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生入學動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研究生入學動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婉真 博士. 研究生入學動機、 、學習滿意度 政 治 研究生入學動機 大 立 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黃嘉琦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辭 終於到了動筆撰寫謝辭的時刻。這一刻的我,內心充滿無限悸動。回想當初 從榜單上確認自己成為政大人,經過不斷成長淬礪,終於也走過了畢業門檻。回 首在政大的這段日子,心中懷著滿滿的感激,於此,寄託文字將這些感恩一一表 述。 首先,要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婉真老師。真的很感謝當初老師願意給我這 個機會,讓我成為您的學生,並在論文撰寫過程中,總是很有耐心地給予我許多 指導;老師常常"慧眼"一掃,便能直接指出我在論文中迷失的盲點。能夠成為婉 真老師的學生,是我最最感到榮耀的一件事。而在論文完成的過程中,很榮幸能 邀請到林邦傑老師及修慧蘭老師來擔任我的口委,感謝兩位老師針對論文的內容 不吝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及建議,給予我更寬廣的思考,替我釐清許多問題,使我 能順利地完成論文,這些種種,使我獲益良多,因而更是懷著滿滿的感激。.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也感謝在研究所求學路上,在修習各門課程時,給予指導的各位老師們,感 謝政大的詹志禹教授、吳政達教授、王鍾和教授、馮朝霖教授、鄭同僚教授、胡 悅倫教授、李宗芹教授、楊建銘教授、陳木金教授、施淑慎教授、黃譯瑩教授、 王淑俐教授、黃雲龍教授,以及師大的周麗玉教授。在政大這數百天的日子裡, 在課堂中總能深深感受到老師們豐富的學術涵養,且老師們無私地傳授各領域的 專業知識,為我在論文的寫作中奠下更為紮實的基礎,方能使我的求學之路,走 得更加踏實。而在繁瑣的行政流程中,我要感謝闕助教及王先生的大力協助,得 以讓我在就學期間,無需太過分心擔憂各項程序,更可專注在完成學業及論文, 很感謝您們這些日子給予的協助及照顧。我想,有您們的幫忙,才讓教育學系的 學生得以幸福地能免於繁雜流程的煩心,更能用心於學業上的精進。.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在問卷發放期間,非常感謝宥廷、子詠、毓聰、彥廷、炫臻學長、雅如、佳 茹、庭瑋、靜軒、姿幸、于菁、佩萁、佩容、柏睿、郁樽與各位朋友們的熱心協 助,因而才能讓我取得更為完整的研究資料。同時,我也非常謝謝恩詠、姿維、 怡君、淯慧、馨尹、馨云和哲倫,謝謝你們總是讓我知道,我還有你們會做為最 支持我的後盾,讓我知道我並不孤單。更重要的是,還有我來到政大後所獲得的 一個人生大禮,那就是教碩 99 的每一位同學,謝謝婕欣、芷瑄、明真、瑋婷在 我寫論文期間,即使不在身邊,卻也仍不忘時常給我加油打氣,謝謝志鴻、瑋珊、 潔茹在我遇到難題時,只要我一發出求救訊號時,總能在第一時間就為我提供線 索、幫忙救火,謝謝昭鋆、奎宇在我遇到任何統計問題時,都能耐心地替我解答 與救援,謝謝穎琦、秋綉讓我在學校的路上能夠遇見你們,每看見你們的微笑都 讓我備感溫暖,謝謝又綺、曉涵、雅芬妳們曾給予我的一切支持與鼓勵,我都謹.

(4) 記在心,更是謝謝雅雯妳的一路相伴,讓我有困難時有人討論、有人訴苦,有妳 在身邊真好,以及我的同門夥伴依玲,謝謝妳總是在我身邊聽我說話,也常還要 替我扮演我的指導教授角色,為我的問題來沙盤推演,真是辛苦妳了,能與各位 有緣成為同學,真的是我莫大地榮幸。 最後,我要最最感謝我至愛的家人們,謝謝爸爸媽媽你們對我的支持,永遠 都是這麼相信我自己所做的決定,謝謝我的姐姐 Linda 對我疼愛,即使那時遠在 他鄉求學的妳已經是非常繁忙,卻也仍不忘時常與我視訊、關心我的狀況,謝謝 我的妹妹 Annya,我們一起在臺北相互依靠的日子裡,因為有妳才讓我有更大的 勇氣和動力來面對每一天,並且對我是無限地包容,還有謝謝我的小妹和弟弟, 每次回到高雄家中,看見了你們,都是我補充能量的來源,感謝有你們大家對我 無私的愛,才讓我有更大的力量堅持下去、勇往直前,因為有你們,我真的感到 很幸福!. 政 治 大 謹以此論文,獻給所有我愛的及愛我的家人們、師長們與朋友們。 立. ‧ 國. 學. 嘉琦 謹誌於政大井塘樓 2013.1.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研究生入學動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間的 關係,並進而根據學生不同的性別及其所就讀的不同學科類別來加以探討其對生 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差異情形,同時也針對不同的背景變項、入學動機與學習滿 意度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進行預測。. 本研究係為問卷調查法,並以便利取樣之方式,針對大台北地區的一般日間. 政 治 大 、 「研究生入學動機問卷」 、 「研究生學 收率達 97.5%,其中係以「個人基本資料」 立. 部碩士班學生進行調查,本研究共發出 600 份問卷,有效問卷為 585 份,問卷回. ‧ 國. 學. 習滿意度問卷」及「研究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問卷」為本研究之研究工具,並將 所蒐集而來的資料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描述性統計、單因子. ‧.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回歸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sit. y. Nat. al. er. io.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v. n. 一、在大台北地區碩士生之入學動機,係以「職業進展」為最高,於「逃避」為 最低。. Ch. engchi. i n U. 二、在大台北地區碩士生之學習滿意度,係以「人際關係」為最高,於「行政服 務」為最低。 三、在大台北地區碩士生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係以「自我職業認識」為最高, 於「未來計劃的瞭解」為最低。 四、在大台北地區的碩士生,男生會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問題解決能力」層 面上顯著高於女生。 五、在大台北地區的碩士生,就讀不同學科類別的學生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不 會有所差異。 i.

(6) 六、入學動機的「求知興趣」 、 「社會服務」及「社交關係」層面與生涯決策自我 效能各層面間皆呈現顯著地正相關,而「職業進展」層面唯有與生涯決策 自我效能之「蒐集職業資訊」層面呈現顯著地正相關。 七、入學動機的「逃避」層面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各層面皆呈現顯著地負相關, 而「外界影響」層面唯有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自我職業認識」層面呈現 顯著地負相關。 八、學習滿意度各向度皆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各向度呈現顯著地正相關,唯有在 「行政服務」層面是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未來計劃的瞭解」層面未達顯. 治 政 大 九、不同的背景變項、入學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大台北地區的碩士生之整體生涯 立 著性地正相關。. 決策自我效能與各層面具有預測力。. ‧ 國. 學 ‧.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果,對研究生、教育相關人員及未來研究等各. n. al. er. io. sit. y. Nat. 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字:研究生、入學動機、學習滿意度、生涯決策自我效能 ii.

(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among enrollment motivation,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aiwan. Moreover,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of genders and departments toward their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while expect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by using the three variable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enrollment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政 治 大 the questionnaires. Out of 600 立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585 were completed and. The study is questionnaire survey, which uses the convenience sampling to get. ‧ 國. 學. used in this study with yielding a return rate of 97.5%. The contents of the questionnaires include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enrollment motivation, learning. ‧. satisfaction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sit. y. Nat.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M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n. al. er. io. stepwise regression procedure are employed to test the hypotheses in the study.. Ch. engchi. i n U. v.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In terms of the undergraduates' motivation to enroll in graduate schools, the “professional advancement” is the highest, whereas the “escape” is the lowest. 2.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the highes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service” is the lowest as far as 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is concerned. 3.The “ self-awareness in career” is the highest, and the “making plan for the future” is the lowest to graduate student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4. The male graduates` “problem solving skill” was superior to the female counterparts. iii.

