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IT 傳播的典範在芬蘭

這篇文章回顧自1996 年以來,從芬蘭的抽樣統計資料來說明:

他們是如何快速推展了資訊和通訊技術的用途。除了達退休年齡和偏 遠地區小家庭以外的人口,新的技術成為大多數的人生活中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這項結果所表示的,一但人們開始使用網際網路或行動電 話,不管是年紀輕的或年紀較大的、學生、雇員、企業家或是失業者,

他們所使用的用途上都是彼此相當類似的。似乎看起來沒有因為從這 種資訊和通訊技術而發生排斥等令人擔憂的事,至少如像是因為缺乏 收入和教育水平而產生分別。一個問題是,在資訊社會的快速成長期 間,IT 的使用是否變的更加多樣化。這是值得懷疑的:某些資訊或 傳播媒介的不使用,就自動地被解釋成排斥的標籤,而人就會不明不 白的被社會邊緣化?

在1999年到2000年之間,人們在螢幕前面,每星期使用他們的個 人電腦遭過五個小時,影響了他們其他的時間。大多數人認為,他們 看電視的時間較減少了。幾乎相同的比例如前面所描述的,他們花費 了較少的時間到處閒晃。在最年輕的年齡群組中,大約三分之一的人

Juha nurmela. & Marja-Liisa Vihera(2004).” Patterns of IT Diffusion In Finland:1996-2002,” IT& Society 6(1):20-35.

(http://www.ITandSociety.org)

認為,他們睡覺和閱讀的時間較為減少了。低於百分之十的人認為,

他們花費在與朋友相處的時間較為減少了。由於日常生活受到使用電 腦這種特別不是具有活潑性和社會性的活動影響,從這觀點來看,人 們的社會接觸由於頻繁使用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將不會遭受到太大 的風險。問題是新資訊和通訊技術是否能將改變整個社會的運作結 構?如同過去的汽車產業。什麼樣的不可逆轉的變動會發生或興起?

在資訊和通訊技術的觀點上是特別有趣的,因為通訊系統的反饋機制 比起過去更為強大和創新,行動者和架構會在同時彼此互動著。

調查方法

研究結果指出了:在這篇文章裡,根據從芬蘭的中央人口註冊登 記來作廣泛的隨機抽樣,應答者可使用電腦輔助的面對面以及電話方 式訪談。芬蘭和其它北歐國家是在為數不多的國家之中,以可靠的註 冊登記涵蓋了全部人口。家庭樣本包括至少1,500 個應答者,和個人 樣本至少 2,000 個應答者,回答比例在 65 和百分之 75 之間。樣本 根據註冊登記經由性別、年齡和區域來衡量了人口資料。

比較資訊社會的問題:如果他們使用了和諧的概念和研究設計,國際 間的比較會更加容易完成。統計世界中,幾個組織現在正促進這個目 標而運作,包括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歐盟統計局。它是罕 見的,這類的全國性統計詢問處理都需要與那些同樣被舉辦統計的其 他國家作直接地比較,即使他們有明顯的相似性。許多的商業研究組 織也使用同樣概念收集不同資訊的國家,但令人擔心的問題出現在這 類資訊和從官方消息來源的資料比較下,有估計過高的情況出現 (Nurmela 、Parjo & Ylitalo 2002) 。例如, 以持有行動電話和網際網 路滲透率高的情況來看,芬蘭被認為是已經達到了完善境界,但當時 統計可被容易操弄並且被借用來對自己做偏袒的解釋。最普遍造假的 典型建議就是,網際網路連接的數量在芬蘭或美國是非常高的。的確, 當你看每人持有個人電腦的比例數量被連接到網際網路,這個圖表現 高於在世界的其它國家。但這認為什麼關於對網際網路的一個實際上 的使用,因為統計是根據登記的 IP 位置。這並不表示真實提供了反 映網際網路的使用程度。

相似的問題出現在電話滲透程度的比較上。若收集正確合理的資 料,出現的統計圖自然是呈現固定的區線,但對行動電話數量的統計 不是整個地準確的,至少在所有國家。特別是,當用戶換到另一個通 訊系統或購買一張新預付的simcard 所造成的『無效預付』(呆帳),

也被視做預付款項的統計。在芬蘭,預付款項佔所有行動電話款項的 較小比例。但例如在義大利,他們至少佔了所有款項當中的60%。

調查報告是針對不同的國家的不同目標群所作的統計處理,而且 應答者的年齡可能很多樣化:有3歲以上的小孩或15歲以上到64或74 的一般人﹔有時沒有年齡限制。另外,調查報告關於消費者行為的期 間,被擴大從二個星期到三個月,或是去年或前12個月。有時平均 一個月收集,或最近,或一般性的資料。在某些情況下,導致報告是 根據個人或是以其他家庭為單位來作詢問的。因為家庭大小和結構會 隨著從鄉村到國家之間變化廣泛。個體和家庭調查的結果也會很明顯 地有變化。這是一件完全地不同的問題或狀況:是否有百分之50的家 庭有能夠接觸到網際網路,或是否家庭中有百分之50具有15 –74歲的 人能夠接觸網際網路。一些調查對於網際網路的用途是和家庭有關 的,其他人會對網路的所有用途感到興趣的,包括從學校、工作場所 或公立圖書館。在搜集資料的方法有所區別下,相似性也同時減少:

它是很重要的比較結果,必須從郵政查詢表、個人面對面的採訪和電 視採訪等方面小心運作。此外,根據這些登記的人口中作限額抽樣,

它應該也是可能會影響到代表性的抽樣。

所以,當在做不同的國家之間的比較時應該小心。它是適當的關 於採樣和搜集資料方法的基本研究描述。通常是經由全國統計學會提 供優良品質的資料, 因此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作國際比較統計 資料的可靠來源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2001,2002) 。在不同國家的家 庭來看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的滲透情況:在許多國家的多數家庭擁有 一臺個人電腦,然而仍有少部分的幾個國家中的所有家庭,只有一半 能夠接觸使用網路。

在一些國家網際網路連接的數量非常迅速地增長,但自 2001 年 以來,芬蘭是唯一增長緩慢的。丹麥的成長幅度最大,但仍在60%以

下;美國和加拿大則落後丹麥近十個百分點。芬蘭排在各國中間,領 先於紐西蘭和瑞士之前。在美國和加拿大:每十個人中只有一人,私 有個人電腦沒有連接網路。在芬蘭的比例是四人中有一個,在德國是 兩人中有一個以及在比利時是三人中有兩個。在工業化下世界的不同 的地區中,似乎與家庭內持有個人電腦與家庭大小有關。2000 年,

美國單身戶有百分之 30,家中有一臺個人電腦,而在 2-4 人家庭則 是百分之 58 和在 5 人以上的家庭有百分之 63,家中有一臺個人電 腦 。 ( 美 國 人 口 調 查 局 http://www.census.gov/population/pop - profile/2000/chap10.pdf) 。法國和芬蘭則顯露出一個相似的樣式:家 庭規模越大,越更加可能家中有個人電腦。在所有西方國家,有孩子 比起沒有孩子的家庭,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的連接。

表1 顯示在一人家庭中不受直線性的影響,因為看起來似乎兩人

家庭低收入戶比起高收入戶有更多電腦和網際網路連接。只在有最高 收入的三人家庭之內有應用頻繁的線性增量。情況似乎是相似以二人 家庭。收入水平的改善,在三個或更多人的家庭比在更小的大小的家 庭,更加清楚明顯地促進設備的購買。

從早期的研究結果指出,二人家庭與一人家庭相比明顯擁有不同 的IT設備, 並且他們開始接近從家庭來看設備的標準。最年輕的夫 婦並非網際網路連接的最大數量, 並且網際網路連接的數量在二人 家庭是在比一個人家庭高 10 百分點。在只有父母的家庭, 網際網路 滲透少些微低於五十歲以下的兩人家庭,但清楚地仍是低在家族式家 庭。為什麼芬蘭家庭未能上網:在 2002 年的春天所作的訪談,那些 家庭為何不被要求網路近用和決定不上線。多數的小家庭甚而沒有一 臺個人電腦。在許多家庭的對網際網路的感覺像是沒有興趣或無用 的,顯著也影響到刺激他們得到網際網路近用的機會。看起來這是一 個主要決定因素,特別是在中年和年長家庭。以獨居的年輕人而言花 費較貴式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假定使用網際網路並非是如此的困難

(當然這對於年長者來說是主要原因)。

當超過54 歲以上的人有三倍的差別。這不是一個特別的發現,

因為教育解釋了資訊技術對工作職業的用途。上層的薪水雇員和學生 是最頻繁的(96+%) 電腦用戶,當底層百分之 85 的薪水雇員和百分之 54 的職工使用了電腦。近一半的農業工作者和其它有百分之 70 的創 業主使用了電腦。至少在芬蘭,工作職業似乎對資訊和通訊技術的用 途的有顯著影響。(Tilastokeskus. Koulutus2002, p. 73)。年齡、區域和 網際網路的使用消費者:在某個程度的分析來看,要如何將網際網路 成為使用者日常生活中的重心。主要的差異是在男性和女性之間。在 最老的年齡層來說,仍有部分的在使用網際網路,而且大多數的普通 用戶都是以男人為主,女性大概也能在他們的工作場域上造成網路近 用。同樣地,學生族群會比女性有更多的使用比例。地區上的差異是 在市區和郊區上,對於網際網路的使用更多餘使用個人電腦。在所有 年齡組來說,赫爾辛基都市是領先在其他地區之前,在其他地區的差

異上會隨都市化的發展,表現在30-39 年齡組上,接著在年齡的增長

異上會隨都市化的發展,表現在30-39 年齡組上,接著在年齡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