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雙鑽石模型進行跨國產業分析之研究 — 以兩岸汽車產業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應用雙鑽石模型進行跨國產業分析之研究 — 以兩岸汽車產業為例"

Copied!
1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交通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應用雙鑽石模型進行跨國產業分析之研究

—以兩岸汽車產業為例

Application of Double Diamond Model in Transnational

Industry Analysis —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s an Example

研 究 生:何昶璈

指導教授:袁建中 教授

(2)

應用雙鑽石模型進行跨國產業分析之研究

— 以兩岸汽車產業為例

Application of Double Diamond Model in Transnational Industry Analysis —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s an Example

研究生:何昶璈 Student:Chang-Ao Ho

指導教授:袁建中教授 Advisor:Dr. Benjamin J.C. Yuan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科 技 管 理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June 2009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3)

i

應用雙鑽石模型進行跨國產業分析之研究

應用雙鑽石模型進行跨國產業分析之研究

應用雙鑽石模型進行跨國產業分析之研究

應用雙鑽石模型進行跨國產業分析之研究

-

---以兩岸汽車產業為例

以兩岸汽車產業為例

以兩岸汽車產業為例

以兩岸汽車產業為例

研究生:何昶璈 指導教授:袁建中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汽車產業是帶動國家發展的火車頭工業之一,具有產業關聯性廣、技術與安 全層次要求高、且極為依賴生產銷售市場之經濟規模等特色。全球汽車產業發展 百餘年來,目前已大致已呈現北美、西歐、日韓三強鼎立的競爭態勢,但在 2008 年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和全球性金融風暴的影響下,各大先進國家的汽車產業卻 空前地出現大幅衰退、甚至廠商接連破產倒閉的現象,其政府與廠商無不提出各 項紓困計畫或轉型策略,企圖挽救這項百年大業,且不約而同的將下一個發展目 標聚焦於快速成長的中國市場,而台灣汽車產業在大環境的衰退下,也盼能透過 中國市場的投入,來突破產業發展的困境。 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專家訪談、及問卷調查等方法蒐集次級資料與初級資 料,在先對全球汽車產業之發展歷程與趨勢做全面性的了解後,以雙鑽石模型為 架構,針對兩岸汽車產業進行一比較性分析,最後再根據台灣汽車產業的SWOT 分析,提出台灣汽車產業投入中國市場之發展策略建議。從研究結果中得知,兩 岸汽車產業擁有相當程度的互補性,而其中又以市場需求條件為兩岸雙鑽石主要 之核心。此外,由於雙鑽石模型應用之實例較少,本研究也設計一雙鑽石模型應 用於兩岸產業分析之模式,供日後鑽石模型或產業分析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 關鍵字 關鍵字

(4)

ii

Application of Double Diamond Model in Transnational

Industry Analysis —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s an Example

Student:Chang-Ao Ho Advisor:Dr. Benjamin J.C. Yu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National Chiao-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one of industries which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t is high industry relevance, high technical and security requirements level, and rely heavily on economies of scale. With developing more than a century, the global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separated to three major competitors: North America, Western Europe, and Japan and South Korea. However, under the fluctuations in international oil price an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these developed countries’ automobile industry all entered an unprecedented recession. The governments and manufacturers make all the relief program and transition strategy to try to save the great cause of this century, and also change their target market to the fast-growing developing country - China.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Taiwan's automobile industry also considered entering the China’s market as a way to break through the plight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first use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interview as methods to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status, and trend of the global automobile industry, then applying the double-diamond model to analysis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Finally, under the SWOT analysis of Taiwan’s automobile industry, this study also makes some strategy recommendations for Taiwan's automobile industry to enter the China’s market.

Key Words : Automobile industry, Expert interview, Double diamond model, SWOT analysis.

