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之研究"

Copied!
9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隨著高齡化社會、人口老化之趨勢,年長者逐漸面臨健康、心理及生理上的問題, 亦衍生諸多之生活壓力,而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動為從事休閒娛樂活動,除打 發時間外,亦可活動身心,兼具健康及紓壓之功效。本研究在瞭解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 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之間的關係,並分別探討其背景變項(如:年齡、 教育程度、職業等...)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上的差異情形。本章主要在敘述 本研究的背景與目的,說明研究問題,並對相關的名詞做明確的界定。共分為五節:第 一節問題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及限制;第五節名 詞操作性定義。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問題背景

問題背景

問題背景

問題背景

隨著科技的發達、經濟條件的改善及醫療設備的進步,使得人類壽命不斷增長,依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所界定之高齡化社會定義, 65 歲人口占總人口率達 7% ,即進入高齡化社會,台灣 65 歲以上人口早在 1993 年即 已達到 7.1% ,開始成為高齡化之社會國家。臺灣已正式進入老年國家的行列, 2006 年 底,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占總人口比率的 10.21% ;且因出生率下降的影響,人口 老化速度甚快,老化指數由 1993 年之 28.2% ,急速增至 2007 年之 58.1% (內政部 戶政司,2008)。 依據行政院推估,至 2021 年老年人口將達 4,055 千人,占總人口的 17.0% ,至 2031 年老年人口將達到 5,898 千人,占總人口之 24.8% ;而 2027 年時臺灣地區的 人口成長率將由正成長轉為負成長,人口結構圖也將由金字塔型轉成保齡球瓶形狀,再

(12)

逐漸轉型成倒三角型發展(行政院經建會,2008)。因此,高齡化社會與人口結構快速 轉型,無疑會帶給社會極大之衝擊,人口老化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因此,政府必須 思考國家整體的人口政策與社會福利措施,並瞭解老年人口的照顧、扶養負擔,以及對 政府、社會及家庭的財政所造成的嚴重壓力與負擔。 換言之,隨著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增加所衍生的問題,如老年人健康問題、安養服 務機構問題、生理問題、心理問題及社會問題等,影響所及的是龐大的社會成本與社會 資源付出。以美國為例,身體較少活動的人占美國總健保的花費每年大約 240 億美元; 美國人增加他們適當強度的身體活動,國家醫療費用每年可減少 292 億美元到 766 億 美元 (Randall, Tim, & Rachel, 2005) 。如何因應臺灣地區人口老化之趨勢及改善高齡化 社會的議題,實為國家未來發展中無法忽視的一大課題。 依據內政部統計處(2005)老年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指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主 要的活動為:(一)從事休閒娛樂活動 (14.18%) ;(二)從事養生保健活動 (12.12%) ; (三)照顧孫子女 (10.55%) ;(四)與朋友聚會聊天 (24.72%) 。由此可見老年人大部 分的時間均為空閒時間,可用來從事休閒活動,休閒幾乎成為老年人生活的全部。隨生 活水準的提昇與教育普及,老年人對於福利的需求,除了醫療及經濟生活的基本需求, 逐漸傾向有較高層次的生活品質,政府對老人福利的措施已逐步擴展至居住安養、教育 及休閒、心理及社會調適等需求。現代老人較以往的老人長壽,除重視醫療保健之外, 也重視休閒娛樂活動,追求快樂及自我實現。 隨著高齡化社會及老年人口的增加,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社會福利措施,為因應人 口持續老化,政府已逐步建構老年人生活安全網,全體老年人均已享有全民健保的醫療 保障(張耀中,2002)。在醫療保健方面,陳建仁(2000)指出全民健保支出僅少部分

(13)

應用於預防保健之宣導和執行,重醫療而輕預防,將使得癌症及各種慢性疾病發生率與 其醫療費用節節上昇,要確實降低這些疾病的死亡率,必須透過「促進健康」和「特殊 保護」之預防醫學措施,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未來的衛生醫藥工作,應 朝向提高「正向健康」品質努力,才能達到降低疾病發生率與提高健康生活品質的目標。 此外,根據醫學界統計,有高達 70% 的疾病可能與壓力有關,而壓力太大也可能 導致高血壓、沮喪及減弱抵抗力等等相關疾病之產生。從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工作時 間有日益縮短,公餘閒暇有漸增的趨勢;又因工商業社會生活節奏緊湊,人們心理調適 需求隨之增強,休閒活動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根據學者 Godbey (1994) 所 提出的看法,認為休閒是現代人生活很重要的部份,且對個人之幸福有明顯助益,在生 活中的快步調容易導致壓力,所以有更多的人也期待生活中能有更多的休閒,以降低生 活步調,減輕壓力。 綜合上述,臺灣社會人口高齡化及生活休閒化之社會變遷趨勢,中老年的人口逐漸 增加,我們即將面對的是龐大的社會成本與社會資源付出,所以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是 否能成功老化及對生活壓力之影響,不論生理、心理或社會上的問題都是我們應去面對 與因應。休閒幾乎是老年人生活的全部,有運動才有健康的身體。因此,中老年人如何 透過休閒運動的效益適應成功老化及生活壓力,並鼓勵其從事促進健康的休閒運動乃是 當務之急。基此,本研究以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為例,透過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探討 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之相關性,期能分析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之實際情形及對生活壓力之影響,藉以提供中老年族群及推動老年人休閒運動有關單位 之參考依據。

(14)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對生活壓 力之影響,其研究具體目的如下: 一、探討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生活壓力及不同背景變項的 一般情形。 二、比較不同背景之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及生活壓力的差異 情形。 三、瞭解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對生活壓力之影響。 四、根據研究結果的分析,提供政府及民間有關單位做為網球運動推展及推動中老年人 休閒運動之參考。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生活壓力及人口分布情形為何? 二、比較不同背景之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生活壓力是否有 差異存在? 三、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相關程度為何?

(15)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研究範圍及限制

研究範圍及限制

研究範圍及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範圍界定如下: (一)研究地區: 限於人力、物力、時間及經費限制,以台中地區(台中縣、市)為研究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取樣之對象係指台中地區(台中縣、市)之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主要以四 十五歲以上之成人為研究對象。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問卷 內容包含三個部份,第一部份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量表,第二部份為生活壓力感受量 表,第三部份為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個人基本資料。 (四)研究變項 1. 背景變項: 性別、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個人平均月收入、運動頻率、運動資歷 等八個問項。 2. 依變相: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共計十五個問項及生活壓力十六個問項二大部份。

(16)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除以文獻分析方式蒐集相關資料外,並採用問卷調查法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 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之情形。雖可獲致量化資料,惟問卷調查屬自陳 量表,受限於受試者在填答問卷時之主客觀因素:如情緒、態度、意願、認知、社會防 衛心理、社會期望等,皆會影響本研究結果之推論,使研究結果產生誤差。 (二)研究對象方面 1.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財力及時間因素,僅限於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為 研究對象,研究結果尚無法推論到全台灣其它地區,但可於研究完成後呈現區域特 性,建立評估方法學,可結合後續研究,進行區域性及全國性之探討。 2. 本研究問卷調查部份,受試對象為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受試者對於休閒運 動參與效益及生活壓力各問項等敏感性問題,可能因社會防衛心理、社會期許作用 而有所保留,研究者無法逐一掌控,僅能假設受試者均能真實填答。

(17)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名詞操作性定義

名詞操作性定義

名詞操作性定義

一、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 本研究中所謂的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係指台中縣、市的網球俱樂部。 二、中老年人 行政院衛生署在統計資料中,皆將年齡層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稱之為「中年人」。 同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老年人的定義:所謂老年人,係指六十五歲(含)以上的人稱 「老年人口」。因此本研究中所謂的中老年人,係將其年齡訂為四十五歲以上的成人。 三、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Bright (2000) 認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是建構人類生活的全方位層面觀點,包含心理 學的觀點、生物心理分析學的觀點、社會學的觀點、經濟學的觀點、和環境學的觀點等 五個層面。本研究中論述之休閒運動參與效益係指個人在自由時間狀態下,從事動態性 的身體活動或運動,藉以滿足個體生理、心理及社會健康需求所獲得的利益而言;並以 受試者在問卷中第一部分「休閒運動參與效益量表」填答所得平均分數高低表示之。分 數越高表示效益越高,分數越低表示效益越低。 四、生活壓力 (life stress) : 生活壓力指的是當個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日常生活困擾與主要生活改變事件時,而 引起的主觀感受程度 (Lazarus & Folkman, 1984) 。本研究以受試者在問卷中第二部分 「生活壓力感受量表」填答所得平均分數高低表示之。本研究中的得分判別,依其得分 越高表示生活壓力越大,反之則生活壓力越小。

