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Copied!
3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朱鴻 博士.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 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研究生:莊其偉 中華民國一○三年八月.

(2) 摘要 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已成為歷史教育的目標,歷史教材的編寫模式也慢慢 呼應這股歷史教育改革的潮流,現今教科書的圖表大量增加,增強教學內容 的直觀性與可讀性,本研究認為若能善加利用歷史教材中未被重用的「歷史 圖表」,對於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必定有所幫助與成長。 本研究以《九五暫綱》的歷史教科書中的圖表資料為分析對象,歸納出 五種歷史圖表的分類及其理論依據,據此詳細檢視,現今教科書圖表資料的 編撰是否能符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並且利用歷史圖表的解讀過程, 啟發歷史思維教學活動,並對實驗課程與學生回饋進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的發現: 一、教科書中歷史圖表教材存在必須改善的問題。 二、學生對歷史圖表教學方式抱持肯定的態度。 三、歷史圖表搭配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可以提升歷史思維。 四、申論題的歷史思維水平是可以測量的。 本研究針對歷史圖表教材啟發歷史思維能力的建議: 一、教科書之圖像、圖說、課文緊密結合,發揮最大功用。 二、教科書出版社應註明圖表來源,開發自己的圖表。 三、圖表教學注意時機,符合發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目標。 四、宜選擇有故事性、真實性、代表性的圖表教材。 五、大考歷史科非選擇題之設計:題型引用歷史圖表、問題基於歷史思維。. 關鍵字:歷史教育、歷史圖表、圖像教學、歷史思維. ii.

(3) 目 第一章. 緒. 次. 論 ........................................................................................... -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與探討..................................................................-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2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2 第二章. 歷史課程目標與歷史思維能力 .................................................. - 35 第一節 歷史思維能力與歷史圖表的關聯.....................................- 35 第二節 歷史教育改革與歷史課程目標.........................................- 49 第三節 歷史核心能力與歷史思維水平.........................................- 65 -. 第三章. 歷史圖表教材分析...................................................................... - 97 第一節 歷史圖表的理論基礎與分類 ............................................- 97 第二節 歷史圖表的分析.............................................................. - 121 第三節 歷史圖表的運用.............................................................. - 154 -. 第四章. 歷史圖表的教學活動與學生回饋 ............................................ - 189 第一節 課堂教學的規劃.............................................................. - 189 第二節 課堂教學的實施.............................................................. - 203 第三節 圖表資料應用於歷史教學之成效評估 ........................... - 234 i.

(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 285 第一節 結論................................................................................. - 285 第二節 建議................................................................................. - 287 -. 徵引文獻 .................................................................................................. - 290 附錄一、教學回饋問卷 ........................................................................... - 302 附錄二、歷史思維專題實驗課程 ............................................................ - 307 -. ii.

(5) 圖片目次 圖 1- 1 研究流程圖.............................................................................................. - 30 圖 2- 1 從歷史核心能力出發之課程發展途徑................................................. - 59 圖 3- 1 訊息處理心理歷程圖示........................................................................ - 103 圖 3- 2 教科書圖例比較「慈禧太后」 ........................................................... - 124 圖 3- 3 教科書圖例比較「乾隆皇帝接見外國使節」 .................................. - 126 圖 3- 4 教科書圖例「蔣介石與將領們討論作戰計畫」 .............................. - 132 圖 3- 5 教科書圖例「老子騎牛圖」 ............................................................... - 132 圖 3- 6 教科書圖例「申報全國運動會紀念特刊」....................................... - 134 圖 3- 7 教科書圖例「二里頭宮殿遺址復原圖」........................................... - 134 圖 3- 8 教科書圖例「左宗棠西征圖」 ........................................................... - 136 圖 3- 9 教科書圖例「列強瓜分中國圖」 ....................................................... - 136 圖 3- 10 教科書圖例「自強運動示意圖」 ..................................................... - 137 圖 3- 11 教科書圖例「鴉片戰爭示意圖」 ..................................................... - 139 圖 3- 12 教科書圖例「中國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分布圖」 ........................ - 139 圖 3- 13 教科書圖例「新石器時代的農業村落遺址」 ................................ - 139 圖 3- 14 教科書圖例「清中葉後重要民變」 ................................................. - 142 圖 3- 15 教科書圖例「譚嗣同像」.................................................................. - 145 圖 3- 16 教科書圖例「譚嗣同小百科」 ......................................................... - 145 圖 3- 17 教科書圖例「課文敘述指引歷史圖表」......................................... - 146 圖 3- 18 教科書圖例「留美國幼童前後的變遷」......................................... - 147 圖 3- 19 教科書圖例「明太祖像」.................................................................. - 147 -. iii.

(6) 圖 3- 20 教科書圖例「留美國幼童前後的變遷」......................................... - 149 圖 3- 21 教科書圖例「小百科」 ...................................................................... - 149 圖 3- 22 教科書圖例「耕穫圖」 ...................................................................... - 150 圖 3- 23 教科書圖例「整合性圖表範例一」 ................................................. - 151 圖 3- 24 教科書圖例「整合性圖表範例二」 ................................................. - 152 圖 3- 25 教科書圖例「民初上層社會女子的典型服飾」 ............................ - 165 圖 3- 26 教科書圖例「唐紹儀的新式婚禮」 ................................................. - 165 圖 3- 27 教科書圖例「衛盉銘文」.................................................................. - 169 圖 3- 28 教科書圖例「川漢鐵路股票」 ......................................................... - 169 圖 3- 29 教科書圖例「春秋戰國形勢圖」 ..................................................... - 173 圖 3- 30 教科書圖例「五行相勝相生圖」 ..................................................... - 176 圖 3- 31 教科書圖例「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 - 176 圖 3- 32 教科書圖例「中國文字的演變」 ..................................................... - 180 圖 3- 33 教科書圖例「中國歷史朝代圖」 ..................................................... - 180 圖 3- 34 教科書圖例「唐租庸調制的稅額」 ................................................. - 182 圖 3- 35 教科書圖例「野豬到家豬的馴化」 ................................................. - 182 圖 3- 36 教科書圖例「2008 年全球人口統計」 ............................................ - 185 圖 3- 37 教科書圖例「清朝中葉以後民變次數」......................................... - 185 圖 4- 1 Glaser& Kibler 一般教學模式(GMI) ............................................... - 191 圖 4- 2 實驗課程規劃 ....................................................................................... - 192 圖 4- 3 學生製作表格「新文化與新思潮」 ................................................... - 230 圖 4- 4 學生製作主題圖「北方民族的爭勝」............................................... - 231 圖 4- 5 專題一問題一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A 等級示例................................. - 236 iv.

(7) 圖 4- 6 專題一問題一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B 等級示例.................................. - 237 圖 4- 7 專題一問題一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C 等級示例.................................. - 238 圖 4- 8 專題一問題一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D 等級示例.................................. - 238 圖 4- 9 專題一問題一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E 等級示例 .................................. - 239 圖 4- 10 專題一問題二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A 等級示例................................ - 240 圖 4- 11 專題一問題二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B 等級示例................................ - 241 圖 4- 12 專題一問題二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C 等級示例................................ - 242 圖 4- 13 專題一問題二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D 等級示例................................ - 242 圖 4- 14 專題一問題二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E 等級示例 ................................ - 243 圖 4- 15 專題一問題三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A 等級示例................................ - 244 圖 4- 16 專題一問題三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B 等級示例................................ - 245 圖 4- 17 專題一問題三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C 等級示例................................ - 246 圖 4- 18 專題一問題三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D 等級示例................................ - 246 圖 4- 19 專題一問題三學生歷史思維水平 E 等級示例 ................................ - 247 -. v.

(8) 表格目次 表 2- 1 臺灣課程標準(綱要) 「歷史課程目標」表 ........................................ - 60 表 2- 2 課程綱要 「核心能力」表.................................................................... - 65 表 2- 3 表達歷史時序的能力 分項一 ............................................................... - 69 表 2- 4 表達歷史時序的能力 分項二 ............................................................... - 70 表 2- 5 理解歷史的能力 分項一........................................................................ - 74 表 2- 6 理解歷史的能力 分項二........................................................................ - 75 表 2- 7 理解歷史的能力 分項三........................................................................ - 76 表 2- 8 解釋歷史的能力 分項一........................................................................ - 81 表 2- 9 解釋歷史的能力 分項二........................................................................ - 82 表 2- 10 運用史料的能力 分項一...................................................................... - 86 表 2- 11 運用史料的能力 分項二...................................................................... - 86 表 2- 12 運用史料的能力 分項三...................................................................... - 87 表 3- 1 教科書圖表資料分類比較表 .............................................................. - 109 表 3- 2 各版本編輯方式分析表........................................................................ - 121 表 3- 3《九五暫綱》的歷史教科書圖表資料統計........................................ - 127 表 3- 4 歷史學科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整理....................................... - 154 表 3- 5 二○○一年新版布魯姆認知目標的知識向度結構 .......................... - 156 表 3- 6 歷史圖表學習四個步驟........................................................................ - 159 表 4- 1《九五暫綱》實驗課程授課大綱 ........................................................ - 193 表 4- 2 歷史人物圖教學示例:最佳代言人─消費孫中山 .......................... - 206 表 4- 3 歷史人物報告群組 ................................................................................ - 213 -. vi.

