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適性指標

林煜庭(2008)根據視覺認知理論提出了一種多媒體學習認知引導的機制-適性指 標。其研究顯示-於課堂授課中,使用具有適性指標設計的教材,會使學生的學習成效 優於沒有適性指標教材的課堂授課。

2.3.1 適性指標的定義

所 謂 適 性 指 標 是 一 種 以 激 發 式 動 態 方 式 呈 現 的 視 覺 物 件 , 其 具 有 運 動 特 徵 (motion) ,如突然出現 (new object) 、瞬變 (transient) 、接近 (looming) 、突然由靜而 動 (new motion) 、閃爍 (flicker) 、運動方向 (direction) 以及運動一致性 (coherence) 效 果。林煜庭(2008)指出,運動特徵具有兩個獨特的功能:(1)運動特徵具有獨特的「吸 引注意力 (capturing attention) 」的能力。(2)運動特徵可以「動態改變」觀察者注意力 投注的位置。

因此,適性指標能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引導學習者更有效地學習或協助學習者進 行視覺搜尋。且元素交互作用高的教材內容經常伴隨較高的認知負荷量,故可藉由適性 指標協助導引學習者的視覺注意力,進而降低外在認知負荷,加強學習者對元素交互作 用高的教材內容的理解。

實際運用上,適性指標所採用的視覺特徵通常不需要學習或練習便能自動化地處理,

幾乎不必耗費注意力資源。李鈴茹(2009)和謝東育(2009)從使用的角度歸納出適性 指標有以下三個主要用途。

(1) 引導注意力。

(2) 協助選取相關圖文碼。

(3) 協助組織相關圖文碼。

以上三個主要用途與Mayer 多媒體學習理論的五個認知處理過程重合,也就是說適 性指標與多媒體學習教材設計原則的使用都能幫助學習者達成更好的學習。

35

36

2.3.3 適性指標與多媒體學習理論之設計原則

1. 適性指標與信號原則 (Signaling Principle)

林煜庭(2008)在其研究中指出,適性指標與信號原則的目標相同,理念也都是希 望經由適當的提是能引導學習者將注意力投注在重要的教材內容上,如此可免學習者的 注意力被不相關或不重要的內容吸引,造成認知資源不必要的浪費。林煜庭認為兩者的 關鍵差異在於「對學習者注意力的引導方式」,爰其文獻探討中,信號原則僅是靜態的 底線和粗黑體的呈現,相對於適性指標而言缺乏了「動態引導」與「重新導向」。

但 Mayer (2009) 再版的 Multimedia Learning 一書中所提及的信號原則(見本章 2.2.3),已將提示的信號原則歸納為語言信號和視覺信號兩大類,在視覺信號所包含的 幾項特徵,如箭頭、特殊顏色、閃爍、指示手勢及淡化等,也已具備了林煜庭(2008)

所定義適性指標的動態特徵。從中亦能發現Mayer 所提的多媒體信號原則與林煜庭彙整 的適性指標七大原則有概念重合之處,足見中西之研究結果日趨一致。

2. 適性指標與其他相關原則

林 煜 庭 (2008 )發 現適 性指 標 對於多 媒 體學 習 理論 之空 間接 近 原則 (Spatial Contiguity Principle) 、時間接近原則 (Temporal Contiguity Principle) 、一致性原則 (Coherence Principle) 、 形 式 原 則 (Modality Principle) 、 重 複 原 則 (Redundancy Principle) 、信號原則 (Signaling Principle)以及個別差異原則 (Individual Difference Principle) 所探討的教材設計問題可能可以提供改善的方法;又認知負荷理論之重複效 應 (Redundancy Effect) 與上述多媒體學習設計原則一致性原則、形式原則、重複原則 和個別差異原則相關。其相關因素的歸納與探討如下表 9。(其中個別差異原則已在 Mayer 已在其著作 Multimedia Learning (2nd ed.) 中移除)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