(18)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及問題,蒐集國內外中老年人休閒運動理論、休閒運動参與效益 及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文獻,彙整後,分述如下章節:第一節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理論; 第二節休閒運動参與效益之相關研究;第三節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理論

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理論

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理論

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理論

本節共分四部分來探討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理論相關研究,包括:老化的適應理論 及成功老化、休閒及休閒運動、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的意義與目的及適合中老年人的休 閒運動等,敘述如下: 一、老化的適應理論及成功老化 人從 20 歲開始,各種機能會開始走下坡。所以,老化是每人必經之歷程,有生命 的初起,就會有老化的現象。老化是種本質性的生理改變,老化並非由外在因素所造成, 但外在因素確會提早老化的到來(洪新來,2007)。蔡欣玲等(1998)認為老化是指儲 備能力 (reserve capacity) 的退化,所謂儲備能力是指身體通常具有多於身體所需的器官 能力,以準備應付壓力或是危急狀態。在正常情況下,中老年人的生理機能應可應付日 常生活,但是在環境變動大時或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身體功能無法適應劇烈的改 變,身體的恆定便會遭受到破壞。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各方面機能日趨下降,身體活動 的能力受到限制。在年齡與身體功能退化的關係上,年齡較大的人容易發生身體功能的 退化。姬榮軍(2001)研究指出在感覺、中樞神經、運動系統三者統稱感覺運動系統, 其功能與能力都有因老化而減弱的現象。因此,如何減緩身體因老化而帶來生理功能衰 退的現象,相對地突顯其重要性。

(19)

老化的適應性,主要的社會學派思想分為:(一)結構功能理論,強調社會內各部 門的協調整合,老年人對社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扮演著對下一代傳承的角色(蔡文輝, 1982);(二)衝突理論,重視社會變遷的解釋與權力不均等分配的結果;(三)交換理 論,將人與人間的互動,視為一種交換利益的過程。老年人較缺乏用來交換的價值,所 以老年人問題也因而產生;(四)社會撤退理論,認為個體進入老年期後,須從現存的 社會角色、人際關係、價值體系中撤退;(五)老化活動理論,又稱社會從事理論,強 調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仍有繼續活動的需求與必要, Adelmann 研究也認為加強老年人 多樣化的角色,會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六)社會角色理論,強調撤退並不是完全不 參與活動,而是從社會活動中部份的退出與性質的轉變,與活動理論是相對的(朱坤連, 1995);(七)年齡分級理論,又稱年齡階段式理論,認為老年人按照年齡等級主動參與 社會活動,這個理論特色都是談及老化的過程,及在其過程中所產生的結果;(八)心 理社會發展論, Erikson 將人生全程視為連續不斷的發展歷程,並以自我成長為發展的 動力,意指人到了老年,必須在尋求自我統整與絕望間獲得平衡(洪新來,2007)。 徐慧娟與張明正(2004)將成功老化定義為老年人同時符合日常生活功能正常、認 知功能正常、無憂鬱症狀、與良好社會支持等四項指標者。王素敏(1997)研究指出, 要成功老化則必須整合過去與現在的經驗,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並應藉休閒活動的 參與來創造社會新關係,以顯示個人價值的存在。 Iso–Ahola (1980) 則提出成功老化是 參加休閒活動與老年人的生活滿意之間有正向關係,參與休閒活動可以幫助個體釋放能 量,並抑制情緒,紓解潛藏的壓力,休閒參與的結果可以增進身心健康,對減少晚年危 機之影響相當重要。張嘉倩譯(1999)認為成功老化取決於三個條件:(一)避免疾病 與失能;(二)保持高度的心智與體能狀況;(三)積極的生活,包括生產力及良好人際

(20)

關係。 Fisher (1995) 指出,成功老化有五個特徵:(一)能與他人互動;(二)生活有 目標;(三)能自我接納;(四)能個人成長;(五)有自主權。 綜合上述,中老年人身體各項生理的能力,如心肺功能、體能、體力等,都會因為 老化而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所以老化是一種整體性生理能力衰退的過程,但是衰退的速 率並非是絕對的,運動是減緩生理能力衰退的有效方法,但更高層次的來說心理及社會 方面的健康亦是相輔相成的,要成功的老化必需在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都健康才算 完整,所以中老年人應參與休閒運動以減緩老化,並積極的朝向正向健康的人生,及提 高生活品質。 二、休閒及休閒運動 人活得愈久,休閒時間也愈多,然而有更多的休閒時間,並不保證我們將活得更健 康、愉快,如果不能善用這些時間,說不定還會帶來許多負面的結果,所以認識休閒的 意義與重要性,了解自己需要那一類的休閒,是現代人必須知道的。陳定雄(1994)提 出,希臘文的餘暇是 Schole ,為英文 School(學校)、 Scholar(學者)、 Scholastic (學者的)以及拉丁文 Schola(學習場所)等字的來源。這些字皆有透過學習以改善個 人原來能力的含義。王傳銘(1996)歸納 Leisure 有三個共同點:(一)皆以心智發展 為重點,講究理性與邏輯分析;(二)以發掘真理為目的;(三)有其本身的意義與內在 價值,而不是以此為追求名利的工具。 王素敏(1997)指出,一般大眾的休閒觀,以為從事遊憩活動或非工作性活動才算 是休閒,常將休閒活動一詞來概括整個休閒現象。程紹同(1997)認為優質休閒、超值 人生在閒暇時間中,憑著個人自由意識,所採取一種具有樂趣、正面價值,且有開創性 的活動及心靈感受。另外,休閒活動的範疇,應以不脫離社會法令,及善良風俗為原則。

(21)

余嬪(1999)則認為,當一個活動是自由選擇,且活動本身即是目的時,這個活動應可 視為休閒。強調一種主觀的體驗與經驗,並且須具有二個特徵:(一)覺察的自由,並 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覺察到自己可自由的選擇與進行嘗試;(二)內在動機,受到從事 該事情本身帶來的滿足與愉快的驅動去做,而不是為了該事情背後或以外的其它原因才 做。張少熙(2003)則將休閒定義為個體在自由選擇的時間狀態下,得到心靈滿足的一 種感覺與狀態。 綜合上述,將休閒定義為:在不脫離社會法令,及善良風俗原則下,人們在自由時 間自由選擇的情況下,滿足自我在生理、心理及社交成就的活動。

休閒 (leisure) 、休閒活動 (recreation) 與休閒運動 (recreational sports) 的概念常引 起困擾與混淆。由英文字義來看 Leisure,源自拉丁文字 Licere,意指被允許 (to be permitted) ,從 Licese 又可引申為法語 Lisir ,意指自由時間 (free time) ,與希臘語

Schole 的涵意相同(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是休閒方案的一種,亦即休閒運動是休 閒活動的一種類型。就範圍而言,休閒的內涵是涵蓋所有的休閒活動,而休閒運動則是 休閒活動的一種選擇類型。休閒運動有很多不同的定義,有的學者認為是個體工作餘暇 自由選擇的活動,有的學者認為是人類生活形式的一部分,有的認為休閒運動是無償工 作的延長,亦有以為休閒是一種自我實現或自我表現為取向的活動(趙坤景,2003)。 休閒涵蓋休閒活動及休閒運動,都是工作以外閒暇時間自由自在選擇喜愛的活動, 以達身心放鬆,享受樂趣之目的。而彼此相互關連,休閒運動則較重視身體上的活動, 其關係如圖(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是運動性的休閒活動,是休閒活動的ㄧ部分。 其關係圖,如圖 2-1-1 。

(22)