(5)

iii

本論文的完成,不僅意味著科管所的學業告一段落,也代表我即將告別學生 生活,邁向新的人生階段。回想六年前剛進入交大管科系時,雖然對新竹完全陌 生,卻也抱著無限的憧憬與期待。轉眼間六年就過去了,在管科系和科管所的生 活,不僅令我獲得許多專業的知識,也讓我學習到許多待人處事的道理,特別藉 此論文完稿之際,致上我最衷心的感謝。 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袁建中老師,承蒙老師悉心的指導與照顧,訓練 我獨立思考、判斷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分享許多處事與溝通的技巧,讓我的研 究生活及論文都能順利進行;感謝口試委員 承立平博士及王建斌博士給予論文 懇切的指證與建議,方能使本論文更臻完善;特別感謝一同進行汽車產業研究的 偉皓同學,無論是訪談或研討會的參與、以及日常工作的支持與鼓勵,都對此論 文的完成有莫大的幫助。 此外,感謝車王電子董事長蔡裕慶先生、中衛中心李政芳先生、以及車測中 心陳宥竹先生,無私地分享寶貴的產業經驗和研究資料,讓此論文能順利地完成; 也感謝同門的政偉、千慧、千宜、維婷在寫論文時提供的幫助,以及懷玉、鉦偉 等同窗好友的陪伴,都讓我的研究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最後,我要感謝永遠支持我的家人,無時無刻付出關心與照顧,讓我能自由 學習與成長,選擇自己人生的方向,之後我將更努力帶給你們幸福與快樂。 僅以此論文獻給我身邊的所有人,沒有你們就沒有現在的我,希望大家都健 康平安,願未來的日子能與你們分享更多喜悅。 何昶璈 謹誌 風城,交大 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6)

iv

摘要...i Abstract...ii 誌謝...iii 目錄...iv 圖目錄...vi 表目錄...vii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緒論緒論緒論...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2 1.3 研究流程...3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文獻探討...5 2.1 產業分析理論...5 2.1.1 產業分析之定義...5 2.1.2 產業分析之目的...5 2.1.3 產業分析相關理論...6 2.2 鑽石模型理論...17 2.2.1 Porter 的鑽石模型理論…...17 2.2.2 鑽石模型理論後續發展...21 2.3 SWOT 分析...29 2.3.1 SWOT 分析...29 2.3.2 SWOT 策略規劃...30 2.4 本章總結...33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36 3.1 研究方法...36 3.2 研究架構...38 3.3 研究限制...39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汽車產業概況汽車產業概況汽車產業概況汽車產業概況...40 4.1 汽車產業定義與特性...40 4.1.1 汽車產業定義...40 4.1.2 汽車產業特性...41 4.2 汽車產業價值鏈...43 4.2.1 汽車生產步驟...43

(7)

v 4.2.2 汽車零組件供應鏈...44 4.2.3 汽車研產銷循環...45 4.2.4 汽車產業價值鏈...46 4.3 汽車產業發展歷程...47 4.4 汽車產業發展現況...50 4.4.1 汽車整車產業現況...50 4.4.2 汽車零組件產業現況...53 4.5 汽車產業發展趨勢...55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兩岸汽車產業分析兩岸汽車產業分析兩岸汽車產業分析兩岸汽車產業分析...60 5.1 台灣汽車產業分析...60 5.1.1 台灣汽車產業發展歷程...60 5.1.2 台灣汽車整車產業現況...62 5.1.3 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現況...67 5.1.4 台灣政府汽車產業發展政策...70 5.2 大陸汽車產業分析...74 5.2.1 大陸汽車產業發展歷程...74 5.2.2 大陸汽車整車產業現況...76 5.2.3 大陸汽車零組件產業現況...81 5.2.4 大陸政府汽車產業發展政策...83 5.3 兩岸汽車產業雙鑽石模型分析...87 5.4 台灣汽車產業 SWOT 分析...96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99 6.1 結論...99 6.2 建議...102 6.3 後續研究方向...10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106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111

(8)

