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影響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影響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王素芸 博士. 政 治 大. 學. ‧ 國. 立. 張奕華 博士. 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 ‧. 創新擴散影響之研究.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何寶妍 撰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誌 三國的諸葛亮先生其人學養與智慧非僅獨步當世,讀書的積極與態 度亦是影響著千年的學子,其有名句「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 遲」更為警世之語。 年輕易老青春不再,回想自己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的教學與行政生涯, 用此警語形容自己實在頗為貼切;但始終沒有後悔的抉擇就是三年前選 擇了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在職專班作為進修的學府,教育學院裡的教 授都是教育界中深具影響力的博學碩儒,課程不僅紮實,對學生亦非常 的照顧;課程安排到外縣市學長姐的學校參訪,使得課程學習與實務研. 政 治 大. 討得以充分結合。秦夢群教授和湯志民教授更帶領我們到外國教育參訪,. 立. 教授們静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静無以致遠的學者. ‧ 國. 學. 風範深深的影響自己。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長的路」學然後 不足,是從事行政工作的我,天天要學習的功課。. ‧. 研究所一年級開始使用張教授的政大學習網平台,學習成果能迅速. y. Nat. 被紀錄,張教授即時的提供共同學習內容,帶領我能有機會接觸到值得. io. sit. 學習各領域的佼佼者,每次教育科技參觀行程與學校公共關係研究的實. er. 務參訪,次次的參觀與事後的心得寫作,不但提升了自己的視野,也啟. n. a. l C 發了我論文撰寫的動機。. he. i. i n U. v. ngch 101 學年度我們四位同學,共組第十二屆耕讀學社,我們接受張教. 授的指導,學社以雲端儲存空間 Dropbox 為學習與分享平台,走到哪裡 資料工作都跟著自己,以往常用的隨身碟反倒少用了許多,分享學習使 大家成長了許多。 「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也會有關係」世事洞明皆學 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自己要努力之處太多,在修習論文寫作上,張奕 華教授總是叮嚀再三,要嚴謹還要再嚴謹,每被點出錯處,總覺得無容 身之地;然而,事後回想老師的用心良苦、給我許多學習的機會,心中 真是滿心感謝老師。幸運的,自己有雙指導教授,王素芸老師在勞碌中 也多次的指導我寫作方式與重點,使得自己受益匪淺。若不經一番寒徹 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只待乘風破浪會有時,期能直掛雲帆濟滄海了。.

(4) 在參訪過程中印象最為深刻,是參觀吳董事長權威先生的科技公司, 吳先生以 TEAM Model 結合教學理論,介紹智慧教室這項新穎的教育科 技,自己立即有茅塞頓開之感,這就是我在教學上一直想要尋找卻久未 尋得的寶藏,終於被我發現了﹗爾後,自己每次遇到不瞭解之處,電話 請教吳先生時,吳先生總是非常客氣的,無私的提供資訊;問及學術上 的問題,吳先生也提醒我,應該請教院裡的教授,顯示出其對學術的尊 重。 感謝政大的老師們給予我的諄諄教誨,以及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學長 給我加油打氣,文章學長、樹華學姐、穗珍學姐、德馨學長、莊小姐、. 政 治 大 良基校長、安生同學多次的協助;自己服務的萬芳國小總務處的工作夥 立 伴;最後,感謝我的先生提供我這三年來最大的支持後盾,如果沒有您 們這些日子不會這麼豐富精彩。. 學. ‧ 國. 秀真小姐隨時隨地的叮嚀;建祥、玉琴與麗美同學全心全意的共同學習,. 再次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張奕華老師,謝謝您給我機會去認真學習,. ‧. 學得更好學得更優秀, 「靠近優秀變得更優秀」是我在政大求學三年來最. Nat. sit. y. 能親身體驗的事。期待堅持教育的初心,快樂而智慧的從事教學行政工. al. v i n Ch 謹誌於臺北市文山區萬芳國民小學 engchi U n. 何寶妍. er. io. 作,因為有愛有您們,這條道路會愈走愈明亮也會愈發燦爛的。. 102.06.

(5)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 散的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與環境變項國民小學之教師,知覺校長科 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差異情形,並探究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 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關係,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供有關單位參考。 為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灣地區 46 所設置有 智慧教室的公立國民小學,以校內的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級任老 師與科任教師為研究對象,共寄發問卷 364 份,回收有效問卷 298 份, 有效回收率為 81.87 %。本研究使用 SPSS for Windows 20.0 、社會網絡. 政 治 大. 分析軟體(Ucinet 6)及 LISREL 為資料分析軟體,獲得以下結論 :. 立. 一、臺灣地區國小教師對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及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 ‧ 國. 學. 知覺程度整體而言屬中上程度,其整體表現已有一定水準。 二、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學校歷史之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覺校長. ‧. 科技領導及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上,均無顯著差異。. Nat. y. 三、不同最高學歷、職務性質、學校規模、學校所在位置、智慧教室的. er. io. 導及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上,具有顯著差異。. sit. 間數、每週智慧教室使用的次數之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覺校長科技領. n. 四、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間具有顯著相關。 a v. i l C n 五、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有預測力,其中以「願 hengchi U 景、計畫與管理」的預測力最高。. 六、本研究建構之模式經過結構方程模式檢定獲得支持,國民小學校長 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具有正向顯著的影響。 最後依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做為教育行政機關、國民 小學校長參考運用。. 關鍵詞:校長科技領導、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社會網絡.

(6)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on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in Smarter Classroom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d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in smarter classroom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It also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s toward their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d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in smarter classrooms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治 政 大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in smarter classrooms. According 立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relevant units for reference.. Moreover, it probed into the relationship of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on the. ‧ 國. 學. For the above research purposes, this study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 on teachers who are concurrently directors, teachers who are concurrently. sit. y. Nat. supervisors, homeroom teachers, and subject teachers, of 46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provided with smarter classrooms. A total of 364 questionnaires were. io. n. al. er. distributed, and 298 valid samples were retrieved, with a valid return rate of 81.87%.. i n U. v.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for Windows 20.0,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Ch. engchi. software Ucinet 6, and LISREL.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In Taiwa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d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in smarter classrooms are above average as a whole. Its overall performance meets the standard. 2.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genders, ages, teaching years and school history, their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d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in smarter classrooms have no obvious difference. 3.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duties,.

(7) school sizes, school locations, number of smarter classrooms, number of weekly uses in the smarter classrooms, their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d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in smarter classroom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4.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and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in smarter classrooms. 5.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has predictive power on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in smarter classrooms; among them, the predictive power on vis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 the highest. 6. The constructed modeling of this research was tested and supported by the. 政 治 大 leadership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in smarter 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at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echnology. classrooms.. ‧ 國. 學.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to. Nat. er. io. sit. y. ‧.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Smarter Classrooms, Diffusion of. n. al. Innovations, Social Network. Ch. engchi. i n U. v.

(8)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第一節. 校長科技領導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 13. 第二節. 政 治 大 創新擴散模式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 33 立 社會網絡意涵及其相關分析 ..................................... 40. 第四章 第一節. y. 實施程序 ...................................................................... 57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8 a v. n.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0. io. 第四節. 研究對象 ......................................................................48. Nat.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5. ‧.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5. sit. 第一節. 學. 第三章. er. 第四節. ‧ 國. 第三節. 智慧教室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 22. i l C n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5 h e n g c h........................................ i U.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及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 現況與成效分析 .......................................................... 6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及 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差異分析 .................................. 68. 第三節.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及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 相關分析 .................................................................... 108. 第四節.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 預測分析 .................................................................. 109. 第五節. 第五章 第一節. 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 129. 結論與建議 ....................................................... 133 結論 ............................................................................ 133 i.

