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附屬醫院篇-北醫附設醫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附屬醫院篇-北醫附設醫院"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960年代,北醫剛創校不久,所謂「校舍」 也只有鐵皮屋四間,一切都還在篳路藍縷的 階段,但籌設醫學院附設醫院的想法,已在董事 們心中醞釀著。 1962年8月14日,董事會審議通過《私立臺 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組織章程》,由學院教授、學 院常務董事章榮熙博士兼任附設醫院籌備處院 長,專責附設醫院一切籌備事宜。但是,學校自 籌建創校以來,受困經費不足、財務拮据,成立 附設醫院的理想,也只能在艱困的財務環境中緩 緩前進。

北醫附設醫院發展史

文.附醫院長室

規劃院址 一波三折

規劃之初,為了學生實習、教學可密切聯繫 等各種需求,附設醫院院址規劃在校區內,當時 吳興街地處市區邊緣,交通不便,並非提供市民 求診的理想地點,故曾考量另覓適當地點興建醫 院。經過許多的努力與奔波、也與多家醫院接 洽,甚至包括台塑成立長庚醫院之初,也多次和 北醫研議合作案。經過了六年的尋覓,1968年吳 興街已日益繁榮、交通方便、社區發展快速, 環境已大為改觀,附設醫院院址也轉回最初的 規劃。 第一醫療大樓建築工地一景,右上為工程開工典禮

(2)

三次動土典禮

1968年6月2日,臺北醫學院附設醫院興建工 程終於籌劃就緒,舉行動土典禮,由臺北醫學院 董事長胡水旺主持,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兆代表 參加,當時預計於1969年冬天完工。 但由於更改醫院的建築設計,由放射型建築 改為Block型建築,隔年1969年6月再度動土,並 預定以三百個工作天完成興建;不料1970年4月 學校及董事會面臨學籍案事件,附設醫院的籌建 也暫時中止。直到1971年4月21日,董事會終於 排除萬難,在第三次動土典禮後,讓附設醫院真 正動工興建第一醫療大樓。

院外牙科診所

為了加速學校學生的臨床教育,在附設醫院 尚未完工啟用前,為了讓牙科學生可以順利擁有 實習場地,董事會於1970年決議先設立院外牙科 門診,撥款六十萬元為設備費,同年4月,附醫 籌備院長章榮熙經由會議確認租用信義路二段 152-5號一至四樓為牙科門診部,但因學校學籍 案風波,牙科門診部的設立也受延宕。 1971年9月30日籌劃已久的北醫附設醫院牙 科門診部終於正式成立,詹湧泉代院長及牙醫學 系主任呂清寬教授與董事會群策群力,規劃一個 有四科四室的牙科門診部。包括:復形科、膺復 科、矯正科、口腔外科等四科,另設初診室、X 光室、開刀房、護理部與事務組,全部儀器均選 購至國外最優良的醫療器材共十二台診療椅,是 當時國內最具規模的牙科診所。 牙科門診部的設立為整體教學的一環,以服 務為宗旨,因此收費遠低於一般診所,營業時間 只有日間五小時,這也成為牙科部門經營二年十 個月後,董事會以「長年賠錢、經營不善及學習 情況不佳」為由,於1974年7月31日關閉牙科診 所停止營業。相關設備一半儀器借給當時的市立 中興醫院,做為門診部停診後轉到該院的牙科實 習生使用;另一半設備與儀器,則由牙科幾名傑 出校友組成的「駿台牙科醫院」負責保管使用, 提供過渡時期牙科師生實習及研究的環境。待附 設醫院開幕後,這些設備再遷回醫院使用。 第一醫療大樓最早之設計稿

(3)

附醫完工 第一任附醫院長

江萬煊(1976.2∼1977.7)

1975年底,附設醫院第一醫療大樓的本體建 築物外殼終於完工了,面臨經費窘困,內部設備 無法安置,附設醫院的預定開診日期也一直往後 延。1976年2月,學校董事會聘請台大醫學院泌 尿科教授江萬煊擔任附設醫院第一任院長,籌備 附醫開辦事宜,江教授與徐千田董事憑藉在醫 學界的人緣,請到當時的台大醫院外科主任許書 劍、臺北榮總外科部主任盧光舜等名醫,在不支 領一分錢的情況下,到北醫附設醫院門診。

