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地方治理與地方文化產業相關文獻檢閱

第四節 鹿谷鄉茶產業個案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第四節 鹿谷鄉茶產業個案分析

談及烏龍茶,很多人第一個會聯想到的即為凍頂烏龍茶,其也是 鹿谷鄉著名的地方特產。隨著地方茶產業百餘年來發展之下,地方上 的居民生活也和茶存在著相當密切的關係,交織融合而成鹿谷鄉茶文 化產業。以下先介紹鹿谷鄉的相關背景,再簡述鹿谷鄉當地茶產業的 概況。

一、鹿谷鄉自然與人文概況13

鹿谷鄉位於南投縣西南部,東邊以白不仔溪與信義鄉為鄰,西面 與南邊以大鞍嶺和竹山鎮相接,北邊隔濁水溪與集集鎮相對,面積 141.89 平方公里,全境多山,屬於西部衝上斷層山地之阿里山脈地形 與山麓丘陵及切割臺地之斗六陵區的銜接切合地帶,因此地形變化相 當大,有山地、切割臺地、河階段丘、丘陵地及河川沖積地等多種地 形。境內三面環山,地勢自初鄉村由低向東逐漸抬高形成斜坡,境內 群山海拔在 300 至 2,200 公尺之間。鹿谷鄉的氣候終年溫和,屬於亞 熱帶氣候,長年下霧,雨量豐富,地方產業以茶和竹子為主要發展產 業。

鹿谷鄉開墾始於清朝約 1741 年左右,最初以竹山鎮為南投、臺 中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當時稱為林圮埔,即包括今日鹿谷地區。日 據時期在 1903 年日本殖民政府設置沙連堡羌仔寮區役場於鹿谷村新 寮,1911 年將區役場移設鹿谷村現址。1920 年改制,將沙連堡羌仔 寮區改為鹿谷庄,因鹿谷鄉山岳綿延,溪谷甚多而名之,此時鹿谷發 展已初具規模。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廢州郡改縣市,當時隸屬臺中 縣竹山區,並於 1950 年廢區改為南投縣鹿谷鄉,從此鹿谷的行政區 範圍確立,並一直沿用至今。1978 年轄區確定共計 13 村,分別為初 鄉、鹿谷、彰雅、廣興、內湖、竹林、竹豐、和雅、鳳凰、永隆、秀

13 本段資料參考整理自鹿谷鄉公所之鹿谷鄉簡介,網址:http://www.lugu.gov.tw/。(2010/06/13 瀏覽)。

堂,2005:22)。凍頂烏龍茶相傳是由鹿谷鄉舉人林鳳池先生於 1885 年自福建省帶回之軟枝烏龍,由林三顯先生於凍頂山栽植成功後繁殖

14 截至 2011 年 7 月份統計,資料來源:鹿谷鄉戶政事務所。網址:http://village.nantou.gov.tw/lugu/。

(2010/06/13 瀏覽)。

15 99 年度南投縣茶葉產量第一名為名間鄉,產量為 4,743,596 公斤;第二名為竹山鎮,產量為 2,791,830 公斤。統計數據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農情報告資源網。

網址:http://agr.afa.gov.tw/afa/afa_frame.jsp。(2011/07/13 瀏覽)。

16 亦有研究指出,此傳說只是地方文人之創作(張富偉,2008:33)。

17 本段資料整理自鹿谷鄉誌,第 40-41 頁。

18 統計數據來源為鹿谷鄉農會網站。網址:http://www.lugufa.org.tw/tea05.htm 。(2010/06/13 瀏 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級來包裝。分級包裝的目的是方便消費者分辨和購買,而且公平、公 開的審核使得比賽結果更具有公信力,也讓更多茶農願意投注心力焙 製茶葉來參加比賽。另一方面,有專業的審核分級亦等於是對茶葉品 質的保證,能夠使消費者信服,建立起農會分級包裝品質的品牌與口 碑後,鹿谷鄉茶葉的銷售管道就能更多元化。

由於當年農政與技術單位的推廣,建立茶葉生產專業區以及輔導 茶葉分級包裝,並同時在茶藝界推展茶藝文化,宣導培養國人喝茶的 習慣,造成國內一股飲茶品茗之風潮,隨著茶葉分級競賽風氣之興 起,確立茶葉分級包裝制度後,商業氣息也逐年增加,茶農如獲得比 賽中「特等獎」之殊榮,其個人在茶界之技術、身分地位均得以提升 及被肯定外,在經濟上亦可以獲得利益,進而建立個人之自我品牌。

因此茶農對於凍頂茶比賽之成績皆相當重視,商業氣息逐漸濃厚,形 成茶區特有的現象(郭寬福,2006:21)。

而後,在 1990 年代左右,中南部茶區吹起一片高山茶的熱潮,

因高山茶香氣清幽、滋味鮮活,較易獲得大眾的喜愛,這股熱潮也很 快地影響鹿谷鄉的凍頂茶分級競賽。雖然當前比賽的評審,多數由茶 葉專業人員主導,並以技術作為分級之標準,但仍難免受到商業考量 和消費者導向的影響,而逐漸接受具有「高山茶風味」的凍頂茶(郭 寬福,2006:21),得獎的茶葉口味日漸走偏向高山茶,有的茶農為 了經濟利益、為了得獎就會影響其製茶方向,連帶也一併改變了鹿谷 凍頂茶的風味;有的茶農堅守傳統製茶風格,卻眼看銷路越來越差,

家庭生計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截然不同的待遇,使得在地發展 30 餘 年的比賽茶制度以及鹿谷的茶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四、鹿谷鄉茶產業發展之困境

