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 52B 問題引導學習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的相關研究

(self-assessment)、同儕評量(peer assessment)和由導師進行評量等形式。因此,Glasgo

(1997)指出問題引導學習評量的目的在讓學生發揮所長、回饋學生與回饋教師在教 學中的成效。

肆、

52B

問題引導學習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的相關研究

Wheatley(1991)主張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有三要素:任務(TASK)、小組(GROUP)

和分享(SHARE)。此一過程如下:教師以問題為中心,選取任務或自行設計,學生在

©

©

©

Carll-Williamson 2003 研究顯示選讀生物科的高中學生,探討問題引導學習對於學生 自我概念及對科學態度的效果,均無顯著差異。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一)幫助學生的科學學習:由文獻發現問題引導學習,以真實情境的問題引起 學生興趣,在提升學生自然科的學習成就與科學概念之理解方面皆有提升;

經由小組合作討論,學生較有興趣,能主動學習,也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促進將知識應用在生活中。

(二)提升科學學習態度:問題引導學習,對於學生學習態度具有顯著成效,學 生對於自我變得比較積極、有自信、做事較主動、並能與同儕合作學習交流 想法、也較能提出發現的問題。

(三)增進問題解決的能力:經由問題引導學習,學生對於如何發現問題、理解 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是有成效的,由此可知問題引導學習對於學生的問題 解決能力的訓練是有幫助的。

(四)提升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問題引導教學,能促進學生的討論、課堂上 發言次數較多、提高學習興趣、更專心學習也願意主動探究、課堂上的學習 氣氛熱烈活潑、多數願意能再參與類似的課程。

二、問題引導學習面臨的困境

蔡秀珍(2011)指出以問題引導學習進行環境教育時,四年級學生與同學的討論 能力不足、欠缺蒐集資料能力以及邏輯思考能力,需要老師從旁指導提醒才能解決。

張杏妃(2001)指出,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常會因工作分配而發生爭執,不過學 生也能從中學習如何處理,並在合作學習的付出與貢獻中給予自己及他人肯定。

Pilliner(2003)以 Florida 的 315 名 K-12 的教師為對象,以事後回溯調查探討 教師們對問題引導學習的知覺與接受度。研究發現,教師們所遇到的阻礙,例如:評 鑑與引導學生的學習;讓學生依其需要與興趣決定課程的步調與內容;學習環境有時 較為吵雜;4.學校不願提供問題引導學習支持的資源。

楊心怡、李啟嘉(2015)本研究從學生填寫的自評中發現,課堂上使用案例單有 助於大部分學生分析問題,與以往教師上課的方式比較,此學習模式相較於以往的教 學模式,有助於學生發現案例細微的線索及歸納案例的重要事實。但學生在獨立學習 階段,對於應該如何判斷此學習項目是否有助於瞭解案例,是較為困難的。

陸希平、王本榮、陳家玉(2006)認為因為小組默契的養成通常需要一段時間,

所以除非組員間有嚴重衝突或是互動不佳的情況,否則不適合時常更換。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綜合以上所述,可知學生在討論能力及蒐集資料能力較為欠缺;學生在小組合作 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人際上的問題;在教材方面,學生只在意自己有興趣的議 題;班級秩序的掌控,會影響學習;學習環境不良及學習資源的欠缺;學生無法獨立 思考判斷,需透過小組合作。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五節

13B

教師成長

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在達成個人的自我實現,改進學校專業文化,達成學校教育 目標及增進教育品質(江麗莉,1995)。教師尋求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誠如 Bell 與 John

(1996)認為教師不斷尋求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資源與設備,以讓學生從中改進學習;

教師希望他們的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成果,也想要提供最好的給學生。此 外,Bell 等人也強調「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

林碧珍(2001)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把教師視為學習者,學習者經由專業的對話 而促成認知上的改變,因而使教師獲得成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不斷的自我修 正及再反省,精進自己的教學,吸取新知,以嘉惠學生。

壹、

53B

教師成長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