夢想中的附設醫院開幕

北醫附設醫院即將開幕當時,許多內部裝修 工程尚未完全收尾,連水電都來不及申請,不過 院長江萬煊認為醫院已拖延多年不應該再拖延, 堅持於1976年8月1日開幕。 北醫附設醫院1962年通過組織章程、1968年 動土,然後工程復復停停,原預計一年半完工、 全校師生萬千期待的附設醫院,歷時八載,終於 在1976年8月1日開幕、同年8月6日開始門診,當 時附設醫院首位門診病人為小兒科病患。

開幕初期

因陋就簡

限於經費並不充裕,當時連水電都還沒有申 請下來,也缺乏昂貴的醫療器材,最初北醫附設 醫院裡只有基本的設備,藥局部門亦尚未上軌 道,醫師開出了處方箋以後,還得上吳興街藥局 抓藥,三十年前附設醫院百般無奈執行的處方箋 釋出,與現代健保所推行的政策意義大不同。 因檢驗設備不足,院內可以進行的檢驗項目 護理人員以聽筒為產婦聽胎心音

(4)

受到限制,以放射科為例,在僅有一部手提式X 光機的情況下,只能應付簡單的檢查,部分X光 檢查還必須借助外面的檢驗院;但這總不是長久 之計,而且將檢驗的收益拱手讓人也似乎不智。 因此添購設備,成了醫院的當務之急。

各科陸續開診

醫院開辦後,除了一般的診療之外,北醫次 第展開了全國公私立醫院未有的夜間門診及百元 門診,在江萬煊院長的領導下,全體七十多名員 工,以高昂士氣,毫不埋怨的苦幹下去,在艱難 困苦的環境中,為了造就北醫附設醫院的未來。 一般民眾小病自費看診即要花二、三百元, 附醫推出的「百元門診」提供快速診療、兩天藥 費、簡單檢查(驗尿或白血球計數),大為減輕 患者負擔。另外,首創全國醫院夜間門診,包括 名醫教授均須輪流應診,方便上班族病患。不過 者兩項附醫的創舉,經過一段時間後因各種因素 而暫停實施。 江院長於新院開幕一年間,北醫附設醫院初 具規模,學校醫學生的實習也逐漸上軌道,隨著 病患的肯定,平均門診量六十人 天,初期開始 收置病人的四樓一層樓病房已不敷使用,於19777月6日五樓病房開使啟用。 1977年6月第一萬名門診病患產生(住在吳 興街的四歲李倩玉小妹妹),第一萬名病人對新 醫院來說,是往前邁進的一個里程碑。 日期 醫療服務 1976年8月6日 開辦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門診 1976年8月16日 開辦牙科門診 1976年9月13日 開辦夜間門診及住院業務,同時開放第一醫療大樓三樓產房及四樓病房 1976年10月6日 急診開始服務 1976年10月19日 開辦耳鼻喉科門診 1977年3月15日 膳食營養部供應—患者膳食 1977年3月17日 開辦眼科門診 1977年4月15日 膳食營養部供應—院內員工膳食 1977年7月6日 第一醫療大樓五樓病房開始使用 醫院早期內科教學進度表 五樓外科病房

(5)

第二任附醫院長 廖應隆

(1977.8∼1978.10)

江萬煊院長是北醫向台大醫學院借聘的,聘 期一年讓附醫越來越具規模,在1977年7月底借 聘期滿後功成身退返回台大,由附設醫院外科主 任廖應隆教授於8月1日接任為第二任院長。 廖應隆院長就任時表示,醫院仍負擔著巨額 的貸款,廖院長仍盡可能購買儀器、增加設備, 延攬業界知名的校友醫師回饋母校,回附設醫院 開診,建立病患的信心;附醫於1977年9月5日正 式開辦勞保,病人的來源更為增加,讓醫院的營 運又往前一步。開辦牙科夜間門診,進而達到每 天三百位患者的門診量、兩百五十張病床的教學 醫院最低限度門檻。 日期 醫療服務 1977年9月5日 開辦勞保醫療業務 1977年11月1日 開辦僑保醫療業務 1978年6月1日 成立血液透析部門 1978年2月21日 附醫裝置第一例永久性心搏器 1978年5月12日 纖維內視鏡啟用 1978年9月27日 附醫首例僧帽瓣病患吻合切開術(劉和育教授主持) 心肺功能室、人工腎臟室、腸胃及氣管內視鏡作業穩定成長 新生兒加護病房 牙科實習 X光室

