被教師引導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發展,並能有效提升學習者的學 習興趣以及學習動機;而 Skott (2006)的研究結果亦發現現今學生在孩提時即能熟 練地使用電腦,因此教育學者認為電腦可以成為協助學生學習的重要媒介。除了 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目的之外,這項科技亦能使世界各地的教師、學生與 研究者能夠彼此傳遞資訊並共享知識(Cain, 2004; Seddon, 2004),縮短因距離空間 所造成的隔閡,更緊密得組成知識分享的社群。楊雅惠(1993)指出電腦輔助音樂 教學提供了音樂教育上認知、技能、情意等之教學效益。學生亦可藉由電腦來學 習作曲、分析、轉調等各項有關認知方面的學習活動,並透過實作中取得作曲的 相關技能。而在情意方面,有趣的電腦軟體之使用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並 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Ho (2004)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學生表示資訊科 技融入教學能引起他們的音樂學習動機。

綜上所述,為順應這股資訊科技輔助教學之世界潮流,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政 策在教育部的積極推動下,逐漸開始在各級學校深根並發揮影響力,擴張之速主 要歸因於資訊科技能夠突破傳統課室教學的單一限制,並協助教師能以多元媒介 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光碟、投影片甚至是網際網路,更有助於提升教學效能。

貳、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目的與功能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在於創造一優質的教學環境,包括改善教師的教學 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成效,該環境應為多元化且互動性高,能培養學生主動進

行探索問題,並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何榮桂, 2002)。曾佩宜(2003)將資訊科 技融入教學之目的歸納為兩方面,分別為教師方面以及學生方面。在教師方面包 含了節省板書時間、使教學準備更快速、使教學活動更生動活潑、使教學評量更 加多元、提升教學品質與效率。在學生方面包含了增進學習動機與自信、培養多 元思考與解決問題之能力、培養運用資訊科技之技能與態度、提升學習效益。

Jonassen (1996)則以建構學習的觀點,認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為支援 教學,其支援性的功能分別為五大項,包含知識建構、知識探索、做中學、合作 學習、反思學習。知識建構的支援係指輔助學習者從學習的過程中習得新知,加 以重組知識後,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因而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在資訊科技融入 音樂創作教學中,可以透過要求學生運用音樂編輯軟體創作,讓學生將其所學的 音樂知識,重新融會貫通後,製作一小段樂曲。知識探索的支援係指輔助學習者 從探究的過程中習得新知。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透過 音樂編輯軟體探索節奏、音階及旋律,從中體驗音樂,進而產生創作作品。做中 學的的支援係指輔助學習者透過實作或練習的經驗中獲取新知。資訊科技融入音 樂創作教學中,教師選擇適合的音樂編輯軟體,讓學生從使用軟體中反覆練習和 操作,達到做中學的效果。合作學習的支援係指輔助學習者與學習者間從合作中 習得新知,而合作學習可分為同步與非同步。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中,

學生可透過電子郵件的傳遞或討論板共同完成創作或是彼此分享創作。反思學習 的支援係指輔助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反思的動作,以幫助學習者表達已知 的知識、建構新的知識、並促進學習者對所習得的新知進行反省的動作,進而達 成後設認知的能力。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中,學習者可以透過音樂編輯 軟體反覆聆聽並修改自己所創作的樂曲,在聆聽、修改的過程中,就能達成反思 的效果。

陳音如等人(2006)與楊雅惠(1993)皆認為音樂教育的學習領域可以區分為三 個面向,分別為認知、情意、技能等:(1)在認知方面,電腦輔助音樂教學提供學 習者音樂符號的相關認知系統、音樂作品的和聲分析,學習者可以藉由電腦音樂

編輯軟體來學習作曲、分析、轉調等各項認知方面相關的學習活動;(2)在情意方 面,電腦軟體在音樂教育上的使用,可激發學習者的音樂學習動機,使學習者增 加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且透過電腦輔助樂理學習、訓練聽力、編排樂譜、創作音 樂等的運用,可使音樂教學活動變為更加精采及有趣,使學習者更為喜歡且能主 動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意願;(3)在技能方面,電腦輔助音樂教學具備了許多教學 功能,學習者可藉由曲調、節奏、和絃系列的聽音,練習曲調聽寫、節奏聽寫、

及和聲聽寫,並從中發展音感能力,且聯合音階的聲音與視唱練習的符號,可訓 練學習者視唱聽寫的技巧等。陳建安(2003)亦認為音樂教學應是認知、情意、技 能兼俱的藝術學習。

此外,曾佩宜(2003)更是在應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科教學設計的硏究中以認 知、情意、技能等三方面擬定「資訊科技融入音樂科教學學習評估表」,讓學生 針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量。在認知面向的部分,主要測量學生對於接受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之課程後,自認在知識層面所習得的多寡,包括有音樂常 識的基本認知、音樂作品的歷史背景認知、音樂時期之特色與風格認知等。在技 能面向的部分,主要為評量音樂及資訊技能之提升與應用能力。在音樂的部分包 括有音感、旋律的辨識、節奏的模仿、音樂鑑賞應用能力等;在資訊的部分包括 有繪圖軟體、音樂編曲軟體、網頁編曲軟體、Word 文書軟體等之應用整合能力。

在情意方面則為評量學生對於接受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之課程所呈現的態度 與感受。

Skott (2006)提出資訊科技對音樂教育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因為它提供學生 表達自我想法的空間。雖然許多教師皆有使用音樂應用程式的經驗,但大多數卻 因害怕使用它們以致於在資訊領域並未習得太多的知識與技能,教師甚至對繁複 的程式安裝過程產生焦慮,更擔心難以操作,使得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在種種心理 預設之下始終裹足不前。Byrn 與 MacDonald (2002)表示在蘇格蘭,音樂教室內皆 至少具有一部已安裝好編曲軟體的電腦,並且能傳輸到數位音樂鍵盤上。而電腦 軟體的結合可以免去學生在創作上的阻礙,例如學生可以將自編曲加以錄製,也

可以重複播放,甚至還可運用不同樂器進行混音並重新編排順序,但儘管為如此 便利,使用電腦音樂編輯軟體還是面臨了很多挑戰,尤其是在教師知能訓練以及 技術安裝支援等。

近年來因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媒體的影響,有愈來愈多的孩童家裡有電腦,甚 至是個人電腦,他們會在電腦上和網際網路上玩音樂相關的電腦遊戲,所以學校 的音樂教師所教授的學生多多少少皆具有音樂底子,對音樂並不陌生(Folkestad,

近年來因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媒體的影響,有愈來愈多的孩童家裡有電腦,甚 至是個人電腦,他們會在電腦上和網際網路上玩音樂相關的電腦遊戲,所以學校 的音樂教師所教授的學生多多少少皆具有音樂底子,對音樂並不陌生(Folkest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