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南投鹿谷鄉茶文化產業的再生與發展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南投鹿谷鄉茶文化產業的再生與發展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碩士論文.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南投鹿谷鄉茶文化產業的再生與發展.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蕭武桐 博士 研究生:黃郁清 撰. 中 華 民 國 一百 年 七 月.

(2) 謝誌 耶耶耶,撰寫論文的過程裡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寫謝誌了,如今總算是 走到這裡。念研究所、寫論文的這一路上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最要感謝 的是指導教授 蕭武桐老師,沒有蕭老師就沒有今天可以畢業的我,謝謝 老師常常督促我,容忍我懶散的個性,教導我為人處事的道理,能夠當蕭 老師的學生真的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氣。也要謝謝 楊志誠老師和 蕭乃 沂老師,給了我很多修正的建議和方向,才讓這本論文能更趨完善。還有 謝謝受訪者們無私的提供自身寶貴經驗,有他們的分享我才能畢業。謝謝 系辦 怡瑩學姊、漢琪學姊的幫忙,提醒我許多該注意的事情,謝謝 蘇. 治 政 大 終於畢業了,爸媽總算是可以安心啦。最要謝謝我的爸爸黃秋培,慷 立 慨借助他的人脈幫我介紹受訪者,並不辭辛勞的陪著我上山一起去訪談,. 偉業老師在這三年的照顧,我的碩班生活才能順利平安畫下句點。. ‧ 國. 學. 這本論文得以完成,爸爸可以說是最大的功臣。謝謝媽媽在念書的這一路 上全力支持我,在我心煩意亂的時候當讓我安心的許老師。謝謝姊姊在我. ‧. 偷懶寫不出論文時幫我跟爸媽緩頰,還幫我打了一份訪談逐字稿。還要謝. y. Nat. 謝我的阿嬤、外婆、姑姑、姑丈、大舅、二舅在寫作過程的關心,一定不. sit. 能忘的是要感謝一直接到我很多拜託保佑 case 的黃家列祖列宗,沒有嫌棄. er. io. 我怎麼什麼事情都需要祖先罩我,總是法力無邊的讓我順利過關。謝謝我. n. al 的家人讓我沒有後顧之憂的完成學業,我愛你們! iv C. n. hen hi U 研究所裡同屆老碩三們,能夠和有趣的你們當同學,一起煮湯圓騎腳 gc. 踏車爬山烤肉幫誰慶生去花蓮畢業旅行都是碩班生活中開心的回憶。蝦郎. 和村村是我在政大這三年的大貴人,謝謝妳們平常不管大事小事總是很罩 我,讓我在政大也能如魚得水,和妳們三不五時可以揪吃飯聊天談心很溫 馨,尤其蝦郎也是我的好戰友,面對發表和論文的難關,還好有妳一起作 伴才能有驚無險的過關斬將。謝謝最歡樂的耳背之家,碩三同居的這一年 快樂似神仙,一起大吃大喝放縱玩樂、為論文苦惱或阻止彼此寫論文,這 些小事現在回想起來都很快樂。謝謝 feego 從 M704 到現在都對我不離不 棄,對我的壞習慣視而不見;謝謝托托總是在我困惑的時候給予很多中肯 的意見,讓我豁然開朗;謝謝 411 都在我需要幫忙的時候伸出援手,能夠 I.

(3) 有妳分享生活中所有阿哩布達的小事我想這就是最幸運的事。之後我一定 還是會很想念這一年我們四個人窩在客廳一起吃消夜看瞎拼 ABC 看到哈 哈大笑停不下來的光景。在球場上盡力奔跑燃燒青春的模樣我也很喜歡, 謝謝公行女籃讓我穿著 11 號的球衣多奔跑了三年,很開心跟妳們一起打 了很多場好球,不論輸贏,那些汗水都證明我們曾經很青春過。謝謝嘎姿 秀和江阿瞇除了在球場上一直在我前方當令人安心的背影,生活和課業也 都照顧我很多,有學姊真好。在政大的三年時光裡有妳們這些可愛的人們 帶給我這麼多快樂的回憶和照顧,我都會好好放在心裡帶著往前走。 北大行政女籃是我的起點,謝謝鬼鬼、小頭、海瑩、卡羅、秀菱,以 過來人的身分關心我,告訴我關關難過關關過;謝謝呸呸、佳珊、蛤蛤、. 治 政 大 win。謝謝遠方的阿好從還在準備研究所考試時就給我很多信心,不管遇 立 到什麼關卡總是灌迷湯的跟我說我是個小天才一定沒問題,謝謝妳在研究 阿杜、小隻和小白,默默的關心我的論文幫我加油,行政女籃永遠都是 sure. ‧ 國. 學. 所這條路上從開始一直陪我到最後。謝謝英荃四小虎 krzy 和何猛將,很懷 念當初一起在英荃館奮鬥的時光,那大概是這輩子最認真的時候了,有妳. ‧. 們互相的鼓勵,後來我才能如願以償的跟何猛將在商院頂樓看星星、和呱. y. Nat. 呱度過無數個宿舍周末以及跟陳妍魚玩耍談心。謝謝 Lan 總是很適時的關. sit. 心我的生活和心靈,讓我覺得很溫暖;謝謝嚴舒沛,每次有煩惱聽完妳分. er. io. 析後都好像都換了個人似的重生;謝謝牛寶特地從小琉球寄明信片祝我口. n. al 試順利;謝謝拉拉偶爾卻很溫馨的加油簡訊;謝謝柳柏、謝謝每一個曾經 iv C. hen 關心我論文進度、叫我加油的人。. n U gchi. 論文要增加 100 個字很難,可是謝誌要寫 1000 個字怎麼這麼容易,. 懶散如我能夠寫這篇落落長的謝誌、完成一本論文真的是得來不易,難怪 要感謝的人這麽多。研究所的生活裡有你們陪著我,真是我不知道燒了幾 輩子的好香才修來的福氣,謝天謝地謝謝你們,有你們真好,每一個人都 不能少。再見啦,南棟 11 樓、再見啦,政大!. 黃郁清 於 政大 2011.10 II.

(4) 摘要 以地方文化和創意結合產業面向,來提升地方產業的附加價值和 帶動其發展,正是地方文化產業備受重視之因。鹿谷鄉的凍頂烏龍茶 遠近馳名、享譽國際,「茶」不僅只是地方產業和經濟作物,亦早已 融入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更是凝聚地方感情的重要因素。是 以本研究旨在透過深度訪談方式,採用「地方治理」的角度去探討在 鹿谷鄉茶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與其他行動者所扮演的角 色和互動情況,試圖建構出鹿谷鄉茶文化產業再生與發展的策略。 本研究分析結果發現,推動茶文化產業的過程中可將地方行動者. 治 政 大 展協會和茶農共四個影響對象。公部門應該是要扮演主動推動者的角 立 色,但實際情況為地方組織才是主要推動者,惟雖位居領導位置,但 分為公部門、地方組織及個人等三大類型-鄉公所、鄉農會、社區發. ‧ 國. 學. 因其具有自負盈虧的壓力,故較重視利益而忽略其他面向,對地方發 展有深遠影響。社區發展協會則是和個人茶農一樣,大多採取合作的. ‧. 態度來配合政策的推動。各地方行動者彼此之間互動情況大致良好,. y. Nat. 雖偶有衝突,但並非緊張關係。. sit.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認為推動鹿谷鄉茶文化產業最迫切的. er. io. 關鍵即是找回傳統凍頂烏龍茶的特色,惟有確立地方特色,才能區別. n. al 和突顯在地的特殊性。本研究建議地方政府應更積極扮演主動的角 iv C. n. hen hi U 色,善用行政資源來帶領茶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並應結合休閒觀光 gc. 產業來提升茶文化產業的附加價值。最後本研究擬訂短期、中期和長 期的發展策略,以期鹿谷鄉茶文化產業能夠永續發展。. 關鍵字:茶文化、地方文化產業、地方治理、鹿谷鄉. III.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地方治理與地方文化產業相關文獻檢閱 ...................................... 10 第一節 地方治理的意涵 ......................................................................... 10 第二節 全球在地化和文化產業的興起 ................................................. 13 第三節 地方文化產業與茶產業相關研究 ............................................. 19. 政 治 大 研究設計與實施............................................................................... 38 立. 第四節 鹿谷鄉茶產業個案分析 ............................................................. 30 第三章. ‧ 國. 學.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38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42 第三節 訪談對象 ..................................................................................... 45. ‧. 第四節 信度和效度與研究倫理 ............................................................. 48. sit. y. Nat. 第四章 鹿谷鄉茶文化產業研究分析........................................................... 51. io. er. 第一節 茶產業轉變的過程 ..................................................................... 51 第二節 各地方行動者的角色和互動關係 ............................................. 62. n. a. v. l C 第三節 茶文化產業推動過程中的阻礙 ................................................. 85 ni. U. h. i e n g c h................................................. 第四節 鹿谷茶文化產業再發展的策略 92 第五章 結論................................................................................................... 9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97 第二節 實務建議 ................................................................................... 101 參考文獻......................................................................................................... 107. 附錄 1...............................................................................................................111. IV.