(6)

第三任附醫院長 劉和育

(1978.11∼1980.7)

1978年11月15日,原任北醫外科主任、國內 有名的胸腔外科權威劉和育教授,正式接掌北 醫附設醫院。劉院長接任後,北醫即在11月16、 17、18日,連續舉行三天的義診,門診掛號、醫 藥診察費全免,成果斐然,當時頗為社會人士所 讚許。 到1979年下半年,附醫營運終於增加營收, 劉和育院長繼續充實醫療設備,網羅人才之外, 並 撥 出 公 費 派 送 醫 院 醫 師 出 國 進 修 培 育 醫 療 人才。

教學醫院評鑑受挫

教育部與衛生署在1978年5月公布了「教學 醫院最低設置標準」,教學醫院依職責不同,區 分為三級,對於病床數、各科數目、門診人次、 佔床率及住院醫師人數等,都有不同的規定。 北醫附設醫院申請二級教學醫院(病床數兩 百五十床以上),在1978年12月13日評鑑完畢, 1979年4月公布評鑑結果,但不如預期只列名三 級(病床數一百五十床以上)。雖然如此,劉院 長仍盡力擴充醫院設備與各項制度改革,讓附設 醫院邁向兼具研究與學習功能的教學醫院。

茁壯中的附設醫院

附醫自開幕以來,舉債建院與儀器投資等營 運成本,導致財務窘困與經營赤字成為經營附醫 的最大問題。在醫療業務穩定成長下,1979年下 半年稍微轉虧為盈,減少財務的壓力。其中洗腎 日期 醫療服務 1978年12月14日 加護病房成立 1978年底 完成選擇性冠狀動脈攝影,服務中老年冠狀心臟病檢查 1978年底 附醫發現台灣第一例「原發性妊娠脂肪肝」 1979年4月初 第一醫療大樓五樓成立燙傷中心 第一醫療大樓七樓新生兒急救中心正式啟用 1979年5月22日 附醫完成第一例腎臟移植 1979年6月1日 附醫完成活體腎臟移植 部門七台洗腎機工作量達飽和;甫成立的燙傷 中心(1979年4月)便客滿而亟思擴充;全院一 般病床一百五十床經常住滿,迫使三樓住院醫 師宿舍需遷出,以容納更多病患。 以營業額來說,1978年整年兩千九百六十三 萬元,到了1979年一躍而為七千一百六十三萬 元,除了應付開銷之外,猶有餘力陸續添購新 儀器,雖然附醫建院舉債七千兩百四十五萬尚 未償還,每月要負擔一百萬以上利息,如今醫 院的開銷可以自給自足,已頗為難能可貴。 新生兒病房 新生兒加護病房 內視鏡檢查

(7)

第四任附醫院長 林守田

(1980.8∼1983.7)

1980年8月1日起,附醫院長一職由小兒科主 任林守田教授代理,原定8月1日的交接儀式因準 備不周,延到8月5日,且因故由副院長代表劉和 育院長辦理交接。 林守田院長新上任時,權衡各項資料、配合 醫院本身的條件,提出了五百萬、一千萬、兩千 萬元等三項擴充設備的計畫,認為提高附醫的水 準是當務之急,而當時北醫猶如正要衝破地面的 種子,只要有一筆大的財源,即可躍出地面欣欣 向榮。

月收入突破一千萬

1981年7月,附設醫院的總收入金額突破創 院以來的最高紀錄,達到該月一千零三十萬元的 總收入。突破一千萬元的意義,不只是在經費運 用上較充裕,也更能激起校友、同學及各界對附 醫的愛心與信心,負債的早日還清,及醫療設備 的增購,都有了無窮的希望。

附醫空間全面調整

1982年9月,全新的北醫董事會改組完成, 在董事會及後來接掌醫學院的董大成院長支持 下,撥款一千八百萬購買急需的心臟超音波、全 套X光設備、多種內視鏡、眼科手術器械、十八 台牙科治療椅、全口顎面攝影機、電腦測顱儀器 等。 此外,更對醫院空間進行全面調整,各樓層 空間重新分配、裝潢,整建工程以一樓、二樓、 開刀房、新建鍋爐室、中央氣體供應室等最為醒 目,病房全都加以整修,整個醫院有煥然一新的 感覺,也提高醫院作業的方便和效率及病患對醫 院的觀感。 日期 醫療服務 1981年10月17日 外科門診中成立痛科門診,以止痛為主,結合針灸及西藥配合治療 1982年5月10日 開辦公保醫療業務 加護病房