(9) 第二節. 建議 ........................................................................... 137. 參考文獻. ........................................................................... 141. 壹、中文部份 ................................................................................ 141 貳、外文部份 ............................................................................... 149. 附錄 .....................................................................................153 附錄一. 調查問卷使用授權書 ................................................153. 附錄二. 預試問卷與原始問卷修正對照 ............................... 154. 附錄三. 預試問卷 ................................................................... 157. 附錄四. 正式問卷 .................................................................... 161. 附錄五. 社會網絡分析問卷 ....................................................16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10) 表次 表 2-1. 臺灣地區現有產學合作的 TEAM Model 智慧教室 .......... 29. 表 2-2. 中國大陸現有產學合作的 TEAM Model 智慧教室 ...........31. 表 2-3. 臺灣地區國民小學現有產學合作的 TEAM Model 智慧教室 ...................................................... 32. 表 3-1. 施測臺灣地區(含連江縣、澎湖縣)公立國民小學校名、 智慧教室間數與發放問卷份數 ........................................... 49. 表 3-2. 預試問卷發放與回收統計數量表 ....................................... 52. 表 3-3.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評估量表因素分析結果 ............... 54. 表 3-4. 智慧教室創新擴散評估量表因素分析結果 ....................... 55. 表 3-5.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評估量表問卷信度係數表 ........... 56. 表 3-6. 智慧教室創新擴散評估量表問卷信度係數表 ................... 56. 表 3-7. 正式問卷發放與回收統計數量表 ....................................... 60. 表 4-1.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現況分析 ....................................... 66. 表 4-2. 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現況分析 ............... 67. 表 4-3. 樣本資料人口變項統計表. 表 4-4. 教師性別對校長科技領導之 t 考驗分析 .......................... 71. 表 4-5 表 4-6. n U engchi 教師年齡對校長科技領導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73. 表 4-7. 教師年齡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74. 表 4-8. 教師最高學歷對校長科技領導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75. 表 4-9. 教師最高學歷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立. 政 治 大. y. ‧. ‧ 國. 學. er. io. sit. Nat. .............................................. 69. n. al 教師性別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 t 考驗分析 .................... 72 iv Ch. ............................................................................................ 76 表 4-10 教師服務年資對校長科技領導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77 表 4-11 教師服務年資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78. iii.

(11) 表次 表 4-12 教師職務性質對校長科技領導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79 表 4-13 教師職務性質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0 表 4-14 學校規模對校長科技領導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2 表 4-15 學校規模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83 表 4-16 學校歷史對校長科技領導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84 表 4-17 學校歷史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85 表 4-18 學校所在位置對校長科技領導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87. 治 政 ............................................................................................. 89 大 立 校內智慧教室的間數對校長科技領導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19 學校所在位置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學. ‧ 國. 表 4-20. ............................................................................................ 90 表 4-21 校內智慧教室的間數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單因子變異數. ‧. 分析 ...................................................................................... 91. y. Nat. 表 4-22 每週使用智慧教室的次數對校長科技領導之單因子變異數. sit. 分析 .......................................................................................93. er. io. 表 4-23 每週使用智慧教室的次數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單因子. n. 變異數分析a.......................................................................... 95 iv. l. n. Ch 表 4-24 不同背景變項在校長科技領導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06 i U e ngch. 表 4-25 不同背景變項在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107 表 4-26 校長科技領導及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相關分析 ............ 108 表 4-27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整體之多元 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0 表 4-28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相容性之多元逐步迴歸 分析摘要表 ........................................................................ 112 表 4-29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複雜性之多元逐步迴歸 分析摘要表 ........................................................................ 113. iv.

(12) 表次 表 4-30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相對優勢之多元逐步迴歸 分析摘要表.........................................................................114 表 4-31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可觀察性之多元逐步迴歸 分析摘要表........................................................................ 116 表 4-32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試用性之多元逐步迴歸 分析摘要表.........................................................................117 表 4-33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 預測摘要表 ....................................................................... 119. 政 治 大. 表 4-34 社會網絡分析問卷發放與回收統計數量總表 ............. 121. 立. 表 4-35 校內智慧教室建置經費來源表 ........................................123. ‧ 國. 學. 表 4-36 智慧教室建置經費來源次數表 ........................................123 表 4-37 推動智慧教室遭遇的主要困難表 ....................................124. ‧. 表 4-38 推動智慧教室遭遇的主要困難次數表 ............................ 124. y. Nat. 表 4-39 在發展智慧教室的過程中,校長如何促進. sit. 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策略次數分配表 ................................ 128. er. io. 表 4-40 推動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策略次數表 ............................ 128. n. al 表 4-41 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之模式適配指標 ............ 131 iv Ch. n U engchi. v.

(13) 圖次 研究流程 ............................................................................... 9. 圖 2-1. 智慧教室教學過程 .............................................................24. 圖 2-2. 創新擴散過程 ..................................................................... 38. 圖 3-1. 研究架構 ............................................................................. 46. 圖 4-1. 導入智慧教室過程中校長請教了哪些人或單位的. 政 治 大 使用經驗 ........................................................................... 126 立. 圖 4-2. 在發展智慧教室的過程中,校長如何促進智慧教室. ‧ 國. 學. 圖 1-1. y. Nat. io. sit. 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結構模式圖 ................... 130. n. al. er. 圖 4-3. ‧. 創新擴散策略 ................................................................... 127. Ch. engchi. vi. i n U. v.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地區(含連江縣、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 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影響,本章主要闡述本研究的基本概念,共 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 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者因有一個學習的機緣,參觀臺北市某個國小的智慧教室後,. 政 治 大. 突然有恍然大徹大悟的感覺,該校有這樣的教學科技,可將學習過程經. 立. 過教育科技的幫忙,立即可被紀錄、立即進行評量、教師立即能診斷出. ‧ 國. 學. 全班每一個學生學習內容不懂之處,並為每位學童安排客製化的補救教 學。研究者當下自己便有了以下的想法,如果校長在校內能規劃導引自. ‧. 己的學校使用這類教學科技,邁向學習優質化將不會只是遙不可及的理. y. Nat. 想,教學效果應該會很不一樣!當時也立即引起了包含研究者,與隨行. io. sit. 參觀的多位教育同儕驚奇與熱烈討論,當時自己心中便萌生了探究智慧. n. a. er. 教室發展的初步動機。. v. l 然而,回歸教育需求面與教育現存場域相互激盪的思維下,研究者 ni. Ch. U. engchi 眼前浮現一些想法,該校的購置智慧教室的歷程是如何辦到的?校長如 何導引智慧教室讓校內的老師樂於採用?其他尚未有智慧教室的學校, 看待智慧教室的設置會有哪些的想法?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國民小學校長在智慧教室創新採用認知接受的過程中,可能都會有 理解認知、整合知識、決策取捨、執行確認等各階段;校長可能尋找哪 些有效資源呢?哪些專家學者的意見最易被詢問採用?校長界詢問的使 用對象是哪些前輩校長、產業界提供技術與資訊資源是否足夠等考量; 以上的中介變項將促成自變項與依變項的聯結(王文科、王智弘,2009); 簡言之,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採用,校長社會網 1.