(8) 5.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within the graduate students studying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6.The “cognitive interest” , “community service” and “social relation” of enrollment motiv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very dimension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but the “professional advancement” of enrollment moti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athering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7.The “escape” of enrollment moti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政 治 大 influence” of enrollment moti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立 every dimension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but the “external. “self-awareness in career”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 國. 學. 8.Every dimension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 every dimension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except for the. sit. y. Nat. “administrative service”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doesn`t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o. self-efficacy.. er. correlation with “making plan for the future”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al. n. v i n C h enrollment motivation 9.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engchi U have significant prediction 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nd findings on this study, there are also suggestions made for graduate students, the faculty, and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 enrollment motivation, learning satisfacti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iv.

(9)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二節. 學習滿意度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 28. 學. ‧ 國. 第一節. 政 治 大 入學動機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 12 立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 40. 第四節. 入學動機、學習滿意度及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 .............. 53. 研究方法 ................................................................................56. sit. y. Nat. 第三章. ‧. 第三節.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58. al. v i n Ch 研究對象 .............................................................................................. 60 engchi U n. 第三節. er. 研究架構 .............................................................................................. 56. io. 第一節.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6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79. 第一節.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 ...................................... 79. 第二節. 入學動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 83. 第三節. 入學動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間的關聯性 .......... 87. v.

(10) 第四節. 不同的背景變項、入學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預 測分析 .................................................................................................. 90. 第五章. 討論 ........................................................................................97. 第一節.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正式施測結果 .............................................. 97. 第二節. 入學動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 99. 第三節. 入學動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間的關聯性 ........ 103. 第四節. 不同的背景變項、入學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預 測分析 ................................................................................................ 106. 第六章. 政 治 大. 研究結論與未來建議 ..........................................................115. 立. 研究結論 ............................................................................................ 115. 第二節. 未來建議 ............................................................................................ 120. ‧ 國. 學. 第一節. ‧. 參考文獻.................................................................................................124. y. Nat. 附錄二 附錄二. 正式問卷 正式問卷………………………………………………..…140 問卷. 附錄三. hengchi SEM 結構方程模式語法……………………………..…144 結構方程模式語法. 附錄四. 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量表同意書…………………..…146 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量表同意書. 附錄五.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同意書………………………..…147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同意書. n. al. er. sit. 預試問卷………………………………………………..…138 預試問卷. io. 附錄一. i n U. C. vi. v.

(11) 表 次 表3-3-1 正式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配表………………………………………..….61 表3-4-1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之項目分析……………………………………...70 表3-4-2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之信效度分析…………………………………...71 表4-1-1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參數估計結果………………………………………...80 表4-1-2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驗證性因素分析修正後結果……………………...…82 表4-2-1 入學動機各向度之平均數與標準差……………………………………...83. 治 政 大 .….. .….. .….. .…..84 表4-2-3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各向度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立 表4-2-2 學習滿意度各向度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 .….. .….. .….. .…..84. 表4-2-4 不同性別碩士生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 ‧ 國. 學.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85. ‧. 表4-2-5 不同學科類別碩士生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y. Nat. 摘要表….. .….. .…. . .. .….. .…..…….. . .. .….. .….. . .. .….. .…..….. .…..86. er. io. sit. 表4-3-1 入學動機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各向度之相關係數矩陣………………...88 表4-3-2 學習滿意度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各向度之相關係數矩陣…………...…89. al. n. v i n 表4-4-1 類別變項轉變虛擬變項之結果……………………………………...……90 Ch engchi U. 表4-4-2 不同的背景變項、入學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自我 職業認識」多元逐步迴歸…………………………………………………91 表4-4-3 不同的背景變項、入學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蒐集 職業資訊」多元逐步迴歸…………………………………………………92 表4-4-4 不同的背景變項、入學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問題 解決能力」多元逐步迴歸………………………………………………....93 表4-4-5 不同的背景變項、入學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目標 選擇」多元逐步迴歸………………………………………………………94 vii.

(12) 表4-4-6 不同的背景變項、入學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未來 計劃的瞭解」多元逐步迴歸………………………………………………95 表4-4-7 不同的背景變項、入學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整體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多元 逐步迴歸…………………………………………………………………....96 表5-4-1 不同的背景變項、入學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各向度之 預測解釋力摘要表………………………………………………………11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3) 圖 次 圖 2-1-1 黃富順成人參與繼續教育活動模式…………………………………...…20 圖 2-3-1 Bandura 自我效能知覺模式…………………………………………...….44 圖 3-1-1 研究架構圖……………………………………………………………...…56 圖 3-4-1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驗證性因素分析理論模式圖………………………...76 圖 4-1-1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驗證性因素分析修正後適配路徑關係圖…………..8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x. i n U. v.

(1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長大後,你想要做什麼?」這樣的問題是每個人從小到大都一定會被問到 的問題,不過,現在的你真有明確答案了嗎?天下雜誌於 2009 年公布了一項調. 政 治 大 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洪蘭,2009) 立 。不僅是這些高中職學生和大學生,台灣師大. 查,是關於 15 至 22 歲的學生生命教育調查,結果發現有近四成的學生表示並不. ‧ 國. 學. 教授王麗雲老師針對研究所畢業生進行職業調查,結果發現有近五、六成的碩士 生,其所選擇的工作是不一定必需擁有碩士學位才可做的,而且有近一半的學生. ‧. 所從事的工作是與個人在校主修幾乎無關的(洪蘭,2009;薛荷玉,2009)。既. sit. y. Nat. 然這樣,不禁讓人很想了解到學生選擇繼續攻讀研究所的背後動機是為何?現今. al. er. io. 台灣高等教育的演進可以發現,隨著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的改變與開放,社會. v. n. 對高等教育的需求逐漸大增,同樣地,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人口數也進而增加(蘇. Ch. engchi. i n U. 進棻,2007) 。在相關數據上,目前在國內就讀碩士班學生的人數,從過去在 90 學年度時全台只有 87,251 位碩士生,截至 100 學年度時全台已共有 184,113 位碩 士生(教育部統計處,2012)。既然是有越來越多學生都選擇來攻讀研究所,除 了想了解就讀研究所的背後動機之外,讓人不禁也想瞭解是否這群研究生也跟上 述部分調查的大學生一樣,仍然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 曾經,天下雜誌專訪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教授,陸教授認為學生該 做的三件事中,除了要了解自己的責任與累積資源來掌握學習方法之外,也要能 夠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要能夠清楚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麼(陸雄文,2012)。 1.

(16) 對此,哈佛大學也做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指出在該校畢業生中,25 年前時那 些具有清晰長遠目標的畢業生,於 25 年後仍皆朝自己的目標奮鬥且獲得成功, 然而,在 25 年前那些對於目標仍為模糊不清的人,在 25 年後也仍舊只是抱怨這 世界不給予他們機會(張笑恆,2012)。金樹人教授亦提及,若是一個人看不到 未來,就掌握不到現在,同樣地,若是掌握不到現在也同樣看不到未來(金樹人, 2011)。此時如果學校能在學生求學期間,給予學生在生涯相關議題上有充分的 認識和瞭解的話,是能夠適時地幫助學生在對未來進路的規劃,甚至也可以取得 較多的就業競爭力以因應未來(吳佳玲、陳妍伶,2010)。由此可發現在近幾年. 治 政 大 是可以反映出個人對自我狀態的察覺,使得自己可以依此察覺能力來對自我進行 立 來,關於生涯規劃的觀念逐漸受到了大眾的重視,因為具有良好的生涯自我效能. 正確的評估以對未來的生涯做出更為適當的選擇(許淑穗,1998)。. ‧ 國. 學 ‧. 從 Erickson 的發展階段來看,研究生仍處於青年後期與成年前期,即為個體. y. Nat. 對自我的認定階段(高君嫻,2010) 。所以當研究生在面對生涯與職業的選擇時,. er. io. sit. 自己無法有明確的定向,仍然不清楚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任蕙玲,2005;吳瑞 香,2001)。因此可以藉著個人過去學習經驗中得到的自我效能,加以提升在面. al. n. v i n 對生涯相關問題時能做出更好的決策能力;將個人自我效能的概念應用到生涯發 Ch engchi U. 展上,形成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依據過去研究發現,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是指個人 於生涯當中,經由不同的人生社會歷練與教育經驗,並審慎抉擇出對個人最為適 當的生涯決策,且個人對於自我瞭解與肯定度越高,即越能夠做出較為適當的決 策以獲致成功之生涯發展,其中包括自我職業認識、蒐集職業資訊、問題解決能 力、目標選擇及未來計劃的瞭解(王淑雲,2011;任蕙玲,2005;高君嫻,2010;. 翁韶徽,2011;陳佩雯,2005;郭玟嬨,2003;薛凱方,2005;聶子敬,2008)。 在本研究中,即為想瞭解目前就讀於研究所碩士班學生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程度 為何,並探究其原因。 2.