(8)

第五任附醫院長 李宏生

(1983.8∼1990.7)

重用傑出校友

1983年10月13日,醫學院由董大成院長接 掌,附設醫院院長則由原來的副院長李宏生接 任,大力栽培年輕有為的校友,並積極延攬他校 出身的傑出人才:內科主任潘憲校友、外科主任 陳守誠校友、婦產科主任陳庵君教授、放射科主 任陳盛煊校友接任。新成立麻醉、精神及泌尿三 科,分別由楊文龍校友、陳永興醫師及江漢聲醫 師擔任主任;多位傑出校友擔任科主任,是董大 成院長及李宏生院長結合校友力量的具體表現。 各科不斷在進步中,例如當時婦產科病患種類齊 全,住院醫師要經過考試才進的來,充分顯示當 時的榮景。 1983年11月,董大成院長先後聘楊文龍教 授、許光陽教授、陳增福教授等擔任附設醫院行 政副院長兼醫教會主席,積極就營運、醫療服務 及教學各方面進行檢討改革。除了對附設醫院工 作人員的再教育之外,在醫師管理方面,要求專 任醫師駐院時間嚴格執行,摒除工作時間內公私 兼顧的行為。而為了提高醫師的士氣和效率,全 院實施獎金制度,並將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的待 遇,做合理的調整。

醫院局部電腦化

隨醫療業務量遽增,人工處理已無法負荷龐 大業務量,當時採取花費較少適合中小型醫院管 理的「區域性網路系統」,預計在院內前台掛號 處、住院組、藥局及批價處使用,其中以1987年 副院長許光陽教授著手推動掛號系統,掛號處電 腦化的使用率最高,其餘單位尚無法跟上電腦時 代,醫院行政作業系統處於局部電腦化的階段。

六三水災

損失百萬

1984年6月3日凌晨一場豪雨造成嚴重的六三 水災,附設醫院地下室積水超過一公尺,大量病 歷與X光片泡水,損失不貲。水災之後附設醫在 三日內便恢復門診,但部分設施癱瘓了近半年, 損失近百萬元,全部復原工作直到8月才完成。

假日門診及出診服務

為服務週間上班不方便到院看病的民眾,附 設醫院從1987年3月1日開辦假日門診,週六下午 一點到四點、周日上午八點半到十一點半看診, 內科、外科、婦產科、家醫科各開一診。 同時也成立出診制度,這是附設醫院首創, 表現服務精神的另一項特色,專為年老或是行動 不便的病患而設立,服務的區域以當時尚未發達 的信義計畫區為主。 第一醫療大樓門診大廳

(9)

晉升二級教學醫院

附設醫院積極建設醫療硬體與提升服務, 終於在1985年6月,醫院評鑑晉升為二級教學醫 院。隨著醫院的升級,公、勞保的給付由原來的 七折,提高為七五折;原本受限衛生署規定不能 申購的電腦斷層掃描,也迎刃而解,不必再求助 他人了。1985年5月份營業額超過兩千萬元,醫 院的佔床率也接近飽和,儘管如此,但持續增購 醫療儀器的投資與建院的債務,對醫院財務仍是 相當吃緊。

晉升區域醫院

附醫床數尚未達區域醫院三百床以上規模, 而醫院等級事關勞保醫療給付,差額甚大,因此 附醫以預定擴建病房大樓(即第二醫療大樓)後 的三百八十一床作為評鑑基礎。終於在1988年411日,北醫附設醫院通過衛生署醫院評鑑,附 醫正式成為一所區域醫院。

病房大樓(第二醫療大樓)籌備

附設醫院是整合性的教學醫院,在多年的營 運後,醫療設備與儀器愈臻完備,然而因空間與 病床數量不足,讓醫學院學生須大量分發外校見 實習,更重要的是在評鑑的等級上進階受困。雖 然醫院尚處於虧損狀況,但是董事會也體認興建 病房大樓迅速增加病床,是促進附設醫院未來發 展的重要計畫。 1985年起董事會已成立「興建委員會」評估 資金及建物規模,經過多年的籌劃與變動,19895月20日「臺北醫學院整體發展委員會」達成 擴建一百二十床、地上八層地下二層建設第二醫 療的決議。於1990年6月1日舉行動土典禮。 通過教育部評鑑為二級教學醫院慶祝茶會 第二醫療大樓動土儀式