(15) 絡間的互為影響亦為採用的參照因素之一。此為研究者這篇論文的研究 動機之三。 在學術與實務上探討校長領導的相關理論相當多,但就教育科技與 校長科技領導的論文,卻仍明顯不足(張奕華,2012a)。但在追求學校 經營再造上,校長科技領導扮演的角色卻是異常重要而巨大(張奕華, 2003) ,校長科技領導的影響力甚至超過資訊產品的購置(Flanagan, & Jacobsen, 2003;Hilliker, 2007)。同時,研究者也瞭解到使用智慧教室這 種整合性的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設備,該所學 校的科技文化,也都有創新的信念做基礎(Kearsley & Lynch, 1994) ,而. 政 治 大 鼓勵(張奕華,2007) ;校長科技領導引發的創新科技文化,關切倡導支 立 持教學使用教育科技這個理念,會不斷地在組織內發酵擴展下去。校長 有效的領導者亦需具備驅動創新的能力,以上均有賴有效領導的推動與. ‧ 國. 學. 如能發揮科技領導技巧採取適當領導策略,透過科技文化創新擴散模式 (innovation diffusion model)理論,將會是促進與維持使用智慧教室這. ‧. 種教育科技設備 ICT,不可或缺的推手與原動力。綜合以上,國民小學. Nat. sit. y. 校長如欲獲取科技創新運用在學生的學習成果,最快的捷徑就是校內成. er. io. 功複製,具備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意願、改善學習歷程、具有能診斷學習. n. 落點、提供補救教學的智慧教室,而智慧教室成功的經驗亦隨手可得, a v. i l C n 國民小學校長跟進使用智慧教室的風潮,應當為指日可待之事 (吳宗哲, hengchi U 2012) 。. Rogers 在 2003 年提出的創新擴散理論,是廣被接受用來解釋及預測 一項創新科技為組織所採用以及擴散的理論學說;研究者認為 Rogers 的 創新擴散理論,既然能廣為使用做為解釋其他社會領域現象的理論基礎, 若使用來探討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亦該是相容合適的。本篇論文研究結果 與建議,當能立時提供國民小學校長創新使用智慧教室時參考應用。 換言之,當校長們明瞭到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間的交互 作用,必能有效提升智慧教室設置的意願;進而,提高教師們教學歷程 中創新教學的影響力。 2.

(16) 經過關心臺灣教育科技發展教育人士的推廣與使用,臺灣現有產學 合作的智慧教室數量,臺北市含國立政治大學共有 77 間、桃園縣 2 間、 新竹縣 1 間、苗栗縣 3 間、臺中市 6 間、嘉義縣 3 間、臺南市 26 間、高 雄市 18 間、屏東縣 23 間、宜蘭縣 1 間、臺東縣 2 間、連江縣 5 間、澎 湖縣 1 間(張奕華,2012c)。綜觀智慧教室現有的數量與實際教學現場 的需求量,兩相比較之後,可發現目前智慧教室現有創新使用者(adopter), 皆屬過程階段中的早期採用者(earlier adopter);張奕華(2007)亦指出 早期採用者,最初期所占百分比約略 10%,依目前早期採用者使用的數 量觀之,應該都屬於 10% 範圍內,意味著智慧教室數量還有頗大的成長. 政 治 大 長及其對於行政、教學、學生層面的影響或其相關性,至今尚未有針對 立 特定的教學科技與學習科技,進行科技領導與創新擴散及科技接受模式 空間。然而,分析有關科技領導的實證研究,過去至今主要仍偏重於校. ‧ 國. 學. 之間關係的實證研究,即使有也是僅在理論上探討,在確實的使用程度 及能力則顯有不足;因此,校長有心導入智慧教室進到校內時,仍受到. ‧. 無相關研究報告之限制,智慧教室創新採用擴散力因而受到抑制。. Nat. sit. y. 換句話說,應當掌握現今階段的發展契機,達到創新擴散的各階段. er. io. 使用程度,智慧教室的創新擴散已到了擴散使用關鍵性的時間點,智慧. n. 教室這種 ICT 在國內教育場域的運用仍有待突破,而藉由設置並使用智 a v. i l C n 慧教室進行教學,以達成教育創新的願景,這項迫切需求性非常高,此 hengchi U 時若不加以學術研究,更待何時呢?. 因此,研究者將以臺灣地區目前設置有智慧教室的國民小學做為研 究對象,對於推估全臺灣國民小學這個母群體狀況,應該頗具參考價值。 換言之,研究者想要研究臺灣國民小學的現有智慧教室教師教學使用現 況、智慧教室教學的教學成效、國內探討已十年餘的科技領導成效,並 檢視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相關影響。 就智慧教室創新擴散採用而言,國民小學校長的社會網絡層面,做為類 似中介變項,組織及個人間網絡互動的緊密程度影響情形,當校長想要 創新採用智慧教室時,校長通常會想到哪些人,哪些是廣為採用的策略, 3.

(17) 建置經費取得的來源有哪些,以上所提都是值得持續深究的議題,亦亟 需進一步有系統化地加以深究。綜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 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彼此的關係,期待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 導,能智慧的啟動智慧教室這種教育科技發展的契機(張奕華,2012a), 將科技文化創新擴散推廣到更多的國民小學,能有效縮短城鄉之間的數 位落差,體驗科技優勢經由快樂的共同學習;學生能智慧學習、學校能 成為智慧學校,有效提升改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成效(吳權威、張 奕華、許正妹、吳宗哲、王緒溢,2013)。智慧的教師使用智慧的課堂, 班班進行智慧教育,成就臺灣地區一所所的智慧學校。. 政 治 大 領導影響智慧教室創新擴散模式,做為校長創新採用智慧教室參考之外, 立 也做為其他的教育科技領導者,相關教育人員(如教育局長、資訊室主. 學. 任、縣網中心主任等)未來研究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Nat. y. ‧. ‧ 國.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除提供國民小學校長科技. io. sit.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智慧教室既屬於教育科技 ICT,其創新擴散的. er. 速度,是否能在國小校內教師教學上,有效的推廣採用,有賴於校長發. n. a. v. l C 揮科技領導持續有效推動;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科技 ni. he. ngch 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關係。. i U. 壹、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六項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臺灣地區國民小學的現有智慧教室教師教學使用頻率與智 慧教室的間數現況與教學成效。 二、分析不同人口變項與學校背景變項之教師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 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知覺之差異。 4.

(18) 三、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關聯。 四、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預測力。 五、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線性關係。 六、瞭解國民小學校長在推動智慧教室時,其與其他組織及個人間 網絡互動的緊密程度與中介中心性,進而提出臺灣地區國民小 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策略。. 貳、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六項研究問題如下:. 政 治 大. 一、臺灣地區國民小學的現有智慧教室教師教學使用頻率與智慧教. 立. 室的間數現況與教學成效為何?. ‧ 國. 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知覺之差異為何?. 學. 二、不同人口變項與學校背景變項之教師在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 ‧. 三、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關聯為何?. y. Nat. 四、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預測力為何?. io. sit. 五、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線性關係為何?. er. 六、國民小學校長在推動智慧教室時,與其他組織及個人間網絡互. n. a. v. l C 動的緊密程度與中介中心性為何?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 ni. he. ngch 慧教室創新擴散的策略為何?. 5. i U.

(19)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使用之重要名詞釋義說明如下:. 壹、校長科技領導 校長科技領導(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係指校長體察到科 技領導是自己責無旁貸的責任,不單是要促使自己學習科技,並在校內 時刻散播創新求變的科技學習文化,透過建立科技學習型組織團隊,發 展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定期發表學習成果,讓校內同儕有機會進一步瞭. 治 政 大 學科技提升教師專業成長,實現教學者能獲取有成就感的教學經驗,引 立 發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 解甚至有參與的機會,一同型塑學校本位特色的科技發展願景,善用教. ‧ 國. 學. 本研究的校長科技領導包括五項層面:願景計畫與管理、成員發展 與訓練、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評鑑與研究、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本. ‧. 研究的調查問卷中,以「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量表」測得的分數代表. Nat. sit. y. 校長科技領導的狀況,分數高者代表校長科技領導成效良好;反之,分. al. n. 貳、智慧教室. er. io. 數低者代表校長科技領導成效有待努力。. i n U. Ch. v. engchi 智慧教室(smarter classrooms)是指為使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對全 班每一個學生產生精確、精緻及精進的學習洞察力,教學能達到幾近一 對一的境界;為這樣教學 e 化的需求,購置教學上的資訊與通訊設備 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搭配行動學習輔具,使教室 成為一個兼具智能(intelligence) 、便利(convenience)與效能(efficiency) 的教學環境。 智慧教室能提供教學與學習完整歷程,教育現場上很快的能提供科 技產品無縫銜接;教師進行教學時,智慧教室符合 Rogers 提出的影響個 人與改變對採用創新態度的因素中,五個創新特性:相對優勢、使用上 6.