(17) 探究可能影響個人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的原因中,入學動機是研究者最感興趣 的部分。因為當個人是為某個目標在努力追求時,對此目標的動機強弱,也將是 決定個人對自己的自我效能之評估(王淑雲,2011)。然而,對於選擇就讀研究 所,在現今社會環境中,發現即使是擁有了較高的學歷,仍會有所謂高學歷等於 高失業率的問題,承如上述的相關調查結果,也發現到這些年輕世代的學生們, 大多數學生會不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做什麼(吳凱琳,2006)。在這當中讓人不禁 想要去加以探索,瞭解這些願意選擇前來就讀研究所的學生們,其背後的就讀動 機是為何。過去研究歸納所謂入學動機係指學生對於自己在一開始,個體所選擇. 治 政 大 之影響,包括是為滿足求知興趣、增加職業進展、逃避原有生活型態或挫折壓力、 立 就讀時具備的理由或原因,進而了解並探究個體所受到的內外在心理歷程與動機. 對社會提供貢獻與服務、符合外界賦予的期待及增進社交關係(王全得,2003;. ‧ 國. 學. 邱道生、林宗輝,2009;林敬祥,2010;林筱棋,2009;施茂陽,2010;黃玉湘,. ‧. 2002;廖志昇,2004;謝達文,2009)。研究發現,在學習動機上較為強烈的學. y. Nat. 生,生涯發展的狀況也會越好(蕭智真,2006)。而學習動機也會與個人對生涯. er. io. sit. 的期望呈現正相關,並能夠有效預測生涯期望(唐建雄,2005)。關於在學習動 機的各層面中,研究結果顯示在求知興趣、職業進展及社會服務上會與生涯發展. al. n. v i n 的探索適應階段呈現顯著地正相關(林素華,2007) ;因此,研究者預測研究所 Ch engchi U. 碩士班學生的入學動機會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有顯著的關聯。其中,求知興趣、 職業進展及社會服務具有顯著的正相關;而逃避、外界影響與社交關係具有顯著 的負相關,此為研究者欲探討的動機之一。. 除了瞭解入學動機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關連之外,關於研究碩士班學生在 研究所學習階段的滿意度也會影響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學習滿意度係指學習者經 由個人的經驗之下,以主觀感受來評估對整體學習歷程中之學習內容、期望、需 求與目標的滿足程度,即為個人學習滿意度,可以分為學習者主體、教室中與教 3.

(18) 室外,其分別為人際關係、學習成果、教師教學、課程內容、行政服務與學習環 境(林筱棋,2009;陳容芯,2000;郭裕庭,2010;黃玉湘,2002;廖志昇,2004)。 研究顯示學生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滿意度,那麼個人對於自己 的生涯自我效能信心程度也會越高,而更具信心且積極地面對生涯相關問題(何 光明,2010;張家宜、高熏芳,1999);相反地,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與自己 的預期不同、狀況和困擾越多時,對個人在整體生涯發展上越不佳(楊雯欣,2008; 楊珮琳,2006)。在學習滿意度的各層面中,研究發現對課程內容、教師教學及 學習環境與設備上感到越滿意時,在生涯抉擇與規劃上會越好(林佑儒,2008);. 治 政 大 意時,對其在生涯發展後設認知上也會越高,並且能夠有效對生涯發展後設認知 立. 除此之外,研究亦發現學生在學時對人際關係、行政支援與學習成果上感到越滿. 進行預測(陳世盟,2009)。研究者認為學習滿意度中的教師教學、課程內容、. ‧ 國. 學. 人際關係、學習成果、行政服務及學習環境各層面均會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呈現. ‧. 顯著的正相關,意即當學生的學習滿意度感到越高時,其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也會. er. io. sit. y. Nat. 越高,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除了上述入學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的探討,研究者以不同. al. n. v i n 的性別及所就讀的學科類別為背景變項,探討是否會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有所 Ch engchi U. 差異。首先,對於不同的性別於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的差異情形來看,大部分研究 結果發現男性對自我職業認識、問題解決能力、目標選擇及未來計劃的瞭解層面 上高於女性,而女性在蒐集職業資訊層面上高於男性(王淑雲,2011;陳佩雯, 2005);在東方傳統社會觀點上,男性通常被鼓勵要勇於對未來職涯的追求及挑 戰,使得男性對未來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整體信心程度上會較高,而女性心思較為 細膩及較具有耐心,因此在相關職業資訊的收集上,會比男性來得充分,所以對 於性別上的差異,係為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動機之三。. 4.

(19) 對於個人所就讀的學科類別,為本研究係以教育部統計處所區分的三學科, 分別為人文、社會及科技為分類依據,其於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的差異情形,會發 現人文學科的學生會在自我職業認識及蒐集職業資訊層面上高於其他學科的學 生,而科技學科的學生會在問題解決能力層面上高於其他學科的學生(陳佩雯, 2005;厲瑞珍,2002);探究可能的原因是為對於人文學科的學生,其所修習的 課程內容有較多機會來對自我進行探索與認識,又加上在此學科內的學生是以女 性較為佔大多數,女性在特質中心思是較為細膩的,因此,對於人文學科的學生 來說,其對個人的自我職業認識和蒐集職業資訊的能力上會較高於其他學科的學. 治 政 大 生會易有確立的目標,因此使得個人更能夠專心於在此目標且在面對相關實務的 立 生,而科技學科的學生在現代社會就業市場中是較為樂觀,因而在此學科內的學. 問題解決能力上是能更為精進,亦更優於其他學科的學生,所以在本研究中,對. ‧ 國. 學. 研究所碩士班學生而言,關於其所就讀的學科類別而造成的差異,亦為本研究欲. ‧. 探討的動機之四。. y. Nat. er. io. sit. 綜上所述,可以瞭解到對於研究碩士班學生而言,其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存在 的重要性,並以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為主軸,除了探討入學動機及學習滿意度對生. al. n. v i n 涯決策自我效能的影響之外,也加以了解不同的性別與其就讀的學科類別,對於 Ch engchi U. 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差異情形。. 5.

(20)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目的是為了解大台北地區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於入學動機、學習滿意度 及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間的相關: 一、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其入學動機、學習滿意度及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現況。 二、不同背景的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於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差異。 三、探討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其入學動機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間的相關。. 治 政 大 五、探討研究所碩士班學生之背景變項、入學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對生涯決策自我 立 四、探討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其學習滿意度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間的相關。. 效能的聯合預測力。. io. 三、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現況為何?. al. er. 二、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學習滿意度現況為何?. sit. y. Nat. 一、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入學動機現況為何?. ‧. ‧ 國. 學.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n. v i n 四、不同背景的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其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的差異情形為何? Ch engchi U 五、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其入學動機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間的關係為何?. 六、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其學習滿意度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間的關係為何? 七、研究所碩士班學生之背景變項、入學動機及學習滿意度對生涯決策自我效能 的聯合預測力為何?. 6.