(9) 表 4- 4 歷史文物圖的教學示例:發現二里頭............................................... - 215 表 4- 5 歷史主題圖的教學示例:外國人眼中的義和團 .............................. - 224 表 4- 6 專題一問題一歷史思維水平五個等級的文字描述 .......................... - 235 表 4- 7 專題一問題二歷史思維水平五個等級的文字描述 .......................... - 239 表 4- 8 專題一問題三歷史思維水平五個等級的文字描述 .......................... - 243 表 4- 9 專題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統計 ........................................................... - 247 表 4- 10 專題二問題五學生回饋統計.............................................................. - 251 表 4- 11 專題二問題六學生回饋統計.............................................................. - 252 表 4- 12 專題四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統計 ......................................................... - 255 表 4- 13 專題七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統計 ......................................................... - 257 表 4- 14 專題三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統計 ......................................................... - 262 表 4- 15 專題八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統計 ......................................................... - 265 表 4- 16 專題五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統計 ......................................................... - 268 表 4- 17 專題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統計 ......................................................... - 271 表 4- 18 專題十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統計 ......................................................... - 273 表 4- 19 專題九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統計 ......................................................... - 275 表 4- 20 問卷回饋:課程實施層面統計 ......................................................... - 277 表 4- 21 問卷回饋:歷史圖表層面統計 ......................................................... - 278 表 4- 22 問卷回饋:歷史思維層面統計 ......................................................... - 280 表 4- 23 問卷回饋:成效評鑑層面統計 ......................................................... - 281 -. vii.

(10)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 論. 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已成為歷史教育的目標,歷史教材的編寫模式也慢 慢呼應這股歷史教育改革的潮流,不過教材中的歷史知識以各種文字、圖 像、表格等方式呈現,如何利用這些內容來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呢?研究者 認為,若能善加利用歷史教材中未被重用的「歷史圖表」,對於教師的教 學、學生的學習必定有所幫助與成長。本研究即以歷史圖表與歷史思維能 力兩者的關係為研究主題,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文獻回顧、 章節架構、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以期對本研究內容有初步認 識。.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每年新學期授課的第一節課總有學生提出一個大哉問:「老師!我們 為什麼要學歷史?」這也是一個困擾自己很久的問題,歷史老師熱愛歷史 敎授歷史,這好像是天經地義,也沒什麼可以討論的,但是對於歷史沒有 學習熱忱及興趣的學生來說,是一個痛苦的煎熬。通常我的回答可以堵住 欲挑戰老師之學生的嘴巴:「就跟國英數一樣,那是政府規定的課程,你 們必須學。」接下來我們老師憑藉著多年訓練下來的口才,滔滔不絕述說 著學歷史的好處,但是學生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嗎?在多元刺激下的學生對 - 1 -.

(12)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於傳統的授課方式可以滿足她們的求知欲嗎?一連串的問題也油然而生。. 既然是政府規定有歷史課程,那為什麼是歷史?選擇的原因在哪裡 呢?我們有必要回頭檢視課綱的規定與流變,或許會有進一步的體認。目 前高中歷史教科書經歷《九五暫綱》、《一○一課綱》的變遷,與以往歷 史課程標準最大不同在於,高中生學習歷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歷史的「核 心能力」,也就是透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帶得走的歷史思考、判 斷,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稱為「歷史思維能力」。. 但是課綱揭櫫「核心能力」多年,仍然徒具形式,歷史教學現場的教 師們仍然受到教學時數不足、傳統觀念束縛、考試進度壓力與大考題型限 制等影響,課堂上大多數的教學活動以灌輸學生大量的歷史基礎知識為 主,至於如何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則常常無暇兼顧。筆者在教學現場時 常想,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之下,如何達到課綱的「核心能力」,如何發 揮 歷 史 教 材 的 功 用 (特 別 是 歷 史 教 科 書 編 寫 的 良 窳 變 得 非 常 重 要,因 為 它 是 教 與 學 的 媒 介 ),除 了 用 課 文 帶 領 學 生 進 入 歷 史 知 識 的 殿 堂 外,還 有 什 麼 樣 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有思考能力,能主動投入實作歷史課程?. 對學生而言,第一次接觸新的章節、新的知識領域時,教科書裡的歷 史圖表是學生關注的焦點與有興趣的地方,學生喜愛圖表程度勝過課文, 進一步觸發筆者的想法,如果重新正視歷史教科書的圖表,同時發揮它史 料的功效,是否也可以落實歷史教學目標。故本研究擬深入探究「歷史圖 表」與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培養的理論和方法。. -2-.

(13) 第一章 緒論. 貳、研究目的 根據以上研究動機,本研究以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歷史圖表」與培養 「歷史思維能力」為研討主體,期望能達到以下目的:. 1.透 過 對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圖 表 的 研 究 , 了 解 「 歷 史 圖 表 」 的 內 涵 、 種 類 與 教 材 問 題,並 探 討 圖 表 運 用 於 歷 史 教 學 與「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的 關 係 。. 2.讓 圖 表 資 料 成 為 歷 史 教 學 中 的 一 環 , 提 出 可 行 的 教 學 模 式 , 藉 此 提 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並且了解圖像資料在歷史課堂運用的實際運用過 程、成效、結果為何。. 第二節. 研究回顧與探討. 關於歷史教育領域的研究,近年來有相當多的學者與現職教師投入, 透過文獻回顧與探討,了解過去研究成果,本節針對內容關於歷史教育、 歷史思維、歷史教材、歷史圖表進行文獻的整理分析,以說明對本研究的 啟發、影響與回饋,以下就「歷史教育沿革」方面、「歷史思維」與「歷 史教學」,以及「歷史圖表」與「歷史教學」方面,三大面向進行回顧與 討論。. 壹、「歷史教育沿革」相關研究成果 一、 國 外歷 史 教育 變 革 之相 關 研究 成 果 臺灣國中社會領域的能力指標、高中歷史核心能力的出現深受英美歷 - 3 -.

(14)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史教學新趨勢影響-著重於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啟發。陳冠華《追尋更 有 意 義 的 歷 史 課 ─ 英 國 中 學 歷 史 教 育 改 革 》1,及 相 關 學 位 論 文,如 蘇 家 惠 〈 英 國、臺 灣 中 學 歷 史 課 程 與 教 科 書 比 較 研 究 〉2 等 文 章 深 入 探 討 英 國 近 年 來歷史教育改革的發展過程,與歷史教育改革的理論內涵,進而改變以往 傳統歷史科只強調歷史知識記憶的弊病,轉而重視學生如何理解歷史與探 究 方 法 , 特 別 強 調 「 Schools Council History 13-16 Project」 計 劃 重 新 定義歷史教育的理念,也研擬出以探究為基礎的問題解決型教學模式,提 出 最 重 要 的 成 功 關 鍵 是 將「 史 料 」運 用 在 歷 史 課 堂 中,使 學 生 能 理 解 歷 史 、 探 究 歷 史 , 並 能 建 構 自 己 的 歷 史 觀 念 。 「 SCHP 13-16」 進 一 步 影 響 往 後 英 美歷史教學改革。林慈淑〈歷史與歷史教育的目的─試析論倫敦大學兩位 學 者 的 爭 議 〉 3 介 紹 並 分 析 英 國 倫 敦 大 學 兩 位 學 者 ─ 教 育 學 者 John White 與 歷 史 學 者 Peter Lee 的 爭 議 , 從 教 育 學 與 歷 史 學 兩 個 不 同 的 角 度 來 探 討 歷史教學的意義與目的,歷史教育爭論圍繞著這兩個角度。中國大陸李稚 勇 的〈 英 國 中 學 歷 史 課 程 改 革 論 析 〉4 與〈 英 國 歷 史 科 國 家 課 程 標 準 論 析 〉 5. 敘 述 面 對 英 國 學 校 的 歷 史 科 的 困 境,進 行 歷 史 課 程 的 改 革、探 究 歷 史 教 學. 之 本 質,爾 後 隨 著 歷 史 科 國 家 課 程 標 準 的 訂 定,進 而 強 化 了 歷 史 科 的 地 位。 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中的成就目標、內容體系與能力觀點,對世界各地歷. 1. 陳冠華,《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臺北:龍騰 文 化 事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01) 。 2 蘇 家 惠,〈 英 國 、臺 灣 中 學 歷 史 課 程 與 教 科 書 比 較 研 究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2011)。 3 林慈淑,〈歷史與歷史教育的目的─試析論倫敦大學兩位學者的爭議〉,《 東 吳 歷 史 學 報 》 ,5( 1999.3) , 頁 179-204。 4 李 稚 勇,〈 英 國 中 學 歷 史 課 程 改 革 論 析 〉,《 全 球 教 育 展 望 》,4(2006),頁 5 8-62。 5 李 稚 勇 ,〈 英 國 歷 史 科 國 家 課 程 標 準 論 析 〉 ,《 歷 史 教 學 》,1(2003),頁2632。. -4-.

(15) 第一章 緒論. 史教育改革起了領導的作用。而〈論英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之發展—— 兼 評 2007 年 版 歷 史 科 國 家 課 程 標 準 〉 6 一 文 , 分 析 英 國 四 個 歷 史 科 國 家 課 程標準的發展,在保持英國史基本內容時,學生的學業成就目標則一貫得 到強調與重視。. 《 美 國 歷 史 科 國 家 課 程 標 準:探 討 美 國 經 驗 》7 指 出 為 了 因 應 美 國 教 育 改革潮流,美國總統柯林頓簽署批准了國會法案「目標二○○○年:美國 教育法」,美國政府委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全國學校歷史科教學中 心」主持,隨後在一九九四年出版了美國「歷史科課程標準」,同時美國 是地方分權的國家,各州亦有各自的課程標準。李稚勇〈美國學校歷史課 程 改 革 論 析 〉 8與 〈 美 國 歷 史 科 國 家 課 程 標 準 論 析 〉 9 敘 述 美 國 學 校 的 歷 史 課程出現危機,至一九九○年代美國制定了國家課程標準,確立歷史作為 核心課程,使得歷史科地位提升。爾後美國歷史課程改革堅持以歷史為核 心實現學科綜合化,並關注史料教學,使學生能「做歷史」,強調歷史思 維能力的培養。. 正當世界各國為了提升自身競爭力,紛紛投入教育改革的浪潮時,中 國 大 陸 的 課 程 改 革 也 於 二 十 世 紀 末 登 場 , 金 相 成 主 編 《 歷 史 教 育 學 》 10 、. 6. 李 稚 勇 , 〈 論 英 國 歷 史 科 國 家 課 程 標 準 之 發 展 — — 兼 評 2007年 版 歷 史 科 國 家 課 程 標 準 〉 , 《 外 國 中 小 學 教 育 》 , 4(2008), 頁9-14。 7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全國學校歷史科教學中心編,郭實渝譯,《美國歷 史 科 國 家 課 程 標 準 : 探 討 美 國 經 驗 》 ( 臺 北 : 教 育 部 ,1996) 。 8 李 稚 勇 , 〈 美 國 學 校 歷 史 課 程 改 革 論 析 〉 , 《 外 國 中 小 學 教 育 》 , 9(2007), 頁35-43。 9 李 稚 勇 ,〈 美 國 歷 史 科 國 家 課 程 標 準 論 析 〉 ,《 歷 史 教 學 》,6(1999),頁2630。 10 金 相 成 主 編 , 《 歷 史 教 育 學 》 ( 浙 江 : 浙 江 教 育 出 版 社 ,1994) 。 - 5 -.