vi

圖 1-1 2008 年全球汽車銷售量...1 圖 1-2 研究流程圖...2 圖 2-1 現代產業組織理論模型...7

圖 2-2 Hill & Jones 產業生命週期曲線...12

圖 2-3 企業價值鏈...13 圖 2-4 價值體系(產業價值鏈)...14 圖 2-5 五力分析...15 圖 2-6 國家競爭力鑽石模型...21 圖 2-7 雙鑽石模型...22 圖 2-8 九要素鑽石模型...23 圖 2-9 五角鑽石模型...24 圖 2-10 一般化的雙鑽石模型...25 圖 2-11 兩岸產業雙鑽石模型...26 圖 2-12 雙元性雙鑽石模型...27 圖 2-13 鑽石模型理論發展...28 圖 2-14 SWOT 因子分類...29 圖 2-15 利弊得失 TOWS 矩陣...30 圖 2-16 優勝劣敗 TWOS 矩陣...30 圖 3-1 研究架構圖...38 圖 4-1 本研究所定義之汽車產業...40 圖 4-2 汽車生產步驟流程圖...43 圖 4-3 汽車零組件供應鏈...44 圖 4-4 汽車研發產銷循環圖...45 圖 4-5 汽車產業價值鏈...46 圖 4-6 全球汽車發展史...49 圖 4-7 2008 年全球汽車生產量...52 圖 4-8 2008 年全球汽車銷售量...52 圖 4-9 全球汽車零組件產值統計...53 圖 5-1 2003~2008 年台灣汽車整車產業產值...62 圖 5-2 2008 年各月份台灣汽車市場銷售量統計...63 圖 5-3 2008 年台灣汽車市場品牌別銷售量比較...64 圖 5-4 2003~2008 年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產值...67 圖 5-5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歷程...74 圖 5-6 2000 至 2008 年大陸汽車生產量...76 圖 5-7 2000 至 2008 年大陸汽車銷售量...77 圖 5-8 1978 年與 2008 年大陸汽車產品類型結構圖...77

(9)

vii 圖 5-9 2000 至 2008 年大陸汽車進出口金額...78 圖 5-10 2008 年各轎車品牌在中國市場占有率...79 圖 5-11 2008 年大陸汽車產量前十家廠商...79 圖 5-12 大陸汽車零組件產值統計...81 圖 5-13 2000 至 2008 年中國汽車零組件進出口額...82 圖 5-14 兩岸汽車產業雙鑽石模型分析架構...87 圖 6-1 兩岸汽車產業雙鑽石指標評分圖...101

表 目

目 錄

表 2-1 Porter 產業環境特質分類...10 表 2-2 產品生命週期如何預測策略、競爭及績效表現...11

表 2-3 Hill & Jones 產業生命週期之特徵...12

表 2-4 鑽石理論衍生模型...27 表 2-5 SWOT 配適策略之意義...32 表 2-6 兩岸汽車產業相關研究...34 表 2-7 應用鑽石理論相關研究...35 表 4-1 世界汽車早期的發展歷程...47 表 4-2 全球汽車產業主要集團...…...50 表 4-3 2008 年世界主要國家汽車產銷量...51 表 4-4 全球主要車廠與國際 Tier 1 零組件廠商合作關係...54 表 5-1 台灣汽車產業發展歷程...61 表 5-2 歷年台灣汽車市場銷售量統計...63 表 5-3 我國每百人汽車保有輛統計...64 表 5-4 台灣整車廠與外資合作內容...65 表 5-5 台灣車廠在中國轉投資事業...66 表 5-6 2003~2008 年台灣汽車零組件外銷值...68 表 5-7 2003~2008 年台灣汽車零組件產值組成比例…...68 表 5-8 台灣主要汽車零組件廠商及其大陸布局...69 表 5-9 進入 WTO 後放寬汽車產業之保護狀況...71 表 5-10 中國大陸三大汽車製造商...80 表 5-11 兩岸汽車產業雙鑽石競爭力分析表...94 表 5-12 台灣汽車產業 SWOT 分析...98 表 6-1 兩岸汽車產業雙鑽石指標評分結果...100

(10)

- 1 -

第一

第一

第一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1.1

1.1

1.1

1.1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汽車產業是帶動國家發展的火車頭工業之一,橫跨鋼鐵、機械、電機、電子、 塑膠、紡織、皮革、玻璃、塗料等行業,為關聯性廣、帶動性大的綜合性產業, 不少國家將國內汽車產業發展列為首要的目標,盼能藉由汽車產業蓬勃的發展, 成功帶動相關產業的興起,進一步提升國家及產業競爭力,而全球汽車產業發展 百餘年來,也已形成北美、西歐、日韓三強鼎立之競爭態勢。 然而,在 2008 年油價大幅波動、以及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之下,各大先進 國家車輛市場需求皆大幅下滑(圖 1-1),使得全球汽車產業出現史無前例的成 長停滯甚至嚴重衰退之現象,不少國際大廠面臨裁員、整併、甚至聲請破產之窘 境,各國政府亦相繼提出汽車產業紓困政策,企圖挽救這項百年大業。 圖 圖圖 圖 1111----1111 20082008 年全球20082008年全球年全球汽車銷售年全球汽車銷售汽車銷售量汽車銷售量(量量(((單位單位單位單位::千輛::千輛千輛千輛))))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車輛測試與研究中心(2009/03) 加拿大 1640 (-0.6%) 英國 2483 (-11.2%) 美國 13257 (-18%) 法國 2518 (-0.2%) 德國 3365 (-1.7%) 義大利 2416 (-13%) 南韓 1150 (-5.3%) 台灣 229 (-28%) 日本 5082 (-5.1%) 俄羅斯 3170 (13.6%) 中國 9380 (6.7%) 印度 1980 (-0.5%) 巴西 2820 (14.5%) 墨西哥 1025 (-6.8%) 阿根廷 571 (5.1%) 2 3 1