(6) 圖表目次 圖 1 研究流程圖 ................................................................................................ 7 圖 2 研究架構圖 .............................................................................................. 43 圖 3 地方行動者角色及互動關係圖.............................................................. 83 表 1 茶產業相關研究整理 .............................................................................. 26 表 2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 ................................................................................. 4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過去,世界各地擁有豐富且獨特的地域文化,吸引你非得前往當 地才能體會那獨一無二的魅力,但隨著運輸技術的進步、資訊科技和 網路的發達,讓空間上的距離不再是阻礙,世界各地就像是零距離一 般可以快速互通有無,即使在家也可以彷彿是親臨當地一樣,形成一 個關係緊密的地球村。但在這股全球化潮流以及高度工業化和資本主 義的影響之下,人們卻開始發現在世界各地出現相似的商品、食物、. 政 治 大. 建築,甚至連地方居民的生活型態也日漸相像等這些同質性越來越高. 立. 的現象,地方上文化和特色逐漸有被全球化而同化的危機。. ‧ 國. 學. 但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地方文化面臨的困境卻也可能是其再 發展的新契機,正因上述背景影響,促使各國政府注意到保存地方文. ‧. 化的迫切性,開始將文化政策優先置於其國家發展策略中,注重地方 歷史古蹟文物的維護和整修,定期舉辦富有當地文化特色的藝術活動. Nat. sit. y. 等等,重視並強化自己國家特色以區隔和他國之不同,希望透過以地. er. io. 方文化做為賣點並融合當地居民生活習性的地方消費與經營型態,能. n. 一併帶動地方上其他產業的活絡,嘗試以地方的「特殊性」去紓解全 a v. l. i. Ch 球化所帶來的同質化壓力,建立地方獨特的價值。 Un engchi. 在此趨勢之下來檢視我國過去社會脈絡的發展,發現亦從 1970 年代開始,隨著政府政策目標因經濟全球化轉為追求經濟成長後,也 導致社會型態開始轉變,過去以農為主的產業型態已不復見,地方傳 統產業與初級產業逐漸被工商業所取代,鄉村青壯人口只好離鄉背井 到大城市去尋求工作機會來養家。但這樣的轉變,影響鄉村不僅是勞 動力的流失,也造成地方產業的發展受限,地方上的傳統文化也可能 因為產業沒落和人口流失而日漸式微,導致地方面臨發展上的危機。 面對此一文化與經濟發展面臨取捨之難題,我國從 1980 年代末 期到 1990 年代初期,即由文化建設委員會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 政策,希望讓地方社區從自身的視野和角度來規劃發展自己的故鄉, 1.

(8) 帶動地方文化產業的概念興起。地方文化產業簡單來說,是以地方文 化為基礎發展的產業型態,其不僅是極具開發潛力的經濟和文化資 源,且為地方發展無可取代的文化觀光資源,亦為人民生活共同記 憶、歷史文化傳承的場所,具有延續地方傳統文化與凝聚社群共識、 領域感、認同感等功能,故地方文化產業的開發,一方面可帶動地方 建設發展及地方經濟衍生效益,另一方面藉著地方性制度的建構,以 提升地方的認同感與凝聚力(辛晚教,2000:14),試圖結合地方經 濟和文化來創造雙贏的結果。 而後行政院在 2002 年提出「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作 1. 為施政主軸,其中將「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 列為發展重點之一,. 治 政 大 產業的推動是我國政府認為地方文化再發展、能振興地方經濟的重點 立 。地方文化產業強調的是將地方文化和創意 工作(廖桂敏,2004:1) 強調以地方文化結合產業面向去切入社區營造工作,彰顯出地方文化. ‧ 國. 學. 結合產業面向,突顯出地方特色後,亦可提升地方產業的附加價值和 帶動產業發展,因而在這同質性高的時代中,要建立特殊性、突顯與. ‧. 眾不同之處的地方文化產業就備受重視。 2. y. Nat. 南投縣位居於臺灣的中央,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與氣候條件適合. sit. 種植茶葉,全縣 13 個鄉鎮市裡即有 8 個鄉鎮市 皆生產茶葉,因此以. er. io. 茶聞名;其中鹿谷鄉的凍頂烏龍茶更是在全縣茶葉產區中最負盛名,. n. al 故鹿谷鄉也因而被譽為茶鄉。 「茶」對於鹿谷鄉居民來說,並非僅是 iv C. n. hen hi U 地方產業和經濟作物而已,除了從事與茶相關的工作 來維持生計之 gc. 3. 外,喝茶亦早已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早晚、飯前飯後,隨手 喝一杯茶潤喉止渴的情景在鹿谷鄉居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泡茶聊天 也是親朋好友彼此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甚至當遇到外地遊客時,鹿 谷鄉民展現熱情的方式便是問: 「要不要來我們家泡杯茶?」 ,以此來. 1. 此一計畫為行政院核定之「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其中的子計劃之一,內含許多細 部計劃如活化地方商業環境、發展創意型地方特色產業、發展鄉村型產業、部落社區產業發展、 客家文化加值產業發展等,皆是從地方文化結合產業面向切入社區營造工作。 2 南投縣有 8 個鄉鎮市產茶,分別是南投市、竹山鎮、鹿谷鄉、魚池鄉、信義鄉、水里鄉、民間 鄉、仁愛鄉。資料來源:南投縣農會。網址:http://www.nthfa.org.tw/。(2010/01/11 瀏覽) 。 3 從事與茶有關的工作,例如種植茶葉、採摘茶葉、烘焙茶葉、茶葉之銷售等工作。 2.

(9) 表示友善,由此可見,茶對於鹿谷鄉居民來說是如此自然地與生活融 為一體。在工作和生活皆與茶存在密切關係的情況下,「茶」自然也 成為凝聚鹿谷鄉居民感情的重要因素,而隨著當地茶產業發展所衍生 出的在地茶文化,更成為鹿谷鄉獨樹一格的地方特色。 但社會產業型態改變亦造成鹿谷鄉地方上勞動力人口的流失,導 致採茶工資高漲、製茶成本增加;再加上我國於 2000 年加入世界貿 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後,在貿易政策開放的情 況下,使得國外價格低廉的茶葉大量進口至臺灣市場,直接影響到臺 4. 灣本土茶葉銷售情況,尤其是對 99 年度占全國茶葉產量 64% 的南投 縣而言,影響就遠比其他縣市明顯,再加上國人飲茶口味改變亦衝擊. 治 政 大 產業在發展上面臨相當的困境。 立 面對上述這些情況,關心鹿谷鄉茶文化產業過去如何發展是本研. 到鹿谷鄉的茶業,也使得由茶產業融合當地居民生活所衍生的茶文化. ‧ 國. 學. 究的動機之一;而負有茶鄉美名之鹿谷鄉茶業卻在現今出現茶園休 耕、茶農轉行的現象,面對大環境不景氣而影響茶產業發展、地方茶. ‧. 文化存續的危機,地方政府(或地方行動者)能提出何種對策去解決. y. Nat. 茶文化產業遇到的問題則是進行本研究的動機之二。綜上所述,針對. sit. 鹿谷鄉地方茶文化產業發展的困境,地方政府(或地方行動者)要如. n. al. er. io. 何運用創意和策略使其再生與發展是本研究最關注的焦點。. Ch. engchi. 4. i n U. v. 99 年度全國總產量為 17,467 公噸,南投縣產量為 11,111 公噸,約占全國茶葉總產量的 63.6%。 統計數據資料來自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資料來源: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3774。 (2011/06/10 瀏覽) 。 3.

(10)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可以得知在全球化資本主義潮流影響之 下,如何保存地方文化及開發現有的地方文化產業資源,使地方經濟 再生是當前政府的一大課題,而期望由文化性、地方性和經濟性三大 面向來建構出地方文化產業的主體性,藉由實務上分析探討之後,擬 具適宜的地方文化產業策略以帶動地方經濟復甦以及提升地方居民 對於在地文化認同是本研究的主旨。據此本研究有以下三個目的:. 政 治 大 及對居民生活、情感上的影響,藉以釐清地方文化產業在地方發 立. 1. 藉由文獻分析和實務上深入瞭解地方文化產業對地方的重要性以. ‧ 國. 學. 展上的貢獻。. 2. 瞭解地方政府和地方行動者在推動地方文化產業之中的關係和互 動情形,以及分別扮演的角色。. ‧. 3. 藉由個案分析來歸納地方政府在推動時可能會遇到的困境與解決. sit er. io. a. n. 二、研究問題. y. Nat. 之道,嘗試建構出適合鹿谷鄉推動茶文化產業的策略。. v. l C 本研究主要是檢視鹿谷鄉推動茶文化產業的過程分析,試圖擬定 ni. U. h. engchi 發展策略來解決其茶文化產業發展的困境。依據上述研究目的帶出本 研究所欲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1. 過去鹿谷鄉茶業產業如何與在地文化結合以及經由地方性去建構 強化?並對鹿谷鄉經濟效益的影響為何? 2. 地方政府(或地方行動者)是如何去推動鹿谷鄉茶文化產業的發 展?在推動過程中,不同地方行動者之間互動狀況和關係為何? 3. 檢視地方行動者在鹿谷鄉推動茶文化產業的問題為何?面臨何種 困境? 4. 地方行動者要如何運用創意和策略使鹿谷鄉茶文化產業再生與發 4.