(16)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于 友 西 主 編《 中 學 歷 史 教 學 法 概 論 》 11 、 于 友 西 等 人 著《 歷 史 學 科 教 育 學 》 12. 、聶 幼 犁 主 編《 歷 史 課 程 與 教 學 論 》 13 回 顧 中 國 歷 史 上 教 育 的 演 變 與 反 思. 並評述近二十年來的教育變革,課程的部分則是比較美、英、日、俄歷史 課程之發展,以及中國從「癸卯學制」到國民教育的歷史課程與新一輪的 課改及展望,並談論中國中學歷史學科課程目標的沿革與世界性的改革。 一九九○年代為強調「能力主義」教學的時期,強調培養歷史思維能力為 歷史教學的主流,歷史不是只有學習基礎知識而已,更要培養歷史探究能 力的觀點。關於中國教育改革與比較教育可參閱李稚勇的〈中英兩國歷史 科 國 家 課 程 標 準 比 較 研 究 〉 14 、 〈 中 美 社 會 科 課 程 標 準 比 較 研 究 (上 )〉 15 、 〈 中 美 社 會 科 課 程 標 準 比 較 研 究 (下 )〉 16 、 〈 中 、 美 、 英 三 國 中 學 歷 史 課 程 內 容 體 系 比 較 研 究 〉 17 說 明 中 國 大 陸 中 學 階 段 社 會 科 課 程 、 歷 史 教 育 改 革欲取法英、美之歷史探究性學習,借鏡英、美歷史課程目標、教材教法 的 改 革 成 效 。 趙 亞 夫 〈 美 國 學 者 眼 中 的 歷 史 思 維 及 其 對 我 們 的 啟 示 〉 18 強 調中國大陸所重視歷史思維能力,必須等同於英美欲培養歷史學科能力。. 11. 于 友 西 主 編 , 《 中 學 歷 史 教 學 法 概 論 》 (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1988) 。 于 友 西 、葉 小 兵 、趙 亞 夫 著 ,《 歷 史 學 科 教 育 學 》( 北 京 :首 都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 ,2002) 。 13 聶 幼 犁 主 編 , 《 歷 史 課 程 與 教 學 論 》 (杭 州 : 浙 江 教 育 出 版 社 ,2003)。 14 李 稚 勇,〈 中 英 兩 國 歷 史 科 國 家 課 程 標 準 比 較 研 究 〉,《 上 海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基 礎 教 育 版 )》 ,4(2009), 頁 1-10。 15 李 稚 勇 , 〈 中 美 社 會 科 課 程 標 準 比 較 研 究 (上 )〉 , 《 學 科 教 育 》 , 5(2003), 頁43-49。 16 李 稚 勇 , 〈 中 美 社 會 科 課 程 標 準 比 較 研 究 (下 )〉 , 《 學 科 教 育 》 , 6(2003), 頁44-49。 17 李 稚 勇 ,〈 中 、美 、英 三 國 中 學 歷 史 課 程 內 容 體 系 比 較 研 究 〉,《 上 海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基 礎 教 育 版 )》 ,1(2007), 頁 33-39。 18 趙 亞 夫,〈 美 國 學 者 眼 中 的 歷 史 思 維 及 其 對 我 們 的 啟 示 〉,《 歷 史 教 學 (中 學 版 )》 ,4 (2011), 頁23-28。 12. -6-.

(17) 第一章 緒論. 孟 鐘 捷〈 歷 史 思 維 素 質 培 養 的 深 度 與 廣 度 :來 自 德 國 的 經 驗 〉 19 敘 述 德 國 歷 史教育變遷,德國中學歷史教育目標即是使學生有「歷史意識」,並且強 調歷史教育學研究的重要性。. 二、 我 國歷 史 教育 變 革 相關 研 究成 果 管 美 蓉 〈 臺 灣 地 區 大 學 入 學 考 試 與 教 學 的 關 係 — 以 62 至 85 學 年 度 日 大 聯 考 歷 史 科 試 題 為 例 〉 20 、葉 煬 彬〈 高 中 歷 史 教 育 的 現 況 與 展 望 〉 21 整 理 歸 納 歷 史 課 程 標 準 (綱 要 ), 主 要 包 括 三 項 關 鍵 轉 折 : 《 八 八 課 綱 》 、 《 九 五暫綱》、《一○一課綱》,從歷年來公布的課程標準中,前階段四十餘 年課程目標沒有與時俱進修正,《八八課綱》將歷史學科加以定位,重視 歷史知識本身的重要性,歷史科不再只是發揚民族精神的附庸而已,並且 開放民間編輯高中教科書。《九五暫綱》、《一○一課綱》的變革,進一 步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協助者、引導者,其中最重 要的關鍵是確認歷史思維的重要性,並加列「核心能力」的項目,是歷屆 課綱當中最巨大的變革。. 葉 煬 彬 《 高 級 中 學 社 會 領 域 課 程 暫 行 綱 要 草 案 探 究 》 22 就 暫 行 綱 要 草. 19. 孟 鐘 捷,〈 歷 史 思 維 素 質 培 養 的 深 度 與 廣 度 :來 自 德 國 的 經 驗 〉,《 歷 史 教 學 (中 學 版 )》 ,10 (2011), 頁53-56。 20 管 美 蓉 ,〈 臺 灣 地 區 大 學 入 學 考 試 與 教 學 的 關 係 — 以62至85學 年 度 日 大 聯 考 歷 史 科 試 題 為 例 〉,周 樑 楷、張 元 編,《 方 法 論:歷 史 意 識 與 歷 史 教 科 書 的 分 析 編 寫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 ( 新 竹 : 清 華 大 學 歷 史 所 , 1998) , 頁 1 85。 21 葉 煬 彬,〈 高 中 歷 史 教 育 的 現 況 與 展 望 〉, 陳 清 溪 主 編,《 永 續 發 展 教 育 政 策 與 制 度 規 劃 之 探 索 》 ( 三 峽: 國 家 教 育 研 究 院 籌 備 處 ,2009) , 頁240-27 4。 22 葉 煬 彬,《 高 級 中 學 社 會 領 域 課 程 暫 行 綱 要 草 案 探 究 》( 豐 原: 教 育 部 臺 灣 省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研 習 會 ,2006) 。 - 7 -.

(18)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案(草案經修正後,就是《九五暫綱》),先討論社會領域所含諸學門內 涵,次探討社會領域課程之變遷,並針對現行課程進行探討包括整體課程 架構、課程目標及核心能力、教材大綱等,最後則分析比較新課程綱要之 優劣得失,並提出改革意見,供高中教師教學、書商修訂教科書及相關教 育主管機關進行課程改革之參考。. 葉 煬 彬 〈 高 中 歷 史 教 育 的 現 況 與 展 望 〉 23 中 從 教 學 目 標 、 核 心 能 力 、 教材綱要三方面,探討課綱發展現況、各版本教科書編寫方式、教學現況 及測驗試題之發展情形,做為未來展望的基礎。提出建言,包括史實理解 及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宜並重、核心能力的項目及內容宜再調整、教材綱 要宜再精簡留給學生必要的思考空間、發展探究型內容之教科書、落實教 科書「問題與討論」之操作及討論、以「問題教學法」彌補「講述法」之 不 足、製 作 問 題 集 供 教 師 教 學 參 考 之 用、落 實「 課 綱 」即「 考 綱 」之 政 策 、 研發有效題型彌補現行題型之不足。. 葉 煬 彬〈 高 中 歷 史 核 心 能 力 的 探 索 與 實 踐 〉 24 探 討 歷 史 核 心 能 力 成 立 的國內外教育改革的過程及背景。詮釋歷史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探索歷史 核心能力應有的內涵。評析歷史核心能力現有條文,作為思索未來改革方 向,提供落實核心能力具體意見之參考,分別從:課程綱要、教科書、教 師、教學、試題等五方面,尋求歷史核心能力落實的可能途徑。. 23 24. 葉 煬 彬 , 〈 高 中 歷 史 教 育 的 現 況 與 展 望 〉 , 頁 240-274。 葉 煬 彬,〈 高 中 歷 史 核 心 能 力 的 探 索 與 實 踐 〉, 陳 清 溪 主 編,《 教 育 核 心 價 值 實 踐 之 研 究 》 ( 三 峽 : 國 家 教 育 研 究 院 籌 備 處 ,2010) , 頁235-277。. -8-.