(20) 的相容性、知覺上的有用性、使用者很快能上手的易用性、使用效果可 用性。創新教學理念的課程規劃,結合教學策略(教學、評量、診斷、 補救)就是包含 e-teaching (教學 e 化)、e-assessing (評量 e 化)、e-diagnosing (診斷 e 化)、e-remediation (補救教學 e 化)等四大教學歷程組成;結合教 師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整合教學策略的教學科技教室。. 參、創新擴散 創新擴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是指使用者個人或者使用單位視 為新穎的概念、慣例或者物件,向外散播使用的歷程;傳統型創新擴散 理論認為同質性團體較能達到有效溝通,側重大眾媒體的幫助,非傳統. 政 治 大. 擴散理論則納入社會系統中廣大眾多的潛在使用者,並倚賴社會網路中. 立. 所獲得的意見,對於採用者產生影響,當到達某個使用人口數時,就是. ‧ 國. 學. Rogers 當年提及出現了「關鍵多數」 ,創新採用就會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向 外蔓延擴散。. ‧. 本研究的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包括五項層面:相容性(compatibility)、. y. Nat. 複雜性(complexity)、相對優勢(relative advantages)、可觀察性. io. sit. (observability)、試用性 (trailability)。本研究的調查問卷中,用「智. er. 慧教室創新擴散量表」測得的分數代表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狀況,分數. n. a. v. l C 高者代表智慧教室創新擴散良好;反之,分數低者代表智慧教室創新擴 ni 散發展受限。. hengchi U. 肆、社會網路 個體與組織之間不同的互動關係網絡,即構成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 ;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則是由社會網 絡理論所延伸出來的分析工具,研究個體特有屬性及組織成員間關係網 絡結構的分析方法與技術,其結合了計量社會學、數學、社會心理學、 平衡理論、派系、圖形理論、社會比較理論等各領域的成果,其主要目 的即在探討網絡中人際間互動及成員間交流情形。 7.

(21)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針對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 影響探究,藉由文獻探討與分析整理後做為本研究的理論,再透過問卷 蒐集臺灣地區國民小學相關人員對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 新擴散數據資料,進行後續分析與討論。在此,將研究方法與步驟臚列 於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達成研究目的,針對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及智慧教室創. 治 政 大 為本研究理論依據與研究工具之基礎,採用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 立 本研究為瞭解臺灣地區(含連江縣、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 新擴散相關之書籍、論文、期刊、研討會、發表會等進行資料蒐集,做. ‧ 國. 學. 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影響,以上述地區國民小學使用智慧教室之教 師為研究對象,並以張奕華(2012)所編製的「學校科技領導量表」與. ‧. 「智慧教室創新擴散量表」為基礎,進行編修後做為本研究之工具,進. Nat. sit. y. 一步發放預試問卷並進行分析刪題及確認工具信效度,再發放正式調查. er. io. 問卷,輔以智慧教室學校之校長社會網絡分析調查問卷,增加論文在現. n. 今臺灣教育現場之實用性,描述校長面臨實際選擇使用智慧教室時的中 a v. i l C n 介變項之敘述性質性內涵,並找出創新擴散過程中互動網絡的節點、中 hengchi U 介度與集中度。藉由統計分析方法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下,智慧教室創新. 擴散的差異情形,進而檢視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 新擴散之影響關係,如圖 1-1 所示。. 8.

(22) 圖 1-1 研究流程 確定研究方向. 文獻探討與分析. 建立研究架構 準備階段. 立. 政 治 大 確定研究工具. ‧ 國. 學. 研究計畫審查. y. sit. n. al. er. io 執行階段. ‧. Nat. 實施(預試、正式與社會網絡分析)問卷 問卷. C問卷回收與處理 hengchi. i n U. 預試分析. v. 分析問卷結果. 撰寫研究論文 研究論文審查 完成階段. 完成論文 9.

(2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基本上,以臺灣地區(含連江縣、澎湖縣)為研究範圍,屬 於現況普查性質,本研究受限於研究人力、物力、時間等若干因素,研 究範圍與研究限制,茲說明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為達成前述之研究目的,首先進行相關的理論之文獻分析, 再以問卷調查做為實證並探究其結果。茲將研究範圍說明如下:. 政 治 大. 一、研究對象. 立. 本研究的對象係指服務於臺灣地區(含連江縣、澎湖縣)擁有智慧. ‧ 國. 學. 教室之公立國民小學合格教師,以此為取樣的母群體。上述之每所學校, 研究者均以電話詢問,該校使用中或曾經使用過之教師人數做為問卷發. ‧. 放研究對象。其中合格教師不含已退休、離職或代理代課教師,擔任的. y. Nat. 職務包括教師兼任主任、教師兼任組長、級任導師、科任教師。. io. sit. 二、研究內容. n. a. er. 本研究旨在臺灣地區(含連江縣、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 v. l 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研究,在研究內容上,主要分析調查問卷學校之 ni. Ch. U. engchi 人口變項、學校環境變項兩種背景變項,在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 新擴散上是否也會有所差異,以及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影 響之關係。.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歷程及研究整體上雖然力求完整、嚴謹,唯因 主客觀條件影響,仍有未盡周詳之處,茲將本研究可能之限制陳述如下: 一、在研究焦點方面 本研究所探討的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各層面, 因不同學校各方面條件不一,校長每四年可能異動他校任職等因素,因 10.

(24) 此無法全面兼顧,為本研究之限制。 二、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資料的蒐集對象以臺灣地區(含連江縣、澎湖縣)建置智慧 教室之公立國民小學為範圍,並未包括使用部份教學資訊設備而尚未達 到智慧教室設置程度之國民小學,在研究結果之解釋與推論時,研究對 象無法全面涵蓋,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侷限。 三、在文獻資料方面 本研究所參考的文獻,大部分為校長科技領導、創新擴散理論與社 會網絡分析理論,而目前國內外研究智慧教室之資料極為有限,在不同. 政 治 大 研究結果,需要國內多更相關實務研究證據印證,此為本研究所欠缺部 立 分,亦為其限制。 國情與文獻資料不足下,所實施的校長科技領導、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 ‧ 國. 學. 四、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係以郵寄方式委託相關學校主任或教研中心主. ‧. 任轉發,所以各校是否完全依研究者指示分配相關人員填寫,無法完全. Nat. sit. y. 控制;另轉發之問卷填寫難免受填答者作答時之情緒、職務心態影響,. n. al. er. io. 亦為本研究待克服之限制。. Ch. engchi. 11. i n U. v.

(2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i n U. v.

(2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第一章研究動機引申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探討國民小 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理論之相關文獻,做為實證研究的 理論基礎。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為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意涵及其相 關研究,包括科技領導的定義、理論基礎與校長科技領導相關研究;第 二節則是智慧教室意涵及其相關研究,依序為智慧教室的定義、智慧教 室理論基礎與智慧教室相關研究;第三節則有創新擴散模式意涵及其相 關研究,分別探討創新擴散的定義、理論基礎與創新擴散相關研究;第 四節社會網絡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政 治 大. 立 校長科技領導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第一節. ‧ 國. 學. 世界科技的改變極為迅速,科技改變了許多人們生活的方式、理念 與作法,學校教育也在科技使用潮流的衝擊下,在校園內興起極大的變. ‧. 革。校長既是學校領導者,在科技領導方面所扮演角色及其影響,特別. Nat. sit. n. er. io. 壹、校長科技領導的定義. a. y. 引發關心學校教育的國內外學者多方面的關注。. v. l 校長科技領導的主要聚焦定義在於科技與領導相互結合,校長科技 ni. Ch. U. engchi 領導將教育科技導入給校內同仁使用,用科技改進教學並提高教學效能. 與學校行政效率。二十一世紀科技 e 化世代電腦與網路的結合,迅速的 改變人們的生活,電腦科技與網際網路,資訊的快速傳播、知識傳遞、 聯繫溝通的方式,已改變人們的學習環境(Heller, 2000) 。科技影響教育 思維下,國外最早為科技領導下定義是 1995 年 Baily、Lumley 與 Dunbar 共同提出的,三人在「校內成員需要知道的科技與領導」文中提出以下 看法,科技領導者需要與所有在校園的同仁,一同系統化思考關注如何 運用新興科技來增強學習與教學。1996 年 Aten 提出先驅型的理念,為了 實踐有效的教學,科技領導透過領導者的人際關係魅力展現和整合科技 13.