(11)

- 2 - 在全球大蕭條的環境下,中國大陸以其快速的經濟成長、和龐大的內需市場 為優勢,2008 年汽車銷售量仍然逆勢上揚,超越日本而名列全球第二,並預估 將於 2009 年奪下全球生產量和銷售量的雙料冠軍。因此,各大先進國家無不開 始將發展焦點轉移至這塊新興市場,而中國大陸政府與民間也積極投入發展各項 政策與措施,企圖趁勢壯大汽車產業,不僅要成為汽車大國、更要成為汽車強國。 反觀台灣的汽車產業發展,在整車方面雖然曾經推出過自有品牌飛羚系列, 但礙於內需市場過小,且大部分整車企業皆長期受制於技術母廠,導致難以再在 國內市場有所突破;而零組件方面雖然在外銷售後服務零組件的市場擁有小小一 片天,但始終也無發展出關鍵性零組件的市場,難以在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中占 有一席之地。 基於同文同種的歷史背景,大陸市場是台灣汽車產業突破發展困境的最佳舞 台。然而,因應目前大陸的政治經濟體系與發展條件,要如何選擇合適的方向切 入大陸市場,便成為政府及許多企業及欲探討的課題。本研究即在此背景動機下, 擬對兩岸的汽車產業發展進行比較性分析,並試圖提出台灣汽車產業赴大陸發展 的策略建議。

1.2

1.2

1.2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乃是以台灣與大陸兩岸汽車產業為研究對象,希望在理論基礎的分系 架構下,透過相關文獻蒐集整理與專家訪談之方式,對兩岸汽車產業發展進行深 入了解,並提出台灣汽車產業赴大陸發展的策略建議,故本研究具體目的如下: 1.了解各項產業分析方法,並找出適合進行兩岸汽車產業分析之理論架構。 2.探討全球汽車產業在金融風暴下嚴重衰退之現象及原因。 3.分析兩岸汽車產業之發展歷程、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4.提出台灣汽車產業因應中國市場崛起的發展策略與建議。

(12)

- 3 -

1.3

1.3

1.3

1.3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依章節順序進行,共分為六章。茲說明如下: 第一章、緒論:介紹本研究當前之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並說明研究進行之 流程。 第二章、文獻探討:分別對產業分析方法、以及兩岸汽車產業相關研究文獻 進行說明及整理,並解釋選擇雙鑽石模型做為研究架構之原因。 第三章、研究方法:針對本研究之研究範圍、研究方法、研究架構、以及研 究限制進行說明。 第四章、汽車產業概況:首先界定汽車產業涵蓋之範圍,並對專業名詞給予 解釋和定義,其次再介紹近年來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概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第五章、兩岸汽車產業分析:分別介紹大陸與台灣汽車產業發展歷程與現況, 並以雙鑽石模型考量各項影響兩岸汽車產業競爭之因素,再以 SWOT 分析列出台 灣汽車產業之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透過研究發現,提出適合台灣汽車產業發展之策略, 做為本研究之結論,並對後續研究給予建議。 本研究流程如下頁圖 1-2 所示:

(13)

- 4 - 圖 圖 圖 圖 1111----2222 研究流程圖研究流程圖研究流程圖研究流程圖 緒 論 文獻探討 汽車產業 相關研究 產業分析方法 相關研究 汽車產業定義 台灣汽車 產業分析 大陸汽車 產業分析 台灣汽車產業 SWOT分析 結論與建議 兩岸汽車產業 雙鑽石模型分析 全球汽車 產業分析

(14)

