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冷戰後菲律賓南海政策的演變與發展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冷戰後菲律賓南海政策的演變與發展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事務學院.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郭武平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冷戰後菲律賓南海政策的演變與發展.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謝智皓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六月.

(2) 謝辭 時 隔 二 十 載,有機會再度重返校園,內心的滿足感遠大於“蠟燭兩頭燒” 的負荷感。猶記得,2 年前接獲入學通知的那一刻,歡喜、雀躍、振奮的心情, 彷若當年考上第一志願高雄中學,感覺又年輕了一回!入學後的第一堂課,離開 學校的時間已是晚間十時,身體雖然疲憊,卻是掛著滿足的一抹微笑回家。 這 2 年來,我珍惜每一堂課、風雨無阻。認真做好每一份報告、求知若渴。 老師們浩瀚如海的學術涵養,滋潤了我的知識靈魂,同學們多元領域的無私分 享,激盪出炫麗的火花。我的收穫不僅在學識領域的充實,更學習到對人須敬重. 政 治 大 學期的獎學金,在步步為營之下,畢業典禮前夕即順利通過論文口試。這些點滴 立 如山、對己應虛懷若谷。值得驕傲的是,在毫無預期之下,幸運地獲得其中一個. ‧ 國. 學. 必然會成為我回味再三的美好記憶!. 這一趟豐富的旅程,首先要感謝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提供優良的學習環. ‧. 境。其次,衷心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郭武平老師不厭其煩的指正,以及對我啟發良. sit. y. Nat. 多的老師們:王信賢、平思寧、何思因、林正義、邱坤玄、邱稔壤、邱奕宏、胡. al. n. 真而專注,才能成就這一段旅程的美好。. Ch. engchi. er. io. 瑞舟、魏艾以及助教欣儀小姐與同學們。最後,也要謝謝內心深處的“我”,認. i n U. v. 謝智皓於新店 2015 年 6 月.

(3) 摘要 自 從 1995 年菲 律 賓 與中 共 在 美 濟 礁 發 生 衝突 以 來 ,雙方在南海主權 議題上時而緊張、時而和緩。歷經羅慕斯時期(1992 年~1998 年)的對峙衝撞、埃 斯特拉達 (1998 年~2001 年)的冷靜淡化、亞羅育 (2001 年~2010 年)的低調迴 避,步入艾奎諾三世時期(2010 年~)之後訴諸國際法庭的法律戰,菲、中關係轉 為對立緊繃。 冷戰後的 4 位菲律賓總統大致是採行「避險」策略,以便在中、美的拉扯下 夾縫求生。菲國的策略揉合了「扈從」與「制衡」的概念,此與東協各國盛行的. 政 治 大 政策堅守「區域安全仰仗美國」與「經濟發展緊抓中共」兩大主軸,難以避免地 立 「大國平衡」策略相近,既要拉攏美國與日本,也要扯進中國大陸。菲律賓國家. ‧ 國. 學. 會陷入「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角力之中。至於中共在處理與鄰國的南海 爭端上,則是秉持「鬥而不破」的原則,對付菲律賓的各種挑釁行為,採取的是. ‧. 「裁剪式」策略,為菲律賓量身打造相應的各種手段與方法。. sit. y. Nat. 宥於菲國薄弱的軍事實力,以及菲、美同盟的夥伴關係,可以預期的,在艾. al. er. io. 奎諾三世任期結束之前,菲律賓在南海議題上仍會不斷發聲,並且以法律戰持續. v. n. 與中共抗衡,以便獲取更多籌碼來維護國家利益。至於艾氏的繼任者,預測將會. Ch. engchi. 大幅修補對中關係,擺回「親中」的外交路線。. 關鍵詞:南海爭端、西菲律賓海、避險策略. i n U.

(4) Abstract Since the Mischief Reef dispute broke out between the Philippines and China in 1995,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unstable when it comes to sovereignty issues over South China Sea. From the confrontation period of Fidel Valdes Ramos (1992~1998), the relaxation strategy of Joseoh Ejercito Estrada (1998~2001), the avoidance attitude of Gloria Macapagal Arroyo (2001~2010), to the Law War Stage of Benigno S. Aquino III (2010~ ), now the China-Philippines relation has turned into an antagonistic one. The 4 Philippines presidents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have roughly adopted hedg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survive from the tug-of-war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The Philippines employs a strategy that combines bandwagoning and. 政 治 大. balancing, similar to ASEAN’s equilibrium strategy among big countries, drawing America and Japan over to its side and forcing mainland China to get involved. The. 立. Philippine national policy sticks to two principles: “Relying on America for Regional. ‧ 國. 學. Security” and “Grasping China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olicy unavoidably makes the country fall into the wrestling of “Geo-Politics” and “Geo-Economics.” As. ‧. for China, it maintains the principle of fighting over core interests but will not break the relationship. Facing the various provocative actions of the Philippines, China. io. y. sit. Philippines.. Nat. adopts a tailored strategy with corresponding means and methods to handle the. al. er. Due to the weak military capabilities and the alliance relations with America, it is. n. v i n C h to bark on South president, the country will continue e n g c h i U China Sea issues and try to predictable that before Benigno S. Aquino III finish his term as the Philippines contend with China by law so as to obtain more advantages in protecting its national interests. As for Aquino’s successor, predictably he/she will substantially repair the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regain pro-china policies.. Key Words: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West Philippine Sea, hedging stratigies.

(5)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2.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安排. 10. 第二章 冷戰後菲律賓對中、對美關係 第一節 羅慕斯時期(1992 年 6 月~1998 年 6 月). 12. 第二節 埃斯特拉達時期(1998 年 6 月~2001 年 1 月). 15. 政 治 大 第三節 亞羅育時期(2001 年 1 月~2010 年 6 月) 立 第四節 艾奎諾三世時期(2010 年 6 月~). 20. ‧ 國. 學. 第五節 小結. 17. ‧. 第三章 南海爭端國家的立場與演變. io. 第三節 美國在南海爭端中的角色與角力. al. n. 第四節 菲國南海 9 段線仲裁及中、美反應 第五節 小結. Ch. engchi U. er. 第二節 菲、中島礁衝突. sit. y. Nat. 第一節 東協國家對南海爭端的立場. v ni. 23. 27 32 37 42 45. 第四章 菲律賓南海政策探析 第一節 菲國南海權益的主張依據與爭議. 49. 第二節 菲國南海政策趨動因素. 53. 第三節 菲國執政者在南海政策中的選擇. 60. 第四節 菲國南海政策趨勢與困境. 67. 第五節 小結. 71. 第五章、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 78 84 91.

(6) 冷戰後菲律賓南海政策的演變與發展.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菲律賓地處東南亞邊陲,與臺灣僅有一海之隔,甚具地緣優勢,氣候條件亦 佳,唯近代發展過程中卻遙遙落後臺灣,與臺灣類似的是菲律賓近年外交主軸始 終擺脫不了美國與中共兩大強權因素。雖說菲國的家族政治特性、官僚決策模. 政 治 大 美國與中共因素如何與國內因素產生交互影響、形成決策結果,最終導向其外交 立 式、軍閥影響力等因素,是左右其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惟本文擬聚焦在外部的. ‧ 國. 學. 模式係採“區域安全仰仗美國”與“經濟發展緊抓中共”兩大主軸,並發展出一套相 應而生的模式。進一步探究,菲律賓的南海政策已成為近年菲國外交重要議題,. ‧. 並與對美國、對中共、對東協國家的外交作為密切相關。緣於南海主權爭端牽涉. sit. y. Nat. 國家眾多,包括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越南、汶萊、印尼等,相. al. er. io. 關探討的論述與著作雖不虞匱乏,但大部分是從兩岸的角度來看問題,本研究試. v. n. 將菲律賓抽離進行探討,另闢一條思考途徑,剖析菲律賓如何在美、「中」 1、. Ch. engchi. i n U. 日等強權環伺下,運用其地緣優勢在夾縫中求生存。由於這是一條不同的思考方 向,難免有「以偏蓋全」之嫌,不過,當大部分的理論分析或闡述幾乎都以強權 國家作為「核心」來看問題,試著以「邊陲」、弱勢國家的角度來看世界,或許 亦有引人發想之處。再者,本研究不著墨在理論的抽象式建構工程,而聚焦在歷 史軌跡的比較分析,因為「並非所有的研究都將其研究焦點置於理論的分析,也 非所有的研究都尋求一種規範性之解釋,雖然針對理論的思考與再思,的確能發 現新的研究議題、建立新的研究框架,但對於其他並未涉及理論的探討之論文, 也存在著可以學習或引發聯想的看法。」2,這是本文研究的出發點與重心所在。 1 2. 本文提及之「中」,係指「中國大陸」、 「中共」,全文不再以「」特別標明。 謝宏仁,發展研究的終結:21 世界大國崛起後的世界圖像(台北:五南圖書,2013 年),頁 1.

