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傳統產業藉由群聚策略提昇競爭力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傳統產業藉由群聚策略提昇競爭力之研究"

Copied!
9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高階經營班碩士學位論文. 傳統產業藉由群聚策略提昇. 學. 競爭力之研究. ‧. ‧ 國. 立. 政 治 大. er. io. sit. y. Nat. al. n. v i n Ch 指導教授:于卓民 博士 engchi U 研究生:梁健萍 撰. 中華民國一○二年六月.

(2) 謝. 辭. 自 2010 年考上政治大學碩士在職專班起,至 2013 年順利畢業,3 年的歲月中充滿 了感恩,其間甘苦並非語言及短短說詞所能形容;能第二次踏入進修的環境中,這道路 確實是條艱辛的路,雖然走的很累卻也收穫滿囊。在政大 EMBA 碩士班求學與研究的過 程中,首先感謝恩師”我的指導教授-于卓民博士”,對於學生細心提攜及悉心指導, 在論文寫作期間,相關邏輯、觀念的啟示及文章的修飾;不斷一而再,再三的指導與鼓 勵,且在煩雜的寫作思緒中,一直輔導我的方向,找出自己的該走的路,使論文得以順. 政 治 大. 利完成,老師的教誨之恩,永難忘懷,在此致上最深最誠摯的感恩‧. 立. ‧ 國. 學. 而論文口試及審查期間,承蒙彭朱如珠博士與酈芃羽博士 2 位口試委員,對於本 論文的內容提出寶貴建議,使本論文的疏漏與謬誤得以更正,使其內容更臻完備與充實,. ‧. 在此真誠表達學生最誠摯的謝意。. sit. y. Nat. n. al. er. io. 同時 3 年的求學期間,感謝一直包容我的師長們及陪伴我共同努力的同學們,. i n U. v. 使我得以順利完成碩士相關學程,感謝在撰寫論文過程中,和我一同走過的碩士班同學. Ch. engchi. 們-炳桔.復漢.傳馨.綺芬.靖涵.芳伶.及論文小組的所有成員,還有一個貼心的助教瑋 玫,因為你們的鼓勵、支持與幫忙,使得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相關問題得以解決;在求 學過程中 99 級全企組等好同學們在修課期間相互砥勵與扶持,讓原本艱澀的求學過程 中充滿著許多甜蜜的回憶。. 而此刻將本論文獻給在天上的父親,我再次完成了您的心願,也將此論文獻予 我最深愛的母親,我第二次達到您的理想,謝謝您在這段期間費心且無怨無悔為我照顧 家庭與寶貝們。以及加油打氣,因為您們的慈愛與不捨,讓我拿到得之不易的學位,這 恩情永生難忘。 1.

(3) 最後我要感恩我一生的摰愛-外子仁和,因為你的支持與用心的體諒與關懷,使我 這 3 年來得以無後顧之憂完成我的學位與論文,且我們能共同完成政大學業也是這生最 有價值、永遠不能忘懷的事;還有我最愛的 3 個可愛的寶貝-藜涵.藜捷及璿霖,因為犧 牲陪伴你們的時間來支持我念書,因為我的學習是和你們共同成長的,記得要和爸媽一 樣念政大。最後將我的成果與珍愛我的師長及好朋友們共同分享。. 立. 政 治 大 健萍謹誌於 在職碩士班 2012/06.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n U. v.

(4) 摘. 要. 台灣正面臨整個大環境的不景氣,各產業均須擬定策略來因應環境的挑戰。在政 府重視電子科技產業的情況下,傳統產業並沒有受到重視,但還是有一些廠商,能自力 自強走出一片天。因此,本研究的議題是:面對世界經濟變化,傳統產業要如何才能持 續生存和重新整合再出發?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企業如何運用群聚策略以提 昇競爭力,希望研究結果有助於傳統產業未來的轉型。. 政 治 大. 傳統產業的業者甚多,本研究以一家玻璃製造公司進行研究,達到以下研究目的:. 立. 1.綜合分析現有玻璃產業現況及產業結構與環境變化,以利研究標的之掌握。. ‧ 國. 學. 2.探討個案公司對於群聚策略之導入:所遇到的問題及如何解決;同時分析群聚資 源的整合方向。. ‧. 3.了解傳統產業以群聚方式轉型過程中的作法,以提供其他產業之參考。. sit. y. Nat. n. al. er. io. 本研究整理個案公司的群聚策略與思考邏輯,發現因玻璃加工的生產技術透明度. v. 高,產業的進入障礙低,廠商無法成為價格的決定者,若採用群聚方式就能創造新的經. Ch. engchi. i n U. 營方向。因此,傳統產業群聚之焦點廠商如能將現有的資源加以整合,並可運用下列方 式來提升競爭力: 1.聯合展示,如展覽館或博物館 2.品牌的建立和推廣 3.文化創意與藝術的結合,如玻璃廟和玻璃神轎 4.生態保育和文創的組合,如保育的推廣、白海豚、和玻璃文創 5.善用優勢分工以整合群聚成員的資源。. 關鍵字:群聚、整合策略、文化創意、競爭策略 3.

(5) Abstract In Taiwan, the whole environment is downturn because of industry changing. How do make individual industry to take strategic decision to face the challenges and struggle to survive in this timi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 were not appealed and paid attention by government in Taiwan under government focus on High-Tech electronic industry. But some companies made good even outstanding by themselves. How do thes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survive and face the whole world changing? How do they reintegrate the resource to start again? It is worth to study this topic. We use case-studying way to research. My paper theme is “In A’company case, using Clustering-Policy to enhance its competitiveness ”. We use depth interviews way to understand how these company choose solution to restruct under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政 治 大 We choose the company to research that it is glass-making manufacture afer 立 evaluating many traditional companies. And we want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 國. 學. ‧. purpose: 1. Analyze environment and structure of glass industry in many ways in order to handle my research topic. 2. To study how the case company use the Cluster-Policy strategy. Which problems did they face? How did they solve ? And we analyze the direction of cluster resource.. sit. y. Nat. n. al. er. io. 3. We want to understand the way they took in company changing for survival for suggesting to other industry.. in to 1. 2. 3.. Ch. engchi. i n U. v. The following list are my research results: How to integrate the resource is the key point to raise their competitiveness traditional industry. Under limited resource, we can use the following ways jump up. Joint show - exhibition or museum Brand building and brand made-TTG Cultural creativeness and artistic - glass temple and glass temple palanquin. (folk binding) 4.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combinations - plus brand to promote conservation 5. Clustering Integration Division - make good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division of labor. 4.

(6) Through by stating the relevant operating methods, analyzing problems and ideas, we can understand the Clustering-Policy solution and thinking logic of this company taking. According to my research, we can see that the glass industry entry barriers are not difficult, by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high transparency, the manufacturers are unable to be price makers, but they can use Clustering-Policy to create a new business direction. Keywords Clustering-Policy, clustering efficiency, integration strategy, clustering strategy, cultural and creative, competitive strategy,.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7) 目 第一章 緒. 次. 論 ............................................................ 9.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9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 11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1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13 第五節 章節簡述 ......................................................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5. 政 治 大. 第一節 群聚理論 ...................................................... 15. 立. 第二節 競爭優勢與資源基礎論 .......................................... 20. ‧ 國. 學. 第三節 品牌建立理論 .................................................. 29 第四節 文化創意及藝術觀點 ............................................ 31. ‧. 第五節 生態保育理論 .................................................. 35. sit. y. Nat.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 38. n. al. er. io.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8. v.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40. Ch. engchi. i n U. 第四章 產業與個案資料分析 ............................................... 43 第一節 玻璃產業現況 .................................................. 43 第二節 個案公司簡介 .................................................. 55 第三節 個案資料 ...................................................... 58 第四節 個案資料分析 .................................................. 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5 第一節 結論 .......................................................... 85 第二節 建議 .......................................................... 87 第三節 參考文獻 ...................................................... 90 6.

(8) 表. 次. 表 2-2-1 競爭優勢環境模式與資源基礎模式之基本假設前提比較表項目 ...................... 21 表 3-2-1 本研究訪談內容 ...................................................................................................... 39 表 4-1-1 「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之細項產業定義與產品項目一覽表 .......................... 42 表 4-1-2: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中各細項產業比重 .............................. 43 表 4-1-3 台灣玻璃產業 SWOT 分析........................................................................................ 50 表 4-5-1. 與文獻之關聯性 .................................................................................................... 79. 表 4-9-1. 群聚資源與 A 公司資源分析 ................................................................................ 8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7. i n U. v.