(21)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 研究所碩士班學生 本研究所指研究所碩士班學生是指目前正就讀於大台北地區的一般正規日 間部碩士班學生,其中並不包含以在職專班的身分來修讀的學生。. 貳、入學動機. 治 政 大 具備的理由或原因,進而了解並探究個體所受到的內外在心理歷程與動機之影響。 立 本研究對於入學動機定義,係指學生對於自己在一開始,個體所選擇就讀時. 本研究的入學動機,係指在大台北地區的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其對於研究所入學. ‧ 國. 學. 動機的理由,於操作型定義係為林筱棋(2009)所自編的四點量尺就讀動機量表,. y. Nat. 一、求知興趣:. ‧. 分數越高代表個人之入學動機越為強烈,其中包括以下六個向度:. er. io. sit. 學習者基於對求知的興趣及理由而參加學習,得以滿足個人之求知慾、獲 取新知,進而增進學識知能以充實自我,彌補個人之專業不足。. n. al. 二、職業進展:. Ch. engchi. i n U. v. 學習者基於其職業上的需要,因而欲取得較高的文憑或資格以求得職業上的 順利發展與晉升。 三、逃避: 學習者是由於為了逃避厭煩與挫折,或欲追求生活上的新刺激而參與學習, 可以紓解煩悶、呆板固定的生活,尋求心靈或精神上的寄託。 四、社會服務: 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主要是為了能夠服務社會與人群、解決社區問題,於 參與學習過程中得以儲備並增進自己服務社會人群的能力。 7.

(22) 五、外界影響 學習者是基於順應外界期望或重要他人的影響而參與學習活動,此反應經常 是受遵從權威人士的要求與忠告或是受到家人師長與他人的鼓勵。 六、社交關係 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是基於改善或擴展個人之社交關係,亦即顯示出學習者 對於社交接觸上的需求,與參與團體活動和結交新朋友的意願,而滿足個人 歸屬感。. 治 政 大 本研究對於學習滿意度的定義,係指學習者經由個人的經驗之下,以主觀感 立. 参、學習滿意度. 受來評估對整體學習歷程中之學習內容、期望、需求與目標的滿足程度,即為個. ‧ 國. 學. 人學習滿意度。本研究的學習滿意度,係指在大台北地區的研究所碩士班學生,. ‧. 其對於研究所的整體學習滿意度為何,於操作型定義係為林筱棋(2009)所編製. y. sit. io. 一、教師教學:. er. 以下六個向度:. Nat. 的四點量尺學習滿意度量表,分數越高代表個人之學習滿意度也越高,其中包括. al. n. v i n 係指學習者對於教師的專業學識、教授內容、教師態度、對學生的關懷等滿 Ch engchi U 意程度的看法。. 二、課程內容: 係指學習者對於課程內容是否能夠符合個人程度或是需求與否,課程內容是 否難易適中且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滿意程度。 三、人際關係: 係指學習者對於整體學習過程中與同儕師長、校內人際間的交流互動、應退 能力的滿意程度,學習者能夠建立對自我的正確觀念,並促進個人自我實現 及成長。 8.

(23) 四、學習成果: 係指學習者對於參與活動後,能否妥善運用於個人之工作或生活中,進而對 工作技能上的發展、智能上的提升與需求的滿足等滿意程度。 五、行政服務: 係指學習者對於在校園相關行政人員的服務態度與處事能力、各項行政決策 配合措施及對於學生相關案件處理等滿意程度的看法。 六、學習環境: 係指學習者對於學習環境的地點、學習的空間、軟硬體設備、交通運輸、資. 政 治 大. 源的提供等滿意程度的看法。. 肆、生涯決策自我效能. 立. ‧ 國. 學. 本研究對於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的定義,係指個人面對自己生涯選擇中,經由. ‧. 個人的社會經驗、教育背景及社會期望,能夠做出適當地決策,且達成個人對於. y. Nat. 自己生涯選擇的自我效能。本研究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係指在大台北地區的研. er. io. sit. 究所碩士班學生,對於未來個人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程度為何,於操作型定義係 為研究者所編修的四點量尺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分數越高代表個人之生涯決. n. al. i n 策自我效能感越為強烈,其中包括以下五個向度: Ch engchi U. v. 一、自我職業認識:. 係指學習者能對自我有足夠的探索和了解,並依個人的能力來判斷與選擇適 合自己的生涯職業目標。 二、蒐集職業資訊: 係指學習者具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可以針對未來所欲從事的職業,在相關 資訊上的收集和了解。. 9.

(24) 三、問題解決能力: 係指學習者個人在面對生涯相關問題時,能夠具有信心與把握來做出適當地 因應和解決對策。 四、目標選擇: 係指學習者能夠具有足夠的信心來為自己的未來做出正確且適當的選擇。 五、未來計劃的瞭解: 係指學習者在假想面對未來可能面臨到的的各種生涯任務時,是能夠有足夠 的信心與把握來做好生涯規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0. i n U. v.

(2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由於人力、時間、物力等諸多因素之關係,於解釋結果與推論時,有 以下幾點限制: 一、本研究於樣本上的採用,唯有針對目前在大台北地區修讀研究所一般正規日 間部之碩士班學生為主,因此,對於研究結果的推論上,是無法推論至全台 灣各地的碩博士班學生。. 治 政 大 、「學習滿意度」及「生 二、本研究於相關變項上,係以瞭解學生於「入學動機」 立 涯決策自我效能」間的相關研究,除了本研究所關心的性別及就讀的學科類. ‧ 國. 學. 別之外,對於影響的層面尚有許多其它因素,諸如家庭環境、社經地位、人. Nat. y. ‧. 格特質等皆有可能同樣會造成之間的影響。. er. io. sit. 三、本研究於研究方法上的採用係以調查研究為主,因而受試者於填答時容易受 到主觀上的認知、情緒之影響而造成些許偏差,若是為了達到對研究結果上. al. n. v i n 的解釋廣度與深度,於研究方法上若能夠加入配合觀察、訪談等質性研究, Ch engchi U 則能夠更深入了解問題核心。. 四、對於在本研究中所指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所欲探討的是研究生在現階段中 對自己個人在生涯決策中的自我效能感,是瞭解學生對個人在生涯、職業上 的決策之自我效能感,與一般所提及到在家庭、生活中、或整體人生規劃上 之「生涯」有所不相同。. 11.

(2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入學動機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壹、動機 一、動機的定義. 政 治 大 法,但是截至今日,仍然是沒有一個能廣為大眾所普遍接受的標準說法。從最基 立. 何謂「動機」(motive)?對於動機的定義,許多學者專家都各有提出其看. ‧ 國. 學. 本面來看,人的存在都有其需要,而這些需要就可視之為個人活動的基本動力與 源泉,因而將這些需要付諸於實際之具體表現就是其動機,簡言之,這項動機就. ‧. 是促使個人執行活動所需的內在動力(王惠、翁宇清,1994)。動機通常被視為. sit. y. Nat. 是無法直接看得到的,動機被視為是一種內在的,並可能是會受到其它外在因素. al. er. io. 影響,並從個人行為、活動中而表現出來的(趙世瑜,2007)。對於動機這種內. v. n. 在歷程,有人將之視為個體行為的原型,因而行為係其外在表現,因此,從行為. Ch. engchi. i n U. 基本模式觀之,人人的行為皆有動機,當然,若是動機消失,而此行為亦隨之消 失(黃玉湘,2002)。更進一步說明,動機係一種內在歷程,其能夠引發、導引 並維持個體所引起的行為活動,導致該活動能朝某目標,藉以達成滿足個體需求 (張春興,2006;游晴雯,2010;廖志昇,2004)。. 對於動機的解釋,也有人是從其在文字上的使用來說明,對此解釋說明分為 三種,第一種係指其原因之意,意即瞭解個體從事某事的原因為何,如:「某人 做這件事情的背後動機是什麼?」;第二種係指某人的心理狀態,意即個體對某 事的期望程度或準備程度,如:「某人做這件事情的動機有多強?」;第三種係 12.