(27) 等多項知識,並能預估其未來發展趨勢,目的在於使用科技達成教育變 革,轉換教學內容或模式,產生科技願景(張奕華、許丞芳,2009) 。 Murphy 和 Gunter(1997)強調行政使用科技支持更有效的課程整合,至 於學校內科技領導最重要的領導者是哪位校內行政人員呢?Creighton 在 (2002)年其著作「校長科技領導」中直接指出校長即為科技領導者, 經由校長科技領導進而提升學校教學效能。接續相關的研究不斷進行, Flanagan 和 Jacobsen 於(2003)年將校長科技領導與資訊與通訊科技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ICT)的使用結合一起討 論,認為校長科技領導與資訊與通訊科技是學校改革活動的重要部分,. 政 治 大 會去發展科技與安排配置,強調校長達成科技整合發展的五項領導角色 立 (2)讓學生有學習權利的 與責任,包括:(1)激勵不斷學習的領導者; 研究中發現校長不僅扮演著關鍵角色,且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中被賦予機. ‧ 國. 學. 領導者;(3)能力建立的領導者; (4)社區的領導者; (5)資源管理的 領導者;至此之後校長科技領導定義中的領導角色、領導層面與達成目. ‧. 標已相當清楚的被註解。Anderson 和 Dexter(2005)兩人提及科技領導. Nat. sit. y. 者主要的責任,建立科技領導模式,文中引用 Kearsley 和 Lynch (1992). er. io. 的文獻說明不僅校長自己要學習科技,也要能確保其他學校同仁也一同. n. 獲得習的機會,通過提供或者釋放時間與他人溝通的重要機會,Anderson a v. i l C n 和 Dexter 文中也提出科技領導要與資源的結合,支持教師教學與學生學 hengchi U 習,提高學校效能與學習標準為目標。. 國內的研究則由張奕華(2003)首開研究科技領導的先河,並進行 科技領導新趨勢系列的探討;同年葉連祺(2003)觀察到科技對於學校 教育與行政變革具有良好成效,乃提出科技領導的概念,主張校長應扮 演科技領導者的角色,校長不僅需要培養科技素養,也要進行科技方面 的領導,使得教師與行政人員能善用資訊科技,增進教學與行政的成效。 校長科技領導相關研究持續蔓延,吳清山與林天祐(2006)下了一個科 技領導定義,科技領導係指領導者能夠善用領導技巧,使所屬成員能夠 運用科技,致力於組織目標的達成。張奕華撰文指出科技領導者為了適 14.

(28) 應教學與學習的需求,透過讓教職員學習科技,並藉由科技團隊(或是 資訊推動小組)的努力,以建立學校科技願景的方式,讓學校在開放動 態的社會中迎接教育的變革(張奕華,2006) 。至此,科技領導的定義、 實施方法、協同的科技團隊與願景目標便一一清晰呈現。 綜上所述,整理國內外學者的文獻與研究後,不難發現論及校長各 方面領導時,一定要將校長科技領導列入,並且其重要性絕對不容忽視。 校長不但需要具備科技知識,更需具備科技領導力,並且是無可取代的。 透過教職員學習科技,整合校內科技團隊,確保學生與教職員學習科技 權利,校長是科技領導者、科技學習權益的分享者;激勵校內科技團隊. 政 治 大 有預測及評估的能力。國外文獻多偏重確保維護科技使用者科技使用的 立 權益與資源有效的分配與應用;國內學者文獻則重於導入於教育現場時. 能對既有科技資源能整合善用,並培養科技團隊對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 ‧ 國. 學. 的實際運作並重視執行層面,更細緻化的提出規劃原則與推動方式。無 論國內或國外,兩者理論中科技領導均採用校內建立科技團隊方式,整. ‧. 合校內既有資訊與創新採用新穎教育科技,其目的都為達成提高學校效. Nat. sit. y. 能與學習標準。. er. io. 資訊科技設備導入學校教學是近二十年國家重要的教育政策,在面. n. 對資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教育競爭力就是國家競爭力,校內 a v. i l C n 導入教育科技,教育育單位運用教育科技產生競爭優勢,已成為必然的 hengchi U 趨勢。更進一步為落實資訊教育的推動與發展,教育當局覺知到校長科 技領導能力對資訊科技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張奕華,2003)。. 承上所述,研究者整理國內外學者的科技領導定義,回歸到國民小 學教學現場需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應是校長體察到科技領導是自 己責無旁貸的責任,不單是要促使自己學習科技,並在校內時刻散播創 新求變的科技學習文化,透過建立科技學習型組織團隊,發展教師專業 成長社群,定期發表學習成果,讓校內同儕有機會進一步瞭解甚至有參 與的機會,一同型塑學校本位特色的科技發展願景,善用教學科技提升 教師專業成長,實現教學者能獲取有成就感的教學經驗,引發學生更多 15.

(29) 的學習興趣。. 貳、校長科技領導的內涵 Collis(1988)則指出需要更清楚劃分出州的層級、學區的層級、校 長、教師、科技專家等教育人員不同的科技領導技巧。1997 年之前的文 獻,強調教師應該具備科技能力,但對於科技的領導力並不特別重視; Murphy 和 Gunter(1997)有鑑於個人電腦研發使用已逐漸趨向成熟,提 出科技整合與行政支持的重要性,並認為科技領導是教師在課程上接受 採用電腦科技成功的關鍵。Murphy 和 Gunter 論及校長科技領導,其中最 難能可貴理念為校長不是要成為資訊使用專家,而是要在課程融入科技. 政 治 大. 時,校長應該能夠示範與支持電腦科技,使得組織成員能夠有效的將科. 立. 技融入課程中。並在其所屬的團體中釀造出一種創新的學習氛圍,而這. ‧ 國. 學. 種由個人的影響到追隨者的創新氛圍,正是符合科技所需要的。不僅如 此,校長應支持教師嘗試以多樣方式整合資訊及科技,並融入於課程教. ‧. 學中,以建構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學習模式 (Flanagan & Jacobsen, 2003)。. y. Nat. 國內研究中,亦顯示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間具顯著正相. io. sit. 關,並能正向影響學校效能,這也突顯出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在改進. er. 學校效能的影響力(張奕華、張敏章,2010) 。換句話說,國民小學校長. n. a. v. l C 如能善用科技領導技巧,鼓勵教師使用整合性教學科技,是很有機會迅 ni. i U. he. ngch 速改進教學,增進學習成效的。另有研究者(Anderson & Dexter, 2005; Bailey, Lumley, & Dunbar, 1995b;Brooks-Young, 2006;Flanagan & Jacobsen, 2003;Hilliker, 2007)就校長科技領導議題做了科技領導者的責 任、角色定位、組織科技學習氛圍、確保成員科技學習機會、透過科技 整合影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效能增進程度等相關研究。其中 Anderson 和 Dexter(2005)更指出經調查結果證實,雖然科技基礎設施固然很重 要,但在學校教育運用科技時,校長科技領導甚至更為必要而且有效。 不僅如此,為使教育科技推動更加快速落實,美國約有 25 個州已設立領 導學院(leadership academy) 、領導聯盟(consortium)或領導講座,由 16.