(9) 圖. 次. 圖 1-1-1. 研究流程 ................................................................................................................ 10. 圖 2-2-1. 資源能力與競爭力的發展關係 ............................................................................ 18. 圖 2-2-2. 資源基礎理論的資源模式架構圖 ........................................................................ 22. 圖 2-3-1. 品牌形象塑造階段目標圖 .................................................................................... 26. 圖 2-4-1. 文化產品與科技人文的關係 ................................................................................ 31. 圖 3-1-1. 個案分析架構圖 .................................................................................................... 36. 圖:4-1-1. 平板玻璃製造過程 ................................................................................................ 48. 圖:4-1-2. 平板玻璃產業鏈 .................................................................................................... 49. 圖 4-4-1. 家俱玻璃加工流程 ................................................................................................ 66. 圖 4-4-2. A 公司加乘效益之功能圖 ..................................................................................... 67. 圖 4-4-3. 台灣玻璃舘的展示 ................................................................................................ 68. 圖 4-4-4. 相關產品設計 ........................................................................................................ 71. 圖 4-4-5. 台灣玻璃廟 ............................................................................................................ 73. 圖:4-4-6. 玻璃神轎 ................................................................................................................ 74. 圖 4-4-7. 串珠式的產業群聚 ................................................................................................ 78. 圖 5-2-1. 產業群聚推動 ........................................................................................................ 8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n U. v.

(10) 第一章. 緒. 論. 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曾說過:「世界唯一的不變,就是改變」。目前台 灣正面臨整個大環境產業變化的不景氣,傳統產業玻璃--平板加工業--如 何面對環境的挑戰,是一個重要課題。產業群聚一向為台灣產業競爭優勢, 且產業聚落發展是攸關地區的經濟,故本研究以傳統產業如何運用群聚策 略提昇競爭力-以 A 公司為例,探討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下,可採用那些方 法提昇競爭力。本研究結果期望有助於傳統產業,在面對挑戰時能運用對 的策略做好產業轉型。. 立. ‧ 國. 研究背景與動機. 學. 第一節. 政 治 大. 在資訊科技快速流傳演化的環境,許多新興產業也面臨瞬間成長與轉. ‧. 眼衰退的逆境。而傳統產業如何面對當今環境的挑戰,將是一門重要之研. er. io. sit. y. Nat. 究課題。. n. 本研究以台灣平板玻璃加工產業為題材,探討面對激烈的競爭下,傳 a v. i l C n 統產業堅持根留台灣之競爭優勢為何?如何在有效的資源中作適度轉型,而 hengchi U 傳統產業之困境我們必須分析,因傳統產業式微,其調整時會面臨以下議 題: 1. 群聚策略如何提昇競爭力? 2. 如何運用群聚策略來建立品牌發展、同時結合文化創意、藝術及生 態保育等方法,重塑台灣傳統產業轉型以提昇成效? 3. 提昇競爭力的方式為何?如何運用以達成預期目標? 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傳統產業要能夠提昇競爭力,必須作好資源整合 策略,正所謂資源共用和簡化管理。藉由台灣經濟的優勢思考其群聚策略 9.

(11) 運用與如何建立品牌,針對文化創意連結藝術、生態保育等進行策略分析 以奠立執行基礎。 由於政府長期漠視傳統產業在國內的生存困境,缺乏有效的輔導轉型 或升級措施,在資金、土地、勞力的取得上,政府也沒有做好協助。這種 不利的情況,導致產業持續外移中國及東南亞,資金外移、技術外移、產 銷經驗也外移。有心留在台灣發展的企業,此時除了要忍受惡化的投資環 境,更必須面對外移台商生產的商品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此種惡性循 環的結果造成企業再次外移。. 政 治 大 品牌是一個能代表組織產品或文化的總稱,它能拉近與顧客間的距離,並 立. 在此情況下,傳統產業在國內還能撐多久?連業者都感嘆是個未知數。. ‧ 國. 學. 建立起不同的市場區隔。若傳統產業和品牌互相結合會有那些火花呢?. 因此,傳統產業應思考在政府沒有提供相關補助,且其競爭環境壓力. ‧. 增加,造成產業衝擊,是否可運用文化創意結合藝術等;與品牌行銷來創. a. er. io. 基於上述,本研究之主要研究想法為:. sit. y. Nat. 造價值,並探討其作法及影響力。. n. v l 1. 分析現有玻璃產業現況及產業結構與環境變化,以利研究個案的 ni 掌握。. Ch. engchi U. 2. 探討個案公司群聚策略下的競爭力,且運用文化創意與藝術之導 入,將其群聚價值提昇,以利整體績效呈現。讓此一產業根留台灣, 以 A 公司實際經營之情形創造出資源整合的經營模式,做為未來擬 定經營策略之方向。 3. 協助 A 公司之台灣玻璃館,運用其特色來擬定品牌策略與克服現有 問題。 4. 協助個案公司結合文化藝術與生態保育來創造新的產業價值。 10.

(12)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二十一世紀為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在全球化的產業競爭趨勢下,經濟 型態與社會文化結構也產生劇烈之改變,在這樣的世界經濟潮流中,讓我 們了解傳統產業未來的策略與方向,如何運用群聚策略來提昇公司競爭力, 運用各種方法如文化創意與藝術結合;來實現台灣的軟實力,也是傳統產業 調整的重心。 在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中,品牌之建立為整體重要一環,有鑑於此, 本研究針對傳統產業運用群聚結合文化創意與藝術來建立品牌方法之間的. 政 治 大. 關係進行研究,以釐清台灣傳統產業如何運用文化創意加上藝術價值來創. 立. 新產品。本研究亦提出文化創意對於傳統產業建立品牌上想法作分析,而. ‧ 國. 對於保育的重視,使公司的轉型成功。因此,. 學. 傳統產業也可結合生態保育加上文創的特色將產品商品化,以喚醒消費者. ‧. er. io. sit. Nat. 1. 傳統產業面臨環境變化的挑戰為何?. y. 本研究將以 A 公司為研究對象,回答兩個研究問題:. n. 2. 傳統產業群聚之焦點廠商如何整合資源以提昇競爭力。 a 本研究之目的為:. iv l C n hengchi U. 1. 分析現有玻璃產業現況及產業結構與環境變化,以利研究標的之 掌握。 2. 探討個案公司對於群聚策略之導入,其所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式, 同時分析群聚資源的整合方向。 3. 了解傳統產業為了生存而以群聚方式轉型過程中的作法,以提供其 他產業之參考。. 11.

(1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研究流程爲(圖 1-1-1): 第一步、確定本次研究的背景、動機及目的。 第二步、對相關文獻、行業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 第三步、擬訂研究架構。 第四步、選擇研究企業,根據研究需要,設計研究方法和訪談內容。. 政 治 大. 第五步、深入研究企業進行訪談。. 立. 第六步、整理訪談內容和分析。. ‧ 國. 學. 第七步、得出結論,提出建議。.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n U. v.

(14) 圖 1-1-1 研究流程. 確定研究動機和目的. 收集資料、探討文獻. 制定研究架構. 政 治 大. 確定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 學. ‧ 國. 立. 深入個案訪談. ‧. 整理訪談內容. n. Ch. engchi. 第四節. er. io. sit. y. Nat. al. 提出結論與建議. i n U. v. 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限制主要爲以下三點: 1. 受個人能力及時間的影響,本研究的個案只有一個,而玻璃行業生 産廠商較多,且競爭層面多樣化,故以一個企業的策略分析來推斷 全行業的策略存在偏差。 2. 對所選擇的個案的管理人士進行深度訪談,因部分訪談內容涉及到 企業機密,故會對回答産生影響,分析得出結論可能存在偏差。 13.

(15) 3. 本研究為實務導向之限制,因研究者處業界多年,恐融入研究者主 觀認知,影響結果之客觀性。. 第五節. 章節簡述.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各章內容簡述於下: 第壹章 緒論:說明本論文相關之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本文研究流 程、研究限制。. 治 政 大 品牌建立理論、文化創意理論與觀點、生態保育理論。 立. 第貳章 文獻探討:文獻探討之分析說明-包括群聚理論、競爭力分析、. ‧. ‧ 國. 法。. 學.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研究架構與個案研究方法採用的項目及作. 第肆章 探討全球玻璃產業現況:描述台灣產業發展概況和個案分析,. sit. y. Nat. 彙整了解運用群聚策略來提昇競爭優勢的各種方式與運作。. er. io.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針對前述各章節的研究結果彙總,希望透過了解. n. al 傳統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轉型瓶頸與如何運用群聚理論提昇競 iv n U engchi 爭優勢,可提供相關的資料做為參考或做為未來研究之方向。. Ch. 14.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的重點在於使用相關文獻以作為研究基礎與分析的依據:其主要 是以群聚理論為主;同時了解競爭優勢與資源基礎;還有提昇競爭力之品牌 建立與文化創意與藝術、生態保育之理論,以確保研究之進行有理論之指 引。. 第一節. 群聚理論. 近年來關於群聚研究的出發點開始有了轉變。有些著重於當地知識. 政 治 大. 對於群聚發展所扮演的角色,有些則是討論著資本主義的轉變,也有其他. 立. 研究從企業策略的觀點出發,或是嘗試將經濟地理的概念導入群聚的研究. ‧ 國. 學. 主流當中。例如:Porter(1990)以群聚發展為核心,討論地區產業經濟政 策 Anderson(1994)以群聚分析為基礎,研究經濟發展策略等。因此這樣的. ‧. 趨勢顯現出不同的群聚研究,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提出對於群聚的多元知. sit. y. Nat. 識(Malmberg & Maskell,2002)。. er. io. 如此多元知識下,對於群聚(Cluster)的定義,亦產生不同的認知。有. n. al 一派的學者,大都從「地理空間」(geographical i vspace)的角度出發,將 C. hengchi 群聚視為地理鄰近之相關廠商。. Un. Swann(1998)則對群聚的定義提出一個較整合觀點,從較淺層的觀點來 說,群聚是指廠商間因為彼此地理區域與技術的鄰近性,所形成的一種投 入與產出的互補關係;從較深層的觀點來說,群聚則為藉由一些外部性的 合作與資訊知識的交流所形成的網絡關係。在我們的研究中,並非強調於 區別這兩種觀點,而是基於這兩種觀點,將群聚視為「因為廠商間聚合 (convergence)所形成的網絡(network)關係」 ,不論廠商是因為地理區域鄰 近或是知識交流所形成的聚合。. 15.