圖 2-1-1 休閒、休閒活動、休閒運動關係圖(張良漢,2002) 程紹同(1994)指出休閒運動有別於其他的休閒活動,是運動與休閒的結合,從事 運動性的休閒運動,可以放鬆身心,忘卻煩惱,也具有娛樂、滿足成就感、社交功能、 改善健康等效果,是其他類型的休閒活動所無法相抗衡的一種獨特活動內容。陳定雄 (1994) 認為休閒運動著重健康、快樂與道德,屬於道德人的活動。是指人們在餘暇時間 裡,積極自主的、輕鬆愉快的、毫無心理負擔而進行的一些娛樂性健身體育活動。它是 一種生活、一種文化、一種教育,它的最終目的是全體人類的和諧發展。王素敏(1997) 認為休閒運動係指在自由休閒時間內,自由選擇參與的體能性運動或休閒娛樂性運動, 不僅滿足心理的愉快、喜樂,同時亦顧及生理上的健康,其所追求的乃是身心均衡發展 的適能狀態。沈易利(1998)提出在休閒時間,以動態性身體活動為方式,具有健身性、 遊戲性、娛樂性、消遣性、創造性、放鬆性,以達身心健康、抒解壓力為目的之運動。 張少熙(2003)定義休閒運動是指在閒暇時,依自己的意願與興趣,從事有益於身心發 展、屬於體能性的活動或運動。張廖麗珠(2001)休閒運動係透過動態體能性的方式來 進行,是指規律的健身運動,並且剔除職業或競技運動,且有別於社交性、藝術性、音 樂性等靜態性的休閒活動。 休閒活動 recreation 休閒運動 recreational sports 休閒 leisure

(23)

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休閒運動有別於其他的休閒活動,是運動與休閒的結合,休 閒運動本身應屬休閒活動之一環。休閒運動是指在自由休閒時間內,自由選擇參與動態 身體活動的方式,滿足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交方面自我成就的需求。參與有益身心的 休閒運動及追求多樣休閒經驗的人,往往活得多采多姿,也幫助中老年人在人生的另一 個階段,實現多重的目標。 三、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的意義與目的 隨著一個提倡健康與疾病預防的時代來臨,人體老化速度減緩,是否因社會的富 裕、醫學的進步、使慢性疾病及危險因子都減少了,還不能確定。老化並不完全由基因 遺傳決定,生活方式及其它環境因素反而影響最大。老化的身體機能往往是自身生活及 飲食習慣的反映(張嘉倩譯,1999)。一般認為適宜的休閒運動可帶來身心健康、生活 滿意、個人成長等方面之利益,達到降低疾病的發生率與提高生活品質的目標。 長田畏玖郎於 1975 年研究老年人與一般成人在一天當中生活時間的分配上,發現 老年人的睡眠時間 9 小時,生活常務 4 小時,其餘 11 個小時都是休閒時間(洪新來, 2007)。方進隆(1992)指出規律運動對中老年人的體適能具有正面的意義,不但可以 延遲衰退現象,而且運動訓練後之體適能皆比運動前有所改善或增進。王素敏(1997) 指出現在的老年人自工作崗位退下來,除了轉業或再就業外,大部份時間均可從事休間 活動,休閒往往是老年人的全部。 Randall 等(2005)指出規律的身體活動和改進健康 是有相關的,包括攝氧量、肌力、敏捷與協調和新陳代謝的功能。因此,鼓勵高齡者從 事促進健康的休閒運動乃是當務之急。 洪新來(2007)提出休閒運動對老年人具有以下四點意義:(一)利用休閒運動的參 與,可填滿老年人多餘的時間,滿足老年人對老化事實調適的需要,達成一功能性的平

(24)

衡;(二)藉由休閒運動的參與,可提供老年人學習新技能與自我表達的機會,以體驗 自我價值;(三)老年人藉由休閒運動的參與而得到社會支持,從而提高其自尊及獨立 感;(四)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可使老年人再社會化形成人力資源以服務社會。 綜合上述,中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可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預防疾病,充實生 活,延年益壽。運動介入對中老年人所帶來的好處也包含攝氧量增加、肌力增加、肌纖 維變粗、促進心血管系統功能、改善身體組成、增加平衡能力、減少跌倒風險等益處, 並對心理的調適、社會適應、提高生活品質及減少醫療支出亦有很大的幫助。現代人的 健康觀,是重視壽命的質量與生活的品味,對於休閒運動的選擇與參與運動的目的更為 重視。因此,鼓勵中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提高身體的活動量,以降低疾病的發生,提 高各器官的機能,並能獲得生理、心理和精神上對自我的肯定,實具有其必要性。 四、適合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 適合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有很多,但要達到最佳健身效果,則必須根據個人情 況,如年齡、身體健康狀況,興趣、環境、過去經驗等而定,中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 衰退,適合年輕人的休閒運動不一定適合中老年人,所以陳在頤(1993)指出適合老年 人的休閒活動依序為太極拳、香功、爬山、弈棋、散步、慢跑、其他,如游泳、高爾夫、 外丹功、槌球、網球等。除弈棋外,大致為運動性項目。尚憶薇(1999)將中老年人之 休閒運動分述如下:(一)韻律運動:規律性運動能增加中老年人健康狀態,藉著韻律 節奏的引導,能紓解情緒,並能增加肌力、心肺耐力,如元極舞、呼拉舞、社交舞、方 塊舞、有氧運動等;(二)水中運動:水中跑步,水中有氧、水中球類,中老年人靠著 水中的浮力,可以降低身體與地面的衝擊性,但所花費的力氣與功效卻比在陸地上多, 適合腰、膝、臀、腳有病的中老年人;(三)慢跑-走路-慢跑-走路,這是最不受場地限

(25)

制的運動,中老年人可依自己的狀況而調整快、慢與長度;(四)球類活動:高爾夫、 槌球等以個人運動為主,中老年人較不適合從事與他人肢體接觸之競爭運動。 綜合上述,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多以個人運動為主,因為中老年人生理機能逐漸老 化,不適宜做太激烈或強度過高的運動及與他人肢體接觸之競爭運動或青少年較競爭刺 激之運動,適合的休閒運動應以不造成身體傷害為原則,循序漸進增加體適能,且能符 合中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需求,達到成功老化的目的。適合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 歸納如下:(一)養生類:八段錦、氣功、太極拳、武術、元極舞等;(二)體適能類: 游泳、水中有氧、有氧運動、走路、體操、爬山、慢跑等;(三)社交類:槌球、網球、 社交舞、跳舞、高爾夫等。就文獻中指出網球也是適合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今日尚無 針對此一休閒運動的研究,有研究的必要及價值存在。研究者針對目前參與網球休閒運 動的中老年人做問卷調查分析,並將結果提供給中老年人做為參考。

(26)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之相關研究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之相關研究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之相關研究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之相關研究

效益 (benefits) 一詞的意義十分複雜廣泛,有以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及經濟學 等觀點來探討,也有從功能、教育、需求及遊憩體驗的角度來研究。效益對人或實質環 境中是需求獲得正向的改變,包含人際關係、體適能、預防社會問題或穩定社群等;在 個人方面可說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滿足經驗,如活動結束後感覺良好、與朋友在一起感覺 像與家人在一起一樣親密和覺得精神充沛等 (Driver, 1997) 。 Wankel 與 Berger 提出 「效益」被定義為達成目標的觀點,故評估休閒運動參與效益最重要的是去評估休閒運 動是否能達成目標,而非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去評估達成目標的過程。許多休閒遊憩活動 的效益是不能直接被觀察到的,如從事運動可以產生個人愉悅感與成長,減少壓力與焦 慮,減緩抑鬱的程度(黃榮賜,1988),所以效益是一種相當主觀的個人感受。因此, 在探討有關休閒運動參與效益時,應該包括參與休閒遊憩活動的過程中及參與休閒遊憩 活動後,可以幫助個人改善身心狀況或滿足需求的個人主觀感受(陳中雲,2001)。 張少熙(2003)指出休閒運動效益被視為休閒運動者在休閒運動參與過程中,其休 閒運動需求與渴望,獲得滿足而產生的利益。就個人而言,不僅可促進身體健康、穩定 情緒、擴大生活視野、改善人際關係、亦可豐富精神生活、激發創造力、促進自我實現。 對社會而言,可改善社會風氣、促進經濟進步、增進社會和諧、創造祥和的社會。畢璐 鑾與陳仲杰(2006)認為從事休閒運動能放鬆身心、忘卻煩惱,滿足成就感、增進人際 關係、達到健康與娛樂的功能,並養成運動習慣,滿足身心需要及創造優質的生活品質。 國內學者將休閒運動效益分為四個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社交與自我實現等四個 效益,與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相呼應:一、生理效益:包含調節身心平衡,使身心 健全、鍛鍊肌力與耐力、減少體脂肪,使身材健美、增進心臟與肺臟的功能及增進身體