(19) 第一章 緒論. 陳裕皓〈臺灣史歷史教育的變遷:以高中歷史九五暫綱論述為核心 ( 1948-2005)〉 25 藉 由《 九 五 暫 綱 》 中 有 關 臺 灣 史 的 部 分 ,試 圖 探 討 臺 灣 史教育的成型與轉型,並兼述臺灣歷史教育的發展,縱向地研究高中臺灣 史教育,在國際趨勢、時代變遷,以及配合國家政策的影響下,從主體意 識的強調、題材的豐富、政治性與知識性權力的影響,以及世界史觀的建 立,觀看臺灣史教材的蛻變,以隨時掌握世界變化的脈動,最後歸結出幾 項結論,證明高中臺灣史教育的蛻變,有其正面的意義。. 郭 淑 美〈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研 究 -以 臺 灣 史 教 材 為 中 心 (1948~2006)〉26 經 由探討臺灣中學歷史教育的發展,介紹歷次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以及 高級中學教科書中有關臺灣史教材的演變,藉以觀察高中臺灣史教育的成 型,進而探究臺灣歷史教育的轉型。. 李皖玲〈「九五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分析-以臺灣史與中國 史 的 歷 史 教 科 書 為 例 〉 27 關 注 於 《 九 五 暫 綱 》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所 引 發 的 相 關討論,研究以歷史教科書為探索的主要核心,研究發現如下:核心能力 的設計就理想和現實層面間仍存在差距、從《九五暫綱》到《九八課綱》 (一○一課綱)皆未能充分協調各方意見、教科書朝向多元發展但仍有很 大的進步空間、各版本教科書在爭議主題上各有偏倚、臺灣史與中國史在 分量上的調整易引發理解及教學上的困擾、多數受訪教師關注的焦點並非. 25. 陳 裕 皓 ,〈 臺 灣 史 歷 史 教 育 的 變 遷 : 以 高 中 歷 史 九 五 暫 綱 論 述 為 核 心 (1948 -2005) 〉 ( 中 興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2011) 。 26 郭 淑 美,〈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研 究 -以 臺 灣 史 教 材 為 中 心 (1948~2006)〉(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在 職 進 修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 2005) 。 27 李 皖 玲,〈「 九 五 普 通 高 級 中 學 課 程 暫 行 綱 要 」分 析 - 以 臺 灣 史 與 中 國 史 的 歷 史 教 科 書 為 例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國 家 發 展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2008) 。 - 9 -.

(20)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意識型態或政治立場的爭議、媒體過度渲染意識型態。. 以上論文揭示,受到歐美等先進國家的影響,強調能力導向之教改潮 流下,促使國內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分段能力指標」與高中歷史《九五暫 綱》《一○一課綱》核心能力的形成。在重大歷史教育發展脈絡及轉折當 中,除了課程綱要與教科書的變革之外,實踐高中歷史核心能力將是此波 歷史教育改革的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特別注意大考試題的改良,並建議課 綱(核心能力)即是考綱,才能將所有歷史教育的環結整合起來。. 貳、「歷史思維」、「歷史教學」相關研究成果 一、 歷 史思 維 能力 相 關 研究 成 果 陳豐祥〈新修訂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的理論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 應 用 〉28、Peter Lee著,周 孟 鈴 譯,〈 兒 童 學 習 歷 史 的 進 程 〉29、葉 小 兵 譯 , 〈 簡 介 英 國 對 中 學 生 歷 史 意 識 的 最 新 研 究 〉 30 將 歷 史 學 科 的 知 識 類 型 可 分 為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在歷史學科中陳述性知識指的是以歷史事實 為 主;「 第 二 類 概 念 」則 是 程 序 性 知 識,包 括:時 序、理 解、神 入、敘 述 、 解釋、因果、變遷、證據等,學生以歷史思維操作。近年來,教育學者與 歷史學者不斷強調,教育的目的不應只灌輸零散的訊息,更應該有系統地 教導各學科的知識結構,由知識導向轉而重視學習的思維與技能。以下就. 28. 陳 豐 祥,〈 新 修 訂 布 魯 姆 認 知 領 域 目 標 的 理 論 內 涵 及 其 在 歷 史 教 學 上 的 應 用 〉 , 《 歷 史 教 育 》 ,15(2009.12) , 頁8-9。 29 Peter Lee著 , 周 孟 鈴 譯 , 〈 兒 童 學 習 歷 史 的 進 程 〉 , 《 清 華 歷 史 教 學 》 , 3( 1994.6), 頁 5-7。 30 葉小兵,〈簡介英國對中學生歷史意識的最新研究〉,《清華歷史教學》, 2(1993), 頁115-116。. - 10 -.

(21) 第一章 緒論. 歷史思維能力相關研究做一番整理:. 「 時 序 概 念 」部 分:林 慈 淑〈 英 國 歷 史 教 育 改 革 中 的「 時 序 」爭 議 〉31 , 英國自一九七○年代開始反思歷史教育,「時序」問題即是社會各界爭論 的焦點。歷經討論與思辨,對於「時序」與歷史教育的關係逐漸產生了某 些 共 識 : 1.為 建 構 的 線 性 式 的 時 間 架 構 不 必 然 是 歷 史 課 綱 的 唯 一 選 擇 ; 2. 時序概念應是學習歷史必備的思維能力,學生藉由瞭解史家所用的計時系 統、延續和變遷的思考角度、分期的由來等歷史時間概念,並幫助學生認 識 歷 史 學 家 如 何 憑 藉 某 種 主 張 或 觀 念 來 建 立 歷 史 脈 絡,而 人 為 建 構 出 有「 意 義的」時代分期。. 「 歷 史 理 解 」 部 分 : 吳 嘉 琪 〈 國 中 學 生 歷 史 理 解 之 研 究 〉 32 透 過 實 證 研究,探討國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表現,以及「歷史理解」如何影響他 們的歷史學習。蕭憶梅近年來也針對高中學生「如何學習歷史」的課題進 行 相 關 的 研 究 。 如 〈 理 解 學 生 歷 史 思 維 的 重 要 性 〉 33 一 文 中 論 證 歷 史 教 學 中除了講授歷史知識之外,更需要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藉由呈現 三位臺灣高中生在書面問卷與訪談資料中對於歷史學科概念的想法,討論 這些學生對於歷史的認知如何影響他們的歷史學習。結果發現成熟的歷史 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對歷史作更進一步地思索,明白歷史解釋會受到時間. 31. 林 慈 淑 ,〈 英 國 歷 史 教 育 改 革 中 的 「 時 序 」 爭 議 〉, 《 東 吳 歷 史 學 報》 ,15 (2006) , 頁207-242。 32 吳 嘉 琪,〈 國 中 學 生 歷 史 理 解 之 研 究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2009) 。 33 蕭 憶 梅,〈 理 解 學 生 歷 史 思 維 的 重 要 性 〉,《 歷 史 教 育 》,14( 2009),頁8 7-102。 蕭 憶 梅 , 〈 學 生 如 何 學 習 歷 史 ? - 談 理 解 學 生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的 重 要 性 〉,「 中 學 歷 史 教 育 - 歷 史 教 師 創 造 力 提 升 及 創 新 教 學 學 術 研 討 會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歷 史 系 , 2009年 2月21-22日 。 - 11 -.

(22)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脈絡與研究問題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議教師應掌握到學生對歷史學科概 念的理解程度,如此才能達到教學成效。. 「 歷 史 神 入 」 部 分 : 吳 翎 君 《 歷 史 教 學 理 論 與 實 務 》 34 、 黃 琇 苓 〈 談 歷 史 教 學 中 的「 神 入 」概 念 〉35「 神 入 」(empathy)或 歷 史 神 入 (historical empathy)是「 能 夠 就 一 歷 史 事 件,嘗 試 進 行 設 身 處 地 的 認 知 」。簡 而 言 之 , 是指透過理解、體會古人看事情的方式去看歷史。林慈淑〈歷史教與學的 鴻 溝 - 英 國 兒 童 歷 史 認 知 的 探 究 〉 36 , 探 索 一 九 六 ○ 年 代 至 一 九 九 ○ 年 代 期間,英國在五至十六歲之間的學童歷史思維實證研究的重要發展。英國 學者試圖建立起兒童理解歷史與思維能力上的進程,不但可作為各階段教 學目標的參考,並能為歷史考評提供較為客觀的依據。作者認為神入 ( empathy)是 指 在 證 據 的 支 持 下 運 用 想 像 力,進 入 過 去 人 們 的 心 靈 和 感 受 當中,而認識過往不同的價值觀和態度。〈歷史書寫的可能途徑-英國中 學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的 人 物 表 現 〉 37 解 釋 「 神 入 」 的 意 涵 乃 指 一 種 能 夠 進 入 古 人的處境裡,體會其心中感受,自其觀點來看事件與問題的同理心;這種 對人或事的理解與諒解奠基於對史料作深度解讀與判斷的能力。. 「歷史解釋」部分: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認為歷史教學如. 34. 吳 翎 君 , 《 歷 史 教 學 理 論 與 實 務 》( 臺 北 : 五 南 圖 書 出 版 有 限 公 司 ,2004年 ) , 頁77。 35 黃 琇 苓 , 〈 談 歷 史 教 學 中 的 「 神 入 (empathy) 」 概 念 〉 , 《 清 華 歷 史 教 學 》 ,17(2006.5) , 頁 110。 36 林 慈 淑 , 〈 歷 史 教 與 學 的 鴻 溝 ─ 英 國 兒 童 歷 史 認 知 的 探 究 (1960’ s-1990’ s) 〉 , 《 東 吳 歷 史 學 報 》 ,8( 2002) , 頁153-190。 37 劉 靜 貞,〈 歷 史 書 寫 的 可 能 途 徑 - 英 國 中 學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的 人 物 表 現 〉,收 錄 於 東 吳 大 學 歷 史 系 主 編,《 史 學 與 文 獻 》( 臺 北:學 生 書 局,1998),頁 42-43。. - 12 -.

