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閱讀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國小學童閱讀環境、閱讀行為以及閱讀態度之內涵與相關研究。基於 本研究的目的,研究者蒐集相關的文獻加以探討以作為本研究的依據。本章共分做五節,

第一節為閱讀的基本概念;第二節為家庭閱讀環境之相關研究;第三節為閱讀行為相關研 究之探討;第四節為閱讀態度相關研究之探討,第五節為閱讀環境、閱讀行為與閱讀態度 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閱讀的基本概念

本節包含的內容如下:一、閱讀的意義,二、閱讀的階段,三、閱讀環境的意 義。將從閱讀的意義與閱讀的階段進行討論與分析,然後依據研究目的,針對閱讀環境 重新定義,茲分述如下:

一、閱讀的意義

啟動英國閱讀年的教育部長布朗奇(David Blunkett)曾指出:「每當我們翻開書 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閱讀是各種學習之基礎。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 能解放我們心靈的莫過於閱讀。」(教育部,2009)。洪蘭(2001)也指出閱讀對生理心 理皆有助益,閱讀在生理上能刺激大腦神經,延緩大腦退化的速度;在心理認知層面,能 進行比較有效的知識累積並培養獨立判斷的能力,也因為閱讀而豐富了個人的知識,因而 在心理特質上能減少無知能造成的恐懼感,進而提升一個人的挫折容忍力。由此可知,閱 讀不但能通往知識的殿堂,讓人的視野變得更加遼闊,還能改變個人的氣質,可見閱讀的 重要性及對讀者身心靈的幫助。

從古至今人們對閱讀就十分重視,由於閱讀是如此重要,針對中外學者對閱讀的看法 和定義,研究者加以歸納如下:

曾志朗和洪蘭(2006)認為閱讀是一種主動的訊息處理歷程,透過閱讀可以累積廣博 的背景知識,讓人產生想像力,將零散片段的知識串連成一個有意義的結構。Graesser,

8

Singer 和 Trabasso(1994)認為閱讀是一個意義建構的歷程,在閱讀時,讀者通常會事 先設立閱讀目標,在閱讀的同時,組織文章內容形成符合自身設定的目標;從閱讀理解 的角度切入,則認為閱讀最基本的目標是讀者正確組織作者想要傳遞的訊息。吳敏而和 陳鴻銘(2002)認為閱讀是一種建構意義的過程,其目的在於理解文字的意涵和文句脈絡 的延伸意義,而不在朗讀或背誦。 Kirsch 和 Guthrie 以社會學的觀點來看,閱讀可看成 是一種舉止或行為;以休閒觀光的觀點來看,閱讀是一種愉悅的享受過程;以知識獲取的 觀點來看,閱讀則可增廣見聞(引自謝彩瑤,2001)。蔡美容(2005)將閱讀分為狹義和 廣義的定義,狹義的閱讀為對文字的略讀、朗讀和精熟的方式,廣義的閱讀指的是思考創 作及批判等高層次的思考歷程。因此,閱讀不只是看文字或符號而已,更深層的意義是要 能理解文字的意義才能算是閱讀。

綜合以上學者的看法,閱讀不僅只是一般人所認為的看文字資料而已,閱讀更是一種 建構的歷程,學童在閱讀的歷程中能理解文意並能建立思想及抒發情感。而孩子的學習必 須從閱讀能力開始加強與建立,因此本研究從孩子最早也最重要的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去 探討,瞭解學童的閱讀行為、激發學童正確的閱讀態度,提升學童的閱讀理解表現。

二、 閱讀的階段

柯華葳(2007)指出閱讀學習可以分為「學習閱讀所需要的能力」和「透過閱讀學 習知識」兩大階段,「學習閱讀所需要的能力」是學習閱讀(learn to read),是小學 三年級以前的閱讀教學重點,「透過閱讀學習知識」為閱讀學習(read to learn),此 為小學四年級以後的閱讀教學重點,是將閱讀視為一種工具,藉以獲得學科領域的知識 技能,是功能性的語文能力,包括不同目的的閱讀,甚至是比較高層次的推理理解等。