(10)

日期 醫療服務 1990年10月19日 神經外科邱文達副教授發表,以甘油注射療法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療效達八成。 1991年10月20日 泌尿科江漢聲主任發表,銀杏葉萃取物可改善陽痿病情 1991年 生殖醫學中心成立 1992年1月15日 附醫第一位試管嬰兒誕生 1992年7月 神經外科通過中華民國神經學學會評鑑成為訓練機構 為區域醫院第二個獲准為訓練中心的醫院

第六任附醫院長 陳守誠

(1990.7∼1992.7)

1990年8月陳守誠教授接任院長後,以改善 營運,又兼顧教學醫院的教育及研究功能為主要 目標。

導入電腦系統

為使各科成本分析達到精確,也配合勞保申 報制度作業,附醫在1991年正式導入全院電腦化 作業,引進NEC系統,將一般門診掛號、批價、 藥局等事務性業務均連線電腦系統。

實施獎金制度

陳守誠院長首先確立臨床各科及次專科在附 醫組織架構之位置,積極導入全院各部門成本分 析制度,精算成本,大幅提高醫師的看診績效, 以大科照顧小科的方式,改變科成本與醫師獎勵 金分配方法,主治醫師的薪水倍增也創建院以來 歷史紀錄,一般員工也享有領取一年二次獎勵金 的機會。 此時附醫的業績從每月兩千萬元的醫療收 入,在短短兩年內增加到每月四千萬元的實績, 附醫營運進入轉虧為盈的榮景。

(11)

第七任附醫院長 陳庵君

(1992.8∼1996.8)

陳庵君院長就任後引入成本會計概念,刪減 百分之二十藥價,調整護理及行政人員薪資,使 當時護理人員加薪結果變成全臺北市護理薪資最 高的醫院。1993年通過醫療電腦系統預算,醫療 電腦系統可以做完整詳實的紀錄,例如胃鏡、超 音波等檢查結果可登錄電腦隨時讀取,免去調閱 病歷的不便。

醫院評鑑降為準區域醫院

在第二醫療大樓即將落成,卻在落成前19944月底醫院評鑑結果,附醫被「降半級」為準 區域醫院,這種窘況讓全院上下相當震撼。檢討 原因是新大樓申請執照時,精神科病床未能及時 在評鑑之前完成遷建所致。所幸此次評鑑並不影 響勞保給付,且一年內可以申請複評。院方決定 在新病房大樓落成後,加速精神科病床的設立。

增建病房大樓

整建原有醫療大樓

第二醫療大樓的興建也歷經了許多困難,歷 經學校董事會再度重組,交接延誤等問題而停工 甚久,復工後又因法令更動,消防、建築等各方 面的問題,使工程久久停滯不前。直到1994年64日,第二醫療大樓終於落成,當天與校慶一 同舉行病房大樓落成啟用典禮,由謝獻臣董事 長、胡水旺創辦人主持,衛生局長陳寶輝、中 華民國捐血協會魏火曜理事長等貴賓多人共同 剪綵。 從1976年興建完工開幕的第一醫療大樓,已 服役十九年,內部醫療設備老舊、陳設因陋就 簡,急診處、燒燙傷病房等也有待整建擴充,與 剛完工啟用的第二醫療大樓極不協調。因此在第 二醫療大樓落成後,原有醫療大樓的整修計畫於 焉展開,並於1996年4月完工,翻新的第一大樓 與嶄新的第二大樓重建北醫的新形象,一掃北醫 附設醫院以往予人的沈重陰暗刻板印象。 第二醫療大樓啟用典禮

(12)

1994年第一屆志工隊成立

發展順遂

第二醫療大樓落成後,附設醫院才漸漸嚐到 經營順遂的滋味,醫療服務、醫療研究的成果也 開始在業界嶄露頭角。附設醫院團隊多年來不懈 怠的努力,終於在空間擴增的輔助下,培養出病 患與社區居民對附設醫院的信賴感。