(23) 第一章 緒論. 果出現二個以上歧異的敘述,對學生是一項思維的挑戰,促使學生理解歷 史 敘 述 的 差 異 性 , 進 而 瞭 解 歷 史 解 釋 具 有 多 元 的 面 貌 。 38 〈 年 齡 、 知 識 或 觀 念 ─ 試 探 兒 童 對 多 元 歷 史 記 述 的 反 應 〉 39 重 新 思 考 歷 史 教 育 , 除 了 教 導 史實之外,適當教導歷史學特有的一些知識概念,改變兒童看待事物的視 野。林 慈 淑〈 史 家 ? 偵 探 ? 或 記 錄 ? ─ 10~14 歲 對 歷 史 記 述 的 一 些 想 法 〉40 以 臺 灣 地 區 10-14 歲 兒 童 為 對 象 , 用 歷 史 記 述 ( historical account) 來 探討兒童的歷史思考的特質。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歷史敘述的認識常認為 「資料即歷史」,沒有「歷史是經由歷史家建構出來」的概念,這顯現出 兒童對歷史的認知與成人歷史認知有相當的差異。所以歷史教育首要重視 的工作是調整兒童對於歷史的認知方面的差距。. 「因果關係」、「歷史變遷」部分:林慈淑《歷史要教什麼?-英美 歷 史 教 育 的 爭 議 》 41 、吳 翎 君《 歷 史 教 學 理 論 與 實 務 》 42 認 為 歷 史 學 本 身 即 是探討歷史變動與因果的一門學科。歷史變遷其主要的作用是能夠在歷史 脈絡中探究,適切地掌握變遷機制與關鍵所在,發展評斷重要史實、辨識 各時代的不同特徵,以及評價歷史發展重大轉折的能力。. 林慈淑發表數篇談及英國與臺灣歷史教育改革問題,以及學生認知探. 38. 吳 翎 君 , 《 歷 史 教 學 理 論 與 實 務 》 , 頁 120。 林 慈 淑、〈 年 齡、 知 識 或 觀 念 ─ 試 探 兒 童 對 多 元 歷 史 記 述 的 反 應 〉,《 東 吳 歷 史 學 報 》 ,10(2003) , 頁307-346。 40 林 慈 淑,〈 史 家 ? 偵 探 ? 或 記 錄 ? ─10-14歲 兒 童 對 歷 史 記 述 的 一 些 想 法 〉, 收 錄 於 東 吳 大 學 歷 史 系 主 編,《 史 學 與 文 獻 (三)》(臺 北:東 吳 大 學 歷 史 系 , 2001), 頁171-206。 41 林 慈 淑 ,《 歷 史 ,要 教 什 麼 ? - 英 、美 歷 史 教 育 的 爭 議 》( 臺 北 :臺 灣 學 生 書 局 ,2010) , 頁333-337、 340。 42 吳 翎 君 , 《 歷 史 教 學 理 論 與 實 務 》 , 頁 94。 39. - 13 -.

(24)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究的文章,最後重新編撰於歷史教育理論的專著《歷史要教什麼?-英美 歷 史 教 育 的 爭 議 》 43 將 歷 來 有 關 於 歷 史 教 育 目 的 看 法 區 分 出 兩 種 主 張 的 爭 議:「政治社會觀點」與「歷史學科觀點」,及歷史要教/學什麼權分出 兩種教學重心之爭:「歷史事實」與「思維能力」,最後說明歷史學核心 概念與能力:時序、變遷、因果。激發歷史教師思考學習歷史與教導歷史 究竟所謂何來。. 吳翎君亦發表多篇文章探討培養歷史思維能力的研究,並集結整理於 其 著 作 《 歷 史 教 學 理 論 與 實 務 》 44 , 作 者 參 酌 英 美 學 者 近 年 來 歷 史 教 學 的 新觀念,並應用於國內小學高年級臺灣史教學的行動研究,嘗試從歷史敘 事的解釋和分析、歷史思維的引導和教學示例來活化課程。作者認為,國 內外對學童思維的認知研究,證明透過適切的歷史教材與有效的教學方 法,歷史教育得以擺脫記誦史實為主的教學,取而代之的是培養學童的歷 史思維能力,亦使歷史科的學習受到社會大眾與政府的重視。因此作者主 張歷史思維的訓練,應從小學階段開始,透過運用教育新觀念實際運作於 課程當中,才可累積教學經驗,充實課程內涵,最後能達到培養學生的歷 史思維能力的成效。. 民國八十一年創刊,由張元教授主編的《清華歷史教學》,原是清華 大學歷史研究所暑期進修班主辦的刊物,提倡並推動歷史教學的研究,引 進 英 美 歷 史 教 育 改 革 的 文 章 ; 45 並 定 期 舉 辦 歷 史 教 學 學 術 研 討 會 引 介 教 學. 43. 林慈淑,《歷史要教什麼?-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 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 45 例 如: 陳 冠 華,〈 英 國 歷 史 教 育 改 革 理 念 之 歷 史 科 的 內 容 〉,《 清 華 歷 史 教 44. - 14 -.

(25) 第一章 緒論. 實 務 , 重 視 歷 史 思 維 教 育 。 46 主 持 與 參 與 此 刊 物 的 重 要 人 物 亦 是 領 導 臺 灣 歷 史 教 育 改 革 之 重 要 推 手 , 47 每 篇 文 章 對 於 站 在 第 一 線 的 歷 史 教 師 多 有 啟 發 , 舉 〈 十 一 歲 兒 童 歷 史 認 知 初 探 〉 48 為 例 , 透 過 教 學 實 驗 , 針 對 十 一 歲 兒童歷史抽象思維能力做初步的研究。認為兒童的歷史思維能力有其限 度,但可以透過閱讀能力與充實知識來訓練與培養,反而是歷史的記憶不 值得刻意訓練。因小學兒童對文字資料閱讀能力有限,教師可運用圖片為 教具來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將有助於學生歷史想像力的發揮與歷史情境的 建 構 。 再 舉 〈 加 強 歷 史 教 學 深 度 的 一 些 想 法 〉 49 為 例 , 把 握 幾 個 重 要 的 概 念,大膽設計教學活動,將學生帶向深度的學習,得到學習歷史的好處, 例如:超越教科書的侷限、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教課的重點在學生思辨能 力等的訓練和提升、教學要把知識內容與能力緊密結合;並且指出現今教 科書中出現史料判讀與問題探討,教學深度勝過以往,但選取史料必須精 審,每段史料都應有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的作用,選取的史料應包括三種 教學功能:可以補充課文的敘述、可以探討的史料、選多個相關的史料讓 學生加以比較分析。. 聯合報系的《歷史月刊》,其編輯目的是把歷史知識落實到學術圈內. 學 》 ,10(1999.9) , 頁27。 葉 小 兵 , 〈 美 國 的 歷 史 科 國 家 標 準 中 對 歷 史 思 維 的 說 明 〉 , 《 清 華 歷 史 教 學 》 , 5(1996), 頁76-88。 等 。 46 例 如 : 李 彼 得 ( Peter Lee) , 周 孟 玲 譯 , 〈 兒 童 學 習 歷 史 的 進 程 〉 , 頁 8-12 。 D. Thompson著 , 葉 小 兵 譯 , 〈 理 解 過 去 : 程 序 與 內 容 〉 , 《 清 華 歷 史 教 學 》 ,7(1996), 頁4-27。 …等 47 莊 德 仁,〈《 清 華 歷 史 教 學 》與 當 代 臺 灣 歷 史 教 改: 以 教 科 書 為 中 心 的 討 論 〉 , 《 歷 史 教 育 》 ,15(2009) , 頁251-278。 48 張元、駱月娟,〈十一歲兒童歷史認知能力初探〉,《清華歷史教學》,5 (1996) , 頁4-30。 49 張 元 , 〈 加 強 歷 史 教 學 深 度 的 一 些 想 法 〉 , 《 清 華 歷 史 教 學 》 , 16(2005) , 頁6-25。 - 15 -.

(26)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外,能發揮社會教育普遍性的功能,熱心於歷史教育的學者或中學教師經 常 執 筆 「 歷 史 教 室 」 專 題 而 發 表 文 章 關 於 歷 史 教 育 理 念 的 文 章 。 50 陳 冠 華 〈 實 現 歷 史 教 育 價 值 的 關 鍵 - 培 養 歷 史 科 核 心 能 力 〉 51 一 文 指 出 , 「 歷 史 科核心能力」與「歷史事實知識」對歷史學習而言各有其重要性,但為何 要提出發展學生「歷史科核心能力」?並不是為了培養歷史學者,乃在於 唯有真正學習歷史這門知識的特質,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歷史這門知識, 對學生發生意義,歷史的學習至少應包括四個部分:歷史事實知識、歷史 理解、歷史解釋與歷史探究能力。. 從國內外學者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學生的確具有歷史思維的潛 能,最主要的關鍵就是教師與課程。我們要做的是藉由教學去發展學生的 歷史概念和探究能力,即使最後可能不是每個學生都達到最高層次,但只 要學生的概念和能力層次有所提升,就是有意義的。. 二、 培 養歷 史 思維 能 力 教學 之 研究 成 果 歷史教育的趨勢、教科書的比較研究、歷史思維能力的探討,是本研 究 所 要 深 入 討 論 的 對 象 。 劉 靜 貞 〈 10-16 歲 學 生 對 歷 史 記 述 的 認 知 初 探 — 三 人 小 組 討 論 方 式 的 嘗 試 〉 52 則 是 透 過 「 三 人 小 組 」 的 方 式 , 運 用 「 一 個 故事、二種記述」的呈現,讓學生進行討論,並觀察學生討論的過程,企. 50. 例 如:張 元,〈 歷 史 老 師 不 可 以 這 麽 想 〉,《 歷 史 月 刊 》,217(2006),頁 108-111。 張 元 , 〈 學 生 喜 歡 怎 樣 的 歷 史 課 〉 , 《 歷 史 月 刊 》 , 259( 2009.8 ) , 頁120-124。 51 陳 冠 華,〈 實 現 歷 史 教 育 價 值 的 關 鍵 - 培 養 歷 史 科 核 心 能 力 〉,《 歷 史 月 刊 》 ,186(2003) , 頁117-122。 52 劉 靜 貞,〈 10-16歲 學 生 對 歷 史 記 敘 的 認 知 初 探 — 三 人 小 組 討 論 方 式 的 嘗 試 , 收 錄 於 東 吳 大 學 歷 史 系 主 編,《 史 學 與 文 獻 (三)》(臺 北:東 吳 大 學 歷 史 系 , 2001), 頁119-170。. - 16 -.