(11) 展? 上述研究問題是在本研究中所欲討論的焦點,希望藉由深入探討 鹿谷鄉茶文化產業的本質,以及推動茶文化產業過程中各地方行動者 之間的互動關係之後,試圖建構出適合鹿谷鄉推動茶文化產業的策 略。.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1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是以地方文化產業為基礎,以在地的「茶文化」去檢視鹿 谷鄉茶文化產業的發展,而本研究預計研究流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來進行: (一)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是本研究發展的基礎。在此階段須先對研究背景有基本 的認知與瞭解後,發現在鹿谷鄉推動茶文化產業的部分值得觀察的現 象或問題來進行研究,激起本研究的研究動機。而後,確立本研究之. 政 治 大 的來發展研究問題,奠定本研究未來研究方向。 立. 研究目的為建構出適合鹿谷鄉茶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再基於研究目. ‧ 國. 學. (二)第二階段. 在此階段屬於理論的建立和研究設計。透過閱讀文獻來對本研究. ‧. 所需的理論基礎有全面性的認識,分析現今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和地方. sit. y. Nat. 治理理論的情況並加以反思,擴大研究者思維的視野,避免受到個人 經驗不足的侷限。而在檢閱各種類型的文獻之後,亦須對鹿谷鄉茶文. io. er. 化產業的現況應有初步的了解和認知,作為理論和實務之間初步的接. n. a. v. l C 觸。並在研究設計中,選擇適合本研究的研究途徑和資料蒐集的方法 ni 來進行研究。. hengchi U. (三)第三階段 最後的步驟就是實務上的分析,透過文獻以及訪談等方式蒐集到 各式各樣關於本研究的可用資料,經由研究者整理和分析之後,針對 研究問題做出回應,並歸納出本研究的結論,提出可供地方政府或地 方行動者參考的具體策略建議。 綜上所述,一個研究需要循序漸進式的完成一個階段之後方能進 入下一階段,本研究的研究流程三大階段之下仍可分為數個步驟來進 6.

(13) 行,以下圖圖 1 來表示。. 確認研究方向、目的. 第一階段. 相關文獻檢閱 a.地方治理理論 b.地方文化產業. 政 治 第二階段 大. 鹿谷鄉茶文化 產業發展現況. 立. ‧ 國. 學 ‧. 建立研究架構 與研究設計. y. Nat. er. io. 第三階段. n. al. sit. 分析研究結果. Ch 研究結論與建議. engchi. i n U. 圖 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 v.

(1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欲透過文獻檢閱和深度訪談等方式,想要對鹿谷鄉茶文化 產業進行深入且全面性的理解,並對於茶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所遇到 的問題以及再生尋求解決之道,但在研究過程中仍須界定本研究主體 範圍以便聚焦,除此之外,本研究雖然力求完善,但仍有部分無可避 免的研究限制之處,分別如下所述: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研究主題是南投鹿谷鄉茶文化產業的再生與發展,雖然. 政 治 大 作為地方主要產業,再加上研究者之家鄉即為鹿谷鄉,有地緣之便也 立. 南投縣有多達 8 個鄉鎮市都有生產、種植茶葉,但並非全都是以茶業. ‧ 國. 學. 對於其較為熟悉,因此本研究欲將研究範圍限縮至以茶為地方主要產 業且較負盛名的鹿谷鄉,以其作為本研究的研究主體。藉由瞭解鹿谷 鄉茶文化產業的運作實況,以及地方上各類型行動者彼此的互動關. ‧. 係,試圖解決其產業發展的問題,此外,由於本研究將研究重點擺在. sit. y. Nat. 茶文化的推動與地方行動者之互動關係的部分,故暫不討論關於茶葉 產製的專業技術層面。. io. er. 在文獻的部份,由於地方文化產業的類型相當廣泛,包含文化產. n. a. v. l C 業延伸出來的地方文化節慶、歷史文化遺產、地方文化設施等概念, ni. U. h. engchi 但因本研究欲聚焦於地方特產與地方自然休閒景觀結合的部份,因此 文獻檢閱就不擴張探討其他類型的地方文化產業,僅針對從地方特產 融合地方文化為出發點的文獻進行討論。 二、 研究限制 (一)文獻範圍之限制 本研究以地方文化產業為觀察的出發點,雖然此一概念在世界各 地皆蓬勃發展中,但本研究以國內相關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為主要重. 點,再加上時間、經費、個人能力等成本考量,因此雖會探討國外全 球化的概念發展,但就國外地方文化產業的個案研究相關文獻則因較 8.

(15) 為瑣碎,故不納入文獻討論範圍,僅以國內學者研究國外個案的相關 研究作為參考。 (二)研究對象之不足 地方文化產業的涉及的對象相當廣泛,舉凡地方政府、生產者、 銷售者、當地居民以及觀光客等行動者,其彼此的互動皆會影響地方 文化產業的發展。而本研究著重於地方文化產業在當地的影響,因此 深度訪談對象無法涵蓋所有關於茶文化產業的行動者,只能就文獻及 現況等去觀察歸納出地方上主要行動者來進行訪談,並因為難以抽取 樣本的關係而先排除觀光客的部份。並且由於考量成本限制,亦無法. 治 政 大 最多資訊為深度訪談的優先對象,所以研究對象之不足乃是本研究第 立 二個限制。. 就每位主要行動者皆深度訪談,僅能在不同行動者類型中選擇能提供. ‧ 國. 學. (三)訪談方法之限制. ‧. 本研究欲以文獻探討和次級資料、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來蒐集所. y. Nat. 需的資料,但在深度訪談過程中,礙於訪談題目的限制,訪談對象可. sit. 能無法真實完整的表達自我的感受,或者對於研究主題相關內容有所. er. io. 保留,並非完全配合提供詳細資訊。其次,地方政府、農會和社區發. n. al 展協會的職員、理事長,皆有可能由於任期到期或業務調動之關係離 iv C. n. hen hi U 職或者調離原本職位,對於相關資訊可能會有所遺忘,影響本研究的 gc. 訪談資料蒐集的信度與效度。針對此研究方法上的限制,會藉由文獻 分析彌補深度訪談可能的不足。. 9.

(16) 第二章. 地方治理與地方文化產業相關文獻檢閱. 在本章中,首先談到地方治理的基本概念,再探討關於地方文化 產業的相關意涵,從全球化現象影響所及開始論述,而後將文化產業 延伸到地方文化產業來分析;並且闡述地方文化產業的類型和價值, 並檢視我國地方文化產業政策發展的脈絡,藉以理解我國地方文化產 業發展的情形。. 第一節 地方治理的意涵. 政 治 大. 在管理主義的影響下,政府不再是唯一主權的領導者,政府的功. 立. 能和角色也起了結構性的變化,私部門和第三部門等非政府組織分享. ‧ 國. 學. 政府決策的情形也日漸成為普遍的現象。以下將先簡要說明治理的意 涵,在立基於治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聚焦於地方,探討「地方治理」. ‧. 的概念。. Nat. sit. y. 一、治理的意涵. er. io. 治理一詞之涵義甚廣,應用在不同領域以及用不同觀點詮釋皆有. n. 不同的意涵,難有具體且共通之定義。根據聯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會 a v. l. i. Ch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在 1995 U n年發表一份「我們的全 engchi. 球夥伴關係」的研究報告,其中對治理做出了以下的界定(轉引自俞 可平,2000:4-5) :治理乃是「各種公共及私人機構,管理共同事務 的諸多方式的總稱。它是使相互衝突的不同利益得以調和,並採取聯 合行動的持續性過程,它既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機構與典章 制度,也包括由各種人們所同意或認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體制安 排」。再者治理的運作特質應可羅列如下四點:(1)治理不只是一套 規則,或一種活動,並且是一個政策過程; (2)治理強調協調,而非 以支配作為基礎; (3)治理同時兼顧公私部門的相關行動者; (4)治 理並非一個正式的制度,而是指明持續互動的重要性。由此可知,治 理是一種強調公私部門行動者之間的協調溝通、合作、持續互動關係 10.

