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Nothing is Impossible 小馨的優勢所在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二節 :Nothing is Impossible 小馨的優勢所在

小馨 19 歲,經歷貧窮年數為 10 年,一家原居於金門,生活雖不富裕但也小 康。不過這一切在家裡遭受火災後,全變了樣;由於爸媽因傷需要較佳的醫療設 備,因此舉家搬到台北居住。來台之後,爸爸一直找不到工作,家裡其實早已符 合低收入戶標準,但父親為了尊嚴堅持不申請,最後在生活費和孩子的學雜費都 無法負擔時,才同意小馨母親申請低收入戶。

一、貧窮生活之自我詮釋

小馨父親曾因個人尊嚴堅持不申請低收入戶,而在此部份,研究者想瞭解的 是小馨自己呢?與父親同住的生活中,她是否也受到父親的影響,用同樣的價值 觀看待自己?此外,研究者也欲將焦點置於貧窮是否對於小馨在同儕、家庭關係 兩方面上形成影響?

(一)自我看法

小馨對自我的看法,一度來自於國一時申請通過之低收入戶身分。她說老師 常在課堂上公佈低收入戶學生可請領之福利,這讓她害怕他人的閒言閒語,於是 自卑,抗拒與人接觸;因此就算學校提供資源她也主動放棄;但這樣的她,心裡 卻羨慕著他人,於是她開始向爸媽要求想買的物品,要求不得便大吵大鬧。

「對,可是...好...這樣講啦,老師可能講說...耶...低收入戶可以來辦些什 麼什麼減免啊,什麼領什麼獎學金,人家就會知...」

「其實就是會怕,就是會怕...怕人家會講,所以就算...以前就算能辦,也會 就是...就好像當成說我自己不能辦一樣,對。」

「就是...很多都可以吵。可以為了錢,然後...其實國中大部分都是跟爸爸在 吵。就...爸爸的話,就是爸爸媽媽的話,媽媽的話就是...算我不能體諒她,然 後吵家裡面的錢、狀況...經濟狀況。對。其實因為國中...國中...好,想是會

想說...有時候會想說家裡面可能沒錢什麼什麼,可是有時候還是會想要,還是 會去吵,對。」

但在高二經學姊推薦加入社團擔任社長後,她開始主動與人接觸(因常辦活 動之故),也逐漸懂得體諒家人。對小馨來說,社團活動經驗是讓她在自我個性 上極大轉變之關鍵。

(二)同儕

1.社會性需求匱乏

對小馨來說,休閒娛樂的層面她不太在乎,選擇限制才是她所感受到的匱乏 經驗。她說自己雖然是女孩子,但在衣著打扮上的慾望並不高。相較於購買衣物,

她反而羨慕別人可以食用昂貴的點心。

「嗯...就可能偶爾會想買幾件,然後其它就是比較不會再去買了,對。就是 有時候看到...就是自己...就是已經比較沒有衣服的時候,就...才會去買,對。

然後...我對吃的慾望比較大,就是可能說吃什麼蛋糕啦,然後或者是某些東西,

可是那些東西會比較貴...」

不過即使想要,她還是能克制住自己的慾望,等到存夠錢後再購買享受。

「對,然後就可能等到自己有多的錢之後再去吃,對。」

而在交友方面,小馨曾經是非常被動性的,不但不主動與人攀談,就算他人 先釋出善意,她也未必給予對方靠近的機會。小馨說因為低收入戶身分,讓自己 感到很自卑。因此只要別人家的經濟狀況比較好,她就不想與人交朋友。

「其實害...就是以前我在玩社團以前...是人家來跟我講話,我還不見得...

就是你來跟我講話,我還不見得會回你,然後我還甚至閃開...」

「因為其實...社會給我們一個觀念嘛,你沒有錢什麼都不是,對。其實那時 候,領低收入戶的時候,就是會怕說被人家排擠,那與其這樣,我們乾脆就不要 先接觸人家,對。」

但這一切在參與社團後,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相較於高二前的獨來獨往,社 團活動現今已是她與同儕相處的最佳時機;而之後參與社福機構所舉辦之活動,

更讓小馨交到一群知心朋友,固定聯絡之外,更給予彼此加油打氣。

(三)家庭氣氛與家人關係

經濟因素的確影響到小馨的家庭氣氛。房子燒毀(小馨 9 歲時)、遭火紋身以 及失業的不如意,讓小馨父親恍若變了一個人,不但常喝酒,還會情緒失控打小 孩,小馨坦言如果沒有經濟壓力,她相信父親不會是現在這樣。

「因為那時候他...都是一切都是正常,可是來台北之後,就是會對我們大聲 小聲叫,有時候就是會做某一些動作,然後我們就比較沒有跟他那麼親。」

「以前的爸爸喔,以前的爸爸的話,人很好,對我們都很好,就是很好商量,

可是現在...他不要喝酒,然後,如果沒有經濟壓力的話,我相信他還會是好爸 爸。」

對小馨來說,在家裡尚未有經濟壓力前,才是家庭氣氛最好,也是她最懷念 之時。那時一家人常在假期時開車到處玩,每個人都非常開心。

「有的話應該是小時候,就可能說...就是因為小時候沒有經濟壓力嘛。就是 可能開車啊,這樣子玩下去,然後這樣玩。可是因為到...就是到台...到台北之 後,那經濟壓力整個都出來,對,然後他們都會因為錢在煩惱,所以也比較不會 顧的到我們。」