(27) 第一章 緒論. 圖了解兒童如何透過歷史記述去理解、評斷歷史人物以及其所處的歷史。. 簡 靖 怡 53 的 研 究 說 明 歐 美 各 國 近 年 來 的 歷 史 教 育 趨 勢 以 培 養 歷 史 思 維 能力為主,強調歷史科能夠培養讓學生應用於生活中的能力就是「歷史思 維 能 力 」 。 並 且 研 究 兩 岸 三 地 國 (初 )中 歷 史 教 材 「 學 習 活 動 」 與 歷 史 思 維 能力關係。. 劉 心 怡 〈 國 中 生 歷 史 理 解 之 研 究 〉 54 指 出 , 臺 灣 的 歷 史 課 程 改 革 受 到 英美學界之影響轉趨重視學童歷史思維能力之培養,對學生的歷史理解能 力進行探究,進而提出符合其心智能力歷史教材或教學方法。邵宗儀〈國 中 生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教 學 之 研 究 ─ 以 國 三 課 程 ﹝ 世 界 文 明 的 發 展 ﹞ 為 例 〉 55 探討國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認知表現和思維活動層次,研究目的是試圖在 既有的課程中,建構注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案,並檢討此教學法 的 實 施 狀 況 與 成 效 。 宋 明 娟 〈 啟 發 歷 史 思 維 的 教 與 學 - 理 論 與 實 例 〉 56 旨 在 論 述「 啟 發 歷 史 思 維 」是 歷 史 教 育 的 要 點;其 中 兼 顧 理 論 與 實 例 的 探 討 , 且並重歷史教育中的「教」與「學」。. 袁天華〈「史料證據」與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能力的培養─以「日 本 統 治 時 期 」單 元 為 例 〉5 7 中 探 討《 九 五 暫 綱 》揭 示 了 高 中 生 學 習 歷 史 的 目. 53. 簡 靖 怡 , 〈 兩 岸 三 地 國 (初 )中 歷 史 教 材 「 學 習 活 動 」 與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之 培 養 〉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在 職 進 修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2010) 。 54 劉 心 怡,〈 國 中 生 歷 史 理 解 之 研 究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教 育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2005) 。 55 邵 宗 儀,〈 國 中 生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教 學 之 研 究 ─ 以 國 三 課 程 ﹝ 世 界 文 明 的 發 展 ﹞ 為 例 〉 ( 慈 濟 大 學 教 育 研 究 所 教 學 碩 士 論 文 , 2006.7) 。 56 宋 明 娟,〈 啟 發 歷 史 思 維 的 教 與 學 - 理 論 與 實 例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2003) 。 57 袁 天 華,〈「 史 料 證 據 」與 高 中 學 生 歷 史 學 科 核 心 能 力 的 培 養 ─ 以「 日 本 統 - 17 -.

(28)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標是要建構自己的歷史思維,也就是所謂「核心能力」的培養。接著辨明 史料的分類及其功能,接著闡述史料證據應用於歷史教學的理論基礎,及 「史料證據」的教學活動應該達成的具體教學目標。施曉雯〈史料證據在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當代臺灣與世界:經濟的成長與挑戰」單元 教 材 教 法 為 例 〉 58 探 討 如 何 透 過 對 史 料 證 據 的 觀 察 與 應 用 , 培 養 學 生 理 解 歷史事實的時序觀念、因果關係並訓練學生分析、批判等思維能力,並藉 此檢視新的教材教法能否提升高中學生對歷史科的學習興趣。透過多元史 料讓學生「神入」當時的歷史情境,透過小組討論法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 統整回顧。. 以上論文指出,國中小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分段能力指標」與高中歷 史課綱「核心能力」揭示培養歷史思維能力成為歷史教育重要的內涵,歷 史教科書、歷史教學、歷史的學習、教學的評鑑均以此為出發點,歷史思 維能力(核心能力)成為研究的重點。. 中國大陸把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作為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已有二十餘年時間。學術價值的專書,集中一九九○年代,學者趙恒烈將 其 研 究 成 果 匯 集 於 《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研 究 》 59 , 白 月 橋 除 有 《 歷 史 教 學 中 發 展 學 生 的 思 維 能 力 》 60 這 部 很 有 影 響 的 譯 著 外 , 還 有 專 著 《 歷 史 教 學 問 題. 治 時 期 」單 元 為 例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在 職 進 修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2011) 。 58 施 曉 雯,〈 史 料 證 據 在 高 中 歷 史 教 學 中 的 應 用 ─ 以「 當 代 臺 灣 與 世 界:經 濟 的 成 長 與 挑 戰 」單 元 教 材 教 法 為 例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教 育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2008) 。 59 趙 恒 烈 , 《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研 究 》 (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1998) 。 60 白 月 橋 ,《 歷 史 教 學 中 發 展 學 生 的 思 維 能 力 》( 北 京 :教 育 科 學 出 版 社 ,19. - 18 -.

(29) 第一章 緒論. 探 討 》 61 。. 其他專論由「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鍵入關鍵字「歷史思維」搜尋, 從 一 九 九 四 年 至 二 ○ 一 四 年 有 超 過 1600 筆 期 刊 論 文 的 數 量,中 國 大 陸 歷 史 教師紛紛提出如何透過課堂教學來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列舉本論文徵引、 參照的一些專論:郭永彩〈在問題探究中提升歷史思維能力,推進有效教 學 〉 62 認 為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是 歷 史 學 科 能 力 的 核 心 , 透 過 小 組 自 主 探 究 式 學 習方式來提高歷史思維能力。蔡伯建〈歷史教學中如何體現歷史思維和歷 史 理 解 〉 63 認 為 史 料 運 用 是 重 要 的 方 式 。王 健〈 淺 談 學 生 歷 史 思 維 的 培 養 〉 64. 認 為 要 創 設 歷 史 情 境、學 生 自 主 學 習 與 評 價 學 生 方 法 要 多 樣 化。閆 晶〈 小. 議 中 學 歷 史 課 堂 中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的 培 養 〉 65 認 為 除 了 要 求 學 生 「 學 會 歷 史」,更要要求「會學歷史」,方法是閱讀教材,巧設問題。許蘭香〈發 揮 討 論 法 教 學 優 勢 培 養 學 生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 66 說 明 討 論 教 學 法 是 培 養 學 生 歷 史 思 維 的 有 效 途 徑 。 陳 昌 蘭 〈 淺 談 如 何 培 養 學 生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 67 認 為 課堂討論是培養歷史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等。. 89) 。 白 月 橋 , 《 歷 史 教 學 問 題 探 討 》 ( 北 京 : 教 育 科 學 出 版 社 ,2001) 。 62 郭 永 彩,〈 在 問 題 探 究 中 提 升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推 進 有 效 教 學 〉,《 考 試 周 刊 》 ,88 (2011), 頁161-162。 63 蔡伯建,〈歷史教學中如何體現歷史思維和歷史理解〉,《中學課程輔導( 江 蘇 教 師 )》 ,2(2011), 頁60、76。 64 王 健,〈 淺 談 學 生 歷 史 思 維 的 培 養 〉,《 新 課 程 (教 育 學 術 )》,9(2011),頁5 。 65 閆 晶 ,〈 小 議 中 學 歷 史 課 堂 中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的 培 養 〉,《 成 功 (教 育 )》,8 ( 2011), 頁139-140。 66 許 蘭 香,〈 發 揮 討 論 法 教 學 優 勢 培 養 學 生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 吉 林 省 教 育 學 院 學 報 (學 科 版 )》 ,7(2011), 頁 126-127。 67 陳 昌 蘭 , 〈 淺 談 如 何 培 養 學 生 歷 史 思 維 能 力 〉 , 《 成 功 (教 育 )》 , 6(2011), 頁133。 61. - 19 -.

(30)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歷史思維作為中國大陸歷史教學的研究熱點,大多討論歷史思維的概 念、種類、功用,其理論來自於一九八○年代中國教育理論界流行思想的 運用,諸如把歷史思維類型分為形象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或著運用心理 學之資訊理論來解釋歷史思維歷程等,而從歷史學的角度看則功用不多, 如 何 將 其 轉 化 為 有 效 的 教 學 實 踐 等 問 題 上 鮮 有 進 步 。 68. 參、「歷史圖表」、「歷史教學」相關研究成果 歷史圖表的運用,在於使學習者進行有效的學習,其發展依據來自認 知 心 理 學 的 研 究 理 論 。 張 春 興 《 教 育 心 理 學 》 6 9 、 Robert E. Slavin著 , 王 明 傑、陳 玉 玲 譯,《 教 育 心 理 學 - 理 論 與 實 務 》70、E. D. Gagne, C. W. Yekovich, & F.R.Yekovich著,岳 修 平 譯,《 教 育 心 理 學 - 學 習 認 知 的 基 礎 》71 等 著 作 , 在認知結構、認知建構、訊息處理論方面探究歷史圖表在學習者內在心理 歷程。. 歷 史 圖 表 越 來 越 在 史 學 界 受 到 重 視 。彼 得 .柏 克( Peter Burke)《 圖 像 證 史 》 、 懷 特 ( Hayden White) 的 「 影 視 史 學 」 72 的 概 念 提 出 後 , 歷 史 學對史料的定位為文字為主體的認知開始被顛覆,任何圖像都可以用作歷 史 證 據,因 此 歷 史 圖 表 作 為 了 解 過 去 的 角 色 也 越 來 越 受 到 重 視。馮 爾 康〈 史. 68. 趙 亞 夫,〈 美 國 學 者 眼 中 的 歷 史 思 維 及 其 對 我 們 的 啟 示 〉,《 歷 史 教 學 (中 學 版 )》 ,7(2011), 頁23。 69 張 春 興 , 《 教 育 心 理 學 》 ( 臺 北 : 臺 灣 東 華 書 局 ,1996.8) 。 70 Robert E. Slavin著 , 王 明 傑、 陳 玉 玲 譯 , 《 教 育 心 理 學 - 理 論 與 實 務 》 ( 臺 北 : 學 富 文 化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 1996.8) 。 71 E. D. Gagne, C. W. Yekovich & F. R. Yekovich著 , 岳 修 平 譯 , 《 教 育 心 理 學 - 學 習 認 知 的 基 礎 》 ( 臺 北 : 遠 流 出 版 事 業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998) 。 72 周 樑 楷 , 〈 書 寫 歷 史 與 影 視 史 學 〉 , 《 當 代 》 , 88( 1993) , 頁 10。. - 20 -.