(17) 2.1.1 群聚觀念回顧 群聚觀念的發展起源於 Marshall (1890)觀察英國工業區分布與運輸發 展對於當地工業的影響,認為地區位置與規模經濟間具有相關性的連結。 藉由相同或相關產業的群聚關係,會讓當地人才與原物料的資源使用率 提高,進而達到外部規模經濟效果(Marshall, 1920)。 Weber(1929)則基於對德國魯爾工業區的觀察,認為企業在區位選擇上 取 決於藉由 群聚所 產生的效 益與成 本間對比 關係, 其中區域因 素 (regional factor)與集群因素(agglomeration factor)成為影響區位. 政 治 大 張引起產業集中化現象與大企業完善架構下所吸引其他同類企業出現。 立 成本的主要關鍵。產業群聚的發展可以區別成兩大階段:自身規模的擴. ‧ 國. 1. 技術設備相互依賴性。. 學. 因此他認為造成產業群聚的四大驅動力:. ‧. 2. 勞動素質專業化。. y. Nat. er. io. sit. 3. 市場接近性。. n. 4. 基礎設施建設的完整性。 a. iv l C n hengchi U. 16.

(18) Krugman(1991)的新經濟地理學針對產業群聚現象的出現,提供了很好 的解釋。他以規模報酬遞增與不完全競爭市場為假設前提,認為產業群 聚現象的產生是藉由市場中的運輸成本與生產要素互動作用的結果。當 企業和勞動力聚集在一起,可以促使企業的規模報酬遞增與交易成本的 降低。 Porter(1990)則從競爭優勢的觀點重新檢視產業群聚形成的現 象,將群聚發展視為國家競爭力與產業策略的重要理論基礎。當某一特 定產業上、中、下游的發展有著地域性的關連傾向,而逐漸演化成具有 經濟效率的互動結構,企業彼此之間存在著高度競爭卻又相互依賴、互 利共享的關係 Porter( 1998)。因此,若企業間形成群聚,則其產業可. 政 治 大. 藉由內在動力進行自我發展、建構與彈性調整,而大幅提升整體產業的. 立. 競爭力。. ‧ 國. 學. 然而,對於是什麼因素或情況會造成廠商間,透過聚合而形成網絡連 結的群聚現象的問題,在多數的研究中,都有不同的論述假設。綜觀這. ‧. 些論述,DeBresson & Amesse(1991)將群聚產生的因素分為三種:. y. Nat. er. io. sit. (1)第一個因素. 是廠商間因為面對技術與市場的高度不確定現象。所有的學者都強烈. al. n. v i n 認同,因為強烈的不確定性現象而促成群聚的興起。 Ch engchi U (2)第二個因素. 則是將群聚形成視為一種在技術上系統化連結(Baba & Imai,1990)。 由於新技術的研發需要多重相輔的技術發展支持,所以群聚的形成可以 被視為一種因應技術上的不確定性與劇烈變動所造成的結果。 (3)第三個因素 則為在所有的文獻中都假設透過技術上的合作,在利益上的獲取可以 比單獨發展來的更大(Landau & Rosemberg, 1986)。也就是藉由技術上 的產業群聚創新。 17.

(19) 2.1.2 創新群聚或群聚創新 從 1990 年代以後,學術上對於「群聚」與「創新」的概念產生理解上 的轉向。部份學者承繼 Porter 的觀點,將「群聚」與「創新」並列作 為討論的範疇,提出與群聚創新的相似的詞彙,如群聚與創新(clusters and innovation)、創新產業群聚(cluster of innovative industries) 等概念;部分學者則連結技術、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因素,來理解群聚與 創新間關聯性。 但在這些研究中,大體著墨於科技產業中產業群聚從無到有的創新現象,. 政 治 大 文獻關注到地區中舊產業群聚如何面對環境的轉變下,藉由創新而再生 立 探究有哪些因素與其交互作用下所產生的動力促發創新的產生。但較少. ‧ 國. 學. (regeneration)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說過去關於群聚與創新的研究, 過於著重在群聚是如何藉由創新,發展成為現有的群聚狀態。. ‧. 為了區別本研究與過去文獻在出發點上的差異。我們將過去有關群聚與. sit. y. Nat. 創新的研究,稱為「創新群聚」的研究;相較本研究所關切的議題,即. io. er. 藉由創新而群聚再生(regeneration)的研究,稱為「群聚創新」 。藉由 當我們更貼近關注產業內群聚創新的過程,將有助於開創我們對於群聚. al. n. v i n 研究的一條新道路(Cooke 2000; Steiner & Hartmann, 2002)。 Cet h eal., ngchi U 分工合作一向被認為是人類經濟能發展的重要原因,傳統的國際貿易理 論也漂亮地「證明」國際分工是對兩方都有利的事。目前全球化的生產 和競爭,也讓許多產品的生產被分割成很多部分,而各部分都拿到成本 最低的國家生產以降低成本,形成全球的分工。因此分工成為一種必要 的事,甚至是一種不可質疑的價值。然而分工雖常有利,卻不必然一定 有利或有必要。 「證明」分工有利的那些經濟學理不只是常未考慮分工本身的成本,而 且都是一種靜態的理論。而實際動態的世界裏客觀環境會經常改變,相 18.

(20) 關的廠商和國家更會有互動的策略,若把靜態理論忽略的這些因素考慮 進來,分工也就不一定愈細愈好,讓某個產品相關的許多產品和過程集 中在同一個地方,也就是形成產業群聚,常會比無限的分工更為有利。 在全球各地產業群聚為數眾多,各有不同的運作方式。探索各群聚內廠 商如何在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中相互協調,是瞭解各群聚成功或失敗的 必要過程。這個瞭解,同時用到了一點經濟學與管理學。在研究 A 公司 玻璃加工產業群聚後會很容易發現,由於玻璃加工產業的廠商人數眾多, 產業的進入障礙低,生產技術通透,產品高度同質,產業的技術資訊透 明,個別廠商無法影響價格。.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9. i n U. v.

(21) 第二節. 競爭優勢與資源基礎論. 2.2.1 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是一種特質。競爭力大或強的才 有優勢,那麼這種優勢就是獨特的,否則它就不可能有更大或更強的競 爭力。一般地說,只要競爭者在某些方面具有某種特質,它就具有某種 競爭優勢。因此,也可以說,競爭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而競爭優勢只是 某些方面的獨特表現。如企業的創新能力比別的強,那麼它的新產品開. 政 治 大. 發就快就準;又如某企業的品牌有獨特的魅力,能更多地吸引顧客,那. 立. 麼它就更容易開拓市場或擴大銷售等等。. ‧ 國. 學. 所以競爭優勢是某種不同於別的競爭對手的獨特品質,這種品質難以觀 察和測量,但在競爭中是能夠比較明顯地表現出來的, 競爭優勢是一. ‧. 種特殊的方式,它可以使組織在市場中得到的好處超過它的競爭對手。. Nat. sit. y. 競爭優勢的保持是指組織保持憑藉其獨特的競爭力,通過模仿或取代競. a. er. io. 爭對手獲得經濟價值的能力。. n. v l 領先競爭對手的優勢必須是可持續的,雖然對手已經侵入市場,仍免於 ni Ch. U. n g c h i 或是被保護(sheltered) 競爭,這些市場被稱為慢循環e (slow-cycle) 的市場。在其他的市場,產品可模仿性是適中的,這樣的市場被稱為標 準循環(standard-cycle)市場。廠商陷於快速、動態並且需要不斷創新 的環境,這樣的環境則被稱為快循環(fast-cycle) 。 本研究以 Porter(1980)的觀點引述價值的來源或活動是建構競爭優勢 的基礎,經由雙方所認定的價值視為競爭優勢的來源。Porter(1985) 認為:競爭優勢源自組織為客戶所創造的價值,來自組織內部的產品設 計、生產、行銷、支援作業等各項活動,也離不開傳統的「企業政策」 和「產業經濟」 。可能是具有相同效益,但價格較低的產品,也可能是 20.