(7) 主要研究目的如下:第一、比較冷戰後菲律賓歷任總統對中、對美關係、南海政 策的轉折及原因。第二、探討南海爭端國家及美國的立場與角力過程,以及菲律 賓執政者南海政策的選擇與趨動因素。第三、分析菲律賓南海策略、發展趨勢與 困境。.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菲律賓學者 Aileen S.P.Baviera 在「中、菲國內利益與外交政策對南海爭端. 政 治 大 主權糾紛及海洋資源爭奪,然而國內因素的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趨動因素。菲、 立 的影響」一文中指出, 3在解釋菲、中南海爭端的要素中,最符合邏輯的答案是. ‧ 國. 學. 中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實力差距鴻溝,菲人自認他們的國家既小又弱、過度仰賴國 際社會,和平是出自於菲國沒有能力威脅到其他國家,更別說要與中共對抗。以. ‧. 菲人的觀點來看,菲國政府就像是小型的看門狗,不停地吠叫(bark)、而不會去. sit. y. Nat. 咬人(bite),因為她缺乏咬人的實力,所以只能咆哮示警。然而也只有像中共這. al. er. io. 樣的大國,才具有話語權,講的話才會被國際社會聽到。以中共的觀點來看,菲. v. n. 律賓因為有美國這樣一個超級大國盟友做為後臺,才不致於那樣的渺小與脆弱,. Ch. engchi. i n U. 而菲律賓則是努力作出貢獻、扮演牽制中共的一顆棋子。在國際關係研究中, 「認 知」產生的問題有時更甚於事實存在的問題,也無怪乎,菲、中兩國的信任關係 愈來愈薄弱。為什麼中共近幾年突然積極地主張、悍衛領土主權?揚棄了 20 年的 「睦鄰外交」政策。為什麼中共背棄了鄧小平的「韜光養晦」理念?為什麼中共 拒絕參與菲律賓提交國際海洋法法庭的南海爭端仲裁案?當然,中共也會質疑菲 律賓的行為和態度。為什麼菲律賓不與中共進行雙邊協商?為什麼不透過中共與 東協國家之間的「南海行為準則」解決?為什麼亞羅育總統與中共之間的「黃金. 18。 3 Aileen S. P. Baviera,“Domestic Interests and Foreign Policy i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Implications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Philippine Studies: Historical and Ethnographic Viewpoints ,Vol.62, No.1,http://www.philippinestudies.net/ojs/index.php/ps/article/view/4103 2.

(8) 時代夥伴關係」,卻在艾奎諾三世接任之後對中採取「不友好」政策?是否在為 美國「重返亞洲」鋪路? Aileen S.P.Baviera 的看法是,答案並不完全在於地緣政 治或外交政策,而是在國內因素的交互影響,包括政治文化、國內利益集團、公 眾輿論或政權的合法性以及諸多因素影響,並將之歸類於「政治制度類型」、「民 族主義」以及「文化」等三大因素。前揭論點容在本文相關章節中敘明及探討。 菲律賓學者 Renato Cruz De Castro 以地緣外交的觀點來看,作為中國的近 鄰,菲律賓尚無法完全信任北京,而美國是大國中最不具威脅性的,也是能夠抗 衡崛起中國的平衡者與可靠盟友。 4. 政 治 大 題,而是針對中共在有爭議的「西菲律賓海」島礁的活動是否符合聯合國國際海 立 菲律賓學者 Jay Batongbacal 認為,菲律賓提出的南海仲裁案並不涉及主權問. 洋法公約的規定。北京政府表明不參與和不承認國際仲裁,不過卻在 2014 年底. ‧ 國. 學. 公開發布一個立場文件,這個行動本身對中共是一個風險。. ‧. 菲律賓國家安全顧問 Cesar P. Garcia, Jr.表示,據中共在菲國經濟海域大規模. y. Nat. 填海工程最新報告顯示,南海領土爭端已超越菲律賓所有國家安全問題,成為菲. er. io. sit. 國最大安全威脅。. 菲律賓眾 議 員 Francisco Acedillo 表 示 , 中 國 大 陸 正 在 測 試 南 海 行 為. al. n. v i n 的 界 線,不 斷 向 菲 國 的 界 線 C擠h壓,如 果 菲 方 不U施 力 回 頂,終 將 在 2 年 內 engchi 失 去 整 個 「 西 菲 律 賓 海 」( 南 海 )。. 新加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洪在「南海爭端下中國與菲律賓關係前 景」專文中指出,在 1970 年代初期,菲律賓開始尋求與中國展開外交關係的可 能性,總統馬可仕更在 1975 年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1980 年代後,由於南海爭 端與臺灣問題,中、菲關係發展並不順利。在總統羅慕斯執政期間(1992 年至 1998 年),中、菲關係更進一步惡化。2004 年總統亞羅育至中國進行國是訪問,雙方 關係明顯好轉,同年更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在經濟關係上的發展也顯現兩國自. 4. Renato Cruz De Castro,“Balancing Gambits in Twenty-First Century Philippine Foreign Policy Gains and Possible Demise?”Southeast Asia Affairs (2011), p.244. 3.

(9) 外交關係正常化以來最友好的時期。然而,2010 年總統艾奎諾三世接任後,其 在對外關係上採取高度親美的立場,中、菲關係又再次降到最低點。 5 大陸學者劉鋒在「南海開發與安全戰略」一書中指出,1982 年「聯合國海 洋法公約」的誕生是人類海洋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有史以來最全面的規範人類 海洋活動和解決海洋問題的根本大法。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聯合國海洋 法公約」卻是中國周邊海域有關島礁主權和海域管轄權爭端的催化劑。在世界上 的沿海國家之中,中國大陸是典型的海洋地理不利國家,這主要表現在幾個方 面:第一、有海無洋。中國有 1 萬 8 千公里長的大陸海岸線,主張管轄海域面積. 政 治 大 沿海國家平均數是 0.94,中國僅有 0.3。這其中還包括 120 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 立 卻只有 300 萬平方公里,如果按照可管轄的海域面積與陸地面積比來對照,世界. 域(主要在南海)。中國擁有如此漫長的海岸線,海域管轄區域卻相對甚小,與美. ‧ 國. 學. 國、澳大利亞、印度這些有海有洋的國家相較,相形見絀。第二、有海無縱深。. ‧. 中國號稱有 4 個海,但是北起渤海、黃海,經過東海、直至南海,跨越堪稱亞洲. y. Nat. 最長的「海廊」,相對中國本土這隻「大母雞」,戰略回旋縱身實在太小。第三、. er. io. sit. 外海地緣破碎。與中國陸海相連以及隔海相望的國家眾多,加上黃海、東海、南 海均為半閉海的性質,注定了中國必然要出現主張管轄海域重疊的窘境,目前黃. al. n. v i n 海、東海都存在劃界爭端,更遑論南海,可謂是海洋邊界最為重疊交錯的地區之 Ch engchi U. 一。 6從上述的概念,有助於理解中國重視南海這條咽喉要道的戰略考量,以及 在與菲律賓、越南等南海爭端事件上「寸海不讓」的理由。 國內學者李文志在「美國競逐亞太價值版圖的戰略論述與攻防:知識與權力 動員的觀點」一文中直指,自從英國地緣政治學者 Halford J.Mackinder 於 1950 年提出「心臟地帶論」(Heartland)後,統合歐亞大陸這個「世界島」就成為陸權 國家競逐全球霸權的重要目標。對於繼承英國海洋霸權的美國而言,如何避免歐 亞大陸出現一個統合的歐亞勢力,尤其是反美的大陸霸權,就成為美國構思歐亞. 5 6. 趙洪,「南海爭端下中國與菲律賓關係前景」,全球政治評論,第 43 期(2013 年 7 月),頁 25。 劉鋒,南海開發與安全戰略(海口:學習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3 年),頁 24~30。 4.

(10) 大陸戰略的首要目標。再者,掌握歐亞大陸東翼戰略形勢的發展,尤其是掌控東 亞陸塊上最大國家-中國的政經發展,就成為美國亞太戰略的主要部署。李文志 更進一步論述,美國的重要戰略策士哈佛大學教授杭亭頓(Samuel P.Huntington) 於 1993 年提出「文明的衝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彰顯美國智庫極為憂慮 美國及西方文明在冷戰後將面臨的挑戰,其中,又以中國為首的東亞儒家文明和 中東的回教激進主義,對於美國文明的衝擊最令人不安。時隔 20 年後的今日, 歷經 911 恐怖攻擊、伊斯蘭國(ISIS)血腥斬首事件以及中國崛起後的區域威脅, 杭亭頓的論點獲得印證,亦可詮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重要學理基礎。. 政 治 大 西亞、汶萊)在南海的主權聲索,尤其在面對大陸崛起以及美國的「再平衡」, 立 學者孫國祥認為,東協 10 國並沒有支持其 4 個會員國(菲律賓、越南、馬來. 東協對於南海的立場更趨複雜。. ‧ 國. 學. 學者 Aron Friedberg 認為,東亞各國制衡中國崛起的策略,大致上都是選擇. ‧. 與美國合作抗衡中國,而美國冷戰時期建立的同盟網絡沿用迄今,制衡中國的同. y. Nat. 盟陣營包括泰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國,未來可能再加上印尼與越南。 7就美國. er. io. sit. 的戰略觀點而言,這是因應蘇聯解體之後、中國填補權力真空並速迅崛起,美國 必須重返亞洲的基本架構。Denny Roy 則認為,東協國家在面對崛起的中國最普. al. n. v i n 遍的策略,是與美國一起低度制衡(low-intensity balancing)中國,同時與中國交往 Ch engchi U. 並使其安心。東南亞仍和美國保有大量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防衛合作與軍事條 約,意味著美國仍是此區域最重要的行為者;另一方面,藉由與中國的經濟合作 與交往,期望中國不會侵犯自身的自主性,以及不會挑戰東協的基本原則與規 範。 8就菲律賓的外交手段而言,這是屬於一種在夾縫中求生存的避險(hedging) 策略。. 7. Aron Friedberg, A Contest for Supremacy: China ,America,and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Asia(New York:Norton & Company 2011), pp.200~214. 8 Denny Roy,“Southeast Asia and China:Balancing or bandwagoning?”Contemparary Southeast Asia,Vol.27,No.2(2005),pp.305~322. 5.