(17) 的模式。 簡言之,現今治理成為達成公共行政目標的途徑或策略之 一,誠如 Peters 的觀點所述,其認為治理概念雖然可以解釋今日政府 面對的多元環境特性,以及民間影響公共政策的現象,但更重要的是 治理將引導我們重新解讀公共問題,並據以採行不同於市場或官僚的 行動(Peters, 2001: 38) 。 二、地方治理的概念 治理觀點不僅影響國家層級組織的運作,同樣也影響地方層級的 政府組織決策的方式,開始將地方公共事務的處理從過去以公部門為. 治 政 大 (Local Governance)概念,亦即將「治理」概念置於「地方」問題 立 系絡上(呂育誠,2007:19)。. 主的思維,延伸轉變為重視地方社群及地方公民參與的「地方治理」. ‧ 國. 學. 地方治理的定義依據不同的學者的看法而有所差異,Hambleton (2002)從和地方政府意涵的對照來定義地方治理,其認為地方治理. ‧. 是指地方上不同的公共、私人,以及志願部門,集體提供公共服務的. y. Nat. 組織和過程(Hambleton, 2002: 151) 。在此概念下的地方治理是一個. sit. 三角互動關係,三方行動者的角色和功能都要配合另外兩方進行調. er. io. 整,形成地方治理。而 Bovaird & Löffler(2002)則將地方治理扼要. n. al 定義為:「一套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規則、結構以及過程,用來規範 iv C. n. hen hi U 個人和組織權力的行使,除了超越利害關係人作成決策的權力外,也 gc. 會影響個人和組織在地方層次上的福利(Bovaird & Löffler, 2002: 16)。」其強調在治理過程中存在多元利害關係人,面對日漸複雜的 社會、經濟問題,地方政府能力有限,須有賴各方利害關係人的合作 和互動來共同解決,地方政府不再是唯一的主導者或是資源配置者。 國內學者呂育誠(2007)綜合國外學者的觀點,將地方治理定義為: 「地方政府促進所在區域內公私部門形成特定互動關係,以處理地方 公共事務,並促進地方整體發展的過程。」簡言之,即是地方政府基 於地方需求、條件和特性,與政府體系內其他機關,以及外環境中具 有影響力的人員或團體,進行更動態的合作(呂育誠,2007:22)。 11.

(18)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地方治理的意涵包括地方政府角色的轉變,地方 政府已不再像過去僅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理人,或者地方公共事務 的唯一主導者,地方治理加上了地方上多元利害關係人(或稱為行動 者)的參與,透過彼此協商和議價,與地方政府來共同解決地方上之 共同問題,是一動態的合作過程。 總結以上關於治理與地方治理的概念可以發現,地方治理的發 展,意謂著地方政府角色與功能的重新定位,將政府僵固保守的形象 轉化為促進領導者的角色(Stoker, 2004: 59) ,除此之外,地方治理提 供了地方其他行動者參與決策制定的空間,使其可以根據地方上的條. 治 政 大 因應多變的環境與日益複雜的問題。再加上地方治理所涉及的問題皆 立 是與一般大眾生活較為密切相關的社會基層事務,無形中也可強化地. 件、需求,共同進行協商和對話,制定真正符合地方需求的政策,來. ‧ 國. 學. 方社群或地方居民對地方的認同感,因此更值得我們去關切此項概念. ‧. io. sit. y. Nat. n. al. er. 的發展。. Ch. engchi. 12. i n U. v.

(19) 第二節 全球在地化和文化產業的興起 地方文化產業的興起和全球化現象有關。在資本主義影響下的經 濟發展模式為大量製造標準化、一致性的產品,使得在世界各地流動 的各項產品的差異性越來越小;西方通俗文化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流通 到全世界,而圖像也透過發達的科技跨越語言的障礙,在世界各地影 響不同國家的人們,形成全球同質化的現象。但也因為全球同質化現 象的出現,使得各國開始選擇發展強調在地特色的地方文化產業來振 興地方經濟並捍衛地方傳統文化。因此在本節先論述全球化和在地化 的影響,再來討論地方文化產業的概念。. 立. 一、全球在地化. 政 治 大. ‧ 國. 學.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 20 世紀末伴隨科技進步而興起的現 象,快速的影響全世界的運作,改變了過去各國壁壘分明的情況,其 影響的層面相當廣泛,涵蓋了所有社會科學學者對社會現象的分類,. ‧. 例如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社會等,也引起不同領域的學者對全. sit. y. Nat. 球化產生興趣進行討論及研究。英國社會學家 Giddens(1994)觀察 之後,認為科技的進步使得時間間隔的收縮,空間的距離感也因而大. io. er. 幅縮小。換個角度分析,也可以將空間距離的縮短,理解為社會距離. n. a. v. l C 也逐漸消弭的現象,是全球空間「鄰近感(proximity) 」的表現,來 ni. U. h. engchi 說明全球化是個跨國界、將實質空間距離以及社會距離皆縮小的全球. 性網絡關係(Giddens, 1994: 27) 。Giddens 提出的「鄰近感」也呼應 Marshall McLuhan 所提出之世界變成「地球村」的概念,其預見科技 的發展和傳播的進步後,影像、商品的快速流動將造成時間與空間的 壓縮,最後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將建立起一個單一的全球社群或共同體 (黃聿卉,2005:16) 。 雖然全球化現象引起各領域學者熱烈的討論,但此一概念發展至 今卻仍尚未有一標準的定義,大致來說,全球化就如同德國社會學者 Ulrich Beck(1997)所認為的,是「一種在經濟、社會、科技、文化 及生產與消費方式上的跨國化發展過程」(吳綱立,2003:103)。而 13.

(20) 英國學者 John Tomlinson(1999)也將全球化定義為「一種快速發展、 且日趨緊密的連結網絡,以及是當代社會最重要的依存關係」(John Tomlinson, 1999;鄭棨元、陳慧慈 譯,2005:2)。簡言之,全球化 的特徵即是透過發達的科技縮短地理上的距離和資訊傳遞時間,使得 各項資源、資訊、資金、文化、商品,甚至是人力資源、創意等都可 以輕易超越傳統的國界限制,在國際間快速的流動,從而建構出緊密 相依的全球性網絡。 隨著世界經濟體制全球化的發展,西方通俗文化和大眾文化商品 席捲全球,並改變地方上的產業型態或者生活方式、觀念、思想和文 化等價值觀,對地方產生巨大的衝擊。在全球化的影響之下,在地化. 治 政 大 化和地域認同、具有獨特地方風貌等觀念,促使在地文化出現新的反 立 思和新的詮釋,甚至為了突顯在地文化的特色,激起在地民族主義或 (Localization)開始被重視,強調地方特色、具地方感、重視地方文. ‧ 國. 學. 族群主義、地方主義的力量抬頭。全球化氛圍下的在地化,更注重在 地的主體性(劉阿榮,2008:123) 。在地文化俱備了個別、獨特、多. ‧. 元和互異性等特質,而且每一個團體或社會皆會努力捍衛自身的文化. y. Nat. 價值,因此文化全球化的過程不只是歐美強勢文化所引發的同質化現. er. io. 異質化過程(黃聿卉,2005:18-19) 。. sit. 象,還包括在地文化向世界散播、抗爭並捍衛自身價值或象徵意義的. n. al 許多對於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討論,皆會認為其應是二元對立的思 iv C. n. hen hi U 考模式,淪為衝突的關係,但事實上全球化與在地化並非兩個極端的 gc. 文化概念,而是可能共同存在同一時空裡。因為以西方文明為主軸的 全球化價值,是朝西式市場化的方向,但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歷史背 景和文化價值,因此面對全球化的趨勢,引起在地化學者的質疑,他 們要求國際經濟的整合應由在地國觀點出發,並掌握自身的主體性, 發展在地的認同和特色。全球化和在地化精神的矛盾,觸動了在地主 體性的要求,據此形成「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的新趨勢。 有鑑於「全球化」和「在地化」都有過度簡化的傾向,因此部份 社會學家認為,「全球化」和「在地化」應該雙軌並行,美國學者 Roberston 在 1995 年因而提出「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一詞來 14.

(21) 取代全球化的觀念,「全球在地化」原本是建立在商業擴張的需求之 下所產生的新思維與行動模式,其認為人類社會不僅由「在地化」走 入「全球化」 ,且正逐漸朝向「全球在地化」 ,企圖以全球化為中介, 促進地方的多元化與差異性發展(John Tomlinson, 1999;鄭棨元、陳 慧慈 譯,2005:218-219;郭曜棻,2007:67)。這樣的觀念意味著 全球化的思維與行動在走進不同的地域之後,都必須結合在地的本土 文化才能繼續生存和發展。地方的意義應建立在全球的脈絡中,透過 跨地方、跨國界的交換與對話,藉此更新並發展真正屬於地方的文化 特色,以在地思維重新詮釋全球化的意義,才是累積並維護自身文化 價值的積極做法(黃聿卉,2005:19) 。換句話說, 「全球在地化」即. 治 政 大 領域的發展特質和必然趨勢。 立. 為在全球化的潮流中需要因地制宜的來制訂政策,是全球化過程中各. ‧ 國. 學. 二、文化產業的意涵. 要論述地方文化產業的意涵必須先從文化工業和文化產業開始. ‧. 討論。雖然兩者英文皆為 culture industry,但意義卻大不相同。文化. y. Nat. 工業一詞是由法蘭克福學派的兩位德國哲學家 Adorno 及 Horkheimer. sit. 在 1947 年所提出,透過這兩位學者的觀察,提出文化工業一詞來批. er. io. 判大眾文化產品化的過程,認為文化工業透過制式且標準化的生產,. n. al 有計畫引導民眾去消費文化,將使文化喪失最重要的獨特性(黃聿 iv C. n. hen hi U 卉,2005:20-22) 。而文化產業的意涵是寬廣的,是包含大量產製的 gc. 全球性流行的文化商品,亦包含具地域特質的地方產業(楊敏芝, 2002:8) ,皆可視為文化產業的範疇。而本文所要討論的文化產業則 較為偏向具地域特質所衍生出來的產業。 文化產業與文化工業的差異,誠如陳其南(2005:332-333)所 論述:「文化工業」是指大量的、均一化的、庸俗化的、大眾化的、 流行品味的、提供大量消費的生產理念,是被文化工業所操控而失去 個人主體性和個人創意的生產機制,個人無法主導文化的生產,反而 被工業生產所主導。而「文化產業」則相反,其依賴創意、個別性, 也就是產品的個性、地方傳統和工匠的特殊性和獨創性,強調的是產 15.

