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身心障礙學生網路使用情形及網路素養能力的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身心障礙學生網路使用情形及網路素養能力的探討

從上節探討可知全球化的網路浪潮不只對成年人有極大的影響,在 行動原生族的青少年身上更是造成眾多的影響。其中青少年在網路使用 上有著許多的研究,並對於使用網路可能導致的網路成癮、憂鬱症等情 況多所著墨,且青少年在網路素養中則有著不同層面的表現,而本節將 從身心障礙學生的角度探究身心障礙學生在使用網路上及網路素養是否 和青少年有著相同的情形與挑戰。

壹、網路科技對身心障礙學生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發展,不僅衝擊著普通教育也對於特殊教育的整體發展 產生巨大震動,電腦科技的出現也隨之應用在特殊教育的各個面向。

Bertini 與 Kimani(2003)切確的告知世人,使用行動網路裝置對有 特殊需求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個很大機會,能夠彌補自身的不足,運用行 動網路裝置與世界接軌。在課程方面,特殊教育教師把資訊科技等融入 課程教學中,使身心障礙學生能夠對於學習產生良好的效用,並提升身 心障礙學生參與學習的態度與願意學習的動機,且產生正向的鼓勵作用

(孔繁賢,2016;李杰任,2012;張惠媚,2013;彭慧慈,2011)。

在楊昇翰(2016)特殊教育教師於網路應用在特殊需求學生身上能 提升學生學習的專注力與學習意願,工具的便捷性更大大造福身心障礙 學生學習的質量,不但能使其身歷其境的體驗,更能模擬許多情境讓學 生有實際練習的機會。在課程方面,特殊教育教師把資訊科技等融入課 程教學中,使身心障礙學生能夠對於學習產生良好的效用,並提升身心 障礙學生參與學習的態度與願意學習的動機,且產生正向的鼓勵作用(孔 繁賢,2016;李杰任,2012;張惠媚,2013;彭慧慈,2011)。

28

而在洪綾瑤(2017)研究中透過輔助科技的方案對於臨界智能障礙 國小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有著類化效果;而蔡明珠(2012)研究中輔 助科技的應用對於提升閱讀書寫障礙的學生其閱理解讀測驗與寫作總字 彙有明顯效果,且對於學習動機的提高也有成效。Chiang 與 Jacobs(2010)

運用電腦教學系統對於身心障礙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加快閱讀速度 與增進文字發音有著良好的成效,更對於身心障礙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強 化。不僅如此,輔助科技的運用隨著科技的發達更是日益蓬勃,不論在 增進身心障礙學生在學習、生活、溝通、心理等不同面向之能力,眾多 研究皆對應用輔助科技等相關技術來提升身心障礙學生弱勢之能力有著 一定的成效(李宏俊,2007;李淑惠,2009;姜雅玲,2011)。

除此之外,特殊教育教師在運用電腦化科技時則面臨著不同的挑戰 與困境,不論在對於資訊科技的使用技能上或是在教學設備的缺乏,隨 著環境的改變,教師也不斷的學習新知以達到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教學 成效(洪敏書,2014;楊惠琁,2013;翁采鳳,2017)。

從上述可發現,資訊科技在特殊教育上的運用多著墨在教師如何因 應,而相對較少談論身心障礙學生在資訊科技上的情形。但在 Nanda 與 Ramesh(2012)研究中表示有 87%的身心障礙參與者在資訊科技上不論 是網際網路的使用、軟體程式的應用都優於其教師。而在國內的研究中,

多數皆以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推測可能原因在於身心障礙學生在資訊 科技運用上,多數以相關科技與技術做為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輔助用具 或生活輔具,功能及目的多在增加身心障礙學生不足的地方,因此相關 研究則多著重在探究學習及生活中身心障礙學生的成效如何,而較少探 討身心障礙學生在資訊科技運用上除了以上目的以外之情形。

故此於前二節討論中,可看出青少年在網路使用的情形不論在使用 的目的、使用的態度、整體網路素養與網路安全上,有眾多學者研究相 關議題,但在身心障礙學生網路使用情形則著墨較少,從上節可知臺灣

29

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鍵入「網路素養」搜尋關鍵字可得 103 筆資 料,而針對普通教育學生所作之研究則有 54 篇,而其中唯有 1 個研究是 針對特殊教育學生所進行—蘇雅雯(2009)研究對象為中部地區高職綜 合職能科學生在網路使用與網路素養的現況。

同樣於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輸入「網路使用與身心障礙」

搜尋關鍵字可得 3 筆資料,其中 2 筆為身心障礙成人在電腦使用與網路 使用行為的探討(王淑蘭,2010;戴珮如,2009),唯有 1 個研究是針對 國中階段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在網路使用動機與行為之探討(詹弦璋,