現今父親雖然沒有多大改變,但母親、家中弟妹和小馨都維持相當不錯的關 係。小馨說弟妹已能體諒家中的經濟狀況,變得更為成熟懂事。

「可是他們比較不會像以前一樣,那麼吵,他們大概也會感受的到經濟的壓 力,對。」

二、小馨的優勢所在

以下研究者將依循 Cowger et al. (2006)所提供的優勢評估架構,來分析小馨 所擁有之內外在優勢。

(一)內在個人優勢

1.節源高手--先控制慾望再存錢去買

一般青少年因應貧窮的生活方式不外乎都是「開源節流」,如果說打工是「開 源」,那麼盡量減少不必要支出,善用手邊的有限資源做最大發揮,就是「節流」, 善於存錢買自己想要物品的小馨無疑是「節流」中的高手。她說她很早就面對現 實,明白家裡能給的就是那麼多,如果要浪費力氣去做無謂的抗爭(最後也要不 到錢),不如精打細算運用好手邊的錢,所以靠自己相當重要。

「...就是因為家裡面那邊收入不是很多,所以我再多要也沒有用,那我乾脆 就是把家裡面給我的這一筆錢就是想辦法就是用到那一筆錢,所以就是我會儘量 克制,所以不會比較缺。」

「靠自己喔,其實...我覺得多少都會,我覺得如果要是...家裡面經濟狀況 的話,你就是...你就要有這個想法。就是要靠自己,不能靠家裡面;因為家裡 面,並不像外面的人那麼有錢,可以靠父母這樣給,讓你這樣揮霍,對。」

這樣的特點在小馨國中時就展露無疑,當她知道家裡不可能讓她買想要的物 品時,她就有了自己存錢買的體認。

「有時候我想要一樣東西...我明白家裡不能給我...我會自己想辦法去存,

我不會...我不會去想說依賴爸媽去給我這樣東西,對。」

一但渴望擁有的慾望夠強烈,小馨執行節儉的行動就相當徹底。國中時期擁 有的腳踏車,就是小馨省吃儉用下靠自己獲得的。

「想要東西存錢去買...我記得我第一次要的好像就是腳踏車。然後因為家裡 面不能給,那我就乾脆自己去...存錢去買。就是不吃...然後就是去買腳踏車。」

2.高度自我要求

除了執行力驚人外,小馨對於要求的完美性格(參與社團時培養出的),也讓 她不論是在課業或社團活動上,都表現的相當精采,她喜歡先將事情預想到最糟 的狀況,然後再不放棄、傾盡全力做到最好。

「嗯。就人家認為隨便做做就可以了,可是我就是不行。像...可能...好啦...

像那個...拿上一次的作業來講好了。然後他們覺得說那些格式啊,然後什麼書 面,都隨便弄一弄就好了,可是我覺得不行,我就是一定要弄到整齊,弄的好看。」

「我從以前到現在都是抱兩種心態。就是我一定會...我做每件事我一定會把 它以最壞的...呃...以最壞的狀況來做。例如說,可能說某一科好了;我要考試,

我覺得啦,假設說我對這科沒把握,那我...我要讓我自己覺得說老師一定會當 我,那我就要很拼很拼去準備那一科,這樣這科就不會被當了,對。」

「對,其實那時候也是這樣,我就覺得說...耶...搞不好就是來的可能就是只 有自己幹部,然後所以我就是那時候就一直...可能說就自己做傳單啊,什麼什 麼,然後廣播啊,什麼,然後就一直弄,然後結果就...最後還蠻多人來的。」

3.有信心就可達成夢想

從未參與社團前的任性,到如今的逐漸成長,現在的小馨,相當清楚自己的 目標,也非常努力且自信的朝自己的未來邁進。

對於未來,小馨志向遠大,除了繼續升學外,還希望唸到雙博士(數理、資 管),然後找個好工作改善家庭經濟。雖然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極具自信的小 馨說,只要有信心,就一定可以達成。

「因為我比較屬於...對數理方面比較有興趣。我想是讀那種數學的...跟資管 那種的。」

「有信心一定可以達成(夢想),我覺得我自己是OK的。對啊,不然就想說...

我一天到晚講說我不能我不能,那我乾脆休學算了。」

(二)外在環境優勢 1.政府單位、社福機構

即使身為低收入戶身分的自卑一度是小馨世界的全部,但不可否認母親的主 動申請,讓政府單位和社福機構得以即時介入,這也的確減緩了這個家庭在當時 所面臨之經濟危機。

「因為那時候好像是...呃...學雜費... 學雜費那時候就是...呃...學雜費 那時候是一直在...怎麼講...學雜費那時候其實還蠻多的。然後...還有什麼生 活的...生活費那些,然後...嗯...加上我媽媽一直跟我爸爸講說那些可以減 免...幹麻幹麻的,然後所以到最後我爸爸才同意。」

2.朋友(家庭經濟狀況相似者)

參與社福機構所舉辦的活動,讓小馨交到一群知心好友。她認為也許是因為

參與社福機構所舉辦的活動,讓小馨交到一群知心好友。她認為也許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