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地區(含連江縣、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科技 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影響,本章主要闡述本研究的基本概念,共 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 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者因有一個學習的機緣,參觀臺北市某個國小的智慧教室後,

突然有恍然大徹大悟的感覺,該校有這樣的教學科技,可將學習過程經 過教育科技的幫忙,立即可被紀錄、立即進行評量、教師立即能診斷出 全班每一個學生學習內容不懂之處,並為每位學童安排客製化的補救教 學。研究者當下自己便有了以下的想法,如果校長在校內能規劃導引自 己的學校使用這類教學科技,邁向學習優質化將不會只是遙不可及的理 想,教學效果應該會很不一樣!當時也立即引起了包含研究者,與隨行 參觀的多位教育同儕驚奇與熱烈討論,當時自己心中便萌生了探究智慧 教室發展的初步動機。

然而,回歸教育需求面與教育現存場域相互激盪的思維下,研究者 眼前浮現一些想法,該校的購置智慧教室的歷程是如何辦到的?校長如 何導引智慧教室讓校內的老師樂於採用?其他尚未有智慧教室的學校,

看待智慧教室的設置會有哪些的想法?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國民小學校長在智慧教室創新採用認知接受的過程中,可能都會有 理解認知、整合知識、決策取捨、執行確認等各階段;校長可能尋找哪 些有效資源呢?哪些專家學者的意見最易被詢問採用?校長界詢問的使 用對象是哪些前輩校長、產業界提供技術與資訊資源是否足夠等考量;

以上的中介變項將促成自變項與依變項的聯結(王文科、王智弘,2009);

簡言之,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採用,校長社會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絡間的互為影響亦為採用的參照因素之一。此為研究者這篇論文的研究 動機之三。

在學術與實務上探討校長領導的相關理論相當多,但就教育科技與 校長科技領導的論文,卻仍明顯不足(張奕華,2012a)。但在追求學校 經營再造上,校長科技領導扮演的角色卻是異常重要而巨大(張奕華,

2003),校長科技領導的影響力甚至超過資訊產品的購置(Flanagan, &

Jacobsen, 2003;Hilliker, 2007)。同時,研究者也瞭解到使用智慧教室這 種整合性的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設備,該所學 校的科技文化,也都有創新的信念做基礎(Kearsley & Lynch, 1994),而 有效的領導者亦需具備驅動創新的能力,以上均有賴有效領導的推動與 鼓勵(張奕華,2007);校長科技領導引發的創新科技文化,關切倡導支 持教學使用教育科技這個理念,會不斷地在組織內發酵擴展下去。校長 如能發揮科技領導技巧採取適當領導策略,透過科技文化創新擴散模式

(innovation diffusion model)理論,將會是促進與維持使用智慧教室這 種教育科技設備 ICT,不可或缺的推手與原動力。綜合以上,國民小學 校長如欲獲取科技創新運用在學生的學習成果,最快的捷徑就是校內成 功複製,具備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意願、改善學習歷程、具有能診斷學習 落點、提供補救教學的智慧教室,而智慧教室成功的經驗亦隨手可得,

國民小學校長跟進使用智慧教室的風潮,應當為指日可待之事(吳宗哲,

2012)。

Rogers 在 2003 年提出的創新擴散理論,是廣被接受用來解釋及預測 一項創新科技為組織所採用以及擴散的理論學說;研究者認為 Rogers 的 創新擴散理論,既然能廣為使用做為解釋其他社會領域現象的理論基礎,

若使用來探討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亦該是相容合適的。本篇論文研究結果 與建議,當能立時提供國民小學校長創新使用智慧教室時參考應用。

換言之,當校長們明瞭到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間的交互 作用,必能有效提升智慧教室設置的意願;進而,提高教師們教學歷程 中創新教學的影響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經過關心臺灣教育科技發展教育人士的推廣與使用,臺灣現有產學 合作的智慧教室數量,臺北市含國立政治大學共有 77 間、桃園縣 2 間、

新竹縣 1 間、苗栗縣 3 間、臺中市 6 間、嘉義縣 3 間、臺南市 26 間、高 雄市 18 間、屏東縣 23 間、宜蘭縣 1 間、臺東縣 2 間、連江縣 5 間、澎 湖縣 1 間(張奕華,2012c)。綜觀智慧教室現有的數量與實際教學現場 的需求量,兩相比較之後,可發現目前智慧教室現有創新使用者(adopter),

皆屬過程階段中的早期採用者(earlier adopter);張奕華(2007)亦指出 早期採用者,最初期所占百分比約略 10%,依目前早期採用者使用的數 量觀之,應該都屬於 10% 範圍內,意味著智慧教室數量還有頗大的成長 空間。然而,分析有關科技領導的實證研究,過去至今主要仍偏重於校 長及其對於行政、教學、學生層面的影響或其相關性,至今尚未有針對 特定的教學科技與學習科技,進行科技領導與創新擴散及科技接受模式 之間關係的實證研究,即使有也是僅在理論上探討,在確實的使用程度 及能力則顯有不足;因此,校長有心導入智慧教室進到校內時,仍受到 無相關研究報告之限制,智慧教室創新採用擴散力因而受到抑制。

換句話說,應當掌握現今階段的發展契機,達到創新擴散的各階段 使用程度,智慧教室的創新擴散已到了擴散使用關鍵性的時間點,智慧 教室這種 ICT 在國內教育場域的運用仍有待突破,而藉由設置並使用智 慧教室進行教學,以達成教育創新的願景,這項迫切需求性非常高,此 時若不加以學術研究,更待何時呢?

因此,研究者將以臺灣地區目前設置有智慧教室的國民小學做為研 究對象,對於推估全臺灣國民小學這個母群體狀況,應該頗具參考價值。

換言之,研究者想要研究臺灣國民小學的現有智慧教室教師教學使用現 況、智慧教室教學的教學成效、國內探討已十年餘的科技領導成效,並 檢視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相關影響。

就智慧教室創新擴散採用而言,國民小學校長的社會網絡層面,做為類 似中介變項,組織及個人間網絡互動的緊密程度影響情形,當校長想要 創新採用智慧教室時,校長通常會想到哪些人,哪些是廣為採用的策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建置經費取得的來源有哪些,以上所提都是值得持續深究的議題,亦亟 需進一步有系統化地加以深究。綜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 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彼此的關係,期待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 導,能智慧的啟動智慧教室這種教育科技發展的契機(張奕華,2012a),

將科技文化創新擴散推廣到更多的國民小學,能有效縮短城鄉之間的數 位落差,體驗科技優勢經由快樂的共同學習;學生能智慧學習、學校能 成為智慧學校,有效提升改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成效(吳權威、張 奕華、許正妹、吳宗哲、王緒溢,2013)。智慧的教師使用智慧的課堂,

班班進行智慧教育,成就臺灣地區一所所的智慧學校。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除提供國民小學校長科技 領導影響智慧教室創新擴散模式,做為校長創新採用智慧教室參考之外,

也做為其他的教育科技領導者,相關教育人員(如教育局長、資訊室主 任、縣網中心主任等)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