(30) 地方教育廳核撥經費補助設計課程方案,讓校長和學區教育局長進修。 比爾蓋茲基金會亦已贊助全美 18 個州,藉由科技領導講座、領導學院、 行政人員科技學院、學校行政人員發展講座和科技領導協會等型式,以 發展校長、學區教育局長和教育行政人員的科技專業。綜合言之,美國 各州科技領導學院的主要目的,均以培養校長與教育局長等人之專業發 展及科技領導能力為考量。事實上,科技領導學院對於校長的教學領導 實務工作,確能改善其整合科技資源與善用科技之能力,並有助於使領 導者更加瞭解科技在改善學生學習過程中所能扮演的角色,以便能更有 效地於學校行政管理上使用科技知能與工具(張奕華、曾大千,2003)。. 政 治 大 市政資訊化政策,設立資訊網路中心,舉辦各校網路評鑑與全市教師資 立 訊能力普查與教師資訊能力檢測,持續辦理「臺中市中小學校長資訊基. 同時,國內也有類似的具體作法,例如 1989 年起臺中市政府教育局提出. ‧ 國. 學. 礎能力教育訓練」;2001 年教育部發表「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藉助 行政與教學資訊科技的提升,發揮兩者互助支援的力量,實現未來資訊. ‧. 教育的願景;高雄市政府 2001 年成立了「教育局資訊教育中心」 ,也在. Nat. sit. y. 2003 年和 2004 年舉辦「各級學校校長資訊知能及應用研習」。臺灣由北. er. io. 到南颳起這陣「教學、行政資訊化、資訊生活化」的資訊科技颶風,能. n. 明顯看出教育主管機關非常重視校長科技領導能力的培養,透過各種科 a v. i l C n 技領導研習,目的為提升校長科技領導知能,促進校長科技領導能力。 hengchi U. 承上所述,校長科技領導在學校教育的重要性與支持教學任務上,. 已由單純個人電腦的使用,轉變成為國家與社會共同關注,推動教育科 技所必備之能力。考量臺灣在各級學校資訊教育的推動與社會上教學科 技產品使用的滲透率,大量的教學科技產品購置與使用,需要更細密的 規劃管理,從現有設備數量與運用情形到考量購置之前期規劃、同仁的 教育訓練、使用效果的調查與終端的評鑑研究等;事實上,教育科技推 廣與使用的複雜程度,已跳脫了單純購置這項層面。故此,現今國民小 學校長科技領導就愈發重要了。 17.

(31) 參、校長科技領導相關研究 (一)學校教學與行政效能層面 學校教學上支持為教師排課時,考量空出自由時間做為成員科技訓 練用途(Collis, 1988);Creighton(2003)著有「校長科技領導」一書, 直接點出校長即為科技領導者,需要借重校長的科技領導,經由校長領 導提升教學效能。Hallinger 與 Murphy(1987)兩人所提出的校長教學領 導架構,其中校長教學領導上有三大主要項目:分別為界定學校任務、 管理教學計畫與提升學校學習氣氛(楊振昇,2004) 。Murphy 於 1990 年 所提出之校長教學領導概念架構,共包含「發展教學任務與目標」 、 「確. 政 治 大. 保教育品質」、「營造師生學習氣氛」及「提供教學支援系統」等四大類. 立. 目(楊振昇,2003)。Bailey(1997)以十個層面驗證學校行政人員的科. ‧ 國. 學. 技領導:變革、科技計畫、倫理、教學與學習、安全與保密、課程、成 員發展、設施及科技支持與領導。美國『2001-2002 年校長指南』中指出. ‧. 校長領導治校的八項主要課題包括:(1)成為有效的領導者;(2)得到. y. Nat. 與留住高素質(high-quality)的教師; (3)使用科技支援學習; (4)融. io. sit. 合普通與特殊教育(5)培育學生和職員準備高利害相關(high-stakes). er. (7)早期閱讀教學;及(8)幼稚 的考試; (6)處理安全與保護的議題;. n. a. v. l C 園學科課程;將「使用科技支援教學」 ,列為美國校長重要課題之一。吳 ni. i U. he. ngch 清山(1992)編製了國民小學校長管理能力量表,量表內容指出國民小 學校長需具備十種能力:溝通能力,公共關係能力,協調能力,計畫能. 力,執行計畫能力,經費管理能力,硬體資源管理能力,人力資源運用 能力,督導能力及工作評量能力;這十種校長能力,每項能力都與校長 科技領導密切相關。根據國際教育科技協會(ISTE)1998 年課程綱要提 及,在校長領導成員發展上,引入最新式的議題與發展模式,是科技領 導者須具備的角色(吳金盛、李柏圍,2012) 。國際教育科技協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STE)於 2001、2002、 2004、2009 逐年修正並更新公布,學校行政人員科技標準(NETS for 18.

(32) Administrators)期能使行政人員明瞭科技標準層面與表現指標並且劍及 履及,善盡科技領導者的責任。教學課程上,肯定教師在學校規劃課程 需要校長科技領導支持與鼓勵;談到學校教學內容與架構;校內科技使 用需要科技領導者的支持,需要鼓勵所屬學習科技(Chang, Chin, & Hsu, 2008) 。李玉林(2001)在研究中選用五個向度「發展學校教學目標」 、 「確 保課程與教學品質」、「提昇教師專業成長」 、 「增進學生學習氣氛」 、 「提 供支持性工作環境」來瞭解研究校長在教學上的領導行為。陳易昌(2006) 進行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規劃 與管理、成員發展、科技整合與人際關係四個層面探討校長科技領導行. 政 治 大 知識管理,促進學校效能,教師教學效能將會受到提升,會正面影響學 立 生能力與學習成就表現;David(2010)指出科技領導者的特徵和行為影 為。張奕華和吳怡佳(2008)亦指出校長若具備科技領導整合的能力與. ‧ 國. 學. 響了教師使用科技的上態度和意見;Gerard, Bowyer 和 Linn(2010)也指 出活躍的學校科技領導者可以幫助維持和擴大科學課程的改革,對於成. ‧. 員發展常重要的;Allan (2010)指出校長科技領導特質與作為對教師具. Nat. sit. y. 有影響性;余徹鵬(2012)也指出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教師科技素. er. io. 養與創新教學有正向之影響。. n. 至於,校長科技領導與行政效能層面,葉連祺(2003)觀察到科技 a v. i l C n 對於學校教育與行政變革的良好成效,乃提出科技領導的概念,主張校 hengchi U 長應扮演科技領導者的角色,校長不僅需要培養科技素養,也要進行科 技方面的領導,使得教師與行政人員能善用資訊科技,增進教學與有關. 教學的行政成效。林彥宏(2008)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探討科技領 導對學校行政管理創新之影響;Ho(2006)科技領導:ISTE 科技領導便 利性與科技領導認證一書中,論及教師重要職務之一是做為科技領導者 幫助學生教師與行政人員整合科技到有效的課室學習。張奕華(2004) 整理相關科技領導文獻將校長科技領導歸納為五個層面:願景、計畫與 管理、成員發展與訓練、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評鑑與研究與人際關係 與溝通技巧。蔡珮夙(2009)提出校長學校行政經營的四方面其中將教 19.