(11)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一、研究途徑 政治、經濟與安全是國際政治的三大主軸,其中包括了軍事、戰爭、制 度、貿易、資訊等範疇。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不同的行為者,包括國家、國 際組織、民間團體及個人。行為者的觀念、意見及主張要經過三個不同的層 次才會定型,也就是華茲(Kenneth Waltz)所說的:個人、國家和國際體系。 第一層次是政治領導人或菁英分子的思考和判斷過程,第二層次屬於國家,. 政 治 大 內政治的一種作法,本論文將循此三個層次,來探討菲律賓外交政策與南海 立. 第三層次則包含國際環境。 9使用體系的概念和分析架構是觀察國際政治或國. ‧ 國. 學. 策略。. 在國際關係理論中,現實主義、新自由主義及建構主義,被視為國關理. ‧. 論的三大典範。學者朱雲漢、黃旻華在探討國關理論意涵的文章中指出,10現. sit. y. Nat. 實主義的重要三項公設包括,「國家是單一行動者」、「國家行動的唯一原. al. er. io. 則是基於成本效益的理性計算」、「國際體系處於無政府政態」。. v. n. 首先,新自由主義對於「國家是單一行動者」的公設存有疑義,因為除. Ch. engchi. i n U. 了代表主權的政府之外,許多不同形式的行動者仍存在深厚影響力,包括「跨 國企業」、「非政府組織」、「國際組織」,甚至是個人,都扮演舉足輕重 的角色。建構主義者則認為,國家之於國際社會,就像個人之於國家社會, 每個人都有其歷史背景、家庭環境,以及受到社會化因素影響,更何況現今 的國際社會深受全球化左右。因此,建構主義同意新自由主義的主張,國際 政治不能排除非國家行動者的重要性,國內政治因素必須整合到國際政治的 分析中。本研究雖同意建構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觀點,然而,研究主題設定. 9.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2003 年),頁 197~201。 朱雲漢、黃旻華,「探索中國崛起的理論意涵—批判既有國關理論的看法」,從國際關係理 論看中國崛起,朱雲漢、賈慶國主編(台北:五南,2010 年),頁 26~38。 10. 6.

(12) 在菲律賓政府(決策者)與美國、中共政府的南海政策調整與攻防,若將「跨國 企業」、「非政府組織」、「國際組織」的角色一併加入探討,恐無法避免 枝幹過於龐雜、難以梳理的處境,致無法聚焦在菲、美、中三方政府,故擬 採現實主義「國家是單一行動者」來探討問題。 其次,新自由主義者對於「國家行動的唯一原則是基於成本效益的理性 計算」之公設基本上是贊同的,兩者均認為成本效益的考量必須包括軍事層 面以及經濟層面,只不過,新自由主義認為冷戰後的國際現狀,傾向經濟議 題的計算與考量大於軍事衝突的因素。建構主義卻認為,國家的行為必須同. 政 治 大 史、文化、社會、政治等各方面作用,都會高度影響國家決策。本論文擬綜 立 時從國內和國際兩層次來分析,理性計算雖是社會建構的一種機制,但是歷. 合上述觀點,就軍事、安全、威脅、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等因素切入分. ‧ 國. 學. 析。. ‧. 最後,新自由主義顯然也不同意現實主義的第三個公設國際體系是「非. y. Nat. 層級結構」的「無政府狀態」這個觀點,新自由主義認為依據霸權秩序所建. er. io. sit. 立的「國際典則」(international regime ),國際體系是有某種層級結構的,儘 管這樣的結構可能是建立在權力的分配關係上,但至少不會像現實主義所言. al. n. v i n 「無政府狀態」那樣的不真實。建構主義則認為,多數的時候,國際社會中 Ch engchi U 並不是呈現全然的無政府狀態,國家也不會被相對應於此狀態下的思考邏輯 所宰制。事實上,國際社會存在所謂「文化」、「規範」,甚至是「道德」 的概念,這些概念不斷影響國家的行為。朱雲漢、黃旻華分析其意涵後認為, 「建構主義至少在經驗論述上還是不能脫離實證主義典範所提供的事證,過 度強調規範、制度和文化的因果作用,而沒有成功整合實證主義的經驗事證 結果……」 11這是建構主義在面對諸多國際議題上可能會遭遇的最大問題。. 11. 朱雲漢、黃旻華,「探索中國崛起的理論意涵—批判既有國關理論的看法」,頁 37~38。 7.

(13) 本論文研究主軸將著重在菲律賓外交(南海)政策的演變與比較,研究途徑將依 循上述觀點進行,分析決策行動者(菲國總統)、軍事(安全、威脅)與經濟因素 的理性計算與外部環境(美國與中共)因素等交互關係。. 二、研究方法 美國社會學家 C.Wright Mills 曾說過,每一項的社會科學研究,都需要歷 史角度的概念化過程與歷史事實的運用。亦如 Lawrence W.Neuman 所言,社 會科學的解釋必然是「比較的」。謝宏仁直指,社會科學的研究本應同時是. 政 治 大 問題的研究為討論對象,則在歷史的脈絡上,必須注意到時間因素,也必須 立 「歷史的」與「比較的」,研究者更須兼顧歷史面與結構面。若以國家發展. 注意變遷的可能性。在國際關係的研究上慣用實證方法,始終離不開文獻的. ‧ 國. 學. 研究與解釋,進行歷史文獻的詮釋並非要說明因果關係的客觀規律,也不在. ‧. 提出假設進行驗證,而是試圖理解行為之意義與價值,進而發現其歷史事實. y. Nat. 與脈胳之關連性。是故,本文將以歷史文獻分析與比較作為主要研究方法,. er. io. sit. 探討冷戰後菲律賓領導人外交政策之轉變與影響因素,尤其是菲總統羅慕 斯、埃斯特拉達、亞羅育及艾奎諾三世在外交上採取「親美」或「親中」政. al. n. v i n 策明顯不同,同時也反映在彼等南海政策差異上,其轉折自是分析重點。此 Ch engchi U 外,由於影響一國外交或經濟政策絕不是單一因素可以解釋,為了使分析更 為細緻,相關的研究「傾向不止於提供單變的分析或作簡單的陳述,而開始 注意一個社會、國家或區域的多重制度面向,例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 與國際地緣政治等……」12,也因此,政治面、經濟面、地緣戰略面,都將成 為主軸貫穿全文,並且盡量避免運用高度抽象的理念建構方式敘述,而是著 重在每個國家(菲律賓)獨一無二的歷史發展背景。. 12. Alvin Y.So,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Modernization,Dependency,and World Systems Theories(Newbury Park,Calif.1990). 8.

(1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由於時間與能力的限制,本論文的研究範圍界定如次:(一)研究主題 的時間範圍自冷戰後,涵蓋菲律賓 4 位領導者任期:羅慕斯時期(1992~1998 年)、埃斯特拉達時期(1998~2001 年)、亞羅育時期(2001~2010 年)及艾 奎諾三世時期(2010 年 6 月~),概述此 4 位總統執政時期的政治、經濟環 境與外交主軸,比較分析的部分則著重在亞羅育時期與艾奎諾三世時期。雖. 政 治 大 顯差異,必須納入探討,這也是本論文探討的重點之一,期能描繪、試窺菲 立. 然艾奎諾三世執政時間將至 2016 年始屆滿,惟其南海策略與亞羅育時期有明. ‧ 國. 學. 國未來南海政策趨勢。(二)由於中共實力崛起後,對於區域影響力升高, 同時牽動美國亞太策略,本論文將著墨在中共與美國在南海的角力,藉以凸. ‧. 顯菲律賓的地緣角色與其外交(南海)政策之間的牽引關係。. al. er. io. sit. y. Nat. 二、研究限制. v. n. 本論文的研究限制主要在於資料的蒐集不易及資料的可信度。影響一國. Ch. engchi. i n U. 外交政策的因素絕非單一因素,以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群體決策觀點來看,在 利益團體途徑裡,國內政治遠比外部因素重要,決策制訂的過程在於組織與 官僚之間的爭鬥,官僚與利益團體儘可能擴大他們的福利,卻不在乎國家的 福祉。簡言之,以群體決策理論的觀點,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通常不是國家 安全的最終考量,而是利益團體爭鬥後的產物。菲律賓雖然也是民主國家, 但是世代傳承的政治家族與軍閥勢力,對於菲律賓政治決策的影響力,已經 超乎當今許多民主國家的想像。本論文研究主軸雖在探討影響菲律賓外交政 策之「外部因素」,但是,從未忽視其「內部因素」的鉅大影響,惟若欲窥 全貌,除了工程太浩大、太龐雜,影響變數太多,所得結論恐怕亦無參考價. 9.

(15) 值。此外,本論文主要是探討菲律賓外交政策的演變與比較分析,研究參考 來源將以相關文獻、史料、期刊、論文及網路資料為主,再者,宥於菲國官 方第一手資料蒐集不易與真實性檢驗困難,故以國內學者之學術著作及文章 為主,輔以菲國、中國、美國官方及媒體之相關資訊,進行驗證比對,期能 降低研究取材誤差、提高資料正確度與研究價值。.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安排. 政 治 大 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回顧與探討、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範圍與限制及章 立 本論文共區分五章,各章節標題要旨與安排如次:第一章、緒論:揭示本論. ‧ 國. 學. 節安排介紹等內容,區分為五節敘明。第二章、冷戰後菲律賓對中、對美關係及 外交政策:概述羅慕斯時期、埃斯特拉達時期、亞羅育時期及艾奎諾三世時期的. ‧. 菲國內部政治環境、經濟因素與外交決策背景,並試比較亞羅育至艾奎諾三世,. sit. y. Nat. 如何因應中共崛起、美國重返亞洲策略等國際情勢及區域變化作出相應之外交政. al. er. io. 策。第三章、探討南海爭端國家及美國對於南海議題的基本立場(角色與角力),. v. n. 概述菲律賓與中共在諸多島礁衝突的歷史過程,以及菲國提出南海 9 段線仲裁之. Ch. engchi. i n U. 後,中、美等國反應與情勢發展。第四章、從南海爭端切入,探討菲律賓主張南 海權益的依據及其爭議,分析菲國南海政策的趨動因素、執政者的策略選擇與運 用,歸結出菲國南海政策的趨勢與困境。第五章、結論:提出本研究的成果、發 現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與建議。. 10.