(28) 指個體的行為表現,這是與個人的努力程度為對等的,如:「他做事的樣子,真 有動機!」(徐瑋伶,2003)。而在判斷個體的動機,認為動機為其行為的原動 力,是個體的心理歷程,而非外顯行為;相反地,即使有相同行為,也不能判斷 其具有相同的心理動機,因此,不能從個體的外顯行為來將之判斷為個體的動機 (楊蓮英,2008)。. 綜上述所言,研究者對於動機的看法,認為動機係無法從個體的外在行為上 直接觀察並瞭解,動機是一種內在歷程的活動,而個體會針對動機,產生對應的. 政 治 大. 適當行為活動,因而滿足與達成個體的需求。. 立. 二、動機的分類. ‧ 國. 學. 對於動機的分類上,各個學者也各有不同論點而有不同的分類方法,較大多. ‧. 數的學者係以二分法的方式來做為對動機的分類。其中,將動機二分為「生理性. y. Nat. 動機」以及「心理性動機」,前者係與個人生命、生理的缺乏及需求有直接的相. er. io. sit. 關關係,其一般範圍也包含所謂的原始性動機或是生物性動機,如:飢餓、性、 母性、疼痛…等;後者則是與非生理性、生理性動機之外的行為內在原因有關,. al. n. v i n 種類更是多於生理性動機,對於這些心理性動機多是需要後天學習而得,如:求 Ch engchi U 知求學、求名求利、追求成就、爭權力地位…等(張春興,2006;郭靜晃,2002;. 葉重新,2008)。. 除了這樣的二分法之外,也有其他學者對動機做出不同的分類。有學者將人 類的動機首先分出「有機的需要」 ,意即這樣的動機係與身體內部狀態有所關聯, 最典型的例子為飢與渴,在根本上來說,這些有機的需要是屬於非學習的,但是 也有可能會因為學習而有所改變;對於其他的動機,係指關於個人與環境間的關 係,學者將其分為兩類,第一類為「緊急動機」,意即此動機的引起,是需要能 13.

(29) 夠在某種環境情境之下會有緊急迅速的動作產生,其中,緊急動機之下的逃避動 機就是要能夠避免個體受到傷害或隨機應變的,若是個體被阻止或是被命令做其 不想做的事情,就會激起個體的爭鬥動機,對於被激起的爭鬥動機,就會產生要 能努力克服的緊急動機,最後,也會因為要能把握當下,進而產生緊急動機之下 的追逐動機;第二類為「客觀動機」,這項動機有別於先前有機的需要以及緊急 動機,客觀動機是要讓個體能夠有效應付環境中的人事物,意即不只是要在環境 中求生存,也要了解環境並主宰一切,尤其是對於人類來說,人類可以因為注意 到事物而產生對事物的探討和瞭解,並學會能夠操縱它,形成對事物的興趣,一. 政 治 大. 旦個體對此事物發生興趣,這興趣就形成了個體的動機(胡秉正,1967)。. 立. 在教學與學習方面,以動機的性質來說,也可以將動機分為所謂「內在動機」. ‧ 國. 學. 與「外在動機」,所謂內在動機是指與個人本身有關,個人對於從事這樣的教學. ‧. 與學習,可以讓自己獲得重要技能、感到是很有意義的,而這就是個人內在動機. y. Nat. 所在激勵著;如果自己對於從事這樣的教學與學習,是為了要能夠獲得好成績或. er. io. sit. 金錢上的利益時,那麼這就是個人正被外在動機所驅使著,所以觀看一個人,即 使是表現出相同的行為,但是有可能是來自完全不同的動機而來驅使的. al. n. v i n (Woolfolk,1995;黃國彥等人,2003)。也有人將動機分別視為「內部動機」 Ch engchi U 與「外部動機」,認為內部動機是屬於會影響個體較為強烈且持久,而外部動機. 也能產生強烈動機,但是它容易受到外部因素而影響,導致外部動機較不為持久 (張愛蓮,2001)。. 另外,也有學者提及所謂「近景性動機」與「遠景性動機」,前者是指學習 者強調眼前的學習,對於學習和目前的活動工作是講求直接、實惠、急近功利, 這對學習的推動上會比較有效的,也較具體和切實,不過在學習上會較不夠穩定, 容易隨情境改變而改變,態度上與積極性上也容易會被牽動著;而後者對於學習 14.

(30) 者來說,是根據學習的前景方式而存在的,在學習的推動上是較為持久和穩定, 要能成為一位成功的學習者,應該要同時擁有遠景性動機的遠大前景目標,也應 該要有近景性動機的切實具體學習目標,如此才能穩定有效地不斷學習成長(王 惠、翁宇清,1994;張愛蓮,2001)。. 綜上所述,本研究所欲瞭解個體於入學時的動機,對於此動機是源於希冀能 獲得重要技能,且是感到有意義的,亦或是受到其它來自外在環境因素、其他人 事物之趨力而影響入學時的選擇與決定。因此,關於本研究對於動機所採用之觀. 政 治 大. 點,係視其區分為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與 Woolfolk 及黃國彥等人之觀點較為 相近。. ‧ 國. 學. 貳、入學動機. 立. ‧. 一、入學動機的定義. y. Nat. 簡單來說,動機是依照個人的需求並朝向目標的內在歷程活動,我們無法從. er. io. sit. 其外在行為中所直接觀察瞭解,而且也因為動機在種類和性質上的不同,造成人 們彼此間的行為而會有所差異,其中,對於動機所影響到個體的各種行為當中,. al. n. v i n 尤見於個體的學習行為結果,因為人有需求會產生動機,而人有學習上的需求, Ch engchi U. 因而瞭解到任何的學習活動是需要有動機來推動的(阮鵬宇,2007;黃玉湘,2002)。 相反地,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動機,一切會變得吃力,或許動機並非恆久不 變,但它會隨時空、氣氛、主題而有所改變,個體只要找到能夠驅使自己對某些 特定事物的內在動力,就會產生自動自發的學習,甚至是發現知識增長的樂趣, 希望能繼續深入探究學習,因而選擇繼續專攻研究與升學(賓靜蓀,2009)。. 入學動機相關的文獻中發現,對於學生選擇就讀學校的內在心理歷程及其動 機,對於學校的選擇一定會有其原因,是由自己的內在因素(獲取更專業的知識) 15.

(31) 或是外在因素(時代變化的趨使)而激勵(游晴雯,2010;賴育如,2008;羅仕 旻,2009)。亦有學者指出個體於就讀時,因為受到內在趨力及外在誘因刺激而 影響其動機,藉此以達到所設定之目標(林筱棋,2009)。有學者將入學動機定 義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所參與的學習活動,其所帶來的意義和價值,進 而促使追求學術成長,是指個體欲追求成功的一種心理狀態(Brophy,1986;朱 敬先,1992);其欲了解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下之內在歷程,因為在此學習活 動的過程中,引起學生內在對此學習活動的認知,並伴隨各種態度、維持其行為 與行為背後之原因,進而趨向活動所設定之目標(王彩鈴,2005;黃淑菁,2000; 廖志昇,2004)。. 立. 政 治 大. 因此,研究者對於入學動機的定義,認為係指學生對於自己在一開始,個體. ‧ 國. 學. 所選擇就讀時具備的理由或原因,進而了解並探究個體所受到的內外在心理歷程. ‧. 與動機之影響。. y. Nat. er. io. sit. 二、入學動機的相關理論. 對於研究所碩士生之入學動機,由於研究對象於各方面之發展上皆已為發展. al. n. v i n 成熟之成人。所謂成人,亦即個人之發展各方面能展現成熟之觀點,並且能夠對 Ch engchi U 於所面對之危機與行為,能夠成功面對解決之(黃富順,1993)。而成人選擇繼. 續參與學習,其與青少年兒童最大之差別在於,成人係具有自我導引之心理需求, 且瞭解自己之需要並對學習負責(韓諾萍,2002)。因此,關於研究所碩士生之 入學動機,就將從成人之觀點來看待之,以瞭解研究所碩士生入學動機之相關理 論,以下分別論述之。. 16.