(33) 學領導、行政管理並列;校長科技領導也與學校效能有密切關係(張盈 霏,2006;張奕華、吳怡佳,2011;張奕華、張敏章,2010;張奕華、 蔡瑞倫,2009)。 綜上所述,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的任何教育作為,牽動著學校教 師教學效能、學生學習成就、觸發創新教學的發展。教學品質與提升行 政效率,實現組織美好願景與促進組織效能,都是校長發揮科技領導所 能影響之層面(游光昭、張明輝,2005;張奕華,2007) 。無論探討校長 科技領導影響教學或與行政效能層面,均呈現正相關。基於學校行政旨 在服務教學,教學效能為學校整體效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校長面對科技. 政 治 大 內優質的科技學習文化、擬出完整多元的教師教學科技計畫、改善具有 立 支持成長的軟硬體工作環境、提供教師提升科技知能或教師社群專業成. 時代,教育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神速,應適時導入校內使用,並且孕育校. ‧ 國. 學. 長的機會,所以校長科技領導的影響力真的不容小覷! (二)校長科技領導的研究指標建構. ‧. Kearsley 和 Lynch(1994)提出了科技領導者,不只自己要學習科. Nat. sit. y. 技,也要確保組織內的成員藉由提供釋出的時間獲得學習科技的機會;. er. io. 同時指出,科技使用者需要轉換一個角度,需要相信有關的科技,是能. n. 用來解決教育問題的。隨後,2002 年美國的國際教育科技學會 a v. i l C 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h e n gincEducation, h i U ISTE),公布的行政人 員教育科技計畫標準(The Technology Leadership program standards)與. 成效指標(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Administrators)有六項層面依次為 (1)領導與遠景(leadership and vision) ; (2)學習與教學(learning and teaching) ; (3)生產力與專業實務(productivity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4)支持、管理與操作(support,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 ; (5)評量 與評鑑(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6)社會、法律與道德議題(social legal and ethical issues)與三十一個指標;ISTE(2009)公布的「行政人 員教育科技標準與表現指標」則有五個面向分別為願景領導(visionary leadership)、數位時代的學習文化(digital-age learning culture)、卓越專 20.

(34) 業實務(excellence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系統化改善(systemic improvement)和數位公民(digital citizenship)與二十一項表現指標。研 究者分析 2002 年至 2009 年 ISTE 逐年改進的層面,層面數目雖經統整後 減少,實質增加的預期成果卻更具體而延伸於地區或州層級,並有利於 運用科技促進學生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引自張奕華,2010a) 。Anderson 和 Dexter(2005)建立科技領導模式,分別為科技委員會、學校科技預 算、學區支持、校長使用 E-Mail、校長科技日、成員發展政策、捐款、 智慧財產權政策、其他政策,生成學生使用網路與 E-Mail 工具的結果。 Flanagan 和 Jacobsen(2003)認為校長科技領導達成科技整合發展的五項. 政 治 大 的領導者;(3)能力建立的領導者;(4)社區的領導者;(5)資源管理 立 的領導者。秦夢群和張奕華(2006)利用結構方程式檢測科技領導的五 領導角色與責任:(1)激勵不斷學習的領導者;(2)讓學生有學習權利. ‧ 國. 學. 個層面:(1)評鑑與研究; (2)願景、計畫與管理; (3)人際關係與溝 通技巧;(4)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5)成員管理與訓練,並瞭解其實. ‧. 施現況。張奕華、蕭霖、許正妹(2007)以四個向度研究學校科技領導,. Nat. sit. y. 依序為(1)願景、計畫與管理; (2)成員發展與訓練; (3)科技與基本. er. io. 設施支持;(4)評鑑與研究。張奕華與許丞芳(2009)研究國民中小學. n. 校長科技領導指標建構的七項層級指標:依占權重比例排序分別為「科 a v. i l C n 技領導之願景發展與實施」、「學校成員科技知能之訓練與發展」 、 「支援 hengchi U 與管理科技設施」、「整合科技於課程與教學」 、 「善用人際關係與溝通技 巧增進科技使用」、「科技領導之評鑑與研究」與「科技運用之法律與倫 理」 。 綜上所述,論及校長科技領導的研究層面與指標建構,無論在學校 教學與行政效能層面或在科技領導的相關研究指標建構上,校長無庸置 疑就是校內科技領導的領航者。張奕華(2003)明白表示科技領導是校 長促使校內科技使用重要的基石,是影響教育變革的催化劑;吳清山 (1997)、邱馨儀(1996)、徐潔如(2006)亦指出校內領導交互的歷程 中需要校長領導的智慧凝聚。研究者發現科技願景、計畫與管理而言, 21.

(35) 層次指標或其所佔之權重比例,大都一致性位居排序第一的重要地位; 校長科技領導行為中,最重要的是校長要擅長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換 言之,國民小學科技領導首要在校內凝聚共識形成科技願景目標、善於 經營人際關係並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第二節. 智慧教室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傳統的教授式教學方式,一間教室中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張課桌椅,一 份教師教學準備教案,憑藉教師的流利的口才和手上的粉筆在黑板書寫. 治 政 大 面在黑板寫下重點並一面講授,學生則在座位上聽講並寫筆記;這種以 立 聽教師講演學生做筆記的方式,成為最常使用的教室學生學習模式。教 就能進行教學,黑板與粉筆成為傳統式教室講述法的利器法寶。教師一. ‧ 國. 學. 師侃侃而談學生低頭忙於抄寫的學習模式,隨著時改變不多,仍承襲舊 有方式進行至今未有重大改變(單文經,2012) 。進行教學時始終缺乏師. ‧. 生互動,教學成效差,學習氣氛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動機低落成為教. Nat. sit. y. 育界長久的夢魘(黃郁倫,2011) 。學習者的學習成效教師無從掌握,直. er. io. 到評量結果出爐,學習歷程與返饋時機點早已喪失殆盡,這樣的教學方. n. 式,嚴重背離自主開放的學習氣氛,學者專家和家長多已不能再忍受縱 a v. i l C n 容了!因此系列性的 e 化教室應運而生。 hengchi U. 因此,課室中開始引入教育科技,增加一般教室的資訊科技設備,. 輔助改善教學與學習歷程,實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的要務。. 壹、智慧教室的定義 e 化教室內的資訊設備種類不少,但在教室中實際能讓教師在教學 上能樂於使用,都需要經過整合後,達到便利(convenience)、效能 (efficiency)與智能(intelligence)的境地(張奕華、張奕財,2012)。 這種整合後的教學科技 ICT 就是智慧教室。也可以說,智慧教室已成為 學校必要的教學資源(張奕華,2012c)。William(2003)當年提出智慧 22.

(36) 教室(smarter classrooms)應具備智能板和智能設備,能提供使用者生成 的視頻和智慧產品的學習環境。現今智慧教室的 e 化設備應當包含單槍 投影機、無線網路、電子白板、可攜式電腦及可寫式電腦等資訊設備, 規劃成為適合中小學一般教室各學科教學使用的環境。何榮桂(2012) 指出,單純為教學目的設計的科技是不多見,科技產品一旦被用於教學, 就被稱為「教育科技」。更早於個人電腦被運用於教室的教學科技產品, 如幻燈機、幻燈片、照相機甚至是攝影機等,雖然沒有人會認為它們是 專一為教育設計的,但卻是被教師廣泛使用的教學科技。但在教師進行 教學時,其共通性都缺少整合界面。同時,林弘昌(2009)認為網路的. 政 治 大 從單純的遠距教學躍升而為教育科技;並運用教育科技來解決教學和學 立 習過程當中的問題。林弘昌亦對無所不在的網路提出看法:有鑑於網路 發展與使用許多新式的教材媒體,教學資源的存取利用,教學科技早已. ‧ 國. 學. 上的資訊將繼續快速而大量的成長,肯定課室的教育科技一定要結合網 路。. ‧. 「一間 TEAM Model 智慧教室怎麼會有智慧?」智慧教室就其字面. Nat. sit. y. 來看,語意上是頗難用言語形容的。但當這間 e 化教室使用時,具備有. er. io. 上課時教學 e 化 (e-Teaching) 、評量 e 化(e-assEssing) 、診斷服務 e 化. n. (e-diAgnosing) 、補救教學服務 e 化(e-reMediation)時,展現 e 化教學 a v. i l C n 四大教學層面:課堂教學 e 化、評量 h e n gec化、診斷 h i U e 化與補救教學 e 化,它 便成為結合硬體設備、教學軟體、網路、數位化服務的 TEAM. Model. 智慧教室(如圖 2-1)。教室內的學習科技數位裝置,以電腦與攝影機為 基礎設備,在教師端增加互動式的電子白板(IWB)與實物提示機 (document camera),兩者經由學生端則配有即時反饋系統(IRS)或電 子書包。借助教學軟體與以上教學科技產品無縫整合(seamless integration) 功能,就能帶給教學完整到位方便性。並且,其先進的即時診斷與分析 系統,結合(ADAS)雲端服務提供即時性視覺化個別化的教學與學習診 斷分析,即刻能統計診斷出學生學習落(弱)點,提供個別化的診斷報 告,更能精確的進行個別化補救教學。這間教室就可被稱之為智慧教室 23.