(16) 第二章 冷戰後菲律賓對中、對美關係. 長期以來,美國和日本就是東亞地區國際安全體系以及國際政治經濟的中 心。冷戰後,中共因改革開放而迅速崛起,不願再屈就於美國所界定的美日同盟 主軸區域關係中的一個配角, 1東南亞理所當然成為中共一個極佳的出發點、一 個伸張勢力的舞臺。菲律賓身居南海隘口、東協創始五國要角,雖曾短暫輝煌過, 卻也是目前世界公認的積弱國家之一。近年,菲國頻頻利用南海議題發聲,試圖 藉由優越的地緣政治開創國家優勢,觀察其冷戰後對中、對美關係,有助於了解 菲國南海政策形成的背景因素。. 立. 政 治 大. 菲律賓歷經西班牙統治(1521 年~1898 年)、美國統治(1901 年~1935 年)、日. ‧ 國. 學. 本占領(1942 年~1945 年)等時期, 21946 年 7 月 4 日始獲完全獨立。3歷任總統如 下:自治政府第 1 任總統奎松(Manuel Luis Quezón,1935 年~1944 年)、第 2 任. ‧. 奧斯敏納(Sergia Osmena,1944 年~1946 年)、菲律賓共和國第 1 任總統羅哈斯. y. Nat. sit. (Manuel A.Roxas,1946 年~1948 年)、第 2 任季里諾(Eipidio Quirino,1948 年~1953. n. al. er. io. 年)、第 3 任麥格塞塞(Ramon Magsaysay,1954 年~1957 年)、第 4 任賈西亞(Carlos. i n U. v. P.Garcia,1957 年~1961 年)、第 5 任馬卡帕加爾(Diosdads Macapagal,1961 年~1965. Ch. engchi. 年)、第 6、7、8、9、10 任馬可仕 (Ferdinand E.Marcos,1965 年~1986 年)、第 11 任柯拉蓉.艾奎諾夫人 (Maria Corazon Aquino,1986 年~1992 年)、第 12 任 羅慕斯(Fidel Valdes Ramos,1992 年~1998 年)、第 13 任埃斯特拉達(Joseph Ejercito Estrada,1998 年~2001 年)、第 14 任亞羅育(Gloria Macapagal Arroyo,2001 年~2010 年)、第 15 任艾奎諾三世(Benigno S.Aquino III,2010 年~)。本章將分別概述冷戰. 1. 何思慎、陳舜仁,「日本與中國在東南亞國協的外交競逐」,變遷中的東南亞區域整合—過程、 挑戰與發展,宋鎮照、陳欣之主編(台北:五南,2007 年),頁 284~285。 2 陳鴻瑜,菲律賓的政治發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 年),頁 16。 3 蔡百銓譯,薩德賽(D.R. Sar Desai),東南亞史(下)(台北:麥田,2001 年),頁 333。 11.

(17) 後 4羅慕斯、埃斯特拉達、亞羅育、艾奎諾三世等 4 個執政時期的對中、對美關 係以及南海政策。. 第一節 羅慕斯時期(1992 年 6 月~1998 年 6 月) 羅慕斯出生於 1928 年,父祖輩在菲國政界歷任要職,其父曾任外交部長與 菲律賓駐中華民國大使。羅慕斯於 1950 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1960 年開始歷 任軍方要職:武裝部隊非常規戰爭委員會主席、陸軍特別空降部隊司令、總統軍. 政 治 大 司令兼國家警察部隊總監、副總參謀長、代總參謀長等職。1986 年,在著名的 立. 事事務助理、助理參謀長兼情報局局長、武裝部隊民防訓練中心總指揮、保安軍. ‧ 國. 學. 「二月革命」中,羅慕斯與前國防部長安瑞利一起宣布脫離馬可仕政府,支持艾 奎諾夫人出任總統,他被任命為總參謀長,並獲上將軍銜;1988 年出任國防部. ‧. 長。1992 年 6 月 30 日正式就任菲國第 12 任總統。羅慕斯上臺之始,面對菲國. sit. y. Nat. 經濟負成長,他提出 6 年(1993 年~1998 年)經濟發展計畫,成功穩住在馬可仕. al. er. io. 倒台後崩潰的菲律賓經濟;同時,透過特赦、和談、廢除反顛覆法等方式,與菲. v. n. 共、新人民軍、穆斯林分離主義組織等反政府武裝力量和平共處,力保政局穩定。. Ch. engchi. i n U. 1997 年 7 月,爆發亞洲金融危機。1998 年羅慕斯 6 年任期即將屆滿,卻感壯志 未酬(按照 1987 年 10 月 16 日新修訂的菲律賓憲法規定,總統任期 6 年、不得連 任), 遂透過所屬政黨發起修憲運動,試圖達到連任目的。惟遭前總統艾奎諾夫 人率領反修憲力量,發動百萬人大遊行,迫使羅慕斯放棄連任念頭。 由於艾奎諾夫人在改善菲律賓經濟的道路上走得並不順遂,羅慕斯一上任就 面臨經濟復甦的難題,他提出全方位經濟外交的構想,外交政策的核心任務是為 本國經濟服務,他表示「菲律賓需要恢復經濟,我們必須利用任何機會」。是以, 4. 所謂「冷戰」 (Cold War)指的是從 1947 年開始,以美國及英國為首的自由世界與以蘇聯為首 的共產世界之間長期的政治對抗。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圍牆倒塌象徵冷戰結束(也有以 1991 年 12 月 25 日蘇聯正式宣布解體作為界定),自此開啟冷戰後時期。. 12.

(18) 羅慕斯改變傳統向美國一面倒的政策,大力推行經濟外交,主張外交重心應從美 國轉移到亞洲。羅慕斯先後訪問中國大陸、汶萊、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 簽署多項雙邊貿易和投資協定,甚至主動讓步,緩和與馬來西亞在沙巴主權爭端 上的緊張關係。即使如此,有鑒於美國仍是菲律賓最大的出口市場與主要投資 國,羅慕斯仍同意美國繼續使用在菲空軍基地、港口,以便持續美、菲戰略夥伴 關係、獲得安全保障。值得一提的是,羅慕斯時期與臺灣的經貿關係迅速發展, 遠超過同時期中國大陸與臺灣的雙邊貿易額。臺灣於 1994 年提出的「南向政 策」,伴隨節奏明快的外交攻勢,在對菲關係上成果豐碩。在臺灣的全方位出擊. 政 治 大. 之下,羅慕斯大致延續了艾奎諾夫人「一個半中國」的政策, 5 甚至青出於藍、 更勝柯拉蓉。. 立. 在菲中關係方面。1993 年 4 月 25 日,羅慕斯率領二百餘人訪問中國,並簽. ‧ 國. 學. 署發展雙邊貿易、旅遊、經濟技術合作等重大協定。為營造訪中前良好的政治氛. ‧. 圍,羅慕斯取消對中貿易平衡方案,這個決策促使菲中經貿關係朝向正面發展。. y. Nat. 1992 年,菲中貿易額僅約 3.64 億美元,1993 年約 4.95 億美元,1994 年增至 7.48. er. io. sit. 億美元,1995 年則達到 13.06 億美元。1994 年,菲律賓的外商投資額相較 1993 年增長了 3.3 倍,增加至 617.65 億披索。 61995 年,菲律賓政府簽署了第 244 號. al. n. v i n 行政令,將中共從共產主義經濟體制的國家名單中除名,這對於剛從市場經濟起 Ch engchi U 步的中國大陸而言,無疑是一大鼓勵。羅慕斯的善意也獲得中方熱烈回應,1996 年,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赴菲正式訪問,雙方同意建立「21 世紀的睦鄰互信合. 作關係」。即使菲、中經貿關係看似前途一片大好,然而菲中貿易逆差的問題卻 始終存在結構上的問題。由於中國產品除了價格低廉之外,品質與款式也優於菲 律賓本土商品,因此大受菲國基層民眾喜愛,中國商品大量傾銷菲律賓,對於菲 國本土企業無疑是一大打擊,1995 年菲中貿易逆差達到 7 億美元。 7此外,中國. 5 6 7. 代帆、金是用, 「安全與發展:菲律賓對華政策研究」,南洋問題研究,2009 年第 3 期,頁 40。 汪慕恒,「菲律賓外資政策的演變」,南洋問題研究,1995 年第 3 期,頁 65。 沈紅芳,「中國與菲律賓經濟關係研究」,南洋問題研究,1997 年第 3 期,頁 8~14。 13.

(19) 大陸企業赴菲投資的比例遠低於菲律賓企業赴中投資,其結果就是大量資金流向 中國、工廠遷往中國,菲律賓經濟安全受到中國的威脅,讓菲人頗為不安。 在菲美關係方面。冷戰後,美國決定裁減亞太駐軍,老布希政府於 1991 年 放棄在菲軍事基地,並將軍事力量重新部署在關島、日本的沖繩、橫須賀等地, 至 1994 年為止,美軍亞太軍力削減四分之一,從 13 萬 5 千人減少到 10 萬人, 菲律賓部分就撤出 1 萬 4,800 人。1993 年 1 月,美、菲兩國簽署投資新協定,同 (1993)年,羅慕斯訪問美國,提議舉行雙邊會議改善兩國關係。翌(1994)年,美 國總統柯林頓(William Jefferson "Bill" Clinton)訪問菲律賓,確定冷戰後兩國以經. 政 治 大 保持在亞洲的軍事存在。1998 年初,菲、美簽署「訪問部隊協定」,為確保兩 立. 貿夥伴為基礎的新型雙邊關係。1997 年 5 月,羅慕斯二度出訪美國,呼籲美國. 國聯合軍事演習之法律地位鋪路,1999 年 5 月(埃斯特拉達任內),該協定獲得菲. ‧ 國. 學. 國參議院批准。. ‧. 在南海議題方面。1995 年發生的菲、中美濟礁衝突,改變了長久以來菲律. y. Nat. 賓對於區域安全的認知,致其對於中共及美國政策重新調整定位。衝突事件發生. er. io. sit. 後,羅慕斯旋即主持國家安全委員會議,命令加強島礁防務、空中監看及海上巡 邏,聲言「要作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期望」。1995 年 12 月 18 日,羅慕斯建議. al. n. v i n 將南沙群島納入東南亞共同邊界的概念中,希借東協力量抗衡中共。1997 年再 Ch engchi U. 度爆發菲、中黃岩島衝突,這 2 起衝突事件均發生在羅慕斯任內,事件的經過與 折衝過程將在第三章第二節中敘明。1995 年,羅慕斯提請國會通過 500 億披索(約 二十億美元)的武裝部隊現代化計畫,以強化菲國南沙防衛力量。同(1995)年 10 月,羅慕斯在夏威夷發表演說表示,中共是地區安全的威脅,籲請美國保留在亞 洲的軍事力量,他說「即使北京沒有建立超越其邊界之外的投放能力,在未來的 四分之一世紀裡,中國將不可避免的在政治上和軍事對東亞施壓」。 81996 年, 美、菲在巴拉望(Palawan)附近海域舉行海陸空聯合軍演。此間,羅慕斯也試圖聯. 8. “Ramos: China is Asia’s No.1 threat” Tulay, Nov. 6, 1995.. 14.