(27)

的柔軟度,使筋骨更靈活等;二、心理效益:包含逃避繁雜的環境、學習並增進活動的 技巧、獲得滿足的感覺、 使心情愉快、得到與日常生活不同的情境與體驗及認識朋友 等;三、社交效益:包含紓解生活中的壓力與憂慮、增進人際之間的感情、了解同伴的 想法及觀念、為他人服務、有自我覺察的機會、學習到與同伴互助合作的技巧、接近大 自然、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及享受在自然環境中活動的樂趣等;四、自我實現效益:包 含找到心靈慰藉、欣賞及創造真善美的事物、擴展興趣領域,充實生活、得到表現自我 的機會、得到自我反省的機會及拓展知識等(張少熙,2003)。 張嘉洲(2006)休閒運動效益歸納有四點:(一)休閒運動能增進中老年人的體適 能,提高生活適應能力;(二)休閒運動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皆具有效益。就個人而言 休閒運動提供中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交及自我實現的效益;就家庭而言中老年人藉由 休閒運動使家庭成員有更多時間相處與深入瞭解機會,使家庭關係更為堅固與和諧;就 社會而言中老年人藉由休閒運動提昇社會適應能力,減少社會問題;(三)參與休閒運 動可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充實生活有幸福感;(四)中老年人從事休閒運動可 延緩老化達成成功老化的目的,並可預防疾病減少醫療支出,進而節省社會成本的付出。 休閒運動參與對中老年人的效益,卓俊辰(1982)證實維持游泳方式的身體活動, 對於中老年人的心肺適能具有特殊的貢獻。尚憶薇(1999)研究發現適當運動對老年人 身心健康之助益,指出運動獲得的健康利益包括維持身體機能的運作,減少骨頭折斷的 風險;降低心血管慢性疾病,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放鬆緊張恐懼的心情,克制憂鬱焦 慮的心理;幫助關節及肌肉運作,增加活力和運動能力。參與休閒活動可能獲得的社交 效益內容包含有增進家人感情、促進朋友友誼及拓展社交圈等(陳中雲,2001)。規律 的運動能促進老年人常保心情愉快,不但能滿足老年人喜歡從事休閒運動的需求,同時

(28)

有助於培養終生從事休閒運動的興趣與習慣,學習休閒運動的能力,並使休閒運動成為 生活的一部分,以提昇生活品質(張耀中,2002)。呂美鈴(2003)指出身體活動對老 年人有許多的利益,如增強肌肉骨骼,後天免役系統調節,降低高血壓、血糖,預防跌 倒,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益處,因此老年人,如能適當從事身體活動,對老年人健康狀況 必有幫助。 綜合上述,休閒運動對中老年人所帶來的效益,包括體能體力增加、促進心肺功能、 心血管功能、改善身體組成、增加平衡、減少跌倒風險等生理效益,並對心理的調適、 社會適應、提高生活品質及減少醫療支出亦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鼓勵中老年人從事休 閒運動實具有其必要性。 然而因對象、背景的不同,休閒運動參與的效益會有些許差異存在。目前國內尚無 針對網球休閒運動的研究,中老年人參與網球運動能達成成功老化並朝向「正向健康」 的生活品質而邁進;研究者希望透過生理、心理效益、社交等效益,瞭解台中地區網球 俱樂部中老年人參與的效益與成效。

(29)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

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

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

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

本節共分三部分來探討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包括:一、壓力的基本概念;二、壓 力的來源;三、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敘述如下: 一、壓力的基本概念 壓力最早被用在物理、工程領域的研究中。之後,醫學領域將這個名詞拿來指涉個 體的過度負荷,並開啟了一連串有關於壓力對生理、心理之影響的研究。故當個體面對 不能處理或破壞其生活協調的刺激事件時,所表現出生理與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種緊張狀 態,即稱為壓力(陳彰儀,1989)。吳英璋(1994)提出壓力是在個人的調適能力與環 境要求之間呈現不平衡時,才會反應出來。 Curtis (2000) 指出壓力是個人面對一些他 們知覺會對他們的生理、心理造成威脅事件的一種狀態。因此,壓力它是一種負面的情 緒經驗,伴隨著可預測的生物化學的、生理上的、認知的和行為上的改變 (Baum, 1990; Hayward, 1998; Taylor, 1999)。 黃中天(1991)提出同樣的壓力對不同人有不同的影響,對某人而言是很嚴重的壓 力,但對另一人卻沒影響,這與一個人如何知覺壓力事件,設想其他不同的觀點與選擇 何種調適策略有關,且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影響大過於壓力本身。影響壓力的嚴重程 度的因素有三:(一)對威脅的知覺:個人對壓力強烈程度的認定是主觀的;(二)對壓 力的容忍度:可忍受壓力的最高極限;(三)外在資源與社會支持:積極的社會和家庭 關係能夠緩和或減低壓力對個人的影響。 Walter Cannon 於 1929 年首次使用「有壓力之生活事件」來研究壓力在不同生理、 心理病因上扮演的角色,壓力已被視為是一個威脅身體健康的因子,並成為研究者常使 用的名詞(陳柏齡,2000)。 Lazarus (1991) 曾將壓力定義為:「壓力是個人與環境中人、

(30)

事、物的一種特別關係,此種特別關係是被評估有心理負擔的,或超越其資源所能負擔 的,以及危害心理健康及個體綜合福祉的概念,始被稱之為壓力」(施雅薇,2004)。 Lazarus 與 Folkman (1984) 曾針對壓力下一定義:壓力乃是經由人與環境的交流 後,個體所覺知到環境要求和個體生理、心理或社會系統資源間有所落差。兩位學者綜 合有關壓力的文獻,將壓力歸納為三種定義取向: (一)刺激取向 (stimulus definition) :認為壓力是一種刺激,產生於外在環境而影響個 體,造成個人生理上的反應,強調造成壓力的壓力源 (stressor),而對於外在壓力源的反 應則為緊張。 Holmes 與 Rahe 於 1967 年發展了「社會再適應評估量表」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SRRS) ,是測量因生活改變的事件而引起的壓力,壓力的評

估是以「生活改變的單位」 (Life Change Units, LCUs) 為準,每一個生活改變的事件都 被給予特定的分數,透過計算經過加總後,以該總分作為壓力指標(黃中天,1991)。 然而,以刺激取向來定義壓力,雖易找出壓力來源,但各種壓力源有其特性,且個體對 壓力的容受度常有個別差異,不同的個體面對相同的情境可能會有不同的知覺歷程和處 理方式,故定義壓力時,尚須考慮壓力的其他層面 (Lazarus & Folkman , 1984) ,如圖 2-3-1 。 圖 2-3-1 刺激取向的壓力模式圖 (Cox, 1978) 壓力源 壓力源壓力源 壓力源 環 環環 環 境境境 境 刺 刺 刺 刺 激激激激 反反反反 應應應應 生理反應 生理反應生理反應 生理反應:::: 如焦慮 如焦慮如焦慮 如焦慮、、、緊張、緊張緊張緊張 個個個個 人人人人

(31)