(22) 足以抵消其較高價格的獨特效益。這些活動對於企業的相對成本地位有 著相當的貢獻,也構成差異化的基礎。價值活動是相互依存的系統,經 由鏈結創造競爭優勢的方式有兩種,即「最佳化」和「協調」 。 連結反映組織取得整體性成效時,個別活動間須權衡取捨。當組織採用 較高成本的產品設計時,可能降低服務的成本,所以,要取得競爭優勢, 必須反映鏈結所產生的最佳效果。 Hitt et al.(1994)認為內部環境分析在探討企業的資源、能力與核心 競爭力,經由分析得知企業可以做些什麼,內部分析組成如圖 2-2.1。. 立. 政 治 大. 圖 2-2-1 資源/能力與競爭力的發展關係. ‧ 國. 學 策略. ‧. 價值創造系統. 競爭優勢. (超越對手). 核心競爭 能耐開發. n. er. io. sit. y. Nat. al. 競爭力. Ch. engchi. i n U. v. 核心能耐. (1+2 的組合) 能力(2). 價值鏈分析. 有形與無形. 優勢要件  外包  有價值. 資源(1).  稀少. 有形與無形.  難以模仿. 資料來源:Hitt, Ireland & Hoskisson(1994)。. 21.

(23) 2.2.2 資源基礎理論 策略規劃即是發展策略的一個過程,Barry(1986)認為策略規劃是組織 決定發展目標及達成手段的一個決策過程。張在山(1991)認為策略規劃 是一種理性決策的過程,必須兼顧內在與外在未預期及變動的人口、科 技、服務需求等,並依據組織的財務、行政及制度等因素的考量,規劃 足以解決組織現況問題與未來發展策略。 以往策略分析的重點是放在產業結構與競爭地位的觀點,著重在企業外 部環境分析,偵測機會與威脅,然後分析企業本身的優劣勢,以擬訂企. 政 治 大 品的競爭(陳玫伶,2003)。 立. 業的策略;亦即策略制定之焦點多注重於外部環境因素的產業結構與產. ‧ 國. 學. 在業界中使用最為廣泛的 SWOT 分析、BCG 矩陣(Boston Consulting Group Matrix)、五力分析、鑽石模型等皆是如此。一直到 80 年代,企. ‧. 業在思考競爭策略時仍是以外部分析為基礎,而企業的內部因素僅作為. sit. y. Nat. 一附屬之考量(Porter,1985;Bartlett & Ghoshal,1991;Collis,. io. er. 1991) 。然而企業外部理論在近年受到了挑戰,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 企業外部環境瞬息萬變,策略的制定難以跟上外部環境的變化。學者亦. al. n. v i n 認為過度強調環境分析會造成以下企業制定策略上的限制(Black Ch engchi U Boal 1994):. &. (1)容易使企業陷入反覆邏輯( Tautological)的盲點,反覆邏輯 (Tautological)指的是將問題(定義、前提)重覆作為解釋。例如企業 想要成功,通常須選擇較具吸引力的產業,然而企業的成功,往往是已 處於較具吸引力的產業中 (陳玫伶,2003) 。 (2)外部環境主要針對是橫斷面(Cross-Sectional)分析,用來表示 外部環境的現狀,但是對於縱斷面(Longitudinal)(長期)的分析則有 其限制(Porter,1991)。 22.

(24) (3)McWilliams & Smart(1993)認為產業分析層次對於企業管理者的 實務意涵較少,因為對於個別企業而言,其對產業的影響程度不大。同 時產業中個別企業所處的環境差異也有限。 因此近年來,相對於傳統的競爭優勢環境模式,對於組織策略焦點的逐 漸從外部的「定位」(Positioning)轉移至內部的「資源」(Resource), 將探討組織競爭優勢的基礎從組織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轉變為組織特 有的能力(如表)。在這樣的前提下,策略不僅是短期的市場、產品抉擇, 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創造、累積組織內部獨有的核心能力,以建立長久競 爭優勢(Collis & Montgomery 1995)。. 政 治 大 在動態的競爭環境中,策略的本質不再是產品與市場的結構,而是業務 立. ‧ 國. 學. 運作核心能力的顯現,至於策略的目的是在培養同業難以模仿的組織能. 力,進而使自己比競爭者更快速地回應顧客的要求(Stalk et al. 1992),. ‧. 資源基礎理論因而誕生,如表 2-2-1 分析 2 種模式不同與差異性。.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3. i n U. v.

(25) 項目 競爭優勢環境模式 資源基礎模式 產業中個體 在同一產業或策略群中,各 在同一產業或策略群中,各公司 掌握資源之 公司所掌控的策略性資源 所 掌 控 的 策 略 性 資 源 是 不 同 假設 以及各公司所採取的策略 的,而且這些相異的資源將導致 基本上都是彼此相似的。 各公司彼此間差異 關於異質性 各公司應該在產業或策略 上述異質性資源會因為這些策 資源之假設 群中,以不同的方式來運用 略性資源並不容易被其他公司 這些資源,以建構該公司與 模仿而延續下來。 其他公司間的差異性,但因 為這些差異很容易因為競 爭對手的模仿而消逝,因此 這些差異性往往不會持久. 立. 政 治 大. 表 2-2-1 競爭優勢環境模式與資源基礎模式之基本假設前提比較表項目. ‧ 國. 學. 資料來源:Barney(1991).. ‧. 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是各種資源的集合體。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企 業擁有的資源各不相同,具有異質性。公司的超常利潤是來自於其競爭. Nat. sit. y. 優勢,而競爭優勢則是由公司的異質性資源所產生,並強調競爭優勢的. er. io. 持續性,而非短期的競爭優勢(李佳純,2001)。. n. a. v. l C Penrose(1959)將組織的生產製造能力、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等視為影 ni. hengchi U. 響企業行為模式的因子, Wernerfelt(1984)提出「產業資源基礎觀點」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是為資源基礎理論的濫觴。 Barney(1986)認為廠商可以藉由本身資源能力的累積與培養,形成長期 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廠商應設法發展與創造要素市場的不完全競爭(非 完全競爭,帶有一定壟斷性),使企業能在產品市場以不完全市場資源 執行策略,建立持久性競爭優勢(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圖 2-2-2)。. 24.

(26) 資源基礎理論由三大重要內涵構成,分別是「特殊的異質資源」、「資 源的不可複製(流通)性」以及「特殊資源的獲取與管理」 。特殊異質資源說 明了造成企業間差別的原因,資源的不可複製(流通)性說明了異質資源得 以存在的因素,而特殊資源的獲取與管理則描述了組織取得特殊異質資源 的方法。 圖 2-2-2 資源基礎理論的資源模式架構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n. 資料來源:Barney(1991) a. iv l C n hengchi U. 一般說來,企業決策具有以下特點: 1.不確定性,即決策者對社會、經濟、產業、技術等外部環境不可能 完全清楚,對競爭者的競爭行為、消費者的偏好把握不可能絕對準 確。 2.複雜性,即影響企業外部環境的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具有複雜性, 競爭者之間基於對外部環境的不同感受而發生的互相作用具有複雜 性。 25.

(27) 3.組織內部衝突,即決策制定者、執行者、相關利益者在目標上並不 一致,各人都將從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出發影響決策行為。這些特點 決定了任何決策都具有較大範圍的自由裁量,結果也會各不相同。 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企業擁有的資源將會因為企業複雜的 經歷及難於計數的小決策的作用表現出巨大差異。 由於不同企業在面對決策時的表現皆不同,也造成企業之間對於資源使 用的差距。Aaker(1989)認為企業的資產與能力是維持持久性競爭優勢 的基本要素,而有助於維持競爭優勢的策略性資產,需具有優於競爭者、 與市場相關、具成本優勢、具特久性優勢、與未來相關等特徵,廠商應. 政 治 大. 發展與維護具有意義的資產與能力,並將其導引到適切的廠商策略行為。. 立. 而真正能夠做為企業價值來源的則是那些有價值、不能完全被仿製、具. 2.2.2.1 資源的不可複製(流通)性. ‧. ‧ 國. 學. 有自我發展的資源。. sit. y. Nat. 企業的競爭優勢來自與企業與同業不同的異質資源,透過這種異質. io. er. 資源企業可以在市場中獲利。然而根據經濟學理論,無法獲利的廠 商必定會對獲利廠商進行模仿,結果會導致企業趨同,使得異質資. al. n. v i n 源消失,因此在理論上異質資源是不存在的。資源基礎理論學者對 Ch engchi U 於這個議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歸納三點因素使得異質性資源仍然 能夠存在的原因: 1.因果關係含糊 企業面臨的環境變化具有不確定性,企業的日常活動具有高度的複 雜性,資源的建構過程與競爭優勢的因果關係,不易釐清,讓想要 模仿的競爭者不知要從何模仿,甚或消弭或減緩競爭者仿效的意圖。 並且,劣勢企業對優勢企業的觀察是有成本的,劣勢企業觀察得越 全面、越仔細,觀察成本就越高,劣勢企業即使能夠通過模仿獲得 26.