(20) 合東協國家的力量抗衡中共,中共則不再一味退讓,以鴨子划水的實際行動占領 美濟礁,並由漁政部門進駐及進行漁業試驗活動。1996 年 11 月,中共國家主席 江澤民訪問菲律賓,在南海議題上,與羅慕斯達成「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共 識,雙方關係似有好轉,詎料,1997 年又爆發黃岩島衝突。. 第二節 埃斯特拉達時期(1998 年 6 月~2001 年 1 月) 埃斯特拉達出生於 1937 年,原為電影明星,曾獲 5 次最佳演員獎,1969. 政 治 大 1998 年 5 月當選菲律賓第 立13 任總統。持平而論,埃氏沉迷酒色、嗜賭,並不. 年當選故鄉聖胡安市(San Juan City)市長,自此展開仕途,歷任參議員、副總統,. ‧ 國. 學. 是一位合格的政治人物,然而親民作風猶如隔壁大叔,菲人暱稱他 Erap(菲語 pare 的倒裝語、意指結拜大哥) ,甚至獲得「窮人的朋友」封號。2000 年 11 月,. ‧. 埃斯特拉達因涉嫌收受賄款,菲律賓眾議院以鼓掌方式通過對埃氏彈劾案(218. sit. y. Nat. 席眾議員中獲得 115 席連署,但未正式投票表決); 92001 年 1 月,參議院卻以. al. er. io. 11 票對 10 票決議停止調查總統弊案,此舉無異是為埃氏護航,菲民群情激憤. v. n. 走上街頭、軍方將領接續倒戈,當時的副總統亞羅育遂於 2001 年 1 月 20 日宣. Ch. engchi. i n U. 誓就任第 14 任總統,埃氏黯然下臺,總統任期僅有 2 年半的時間。時隔 12 年, 2013 年 5 月的國會與地方選舉中,76 歲的埃氏以些微差距當選馬尼拉市長,而 已故前獨裁者馬可仕遺孀伊美黛(Imelda Marcos),更以 83 歲高齡,奪下馬可 仕家鄉北伊羅科斯省(Ilocos Norte)8 成 8 選票,成功連任眾議員,她的女兒 伊米(Imee)則連任北伊羅科斯省省長。菲律賓人民對於政治人物的評價與特 有的文化觀點,獨樹一格、頗值玩味。 在外交上,埃斯特拉達主張擺脫美國對菲政治與經濟的影響,讚揚華人在 菲對於經濟上的卓越貢獻。1997 年亞洲發生金融風暴,同樣重創菲律賓經濟,. 9. 陳鴻瑜,菲律賓的政治發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 年),頁 164~170。 15.

(21) 埃氏於 1998 年 6 月 30 日就職演說中表示,新政府的中心任務在恢復經濟成長、 發展農業、消除貧困、剷除腐敗、打擊犯罪。面對內部發展動力不足,埃氏必 須延續前朝經濟外交政策。由於中共在金融危機中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作法, 普遍獲得東協各國讚賞,中共與東協的關係迅速提升。在這個大環境下,菲中 關係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2000 年 5 月 16 日至 19 日,埃氏率團訪問中國大陸, 雙方簽署「中菲面向 21世紀的睦鄰互信合作關係」協議。 102000 年 7 月,埃 斯特拉達訪問美國,雙方簽署多項合作協議,並討論美國對菲國軍事援助,解 決菲境內安全問題及加強菲、美經濟合作,同年 10 月,美國防部長訪問菲律賓,. 政 治 大 在南海政策方面,埃斯特拉達拉攏美國、日本及東協國家來抵擋中共的壓 立. 討論美、菲軍事關係。 11. 力,避免衝突事件發生與對抗升級。1998 年 11 月,菲方宣稱在美濟礁上發現. ‧ 國. 學. 中共建造的大型、永久性建築物,並向中共提出抗議。1999 年 2 月,菲國在南. ‧. 沙群島的中業島修建軍事設施。同(1999)年 5 月,菲律賓參議院通過美菲「訪. y. Nat. 問部隊協議」,准許美國船艦使用菲方港口及設施並提供後勤服務。 12在第 41. er. io. sit. 屆菲美協防委員會議上,雙方達成協議於 2000 年恢復大規模軍事演習。1999 年 6 月 10 日,中共外交部在記者會上重申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即使菲方主. al. n. v i n 張,黃岩島也不在菲律賓的主權範圍內。1999 年 8 月 21 日,埃氏試圖修憲將 Ch engchi U. 南沙主權寫入憲法,儘管埃氏保證修憲條文僅限經濟議題,卻仍遭到多位菲國 參議員的指責。顯然地,菲國內部在南海議題上,始終存在著執政者與不同政 治派系、基層民眾之間有認知差距。 132000 年 4 月,中、菲在馬尼拉舉行有關. 南海議題第 3 次建立信任措施工作會議,雙方承諾不讓分歧影響兩國發展、同 意不讓南海爭議擴大及複雜化,並加強在漁業、軍事、科技等領域合作。142000. 10 11 12 13 14. 方擁華,「中菲關係的回顧與展望」,東南亞南亞研究,2005 年第 4 期。 馬燕冰、黃鶯編著,菲律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年),頁 346。 張明亮,「南中國海爭端與中菲關係」,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3 年第 6 期。 李金明,「菲律賓的軍隊現代化與菲美訪問部隊協議」,東南亞,2000 年第 1 期,頁 22。 馬燕冰、黃鶯編著,菲律賓,頁 381。. 16.

(22) 年 6 月,中共成立了海洋監察南海總隊,開始實施巡航及監管。由於埃氏任期 短促僅約 2 年半時間,南海政策以及對中、對美外交難有深遠影響。. 第三節 亞羅育時期(2001 年 1 月~2010 年 6 月) 亞羅育出生於 1947 年,是菲國第 5 任總統馬卡帕加爾之女,先後畢業於華 盛頓喬治城大學學士、馬尼拉大學碩士、菲律賓大學博士,從政之前擔任經濟 學助理教授、高級講師,1986 年在艾奎諾夫人執政期間擔任貿工部副部長,1992. 政 治 大 菲律賓最高法院裁定埃斯特拉達的總統職缺,由副總統亞羅育接任。2004 年5 立. 年當選參議員、1995 年連任成功,1998 年 5 月當選副總統。2001 年 1 月 20 日,. ‧ 國. 學. 月在大選中勝出,任期至 2010 年 6 月。亞氏自 2001 年 1 月接任總統後,內部 動盪不曾間斷、恐怖攻擊時有所聞、與美國關係時好時壞,反美勢力逐漸高漲。. ‧. 2003 年 1 月,馬尼拉爆發五千餘名群眾示威,要求亞羅育下臺;同(2003)年 2. sit. y. Nat. 月 27 日發生客輪爆炸案,造成一百多人喪生;3 月 4 日在南島的達沃(Davao). al. er. io. 國際機場爆炸案,造成 13 人死亡;7 月 27 日,296 名軍人占領馬卡迪市(Makati. v. n. City)一座商業大樓,試圖兵變(最終和平解決)。2004 年 5 月,亞羅育雖於總統. Ch. engchi. i n U. 大選中獲勝,但因競選過程及計票程序的公正性受到廣泛質疑,政治地位始終 不穩固,民意向來低迷。2005 年 5 月爆發亞氏家族涉嫌參與博奕業弊案,以及 大選舞弊舊案重提,一度危及政權。2006 年 2 月,亞羅育下令逮捕十餘名涉嫌 政變軍官,並於 2 月 24 日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唯遭天主教會及社會各界強 力反對,亞氏妥協,嗣於 3 月 3 日宣布解除緊急狀態。 15相較埃斯特拉達被迫 下臺,亞羅育政權雖於風雨飄搖之中,終能安然度過,其重要原因是軍隊與教 會發揮了關鍵力量所致。. 15. 馬燕冰、黃鶯編著,菲律賓,頁 126~135。 17.