- 5 -

第二

二章

文獻

獻探討

探討

探討

探討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先回顧各種產業分析的相關理論;第二節再探討本研 究所採用之研究架構-鑽石模型之理論發展;第三節則介紹 SWOT 策略規劃,以 提供本研究在結論時,針對汽車產業提出廠商發展可行之策略類型時之基礎;第 四節為本章總結,將回顧兩岸汽車產業的相關論文、以及運用鑽石理論進行研究 之相關論文,並解釋本研究採用雙鑽石模型作為研究架構之原因。

2.1

2.1

2.1

2.1

產業分析理論

產業分析理論

產業分析理論

產業分析理論

2.1.1 2.1.1 2.1.1 2.1.1 產業分析之定產業分析之定產業分析之定義產業分析之定義義 義 所謂產業(industry),是指從事類似經營活動的一群企業總稱(余朝權, 1991);是一群生產相同或類似的產品,而且具有高度替代性產品或服務,來銷 售給顧客的廠商所組成(Porter,1985)。 至於產業分析,顧名思義乃是針對一特定的產業進行分析。產業分析除了要 對一產業的歷史及現況作一番描述外,也要對其原因或影響作一番解釋與說明, 更重要的是,這些解釋與說明,必須應用於對企業未來的影響作預測,才算具備 實質上的管理意涵。換句話說,產業分析基本上不僅是提供「歷史事實」,而是 提供「歷史的教訓」(lessons of history);不僅是供經營者明瞭現況,而是要 供經營者作決策時的參考(余朝權,1991)。 2.1.2 2.1.2 2.1.2 2.1.2 產業分析之目的產業分析之目的產業分析之目的 產業分析之目的 在進行產業分析之前,應該要先釐清研究之目的:不論是供政府制定產業政 策、抑或作為企業界投資產業方向之參考,產業分析人員必須先確定進行每一項 研究活動之目的後,才能進一步決定該活動的內容為何(余朝權,1991;周霞麗, 1998)。

(15)

- 6 - 余朝權(1991)認為,在經營管理上,產業分析大致上有下列五種用途: 1.供策略計畫(strategic planning)之參考; 2.供年度計畫(annual planning)之參考; 3.供特定決策(special decision)之用; 4.投資機構之投資決策(investment decision); 5.供法院訴訟(legal affairs)之用。 產業分析固然是為了不同的用途而準備的,然而各類產業分析之間,仍然有 其共通之處。所有的產業分析都應具備下類四個特性或取向(余朝權,1991): 1.競爭取向(competition-oriented):所有的產業分析都是在強調競爭狀 況的演變及其解釋和預測。 2.未來取向(future-oriented):產業分析的重點是放在未來,而不是放 在現在,更不是放在過去。 3.利潤取向(profit-oriented):產業分析的結果,一定是以利潤作為最 後的取向。 4.外界取向(external-oriented):產業分析對於影響一產業未來狀況的 外在因素也相當關切。 2.1.3 2.1.3 2.1.3 2.1.3 產業分析相關理論產業分析相關理論產業分析相關理論 產業分析相關理論 常見的產業分析觀點,依其研究範圍和重點之差異性,可大致分為產業組織 經濟學觀點、產業環境觀點、產業特質觀點、產業生命週期觀點及產業競爭觀點 等。茲將其分別敘述如下: 一、產業組織經濟學觀點

產業組織(Industrial Organization)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學教授 Mason (1939)提出,他認為企業的獨佔力量是獲得非經濟利益的主因,並可藉由市場

(16)

- 7 -

結構的探討找出企業訂價或生產之行為,而進一步獲利。

Bain(1958)從 Mason 的理論中,發展出「結構–行為–績效」(Structure–

Conduct–Performance; SCP)之產業分析架構,其著重產業結構、廠商行為與 經濟績效之單向關係。從此,產業組織學漸吸引諸多學者投入研究與應用的領 域。

經過多年的相關研究、批評與發展,Carlton & Perloff(1994)提出了現 代產業組織理論,即另外獨立出「產業基本狀況」與「政府政策」二大項目,各 個項目間的關係有雙向的影響,使得S-C-P理論的分析架構更趨完整。在現代產 業組織理論下,廠商可以更完整瞭解競爭狀況,以尋找本身的定位及競爭優勢, 其主要內容如圖2-1所示。 圖 圖圖 圖2222----1111 現代產業組織理論模型現代產業組織理論模型現代產業組織理論模型現代產業組織理論模型

資料來源:Carlton & Perloff(1994)

