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態觀光與文化觀光
第二節、 行銷理論
所謂行銷(marketing)就是供需雙方透過研究、分析、預測、產品價格、推廣、交 易分配等各項交換程序,導引滿足人類需要和慾望的各種活動(李貽鴻,1995)。
Krippendor (1989)則認為觀光行銷為「有系統而協調一致地調整觀光企業的政策及國 家的觀光政策,俾在當地、本區域、全國及國際等階層,促使已經確定之顧客群的需 求獲致最大的滿足,從而獲取適當的利潤」。
傳統的行銷(Marketing)觀念來自於十九世紀末工業革命後,世界的工業環境發 生重大變革,機器生產帶來大量產品,於是產生流通和市場,也因此行銷必定有商 品、有通路、有市場。在市場尚未成熟時代,當然以產品為導向,一直演進到近代,
才是以顧客為主的商品銷售。於是商品在市場上流通,就有行銷和促銷(Promotion)
的區別。
用。行銷,商品有多元的通路和包裝,以滿足顧客的基本需求和欲望,還必須包括
「四 P」,即是:產品(product)、價格(price)、地點(place)、促銷
(promotion),簡單的說,現代的行銷已經逐漸轉化成「以客為尊」的觀念。
行銷既然是以顧客為導向的商品銷售,不同的商品就有不同的行銷手法,專家學
William.J.Stanton 1975
行銷是一種綜合的企業活動,包括產品計畫、定 價、分配通路之選擇、銷售、推廣及各種產品和 服務的提供,滿足顧客現有或潛在需求。
Pride&Ferrell 1980 行銷是包括個人與組織的活動,在一組動態環境 下,促進並加速交易活動。
McCar&Perrell 1987
個體行銷是藉由預期顧客或客戶的需要,並引導 可滿足需要的產品及服務,從生產者流向顧客的 行動,以達成組織目標。
Philip Kotler 1988 行銷觀念應包含:目標市場、顧客需求、協調行
銷與獲利能力等四要件。
潘成滿,陳金泉,
魏梅金譯 2006 促進與顧客的關係,並使他們滿意。
資料來源:1.諸葛俊(2001);2.本研究整理
行銷理論
關於行銷的定義相當廣泛,可以確定的是,行銷概念的範圍不斷的擴大,Kolter 認為行銷定義為:「行銷係透過交易過程以滿足需要及慾望的人類活動」。McCarthy
(1960)提出傳統的行銷組合4Ps,包括產品(product)、價格(price)、管道
(place)、促銷(promotion)。產品係指提供給顧客的財貨或服務;價格係以反映 生產成本、邊際利益、顧客意願及競爭價格;通路係指政策性的產品分派以便於消 費;促銷則包括提供標的顧客產品效用及其價值之資訊(胡龍騰,1997:p.2-56)。
而由於行銷觀念漸漸被應用於不同的領域,因此,除了傳統的 4P,實務界也衍伸 出 6P、7P、8P 等相關論述,並應用至政策行銷、金融行銷、社會行銷、非營利組織行 銷、都市行銷等等。(李依芳,2004:16)認為,不論是 4P、6P、7P 或是 8P 的行銷 組合,其目的乃在於協助行銷者分析行銷過程中可能涉及的變數,俾有利於行銷分析 之用,因此,不論是幾 P 的提出,均是幫助行銷者釐清運用哪些要素能夠成功行銷產 品(翁興利,2004)。
本文主要探討行銷觀光產業內容如下(翁興利,2004:13-15;莊翰華,1998:
185-238):
(1)產品:產品泛指提供給顧客的產品或服務。在擬定產品策略計畫時,必需關注到 產品的市場區隔、產品的多樣性、產品品質以及產品創意等要素,以吸引 顧客及滿足顧客之需求。
(2)價格:一般而言,價格是指產品或服務的交換價格,就是顧客想要獲得或擁有某 種產品所必須相對付出的代價。在擬定價格策略時,必需兼顧到產品的生 產成本及銷售收入,使產品價格能讓顧客接受又可維持一定之利潤。
(3)通路:行銷通路是指組織為使產品運送至目標顧客的各種管道。產品的展售範圍 以國內外為主,因此必須注意到展售產品的窗口設立與展售地點的交通便 利性等面向,才有助於順利將產品呈現給消費者。
(4)促銷:指刺激顧客對產品或服務產生購買反應的活動。促銷是廠商將產品銷售到 市場的重要策略之一,在促銷方式上可以藉由傳播媒介如新聞媒體或廣告 文宣,將產品或服務訊息傳達給目標顧客,此外,促銷也可以藉由產品或 活動的搭配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