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楊家太極拳與鄭子太極拳拳論基礎之特色

第三節 鄭子太極拳拳論

鄭曼青(1977)在其自修新法一書當中只收錄了張三丰遺著太極拳論、明王 宗岳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心法、十三勢歌、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李亦畬 之五字訣,這些都與楊家流傳的大致相同,而其一己之體用歌再加上傳承弟子陳 修姚、鄭曼青之行功語錄、鄭子太極拳口訣、羅邦禎之學習太極拳要領、鞠鴻賓 之學習太極拳要訣、並加上自己的太極身型的認知和練太極拳簡易十要一並收 錄,讓鄭子太極拳之拳論往後更顯得豐富。現就其拳論之內容匯集如下:

一、鄭曼青之體用歌

太極拳,十三勢,妙在二氣分陰陽。化生千億歸抱一,歸抱一,太極拳兩儀 四象渾無邊。御風何似頂頭懸,我有一轉語,今為知者吐,湧泉無根腰無主,力 學垂死終無補。體用相兼豈有他,浩然氣能行乎手。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 盼定,不化自化走自走。足欲向前先挫後,身似行雲打手安用手,渾身是手手非 手,但須方寸隨時守所守。

二、鄭曼青之行功語錄

行如沙漠走駱駝,坐對人間笑彌勒。

處則兩足虛實分,臥似彎弓向右側。

三、宗師說 (鄭子太極拳口訣)

(一)曰鬆:鬆要鬆要鬆要鬆淨,不鬆就是挨打的架子。

(二)曰沉:如能鬆透即是沉,尤須氣沉。氣沉神凝,其用大矣。

(三)曰分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虛實轉變時,要注意尾閭與夾脊得中,方 為不失中定。

(四)曰虛靈頂勁:所謂頂頭懸,將玉枕骨豎起,神與氣不期然而相遇於頂焉。

(五)曰磨轉心不轉:喻腰轉心不轉,乃氣沉丹田之中定也。

(六)曰似拉鋸式之攬雀尾:推手時往復相推喻之以拉拒,此有二意,一為捨 己從人,二為彼微動己先動。

(七)曰我不是肉架子,汝為什麼掛在我身上。

(八)曰撥不倒,不倒翁:周身輕靈,其根在腳。

(九)曰能發勁:要得機得勢,要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十)曰搬架子:要平正均勻。

(十一)曰須認真:學者須加以攻防認知體驗,方有法度始知其尺寸。

(十二)曰四兩撥千金:要用四兩勁『牽』動千金而後『撥』之。

四、羅邦禎之學習太極拳要領

全身放鬆 立身中正 腰胯帶動 虛實分明 美人手

五、鞠鴻賓之學習太極拳要訣

尾閭中正 沉肩垂肘 含胸拔背 全身放鬆 分清虛實 用意不用力

六、陳修姚之太極身型的認知

虛靈頂勁、含胸拔背、鬆腰落胯、曲膝圓襠、沈肩墜肘、兩足踩實、垂 脊正身、中正安舒。

七、陳修姚之練太極拳簡易十要

(一)虛領頂勁:頸部放鬆、頭部放鬆、下顎內收。

(二)含胸拔背:檀中內含、大椎上拔、胸背互制。

(三)沈肩墜肘:肩膀放鬆、手肘放鬆、末稍領勁。

(四)鬆腰落胯:腰背放鬆、髖骨節鬆、垂直升降。

(五)曲膝圓襠:大腿放鬆、膝蓋放鬆、膝垂足尖。

(六)兩腳踩實:腳底放鬆、五指不抓、底座不晃。

(七)垂脊正身:脊椎骨節節節放鬆。

(八)虛實分明:虛實轉換清晰迅速。

(九)中正安舒:身體中正、定神靜心、身心舒。

(十)形意合一:以意導氣、以氣運勁、意到勁到。

第四節 本章結論

本章主要的是分別整理楊家太極拳與鄭子太極拳經論基礎,第一節介紹兩家 太極拳中最為重要之經論。太極拳於流傳當中,除了套路的傳承之外,最精要的 部分莫過於經論之傳承。於代代承傳中,各宗師都會把個人實踐與體驗的心得,

以詩歌或是歌訣來呈現,因此楊家的拳論也隨之豐富起來。鄭子太極拳儘管是採 取去蕪存菁之理念,仍然保留著楊家太極拳經論中最精要的六篇名稱如下:(一)

張三丰遺著之太極拳論;(二)王宗岳之太極拳論;(三)王宗岳之十三勢行功心 解;(四)王宗岳之十三勢行功歌訣;(五)王宗岳之打手歌;(六)李亦畬五字訣。

第二節是介紹楊家太極拳中較重要的27 篇經論。楊家太極拳歷經二百多年之 流傳,除了拳架套路的傳承之外,最精要的部分莫過於拳經拳論之傳承。於代代 之傳承當中,各宗師必定會將個人的體驗與心得,都會以詩歌或是歌訣之形式來 呈現。尤其是楊家的經論不祇是保留自家的經論,連影響到別家的都包含在內,

因而形成在經論上特別豐富的局面。

第三節是介紹鄭子太極拳重要的七篇經論。鄭曼青儘管以去蕪存精之理念,

將楊家108 個式子簡化為 37 個式子,在經論上也不敢含糊,仍保留著楊家最為精 要的經論。連自己的體驗與心得,以體用歌的形式紀錄下來。往後的弟子還將其 授拳的對話、口訣都以書面的方式一併呈現。其弟子如:羅邦貞、鞠鴻賓、陳修 姚也將一己之體驗與心得,都以歌訣之方式留傳下來,可說是經論中重要的部分。

第六章 楊家太極拳與鄭子太極拳之異同

楊露禪在陳家太極拳的陰陽理論之基礎上,開創楊家一脈之傳承,於拳架上 已脫離陳家太極拳剛猛之外形,又刪去了踏地、跳躍、纏絲或彈抖的手法與飛踢 的腿法;進而發展出現今講求大開大合、舒展鬆柔、中正安舒之拳法與身法,已 經有很明顯的差異。往後再經鄭曼青延續傳承,將套路簡化、去蕪存菁之後,一 般之觀念都覺得應大同小異毫無新意。沒想到基本精神健在,觀念與動作重新組 合之後,卻產生不同的風格出現。以下將利用兩個面向來比較兩家太極拳之異同:

第一節是以拳架之異同來比較;第二節是以兩家太極拳拳論基礎之異同來作一比 較;第三節則為本章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