從閱讀的發展階段來看,一個人是從「學習閱讀」逐步發展至「透過閱讀學習」,小學 中年級以後,開始藉由大量閱讀,學習與累積各種知識(洪世昌,2011)。閱讀發展階 段有助於了解學童以發展閱讀技能,並增進對教學環境需求的了解,更可以協助家長及 教師瞭解教學是否以提升該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判斷學童的閱讀能力發展狀況(黃 家瑩,2007)。

9

Chall(1996)依據年齡和發展任務,將閱讀的發展分為六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 不同的任務,分述如下:

(一) 前閱讀期(prereading):學習者大約六歲以前能逐漸熟悉語言與聲音之間的 對應。

(二) 閱讀初期(initial reading or decoding):學習者大約是六至七歲開始學 習字音之間的對應關係。

(三) 流暢期(confirmation‚fluency‚ungluing from print):這階段的兒童大約 至八歲會檢視前兩階段所學,並且增加流利度。

(四) 閱讀新知期(reading for learning the new):這階段的兒童大約到九歲閱 讀的目標不再是學會閱讀,而是從閱讀中得到資訊,詞彙的學習更是在此階 段中快速發展。

(五) 多元觀點期(multiple viewpoints):學習者大約十四到十九歲,逐漸學會 如何分析閱讀的內容,並能從不同的觀點來看事情。

(六) 建構和重建期(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 worldview):學習者 已能從閱讀中發展出自己的看法,從他人的經驗建構自己的知識。這個階段 可能要到大學甚至更晚才能達到,也有可能只有比較聰明的人才能達到這個 階段。

根據 Chall 的閱讀發展階段,前三期指的是學齡前幼兒到國小三年級的學童,此 階段的發展重點在「學習如何閱讀」(learn to read);閱讀發展階段的後三期,大約 是國小四年級之後,此階段的發展任務是「透過閱讀學習」(read to learn),Chall 的閱讀發展階段若分為前三期與後三期,即與上述柯華葳教授的閱讀學習兩大階段相 符。

另外 Gunnung(1996)也有提出綜合多位學者而成的五個閱讀發展階段,分別為第 一階段:閱讀萌芽期(0~5 歲)、第二階段:開始閱讀期(幼稚園~小學一年級)、第三階 段:閱讀能力獨立及進步期(小學 2~3 年級)、第四階段:透過閱讀學習(read to learn)(小學 4~6 年級)、第五階段:抽象閱讀 (國一以上)(引自錡寶香,1999)。

10

國小六年級學生正處於 Gunnung 所指的閱讀發展第四階段「透過閱讀學習」,也 與柯華葳教授所提出的閱讀學習第二大階段「透過閱讀學習知識」,亦即閱讀學習(read to learn)相符,也和 Chall 閱讀發展階段的第四期「閱讀新知期」的閱讀發展重點 相似。小學六年級學童在閱讀能力上急速增進,能在閱讀中得到資訊,並將閱讀視為 一種知識技能,甚至是較高層次的閱讀理解,因此研究者選擇國小六年級的學童為研 究對象是具有其價值及意義性。

三、閱讀環境的意義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石,閱讀有許多教育功能,若能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不但 可以改善兒童閱讀的氛圍,更能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洪蘭(2008)指出,把學童放 在正常的環境裡,沒人教他說話,他自然會說話,若沒人教他閱讀,他則不認識字。

曾祥芹(1999)認為閱讀環境是指閱讀活動得以進行的所有先決客觀條件。國家圖書 館輔導組(2003)指出閱讀是開啟學習的必經之路,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和老 師是重要的啟蒙者,而他們所提供的閱讀環境,對孩子的閱讀行為影響甚鉅。Morrow

(1992)也指出閱讀環境對兒童閱讀行為影響很大,兒童處在不重視閱讀的環境中,

即使學習能力佳,其閱讀興趣也會日漸低落。

由以上研究者的觀點發現環境之於閱讀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良好的閱讀環 境,能夠引起學童的閱讀動機,影響閱讀行為、閱讀表現,因此學生的所處的閱讀環 境是本研究的探討重點之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