(二)反應取向 (response definition) :將壓力的焦點放在個體面對環境刺激所產生的 整體性生理反應,如:交感神經系統活化、血壓變動、肌肉緊張度、做惡夢、負面情緒 狀態均屬之。 Selye (1956) 認為壓力是個體為因應外在要求而產生的一非特定的反應歷 程,此又稱為「一般適應症候群」 (General Adjustment Syndrome, GAS) ,此過程又被 分成三階段:1. 警覺反應期 (stage of alarm reaction) :發生於當人瞭解到威脅的存在, 此時一般是透過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分泌荷爾蒙對抗壓力源,激起身體產生最大的能量 準備反應;2. 抗拒期 (stage of resistance) :人體將開始適應各種壓力源,而適應的持續 時間將視壓力源的嚴重程度以及人們是否能調適壓力源而定;3. 耗竭期 (stage of exhaustion) :如果無法克服壓力,個人的資源將耗盡,且生理喚起將降低,最後人將因 為耗竭而崩潰最後將導致沮喪,甚至是死亡,如圖 2-3-2 。 圖 2-3-2 「一般適應症候群」理論圖 (Selye, 1979) 壓力在此係指反應的狀態,是個體在面對外在威脅情境時,生理及心理上所產生應 對之反應,此反應受到個人特質和心理歷程所影響。亦即把壓力反應 (stress response) 視 為壓力 (Lazarus & Folkman, 1984) ,然而,只以反應來界定壓力,不管其來源則可能會 產生問題,心理壓力不能完全以反應來界定,也應該以刺激為參考架構,並進而重視個 體和環境互動的關係,見下圖 2-3-3。 抗拒 抗拒 抗拒 抗拒期期期期 警覺反應期 警覺反應期警覺反應期 警覺反應期 耗竭耗竭耗竭耗竭期期期期 正常抵抗層次 正常抵抗層次 正常抵抗層次 正常抵抗層次 震 撼 期 震 撼 期 震 撼 期 震 撼 期 反 擊 反 擊 反 擊 反 擊 期期期期 高 高 高 高 低 低 低 低

(32)

圖 2-3-3 反應取向的壓力模式圖 (Cox, 1978) (三)互動取向 (relational definition) :注重個體與環境互動的關係,認為壓力是個體 面對環境刺激,經過主觀的認知過程,而產生心理的威脅及生理的激動之現象。由此觀 點強調個體知覺的重要性,解釋壓力是當個體對於壓力源的性質加以辨識後,會進一步 評估自己能否運用資源來加以調適,使之與環境要求達成平衡,並強調人與環境是不可 分割的,因此在談壓力時應考慮人的主動性,視壓力為人與環境之間持續性互動與適應 的一種歷程,見圖 2-3-4。

圖 2-3-4 互動取向的壓力模式圖 (Ivancevich & Matteson, 1980)

綜合所述,本研究採取互動取向,由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主觀知覺所發生的生活壓 力對自己的主要生活事件適應程度,作為探討生活壓力的主要方向。 刺 刺刺 刺 激激激 激 外界 外界 外界 外界環境環境環境環境 環 環 環 環 境境境境 反 反 反 反 應應應應 個別差異 個別差異 個別差異 個別差異 個人 個人 個人 個人 壓力源 壓力源 壓力源 壓力源 環 環 環 環 境境境境 刺 刺 刺 刺 激激激激 反反反反 應應應應 壓力 壓力 壓力 壓力 個 個 個 個 人人人人 心理反應 心理反應 心理反應 心理反應 生理反應 生理反應 生理反應 生理反應

(33)

二、壓力的來源 所謂壓力的來源是指可以產生壓力反應的任何情境、環境或刺激(鄭惠文,2000)。 根據 Lazarus 與 Folkman (1984) 提出壓力開始於對刺激事件的知覺,將刺激事件歸納 為主要生活事件、日常生活事件。「生活壓力」是指生活中各種具威脅性的刺激情境或 生活事件長期存在,而使個人在心理上感到情緒無法平靜(張春興,1991)。生活壓力 的來源會隨著一個人的發展階段而變化,且有不同的分類。在日常生活之中,家人的健 康狀況、家中成員的互動模式、家裡的經濟來源、人際之間的交往等,都是我們心中無 形的壓力 (Baruch, 1987) 。本研究參考評估壓力事件的主要生活事件及生活經驗調查表 兩種量表,分述如下: (一)主要生活事件: Holmes 與 Rahe (1967) 指出當生活發生改變就會產生壓力,對 個體會造成困擾(羅惠筠、陳秀珍譯,1992),發展「社會再適應評估量表」 (SRRS) , 是較早將生活壓力量化來測量生活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壓力大小,並提出再適應的觀念, 此量表共包含有 43 項生活事件(如結婚、配偶死亡等等),研究者以 394 位社會背景 不同的美國人對每一生活事件加以評分,按壓力感的大小排列來編定量表,此外更以生 活改變值 (LCUs) 代表個人在特定時間內所遭遇的生活壓力程度,其來源是個人在 SRRS 量表上所得總分的值。數字愈大的項目,表示壓力感越重。由於重要生活改變事 件對不同的人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因而有學者 Basch 與 Kersch (1986) 認為 SRRS 缺乏彈性,忽略個體主觀知覺壓力程度的個別差異,且未考慮個體間價值信念或 人格特質的差異。因此,除了考慮客觀上已發生之生活事件外,許多研究亦應該考慮個 人對生活壓力的主觀感受。

(34)

(二)生活經驗調查表

Coyne 與 Lazarus (1981) 的研究發現,每月所發生的生活小事件比典型生活事件量

表上的主要事件,對於身心症狀的相關更高。這也說明了若要針對壓力源進行調查時, 應該結合研究對象平時生活周遭的問題。 Sarason, Johnson, 與 Siegel 於 1978 年建立 另一個「生活經驗調查表」,依受試者個人經驗與知覺來自我評量事件造成的壓力,此 量表嘗試將經驗的個人差異性涵蓋進去(羅惠筠、陳秀珍譯,1992)。 Hurst 在 1979 年 指出人們的回憶受到時間的影響,且回憶時間距離生活事件期間越長,生活壓力越容易 被低估,通常測量六個月內的事件比測量一年內的事件可信度較高。同時,在評估生活 壓力時,受試者是否經歷過生活事件也可能造成結果的差異, Horowitz 於 1976 年也 發現生活壓力事件在半年內或一年前發生與社會再適應分數有顯著相關(馬上鈞, 2001;白璐、溫信財、陸汝斌、郭敏伶,1987)。 基於上述原因,本研究所採用回憶時間以六個月內所經歷之壓力事件為測量標準; 根據文獻回顧與上列兩種量表,分析中老年人之生活壓力,並進行項目的編修,以編制 成的中老年人之「生活壓力感受量表」來進行施測。 三、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 參考國內、外與本研究相關之研究和文獻,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根據 Kanner, Coyne, Schaefer, 與 Lazarus 於 1981 年的研究發現以日常困擾與提振精神對適應症狀

預測的評量較好。 Monroe 於 1983 年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利用多元回歸方式來建構日 常困擾與生活壓力事件預測心理症狀的結果中,日常困擾在預測上較為顯著(馬上鈞, 2001)。白璐、溫信財、陸汝斌、郭敏伶(1987)研究結果發現,從生活壓力事件排序 來看,前三項均與死亡有關,如子女死亡,而居於最後的則與休閒娛樂有關,如休閒活

(35)

動方式或次數的重大改變。 DeLongis, Folkman, 與 Lazarus (1988) 研究結果發現當參 與者感到壓力時,會經歷較差的健康情形或情緒,這可能在接下來幾天會在健康或情緒 上發生問題。鄭惠文(2000)研究發現日常生活壓力較能有效預測身心健康。 綜合上述相關研究的理論基礎,歸納生活壓力感受研究時,透過生活主要改變事件 的知覺感受,來瞭解在一段時間(半年內)所感受到的生活壓力情形。因此,本研究將 生活主要改變事件,作為生活壓力感受量表的依據。 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相關之研究與文獻中,根據 Driver 於 1975 年以 密西根州的獨木舟玩家、釣魚愛好者與擁有度假別墅者所進行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十題 問題中,有 7 題明顯是和壓力有關的,而有有高達 67% 的別墅擁有者及 45% 的獨木 舟玩家、釣魚愛好者是因為想從繁忙的工作中加以改變才來這裡從事戶外活動。 Ulrich 與 Simons 於 1986 年針對 120 位受試者,先觀賞令人感覺到有壓力的影片,然後觀 賞自然的、都市的景物等相關影片或聲音。研究者利用自評及四種生理測量分別進行壓 力恢復的資料收集,結果顯示無論是透過自評或生理測量方式,都一致顯示觀賞自然環 境相關影片者,從壓力中恢復的比觀賞都市景觀相關影片者更快也更完全。另一方面, 透過自評方式也測得在心理上欣賞自然景觀影片比欣賞都市相關景物影片在壓力恢復 上有較大的影響,可以有效降低害怕、生氣等感覺,同時在愉悅感等正向感覺有很高的 測量分數。 Siegenthaler (1997) 研究結果發現休閒參與是預防壓力增加的方式之一,或 者因人們為逃離壓力的增加而尋求更多的休閒參與(馬上鈞,2001)。 Driver 與 Cooksey (1991) 針對戶外遊憩活動所做的心理性遊憩偏好的研究,發現從平均得分及在各項有關 「壓力」和「暫時逃離」等項目來看,顯示休閒遊憩的心理因素大部分和壓力有關。 Coleman (1993) 針對 104 位成人所做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在感受較大生活壓力的受試