2009)。而對於不同障礙類別的學生在網路使用上的相關研究則有蔡惠如

(2004)針對視覺障礙學生及林秀珍(2004)的聽覺障礙學生研究。

但不可否認的是科技與網路的進展速度,更是全面的深入每個身心 障礙學生的生活當中,因此,研究者就僅有之身心障礙學生在網路使用 情形的研究稍作討論。

貳、身心障礙學生網路使用與網路素養的探討

Raghavendra、Newman、Grace 與 Wood(2013)針對腦性麻痺的青 少年設計社群網站互動的社交課程,從中發現社群網站的介入能增加身 心障礙者社會參與的程度,更能提高人際溝通的品質且不受到空間環境 的影響。

在不同年齡或障礙類別之身心障礙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之調查方面,

戴珮如(2009)的研究中,身心障礙成人網路使用行為以教育程度越高 及家中擁有電腦設備者,使用網路的機率會提高。王淑蘭(2010)研究 也指出,年齡越低、教育程度越高及家中能上網且不需他人協助下使用 電腦無困難者,在網路使用行為機率會增加。

在蔡惠如(2004)在視覺障礙學生的網路使用現況調查結果顯示,

超過一半的參與者每天上網且以上網時間 30 分鐘以內者最多,上網目的

30

多數以尋找課業資料為主、其次才是娛樂休閒。然而視覺障礙學生在網 路使用上面對的困難重重,如電腦網路硬體設備不足、網頁文字或圖片 太小、出現亂碼、看不懂網頁之英文、找不到搜尋資料或是實際操作時 間不足等情形。而在林秀貞(2004)對於聽覺障礙學生在網路使用現象 表示,上網時數每週若為 11 至 27 小時,其目的為休閒娛樂、線上遊戲 為主,而聽覺障礙學生受限於聽力限制,在網路使用上面臨著無法完全 了解網頁內容的困難,容易造成資訊評估的錯誤而有較高的網路危機。

兩種不同障礙學生的需求與困境並不相同。

針對不同教育階段與安置類型身心障礙學生的網路使用與網路素養 之比較,林千惠與胡雅各(2007)研究中指出,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 普遍具有網路使用經驗,不論平日或假日每日上網時間至少達一小時以 上,其使用目的以玩線上遊戲作為娛樂及線上聊天的人際互動為主,值 得注意的是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其網路交友的行為相較其他網路使用 行為有明顯偏高的情形,對於網路使用應具備的素養應更加留意。

詹弦璋(2009)研究中表示,臺中縣國中資源班學生在網路上最常 從事的是玩線上遊戲,其次為下載歌曲、影片與動畫,而上網目的則多 為下載遊戲、影片與音樂等。而不同性別在網路使用行為上尤以網路交 友見面、不當文字使用有所差異。

蘇雅雯(2009)研究中指出,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有 58%的學生網 路使用年資達 3 年以上、有 82%的學生上網時數每週在 10 小時以內、最 常使用網路進行網路遊戲及即時通訊的功能,並且提到高職綜合職能科 學生在網路使用知識與技能可達中上程度但在網路素養能力上卻只有中 下程度。

從上述研究中可發現對於身心障礙成人而言,使用網路須考量其自 身狀況,以不需要他人協助為前提,並且自身障礙對於使用網路行為不 能造成困擾,才能增加其使用頻率(王淑蘭,2010;戴珮如,2009)。而

31

在林千惠與胡雅各(2007)則表示目前身心障礙學生使用網路的行為和 一般青少年相較並沒有太大差別,使用網路的技能則為中等能力,但在 使用目的上則較少利用網路進行資料收集、學習新知等,這可能受限於 身心障礙學生的心智功能較為低落,且大多數的身心障礙學生於學業學 習上較為困難、且學習動機較不明顯所導致。從以上的研究可看出身心 障礙者於障礙類別與障礙程度有所差異,所導致研究結果有此不同,但 就整體來看,身心障礙學生在網路使用上對於社交休閒娛樂則有明顯的 需求,並有逐年增加的情形。因此,對於資源班身心障礙學生之障礙類 別作為背景變項,探討不同障礙類別的資源班學生在網路使用與素養的 情形。

在使用網路衍生問題上可看出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容易發生隨便 亂罵人、影響生活作息及課業、與家長產生衝突及瀏覽色情網頁等行為

(林千惠、胡雅各,2007)。且在資源班學生使用網路上應加強網路禮儀 與倫理規範(詹弦璋,2009)。對於身心障礙學生受限於障礙特質的緣故,

較為缺乏相關的網路素養知能,應提供相對應的學習課程(林秀珍,2004;

蔡惠如,2004)。故此,身心障礙學生在使用網路上,對於網路安全的認 識與了解不足以應付目前網路形形色色的陷阱與危機,應加強身心障礙 學生在網路法律的認知、並對於網路倫理態度有所知悉。

蔡惠如,2004)。故此,身心障礙學生在使用網路上,對於網路安全的認 識與了解不足以應付目前網路形形色色的陷阱與危機,應加強身心障礙 學生在網路法律的認知、並對於網路倫理態度有所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