(22) 品的生活性和精神價值內涵,只能以小規模的手工藝方式生產,並且 期待可以永續經營。由此可知,文化工業的基礎是在複製和消費,將 文化視為商品;而文化產業的重點是創造和生產,重視產業中所蘊含 的文化。 依據楊敏芝、辛晚教(1998:7)的研究,將文化產業依其性質 分成三類,即大眾消費文化產業、設施文化產業和地方文化產業。大 眾消費文化產業是視文化產品為一種創造經濟價值的市場商品及家 居生活的日常消費產品,其消費市場是全球的,能跨越國界且相互滲 透,例如電影、廣播、音樂等文化產品;而設施文化產業意指以文化 設施及文化活動建設為主,目的在帶動地方經濟再生,可分為會議產. 治 政 大 是美術館、展演活動皆屬於此產業類型;第三類文化產業則為地方文 立 化產業,是以地方文化為發展基礎的產業型態,其意涵將於下一節中. 業、娛樂文化產業、體育產業及文化活動產業此四種類型,歌劇院或. ‧ 國. 學. 分述。綜上所述,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狀態,文化產業包含的範圍的 確是相當廣泛。. ‧ y. Nat. 三、文化產業化與產業文化化. sit. 近幾年在臺灣的社區營造,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振興地方的策略所. er. io. 推動的方向,即是以「文化產業化與產業文化化」為訴求的「文化產. n. al 業」 。 「文化產業化」是將在舊傳統資本主義之利益導向發展模式下, iv C. n. hen hi U 被忽略或甚至被犧牲的地方環境、傳統、特色等文化資源重新賦予生 gc. 命力,並藉創意、想像力與科技之助予以恢復、重建或再造,並加以 適度包裝成為文化產品,而發展成兼具文化價值與經濟效益的文化產 業(陳其南,2005:332) 。簡言之,即是將具有獨特性和魅力的地方 文化,透過行銷概念予以商品化,賦予其實體與心理價值,較著重於 文化的市場與經濟價值(楊敏芝,2002:9)。「文化產業化」的目標 是要將文化和藝術活動本身及其產品作為地方產業來發展。例如大甲 鎮就是將媽祖文化視為一個地方產業來發展,利用全省聞名的大甲媽 祖,透過無形的宗教信仰文化,建構出地方居民的認同感及地方文 化,並隨其蓬勃發展而帶動大甲地方的觀光經濟提升,並替地方居民 16.

(23) 製造工作機會,是為「文化產業化」的例證。 「產業文化化」則是將原來競爭力與經濟價值的傳統農、林、漁、 牧、礦業、手工藝的初級產業型態,轉型為內發性、建設性與創造性 的產業型態,許多產業都可以因為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而提升附加價 值(陳其南,2005:332) 。亦即將地方的產業以地方的文化特色來包 裝「初級產品」,傳統產業在文化化的過程中,是需要加上許多創意 與發掘文化,才能為原本已沒落的產業找到生機,而發掘文化的過程 需要各種不同領域的共同參與,例如農產品,加上文化和創意的包裝 後,可以提升為休閒觀光產業來提升產品的價值;「產業文化化」較 著重於產業的文化特質展現,例如南投埔里的手工紙等,此些文化產. 治 政 大 先人的智慧,具有地域的獨特性,它的價值並非侷限於文化產品本身 立 的販賣價值,而在於它所衍生的附加價值,例如地方經濟的有形價值. 業的特質在於其「在地性」,在地化的產物是凝聚了地方生活文化和. ‧ 國. 學. 和地方居民認同感提升的無形價值(楊敏芝,2002:8-9) 。而本研究 欲探討的「茶文化產業」即較為偏向將地方的產業以地方文化特色和. ‧. 產業自己本身衍生的文化來包裝的「產業文化化」的範疇。. y. Nat. 但事實上,「文化產業化」和「產業文化化」很難在地方文化產. sit. 業的發展過程中完全區分,地方文化和產業是兩個同時存在的主體,. er. io. 在地方文化恢復、重建、再造的產業化過程中,也同時要賦予、創新、. n. al 轉化傳統產業塑造文化化,以文化與創意來提升產品的價值(廖桂 iv C. n. hen hi U 敏,2004:26),兩者呈現相輔相成、互利互惠的關係。 gc. 在這一小節中,可以發現隨著全球化的趨勢影響,在同質性越來 越高的情況下,人們開始注意到地方獨特性的重要,進而反思地方文 化和全球化之間的平衡與取捨,最後延伸成「全球在地化」的概念, 應不忘在地的特質,因地制宜的擬定發展策略,文化產業的概念也因 而逐漸被重視。而在一味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要如何使已沒落的傳 統產業再現風華,現今的趨勢顯示文化和創意成為突顯地方特色的最 佳工具,不論是產業文化化亦或文化產業化,最終的目的皆是要以文 化及創意來提升產品的價值,或者以產品的歷史、文化來吸引消費者 17.

(24) 購買,重點已經超越了產品的本身,以文化作為賣點已成為當今推動 產業再生的主要方式。.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8. i n U. v.

(25) 第三節 地方文化產業與茶產業相關研究 在全球在地化的影響下,地方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地方文化 產業根植於地方,主要的目的就是創造差異性還有突顯地方特色,使 其具有無可取代的獨特性。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地方經濟再 生、凝聚地方居民的認同感、深化在地文化的內涵。在本節,先說明 地方文化產業的意涵,再來闡述地方文化產業的類型,以及我國在推 動地方文化產業的相關政策,最後則是探討國內茶產業相關之研究。 一、地方文化產業的意涵. 政 治 大 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即是地方都市從文化層面著手,依據在地特色發 立. 1980 年代文化產業開始在各國振興經濟及都市再生發展的策略. ‧ 國. 學. 展出擁有地方文化價值的文化產業,來活化都市的經濟、帶動都市復 興。國內學者陳其南(2005:333)認為地方文化產業是一種內發性 的發展,以地方本身作為思考主體,基於地方特色、條件、人才和地. ‧. 方福祉來發展的產業。楊敏芝(2002:2)則認為地方文化產業則是. sit. y. Nat. 根源於地域,具有地域文化的特質,其定義為具有「地理依存性」 (geography dependency) ,經由其地域空間環境的塑造,或由其自發. io. er. 性特質所衍生的產業。而另一學者辛晚教(2000:14)則認為地方文. n. a. v. l C 化產業除了是極具開發潛力的經濟和文化資源,且為地方發展無可取 ni. U. h. engchi 代的文化觀光資源,亦為人民生活共同記憶、歷史文化傳承的場所, 具有延續地方傳統文化與凝聚社群共識、領域感、認同感等功能。綜 上所述,地方文化產業所具備的特徵即是「地方性」的,雖然是期望 以文化來帶動地方經濟振興,但是除了經濟面向之外更要注意與當地 的歷史、居民認同等關係,因此地方文化產業必須是具有地方特色、 富含地方文化,呈現出地方獨特價值且根植於地方的產業型態。 地方文化產業強調地產地銷,希望外地人到本地消費,帶動地方 產業一起發展(廖桂敏,2004:20;蔣玉嬋,2006:84),將地方文 化產業化,或者把地方產業文化化,不論是何種型態都可以促使該鄉 鎮外移的人口因為有工作機會得以回家鄉發展,使在地的居民得以靠 19.

(26) 當地的文化資產謀生;除此之外,這些在地居民為求生存、維護生計, 自然會竭盡所能的全力保存當地既有文化資產,避免遭受外來的破 壞,因此發展地方文化產業的優點為既可以創造地方工作機會、減少 鄉鎮人口外流,又可以活化當地文物,使當地產業得以發展,並激發 地方居民的認同意識,可謂說是創造多贏局面。 二、地方文化產業類型 地方文化產業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是具有多元面向的產業類 別,包含地方性、傳統性、本土的、歷史性、獨特性等各項特質。而 地方文化產業廣義就型態而言,可區分為有形的資產(Tangible. 治 政 大 術品、歷史古蹟、歷史建築、雕塑、古文物、地方特產等存在的實體; 立 無形資產則是指音樂、地方戲曲、工藝技術、文化慶典活動、風俗民 Assets)及無形的資產(Intangible Assets)兩大類,有形資產係指藝. ‧ 國. 學. 情及居民對此文化資產對社會教化貢獻的認同價值及精神文化價值 等,屬於抽象的精神層面(楊敏芝,2002:68)。若依其不同特質又. ‧. 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具有歷史認同的地方傳統文化產業、以地方特. y. Nat. 色作為地方行銷賣點的地方觀光文化產業及以文化活動為主的地方. sit. 文化活動產業(楊敏芝,2002:65) 。而學者辛晚教(2000:14-15). er. io. 則認為不同類型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方文化特質、產業空間結構形式. n. al 和消費結構。依地域特色及產業特質再更詳細區分,可將地方文化產 iv C. n U gchi. hen 業分為下列六種類型,分述如下: (一)歷史文化遺產. 具歷史記憶與意象結構,以及空間定點的固定性等特性。包括歷 史古蹟(廟宇、歷史建築街道、傳統聚落)、古文物、器具及考古遺 跡等。 (二)鄉土文化特產 強調具地方人文生活特質或者有先民生活的遺跡、流傳下來的生 活智慧,例如地方小吃、鄉土特產以及地方工藝品等(如陶瓷、木屐 等) 。 20.