向醫學中心發展

爭取萬芳醫院公辦民營

北醫附設醫院的目標,是朝向五百床以上的 醫學中心,但因北市醫療資源飽和不易增設醫院 或擴增床數,因此爭取木柵六百床萬芳醫院經營 權為可行的目標。 日期 醫療服務 1993年5月 附醫朝向醫學中心發展新方案,陳庵君院長提供爭取公辦民營萬芳醫院經營權 1993年6月 完成台灣首例副睪丸取經配合體外授精案例(泌尿科江漢生主任與婦產科曾啟瑞主任合作) 1994年 5月附醫營運單月突破五千萬 6月急診業務突破一千五百人次 1994年3月8日 志工隊成立 1994年6月 急診科獨立成為急診部 1994年10月14日 生殖醫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並有了許多顯著的研究成果 1995年1月 精神科病房開幕,精神科規模已達區域醫院以上水準 1995年2月21日 眼科引進ALK近視矯正手術 1995年3月23日 燙傷病房正式開幕 1995年8月1日 電腦語音掛號正式成立 1995年9月1日 腫瘤中心啟用 耗資三千萬光子刀治療中心成立 1996年3月2日 佔地近兩百坪的新牙科門診部落成啟用,為北市東區最大的牙科診療空間 1996年3月2日 牙科門診佔地兩百坪北市東區最大的牙科診區,有全國首創的室內空中花園造景 1996年7月 臺北醫學大學正式取得萬芳醫院的經營權,並於1997年2月15日正式營運 1996年8月5日 全面開放夜間門診

(13)

重建附醫債信

降低採購成本

重整財務作業流程,加速健保申報作業(次 月二十日縮短至六日,加速暫付款核付),縮短 財務報表製作時程(九十天縮短至三十天),藥 品、衛材等付款期限由六個月縮短為三個月。重 建附醫債信、增加與廠商建議價彈性,並大幅降 低採購成本(1996∼1997年)。同一時期完成成 本會計制度,並於1997年正式實施。

改善交通動線

於行政改革的同時,醫院全面改善交通動 線:開闢吳興街急診正門口、門診便道及門急診 通道;強化醫院附近交通動線之改善,增設路 標,方便病患就診。

通過醫院評鑑

區域醫院唯一甲類教學醫院

1997年3月北醫附醫通過區域教學醫院評 鑑,一雪1994年被降級為準區域教學醫院之恥。 除了革新北醫附設醫院的行政系統、增加附 設醫院的就診病患滿意度、改善內部員工的工作 環境。2000年3月更通過全國唯一區域暨甲類教 學醫院評鑑,等同於醫學中心的教學品質。

醫療專科精緻化

行政系統全面穩定後,醫院於1998年度開始 進行醫務直接相關之興革:

第八任附醫院長 潘憲

(1996.9∼2002.8)

全院電腦e化

1996年9月5日,內科部主任潘憲正式接任院 長,上任之初即全力穩定NEC電腦系統,由於 NEC電腦系統長年因健保改制問題,極為紊亂, 當機頻仍,行政作業牛步化。潘院長徹底改善行 政作業效率,並密集規劃新電腦系統,完成醫院 行政系統及會計作業全面電腦化;建立電腦掛號 系統(1996∼1997年)、增設電腦叫號服務及觸 控式掛號站(1998∼2000年),並簡化影印檢驗 報告流程(1998年),以方便病患就診。同時推 動醫務作業的全面電腦化,朝向全院「無片化」 及「無紙化」的醫院全面e化而努力。 雷射屈光手術中心成立

(14)

首先逐步更新各項老舊重型儀器設備(19982000年)如:CT、 ANGIO(DSA)、 MRI X光機。成立先進醫療單位,包括心導管室、 心臟外科、核醫科、乳房中心、影像中心、正子 掃描中心(PET)等。 1999~2000年間利用內視鏡室資料庫開發電 腦教學系統,完成臨床影像實驗室。並初步完成 臨床醫療導引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e-Hospital

為了醫務作業的全面電腦化,醫院於2000年 2月建立診間醫令、並於2000年開發住院醫令。 為了醫療資訊(特別是影像)的易於傳輸及閱 覽,醫院積極開發IPACS,建立臨床資訊站,並 持續建構 e-Hospital(1996∼2001年)。 1996年9月19日醫院全面鋪設ATM高速網 路,計有四百個結點(node) 分佈於全院各工 作崗位,做為醫院內部與對外網路交通的骨幹系 統,結合即時影像與語音技術,可做遠距教學或 醫療展示。 1996年11月內視鏡室首先完成國內第一 套internet/intranet-based 影像傳輸及取閱系統IPACS):醫務人員可藉由網路在各工作場所 取閱病人之內視鏡及超音波檢查報告及影像。其 後應用於實驗診斷科,放射線科,病理科等,整 合建構成臨床資訊站。1999∼2000年開始更積極 開發X光專用之IPACS,朝向全院無片化及無紙 化努力。 此外,潘憲院長與資訊室劉立主任,設計的 IPACS進階版獲經濟部智慧財產局「醫學資料系 統及應用該系統而整合力資料之方法」專利權。