(23) 在菲美關係方面。亞羅育接替埃斯特拉達之後,執政初期與美國仍保持密 切的關係。2001 年 9 月 11 日,美國遭受史上最嚴重的恐怖攻擊,菲律賓緊隨 美國的反恐步伐,視為與美國加強關係的重要時機,更可藉此打擊菲國內部恐 怖組織。菲美同盟關係因「九一一事件」全面升溫, 達到歷史高峰,美國更將 菲律賓定位為「非北約盟國」。2001 年 11 月,亞羅育訪問美國,美國承諾將 提供菲方 46 億美元經濟援助與民間投資,以及大規模武器裝備之軍事援助。 2002 年 1 月,美國務卿鮑爾(Colin Luther Powell)訪問菲律賓的同時,菲、美 在菲國南部展開以恐怖組織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 Group,ASG)為打擊目標的. 政 治 大 「後勤支援互助協議」(Mutual Logistics Support Agreement),美軍將可更靈活 立 「肩並肩(Balikatan)」聯合軍演;同(2002)年 11 月,菲、美簽署為期 5 年的. 使用菲國海、空港口設施。2004 年 2 月,美國五角大廈組團訪菲,以增加軍事. ‧ 國. 學. 援助為餌,提出將駐紮在日本沖繩美軍轉駐菲律賓的計畫,引發菲人強烈反彈;. ‧. 同(2004)年 7 月,發生菲律賓卡車司機在伊拉克被綁架事件,亞羅育政府迫於. y. Nat. 國內各界壓力,決定從伊拉克撤出所有軍隊,美國與澳洲對於菲方決定同表高. er. io. sit. 度失望。 16美國強烈譴責菲方的作法,乃至將菲律賓從「志願聯盟」中除名, 並暫停或延遲對菲經濟和軍事援助。亞羅育雖對外宣稱將極力修補菲美雙邊關. al. n. v i n 係,繼續打擊恐怖主義,然而數周之後, 亞氏宣布將至中國大陸的工作訪問提 Ch engchi U. 升為國事訪問,引發華府揣測。上述事件引爆後續發展以及菲國內部的反美效 應,致使菲美同盟關係急轉直下。直到 2010 年親美的艾奎諾三世上臺後,菲、 美關係才大幅改善、大步邁進。 在菲中關係方面。2004 年 9 月亞羅育赴中國事訪問後,菲、中關係急速升 溫,直到艾奎諾三世上任才再度出現轉向。亞氏在訪問中國期間表示,中國將 對菲律賓未來的經濟與安全事務發揮決定性的影響力,菲國決定加強與中國的 經濟與軍事合作,並達成在南海部分海域執行聯合海洋地震測試工作的協議。 2005 年 4 月,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菲律賓,雙方決定建立和平與發展的戰 16. 馬燕冰、黃鶯編著,菲律賓,頁 346~350。 18.

(24) 略性合作關係並促進防務與安全合作。2007 年,中共總理溫家寶赴菲訪問,雙 方強調中菲關係處於夥伴關係的黃金時期,同意進一步深化中菲合作關係。菲 中友好關係也反映在貿易與民間交流方面。自 2002 年開始,中菲之間的貿易已 經超越臺菲之間的貿易額,到了 2007 年,中國大陸對菲律賓的投資則是一舉超 越臺灣對菲律賓的投資。比較 2003 年至 2005 年,中國在菲律賓的貿易夥伴地 位已從原來的第 12 位上升至第 4 位。在亞羅育執政初期(2002 年至 2005 年), 中國大陸對菲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海外直接投資貿易額)在 1 億 3 千 萬披索至 8 億 9 千萬披索之間,2006 年開始,亞氏親中政策獲得突破性成效,. 政 治 大 年赴菲旅遊的中國大陸遊客與 2006 年相比增加 15 .8 %,接下來的幾年更是快 立 大陸對菲 FDI 暴增至 180 億披索,甚至 2009 年達到高峰的 240 億披索。2007. 速成長。亞羅育的外交政策,顯然刻意擺脫傳統的美國、日本架構,而更注重. ‧ 國. 學. 與中國發展關係以及國內利益,也就是採取多邊主義的外交政策。亞羅育任內,. ‧. 菲中兩國在文化、科技、司法、旅遊等面向的交流也大有斬獲,雙方簽署的外. y. Nat. 交文書包括:體育合作備忘錄(2001 年)、信息產業合作備忘錄(2001 年)、打擊. er. io. sit. 跨國犯罪合作備忘錄 (2001 年)、引渡條約(2001 年)、打擊毒品合作協議 (2001 年)、旅遊合作備忘錄(2002 年)、海事合作備忘錄(2005 年)、青年事務合作協議. al. n. v i n (2005 年)、教育合作備忘錄(2007 年) 、衛生合作 C h 年)、文化遺產保護協議(2007 engchi U 協議 (2008 年)。. 在南海政策方面,亞氏在美國、中共兩強之間小心應對、力行冷戰後東協 國家盛倡的「大國平衡策略」。亞氏執政初期,菲、中兩國在南海問題上均採 高度克制、低調處理模式,在南海資源與開發上採取合作態度。2003 年 11 月, 菲國軍方聲稱偵測到中共船艦在爭議島礁留下標記,唯事後不了了之。2005 年 3 月,越南同意加入中、菲合作,中、越、菲 3 國石油公司簽署「在南海協議 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2007 年 12 月在新加坡召開的第 13 屆東協領 袖會議上,亞羅育與胡錦濤達成協定,共同推動在南海的石油開採。就在菲、 中關係達到旭日當空之際,亞羅育因家族貪污醜聞,政治地位備受考驗,不得 19.

(25) 不於 2009 年 3 月 10 日正式簽署「領海基線法」, 17將南沙群島、太平島、黃 岩島等島礁劃歸菲國領土。(亞羅育的決定另一方面也是迫於 1982 年「聯合國 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各群島國必須於 2009 年前提出領海基線)。同日,中共 漁政船 311 號開赴南海執行漁務,宣示主權。. 第四節 艾奎諾三世時期(2010 年 6 月~) 艾奎諾三世出生於 1960 年 2 月 8 日,其母是第 11 任總統柯拉蓉.艾奎諾夫. 政 治 大 系,之後與家人一起流亡海外;1985 年回國後,開始從商。在母親艾奎諾夫人 立. 人。艾氏 1981 年畢業於馬尼拉雅典耀大學(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經濟學. ‧ 國. 學. 就任總統的 18 個月之後,舊勢力軍人發動軍事政變企圖推翻艾奎諾夫人政權, 叛軍攻入馬拉坎南宮(Malacañan Palace,總統府) ,艾奎諾三世的 3 名保鏢均中. ‧. 彈身亡,他本人也身中 5 槍,但倖免於難,至今仍有 1 顆子彈留在他的頸部。1998. sit. y. Nat. 年至 2007 年間擔任眾議員、2007 年至 2010 年間擔任參議員。2010 年 5 月 10. al. er. io. 日菲律賓舉行總統大選,艾氏代表自由黨參選總統,以絕對優勢擊敗對手前總統. v. n. 艾斯特拉達及國民黨的馬尼·維亞(Manny Villar),贏得總統大選,嗣於 6 月 30 日 宣誓就職。 18. Ch. engchi. i n U. 在外交上,艾奎諾三世 2010 年上任初期,菲、中兩國尚能延續亞羅育時期 的良好關係。2010 年 12 月,菲國副總統比奈(Jejomar C.Binay)出席廣州舉行的 亞洲殘障運動會開幕式;同(2010 年 12)月,中、菲兩國軍事高層互訪;2011 年 5 月,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樹聲、國防部長梁光烈出訪菲律賓;同(2011) 年 6 月菲眾議長貝爾蒙特(Feliciano Belmonte Jr.)訪中、7 月菲外長德羅薩里歐. 17. 請參考本文附錄,頁 99。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B%BE%E8%AB%BE%C2%B7%E8%89%BE%E5%A5%8E%E 8%AB%BE(檢視日期 2015 年 3 月 13 日) 18. 20.

(26) (Albert Del Rosario)訪中。 192011 年 8 月 30 日 至 9 月 3 日 ,艾奎諾三世赴中 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菲律賓共和國聯合聲明」。20未久, 艾氏率團於同(2011)年 9 月 18 日赴美訪問,出席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起的「開放 政府夥伴關係」 (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活動。21翌(2012)年 6 月 9 日,艾 奎諾三世再度訪美,跟歐巴馬在白宮辦公室閉門會談 50 分鐘,外界揣測係為黃 岩島爭端敦請美國撐腰。 22這一年,菲律賓藉由與美國「2 +2」戰略對話會議機 制的建立,多次與美磋商將美國從沖繩轉移的部分海軍陸戰隊員布署在呂宋島及 巴拉望島,甚至同意授權美軍重新使用蘇比克灣及克拉克軍事基地,同意美方人. 政 治 大 其他重要菲、中往來事件包括:2012 年 3 月,中共特使、農業部副部長牛 立. 員可在蘇比克灣半永久性駐紮。. 盾訪菲;9 月,菲總統特使、內政部長羅哈斯赴陸出席中國-東協博覽會;10 月,. ‧ 國. 學. 中共特使、外交部副部長傅瑩訪菲;11 月,菲旅遊部長出席上海國際旅遊博覽. ‧. 會。2013 年 8 月,菲外長赴陸參加中國-東協外長會議。2014 年 11 月,菲總統. io. er. 間與中共主席習近平短暫會面。 23. sit. y. Nat. 艾奎諾三世赴陸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 22 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 內政上,艾奎諾三世主張打擊貪腐、建立公正的司法體系、發展農業、推進. al. n. v i n 土地改革,與菲南「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等分離組織進行全面和談,促進民族 Ch engchi U 和解。. 19. 「中國同菲律賓的關係」,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gj/zlk/2014/01-15/161_2.shtml(檢視日期 2015 年 3 月 14 日) 20 請參考本文附錄,頁 98~99。 21 「菲總統訪美 分享反貪經驗」,大紀元網站,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9/17/n3375802.htm%E8%8F%B2%E7%B8%BD%E7%B5%B1%E 8%A8%AA%E7%BE%8E--%E5%88%86%E4%BA%AB%E5%8F%8D%E8%B2%AA%E7%B6%93 %E9%A9%97.html(檢視日期 2015 年 3 月 14 日) 22 「艾奎諾訪美 拉老大哥撐腰?」,民視新聞網, https://tw.news.yahoo.com/%E8%89%BE%E5%A5%8E%E8%AB%BE%E8%A8%AA%E7%BE%8E -%E6%8B%89%E8%80%81%E5%A4%A7%E5%93%A5%E6%92%90%E8%85%B0-230051022.ht ml 23 中共外交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mfa_chn/gjhdq_603914/gj_603916/yz_603918/1206_604162/sbgx_604166/ 21.