一般而言,產業組織學在進行產業研究時,有四個重要任務:一是界定與建 立產業的基本概況;二是分析主要的市場業者;三是研究市場結構影響下的廠商 行為;四是評估廠商的經營表現績效(Gomery,1998;摘引自陳炳宏,2001)。 基本概況 基本概況基本概況 基本概況 需求彈性 替代品 季節性需求 市場成長 地區分布 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 廠商數目 廠商進入障礙 產品差異化 成本結構 廠商行為 廠商行為廠商行為 廠商行為 廣告 研究發展 定價行為 廠房投資 廠商績效 廠商績效 廠商績效 廠商績效 生產效率 資源配置效率 資本投資 產品品質 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 法令限制 反拖拉斯法 進入障礙 稅賦規定

(17)

- 8 - 二、產業環境觀點 Duncan(1972)將外在環境分為顧客、供應、競爭、社會政治、科技五個層 面。Thomas(1982)以「一般環境」及「作業環境」指稱環境。而 Richard(1982) 則將環境分為「一般環境」及「特定環境」兩種。 Scott(1987)則認為,所謂的「環境」是指「在特定範圍內,所有個體、 群體、組織及其交互關聯所形成的特定行動域」。因此,一個企業為求穩健成長 與永續經營,就不能不瞭解企業本身所處之環境特質,而針對該環境審視自己的 情況,做出對環境最佳的反應,與產業環境產生良好的互動。 司徒達賢(1979)在其研究中,對台灣12種重要產業所處環境的特質進行研 究,期望了解台灣企業所面臨的環境構面、類型及對產業所構成衝擊的程度,並 嘗試以權變理論列舉基本環境變數為四個組群:一般環境、科技環境、供應環境、 競爭環境,以解釋環境對產業的影響。其結論指出,各環境因素對不同產業有著 不同的影響,並強調企業績效優劣與否,在於策略和組織是否與其所面臨之環境 特質相配合,以產業環境、企業組織和策略績效整合來分析產業。 吳思華(1984)則認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面對的外在環境,包括:經濟、 政治、法律和社會等各方面影響,其中以產業環境和企業經營最為關係密切,也 最值得企業界重視。一般而言,要進行產業環境分析時所需考量的項目包括:產 品狀況、競爭狀況、市場狀況、生產及原料來源狀況等四方面,來作為產業分析 的架構。詳述如下: 1.產品狀況:產品狀況分析以產品線相關程度與產品分類方式分別說明。產 品線相關程度可由生產技術、設備、用料、技術人員、銷售對象等構面,加以評 估。產品分類則以用途不同顧客所表現的消費行為亦不同,而可以分為耐久性、 便利性、物件性質等三類來說明。

(18)

- 9 - 2.競爭狀況:不同產業的業內競爭狀況並不相同。產業的競爭狀況一方面決 定於目前產業內已有的廠商,另一方面,亦決定於可能加入本產業的競爭者。目 前產業內已有的廠商的競爭狀況,可由「產能利用率」及「產品差異程度」等兩 方面加以觀察。可能加入本產業的潛在競爭者的競爭狀況,則由進入障礙難易程 度決定未來競爭程度。 3.市場狀況:市場是企業生存的命脈,沒有廣大市場吸收廠商生產之產品, 則廠商不可能生存。要分析市場狀況可由產業成熟度、銷售對象與買方談判能力、 銷售地區與進出口狀況、政府政策等四點來詳加評定。 4.生產及原料來源狀況:每一產業均具有其特殊的核心技術,以維持其產業 生存或競爭。由核心技術將投入的原料轉化為產品產出,此一轉換過程,關係到 該產業的基本運作方式,經常是分析產業環境關鍵之處。此分析生產狀況可以生 產類型、生產附加價值、生產成本結構、規模經濟潛在利益、以及原料來源狀況, 來加以綜合評估。 三、產業特質觀點 由產業組織經濟學理論架構,可明白產業的基本經濟條件即為產業所具備的 基本特質,吳思華(1988)則進一步根據產業的策略特質的觀點,將產業特質分 為四個涵蓋的基本構面: 1.規模經濟利益潛能:指廠商生產某一產品,其平均成本隨產量增加而遞減, 規模經濟的潛能表現在機器設備利用、原料採購、人工、能源、運輸、銷售等方 面。 2.產品線相關性:指各產業所涵蓋的產品線,彼此間的相似的程度,係透過 生產產品、技術工人、生產設備、原材料(零組件)、銷售對象(顧客型態)、銷售 地區、配銷通路、銷售季節互補程度、廣告促銷活動等構面來衡量。