(27) (三)民俗文化活動 具有社會文化特徵、空間流動性,並且是以聚集大量人潮的形式 進行。例如地方民俗活動(廟會、生活禮俗)、地方戲曲、歌仔戲、 音樂、傳統技藝等皆是屬於民俗文化活動的範圍。 (四)地方自然休閒景觀 主要是以休閒文化特質為其特色,除了自然景觀和傳統文化景觀 之外,地方觀光農園、果園以及茶藝文化產業也包含於此類型之內。 (五)地方創新文化活動 和延續過去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完全相反的類型,是近年來強調 由居民總體營造共同創新性的地方文化活動。. 治 政 大 意指鼓勵文化活動的聚集而建設提供活動的場所,例如地方的博 立 物館、美術館、音樂廳、文化中心和民俗文物館等建築設施。 (六)地方文化設施. ‧ 國. 學. 從上述類型來看,可以得知從地方傳統工藝品到觀光活動、文化. ‧. 遺產、慶典活動、甚至是由在地居民創新的地方文化活動等都屬於地. y. Nat. 方文化產業的範疇,不論是從傳統到創新、靜態到動態,只要展現地. sit. 方的特質、具有當地文化特色,能引發地方居民的共有感受和記憶,. er. io. 這都是地方文化產業的寶貴資產,能呈現出地方獨特的價值。本研究. n. al 所欲討論的茶文化產業屬於上述六大類型中鄉土文化特產與地方自 iv C. n. hen hi U 然休閒景觀之綜合,茶文化產業既是當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而茶園 gc. 又屬於地方景觀,因此具有地方人民生活特質又兼具休閒文化的意 義。 三、我國地方文化產業政策發展脈絡 在這部分當中,欲探討與茶文化產業相關的政策之發展脈絡。從 較早執行的經濟部「地方特色產業輔導計劃」和「社區小企業輔導計 畫」開始談起,再來介紹同樣為經濟部提倡的「一鄉鎮一特產」政策 的意義,最後則討論近年來是國家政策發展重點的「社區總體營造政 策」 ,有助於瞭解我國關於地方茶文化產業政策的情況。 21.

(28) (一)地方特色產業暨社區小企業輔導計畫 5 地方文化產業相關政策的發展,最早可追溯至 1989 年從經濟部 中小企業處開始推動,其有感於當時國際間不景氣,導致傳統產業沒 落,因而開始推動地方特色產業的輔導工作,深入地方輔導發展具有 特色的地區傳統行業,選擇具有特殊性且對地方經濟扮演關鍵角色的 十多項行業為輔導對象(廖淑容、周志龍、古宜靈,2000:330) 。並 於 1992 年開始訂定「地方特色年度輔導計畫」 ,針對具有歷史性、獨 特性、消費性的地方產業予以輔導發展,以地方傳統工藝及道地美食 及觀光產業為輔導對象來協助其轉型。此計畫中對於地方特色產業的. 治 政 大 產業是指具有歷史性、文化性、獨特性或唯一性等特質的地方產業。 立 而後中小企業處亦在 1993 年提出「社區小企業輔導計畫」 ,主要 定義為:地方特色產業的「地方」範疇是以鄉、鎮、市為主。而特色. ‧ 國. 學. 在結合地方政府資源,協助社區或者地方小規模企業發展,強化地方 產業經濟發展組織。其社區小企業是指社區內,符合中小企業認定標. ‧. 準第 3 條規定之小規模企業;且對社區經濟發展有貢獻之小規模企業. y. Nat. 群或產業,或屬消費性且可發展為鄉、鎮、區特色之社區產業。. sit. 此計畫的地方產業認定、執行重點和推動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密切. er. io. 相關,而工作重點主要在推動傳統產品現代化,並發展別具風格之地. n. al 方特色產業;整合地方小規模企業,建立其發展之基礎環境;還有結 iv C. n. hen hi U 合地方政府資源,共同推動輔導工作。由業者和專業輔導團隊討論, gc. 整合在地資源,再加上導入新的產品技術,注入地方特色產業升級所 需要的創意、服務和品牌概念,朝特色化的方向發展。 中小企業處期望透過此計畫的執行,逐步建構出臺灣在地型地方. 特色產業及社區小型企業的發展,除了可以增加地方的工作機會,降 低國內失業率外,還可結合觀光、文化、生態等議題,形成具有實力 的地方經濟體 6 。這二十年來,中小企業處已經輔導過超過 120 個地 5. 參考自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辦理地方特色產業暨社區小企業輔導作業要點。資料來源:經濟部中 小企業處。網址: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705&ctNode=215。 (2010/06/11 瀏覽) 。 6 資料參考整理自我的E政府網站。網址:http://ti.www.gov.tw/travels_mirror.php。 (2010/06/11 瀏 覽)。 22.

(29) 方,與鄉鎮社區一起為地方產業的再生努力。地方特色產業輔導的案 例有桃園縣觀音鄉蓮花產業、臺北市北投溫泉產業、臺北縣鶯歌鎮陶 瓷特色產業、彰化縣田尾鄉花卉產業等等不勝枚舉。而社區小企業輔 導的案例則有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花蓮壽豐鄉豐田社區、南投鹿 谷鄉小半天社區等,透過輔導建立具特色風格的社區進而帶動地方經 濟的活絡 7 ,並和其他部會合作 8 各項計畫,共同發現地方社區之美, 一起推動鄉村社區的再生發展。 (二)一鄉鎮一特產政策 9 延續地方特色產業暨社區小企業輔導計畫,為了輔導及連結各地. 治 政 大 Town One Product)。 方特色產業。OTOP,意指一鄉鎮一特產(One 立 此構想引自日本的OVOP(One Village One Product)一村一品運動, 地方產業,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特地成立OTOP地方特色網站來推動地. ‧ 國. 學. 是 1979 年由日本大分縣前知事 10 平松守彥博士提出,亦即每個鄉鎮 結合當地特色,發展具有區隔性手工藝或食品特產的產業。. ‧. 推動此計畫的重要性在於地方產業可以穩固地方經濟,藉由輔導. y. Nat. 團隊,運用各項在地資源,並結合人力資源,激發創意並研發新產品. sit. 與服務,提高在地產業附加價值。而中小企業處也規劃在未來輔導的. er. io. 重點,是將進一步推動地方特色產品之行銷,並透過策略聯盟及系統. n. al 整合行銷通路,讓地方特色產品行銷全臺與國際,並且吸引消費者至 iv C. hen hi U 各個特色產業體驗其特色,強調在地體驗。 gc. n. 而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對於南投縣 13 個鄉鎮的一鄉鎮一特產的. 介紹中 11,鹿谷鄉的農特產即為凍頂烏龍茶,顯示茶對於鹿谷鄉的重 要,是地方上最具特色亦是發展重點的地方產業。 7. 資料參考整理自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網站。網址:http://www.moeasmea.gov.tw。(2010/06/11 瀏 覽)。 8 例如和青輔會合作「青年行動計畫」,來推動青年踏進社區,參與社區行動。 9 資料參考整理自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臺灣地方特色網。網址:http://www.otop.tw/about/index.html。 (2010/06/11 瀏覽) 。 10 等同於臺灣的縣長。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臺灣地方特色網, 網址:http://www.otop.tw/about/index.html。(2010/06/11 瀏覽) 。 11 資料參考自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網址:http://tdares.coa.gov.tw。(2010/06/13 瀏覽)。 23.