(27) 在南海政策方面,有別於亞羅育時期的克制、低調策略,艾奎諾三世選擇以 強硬方式與中共對抗,引爆點則是發生在 2012 年 4 月 10 日的黃岩島衝突事件。 同 (2012)年 8 月 ,菲國能源部將位於南海的 3 個油氣田開發案公開招標,引發 中共嚴正抗議。旋即 9 月 12 日,艾氏發布行政命令將「南中國海(南海)」正式 更名為「西菲律賓海」(West Philippine Sea),24並將新測繪地圖送交聯合國。2013 年 1 月 22 日,菲律賓外交部照會中共駐菲大使館,菲國依據 1982 年「聯合國海 洋法公約」第 287 條及附件 7 的規定,就菲、中南海爭端遞交仲裁通知,提起強 制仲裁。中共嗣於 2 月 19 日退回菲律賓政府的照會及所附仲裁通知,表明「不. 政 治 大 指控中共南海 9 段線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2015 年 立. 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 252014 年 3 月 30 日,菲方向國際仲裁 法庭正式提交訴狀,. 26. 1 月 20 日至 21 日,「第 5 次美菲雙邊戰略對話」於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美國. ‧ 國. 學. 務院亞太事務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於 1 月 21 日會後召開記者會。羅素表示,. ‧. 南海情勢係所有太平洋國家均須關切問題,尤其美國與其他需要航行自由及商業. y. Nat. 流通無礙之國家,盼中共與鄰國簽署具約束力之「南海行為準則」,在此之前希. er. io. sit. 望各方在主權具爭議敏感區域自制。為呼應美方態度,菲律賓與越南同聲要求中 共停止填海造島工事,中共則由外交部回擊,回應羅素言及「大國不能欺負小. n. al. Ch. 國」,同時暗喻美方不要介入南海爭端。. engchi. i n U. v. 本文探討重點雖聚焦在菲、中、美三方關係,然而日本之於菲律賓的影響力, 自是不可忽略的一環。對於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協國家而言,日本是個讓他們感 到不安,卻又不得不依靠的東亞大國。 27二次大戰以後,東協各國長期以來一直 是日本「政府開發援助」(Office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對菲律賓而 言,日本的市場、資金、援助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菲、日關係方面,國際社會咸 24. 「菲搶南海 改名西菲律賓海」,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913/34505916 25 26. 請參考本文附錄,頁 91。 朱鋒,「菲律賓訴訟案違背國際海洋法精神」,中國海洋報(2014 年 6 月 12 日)。. 27. 何思慎、陳舜仁,「日本與中國在東南亞國協的外交競逐」,變遷中的東南亞區域整合—過 程、挑戰與發展,頁 283。 22.

(28) 認菲律賓與日本的關係象徵菲美關係的政策延伸。2012 年是菲律賓與日本海上 安全合作計畫落實與實施的一年。1 月,菲律賓就以打擊海盜和南海安全為由實 現了日本海上保安廳派出飛機與菲律賓海岸防衛隊的合作;3 月,菲律賓獲得日 本以開發援助方式提供大型巡邏船以加強爭議海域控制能力的支援;4 月,菲律 賓經由日美軍事整編問題會談授予日軍使用菲律賓巴拉望島美軍基地的權利;6 月 28 日,菲、日兩國外長就共同強化海上安全領域的合作、擴大日本海上保安 廳與菲律賓沿岸警備隊的交流等達成共識,並就日本計劃向菲律賓提供巡邏船等 事宜再次交換意見。7 月 2 日,菲、日兩國國防部長簽署了包含兩國在南海地區. 政 治 大 海岸防衛隊與日本海上保安廳舉行了為期 3 天的聯合演習。日、菲軍事合作關係 立 舉行聯合軍演等內容在內的海上安全保障防衛合作備忘錄。8 月 28 日,菲律賓. 得到了積極的加強。282013 年 5 月菲國舉行期中選舉,艾奎諾力挺的參眾院競選. ‧ 國. 學. 聯盟獲得大勝,參、眾兩院主席,也由所屬的自由黨囊括,在完全執政的情況下,. ‧. 更加確定其外交親美路線。2014 年 4 月 28 日,歐巴馬訪問菲國並與艾奎諾三世. y. Nat. 舉行雙邊會談,歐巴馬表示,美國支持菲律賓尋求透過仲裁方式,解決與中國大. n. al. er. io. sit. 陸對南海主權的爭議。 29. Ch. engchi. i n U. v. 第五節 小結. 綜 上 , 本 章大 致 描 繪 出冷 戰 後 菲 律 賓 4 位 領 導者 任 內 發 生 的 重大 外 交 事 件 與 南 海 政 策 的 輪 廓 。 羅慕斯、埃斯特拉達、亞羅育、艾奎諾三世因為 領導風格與理念的不同、 國 內 與 國 際 大 環 境 的 差 異 , 分別採取了不同的外交 手腕, 親 中 或 親 美 的 策 略 因 為 領 導 者 的 更 迭 而 出 現 不 同 的 選 擇 , 甚 至 在 同一位領導決策者的任內初期與後期都有明顯的政策轉變,更有主政者 28. 吳金平、鞠海龍, 「2012 年菲律賓政治、經濟與外交形勢回顧」 ,東南亞研究,2013 年第 2 期, 頁 22~26。 29 「歐巴馬訪菲 讚揚新軍事協定」,中央通訊社,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4280305-1.aspx 23.

(29) 將兩手策略把玩的淋漓盡至,其外交成果則反映在雙邊的往來、經濟貿 易 、 戰略 夥 伴 關 係 等 面 向 上。 本 研 究 進一步整理出菲律賓自 2002 年至 2014 年(涵蓋亞羅育及艾奎諾三世主要任期),美國與中國大陸對於菲律賓總體(包含各 級產業)直接投資貿易額(FDI)的數據,試分析其與外交政策之關連性。(請見下圖). 90. 79.85. 80 70. 55.34. 60 50. 40. 40 30. 26.2. 20 10 0. 28.3. 3.55 2.71 2.4 0.89 0.31 0.13 0.19. 23.9. 23.1. 17.93 9.7 1.82. 政 治 大. 20.66. 17.42 11.47. 13.14 6.93. 2.82. 5.69. 立. 1.99. 1.24.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中對菲FDI. 美對菲FDI.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i n U. v. 資料來源:筆者自製,參考菲律賓貿工部 The Philippines National Statistics Office,. Ch. engchi. http://www.nscb.gov.ph/fiis/data/4th_14/Table%202.pdf ;劉育麟, 「美中拉扯下的的避 險戰略—新加坡與菲律賓避險成效之實證檢驗(2002-2012)」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 務學院 2014 年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圖 1:2002-2014 年中、美對菲律賓 FDI 統計圖 (單位:十億菲幣). 根據上圖可知,亞羅育執政初期(2002 年至 2005 年) ,中國對菲 FDI 在 1 億 3 千萬披索至 8 億 9 千萬披索之間,2006 年卻暴增至 180 億披索,甚至 2009 年達到高峰的 240 億披索,相較於執政初期成長了 26 倍,這與亞氏的「親中」 政策,似有相關。相對地,美國對菲 FDI,卻從 2006 年的 280 億披索,掉到 2009 年的 28 億披索,落差達到 10 倍,顯然美國對於亞羅育的「親中」外交政策,或. 24.

(30) 有不滿,並直接反應在美國對菲直接投資額。至於在艾奎諾三世執政之後,更是 明顯出現差異。艾氏 2010 年執政的第 1 年,中國對菲 FDI 約有 57 億披索,2011 年執政第 2 年雖增長至 207 億披索,2012 年卻滑落到 20 億披索、2013 年 13 億 披索;反觀美國對菲 FDI,在艾氏執政初期,從 2010 年第 1 年的 131 億披索, 隔年 2011 年(艾氏執政第 2 年)竟暴增到 798 億披索、2012 年 400 億披索、2013 年 553 億披索。2011 年,相較於中國對菲 FDI 的 200 億披索,美國對菲投資 798 億披索是中國對菲投資的 4 倍,到了 2012 年,美國對菲投資 400 億,中國僅有 20 億,落差已經高達 20 倍。這似與艾奎諾三世的「親美」政策具有高度關連,. 政 治 大 能 延 續亞 羅 育 時 期 與 中 的 良好 關 係 (2011 年 8 月 艾 氏 赴中 訪 問 ),友 好 的 立. 也顯示菲、中關係的轉變與惡化,因為:2010 年 6 月艾奎諾三世上任之初, 尚. 跡 象 也反 映 在 中國對菲 FDI 的數據上(從 2010 年的 57 億披索增長至 2011 年的. ‧ 國. 學. 207 億披索), 然 而 , 當 2012 年 4 月 , 菲 、 中 發生 黃 岩 島 衝 突 , 乃 至 9 月. ‧. 菲 方 將南 海 更 名 為 「西菲律賓海」, 雙 方 對 立 逐步 升 高 , 這 1 年中國對菲. y. Nat. 投資額突然滑落到 20 億披索、甚至 2013 年來到 13 億披索的新低點。從以上的. er. io. sit. 數據分析發現,一國的外交政策與 FDI 容有相關。當然,影 響 外 商投 資 當 地國 的因素甚多,包括勞動成本、資源取得、人力素質、市場規模、基礎建. al. n. v i n 設 等,政 治情 勢 穩 定 與 否 及軍 C h事 衝 突 的 可 能 性U評估 (與 菲 國南 海 爭 端具 有 engchi 關 連 )僅 是 諸 多 影響 因 素 的一 環,不 過,這 樣 的數 據 與 分 析 仍 別 具 參考 價. 值 。 至 於 2014 年,中國大陸對菲投資額突然上升至 114 億披索,應可解讀為 菲律賓的投資環境大幅改善、股市屢創新高,吸引陸資蜂湧赴菲所致,甚至可以 預期 2015 年、2016 年中國大陸對菲 FDI 會再創新高,因為艾氏執政進入末期, 菲、中南海主權針鋒相對的法律戰也即將在 2016 年謝幕,接任艾氏的任何一位 總統必然會修補菲、中的友好關係。關於這點,將於第四章第四節中做更詳盡的 解釋。 最 後,從 上述 4 位 菲 律賓 總 統 任 內 發 生 的 重大 事 件 與 外 交 決 策 轉折 中 , 可 以 發 現 ,亞羅育與艾奎諾三世執政初期,都無 意 採 取 親 中 或 親 美一 25.