(36)

者中,比感受較低生活壓力者所體驗的休閒效益來的大,可見休閒有助於人們對抗壓 力,以維護身體及心理上的健康。 Iso-Ahola 與 Park (1996) 研究結果顯示休閒社會支 持(同伴與朋友關係)對於生活壓力引起的心理疾病症狀(沮喪)及身體疾病症狀皆有 緩和作用。黃義良(2000)研究發現國小兼任行政之教師在壓力調適上,較常採用的活 動類型區分依次為「運動類」、「交誼類」、「藝文活動類」與「家居養生類」;而較常採 用的單項活動依次為「球類運動」、「看電視錄影帶」、「郊遊踏青」、「喝茶與咖啡」以及 「慢跑」。由此研究結果,可以顯示國小教師所採用的壓力調適方式中,休閒活動也扮 演著重要的角色。 綜合上述相關研究也發現,各種行業多少都有感受到生活的壓力,而休閒運動也為 他們緩和了部分生活壓力的問題。因此,本研究希望藉此進一步了解台中地區網球俱樂 部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之關係。

(37)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進行的整體設計,包括五節,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流 程;第三節研究範圍與設計;第四節研究工具、與信度與效度;第五節資料處理。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之背景變項與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及生活壓 力之現況及分析,本研究架構,請見圖 3-1-1 。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背景變項 背景變項 背景變項 背景變項 1. 性別 2. 年齡 3. 職業 4. 婚姻狀況 5. 教育程度 6. 月平均收入 7. 運動頻率 8. 運動資歷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生理效益、心理效益、 社交效益,共計 15 題。 生活壓力感受 生活壓力感受 生活壓力感受 生活壓力感受 生活壓力感受,共計16 題。

(38)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本研究根據研究問題及相關文獻之探討,確定了研究方向主題,並決定主要研究變 項,之後提出研究假設,進行問卷設計,經由預試、修正後再進行正式問卷調查。接下 來將所得資料予以彙整,並依所得之資料進行假設驗證,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討論及 建議。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圖,如下圖 3-2-1。

圖 3-2-1研究流程圖 研究開始 設計問卷 評 鑑 閱讀相關文獻 編擬研究問題 效度分析 擬定研究架構 確認研究問題 評 鑑 受試樣本選取 問卷預試 信度分析 問卷資料蒐集 評 鑑 正式問卷完成 問卷統計分析 結果與討論 撰寫研究報告 完 成 問卷施測

(39)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設計

研究範圍與設計

研究範圍與設計

研究範圍與設計

一、研究對象 根據前述文獻回顧,本研究之研究母群體,擬以台中地區(台中縣、市)網球俱樂 部年滿 45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和主要受試者。 二、研究設計與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母群體以台中地區(台中縣、市)網球俱樂部年滿 45 歲以上之中老 年人為研究對象。以台中地區(台中縣、市)網球俱樂部,選出年滿 45 歲以上之中老 年人協助填寫問卷,共蒐集有效問卷 162 份。 根據吳明隆(2006)書中指出相關、因果比較的研究,受試者至少須 30 人,以問 卷中包含最多題項之「分量表」的 3-5 倍為原則。故本研究共蒐集到之樣本份數為 162 人。本研究之問卷共發出 200 份,回收問卷 200 份,扣除無效問卷 38 份後,共計回 收有效問卷 162 份,回收率為 81% 。資料分析是使用 SPSS 12.0 版之統計套裝軟體 進行,之後將採用問卷調查所獲得的資料結果進行分析、討論。

(40)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信

信度

度與效度

與效度

與效度

與效度

本小節主要分為二部份;第一部份是研究工具的研擬過程及內容;第二部份問卷的 信度與效度分析。 一、研究工具 (一)問卷研擬過程 本研究以「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研擬過程 包括五個階段: 1. 問卷初擬:根據理論基礎、文獻探討及蒐集相關資料後先決定調查架構及項目,再擬 定問卷的類型與問題的內容和形式。 2. 完成問卷初稿:經由教授的指導及同儕的討論,整合意見及本身的需求,修改部分問 卷的內容及語詞,完成問卷的初稿。 3. 修訂問卷:本問卷經由教授及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指正,使問卷內容更接近 研究的需求。 4. 問卷預試:修正後之問卷,進行問卷的預試工作,藉以評估問題安排的適當性,預試 結果以 Cronbach’s α 係數考驗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在 .70 以上即具有可靠 性,並為可接受的水準,並根據問卷結果予以修正。 5. 確定正式問卷:依據預試問卷結果修正問卷,發展成正式問卷。 (二)問卷內容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係參考相關文獻與研究,再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對象的性質加以 編制而成的結構式問卷,問卷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份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量表;第 二部分為生活壓力感受量表;第三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茲說明如下:

(41)

1.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量表:

本量表主要為了瞭解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的休閒運動參與效益情形而編 制,正式量表分為「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三個層面。量表內容係參考 陳中雲(2001)所編制之「休閒效益量表」及 Coleman 與 Iso-Ahola (1993) 、 Mannell 與 Kleiber (1997) 、蕭雅方(1998)等人的相關文獻。陳中雲(2001)在研究中,以 472 位國小教師為研究樣本,並利用所編制的休閒效益量表共 21 個項目進行施測,結果顯 示此量表所包含的四個分量表,生理效益四題、心理效益七題、社交效益三題、教育效 益共六題的 Cronbach’s α 係數分別為 .81, .88, .77, .89 ,總量表則為 .96 ,表示內部一 致性頗佳。而本研究也以其生理、心理及社交三個方面效益的題目為參考依據。 根據架構及相關文獻擬定題目後,此部分量表經由指導教授及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 中老年人指正後,同意內容合適後而成為預試量表的第一部份。此量表共計 15 題,包 含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等三部分,根據填答者個人參與休閒運動所獲致效益 情形,依「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意見」、「同意」、「非常同意」等五項填答,亦 採用 Likert 五點計分評量法,並依序 1.2.3.4.5 給 1-5 分。總分數越高,表示對參與休 閒運動效益的體驗越高。 2. 生活壓力感受量表 第二部分生活壓力事件的測量是參考羅惠筠與陳秀珍譯(1992)由 Sarason, Johnson, 與 Siege 在 1978 年所發展出的「生活經驗調查表」為基礎,並參考 Holmes 與 Rahe 在 1967 年所發展之「社會再適應評估表」 (SRRS) ,「社會再適應評估表」中包含 43 項生活事件,再依年滿 45 歲以上中老年人之不同性質作適度的修改與刪減,經過一次 問卷預試後,與指導教授商討後再加以修改、確認正式施測之問項。根據文獻之研究以

(42)

回憶六個月內發生的事件為範圍較佳,用以評量生活事件對受試者造成的壓力程度,問 項共計 16 題。生活壓力感受量表是依過去六個月內的經驗,當事件發生時其所感受的 壓力程度來做回答,若沒發生或沒影響的壓力事件則答「沒影響」為「0」、其他從「1」 些許壓力;「2」有點壓力;「3」普通;「4」很有壓力;「5」非常有壓力,評分標準是填 答的分數越高者,表示該項生活壓力感受程度越大。 3. 個人背景資料: 第三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從生活壓力與老年人休閒的相關文獻回顧中發現,性 別、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月平均收入、運動頻率、運動資歷,都會影響 老年人的生活壓力與休閒參與。 二、信度、效度分析 信度 (reliability) 即是測量的可靠性,係指測量結果的一致性或穩定性(邱皓政, 2006)。由於本研究所使用之問卷各個問項,是參考上述相關研究之量表問項,並依據 研究對象的特質和預試的結果進行問項之修訂,因此為瞭解本研究問卷之可靠性,故本 研究問卷之信度測量採用 Cronbach’s α 值之內部一致性,來分析題項內容是否有一致 性與穩定性。 分析結果顯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量表」所包含的三個分量表,生理效益五題、 心理效益六題、社交效益四題的 Cronbach’s α 係數分別為 .812, .856, .755 ,總量表則 為 .921 ,表示內部一致性頗佳。「生活壓力感受量表」整體之 Cronbach’s α 值 為 .948 ,若根據 Bryman 與 Cramer 在 1997 年指出 Cronbach’s α 係數在 .80 以上 者為高信度值,低於 .60 以下者必須予以拒絕(吳明隆,2006),表示量表具有良好的 內部一致性,具有一定的信度。