牙科部實施全北醫第一個責任中心制

因為牙科科別特殊,與其他科的相關性較 小,因此從1996年3月,牙科部開始試辦「獨立 經營」,真正將注重成本的觀念引進附設醫院的 營運之中。經過一年半的試辦期,1997年8月開 始正式實施全北醫第一個「責任中心制」營運。 雷射美容中心 乳房中心開幕

(15)

全力規劃及籌建第三醫療大樓

88∼90學年度)

醫院行政及醫務作業穩定後,第一及第二大 樓已不敷所需,為了提升醫療品質及晉升為醫學 中心,建構第三醫療大樓勢在必行,也成為全體 北醫人的共同願望,董事會也於2000年7月通過 第三醫療大樓建構案,醫院得以積極籌建第三醫 療大樓。

特別記事

2001年9月納莉(NARI)颱風侵台,北市東 區變成水鄉澤國,絕大部分地下室包括市府地下 室均無法躲過浩劫,附醫則在緊急應變小組充 分發揮功能及工務組全體同仁奮戰不懈下倖免 於難 (僅因電話線管路滲水,損失1.5部電話交 日期 醫療服務 1996年9月19日 啟用ATM網路系統 1998年8月25日 附醫與萬芳醫院同步成立核子醫學科 1999年7月17日 北部都會區原住民醫療站成立

1999年12月2日 附醫暨萬芳醫院通過ISO-9002 & Health Mark授證典禮

1999~2000年 以胃鏡室資料庫開發電腦教學系統,完成臨床影像實驗室

1999~2001年 初步完成臨床醫療導引(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2000年1月1日 附醫藝術空間成立 2000年11月8日 北部部落社區健康營造推動中心揭牌 2000年12月23日 乳房中心成立 2001年7月14日 醫學影像中心暨MRI啟用 換機),否則附醫的重型儀器包括直線加速器, MRI等及病歷室,X光檔案室等均將泡水,後果 不堪設想。

醫院營運成績

85學年度平均月收入已超過八千九百萬,88 學年度平均月收入已超過一億兩千三百萬,90學 年度平均月收入已達一億四千四百萬,月最高收 入曾達一億六至七千萬,附醫已呈現穩定盈餘; 91年9月潘院長卸任,留下cash flow 一億餘元給 續任者。

(16)

第九任附醫院長 吳志雄

(2002.9∼迄今)

經營附醫品牌 首重醫療品質

吳志雄院長自2002年9月上任,成為附醫第九 任院長。就任後沿續附醫蓄勢待發的氣勢,陸續成 立了泌尿科震波碎石中心、胎兒影像中心、癌症中 心、睡眠中心等醫療中心,提昇醫療品質管理與病 人安全,將附醫的品牌推展到更廣大的市場。 附醫於2003年1月1日榮獲臺北市衛生局健康 醫院評鑑「特優」。 2005年10月,附醫成立臨床技術訓練中心, 提供學習環境及各種不同教學設備,讓醫護學生 及新進醫事人員在實際接觸病人之前,先有練 習各種臨床技能,以提升醫療品質,改善醫病 關係。 腫瘤治療中心開幕 左圖為第二醫療大樓門診大廳, 右圖為家庭醫學健檢中心 2003年獲評鑑為台北市健康醫院「特優」

(17)

深耕社區是附醫的在地政策,接辦「信義區 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發展出以「人」為本的精 神,期望達到「國際級的醫療水準,社區型的方 便服務」。2003年4月SARS席捲全台,附醫立 刻設置高規格隔離病房,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努力 下,達成全院零感染率,順利度過危機。並於北 醫大學設置全台唯一社區SARS教學體驗館,社 區居民在安全環境下,體驗醫療抵抗SARS的各 項防護措施。

