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歷程

第三節 資料蒐集

在決定研究方向與旨趣,並確定研究參與者之後,研究者即開始進一步對資 料進行更詳細的蒐集。在本研究中,資料蒐集的方式主要是以深入訪談輔以受訪 者的私人文件做深入的分析為主,茲說明如下:

一、訪談:

本研究採深度訪談的方式,蒐集受訪男性所敘說的生命史料。透過深度訪談 的過程,研究者可以更理解與貼近受訪者的經驗世界,了解其所思、所想和深層 的情感波動,另一方面,對於受訪者而言,接受訪談談論其生命中的歷程及感動,

不但讓受訪者對自己的生命重新作一番檢視與省思,也在敘說的過程中更加的了 解自己與自己所處的社會處境。誠如 Misher (1986)所言,訪談是一種交談行動,

是受訪者與訪談者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受訪者並不是將已經存在腦中的記憶如 實的呈現,而是用一種他認為研究者可以理解的、敘說故事的方式,去重構他的 經驗和歷史。所以訪談是一個研究者與受訪者互動的過程,它不是將在訪談之前 就已經存在的客觀事實挖掘出來,而是在互動過程中由受訪者與研究者共同創造 新的意義(引自胡幼慧,2001)。Josselson(1995)認為,透過「理解」(同理心)

對方的過程,我們才能站在他(她)的角度來詮釋他(她)所形塑的生命世界。

因而本研究期盼受訪男性能透過在與研究者對話的過程中,逐漸能對自己週遭的 生活事件產生質疑、反思與澄清,另一方面研究者也能在與受訪男性互動的過程 中,漸漸打破自己隱而未覺的偏見或主觀意識。

質性研究的最大特色在於,研究者本身即為蒐集資料的主要工具,在訪談過 程中,為了避免自己受到現場環境或者是訪談對象情緒影響而使訪談失去方向,

因此在進行訪談前,研究者即根據此論文的研究目的設計了一份簡單的訪談大 綱,問題取向大致聚焦於受訪男性成長過程的生命歷程與特殊經驗,以及對於男 性角色(父親角色)的相關態度與看法等等。設計訪談大綱的目的,主要是在提 醒自己在進行訪談時,能從訪談大綱中,選取較切合訪談情境的問題引導訪談方

向,避免訪談過於冗長或失去焦點,進一步能對於訪談主題有更加深入的探討。

透過受訪者自己陳述的話,研究者可在確定研究興趣的焦點之前,學習與清 楚什麼事對於受訪者而言是重要的、什麼是受訪者不願意去觸及的,以及發現受 訪者對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處境的各種想法(黃瑞琴,1999)。因此,第一次 與訪談對象接觸時,研究者採取非正式的訪談方式,進行開放、自由與非結構式 的訪談,藉由談論受訪者的日常點滴與生活背景,進一步與受訪者從陌生到熟悉 的建立起彼此間的友誼關係,使得雙方的關係能夠在互動中逐漸產生信任與自 在,以利日後訪談的順利進行。在與受訪者建立較為充分的關係之後,後續進行 的訪談內容,則逐漸採取較為正式、明確的、和有特定目的的訪談方式,以蒐集 有關特定問題或是關於受訪者較為深入的資料。

本研究在進入正式訪談時,研究者會以「能不能請你談談你小時後的童年生 活?」,來讓受訪者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經驗,並順著受訪者之前的述說將問題 轉入與家人的相處情形,如「能不能說一下與父母親相處的情形?」、「父母親 有沒有做過什麼事,令你印象最深刻、最難以忘懷的?」,接著研究者繼續問及 父母親對於他們在教育上的投注問題,並順勢將問題導至受訪者的求學經驗,如

「在那樣的環境下…你的父母親有沒有關注到你的教育問題?」或是「這樣的成 長背景在你的求學經驗中有沒有造成什麼影響?」,抑或是「這樣的環境對於自 己往後找工作或創業有什麼樣的影響嗎?」。當受訪者談及自己在求學階段過後 開始邁入社會的經過,在這敘說的歷程當中,受訪者多少會提及自己在創業過程 中內心的感受、對社會大環境的看法,以及自我內心心境的轉折,研究者會適時 依照每位受訪者談及的經驗與感受作更進一步深入的探究,如「在創業的過程當 中,有沒有遇到什麼事令你感到無法承受的?」、「在工作上有遇到什麼事,是 令你無法克服或解決嗎?」、「有想過自己這樣努力的工作追求的是什麼嗎?」