(28) 少量成果,也可能被觀察成本所抵消。 2.路徑依賴性 企業可能因為遠見或者偶然擁有某種資源,占據某種優勢,但這種 資源或優勢的價值在事前或當時並不被大家所認識,也沒有人去模 仿。後來環境發生變化,形勢日漸明朗,資源或優勢的價值日漸顯 露出來,成為企業追逐的對象。然而,由於時過境遷,其他企業再 也不可能獲得那種資源或優勢,或者再也不可能以那麼低的成本獲 得那種資源或優勢,擁有那種資源或優勢的企業則可穩定地獲得利 益。. 立. 3.模仿成本. 政 治 大. ‧ 國. 學. 企業的模仿行為存在成本,模仿成本主要包括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 如果企業的模仿行為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 ‧. 這段時間內完全可能因為環境的變化而使優勢資源喪失價值,使企. Nat. sit. y. 業的模仿行為毫無意義。在這樣一種威懾下,很多企業選擇放棄模. er. io. 仿。即使模仿時間較短,優勢資源不會喪失價值,企業的模仿行為. n. a 也會耗費大量的資金,且資金的消耗量具有不確定性,如果模仿行 iv l C hengchi Un 為帶來的收益不足於補償成本,企業也不會選擇模仿行為。 2.2.2.2 特殊資源的獲取與管理 資源基礎理論認為企業長遠發展的方向應是培育、獲取能給企業帶 來競爭優勢的特殊資源。企業決策總是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和複雜 性,資源基礎理論不可能給企業提供一套獲取特殊資源的具體操作 方法,僅能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議。具體來說,企業可從以下幾方 面著手發展企業獨特的優勢資源。. 27.

(29) 1.組織學習 資源基礎理論的研究人員幾乎毫不例外地把企業特殊的資源指向了 企業的知識和能力,而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基本途徑是學習。由於企 業的知識和能力不是每一個員工知識和能力的簡單加總,而是員工 知識和能力的有機結合,通過有組織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知 識和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個人知識和能力向組織的知識和能力轉化, 使知識和能力聚焦,產生更大的合力。 2.知識管理. 政 治 大. 知識只有被特定工作崗位上的人掌握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企業的. 立. 知識最終只有通過員工的活動才能體現出來。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需. ‧ 國. 學. 要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知識,需要不斷地對員工創造的知識進行加工 整理,需要將特定的知識傳遞給特定工作崗位的人,企業處置知識. ‧. 的效率和速度將影響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企業對知識微觀活動. sit. y. Nat. 過程進行管理,有助於企業獲取特殊的資源,增強競爭優勢。. a. er. io. 3.建立外部網路. n. v l 對於弱勢企業來說,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他們需要的全部知 ni Ch. U. engchi 識和能力是一件花費大、效果差的事情,通過建立戰略聯盟、知識 聯盟來學習優勢企業的知識和技能則要便捷得多。來自不同公司的 員工在一起工作、學習還可激發員工的創造力,促進知識的創造和 能力的培養。. 28.

(30) 第三節 品牌建立理論 Shocker & Srinivasan (1979) 認為優良的品牌形象可以建立特殊的 品牌定位,避免其他的品牌競爭。Ries & Trout (1986) 以及 Mehrabian Dewetter(1987)也認為好的品牌名稱可以反應產品的特性及定位。品牌形 象之塑造應顧及總體產業環境之變遷、公司優勢與劣勢之評估以及預計達 成之目的等要素進行規劃設計。公司依產業整體趨勢,設計本公司品牌品 牌形象之階段性目標。除此之外,通路之佈建當然也是自有品牌營運成功 之必備條件,先行佈建綿密的行銷通路,配合完整具延續性的品牌發展作 業。. 立. 政 治 大. 圖 2-3-1 品牌形象塑造階段目標圖. ‧ 國. 學 第三階段. ‧. 第一階段.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二階段. Ch. engchi. i n U. v. 「品牌形象」及「品牌價值」的營造與建立,是品牌營運上需要全力 推展之工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藉由整體的行銷規劃及戰略方針之執 行,以期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產品在品牌上的生命以及經營團隊的專業形 象。 台灣產業在過去數十年來皆是以代工為主要的發展模式,面對全球 逐漸重視軟實力發展的趨勢下,台灣亦追隨世界的腳步,邁向 21 世紀新興 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而欲成功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必須往微笑曲線的兩端, 也就是創新研發與品牌行銷的高附加價值發展。 29.

(31) 曾惠君(2010)認為台灣文創業者品牌塑造程序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明 確瞭解公司使命以及願景,並且確實追隨企業目標前進,便能成功塑造具 有價值之品牌。 邱惠鈴(2011)則探討台灣中小型文化創意事業,發現不同的產業裡, 創業各面向的明顯度是不同的,他歸納出文創產業的特性及核心價值有六 大面向,分別是: 1.不確定性:對於開創事業的不確定性、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等有關 於創業過程中所包含的特性。. 政 治 大. 2.冒險的精神:創業過程中對於事業以及各項挑戰時,必須秉持著冒. 立. 險的精神,並且對於事業的開創成功與否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 國. 學. 3.承擔風險:在創業的歷程中將重要資源投入不確定中的意願,也影 響其企業的創業歷程是否成功;風險也就是控制、資訊、時間的缺. ‧. 乏。. y. Nat. al. er. io. 讓其產業更多元、有生命力。. sit. 4.創 新 力:文化創意產業訴求的創意是多元的,有著無限的創造力. n. v i n Ch 5.資源掌控與能力:在有形與無形的資源中調配出最理想的狀態,是 engchi U 創業家必須擁有的能力,讓產業可順利的運作。. 6.機會的挖掘:高敏銳度的看見機會的所在,讓產業創造出更高的價 值。. 30.

(32) 第四節 文化創意及藝術觀點 早在二次大戰後,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狄奧多.阿多諾及馬克斯. 霍克海默等人提出「文化工業」的概念。文化工業內容主要為批判資本主 義社會下大眾文化的商品化及標準化,受悲觀式的哲學觀點看待未來社會 的發展。文化工業被批評,太具有貴族氣,只是文化菁英的觀點。後來至 1980 到 90 年代間,Raymond Williams、Richard Hoggard 等人,針對大眾 文化進行研究,後被稱為是 Birmingham School,更者還有 Stuart Hall 等 學者投入。他們長期累積的研究成果,則成為後來英國文化政策重要的依. 政 治 大. 據與參考點,也可以算是文化產業的基礎。. 立. 關於文化產業,許多學者曾提出較廣義的定義,例如在文化產業. ‧ 國. 學. (Cultural Industries)一書作者 David Hesmondhalgh 認為: 「文化產業 的主要特點在於創造與流通文本。以文本為文化產業特質的核心在於它能. ‧. 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觀察文本以何種形式、方式來傳播、什麼樣的企. sit. y. Nat. 業組織來發行、外在的法律市場環境等,皆是研究文化產業的重要課題。. io. 產業、印刷出版與 Video 和電腦遊戲」 。. n. al. C. er. 核心的文化產業包括:廣告行銷、大眾傳播、影像產業、網路產業、音樂. i n U. v. hengchi 日本學者日下公人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是: 1. 創造某種文化 2. 販賣某種文化 3. 販賣該種文化符號的產業 日下公人認為只要是創造或販售某種文化的產業即是文化創意產業, 他認為暢銷服飾已經不是因其保暖、防風等功能,而是作為「表示某種文 化的符號」而被購買:由於有文化符號的加持,一隻布手提包也可以賣到 原價值的一百倍。日下公人(1994)。 31.

(33) 另一位學者 David Thorsby (2003)則更系統化地定義它,他認為: 「文 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為具有創意的生產活動,具智慧財產權與傳遞某些社會 意義的功能。其核心在於有創意的理念,外顯的形式可以是多元而不同的。 他以同心圓來描繪文化創意產業的範圍,最核心的為「創造性藝術」 ;第二 圈為藝術成分較低但具高度文化意涵,更不像第一項為純粹藝術;第三圈 為有時候具有文化的內容,像是觀光、廣告與建築」。 英國學者 John Howkins (1991)則從四項智慧財產權的類別,包括專利 權、著作權、設計以及商標等提出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其中能夠以這 四種智慧財產權產生經濟價值的核心意產業共包含 15 類,廣告、建築、手. 政 治 大. 工藝、設計、服飾、電影、音樂、表演藝術(戲劇、歌劇、舞蹈) 、出版、. 立. 研究發展、軟體、玩具和遊戲、電視與廣播、電視遊戲。. ‧ 國. 學. 胡雁婷(2009)綜合各學者定義,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具有以下幾點特. ‧. 色:. 2.. 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概念是「創意」與「創造性藝術」 ,再由核心. sit. er. io. a 向外衍生文化意涵與文化內容。. iv l C n hengchi U 文化創意產業的需求不固定、產品具差異化、產品生命較長。 n. 3.. y. 文化創意產業具創造與流通文本的特色。. Nat. 1.. 因此我們了解文化創意產業是結合文化的任何創作行為,且其價值遠 遠高過創作本身的成本,但文化創意產業在入門及差異化有著一定程度的 門檻與困難,可是也因為上述特性,讓文化創意產業擁有高經濟性與價值 性。 文化創意產業是國家軟實力的最佳展現,在經濟效益之外,並具備文 化價值的多樣性,藉由社會面向的互動與管理實務的操作,結合科技、智 慧財產權、觀光旅遊等,進而形成一種創新的生態循環模式。. 32.