(30) (三)推動「社區總體營造」 1994 年時,文建會配合行政院的施政重點,擬訂「充實省、縣、 鄉鎮及社區文化軟硬體設備」的十二項文化建設計畫,從加強縣市文 化活動與設施、加強鄉鎮及社區文化發展、傳統與現代文化藝術資源 之保存與發展這三大方向去充實地方文化的軟硬體設備,開始以地方 為主軸的政策思考,將「社區總體營造」和「文化產業化」確立為行 動主軸,文建會便順應地方文化發展的方向,全國文藝季從此開始轉 型,改以各縣市文化中心為主體,並且與地方人文特色及社區生活相 結合。 (陳其南、孫華翔,1999:12;廖淑容、周志龍、古宜靈,2000:. 治 政 大 在文建會的規劃中,社區總體營造的社區文化發展計畫是以文化 立 藝術形式作為切入點,以社區為對象,試圖啟動社區意識的建立,在. 330) 。. ‧ 國. 學. 鄉鎮地區更以振興地方社區之文化產業和產業文化作為目標,透過這 些計畫的推動,期待激起居民自主意願,主動推行「社區總體營造」. ‧. 的觀念與做法。讓地方居民扮演主導、整合的角色,如此構思出來的. y. Nat. 整體發展方向和策略可能就會和政府規劃的不一樣,從本身的角度出. sit. 發,地方居民會更珍惜其居住環境、地方的傳統資源和特色、或是自. er. io. 然人文環境(陳其南、孫華翔,1999:23) 。在「社區總體營造」中,. n. al 社區居民必須自己去思考和發掘當地文化特色,以社區為基礎來推動 iv C. n. h e n h,因此「社區總體營造」不僅 文化產業的發展(陳其南,2005:331) i U gc. 是一個單純的社區政策,也是一個地方產業發展的策略。陳其南 (2005:331)因而認為社區總體營造是在真正的實踐全球在地化, 每個地方發揮它的特色,作為跟全世界發出訊息的基礎。 而文建會也在不同時期順應時代潮流對社區總體營造政策調整 和修正,於是在 2002 年至 2007 年配合行政院推動「挑戰 2008:國 家發展重點計畫」推出「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結合特有的文化傳 統、空間環境與地方產業,發展地方魅力。2007 年則提出以「地方 文化生活圈」區域發展的概念為出發,規劃「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 及「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之雙核心計畫,希望藉由社區營造 24.

(31) 的擴大與深化,透過空間整理與地方人共同經營之方式,提升生活品 質。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2008 年至 2013 年)旨在提升社區文 化生活及自治品質,推出藝文參與的社區營造方式,帶動更多社區民 眾的參與,凝聚社區的情感,重視社區在地文化(文建會,2010) 。12 社區總體營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推動的過程中,各部會皆會 制定相關政策,互相配合才能相輔相成,例如先前介紹的「一鄉村、 一特產」 、 「社區小企業輔導計畫」等政策,都是需要透過地方居民的 配合,大家共同來參與社區的事務,發揮自己的創意來發展自己的社 區,會發展成何種模樣則由居民自己規劃,因而建構出當地共同的認 同意識,誠如陳其南(2005:332)所說:藝術美學與設計、產業、. 治 政 大 社區總體營造已邁向較有起色的階段。 立. 生活、地方福祉是結合在一起的,這也是社區總體營造的意涵。現今. ‧ 國. 學. 總結以上論述,地方文化產業實為現今地方產業再現生機的轉變 之道,中央政府亦從 1989 年就開始推動關於輔導地方特色產業的相. ‧. 關計畫,也許當初在起步時,政府將重點擺在如何讓地方傳統產業轉. y. Nat. 型,使其現代化來跟上時代的腳步,著重在技術的更新,而非如文化. sit. 產業那般融合文化和創意使傳統產業翻身。但而後隨著中小企業處和. er. io. 文建會的推廣,在原本經濟掛帥的趨勢之下,地方也開始初次接觸到. n. al 文化這個概念,開始瞭解到原來創意和文化可以與產業融和,使產業 iv C. n. hen hi U 更升級,而且地方政府為了執行中央計畫,扮演中央政府在地方上的 gc. 觸角,更能夠深入發現地方上不為人知的美或是特色,逐漸發掘出地 方和社區與眾不同之處,培養地方居民的認同感。 藉由中央政府的這些相關政策推廣,若能夠將地方認同感落實在 居民心中,並順應地方優勢來去發展地方文化產業,會是在希望地方 產業能永續經營理念的前提之下,較為適合且可行的做法。 四、茶產業相關之研究. 12. 資料參考整理自文建會,網址:http://www.cca.gov.tw/business.do?method=list&id=5。 (2010/06/13 瀏覽) 。 25.

(32) 國內關於茶產業的研究不少,但大多著重於茶產業的產製技術層 面,因不在本研究關心的範圍之內,故不納入文獻探討。經透過網路 及圖書館蒐集近 5 年國內碩博士論文的文獻資料後發現,非探討茶產 業產製層面的研究中,以經營管理、歷史變遷的觀點切入較多,詳如 下表 1,從經營管理觀點探討的大多是研究某一制度或方式對於茶產 業的營運或收入是否有其成效,而從歷史變遷觀點深究的則是強調某 一地區或某一茶種經歷一段長時間演變的過程,而與本研究主題較為 相關的研究則屬下表 1 的第 2 及第 3 種切入觀點,除了以茶產業的歷 史變遷作為研究主體的第 2 種外,以治理和網絡的角度去觀察的第 3 種觀點,雖其探討的個案或研究理論未完全與本研究相同,但從此觀. 政 治 大. 點深入瞭解,與本研究的主旨較為相似,故簡述如下。. 表 1 茶產業相關研究整理. 切入觀點. 研究者. 研究題目. ‧. 邱振村(2010). 產銷履歷推動對茶產. y. 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 業之影響. Nat. sit. 系管理學研究所 劉宜真(2009). 臺灣有機茶產業認證. 何炘益(2008). 茶葉製程技術之專利. er. io. a 明新科技大學企業管 與其經營績效 iv l C n hengchi U 理研究所. n 1.經營管理. 學. ‧ 國. 立.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科 地圖分析-以臺灣茶 技管理研究所. 產業為例. 林育菁(2008). 以系統思考探討 1980.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 年代後臺灣茶產業的 理學系研究所. 發展與變遷. 徐榮俊(2007). 臺灣茶業經營策略之.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 研究:以天仁茗茶為 究所. 例 26.

(33) 林劭宇(2011). 凍頂烏龍茶發展史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 研究 灣文化研究所 徐幸君(2010). 戰後臺灣北部客家茶.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 產業經營性格 會文化研究所 谷翔鈞(2010). 戰後臺灣茶產業之研.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 究 士在職專班 張育榕(2009). 戰後臺灣綠茶產業之. 政 治 大 立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 究所 陳儀芳(2008). 學. ‧ 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 研究(1948-2005). 有機會嗎?魚池地區.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 紅茶產業的變遷與適. ‧. Nat. 研究所. 應. 林子豪(2008). 苗栗茶產業之發展與. y. 2.歷史變遷. 土文化學系研究所. er. io. sit.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 變遷. 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以「茶業改良場」為. n. a 蕭淑文(2007) 臺灣六十年來茶業技 iv l C n h e n g c h i U 術研究與發展變遷-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 中心(1945-2005) 張富偉(2007). 臺灣烏龍茶產業文化. 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 研究 化研究所 楊美峰(2007). 新竹縣關西地區茶產.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 業變遷與轉化之研究 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 碩士在職專班 27.

(34) 林亦杰(2009). 地方文化產業治理機.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 制評估研究:以貓空 3.地方治理與網絡. 政研究所. 茶文化產業為例. 簡汝育(2006). 行動者網絡理論與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 方發展:魚池紅茶產 理學系研究所. 業再造.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首先先談到林亦杰(2009)從治理機制評估的角度出發,以貓空 的茶文化產業作為研究主體,並結合地方治理理論與回應性評估方. 政 治 大 此治理架構中的三方行動者,分別為公部門、地方與非營利組織、茶 立 農與茶產業經營者,並確認不同行動者在架構中所應負的任務,以及. 法,目的在建構貓空茶文化產業發展的治理架構,在其研究中歸納出. ‧ 國. 學. 描述三方互動的動態治理機制,最後再透過回應性評估的方式,去對 貓空茶文化產業治理機制進行評估,歸納出貓空的茶文化產業現今須. ‧. 改善的幾個癥結點。. y. Nat. 而簡汝育(2006)則是試圖從鄉村發展的觀點去瞭解魚池鄉紅茶. sit. 的再商品化與地方發展的關聯;紅茶產業歷經興衰後,以文化產業為. er. io. 定位重新出發,強調其產業的故事性和文化性,在短短數年間即聲名. n. al 大噪,紅茶的身價也隨著水漲船高。但在其研究發現看似美好與順利 iv n. C. hengchi U 的前景,在產業發展及其背後支撐產業發展的社區營造其實存在著衝 突與問題,因此其研究以行動者網絡理論來分析兩者的集體行動,經. 比較魚池鄉澀水及山楂腳社區後發現,影響產業網絡與社區營造網絡 穩定性的關鍵因素在於集體行動的轉譯是否以地方傳統為基礎,善用 地方蘊含的社會資本,而會有不同的結果。 上述茶產業的相關研究可以發現,茶產業可以用各種不同的角度 去觀察其發展的過程,而與本研究主旨較為貼近的兩份研究顯示,不 論是從社區營造亦或是地方文化產業的理論出發,其實地方產業的發 展,大部分都與土地認同感、社會資本、地方行動者(利害關係人) 28.

(35) 的互動與信任等概念有相關,故本研究也將會先就現況歸納出推動鹿 谷鄉茶文化產業的地方行動者,並從地方行動者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 與對地方產業發展的影響探究起,再進而去討論與制定鹿谷鄉茶產業 如何再生與發展的策略。.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9. i n U. v.