(32) (一)勢力場分析論(Force Field Analysis) 係由米勒 Miller 於 1967 年所提出,其理論係根據 Maslow 之需求層次論、 Lewin 之場地論與 Gans 之社會階層論,認為所謂勢力場分析論是說明,個人 選擇繼續參與教育活動係與個人社經地位有所關聯(引自游晴雯,2010) 。於 較低社會階級者,會對於生存所需的教育、工作訓練感興趣;而較高社會階 層者會轉而尋求能夠獲致成就感與自我實現之活動(黃富順,1993;游晴雯, 2010) 。對於個人選擇願意繼續參與教育活動,是表示個人具有某些需求,而 這些需求就是來自於個人之社會背景勢力。若是個人需求與社會勢力均為強. 治 政 大 則參與的意願就會較為低落(陳盈詩,2006;韓諾萍,2002) 。 立 (二)期待價量模式(Expectancy-Valence Paradigm). 學. ‧ 國. 烈,使得個人會產生參與繼續教育活動的強烈意願;其中一者若較為微弱,. ‧. 係由羅賓遜 Robenson 於 1978 年所提出,其理論係修正自 Froom 之工. y. Nat. 作動機而來,Robenson 認為,教育就像是工作一樣,皆是屬於以成就取向為. er. io. sit. 主的活動,人們於在工作上的表現,是由於其認為工作所得之報酬與工作岡 位之賣力程度是具有密切關係,因而於教育上也一樣,個人在學校中的各種. al. n. v i n 相關活動中努力表現,是為能獲得成就感(黃富順,1993;韓諾萍,2002) 。 Ch engchi U. 因此,所謂期待價量模式係認為個體決定參與活動與否,是由於在個體的內 在需求與其對環境知覺間的交互作用,並產生期待與價量的結果(陳盈詩, 2006;游晴雯,2010)。其中,Robenson 認為的期待包含兩種,一為個人對 於完成活動可能所得之獎賞的期待,二為個人認為能夠成功參與活動的期 待,兩種力量是相乘的,如其中之一為零,則就無法產生參與的動機;而對 於所謂價量,係指個人對於參與結果的預期之總和,即為價量(黃富順, 1993)。. 17.

(33) (三)一致模式(Congruence Model) 係由布謝 Boshier 於 1971 年所提出,其理論係根據 Maslow 之動機理論 與對參與者動機的分析,並且是來自紐西蘭成人教育課程的參與者、非參與 者與退學者之研究結果(游晴雯,2010;韓諾萍,2002)。Boshier 將成人參 與教育的參與者分成兩類,分別為「匱乏動機」與「成長動機」 ,所謂匱乏動 機係指參與者之所以參與學習活動是為滿足他人需求、期望或為達到某目 的,並尋求改正匱乏和不平衡,而其與個人內在的自我為不一致的,也與他 人或環境上皆是不一致的,因而產生退學或者是不願意學習的念頭;而所謂. 治 政 大 在的,主要目標是要能夠達到自我實現之境界,並且認為自我是與他人及環 立. 成長動機係指參與者參與活動是為實現而非應付,其行動力是來自於個人內. 境上皆為一致的,因而願意繼續參與學習(陳盈詩,2006;黃富順,1993;. y. Nat. (四) 預期效益說(Anticipated Benefits Theory). ‧. ‧ 國. 學. 游晴雯,2010;韓諾萍,2002)。. er. io. sit. 係由塔富 Tough 於 1978 年所提出,其強調學習者之自我導向的學習。 Tough 認為學習者於學習過程中以自我導向為基礎,並且本身能夠很清楚參. al. n. v i n 與學習的理由,其中,Tough C h提出了預期效益過程中的五個階段,分別為: engchi U (1)進行一種學習活動; (2)獲得知識或技巧; (3)應用知識; (4)得到. 物質獎賞; (5)得到非物質的獎賞,並由學習者依序排列出其參與學習之理 由,因而學習者可以引導自己的學習且願意去做,從中會發現,學習者個人 所預期能獲得的報酬是比來自環境或潛意識中的力量更為重要,這種以個人 意識到的學習預期效益而建立模式,即為 Tough 的預期效益模式(陳盈詩, 2006;黃富順,1993;韓諾萍,2002)。. 18.

(34) (五)連鎖反應模式(Chain-of-Response Model;COR) 係由克羅絲 Cross 於 1982 年所提出,其理論認為參與有組織性的任何 教育相關活動或其他自我導向的學習活動,這些所有的活動並非是單一的, 而是一種整體性的連鎖反應,一切的動力開始是使於個體內部,並依序再向 外發展,並提出模式中的七種基本要素,分別為:(1)自我評鑑; (2)對教 育的態度; (3)參與行為可能達成的重要目標和期待; (4)生活轉換; (5) 機會和障礙; (6)訊息; (7)參與,其中, 「自我評鑑」為學習活動的起始點, 是受到個人的信心和及動機之影響,而「對教育的態度」也是受到過去的與. 治 政 大 。對於「參與行為可能達 穩定性,可能會是正向或是負向的(游晴雯,2010) 立 自己的直接經驗和他人的間接經驗之影響,而此兩者的關係能夠建立學習的. 成的重要目標和期待」 , 通常具高度期待者也會因高度自重感而期望成功。. ‧ 國. 學. 「機會和障礙」與「參與」兩者間具有存在的交互作用,若是個體在參與部分. ‧. 具有高度的動機和欲望,即使碰到了艱難的障礙,也會因其高度的動機和欲. y. Nat. 望而成功克服之,反之,則參與會因為這些障礙而被消除之,以上也攸關於. er. io. sit. 所接收到的學習活動「訊息」 ,若是缺乏了這些活動訊息,那麼個體所面臨的 機會因而喪失,這些障礙也將更加擴大(黃富順,1993) 。個體能夠成功依序. al. n. v i n 此七種基本要素的循環,也能增加學習者對於在未來學習上的參與及其自重 Ch engchi U 感,並對教育有更積極的態度與對成功的預期。. (六)成人參與繼續教育活動模式 係由黃富順於 1985 年所提出,其理論係根據 Maslow 之需求層次論、 Robenson 之期待價量模式、Boshier 之一致模式與 Cross 之連鎖反應模式, 認為成人參與繼續教育活動是同時受到個體之內在心理變項與外在環境變 項共同交互影響的,因而將其發展出成人參與繼續教育之概念模式,其理論 架構模式如下圖 2-1-1 所示。 19.

(35) 由圖 2-1-1 得知,個體的動機是可能起因於「匱乏動機」 (A)或者「生 長動機」 (B)而產生了個體本身的一種「動力狀態」 (C) ,因而個體需要採 取某些反應以滿足此動力狀態,進入到「抉擇過程」(D)中,在抉擇過程 中是最為重要且複雜的,因為個體需要承受來自「外在環境變項」(E)或 者「內在心理變項」 (F)的影響,這些影響也使個體做出抉擇,進而繼續產 生「參與教育活動的動機」 (G) ,然而,在繼續參與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會 遇到所面臨的「障礙」(H),而這些障礙包含了來自「情境的」、「訊息的」 以及「機構的」(I),個體若能夠成功加以克服這些所遇到的障礙,就能成. 治 政 大 ,更甚至是(C)。 這些障礙,個體有可能因而退回到先前的(H)或是(D) 立. 功形成此次的「參與教育活動」 (J)循環。相反地,個體若是無法成功克服. 而成功順利完成整體至(J)的教育活動之參與,個體並又會回到原先開始. ‧ 國. 學. 的起點,開始另一次的參與活動之行為,顯示出一位具有參與教育活動經驗. n. al. er. io. sit. y. Nat. 不間斷的。. ‧. 之成人,是能夠輕易地再有下一次地參與教育活動之行為發生,是一種持續. Ch. engchi. i n U. v. 圖 2-1-1 黃富順成人參與繼續教育活動模式 資料來源: 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 資料來源 :黃富順(1985)。成人的學習動機 成人的學習動機 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 討(119 頁)。高雄:復文。 20.