(34)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有發展上的條件與環境,但仍面臨一些困難,形成 發展上的劣勢。首先,雖然我國具有文化上的特色與優勢,但正式將文化 產業化與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時間並不長,基礎建設與制度並未完善, 而文化創意產業的建立比一般生產事業更需要時間、金錢與才情,國家品 牌形象改造非一蹴可躋,非某一部會的努力就可以達成,乃是取決於整個 施政團隊、人民的價值觀,基本上需整個社會人文教育與美感品味,有賴 長期紮根的基礎建設(文建會,2003)。 文化創意產業定義與類型十分廣泛,光靠政府的力量已不足制訂良好 產業政策與執行,加上文化創意的點子多來自民間,若能結合私部門的知. 政 治 大. 識、活力、資源與力量,而私部門對於對公部門的夥伴關係的重要性有所. 立. 認知與共識,建立 彼此合作機制,才能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 國. 學. 文化創意產品則是其創意來自文化的產品設計,主要是透過文化器物. ‧. 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因素,予以分析轉化成設計要素,並運用設計為這文化 因素尋求一個符合現代生活型態的新形式,並探求其使用後對精神層面的. y. Nat. sit. 滿足。就設計的實務面而言,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首先要以科技為基礎,. a. er. io. 考慮人性的需求,分析文化的內涵,再轉換成設計的屬性。文化創意產品. n. iv 的設計其本質是「實務的」 ,其成果是 「務實的」 ,其價值則是 「生活化的」。 l. n U engchi 因此,唯有把消費者的生活型態納入實際的設計活動中,才能. Ch. 透過設計達. 到科技與人性的結合,把日常生活的文化創意表現在產品設計上。設計師 需要把設計思考的內涵,從過去以科技為中心的技術領域,轉換成以人文 與文化為中心的感性心境。唯有把消費者的生活型態納入實際的設計活動 中,才能透過設計達到科技與人性的結合,把日常生活的文化創意表現在 產品設計上(圖 2-4-1)。. 33.

(35) 圖 2-4-1 文化產品與科技人文的關係。.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資料來源:科技、人性與文化創意之的關係.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4. i n U. v.

(36) 第五節 生態保育理論 生態學一詞,最早由德國生物學家赫克爾( Ernst Haeckel)提出 〝Oikologoe〞 ,此語希臘文〝Oikos〞本義為家、房子,因此,生態學是研 究生物體及其四周環境間關係之科學,包括生物環境和非生物環境相互關 係(郝道猛,1991) 。史密斯(Smith)認為〝ECO〞是代表〝家〞或〝生活〞 他認為生態學就是研究生物體與其生活之地的關係,故又稱環境生物學。 美國生態學家 E.Odum(1956)定義“生態學是研究生態系統的構造和功能 的科學”此一以生態系統為中心的研究,深深影響後人對生態學的研究。. 政 治 大. 生態保育則是從生態學的概念發展而來。聯合國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 立. 保育聯合會“ 世界自然保育方略”書中將「自然保育」定義為:「對人類. ‧ 國. 學. 使用生物圈應加以經營管理,使其能對現今人口產生最大且持續的利益, 同時保持其潛能,以滿足後代人們的需要與期望。」 (王鴻濬,1998) , 簡. ‧. 單地說,自然保育(nature conservation)是指人類對自然資源與生態環. sit. y. Nat. 境所採取的保護活動。而生態保育觀念是人類經歷社會環境變遷及經濟發 展演進之後,自我反省而逐漸發展成熟的(王麗娟、謝文豐,2000)。. er. io. n. al 台灣地區自然生態保育方案(1984)中指出,生態保育兼具保護及合理 iv n. C. hengchi U 利用的雙重意義,其基本概念為(蔡惠卿,1994;王麗娟、謝文豐,2000) : 1. 維持自然生態體系的平衡穩定是人類生存與繁榮的基礎。 2. 人類文化與精神的根源來自於美麗的景觀與自然界動植物。 3. 自然資源屬於全國人類共有,任何人不能非法將自然資源占為己 有。 最近一百年來,由於工業發展及人口的快速增長,造成地球環境惡化, 自然資源匱乏,人類的生存也受到威脅,因此包括森林學、漁業學、野生 動物學、農藝學、生態學、生物地理學、系統分類學、遺傳學、演化學、 35.

(37) 流行病學、社會生物學、獸醫學、資源經濟及政策學、民族生物學、環境 倫理學等學者都運用其專長投入保育生物學領域,使生態保育成為一門跨 領域的整合性學門。 世界自然保育方略(IUCN)對「保育」所作之定義為: 「人類使用生物 圈加以經營管理,使其能對現今人口產生最大且持續的利益,同時保持其 潛能,以滿足後代人們的需要與期望。」 。而現行野生動物保育法則對「保 育」一詞之解釋為: 「係指基於物種多樣性與自然生態平衡之原則,對於野 生動物所為保護、復育、管理之行為。」。. 政 治 大 的演進,生態保育已發展成綜合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之複合生態系 立. 過去的生態保育通常是對某一對象或某一物種進行保護。而隨著觀念. ‧ 國. 學. 統的研究,保護人類所需的生存、發展的自然條件,確保自然資源的永續 利用和經濟持續發展。. ‧. 「生態保育」是最近大家經常討論的問題,主要係近年來人類為求生. sit. y. Nat. 存與發展,大量利用自然資源,使得部分資源因過度利用而漸減少或滅絕,. io. er. 因此而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了人類之後續發展;人類經反省後開始了解到在 追求經濟開發及享用自然界富藏的同時,必須接受資源有限性之事實及考. al. n. v i n 量生態系負荷能力,同時並需顧到後代子孫之需求,這就是生態保育的使 Ch engchi U 命。 綜觀上論,可將生態保育定義為人類為了生存,並可持續利用自然環 境,對地球的自然資源積極經營、管理,以期望能有效的永續利用、保存 的研究。 保育的積極行為包含對自然環境之保存、維護、永續利用、復原及改 良等作法。野生動植物為重要之生態資源,其存在於生態系統中已有非常 長久之歷史,對維持生態平衡之功能,具有關鍵性之影響。. 36.

(38) 我國於 1960 年成立中華民國動物保護協會,而生態保育一直到 1970 年以後才逐漸受到重視。我國自然保育之目標: 1. 維護基本之生態體系及其運作 2. 保持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3. 保障物種與生態系之永續利用 4. 保留自然歷史紀念物。 與生態保育有關的行政單位包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行政院文化建設. 政 治 大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林業試驗所、農業試驗所、農業毒物及藥物研究所、 立. 委員會、內政部營建署、各地方政府,在學術單位上包括各大學相關科系、. ‧ 國. 學. 水產試驗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等單位。民間單位雖有組織架構,但 有關自然保育的權責分散,事權不統一,而且缺乏協調統合的國家政策以. ‧. 及土地利用的整體合理的規劃,使得保育工作成果有見樹不見林的遺憾, 也是台灣目前的自然保育工作面臨最大問題。. sit. y. Nat. 除了各機關的行動外,生態保育最重要的還是全體國民的認知,藉由. er. io. 教育過程,使全民獲得保障及改善環境所需之倫理、知識、態度、技能及 a. n. v i l n Ch 價值觀,以人文理念和科學方法,致力於自然生態保育與環境資源合理經 engchi U 營,以保障人類社會之永續發展。確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互利互存之理 念,倡導珍惜資源,全民崇尚自然,實踐節約能源、惜福、愛物及減廢之 生活方式,才是能讓生態保育徹底落實最好的方法。. 37.

(39)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方法 在本章中,將會對本研究之架構與方法進行闡述,並在個案研究法的 基礎上提出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是研究探討台灣玻璃加工產業如何運用群聚策略提昇競爭 力。 目前的產業群聚很多,各有不同的運作方式。探索各群聚產業中,其. 政 治 大. 廠商如何在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中相互協調,是了解各群聚成功或失敗的. 立. 必要過程。因其玻璃加工的廠商,產業的進入障礙不難,生產技術透明度. ‧ 國. 學. 高,產品會有高度相關,其有大部份的技術資訊透明,因此了解單一的廠 商是無法為價格的製造者,只有運用群聚方式來創造新的經營方向。隨著. y. sit. Nat. 的抬頭會將造就全球玻璃產業的龐大需求。. ‧. 新技術的開發與創新的產品設計,玻璃產業將會受到矚目,其中環保意識. er. io. 在分析這個問題我想應先了解群聚策略的目的-是能讓相同產業或其. n. 周邊產業;形成群聚;而讓其廠商更有競爭力。而其可能運用群聚的力量;讓 a v. i l C n hengchi U 廠商的競爭力提昇;產業能生存。有了上述基本說明便開始設定研究架構圖。. 研究架構圖的內涵(圖 3-1-1):分析個案以目前產業的環境變化的挑戰,在. 廠商採取群聚策略時,會產生那些效益與問題 ?當面臨環境變化的挑戰時; 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要群聚資源與焦點廠商資源作適度的整合,並且要思 考上述資源是否可以解決群聚策略的問題,同時搭配提昇競爭力的方式, 讓其群聚策略運作可以提昇產業的競爭力,讓這些方式可以發揮的更有價 值。. 38.