國際醫療支援

本著尊重生命的理念,附設醫院照顧國內病 患行有餘力,跨海協助邦交國的海外醫療,200611月與國合會合作,派遣醫護人員前往宏都拉 斯、瓜地馬拉進行一個月的義診活動,當地民眾 趨之若鶩,曾有一天看診五百人的記錄。同時, 附醫與國合會合作,定期接待友邦醫療人士來附 醫受訓,2006年、2007年有來自瓜地馬拉的醫護 人員參訪本院並進行三個月的受訓活動。

業績創新高

2005年附設醫院醫療營收業務創新高突破 二億。營運的利潤回饋挹注北醫學校的發展,吳 院長在任內更積極第三醫療大樓的興建與籌措 經費。 社區防疫網 SARS防疫 業績創新高感恩餐會 國際醫療行動醫院

(18)

日期 醫療服務 2002年11月2日 PET北欣分子醫學影像中心暨腫瘤治療中心開幕 2003年2月15日 第三醫療大樓動土典禮 2003年3月24日 社區醫學委員會成立 2003年8月15日 SARS教學體驗館開幕 2003年10月30日 EICU急診加護病房開幕典禮 2004年12月1日 成立細胞治療暨再生醫學研究中心 2005年2月18日 兒童牙科復健中心開幕 2005年3月24日 心活診所簽約記者會 2005年4月1日 泌尿科引進綠光攝護腺氣化術 2005年5月19日 松壽診所簽約記者會 2005年8月13日 腫瘤中心導航式光子刀IGRT啟用典禮 2005年9月28日 放射線科VCT啟用 2005年10月 EBM臨床技能中心成立 2005年11月18日 成立睡眠中心 2006年3月16日 楓林人文櫥窗啟用—首位楓林人物張文昌院士 2006年4月18日 與中國信託ATM合作—醫療費用即查即繳 2006年7月24日 冷凍治療—引進美國氬氦刀 2006年9月19日 第三醫療大樓上樑典禮 2006年9~11月 瓜地馬拉交換醫療人員來院實習三個月 2006年11月13日 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行動醫療團授旗(國合會委託) 2007年3月5日 北醫醫療研究團隊 登上知名期刊Nature Medicine 2007年5月23日 台灣高鐵臺北站、板橋站保健室簽約 2007年8月10日 精神科全日住院病房開幕 2007年8月11日 第三醫療大樓開幕典禮 2007年8月11日 微創手術中心成立 2007年8月23日 血友病中心成立 2007年11月10日 安寧緩和病房開幕(2007年8月啟用) 2000年7月25日,在胡俊弘前校長及潘憲院 長任內,董事會決議興建第三醫療大樓,許重義 校長及吳志雄院長上任後,持續規劃興建與籌措 經費。然而原定的第三醫療大樓興建規劃,卻在 2002年受到教育部舉債上限的規範,而施行瘦身 計畫,例如結構由鋼骨改為鋼筋混凝土、縮小開 挖面積等;2003年4月,又受到台灣爆發SARS大 流行的影響,直到2004年2月15日才舉行動土典 禮,8月17日開始施工,為地上十四層、地下三 層的建築物。 經過兩年半的施工,第三醫療大樓於2007年 5月起分樓層陸續啟用,並於2007年8月11日正式 舉行啟用典禮。至此,附設醫院共可開放一般病 床五百床、特殊病床三百六十七床。在提供足夠 病床數空間後,不但帶領附醫邁向醫學中心的未 來,更可大幅提升重症醫療服務能力,成為臺北 東區首屈一指的的急重症醫療中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教師 陳文哲 ※中國醫藥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 ※西園醫院 復健科 物理治療師 陳志偉

404

一、本部同意臺中榮民總醫院詴驗主持人變 更為李建儀醫師。二、本詴驗主持人應任用

關於附件的 CIRB 刪除詴驗中心通知-案號 103CIRB01013-刪除“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 委員會台中榮民總醫院” 僅是本院於此案(IRB 編 號: SC16064B, CIRB

復為落實政府醫療政策,共享醫療資源,結合健保制度改革,本 基金依據 99 年 7 月 14 日行政院院臺榮字第 0990039235

復為落實政府醫療政策,共享醫療資源,結合健保制度改革,本 基金依據 99 年 7 月 14 日行政院院臺榮字第 0990039235

復為落實政府醫療政策,共享醫療資源,結合健保制度改革,本 基金依據 99 年 7 月 14 日行政院院臺榮字第 0990039235

依臺中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本院)組織規程置院長1人、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