(36) 綜上所述,所有學者其論點皆各有其觀點,其中就以國內黃富順之成人參與 繼續教育活動模式為本研究作為入學動機之參考論點,其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 論點結合了各家學者專家所論述之需求層次、期待價量、一致模式以及連鎖反應 等,黃富順也特別提及個人在進行參與教育活動動機前的抉擇過程,這與本研究 所欲探討的入學動機觀點,並瞭解個體之外在環境與內在心理相關變項的觀點較 為接近,因而本研究也根據其他同樣係以黃富順之成人參與繼續教育活動模式觀 點所發展的量表為本研究欲參考使用之量表,以下並針對其發展的相關量表進行 更進一步的介紹。. 参、入學動機相關測量工具. 立. 政 治 大. 目前國內繼續學習相關測量工具,較大多數為採用黃富順於 1985 年所編制. ‧ 國. 學. 的「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量表」,或是將其另行修改加以編製。而黃富順之成. ‧. 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量表係根據 Sheffield, Sherman B.所編的「繼續學習取向指. y. Nat. 數」 (Continuing Learning Orientation Index, CLOI) 、Paul Burgess 所編的「教育參. er. io. sit. 與理由」(Reasons for Educational Participation, REP)以及 Roger Boshier 所編的 「教育參與量表」 (Educational Participation Scale, EPS) ,並將其翻譯後,且從中. al. n. v i n 再選擇出適合國內所使用的題項編制而成(黃富順,1985) 。以下便就其相關測 Ch engchi U. 量工具分別簡述之。. (一)Sheffield 的「繼續學習取向指數」 (CLOI) Sheffield 係針對 Houle 所提出之「學習取向」、「目標取向」及「活動取 向」三取向,經與其他專家學者討論及相關文獻的探討後,加以編訂出成人參 與教育活動的繼續學習取向指數(CLOI)之量表,其量表萃取出五個因素, 並將其命名為「取向」 (orientation) ,分別為:學習取向(learning orientation)、 活動意願取向(desire-activity orientation)、個人目標取向(personal-goal 21.

(37) orientation)、社會目標取向(social-goal orientation)及活動需要取向 (need-activity orientation)(Kim & Merriam, 2004;Sheffield, 1964;王全得, 2003;夏天倫,2004;陳志樺,2002)。. (二)Burgess 的「教育參與理由」 (REP) Burgess 所編制的教育參與理由(REP)係經由成人學習者與專家所判定, 並且共歸納出為 70 個項目的七點量表,將其進行因素分析所得七個主要因 素,可以成功解釋成人教育參與的理由,分別為:求知慾望(the desire to. 治 政 大 desire to 標的慾望(the desire to reach a social goal) 、達成宗教目標的慾望(the 立. know) 、達成個人目標的慾望(the desire to reach a personal goal) 、達成社會目. reach a religious goal) 、參與社會活動的慾望(the desire to take part in activity)、. ‧ 國. 學. 逃避的慾望(the desire to escape)及順從外界要求的慾望(the desire to comply. ‧. with format requirements) (Burgess, 1971;Kim & Merriam, 2004;王全得,2003;. (三)Boshier「教育參與量表」 (EPS). al. er. io. sit. y. Nat. 夏天倫,2004;陳志樺,2002)。. n. v i n Boshier 所編制的教育參與量表(EPS)係分別檢驗了 Sheffield 之研究結 Ch engchi U. 果及 Houle 的三取向論點,其原先發展出共有 48 個教育參與項目的九點量表, 且經因素分析後可得共 14 個主要因素,爾後經不斷的研究與修正,於 1978 年,Boshier 將教育參與量表(EPS)重新進行修訂,發展為共有 40 個教育參 與項目的五點量表,分別為:社交接觸(Social contact)、社會刺激(Social stimulation) 、職業進展(Professional advancement) 、社會服務(social welfare)、 外界期望(external expectation) 、認知興趣(Cognitive interest) (Boshier, 1971; Kim & Merriam, 2004;王全得,2003;夏天倫,2004;陳志樺,2002)。. 22.

(38) (四)黃富順的「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量表」 由於當時國內仍缺乏相關評量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之工具,因而黃富 順根據以上所述之 CLOI、RPE 與 EPS 等量表,並加以翻譯且選取符合國內 社會情況來編制出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量表,針對國內各大學補校之成人 學習者進行施測,其經初稿修正後,正式量表共有 70 題的五點量表,可得其 內部一致性信度介於.80~.89 之間,並經共有 1859 位的受試者加以施測,可 得到六項主要因素,並可解釋其總變異為 47.6%,將這六項主要因素分別命 名為:求知興趣、職業進展、逃避或刺激、社會服務、外界期望與社交關係. 治 政 大 1、求知興趣(cognitive interest): 立. (王全得,2003;夏天倫,2004;黃富順,1985)。. 個體係基於欲求知及其興趣而選擇繼續進修與參與教育,以求得新知、. ‧ 國. 學. 充實感及滿足求知慾。. ‧. 2、職業進展(professional advancement):. y. Nat. 個體係基於其職業上之需要,欲獲得升遷或加薪等其他工作需要之相關. 3、逃避或刺激(escape/stimulation):. al. er. io. sit. 理由,因而選擇繼續進修參與教育,以求得學歷或文憑等資格。. n. v i n 個體係為逃避厭煩、挫折,或是為生活中找尋變化或不同的刺激,因而 Ch engchi U 選擇繼續進修、參與教育學習之活動。. 4、社會服務(community service): 個體係為能為社會、為人群服務,並解決社會問題,履行對社會之義務, 因而選擇繼續進修、參與教育學習之活動。 5、外界期望(external expectation): 個體選擇繼續進修、參與教育學習活動,主要係基於外在力量之影響, 順從身旁具權威人士或影響力者之要求或期望。. 23.

(39) 6、社交關係(social relation): 個體係基於為發展或拓展個人之社交生活圈及關係,因而選擇繼續進 修、參與教育學習活動,以從中可結交新朋友來擴展生活圈。. 國內依據黃富順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量表所編制的量表,大多於其動機層 面內涵上也同樣分為六種,其中,有些學者會將其中之向度做字面上的修改,有 些會將外界影響取代外界期望,因為都同樣是由於身邊所具影響力者而對個人在 選擇上有所期望並影響著;有些會將社會服務修改為自我發展,因為認為社會服. 治 政 大 己的專業與發展,提升對自我的了解及實現理想,因此,在向度上做了修改(林 立. 務是與其研究並無直接相關聯的,且認為個人選擇繼續參與教育應為追求個人自. 筱棋,2009;游晴雯,2010;廖志昇,2004)。當然,有學者認為黃富順之成人. ‧ 國. 學. 參與繼續教育動機量表所編修之年代已些許久遠,因而針對此量表再加以增修,. er. io. sit. y. Nat. 2002)。. ‧. 將自我發展這項向度另行增加,以致量表上的向度增為共七個因素(陳志樺,. 本研究所採用之量表,係以林筱棋於 2009 年所發展之就讀動機量表為本研. al. n. v i n 究所採用之量表,其參照黃富順的「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量表」及相關文獻來 Ch engchi U 加以編修而成,該研究所實施的研究對象同樣係以研究所學生為主,並以半結構. 式的訪談方法,訪談了共六位研究生,加以整理分析逐字稿,且同樣再參考黃富 順(2002) 、陳志樺(2002) 、廖志昇(2004)與黃麗鴦(2007)的量表,編製而 成此就讀動機量表;量表信效度部份,其整體內部一致性信度之 Cronbach α 係 數為.91,當問卷信度有達.6 時,表其問卷設計是具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在 效度上,於整體累積可解釋的總變異量為 67.23% ,表示此問卷亦同樣具有良好 的效度。因此,本研究所採用之量表為林筱棋於 2009 年所發展之就讀動機量表, 用來測得在大台北地區日間部的研究所碩士生於入學動機上之表現。 24.