(36) 第四節 鹿谷鄉茶產業個案分析 談及烏龍茶,很多人第一個會聯想到的即為凍頂烏龍茶,其也是 鹿谷鄉著名的地方特產。隨著地方茶產業百餘年來發展之下,地方上 的居民生活也和茶存在著相當密切的關係,交織融合而成鹿谷鄉茶文 化產業。以下先介紹鹿谷鄉的相關背景,再簡述鹿谷鄉當地茶產業的 概況。 一、鹿谷鄉自然與人文概況 13 鹿谷鄉位於南投縣西南部,東邊以白不仔溪與信義鄉為鄰,西面. 政 治 大 141.89 平方公里,全境多山,屬於西部衝上斷層山地之阿里山脈地形 立. 與南邊以大鞍嶺和竹山鎮相接,北邊隔濁水溪與集集鎮相對,面積. ‧ 國. 學. 與山麓丘陵及切割臺地之斗六陵區的銜接切合地帶,因此地形變化相 當大,有山地、切割臺地、河階段丘、丘陵地及河川沖積地等多種地 形。境內三面環山,地勢自初鄉村由低向東逐漸抬高形成斜坡,境內. ‧. 群山海拔在 300 至 2,200 公尺之間。鹿谷鄉的氣候終年溫和,屬於亞. io. y. sit. 業。. Nat. 熱帶氣候,長年下霧,雨量豐富,地方產業以茶和竹子為主要發展產. er. 鹿谷鄉開墾始於清朝約 1741 年左右,最初以竹山鎮為南投、臺. n. a. v. l C 中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當時稱為林圮埔,即包括今日鹿谷地區。日 ni. U. h. engchi 據時期在 1903 年日本殖民政府設置沙連堡羌仔寮區役場於鹿谷村新 寮,1911 年將區役場移設鹿谷村現址。1920 年改制,將沙連堡羌仔 寮區改為鹿谷庄,因鹿谷鄉山岳綿延,溪谷甚多而名之,此時鹿谷發 展已初具規模。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廢州郡改縣市,當時隸屬臺中 縣竹山區,並於 1950 年廢區改為南投縣鹿谷鄉,從此鹿谷的行政區 範圍確立,並一直沿用至今。1978 年轄區確定共計 13 村,分別為初 鄉、鹿谷、彰雅、廣興、內湖、竹林、竹豐、和雅、鳳凰、永隆、秀. 13. 本段資料參考整理自鹿谷鄉公所之鹿谷鄉簡介,網址:http://www.lugu.gov.tw/。(2010/06/13 瀏覽) 。 30.

(37) 峰、清水及瑞田,鹿谷鄉居民目前約為 18,963 人 14,鄉內居民絕大部 分均以務農維生。 二、鹿谷鄉烏龍茶業簡介 鹿谷鄉是「凍頂烏龍茶」的原產地,現今茶園的種植面積在 99 年度的統計約為 1,518 公頃,產量為 1,441,948 公斤,在南投縣的茶 葉產量中位居第三名 15 。由於鹿谷鄉屬於丘陵地形,氣候涼爽、雨量 充足、土壤肥沃且日照溫和,晝夜常有雲霧籠罩是生產茶葉的最佳環 境,因此培育出來的凍頂茶味道清香、甘醇,具有獨特的風味(林獻 堂,2005:22) 。凍頂烏龍茶相傳是由鹿谷鄉舉人林鳳池先生於 1885. 治 政 大。 成園,現今更是遍植全鄉,是為凍頂茶的開端 立 目前凍頂茶品種以青心烏龍茶為主,茶園多分布於凍頂山與鳳凰. 年自福建省帶回之軟枝烏龍,由林三顯先生於凍頂山栽植成功後繁殖 16. ‧ 國. 學. 山,歷經百餘年的發展與推廣,今日的凍頂烏龍茶已經是家喻戶曉、 馳名中外的名茶,它代表的不僅只是產區名,更延伸成為商品名、茶. ‧. 品名(張富偉,2008:69) 。凍頂烏龍茶與一般茶不同之處,是因為. y. Nat. 鹿谷鄉茶農至今日仍保留傳統手工製作的風格,以人工採摘一芯兩葉. sit. 的茶菁,堅持茶菁的日曝與發酵,才能維持凍頂烏龍茶的品質。而鹿. er. io. 谷鄉的茶業發展至今,除了茶農田間管理技術純熟,製造發酵茶與烘. n. al 焙亦屬茶界仿效對象等產製部分,更特別的是茶區長年孕育出最具特 iv C. n. hen hi U 色、深度的茶產業文化,讓生活、人文皆與茶藝契合 (郭寬福,2010: 26) 。. gc. 三、凍頂茶發展的關鍵-比賽茶制度 17. 14. 截至 2011 年 7 月份統計,資料來源:鹿谷鄉戶政事務所。網址:http://village.nantou.gov.tw/lugu/。 (2010/06/13 瀏覽) 。 15 99 年度南投縣茶葉產量第一名為名間鄉,產量為 4,743,596 公斤;第二名為竹山鎮,產量為 2,791,830 公斤。統計數據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農情報告資源網。 網址:http://agr.afa.gov.tw/afa/afa_frame.jsp。(2011/07/13 瀏覽) 。 16 亦有研究指出,此傳說只是地方文人之創作(張富偉,2008:33) 。 17 本段資料整理自鹿谷鄉誌,第 40-41 頁。 31.

(38) 鹿谷鄉凍頂茶打響名氣的關鍵,乃是從 1976 年鹿谷鄉農會(以 下簡稱為農會)舉辦的「春季高級凍頂烏龍茶展售會」開始發跡,當 時中央政府為了提倡國人喝茶的風氣,並希望藉由製茶比賽來鼓勵茶 農加強茶園管理,提升製茶和焙茶技術,進而去提高茶葉品質來助於 地方茶產業的發展。在 1976 年剛推廣之時,鹿谷鄉內種茶的面積還 不大,僅約 70 至 80 公頃左右,且大多集中在鳳凰、彰雅、永隆、廣 興等村,參賽茶樣也只有 104 件,跟今日比賽規模相比,算是相當小 型的比賽。 且因當時比賽後茶葉的價格是由茶農直接與消費者議價,結果成 績較好、等級較高的烏龍茶價格節節高升,獲利相當可觀,故在當時. 治 政 大 良苦、費盡心力,想用自己最獨特的方式來研製具有個人特色的凍頂 立 茶,但在此階段的鹿谷鄉茶農尚未具有濃厚商業氣息,其所想要表現 的鹿谷鄉掀起了一波製茶的熱潮,在此風氣帶領之下,茶農無不用心. ‧ 國. 學. 的是自己從茶園管理到製茶、焙茶等關於茶葉的功夫,只想呈獻茶家 對茶的專業技術與經驗(郭寬福,2006:20)。從這時候起,鹿谷鄉. ‧. 茶產業開始急速擴張發展,形成當時放眼望去,鹿谷鄉幾乎是家家戶. y. Nat. 戶都製茶或者從事的工作都與茶脫離不了關係的情景。. sit. 隔兩年,農會為了推廣茶業,改由保證價格收購,雖然此時茶葉. er. io. 比賽規模仍算小,但已經具有名氣;1979 年起開放給農民直接和消. n. al 費者叫價,也從此時政府不再補助經費,需由農會自行籌措財源舉 iv C. n. h e n h i U 1980 年改為只要是 辦,於是開始向茶農收取報名費來辦理比賽。而 gc. 入圍茶,一律以一斤 700 元的價格讓農會收購販售,作為促銷活動之. 用,其間收購價格因時間不同而有所更動,目前農會已改為每臺斤 1500 元之固定價格收購,而參賽件數也大幅成長,依據農會統計, 參賽件數從 78 年度的冬茶有 3,930 件數,到 99 年度冬茶參賽件數增 至 5,523 件參賽 18 ,成長了 41%,可說是建立了一定的口碑。且因為 農會推行參賽的凍頂烏龍茶採分級包裝,由茶葉專家評審將比賽茶葉 依品質分為特等、頭等、二等、三等、三朵梅花、二朵梅花等不同等. 18. 統計數據來源為鹿谷鄉農會網站。網址:http://www.lugufa.org.tw/tea05.htm 。(2010/06/13 瀏 覽)。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4 社團法人台中市健康長青協會 行銷策略規劃 5 臺中市環保生態保育志工協會 擬訂行銷策略 6 南投縣仁愛鄉萬豐社區發展協會 遊程活動規劃及行銷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

為配合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之發展與開拓就業

打者,直到傷勢痊癒為止。初登大聯盟的大谷因為傷勢影 響表現平平,但他並沒有放棄夢想,依然努力練習、出 賽、配合復健,直到今年 4 月 26 日,大谷以

一、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以下簡稱本署)為協助本署各分署 (以下簡稱

大公段木香菇農場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山豬窟休閒農業區 上,海拔 516 公尺,40 餘年來的環境保育之下,目前農場 裡林業資源

1970 年代末期至 1995 年:許多農業生技公司開始投入研發以迄 1995 年第 一個產品上市。Monsanto 為此時期最早的投資者,且為第一個將農業生技產 品上市的公司,其他如 Syngenta 與

城市面貌 社交生活 創科發展 交通運輸 鄉鎮發展 飲食文化 文物保護 環保建設 區域發展 消費模式 教育發展 國際事務 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