(31) 第一章 緒論. 學 著 作 的 圖 文 配 合 與 構 建 視 覺 史 料 學 〉7 3、周 樑 楷〈 舉 目 可 詳、萃 取 精 華 — 圖 表 對 歷 史 教 學 的 效 益 〉 , 74 指 出 眾 多 作 為 歷 史 研 究 的 材 料 中 , 圖 和 表 是 兩種不同的傳達的形式,兩者通常一起合稱為「歷史圖表」,如同文本書 寫的史料一般,都可能成為研究探討對象。. 彼 得 . 柏 克 《 圖 像 證 史 》 75 提 到 了 圖 像 製 作 上 的 兩 次 革 命 , 一 次 是 十 五、十六世紀印刷圖像,另一次是十九、二十世紀攝影圖像的出現(包括 電影和電視)。尤其是第二次革命就發生在我們的時代。攝影術、電影、 電視、電子圖像及電腦合成影像技術迅速發展,這些全新的視覺表達方式 根本上改變了人認識歷史、探索歷史的方式,從圖像中,記錄著歷史,是 解讀歷史的重要證據。該書的基本論點是:「圖像如同文本和口述證詞一 樣,也是歷史證據的一種重要形式。」透過圖像我們不僅能看到過去的影 像,更能通過對這影像的解讀探索它們背後潛藏著的信息,正如作者所言 寫作此書的目的有二:鼓勵圖像證據的使用;告知圖像證據可能存在的陷 阱。本書證明圖像研究的多樣性;最後歸納四種對圖像的觀點:第一、圖 像可以我們得知同時代的人如何看待那個世界。第二、強調社會脈絡、一 系列多元背景是讓圖像成為證據的主要關鍵。第三、系列圖像總會比單個 圖像提供的證詞更為可信。第四、無論是圖像或是文本,都要注意微小而. 73. 馮 爾 康 ,〈 史 學 著 作 的 圖 文 配 合 與 構 建 視 覺 史 料 學 〉, 《 學 術 月 刊》 ,4(2 006)。 轉 引 自 傅 麗 楓,〈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的 圖 片 研 究 -以 人 教2003年 版 和 人 教 實 驗 版 為 研 究 中 心 〉 ( 華 中 師 範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2008) , 頁6。 74 周 樑 楷 ,〈 舉 目 可 詳 、萃 取 精 華 —圖 表 對 歷 史 教 學 的 效 益 〉,收 錄 於《 高 級 中 學 歷 史 教 學 法 研 討 會 資 料 彙 編 》( 臺 北:教 育 部 人 文 及 社 會 學 科 教 育 指 導 委 員 會 ,1993.5) , 頁66。 75 彼 得 . 柏 克 著 , 楊 豫 譯 , 《 圖 像 證 史 》 (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 2008.2) 。原 文 書 Peter Burke, Eyewitnessing: The Uses of Images as Historical Evide nce (London: Reaktion Books, 2001). - 21 -.

(32)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有重大意義的細節。. 分 析 歷 史 圖 表, 有 其 解 讀 步 驟。李 雅 芳 76、陳 正 田 77 將 圖 像 視 為 一 種 史 料證據,運用在歷史科教學,將其學習的步驟分為觀察、想像、神入、探 究思考四個步驟,圖表解讀首先面對圖表材料時,先以視覺觀察「外表形 式」,包含歷史圖像裡文物之外觀、顏色,人物之動作、表情、服裝等。 其次,進入到內在意義,運用想像、理解,來辨別圖表外顯形式呈現出來 更深層的意義。最後,把圖表視為主體,深入到過去歷史背景,建構出當 時的生活、社會情境。因此在此學習過程中,學生經由自己思考及主動發 現,可以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歷 史 圖 表 在 學 習 歷 史 上 起 了 促 進 作 用。周 樑 楷〈 影 視 史 學 與 歷 史 思 維 — 以 「 青 少 年 次 文 化 中 的 歷 史 圖 像 」 為 教 學 實 例 〉 78 從 實 際 教 學 的 範 例 , 讓 歷史教學可以換個角度,以學生現實生活中所熟悉的歷史圖像作為教學的 主題,引發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經由圖像的連結生活經驗,讓學 生思考圖像中的意涵,促進學生的歷史思維。另外,〈舉目可詳、萃取精 華 — 圖 表 對 歷 史 教 學 的 效 益 〉 79 提 及 圖 表 與 文 字 或 符 號 都 是 認 知 和 傳 達 知 識理念的工具,任何圖表都不是事實本身,無法涵蓋所有現象,但鼓勵教 師以宏觀的視野,來製作符合自己思想脈絡的圖表來輔助歷史教學,能以. 76. 李 雅 芳,〈 當 孩 子 遇 上 圖 像 -圖 像 融 入 兒 童 歷 史 教 學 〉( 國 立 新 竹 師 範 學 院 社 會 科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 2004.6) , 頁52-60。 77 陳 正 田,〈 圖 像 教 學 對 國 中 生 歷 史 學 習 成 就 之 影 響 — 以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史 教 學 為 例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在 職 進 修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2010),頁 75。 78 周 樑 楷,〈 影 視 史 學 與 歷 史 思 維 — 以「 青 少 年 次 文 化 中 的 歷 史 圖 像 」為 教 學 實 例 〉 , 《 當 代 》 ,118(1996) , 頁8-21。 79 周 樑 楷 , 〈 舉 目 可 詳 、 萃 取 精 華 — 圖 表 對 歷 史 教 學 的 效 益 〉 , 頁66-77。. - 22 -.

(33) 第一章 緒論. 簡馭繁,舉目可詳,增加記憶,進一步因此發現問題,提出新觀念,達到 萃取精華的目的。. 歷 史 圖 表 的 意 義 、 內 涵 和 分 類 決 定 論 文 的 論 述 核 心 , 呂 艷 80 在 論 文 中 將歷史圖片分五大類:人物圖片;物類圖片;事件、場景、活動類圖片; 後 人 加 工 製 作 的 示 意 圖、漫 畫 等 圖 片;地 圖。胡 小 玲 81 與 傅 麗 楓 82 對 於 歷 史 圖 片 三 種 分 類 方 式:依 性 質、依 內 容、依 形 式 分 類。朱 采 慧 8 3 在 論 文 將 圖 表 分成圖、表、圖示三大類。. 葉 芳 如 84 強 調 附 圖 在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扮 演 著 重 要 的 角 色 , 根 據 附 圖 的 性 質,約 略 將 它 們 分 為 八 大 類。林 永 欽 8 5 將 教 學 史 料 分 類 成:一 為 原 創 性 史 料, 另 為 再 造 性 史 料( 包 括 想 像 畫、復 原 模 型、歷 史 地 圖、統 計 表、歷 史 簡 表 、 世 系 表 、 大 事 年 表 等 ) 。 劉 德 美 86 歸 納 各 國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圖 片 的 類 型 , 舉 其重要者例如:人物圖、地圖、古蹟文物圖、示意圖、漫畫圖片、統計圖 等。. 以上文章論及各種圖表、文字資料等歷史敘述在歷史教學當中的媒介. 80. 呂 艷 ,〈 中 學 歷 史 課 程 中 歷 史 圖 片 應 用 研 究 〉( 南 京 師 範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20 07) 。 81 胡 小 玲,〈 高 中 學 生 歷 史 圖 片 收 集 與 解 讀 能 力 培 養 的 探 索 與 實 踐 〉( 江 西 師 範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2005) 。 82 傅 麗 楓 , 〈 高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的 圖 片 研 究 〉( 華 中 師 範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2008 )。 83 朱 采 慧,〈 試 論 國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的 圖 表 與 圖 示 教 學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在 職 進 修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 2002) 。 84 葉 芳 如 ,〈 新 版 國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第 三 冊 附 圖 之 研 究 〉, 《 歷 史 教 育》 ,6(2 000) , 頁149-197。 85 林 永 欽 , 〈 史 料 在 國 中 歷 史 教 學 的 應 用 〉 , 《 清 華 歷 史 教 學 》 , 16(2005) , 頁42-59。 86 劉 德 美 , 〈 談 歷 史 教 學 外 國 史 圖 片 之 編 選 與 運 用 〉 , 《 歷 史 教 育》 , 7( 200 0) , 頁 13-26。 - 23 -.