(40) 圖 3-1-1 個案分析架構圖. 產業環境變化. 群聚效益與動機. 群聚資源與焦點廠商 資源. 立. 政 治 大. 提升競爭力之方式.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 Nat. .聯合展示-展覽或博物館. .建立品牌-TTG 和白海豚 .文化創意與藝術-民俗結合 .生態保育與文創的結合 .群聚分工方式-運用資源整合. Ch. engchi. 39. i n U. v.

(4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針對本研究之特性,本次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 2.1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s)亦稱個案歷史法。追蹤研究某一個體 或團體的行爲的一種方法。它包括對一個或幾個案材料的收集、記錄, 並寫出個案研究報告。在現場收集資料的叫做「實地調查」。它通常採 用觀察、面談、收集文件證據、描述統計、測驗、問卷、圖片、影片或 錄影資料等方法。. 治 政 大 在大多數情況下,儘管個案研究以某個或某幾個個體作爲研究的物件, 立 但這並不排除將研究結果推廣到一般情況,也不排除在個案之間作比較 ‧ 國. 學. 後在實際中加以應用。對個案研究結果的推廣和應用屬於判斷範疇,而 非分析範疇,個案研究的任務就是爲這種判斷提供經過整理的經驗報告,. ‧. 並爲判斷提供依據。在這一點上,個案研究有點像歷史研究,它在判斷. Nat. sit er. io. 2.2 本研究步驟. y. 時常需描述或引證個案的情況。因此個案研究法亦稱「個案歷史法」 。. al. n. v i n Ch 個案研究一般包括四個步驟:確定案例、實地研究、整理記錄、撰寫報 engchi U 告。在個案研究法的基礎之上,本研究擬採用七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本文的研究主題: 由於個案研究法適合研究「如何」 、 「爲什麽」 、 「怎樣」諸般類型的問題, 故本文研究確定主題爲在傳統產業-「玻璃」這個特殊的行業裏,企業 如何面臨競爭環境,運用群聚整合自身的競爭優勢。. 40.

(42) 第二步、選擇本文的個案: 針對本文的研究主題,必須選擇所需研究的個案。本文擬選擇 A 公司玻 璃公司作爲個案。 第三步、選擇本文的資料收集方法: 本文的資料收集方法採用多重資料收集法。首先將要依研究的內容拆分 爲幾個相關的議題,然後針對不同的議題進行資料收集。. 政 治 大. 第四步、實地訪談:. 立. 收集資料,對本文選擇的個案企業進行實地訪談。. ‧ 國. 學. 第五步、分析個案資料:. ‧. 對案企業的資料進行分析。. sit. y. Nat. 第六步、方案比較:. n. al 略優劣性評估策略的利弊。. er. io. 通過對個案企業的分析,比較在特定的競爭環境、競爭優劣勢下採用策. 第七步、産生結論:. Ch. engchi. i n U. v. 本文採用的個案研究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即是要獲得個案企業的策 略。. 本研究通過專家深度訪談的方式,找到一個具有玻璃傳統產業的代表性 ─ A 公司個案,所選擇的訪談對象包括玻璃產業的高層管理人士及相 關專業人士。通過對兩類人士的訪談可以得到廣泛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行業策略。 41.

(43) 對於傳統玻璃產業運用群聚策略提昇競爭力與群聚效益分析及問題與 資源整合;同時探討提昇競爭力的方式及展現價值進行研究,故依據研 究目的和研究架構設計訪談的主題 (表 3-2-1)。. 項. 次. 主 要 內 容. 主題一: 一. 相關產業目前發展狀況? 傳統產業發展主 二. 貴公司的發展沿革作簡單介紹? 要方向;個案公司 簡介 三. 請問産品重心及相關特性?. 政 治 大 一. 群聚策略對於其整體營運所帶來的效益?在 立 四. 請問貴公司玻璃産品的發展方向?. ‧ 國. 學. 主題二: 群聚效益分析 整合群聚策略時會形成那些問題? 個案公司群聚的 策略與想法? 二. 貴公司為傳統產業,遇到競爭壓力如何轉型?. ‧. 三. 貴公司如何運用群聚策略?且遇見那些問題. sit. y. Nat. 及如何解決?. n. er. io. 主題三: 一. 請問貴公司如何整合群聚資源? 個案公司運用那 二. 提昇競爭力的方式為何?如何運用這些方 v 些方式來提昇競 al i n C式?相關方式分析與評估? 爭力? he i U. ngch. 三. 對於未來的期許為何? 表 3-2-1 本研究訪談內容. 42.

(44) 第四章 產業與個案資料分析 這些年來,傳統產業在經營成本的考量下;紛紛外移大陸或東南亞國 家,而台灣的經濟成長也因政治影响經濟而停滯,目前留在台灣的傳統業 者,在大陸業者低成本競爭下;經營十分辛苦,還是有一些廠商願意根留 台灣,面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必須考量那些事項?而以本研究作為參考依據。 本章則以傳統產業之個案為研究主體,先分析其產業現況,依焦點公 司之經營情況來了解其發展沿革、經營理念、組織與現有規模與個案現況. 政 治 大. 規模,分析群聚策略所帶來的效益與提昇競爭力等作一一說明。. 第一節. 學. 玻璃產業現況. ‧. ‧ 國. 立. 4.1.1 全球玻璃產業. y. Nat. sit. 全球玻璃產值預估將由 2003 年的 408 億美元躍升至 2008 年的 530 億美. er. io. 元左右,預估 2013 年亦將達到 675 億美元左右。玻璃技術與應用的提. n. al 昇造就了全球玻璃產業的持續成長,因此玻璃產業之發展確實有加以研 iv 究的價值。. Ch. n U engchi. 玻璃是一種主要成分為石英(二氧化矽)的物料。由於玻璃透明、硬度高、 不透氣、不溶於水,且在日常環境中呈化學惰性,不會與生物起作用, 因此玻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從最常見的建築材料、玻璃器皿、 鏡片、藝術品、甚至是光導纖維(光纖)中都可以看到玻璃的存在。與玻 璃相關之產業亦非常多樣,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編定之「中華民國行業標 準分類」,玻璃及玻璃製品製造、科學及工業用玻璃器皿及玻璃熟料之 製造歸類於「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 ,而玻璃纖維布疋織造歸入「玻璃 纖維梭織布業」 ,光學玻璃製品製造歸入「其他光學儀器及設備製造業」 、 43.

(45) 眼鏡製造歸入「眼鏡製造業」、注射器及其他醫療器材製造歸入「其他 醫療器材及用品製造業」 。本研究中所指玻璃產業將以此標準分類中之 「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 ,茲將此類之細項產業定義表列於下: 細項產業名稱. 定義. 產品項目. 平板玻璃及其製品 凡從事以矽砂等原料製 彎曲玻璃製造、雙層玻 製造業 造板狀玻璃之行業均屬 璃製造、鏡板玻璃製 之。平板玻璃加工製品 造、反射玻璃製造、強 亦歸入本類。 化安全玻璃製造、膠合 安全玻璃製造、浮式平 板玻璃製造、壓花平板 玻璃製造、透明平板玻 璃製造、有色平板玻璃 製造、烤漆印刷玻璃製 造。 玻璃容器製造業 凡從事以矽砂等原料製 玻璃盆製造、玻璃缸製 造玻璃容器之行業均屬 造、玻璃壺製造、玻璃 之。 碟製造、玻璃盤製造、 玻璃杯製造、玻璃瓶製 造、玻璃罐製造、玻璃 碗製造。 al 玻璃纖維製品製造 凡從事以矽砂等原料製 玻璃纖維製造、玻璃纖 v i n Ch 業 造玻璃纖維製品之行業 e n g c h i U 維紗紡製、玻璃纖維紗 均屬之。 束製造、玻璃纖維絲製 造。.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其他玻璃及 玻璃製品製造業. 凡從事以上三細類以外 玻璃磚製造、玻璃馬賽 玻璃及玻璃製品製造之 克製造、玻璃管製造、 行業均屬之。 玻璃首飾製造、玻璃擺 飾製造、玻璃屏風製 造、電器玻璃製造、玻 璃藝術品製造、琺瑯釉 玻璃製造、陶瓷釉玻璃 製造。. 表 4-1-1 「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之細項產業定義與產品項目一覽表 44.

(46) 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7)。 4.1.2 玻璃產業結構 玻璃的加工是將如石灰等相關材料燒結成為平板玻璃、容器玻璃、玻璃 纖維等初步成品,再銷售給下游的玻璃加工廠進行上色,雕刻等加工後 製成最終商品。 玻璃產業之產業結構可以由整體的產業比重以及各細項分別的市場需 求來進行分析。本產業細項產業主要包含平板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玻 璃纖維製造業、其他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三大區塊。其他玻璃製造業佔. 政 治 大. 市場比例最高,達 62%之譜(如表 4-1-2),玻璃纖維佔約 24%,平板玻. 立. 璃約 14%,其中以玻璃纖維產值增幅最大,增幅高達 60%,也相對壓縮. ‧ 國. 學. 其他兩產業之比例,因此雖然平板玻璃及其他玻璃製造業產值亦持續增 加,比例卻在相對下跌。. ‧. n. er. io. sit. y. Nat. al. i n U. C. v. hengchi 表 4-1-2: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中各細項產業比重(單位:%)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2011)。. 45.