(40) 肆、入學動機之相關研究 關於針對個人追求學習之動機中,從其研究結果發現,大部分的結果呈現出, 個人於追求學習之動機較多仍然係以「求知興趣」為最高,認為個體是基於欲求 知及其興趣而選擇繼續進修與參與教育,以求得新知、充實感及滿足求知慾。楊 蓮英(2008)以台灣戲曲學院之二專、二技及四技的學生為樣本,發現學生較多 係以求知興趣為其參與入學之動機;在其他參與進修課程的學習者當中,林敬祥 (2010)針對台北市高級中等學校以下的正式教師為樣本,了解教師們選擇參與 進修的動機中亦同樣是已求知興趣為主要動機來源;同樣地,以社區大學學員選. 治 政 大 及邱道生、林宗輝(2009)的研究中,則分別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飲技藝班學 立. 擇參與學習之動機也是以求知興趣為最高(黃玉湘,2002);在王全得(2003). 員及台灣觀光學院學生為樣本,研究結果發現這些成人學習者其參與學習之動機. ‧ 國. 學. 皆係以求知興趣為最高;另外,同樣係以在職進修的碩士生為樣本,廖志昇(2004). er. io. sit. y. Nat. 發現這些學生其學習動機仍皆係以求知興趣為最高。. ‧. 以師範學院學生為主,而施茂陽(2010)系以某科技大學學生為主,二者皆同樣. 當然,其他研究中也有呈現不同的結果,游晴雯(2010)及林筱棋(2009). al. n. v i n 皆針對碩士班研究生為其樣本來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皆呈現出這些碩士研究生的 Ch engchi U 就讀入學動機為以「職業進展」為主,這結果與國外 Starosilec(1999)的研究. 結果相同,Starosilec 的研究係針對參與管理認證課程中的 76 位女性為樣本,研 究結果發現到對於這些女性而言,參與管理認證課程的主要動機係以能夠在公司 裡有更多升遷的機會,藉由課程而習得管理上的技能,因而有機會取得工作的升 遷亦或轉換工作之機會,並且可以達到個人的目標以及個人為獲得追求新知,從 中也可改善女性個人的自尊,並提升職場上的社會互動及認同。. 25.

(41) 而陳志樺(2002)的研究中,係以瞭解二專、二技及高職各進修部學校的成 人學生,對於選擇繼續教育的參與動機中所得的結果,會發現於「自我發展」 「求 知興趣」「職業進展」皆為占大多數,這與 Rezabek(1998)的研究結果相同, Rezabek 針對 210 位參與遠距學習之學生來進行訪談了解,其研究發現,對於這 些成人學習者而言,其參與遠距學習之動機主要係以有機會可以提高個人之學歷, 並藉此有機會可以改善個人之未來生涯,另外,也包括參與遠距學習之教育模式, 可以對於自己的工作及家庭來說,是達成所有方面中影響力最小的。因此,研究 結果顯示出,有半數以上表示是喜歡這樣的遠距課程學習方法,其所提供的時間. 政 治 大. 和地間,可以帶給他們個人有更大的獨立性與空間性。. 立. 相反地,對於追求學習之動機中,其中較多係以「逃避或刺激」為最低,認. ‧ 國. 學. 為個人選擇學習之動機較少是因為個體為逃避厭煩、挫折,或是為生活中找尋變. ‧. 化或不同的刺激,因而選擇繼續進修、參與教育學習之活動。林筱棋(2009)的. y. Nat. 研究中,係以東部大學院校之正規日間部碩士生為樣本,其研究結果發現,學生. er. io. sit. 對於所有就讀動機當中,係以逃避這項為最低;而游晴雯(2010)的研究係則以 北部地區,同樣是大學正規的日間部碩士生為樣本,研究結果發現,對於碩士生. al. n. v i n 之入學動機亦以逃避刺激為最低;這與其他研究所得之結果,個體對於參與學習 Ch engchi U 之動機中,也多仍以逃避或刺激為其最低(王全得,2003;邱道生、林宗輝,2009; 楊蓮英,2008;廖志昇,2004)。. 從上述相關文獻之研究結果觀之,會發現個體對於選擇繼續參與學習之動機 中,最多係以「求知興趣」為主,研究者之推論,隨著現代的教育普及,又加上 資訊科技的發達,新知識、新訊息的變化快速,而人們也體認到追求新知的重要 性,因而選擇繼續回到校園、繼續回到學習的領域中,以便讓自己能夠具有活到 老、學到老之觀念,也讓自己能夠有成長學習的機會,因而選擇繼續參與學習; 26.

(42) 反觀之,對於動機中係以「逃避或刺激」為最低,亦即個人在選擇繼續參與學習 的原因中,並非是為求遠離現在的生活或可能所遇到的挫折,因為對於選擇逃避 或刺激,其亦只為短暫且消極的一種學習方法,這對於個人繼續選擇參與學習的 動機上,是仍然無法足夠可以支撐的理由或背後的原因。因此,基於上述相關文 獻之分析及探討,本研究也擬以大台北地區的一般日間部研究所碩士生為主,以 瞭解其入學動機的現況為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7. i n U. v.

(43) 第二節. 學習滿意度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壹、學習滿意度 一、滿意度的定義 對於探究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前,首先了解關於「滿意」 (satisfaction)之意義 為何。所謂滿意,簡單來說,係指個體對於事件是否能夠達成並獲得個人於內心 生理上或是心理上的需求,若是能夠滿足其所需之程度越高,則越感到滿意;反. 治 政 大 件活動後,個人所得到的感受來探討之,對於事件活動結束後,個人於後續所得 立 之,當個人無法獲得滿足,則感到不滿意(林筱棋,2009)。當然,亦可對於事. 到的欲望感受可以瞭解其對於事件之滿意程度為何(丁云淇,2010)。而對於事. ‧ 國. 學. 件活動之後所帶來的欲望和感受,對於每個人來說皆為不同、因人而異,因為這. er. io. sit. y. Nat. 鵬宇,2007)。. ‧. 是一種屬於相當主觀知覺上的感受,所以每個人也皆會有不一樣的滿意程度(阮. 綜上所述,關於本研究對於滿意度的定義為個體對於事件活動及其相關事物. al. n. v i n 皆能感受到正向,且能獲得需求之滿足,意即個體之滿意程度為滿意的;反之, Ch engchi U. 若是個體對於事件活動及其相關事物皆感受到負向,且需求無法獲得滿足,意即 個體之滿意程度為不滿意的。. 二、學習滿意度的定義 關於本研究欲了解學生於其學習活動中之學習滿意度,由上述得知所謂滿意 度為個體對於事件活動及其相關事物的感受,從而了解其滿意度為何。所謂學習 係指由個體從其本身經驗,進而使其行為或是行為潛勢經由練習而產生較為持久 改變之歷程(張春興、林清山,1989;張春興,2007)。學習滿意度係指學習者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品德培育、知 識增潤及體藝 培訓 5個培育 範疇編制,以 檢視學生自我 效能感及全校 生涯規劃教育

貼近學生生活 增加學習興趣 善用應用機會 提升表達能力 借用同儕協作 提升學習動機 豐富學習經歷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學生的學習。近幾年也積極推動自主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 自評及互評的能力,使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 (assessment as learning)

涵蓋層面,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而有諸多不同的論點,美國心理學之父 William James 於 1890 年出自我的向度,其認為自我概念由物質我(the material

In terms of external cognitive factors, this research confirmed that assurance, apathy and price reasonability as part of the service quality dimension have influence on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