(37) (張奕華、王緒溢、吳權威、吳宗哲、韓長澤,2011)。 圖 2-1. 智慧教室教學過程.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資料來源:教學科技與創新教學理論與案例(第三章第 18 頁) 。張奕華、王緒溢、吳權威、 吳宗哲、韓長澤(2011) 。臺北市:網奕資訊科技。. ‧. 智慧教室列屬教學上的科技學習產品(e-learning system) ,兼具三項. sit. y. Nat. 優勢:便利、智慧、效能(convenience, intelligence, efficiency);為整合. er. io. 後的有效資訊與通訊科技 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從 e 化教學、e 化評量、e a 化診斷到 e 化補救教學,結合雲端運算,完整. n. iv l C n 呈現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歷程,達到時時能學習、處處可學習,幾近一 hengchi U 對一的教學環境(網奕資訊,2011)。. 綜上所述,智慧教室(smarter classroom)就是指為使教師能在教學 過程中,對全班每一個學生產生精確、精緻及精進的學習洞察力,教學 能達到幾近一對一的境界;為這樣教學的需求,購置教學上的資訊與通 訊設備 ICT 搭配行動學習輔具,使教室成為一個兼具智能(intelligence)、 便利(convenience)與效能(efficiency)的教學環境。. 貳、智慧教室的理論基礎 教育科技隨著網際網路的普遍架設,傳統教室學習活動的時空限制 24.

(38) 被打破,並經促成學習者間的互動而提升學習成效,虛擬學習環境更能 引發學習者的參與(Hiltz & Wellman, 1997)。Ren 與 Xu(2002)提及智 慧教室人們識別選項動作。 (Shi, Xie, Xu, Shi, Chen, & Mao, 2003)研究智 慧教室集成了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其他技術,提供遠程教育的經驗 類似,真正的課堂教學經驗,讓教師與異地的學生互動,學生可觀看現 場直播的視頻的老師,查看的白板上的內容,甚至與老師或其他同學聊 天。William(2003)撰文討論這種 e 化智慧教室中的教學活動; (Xie, Shi, Xu, & Mao, 2003)以智慧平台:智慧空間進行教學探討。國內研究教育 科技改進教學的研究,發明學生學習電子書包;當電子書包進入教室:. 政 治 大 比「無科技輔助的互動式學習」更能導致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結果(劉 立 。王緒溢(2002)提出了教室內可供應用 子鍵、王緒溢、梁仁楷,2002) 高互動學習環境之系統建置與應用模式「運用科技輔助的互動式學習」. ‧ 國. 學. 幾種高互動教學模式,探討數位化科學學習與教學,期待建立高互動性 的教學環境,改善傳統講授教學。國內研究教育科技人士,當時與中央. ‧. 大學學習科技實驗室合作,發展出第一代的 IRS 即時反饋系統,當時稱. Nat. sit. y. 為「按按按」高互動遙控教學系統,搭配學校「班班有電腦」的學習環. er. io. 境,給 e 化教室注入一針強心劑。此系統與「亞卓市」網站連接,學生. n. 每人手中拿著一個紅外線搖控器,與一個與電腦連線的接收器,進行隨 a v. i l C n U 堂測驗活動,或採用比賽遊戲方式進行教學 和 Jacobsen(2003) hengch。 i Flanagan 留心觀察教育現場後,提出五項作法: (1)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 (2). 發展共同願景;(3)機會取得公平;(4)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 (5)憑 藉無所不在的網路;並認為眾多的教育科技輔助的教學環境,資訊與通 訊設備 ICT 的整合有其必要性,並稱這五項為 ICT 整合元素;並且(林 姿華,2010)提出近來發展迅速的雲端運算,已成為知識分享存取與增 值的平台。近年來,引發討論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學習共同 體實現共同學習的學習理念(張奕華、吳權威、吳宗哲、王緒溢、許正 妹,2012;陳麗華,2011)智慧教室可為學習共同體迅速搭起教育科技 改善學習的橋樑。 25.

(39) 綜上所述,研究者提出 TEAM Model 智慧教室能夠運用科技智慧成 就智慧教育的優勢,主要原因為智慧教室是經過整合的教育科技,吾人 可以經由科技創新教學 ICE 評估指標得知。具有教學實用價值的科技創 新評估指標大概分為三類:使用便利(convenience) 、展現效能(efficiency) 和科技智慧(intelligence),簡稱為 ICE。使用便利是指操作步驟少、操 作難度低、學習門檻低、準備作業少;展現效能是指在應用科技進行教 學和學習時,讓教學更有效率,使用科技輔助教學,用較短時間學會較 多的內容。教育領導者要從教學實用價值來評估科技創新教學的績效, 在教學上讓教師覺知到使用智慧教室進行教學之實用性、經由校內成員. 政 治 大 能有助教師教學。回歸到教育的基本面,就是要讓科技服務教育、科技 立 服務教學及科技服務學習。科技智慧是指教師使用科技隨時掌握學生的. 訓練降低教師使用時的困難度,教師智慧教室的使用率就會愈提高,愈. ‧ 國. 學. 學習情況,學生自己可以隨時獲得個人學習分析報告,或是協助教師擬 定學生輔導策略,幫助學生補救落後的課堂教材內容與觀念,也是教學. ‧. 科技可以發揮的智慧(林欣玫,2012;陳美英,2012) 。智慧教室的互動. Nat. sit. y. 性電子白板,為人性化互動的輸入裝置,能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兩端,. er. io. 即時性留下可觀測的學習歷程,同時增加了許多趣味與活潑性質。再以. n. 實物提示機為例說明應用模式,能使教師在實物或操作上立即呈現操作 a v. i l C n 步驟,若同時配合影像錄影或影像拍攝,則可反覆播出教學內容,既清 hengchi U. 晰又有效率。至於利用即時反饋系統(IRS)時,當教師以互動式電子白 板與實物提示機進行教學活動時,學生 IRS 可由反饋上課學習到概念, 並且教師很快的蒐集到每一位學生的反饋訊息,讓教師快速反應得知學 生的學習狀態,並可即時做出相對應的調整,提升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 的教學價值,這是傳統教學不太容易立即做到的。若以 IRS 進行活動, 例如機智搶答、群體性競賽則更能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連接雲端運算服 務能提供即時性視覺化個別化的教學與學習診斷,其分析接口可以和雲 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技術的即時診斷與分析系統結合,將評量資料 上傳並回傳診斷分析報告。智慧功能就在師生課堂互動教學的過程中,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b) Pedagogical and Assessment Practices (e.g. Transforming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Culture, Promotion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Skills Development for e-Learning) ... Use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 stud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use and technology leadership of Texas elementary public school principa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he study explores the degree of favor towards B&B from different ages of people in Yilan, the impact of B&B brought upon the local economy and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