(34)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作 用 , 說 明 圖 像 資 料 對 學 生 的 歷 史 學 習 的 效 果 與 影 響 , 陳 莉 婷 87 經 研 究 教 科書後發現,教科書雖然有很多的附圖,但是卻缺少有效的編排,無法吸 引學生。周樑楷、林永欽則進一步強調透過問題設計,提升學生閱讀、理 解歷史、解決問題等能力。. 關於歷史圖表資料運用於教與學方面,朱采慧碩論〈試論國中歷史教 科 書 的 圖 表 與 圖 示 教 學 〉,88 說 明 圖 表 在 歷 史 教 學 運 用 上 有 其 實 際 的 價 值 , 並分析說明各類圖表的特點、功用,以及在選擇、設計運用上所須注意的 要 點 , 運 用 圖 、 表 、 圖 示 於 歷 史 教 學 上 的 「 圖 示 教 學 法 」 。 李 雅 芳 89 以 國 小階段學生為研究對象,檢討國小教科書中有關歷史圖像資料,了解圖像 資料在歷史課堂運用的實際運用過程、成效、結果。劉德美〈談歷史教學 外 國 史 圖 片 之 編 選 與 運 用 〉 90 提 到 : 就 歷 史 教 科 書 而 言 , 圖 片 在 課 文 篇 幅 有限的情形下,頗能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至於圖片的運用,則有賴教師 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養。陳莉婷〈從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附圖看其在歷史 教 學 中 的 作 用 — 以 新 編 「 國 中 歷 史 第 一 冊 」 初 版 為 例 〉 91 以 國 中 歷 史 教 科 書中的附圖為分析對象,強調附圖的直觀經驗對中小學學生的學習相當重 要 。 葉 芳 如 〈 新 版 國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第 三 冊 附 圖 之 研 究 〉 92 強 調 附 圖 在 歷 史 教科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透過對附圖的分析,先說明附圖在歷史教學. 87. 陳 莉 婷,〈 從 國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的 附 圖 看 其 在 歷 史 教 學 中 的 作 用—以 新 編「 國 中 歷 史 第 一 冊 」 初 版 為 例 〉 , 《 中 等 教 育 》 , 46:1(1995) , 頁88-104。 88 朱采慧,〈試論國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圖示教學〉。 89 李 雅 芳 , 〈 當 孩 子 遇 上 圖 像 -圖 像 融 入 兒 童 歷 史 教 學 〉 。 90 劉 德 美 , 〈 談 歷 史 教 學 外 國 史 圖 片 之 編 選 與 運 用 〉 , 頁13-26。 91 陳 莉 婷,〈 從 國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中 的 附 圖 看 其 在 歷 史 教 學 中 的 作 用—以 新 編「 國 中 歷 史 第 一 冊 」 初 版 為 例 〉 , 頁 88-104。 92 葉 芳 如 , 〈 新 版 國 中 歷 史 教 科 書 第 三 冊 附 圖 之 研 究 〉 , 頁149-197。. - 24 -.

(35) 第一章 緒論. 中的作用,進而揭示附圖的選擇、編排以及運用原則。. 陳正田〈圖像教學對國中生歷史學習成就之影響—以日治時期臺灣史 教 學 為 例 〉 93 研 究 發 展 出 以 圖 像 導 向 為 主 的 歷 史 教 學 , 探 討 圖 像 融 入 歷 史 教學與一般教學對國中七年級學生的歷史認知、理解、學習成效及學習態 度之影響。用圖表與圖示教學的確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 對於歷史圖表的解讀,可以參閱中國大陸學者所撰歷史圖表教學論 著 , 例 如 楊 德 志 〈 小 議 “ 如 何 加 強 歷 史 圖 表 教 學 ” 〉 94 強 調 歷 史 圖 表 表 達 文 字 難 以 表 達 的 效 果。盧 虹〈 2009 年 高 考 歷 史 圖 表 題 命 題 類 型 及 應 試 策 略 〉 95. 提出歷史圖表能更好地考察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徐波平、陳文云〈直觀. 教 具 在 教 學 中 的 應 用 — — 歷 史 圖 表 教 學 法 探 析 〉 96 認 為 歷 史 圖 表 識 記 的 過 程就是發揮歷史思維的過程。. 解讀歷史圖表有三個程序,讀懂圖表訊息方面,柴紅磊〈如何閱讀歷 史 課 本 中 的 圖 表 〉 9 7 與 劉 桂 章 〈 利 用 歷 史 圖 表 創 設 歷 史 情 景 — 2007 年 中 考 歷 史 識 圖 題 探 析 〉 98 認 為 從 讀 圖 表 的 標 題 、 內 容 、 及 其 顯 性 與 隱 性 訊 息 等 方式來讀懂圖表訊息。識得圖表訊息方面,畢珍〈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充分. 93. 陳 正 田,〈 圖 像 教 學 對 國 中 生 歷 史 學 習 成 就 之 影 響 — 以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史 教 學 為例〉。 94 楊 德 志 , 〈 小 議 “ 如 何 加 強 歷 史 圖 表 教 學 ” 〉 , 《 中 學 歷 史 教 學 研 究 》 , 4( 2005), 頁14-15。 95 盧 虹,〈2009年 高 考 歷 史 圖 表 題 命 題 類 型 及 應 試 策 略 〉,《 中 學 政 史 地 (高 中 文 綜 )》 ,11(2009), 頁27-30。 96 徐波平、陳文云,〈直觀教具在教學中的應用——歷史圖表教學法探析〉, 《 天 中 學 刊 》 ,1(1991), 頁77-80。 97 柴 紅 磊 ,〈 如 何 閱 讀 歷 史 課 本 中 的 圖 表 〉,《 中 學 政 史 地 (初 中 歷 史 )》,9(2 006), 頁 49-51。 98 劉 桂 章 , 〈 利 用 歷 史 圖 表 創 設 歷 史 情 景 —2007年 中 考 歷 史 識 圖 題 探 析 〉 ,《 試 題 與 研 究 》 ,14(2007), 頁5-13。 - 25 -.

(36)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 利 用 圖 表 資 源 〉 99 、 洪 小 玲 〈 以 圖 敘 史 , 依 圖 求 義 — — 高 中 歷 史 圖 表 有 效 教 學 的 主 要 方 法 及 策 略 〉100 與 廖 壽 傳〈 高 考 歷 史 圖 表 史 料 的 解 題 策 略 〉101 認 為必須神入歷史現場,理解歷史脈絡,從歷史知識,得到歷史概念結構。 表 達 圖 表 訊 息 方 面,郭 奉 吾〈 歷 史 圖 表 與 數 據 的 考 查 形 式 及 解 決 途 徑 〉1 0 2 與 謝 堅 江 〈 有 效 運 用 歷 史 圖 表 培 養 學 生 思 維 能 力 〉 103 提 煉 出 材 料 訊 息 的 中 心 結論,才能言而有據,得出高層次理性說明。. 除了解讀程序相同外,不同圖表類型也各有其解讀關鍵性的差異,周 海 平〈 巧 設 歷 史 圖 表 提 升 課 堂 實 效 — 2009 年 歷 史 高 考 圖 表 題 引 發 的 思 考 與 實 踐 〉 104 與 茆 芳 〈 提 高 歷 史 圖 表 分 析 能 力 的 幾 種 方 法 〉 105 認 為 歷 史 人 物 圖 的關鍵是審讀圖說與隱含意義。黃永軍〈高考歷史圖表類題型分類解讀〉 106. 、 張 齊 勝 〈 圖 片 類 選 擇 題 例 析 〉 107 與 邵 新 力 〈 高 考 歷 史 圖 表 型 試 題 的 類. 型 及 解 答 示 例 〉 108 將 歷 史 文 物 圖 放 在 特 定 的 歷 史 脈 絡 中 去 分 析 , 找 出 它 們. 99. 畢 珍 , 〈 如 何 在 歷 史 教 學 中 充 分 利 用 圖 表 資 源 〉 , 《 新 作 文 (教 育 教 學 研 究 ) 》 ,23(2011), 頁46。 100 洪 小 玲,〈 以 圖 敘 史,依 圖 求 義 — — 高 中 歷 史 圖 表 有 效 教 學 的 主 要 方 法 及 策 略 〉 , 《 中 國 校 外 教 育 》 , 21(2011), 頁 59。 101 廖 壽 傳 , 〈 高 考 歷 史 圖 表 史 料 的 解 題 策 略 〉 , 《 中 學 教 學 參 考 》 , 6(2009 ) , 頁109-110。 102 郭 奉 吾、郭 粉 桂,〈 歷 史 圖 表 與 數 據 的 考 查 形 式 及 解 決 途 徑 〉,《 中 學 歷 史 教 學 參 考 》 ,6(2002), 頁48-49。 103 柴 紅 磊 , 〈 如 何 閱 讀 歷 史 課 本 中 的 圖 表 〉 , 頁 49-51。 104 周 海 平,〈 巧 設 歷 史 圖 表 提 升 課 堂 實 效 — 2009年 歷 史 高 考 圖 表 題 引 發 的 思 考 與 實 踐 〉 , 《 教 育 實 踐 與 研 究 (B)》 ,4(2010), 頁 26-30。 105 茆 芳 , 〈 提 高 歷 史 圖 表 分 析 能 力 的 幾 種 方 法 〉 , 《 歷 史 教 學 》 , 8(2004), 頁71-72。 106 黃 永 軍 , 〈 高 考 歷 史 圖 表 類 題 型 分 類 解 讀 〉 , 《 中 學 教 學 參 考 》 , 24(2009) , 頁43-44。 107 張 齊 勝 , 〈 圖 片 類 選 擇 題 例 析 〉 , 《 中 學 歷 史 教 學 研 究 》 , 2(2012), 頁 1820。 108 邵 新 力,〈 高 考 歷 史 圖 表 型 試 題 的 類 型 及 解 答 示 例 〉,《 中 學 政 史 地 (高 三) 》 ,2(2007), 頁35-39。. - 26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然而另一方面,蒙古人的統治,相對其他文化而

也是金帳汗國與立陶宛公國間的角力。然而,這個時

中國 歷史 歷史 地理 生活與 社會.

城門棱堡位於城門及金山郊野公園 的孖指徑山坡上的戰地遺跡徑,短 短路程便能見到約1937-1938年間建

101歲九一八事變見證者先川祐次 先生指出,當時他的父親與日軍軍 官過從甚密,提前就告知他鐵路可

近年,教育改革強調多元化的㈻習模式和「促進㈻習的評估」 ,從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