,或者,研究者會順著受訪者的脈絡將問題回歸至與家人的互動當中,如「當工 作事業上遇挫折時,會想要與家人分享嗎?」、「滿意目前的家庭生活狀況嗎?」

或是「能不能說說與子女相處的狀況?」,透過逐漸深入的訪談方式,來了解受

訪者的生命歷程與對生命的感受。

此外,在研究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儘可能營造出讓受訪者自由表達意見與 想法的談話氣氛,避免對其言談作任何的價值性的判斷與推論,並時時給予微 笑、點頭等支持性的回應。而在與研究參與者互動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也隨時 留意並儘量捕捉受訪者的非語言訊息,例如受訪者的面部表情、語氣轉折、激動 與遲疑等等,並適時的引導研究參與者願意說出(Chase,1995)。除此之外,

在研究進行期間,研究者利用書寫訪談日誌的方式,在每次訪談之後把與受訪者 所產生的一些互動與事件作詳實的紀錄,並將自己當時的感想與心情書寫於其 中,以便日後作為資料分析之用。

在訪談進行前,研究者會先徵詢受訪者的同意,以錄音方式來錄取每一次訪 談過程中的對話,每一次的訪談時間大約在1-2個小時,預計每一名受訪者須訪 談4-6次。在每一次訪談結束之後,研究者會儘快在一個禮拜之內將訪談內容轉 為逐字稿,且詳細標記訪談對象、時間、日期以及地點,除了在下一次訪談時拿 給受訪對象瀏覽檢核之外,並可對於敘說內容前後矛盾的地方或是任何遺漏之 處,與受訪者做進一步的澄清與討論,並作為修改日後訪談內容與方向的依據。

在訪談過程當中,由於受訪者都是相當於研究者父親年紀的中年男性,對於 他們而言,這樣的訪談經驗更是不曾有過的。在訪談過程當中,會發生受訪男性 無法了解研究者問題的意思或是突然無話可說的窘境。此時,研究者得以另一種 說法讓受訪者更清楚研究問題或是將話題帶到別的地方以化解短暫的沉默。此 外,由於受訪者之一的保爸是研究者的父親,不論是對於研究者或是保爸而言這 樣相視而坐的訪談,無疑都是一種陌生的經驗,無論是保爸剛開始的不知該從何 講起的沉默,抑或是研究者仍隱隱埋藏著對父親的無名不安。但,一旦開始進行 訪談,在研究者給予了一個方向引導敘說,這其間不安的關係便開始漸漸消溶,

剩下的只是研究者的傾聽,是一種父親對女兒說故事的狀況。

二、文件蒐集:

在質性研究中,文件的主要用途是檢驗和增強其他資料來源的證據,如果發 現文件和訪談所得資料互相矛盾,研究者即須進一步探討(黃瑞琴,1999)。本 研究的文件資料包括受訪者的自傳、信件、記事本以及與受訪者事件相關之報導

(例如:當時之報紙資料、受訪者之信件手稿),以及受訪者重要他人對於受訪 男性的陳述,以作為訪談的參照資料;另外,在整理完受訪男性之訪談內容之後,

研究者會將訪談後所整理的文本資料與受訪男性之重要關係人(例如:至親、好 友)做資料檢證與澄清,以達到資料的客觀性與多元化之目的。在本研究中,研 究者採用保爸的三女兒(研究者妹妹)、文叔大女兒之相關札記和彥輝之多年友 人對其相關事件之陳述,以進一步對三位受訪者之訪談資料作補充與檢證:

爸爸很愛漂亮,每天出門,他總是得意的秀一下他今天的造型:『你 看吧!我怎麼穿都漂亮!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看!都搭配的很好!』

這時候,我接收到他的眼神就是:你怎麼穿都沒有個味道?!這和他的 工作有關係,或許應該說和他天生下來的『氣質』有關-愛漂亮,天生 擁有浪漫的性格,但事實上,裝扮的衣服下,卻隱藏一顆自卑的心。

(文叔大女兒手札)

爸爸辛苦一輩子,無時無刻心中就是充滿著一股堅強的信念,縱然 上天總是對他關起大門,他亦不放棄希望,勇敢地挺起胸膛面對一切苦 難。在我心中,爸爸是一個永遠不會倒下的巨人,強韌地足以抵擋任何 外 。直到那一天…。十九年來,爸爸第一次在我們面前卸下裝備。

(保爸三女兒手札)

他曾經為了他太太的事喝農藥,那時他太太要跟別的男人跑,也欠 了一屁股債。他太太為了那一個男的一直想要離婚,當時他還跑來跟我 說:『我一直跟她說,難道一定要離婚嗎?我一直求她…』,他說他只是 想要一個完整的家。 (彥輝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