(19)

- 10 - 3.對市場之獨佔力量:指產業中各廠商對於下游廠家或顧客交易價格或其他 方面之控制能力。市場獨佔力量可由產業集中度、產能利用率、顧客使用必要性、 產品差異程度、顧客相對集中度及政府政策匯集而成。 4.對原料來源之獨佔力量:指產業中各廠商對其上游廠家或市場價格控制力 量。原料來源之獨佔力量係由產業集中度、原料之重要性、原料差異程度、供應 商相對集中度及政府政策等匯集而成。 以上所示之四項產業特質基本構面,實已包括了組織經濟學觀點中的基本該 礦與市場結構變數,然而此分析也加入了策略概念,所強調的是產業特質和策略 特質之間的配對關係。 而Porter(1980)則將產業環境依成熟度及全球競爭的大小分成初生、分散、 變遷、衰退及全球性競爭五種,並認為不同的產業環境有其不同的特質,其特質 如表2-1所示。 表 表表

表2222----1111 PorterPorter產業環PorterPorter產業環產業環產業環境特質境特質境特質境特質分類分類分類分類

資料來源:Porter(1980),修改自白錫盈,2002 產業的環境 特質 分散型產業 是一個競爭廠商很多的環境,在此產業中,沒有一個廠商有足 夠的市場佔有率去影響整個產業的變化,在此產業中大部份為 私人所有之中小企業。 新興產業 指一個剛剛成形,或因技術創新、相對成本關係轉變、消費者 出現新需求或經濟及社會的改變,而導致轉型的新產業。 變遷產業 產業經過快速成長期進入比較緩和成長期,稱之為成熟性產 業,但可經由創新或其他方式促使產業內部廠商繼續成長而加 以延緩。 衰退產業 凡連續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單位銷售額呈現絕對下跌走勢 的產業,而且產業的衰退不能歸咎於營業周期或其他短期的不 連續現象。 全球性產業 競爭者的策略地位,在主要地理區域或國際市場,都受其整體 全球地位根本影響。

(20)

- 11 - 四、產業生命週期觀點 Porter(1980)將產業生命週期分為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 期,並針對購買者及購買者行為、產品及產品設備、生產與配銷、整體策略、競 爭與風險等項目,說明產業如何在生命週期的歷程中改變,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策 略制定,如表2-2所示。 表 表表 表22-22---2222 產品生命週期如何預測策略產品生命週期如何預測策略、產品生命週期如何預測策略產品生命週期如何預測策略、、、競爭及績效表現競爭及績效表現競爭及績效表現競爭及績效表現 資料來源:Porter(1980) 萌芽期 成長期 成熟期 衰退期 購買者 及 購買者 行為 .高所得購買者 .購買者慣性 .購買者須被說服 去試用產品 .購買團體擴大 .購買者會接受不 同的品質 .市場飽和 .重複購買 .選購某些產品 .購買者對產品非 常精通 產品 及 產品 設備 .品質差 .產品設計和發展 為主要關鍵 .產品尚未標準化 .不斷的改變設計 .產品有技術和功 用的差異 .複雜產品以可靠 性為主要關鍵 .競爭產品改進 .品質佳 .品質極佳 .產品差異化低 .產品改變的速度 緩慢 .每年形式上進細 部改變 .幾無產品差異化 .產品品質有瑕疵 生產 與 配銷 .產能過剩 .生產批量短 .高度科技人力 .高生產成本 .專業化通路 .產能不足 .轉為大量生產 .爭奪配銷通路 .大量配銷通路 .最適產能 .生產程序穩定 .工人技術要求低 .寬產品線造成高 實體配銷成本 .縮短配銷通路以 提高毛利 .產能嚴重過剩 .大量生產 .專業化通路 整體 策略 .擴大市場佔有率 .R&D、工程設計 為關鍵功能 .適宜改變價格或 品質形象 .行銷為關鍵功能 .不適宜擴大市場 佔有率 .競爭成本為關鍵 .成本控制為關鍵 競爭 .少數廠商 .進入競爭者很多 合併廠商很多 .價格競爭 .私人品牌增多 .退出 .競爭者減少 風險 .風險高 .成長足以抵償風 險。 .週期性風險

(21)