(47) 在細項產業市場需求面上,平板玻璃產業產品主要供營造業使用,整體 營造業所佔比重高達五成以上,除營造業外第二大應用為加工製造玻璃 製品(如汽車、傢俱等),所佔比重為三成以上,照明設備業亦是平板玻 璃產業之重要下游產業。 玻璃產業的上下游呈金字塔型。上游玻璃製造商在過去 20 年的整併之 後,目前由日本 NSG/Pillkington、日本 Asahi、法國、Saint-Gobain 及 美國 Guardian 四大平板玻璃製造廠負責生產全世界約 67%的平板玻璃, 而其總產能共占全球產能的 68.5%。. 政 治 大 游則是各階段的加工廠,因為多數玻璃製品的加工技術不複雜,因此造 立. 台玻則是目前台灣最大的上游廠商;相較於上游的集中,玻璃產業的下. ‧ 國. 學. 成玻璃加工廠進入的障礙不高,其下游加工廠林立。. 平板玻璃是一個需要高度資本密集才能製的產品。一個平板玻璃廠的建. ‧. 造規模、地點、生產複雜度等約要 9,000 萬-19,000 萬美金投入才能設. sit. y. Nat. 廠,所以其必須達到有效生產的規模經濟。在高產能利用率下持續生產. io. er. 才能獲得利潤。因此平板玻璃廠通常會透過各種行銷來影響下游加工廠 玻璃的需求,例如:上下游關係的經營,產品種類多元化。. n. al. Ch. engchi. i n U. v. 4.1.3 台灣玻璃產業概況 台灣玻璃產業 2002-2004 年受惠於國內不動產景氣呈現逐步回溫,部分 建案陸續進入內、外裝階段,加上近來建築設計偏向大面積採光的設計, 對平板玻璃需求量大,且汽車產業景氣亦逐步轉佳,進而使國內平板玻 璃及其製品的產銷規模持續擴增。. 46.

(48) 2005-2006 年由於國內不動產成長走緩,平板玻璃銷售值年增率明顯較 2004 年為低;另一方面下游應用需求未如預期,使得彎曲玻璃、雙層 玻璃、鏡板玻璃、反射玻璃、烤漆印刷玻璃製造等產品之銷售也呈衰退 狀態。2007-2008 年靠著外銷市場拉動,平板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順利 擺脫衰退走勢,其中以外銷至韓國、義大利等國為主力。 另有鑑於國內玻璃及其製品製造業者的本土市場成長動能面臨瓶頸窘 境,廠商紛紛加碼投資中國市場以搶占營運商機,以台玻為例,台玻 2010 年以來已開始朝集團垂直整合,上游投資原料廠實聯化工,下游 積極發展節能產品(如 Low-E 低輻射鍍膜節能玻璃),未來也將在四川. 政 治 大. 成都、江蘇太倉、天津、廣東東莞各增一條 Low-E 鍍膜玻璃生產線。. 立. 同時也跨足中國汽車玻璃市場,與江蘇悅達集團合資成立台玻悅達汽車. ‧ 國. 學. 玻璃,顯見台玻集團的營運重心轉移至中國的態勢相當顯著。. ‧ sit. y. Nat. 4.1.4 中國玻璃產業概況. er. io. 中國為全球最大平板玻璃生產國,全球市佔率 48%,外銷比重 25%。中. n. a 國平板玻璃產業集中度低(前五大市佔率僅 30%) i v ,景氣好轉時,常出 l C n U, h e n g c h i 30% 現產能過剩壓力,尤於玻璃深加工率不足 因此國際競爭能力不足。 大陸玻璃產業的三大引擎可分為:房地產業、汽車業、出口市場。 2008~2009 年受金融風暴衝擊,整體大陸平板玻璃產量 5.5 億重量箱、 5.7 億重量箱,相較於 2002~2007 年 15%的年複和成長率,2008~2009 年為平板玻璃調整期。金融海嘯過後,在房市、車市及出口市場改善情 勢下, 2010 年大陸平板玻璃產量擴充到 6.36 億噸,年增率 11.6%。. 47.

(49) 4.1.5 台灣玻璃的產業結構 4.1.5.1 台灣平板玻璃的結構 玻璃產業中的平板玻璃工業乃台灣主要製造工業之一,由民國四十五年 三月「新竹玻璃製造廠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廠正式開工生產平板玻璃以 來,即開始蓬勃發展,成長迅速,生產量年有增加,不但供應國內市場 有餘,且可大量外銷。五十五年底「東亞玻璃廠股份有限公司」加入生 產行列,五十六年二月又有「台灣玻璃公司」建廠完成,開工生產,於 是產量更形大增,至民國六十一年台灣平板玻璃的生產量已達二百一十. 政 治 大. 八萬七千餘標準箱,銷售量二百一十一萬四千餘標準箱約空前記錄。. 立. 最近數年來,不僅平板玻璃的國內需求,因缺乏市場開拓,似已臻飽和;. ‧ 國. 學. 即在佔總銷量三分之二的外銷方面,亦由於原為我國外銷市場之東南亞 地區國家,如泰國、韓國、菲律賓等均已自行設廠,其生產量不但足供. ‧. 自給,且有餘裕輸出,加上日本、意大利、比利時、西德、英國等與我. sit. y. Nat. 國在美、加市場的激烈競爭,及美國保護主義的抬頭,而迭遭困難,因 此供過於求的現象於焉產生。. er. io. n. a 就生產者的市場結構觀之,東亞玻璃公司與台灣玻璃公司的加入 ,打 iv l C hengchi Un 破了新竹玻璃公司壟斷市場十年的局面,市場結構由 「獨占」轉變成「寡 占」狀態,同業競爭,乃在所難免。至於中間商的市場結構,則或為寡 占或為純粹競爭,視其種類與地域而別,咸信在最近的將來,此等市場 型態不致有太大的改變。於此種市場結構之下,台灣平板玻璃業界產生 了三方面的問題:即競爭問題、生產問題、行銷問題。針對此三項問題 作說明(王玉章 1974) (1)競爭問題方面,台灣平板玻璃不但在國際上遭遇強烈的競爭,在國 內市場更因市場狹小而尤為激烈。. 48.

(50) (2)生產問題方面,雖然台灣生產平板玻璃的天然條件極為有利,但是 由於生產者市場寡占競爭,廠商易趨妥協,阻礙了生產者求進步的決心 與行動。致生產方面呈現如下的特徵:技術落後、品質低劣、生產成本 偏高。 (3)行銷問題方面,生產者所實施的是一種「生產導向」的管理,不注 重行銷,於是分配通路之選擇、定價政策之訂立、市場之開拓、產品之 發展等行銷策略多半付諸闕如或一成不變,隨之而起的是經營效率的不 如理想。. 政 治 大 那一階層的經營者均缺乏遠大的眼光,所孜孜矻矻以求的是獲得短期利 立 至於中間商所實行的,則為一種得過且過,盲目無方的經營。總之無論. ‧. ‧ 國. 學. 潤,但實際能獲得者卻屬有限。. 4.1.5.2 各產品製造產製過程. y. Nat. io. sit. 玻璃產業最上游產業為玻璃製造業,玻璃製造廠將原物料(矽砂、純鹼、. a. er. 硬硼酸鈣、高嶺土、白雲石、石灰石)粉碎調和成生料,燃燒融解形成. n. v l 玻璃膏,再透過製板、壓花、製瓶機成形、製杯機成形、抽絲、捲取等 ni Ch. U. engchi 手續分別製成平板玻璃、玻璃纖維、玻璃器皿等。. 玻璃的中游產業為玻璃加工業,依據下游不同的需求將上游的原型平板 玻璃加工,其下游則應用於建築、汽車、家具、裝潢、電子等市場。而 玻璃纖維涵蓋範圍廣,橫跨印刷電路板、運輸器材、建築、運動器材等 市場,其中應用於印刷電路板市場的主要為電子級玻纖布,提供印刷電 路板之硬板主要補強及絕緣的材料,玻纖紗因具備優良的絕緣性、尺寸 安定、高抗張強度、無污染、原料來源充裕以及價格成本相對低廉等特 性,而廣泛被應用於電子工業基材,成為電子產品不可或缺之主要原料。 玻璃器皿的中游則為器皿加工,終端應用市場包括製酒、食品、藥品、 4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hat are the factors of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for instant coffee producers in Indonesia?... What is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that should

competitive strategy to explor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of the domestic banking wealth management business recommendations, and thus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domestic

Under the multiple competitive dynamics of the market, market commonality and resource similarity, This research analyze the competi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Key Successful Factors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Management from the Resource Based Approach --- An Application of Strategic Matrix Method.. Student: Yu-Min Su Advisor:

Since the research scop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in Taiwan is broad and complicated, based on theories of service innovation and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1. Based on the

Zhang, “A flexible new technique for camera calibration,” IEEE Tran- sca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