(31) 邊 倒 的策 略,卻因 國 內 壓 力、外 交 事件、總 統 的政 治 偏 好 與 決 策,不 得 不 有 所 選 擇 。 關 於 這 點 , 美 國 前 國 務 卿 亨 利 · 季 辛 吉 ( Henry Alfred Kissinger),在其著作「大外交」中提及:「回顧歷史,每個國際體系都必然有 一個對等的體系存在。一旦某個體系建立之後,我們就很難想像,如果做了不 同的選擇,歷史會如何地演變,或者當時究竟是否可能做其他的選擇。」 30那 麼,亞羅育或艾奎諾三世當時有無可能做出其他的決策選擇?或許,正如美國前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所言, 31「歷史的發展取決於 道路的選擇。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事件越來越迫近,選擇的餘地就越來越. 政 治 大 擠其他選項的空間。由於事件愈複雜就愈難保持彈性,因此最初的抉擇尤其重 立. 小。」 32在國際秩序形成之初,或許會有許多的抉擇,但任何一項選擇都會排. 要。 33.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0. 顧淑馨、林添貴譯,季 辛 吉 (Henry Kissinger) ,大外交(上)(台北:智庫文化,1998 年), 頁 15。 31 胡瑞舟老師於 2015 年 4 月 18 日在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安專班答覆筆者提問。 32 張小明譯,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理解國際衝突:理論與歷史(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9 年),頁 103。 33 奈伊稱這個概念為「選擇的漏斗」。他認為領導者決策時,也可能會面對「漏斗」突然增大 的可能性。 26.

(32) 第三章. 南海爭端國家的立場與演變. 南海爭端的主要原因,包括島礁主權、海洋資源開發、石油開發、犯罪防制等 問題。事涉爭端的主要國家,包括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汶萊以及中共、 中華民國。其背後則有美國與日本勢力的介入。. 第一節 東協國家對南海爭端之立場 「東南亞國家協會」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政 治 大. 下簡稱「東協」)於 1967 年 8 月 8 日在泰國曼谷成立, 1原寓於政治軍事意義,. 立. 創始目的為防止共產主義擴散,與促進區域經貿交流合作,創始國有 5:印尼、. ‧ 國. 學. 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新加坡等 5 個國家,1984 年加入汶萊、1995 年越南 入會、1997 年寮國與緬甸入會、1999 年柬埔寨成為東協最晚進入的會員國,至. ‧. 此成就了「大東協 10 國」(Grand ASEAN-10)。冷戰後,為因應全球政經局勢,. y. Nat. sit. 且東協 10 國成員於 1990 年前紛與中共完成正式外交關係,為擴大區域內的經濟. n. al. er. io. 合作,以及提高對外貿易談判籌碼,1992 年 1 月第 4 屆東協高峰會議時,泰國. i n U. v. 提出成立東協自由貿易區(ASEAN Free Trade Area,AFTA)之構想。2001 年. Ch. engchi. 11 月,中共總理朱鎔基正式提出「東協加 1」,自此中國大陸與東協經貿關係開 始加溫。2004 年亞洲區域論壇,參加的國家已涵蓋環太平洋地區及亞洲的眾多 國家,發展成為所謂的東協 10 加 6(中共、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 度)。假以時日,東協未嘗不可能發展成為類似歐盟的區域共同體。2然而,多年 以來南海島礁主權爭議週而復始,對立衝突逐步升高,南海爭端受到國際社會高 度矚目。. 1. 林若雩,「由敵對競爭走向區域整合: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與東協國家的安全關係」,新世界的 東南亞,顧長永、蕭新煌主編(台北:五南,2002 年),頁 302~304。 2 許倬雲,歷史大脈胳(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年) ,頁 365。 27.

(33) 南海爭端存在多種面向與原因,包括島礁主權問題、海洋資源開發問題、石 油開發問題、區域安全(犯罪防制)問題等。東協在南海問題上的討論可以追溯至 1990 年代初期。為回應 1992 年 2 月中共當局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鄰 區法」(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Territorial Sea and Contiguous Zone),對於南海的權益主張以國內立法形式公布,31992 年 7 月,東協在菲律賓 馬尼拉舉行部長級會議發表「東協南海宣言」(ASEAN Declaration on the South China Sea),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主轄和管轄問題,禁止使用武力與任何挑 釁行為,並遵守友好合作的行為規範。1995 年初,中共對於美濟礁的實際占領,. 政 治 大 統任內,中、菲簽署雙邊協議,表達在航行安全、海洋科學研究、救援行動和環 立. 象徵東協成員國聲索的區域首次受到北京的蠶食。4同(1995)年 8 月,在羅慕斯總. 保等議題的合作,以及爭端的談判解決。1996 年 3 月 28 日,中共外長錢其琛致. ‧ 國. 學. 函印尼外長阿里.阿拉塔斯(Ali Alatas),表達希望成為東協全面對話夥伴的願. ‧. 望,同年 11 月 30 日,東協首屆非正式領袖會議在印尼雅加達召開,翌(1997)年. y. Nat. 12 月,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第一次出席東協全體領袖會議,中共與東協簽署了. er. io. sit. 「面向 21 世紀的中國—東協合作聯合聲明」,雙方就「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分歧 或爭端而不訴諸威脅或使用武力」達成共識。1998 年年底,東協成員國提出「河. al. n. v i n 內行動計畫(Ha Noi Plan of Action)」,首次在東協官方文件中明確提出推動「行 Ch engchi U 為準則」,此為中共與東協之間磋商「南海地區行為準則」之濫觴。1999 年 7. 月,東協外長會議期間,馬尼拉遞送各成員國一份以「條約」形式撰擬的行為準 則草案,惟成員國傾向以「指導方針」形式的行為準則來規範。2002 年 11 月 4 日,中國大陸與東協各國柬埔寨首都金邊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強調本諸 和平方式解決南海有關爭議,在爭端解決前,各方承諾保持克制,不採取使爭議 複雜化或擴大化行為(包括不在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它自然構造上採 取居住的行動),惟嗣後各國仍不時在南海進行鑽探、移民、興建機場及擴建碼 3. 請參考本文附錄,頁 94。 孫國祥,「論東協對南海爭端的共識與立場」,問題與研究,第 53 卷第 2 期(2014 年 6 月), 頁 38。 4. 28.

(34) 頭等活動。 52003 年 10 月,中共與東協達成共識,為實現「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將 定 期 舉 行 東 協 與 中 國 大 陸 資 深 官 員 會 議 (ASEAN- China Senior Officials Meeting),藉以評估和指導其落實。惟在 2007 年,中共與東協召開前揭資深官 員第 2 次會議時,由於東協國家堅持在「指導方針」中必須加入東協先達成共識, 才能與中方協商的立場,致使北京當局強烈反對,後續進程為之停滯。2011 年 7 月 20 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資深官員會議上,東協放棄「東協須先達成一致 立場,才能與中方協商」的堅持,中共與東協終於就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指導方針案文達成共識,並於翌(7 月 21)日舉行的外長會議中通過。 62012 年 1. 政 治 大 Conduct),惟成員國對此有不同意見。2012 年 9 月 25 日,在美國紐約舉行的第 立 月,菲律賓 發放了一 份「菲律賓行為準則草案」(Philippines Draft Code of. 67 屆聯合國大會期間,印尼向與會的東協各國傳閱了一份「南海行為準則」草. ‧ 國. 學. 案。2013 年 6 月 30 日,中方與東協外長會議同意在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 的架構下就制定「南海行為準則」進行磋商。8 月 5 日,中共外長王毅對於「南. y. Nat. 海行為準則」發表了 4 點主張:「合理預期、協商一致、排除干擾、循序漸進」。. er. io. sit. 9 月 14 日至 15 日,中方與東協在江蘇省杭州市首次就「南海行為準則」進行磋 商。此間,「南海行為準則」的訴求不斷出現在東協與域外國家,以及中國大陸. al. n. v i n 與東協成員國之間的各式國際文書中,此一準則至少扮演了重要的修辭願景。 Ch engchi U. 7. 據學者郭國誠及劉俊彬的研究顯示, 8中國的崛起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尤. 其是經濟改革開放後,所帶來的經濟成長與國防經費每年均以超過兩位數的成 長,引發鄰近國家的關心與憂慮。以 1988 年至 2009 年的資料進行檢定中國國防 支出對東協其中的 6 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汶萊)國防支 5.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全球資訊網, 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ct?xItem=3529&ctNode=454&mp=999。(檢視日期 2015 年 3 月 19 日) 6 孫國祥,「論東協對南海爭端的共識與立場」,頁 40~42。 7 孫國祥,「論東協對南海爭端的共識與立場」,頁 44~46。 8. 郭國誠、劉俊彬, 「中國國防支出對東南亞國家國防支出與經濟成長之關聯性研究」,. http://dalab.ie.nthu.edu.tw/dalab_old/symposium/da11/a2-3.pdf.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e do it by reducing the first order system to a vectorial Schr¨ odinger type equation containing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in matrix potential coefficient as in [3], [13] and use

This article is for the founding of the modern centuries of Buddhist Studies in Taiwan, the mainland before 1949,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1912~1949), and Taiwan from

With learning interests as predictors, the increases i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were greater for third- graders and girls than for fourth-graders and boys; growth in learning

John studies hard and in 1911 he left the city of Melbourne and went to work in South Australia for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The church wanted to help the sheep farmer s who

* School Survey 2017.. 1) Separate examination papers for the compulsory part of the two strands, with common questions set in Papers 1A & 1B for the common topics in

China announced would halve tariffs on US$75 billion worth of goods, in line with phase one deal... February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 It is worthwhile to sacrifice one person to save five.  Passser-by A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incident. In the basic version, the worker on the side tracks also has n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