(43)

在效度方面,分成表面效度與專家內容效度來進行探討:(一)表面效度:主要針 對問卷題目之編排、內容與文字敘述、填答之流暢性等方面進行評估。故本研究請台中 地區網球俱樂部 45 歲以上之中老年人,針對問卷內容、題目編排及陳述方式之適切性 進行指正,讓問卷所要表達內容的用語及填答的選項更能為填答者所理解。(二)專家 內容效度:請相關的學者、專家針對文字敘述及用語之恰當性;各主要向度與其所涵蓋 之細目細項因子之契合度;各項問題與主題之切合度;問題之選項與其積極程度之符合 程度之適當性等相關問題提供意見,修訂後訂定而成。本研究根據架構及相關文獻擬定 題目,經由指導教授、相關領域學者同意內容合適後而進行施測。

(44)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與分析

與分析

與分析

與分析

研究問卷回收後,剔除不完整與無一致性的問卷,進行問卷編碼與建檔工作,其所 使用之統計方法及內涵說明如下。

用 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12.0 for Windows 統計套裝軟 體,進行資料分析,資料分析內容包括: 一、描述性統計 (Descriptive statistic) :其目的為個人背景的描述,做各變項的次數分 配及百分比分析,以了解樣本分佈情形。此外,以平均數及標準差來了解台中地區 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及生活壓力變項中的具體看法。 二、獨立樣本 t 考驗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其目的為考驗不同性別之台中地區網 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的差異情形。

三、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One Way ANOVA) :其目的為考驗各個不同背景變項分別在休 閒運動參與效益及生活壓力上的差異情形,若 p<.05 ,則進一步以薛費法進行事 後比較,本研究之顯著水準訂為 α=.05 。

(45)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將資料加以分析,共分四節,第一節為背景資料分 析,第二節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的情形分析,第三節為生活壓力的情形分析,第四節為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與生活壓力相關情形分析。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背景資料分析

背景資料分析

背景資料分析

背景資料分析

本節主要在探討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之背景資料,以做為研 究結果分析與討論之依據。本研究之有效問卷共 162 份進行統計分析,其研究對象的 背景資料分析,如表 4-1-1 。 一、 性別:男性 128 人,佔 79.0% ,女性 34 人,佔 21.0% 。 二、 年齡:年齡在 45∼54 歲者佔 48.1% , 55∼64 歲者佔 30.9% , 65∼74 歲者佔 16.0% , 75 歲以上者佔 4.9% 。 三、職業:家庭主婦佔 7.4% ,軍公教佔 18.5% ,農林漁牧業佔 3.1% ,工商業佔 21.0% ,服務業佔 14.8% ,自由業佔 14.8% ,退休人員佔 16.0% ,其他佔 4.3% 。 四、婚姻狀況:未婚者佔 3.1% ,已婚佔 93.8% ,其他佔 3.1% 。 五、教育程度:國小者佔 4.9% ,國中者佔 9.9% ,高中(職)者佔 31.5% ,大專院校 者佔 47.5% ,研究所者佔 6.2% 。 六、個人平均月收入:ㄧ萬元以下者佔 11.1% ,ㄧ萬~三萬元者佔 15.4% ,三萬~五 萬元者佔 25.3% ,五萬~八萬元者佔 27.2% ,八萬元以上者佔 21.0% 。 七、參與網球俱樂部運動的頻率:每週 1-2 天者佔 18.5% ,每週 3-4 天者佔 41.4% , 每週 5-6 天者佔 19.1% ,每天參加者佔 21.0% 。 八、參與網球俱樂部運動的資歷:剛參加不到 1 年者佔 3.1% , 1 年以上未滿 3 年 者佔 0.6% , 3 年以上未滿 5 年者佔 8.0% , 5 年以上未滿 7 年者佔 6.8% , 7 年以上未滿 9 年者佔 4.9% , 9 年以上者佔 76.5% 。

(46)

表 4-1-1 中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之背景資料分析表 背景 選項 人數 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男 128 79.0 79.0 性別 女 34 21.0 100.0 45~54歲 78 48.1 48.1 55~64歲 50 30.9 79.0 65~74歲 26 16.0 95.1 年齡 75歲以上 8 4.9 100.0 家庭主婦 12 7.4 7.4 軍公教 30 18.5 25.9 農林漁牧業 5 3.1 29.0 工商業 34 21.0 50.0 服務業 24 14.8 64.8 自由業 24 14.8 79.6 退休人員 26 16.0 95.7 職業 其他 7 4.3 100.0 未婚 5 3.1 3.1 已婚 152 93.8 96.9 婚姻狀況 其他 5 3.1 100.0 國小 8 4.9 4.9 國中 16 9.9 14.8 高中(職) 51 31.5 46.3 大專院校 77 47.5 93.8 研究所 10 6.2 100.0 教育程度 其他 0 0 100.0 ㄧ萬元以下 18 11.1 11.1 ㄧ萬~三萬元 25 15.4 26.5 三萬~五萬元 41 25.3 51.9 五萬~八萬元 44 27.2 79.0 個人平均月收入 八萬元以上 34 21.0 100.0 每週 1-2 天 30 18.5 18.5 每週 3-4 天 67 41.4 59.9 每週 5-6 天 31 19.1 79.0 參與網球俱樂部 休閒運動的頻率 每天參加 34 21.0 100.0 剛參加不到1年 5 3.1 3.1 1年以上未滿3年 1 .6 3.7 3年以上未滿5年 13 8.0 11.7 5年以上未滿7年 11 6.8 18.5 7年以上未滿9年 8 4.9 23.5 參與網球俱樂部 休閒運動的資歷 9年以上 124 76.5 100.0

(47)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的情形分析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的情形分析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的情形分析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的情形分析

本節旨在探討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所感受到的效益及其不 同背景變項在效益的差異情形進行分析。分述如下: 一、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有關休閒運動參與效益項目之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情形如表 4-2-1 所示,分別敘 述如下: 表 4-2-1 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項目分析表 題 序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1. 可以提升心肺功能,鍛鍊體能、體力 4.64 .481 1 10. 可以使心情愉快,增加生活樂趣 4.52 .501 2 4. 可以改善或控制疾病、較少生病 4.50 .560 3 14. 可以結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及人際關係 4.49 .549 4 9. 可以消除緊張、紓解壓力、找到心靈慰藉 4.48 .537 5 2. 可以消除疲勞、恢復活力、調節身心平衡 4.47 .513 6 11. 可以發洩情緒,舒暢身心 4.44 .590 7 3. 可以有效改善睡眠、飲食等生活習慣 4.43 .577 8 13.可以促進工作同儕及朋友的情誼 4.42 .576 9 7. 可以獲得成就感並肯定自己 4.35 .645 10 6. 可以發展潛能、拓展興趣、擴大生活視野 4.35 .528 11 5. 可以有效控制體重,使身材健美 4.26 .552 12 15. 接近大自然,享受自然環境中活動樂趣 4.25 .502 13 8.可以增進自我滿足、實踐理想 4.23 .674 14 12.可以促進家人的感情 4.15 .674 15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總量表 4.40

(48)