茶產業是支撐鹿谷經濟的重要產業,但鹿谷鄉茶業在今日卻因為 高山茶風潮的影響,而面臨了一些發展上的困境,到底是要隨波逐流 地向看高山茶看齊,亦或是要維護當地傳統製茶方式,再再考驗了在 地茶農的智慧。茶產業的衰落連帶也會造成鹿谷鄉以「茶」所形成的 地方文化也隨之瓦解,因此我們不得不正視茶產業所面臨的問題,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分述如下:

(一)比賽茶本質的變化

鹿谷之比賽茶制度建立起口碑及公信力之後,許多外地茶農看好 鹿谷比賽茶的口碑,希望藉由這場全國指標性的展售茶比賽加持,使 自己的茶葉身價翻漲,因此高山茶也跨足到鹿谷凍頂分級茶比賽,造 成鹿谷鄉農會舉辦的凍頂比賽茶,實際上絕大多數參賽茶皆非來自凍 頂本地(狄雯,2006:26),農會舉辦的比賽茶展售會演變至今,雖 然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舉辦規模也很盛大,但反而卻比較像是提供一 個場地讓全國各地的好茶來參賽,反倒失去當初是為了推廣在地鹿谷 茶的本意,演變成比賽茶的受益者是高山茶區的茶農,而非鹿谷當地 的茶農了。

(二)評審口味的改變

由於高山茶風潮影響,評審在商業考量下口味也逐漸改變,高山 凍頂茶得獎率年年升高,傳統凍頂茶越來越不容易得獎,同時在這樣 的趨勢影響下也逐漸不受市場的青睞(郭寬福,2006:21),造成茶 農為了經濟利益只好迎合評審口味,捨棄傳統重發酵的製茶方法,朝 高山茶的輕發酵趨勢靠攏,以求自己的茶可以市場上賣得好價格,變 成了是評審口味去主導參賽茶葉風味走向,路也越走越偏。

(三)中低海拔茶園廢耕問題

高山茶風味的凍頂茶逐漸影響鹿谷凍頂茶分級比賽的同時,所影 響而顯現的不僅是凍頂茶傳統風味受到挑戰與考驗,還有年輕一代為 了快速求名得利,就直接到高山茶區買做好的毛茶,荒於耕作自家茶 園,造成得獎率低的鹿谷鄉中低海拔老茶園就被廢耕,而得獎率高的 高海拔茶園則會得到妥善的照顧(狄雯,2006:28;郭寬福,2006:

22),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加上鹿谷鄉內的茶園因為開發年代較早、

種植歷史已久而地力衰退,造成鹿谷鄉內中低海拔茶園廢耕的情況越 來越常見,過去凍頂茶區內滿山綠油油的茶園風光已不復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四)傳統凍頂茶特色消失

歷經早期的鹿谷中低海拔老茶區日漸荒蕪廢耕、比賽茶評審的口 味改變,在缺乏經濟誘因及消費導向之下,鹿谷地區漸漸沒有茶農願 意再鑽研傳統凍頂茶的製茶技術,因為遵照傳統的重發酵製作方法已 無法再得到評審的青睞,但茶農還是要維持生活,於是年輕茶農紛紛 見風轉舵,轉向製作經濟效益較高的高山茶,而老茶農即使想要維護 地方傳統特色,早晚終究也會無力再耕種(狄雯,2006:28),傳統 製茶技術面臨無人傳承的窘境,在這些影響之下,傳統重發酵的凍頂 茶特色也就逐漸在鹿谷鄉消聲匿跡。

五、茶文化的興起

如前文所述,在全球化的影響下,臺灣也面臨了經濟、文化、社 會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轉型,各項產業都必須不斷的調整經營方式和特 色才得以生存,茶產業也不例外。從 1980 年代左右,政府開始推動 茶產業的相關政策,茶產業的發展方向就逐年走向使茶成為一項文化 商品。而且在茶鄉裡,茶對於鹿谷人來說不僅是重要作物,除了種茶、

採茶、製茶、賣茶之外,也是鹿谷人生活的一部分,鹿谷鄉民多數從 事與茶有關的工作,配合茶葉產季而衍生出當地獨特的生活方式,就 算自家不種茶,也幾乎天天會喝茶,這些由茶產業所衍生的在地文 化,更是鹿谷鄉值得保存和發展的資產。因此近年來,鹿谷鄉內也化 理念為行動,積極的在推動茶文化,將單純的茶產業,賦予更深一層 的意涵。

所謂的茶文化,廣義而言,舉凡有關茶的一切事物,都是茶文化 的範疇。茶文化的核心是由有形的「茶藝」和無形的「茶道」相結合 而成。「茶藝」包括了種茶、製茶、泡茶、敬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事 活動中的技巧和技藝;而「茶道」則是指品茗的方法、功能及其意境。

(賴正南、陳玄,2004:182-184)。文化的加入,提升了初級產業的 價值,

而過去以來,在民間團體的推展及政府配合輔導下,曾舉辦過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型的茶藝文化活動、茶產業文化系列活動以及在學校推廣生活茶藝來 推廣茶業文化,分別說明如下:

(一)大型茶藝文化活動

透過活動的舉辦-比賽茶制度將茶的商品價值提高,而茶藝活動 則是讓民眾認識泡茶的學問,體會到泡茶和喝茶不僅是表面上看到的 沖泡和牛飲,而是每個步驟都是有其意義和原因,從其中的學問去感 受到泡茶的樂趣。

(二)茶產業文化系列活動

在周休二日制度實施及中央政府推廣休閒農業的政策推廣下,茶 區的鄉公所、農會紛紛推出茶產業文化系列活動來吸引觀光人潮,內

在周休二日制度實施及中央政府推廣休閒農業的政策推廣下,茶 區的鄉公所、農會紛紛推出茶產業文化系列活動來吸引觀光人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