由表 4-2-1 可知,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量表資料顯示: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總量表的平均數為 4.40 ,而達總量表平均數以上的有:可以提升心 肺功能,鍛鍊體能、體力;可以使心情愉快,增加生活樂趣;可以改善或控制疾病、較 少生病;可以結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及人際關係;可以消除緊張、紓解壓力、找到心 靈慰藉;可以消除疲勞、恢復活力、調節身心平衡;可以發洩情緒,舒暢身心;可以有 效改善睡眠、飲食等生活習慣;可以促進工作同儕及朋友的情誼等九項。 有關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層面所感受得分的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情形如表 4-2-2 所示,分別敘述如下: 表 4-2-2 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層面分析表 因素層面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生理效益 5 4.46 .406 1 心理效益 6 4.40 .444 2 社交效益 4 4.33 .439 3 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總量表 15 4.40 .391 表 4-2-2 是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層面所感受得分的平均數和標準差,由分析 資料可知,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總量表的平均數為 4.40,標準差為 .391。台中地區網球 俱樂部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層面以「生理效益」 (M=4.46,SD=.406) 最高,其 次為「心理效益」 (M=4.40,SD=.444) ,「社交效益」最低 (M=4.33,SD=.439) 。

(49)

二、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的差異情形 為探討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不同的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中差異 情形,分別以獨立樣本 t 考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分析休閒運動參與效益之差異情形。 (一)性別 不同性別之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之差異情形,如表 4-2-3 所示: 表 4-2-3 不同性別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t 考驗差異分析摘要表 因素層面 性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男 128 4.47 .416 生理效益 女 34 4.44 .373 .386 .700 男 128 4.40 .516 心理效益 女 34 4.39 .395 .145 .885 男 128 4.33 .450 社交效益 女 34 4.32 .401 .077 .939 男 128 4.40 .400 效益總表 女 34 4.39 .360 .223 .824 * P<.05 從表 4-2-3 可發現不同性別的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個別層面並無顯著差異存在 (t=.223,P=.824) ,男性與女性中老年人在「生理效益」 (t=.386,P=.700) 、「心理效益」 (t=.145,P=.885) 、「社交效益」 (t=.077,P=.939) 皆 無顯著差異存在。本研究顯示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各層面中,男性與女性休閒 運動參與效益並無差異存在。

(50)

(二)年齡 有關不同年齡之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差異情形,如 表 4-2-4 所示,得知不同年齡的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感受 的平均數、標準差可發現年齡在 45~54 歲感受的休閒效益最高 (M=4.44,SD=.390) , 其次依序為 75 歲以上 (M=4.38,SD=.472) 、 65~74 歲 (M=4.36,SD=.413) , 55~64 歲 (M=4.36,SD=.370) 。 不同年齡的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感受上的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可以發現不同年齡的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感受的差異並未達顯著水 準 (F=.619,P=.604) ,顯示不同年齡之中老年人在「生理效益」 (F=.448,P=.719) 、 「心理效益」 (F=.814,P=.488) 及「社交效益」 (F=1.022,P=.384) 皆無顯著差異存 在。

(51)

表 4-2-4 不同年齡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ANOVA 差異分析摘要表 因素層面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P 值 45~54歲 78 4.48 .413 55~64歲 50 4.44 .383 65~74歲 26 4.47 .408 75歲以上 8 4.33 .512 生理效益 總和 162 4.46 .406 .448 .719 45~54歲 78 4.45 .445 55~64歲 50 4.33 .396 65~74歲 26 4.36 .514 75歲以上 8 4.44 .503 心理效益 總和 162 4.40 .444 .814 .488 45~54歲 78 4.38 .445 55~64歲 50 4.30 .439 65~74歲 26 4.22 .414 75歲以上 8 4.38 .463 社交效益 總和 162 4.33 .439 1.022 .384 45~54歲 78 4.44 .390 55~64歲 50 4.36 .370 65~74歲 26 4.36 .413 75歲以上 8 4.38 .472 效益總表 總和 162 4.40 .391 .619 .604 * P<.05

(52)

(三)職業 不同職業的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差異情形,如表 4-2-5 所示,不同職業的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在休閒效益感受的平均數、標準 差可發現職業為其他(無職業) (M=4.63,SD=.519) 感受的效益最高,其次依序為農 林漁牧業 (M=4.53,SD=.365) 、軍公教 (M=4.45,SD=.432) 、工商業 (M=4.39, SD=.346) 、退休人員 (M=4.39,SD=.362) 、自由業 (M=4.37,SD=.446) 、服務業 (M=4.35,SD=.361) 、最低為家庭主婦 (M=4.30,SD=.368) 。 不同職業的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感受上的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如表 4-2-5 所示,可以發現不同職業的台中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在休 閒運動參與效益感受的差異並未達顯著水準 (F=.665,P=.701) ,顯示不同職業的台中 地區網球俱樂部中老年人在「生理效益」 (F=.680,P=.688) 、「心理效益」 (F=.913, P=.498) 及「社交效益」 (F=.516,P=.821) 皆無顯著差異存在。

(53)

表 4-2-5 不同職業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ANOVA 差異分析摘要表 因素層面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P 值 家庭主婦 12 4.35 .383 軍公教 30 4.47 .406 農林漁牧業 5 4.56 .329 工商業 34 4.44 .367 服務業 24 4.48 .421 自由業 24 4.46 .459 退休人員 26 4.00 .404 其他 7 4.71 .501 生理效益 總和 162 4.46 .406 .680 .688 家庭主婦 12 4.26 .399 軍公教 30 4.44 .445 農林漁牧業 5 4.57 .365 工商業 34 4.43 .390 服務業 24 4.32 .408 自由業 24 4.34 .557 退休人員 26 4.38 .444 其他 7 4.69 .513 心理效益 總和 162 4.40 .444 .913 .498 家庭主婦 12 4.29 .382 軍公教 30 4.41 .506 農林漁牧業 5 4.45 .411 工商業 34 4.27 .381 服務業 24 4.24 .475 自由業 24 4.31 .444 退休人員 26 4.38 .402 其他 7 4.43 .590 社交效益 總和 162 4.33 .439 .516 .821 家庭主婦 12 4.30 .368 軍公教 30 4.45 .432 農林漁牧業 5 4.53 .365 工商業 34 4.39 .346 服務業 24 4.35 .361 自由業 24 4.37 .446 退休人員 26 4.39 .362 其他 7 4.63 .519 效益總表 總和 162 4.40 .391 .665 .701 * P<.05

數據

圖  2-3-4  互動取向的壓力模式圖  (Ivancevich &amp; Matteson, 1980)
表  4-1-1  中老年人參與休閒運動之背景資料分析表  背景  選項  人數  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男  128  79.0  79.0  性別  女  34  21.0  100.0  45~54歲  78  48.1  48.1  55~64歲  50  30.9  79.0  65~74歲  26  16.0  95.1 年齡  75歲以上  8  4.9  100.0  家庭主婦  12  7.4  7.4  軍公教  30  18.5  25.9  農林漁牧業  5  3.1
表  4-2-4  不同年齡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ANOVA  差異分析摘要表  因素層面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P 值  45~54歲  78  4.48  .413  55~64歲  50  4.44  .383  65~74歲  26  4.47  .408  75歲以上  8  4.33  .512 生理效益  總和  162  4.46  .406  .448  .719  45~54歲  78  4.45  .445  55~64歲  50  4.33  .39
表  4-2-5  不同職業中老年人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  ANOVA  差異分析摘要表  因素層面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P 值  家庭主婦  12  4.35  .383  軍公教  30  4.47  .406  農林漁牧業  5  4.56  .329  工商業  34  4.44  .367  服務業  24  4.48  .421  自由業  24  4.46  .459  退休人員  26  4.00  .404  其他  7  4.71  .501 生理效益  總和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五名 第七名 臺北市太平國小 .. 段劭謀

有機物檢驗包含一般操作,物性測定、化性測定及實驗管理等四個工作項目,無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五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五名..

產」五大社區發展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居住在同一地理範圍內的居民,持續以

發表好歌詞定義 2.教師引導學生 小組討論曲調旋 律與歌詞的對應

爆炸而造成人員之傷亡、環境之破壞。依據「勞工安全衛生法」第十五條

本書總共分成六個章節: 〈第一章、擁有自信〉 ; 〈第二章、設定願景〉 ; 〈第三章、掌握行動力〉 ; 〈第四 章、建立人際關係〉 ;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第五節 電影院簡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影片映演業 第二節 服務品質 第三節 服務行銷組合 第四節 顧客滿意度 第五節 顧客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