- 12 -

Hill & Jones(1995)亦根據產品生命週期的概念,來預測產業演變軌跡, 其界定產業生命週期為導入期、成長期、震盪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圖2-2), 產業成長或衰亡因素來自環境的變化。不同產業具有各自產業生命週期型態,而 對於個別之產業在每一生命週期階段,亦顯示出不同的產業特性。(表2-3) 圖 圖圖

圖2222----2222 HillHillHill Hill &&&& JonesJonesJones Jones 產業生命週期曲線產業生命週期曲線產業生命週期曲線產業生命週期曲線

資料來源:Hill & Jones(1995)

表 表表

表2222----3333 Hill & Jones Hill & Jones Hill & Jones 產業生命週期之特徵Hill & Jones 產業生命週期之特徵產業生命週期之特徵產業生命週期之特徵

資料來源:Hill & Jones(1995)

產業生命 週期階段 主要產業特徵 產品價格 通路型態 進入障礙 競爭手段 廠商競爭 導入期 利用成本加成 建立選擇配銷 開發技術員料 教育消費者 競爭廠商少 成長期 規模經濟效益 拓大配銷通路 建立產業規則 大量促銷 競爭逐漸增加 震盪期 滲透市場價格 密集通路 建立差異化 增加品牌激勵 強烈 成熟期 價格平穩 更加密集配銷 產業集中 低成本 競爭緩和 衰退期 降價最低 除去無利潤點 創新或結盟 收割策略 逐漸退出 需 求 導入期 成長期 震盪期 成熟期 衰退期 時 間

(22)

- 13 - 五、產業價值鏈觀點 Porter 於 1985 年出版之「競爭優勢」中提出「價值鏈」一詞。所謂價值 鏈,係指企業創造有價值的產品或勞務予顧客的一連串「價值創造活動」,主要 目的在於連結成本領導地位或產品差異化之價值創造活動。Porter 將企業價值 鏈作業活動依技術特性或策略特性區分為主要活動(Primary Activities)與輔 助活動(Support Activities)兩大項,其價值鏈如圖2-3所示。 圖 圖圖 圖2222----3333 企業價值鏈企業價值鏈企業價值鏈企業價值鏈 資料來源:Porter(1985) Porter(1985)提出價值鏈的同時,亦指出企業的價值鏈其實是包含在一個 範圍更廣泛的「價值體系」裡,所謂價值體系,是由企業與其上、下游組織的價 值鏈集合而成(圖2-4)。供應商之價值鏈能夠創造價值並將之傳遞至企業價值 鏈的採購項目;此外,產品經由銷售通路送達顧客,使通路價值影響顧客之價值 認知,也成為價值體系之一份子。因此,競爭優勢的創造與維持,不僅繫於企業 對自身價值鏈的瞭解,更要瞭解企業如何因應與配合整個價值體系。Porter 認 為價值體系的觀念除可用於企業內部主要價值活動的分析,及與競爭者各項主要 價值活動之成本比較外,亦可運用於整個產業。

(23)

- 14 - 圖 圖圖 圖2222----4444 價值體系價值體系(價值體系價值體系(((產業價值鏈產業價值鏈產業價值鏈產業價值鏈)))) 資料來源:Porter (1985) Reimann (1989)認為一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僅視其本身的價值鏈而定,尚須考 量供應商與顧客之價值鏈;瞭解供應商價值鏈有助於企業對供應商的談判力,而 瞭解顧客價值鏈則能幫助企業達到成功的差異化。 Brathwaite (1992)則指出價值鏈的觀念連結了所有產業之廠商及顧客,所 有產業活動可被視為在價值鏈內連結在一起,從價值鏈不同活動連結的交互作用 來管理價值鏈,使顧客價值認知最大化為一項超越企業界限的工作。 司徒達賢(1995)則認為此價值系統又可稱為產業價值鏈(Industrial Value Chain),且任何產業都是由一連串的價值活動所構成,這些價值活動一方面提 供附加價值,一方面產生成本,同時也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潛在來源。產業價值鏈 可以區分為許多階段或價值活動,每個產業的價值鏈不同,即使同一產業中的不 同企業,其所認知的價值鏈亦不盡相同。

(24)

- 15 - 六、產業競爭觀點 產業競爭觀點下的分析模式,以 Porter 所提出的五力分析及國家競爭力鑽 石模型為代表。由於本研究將採用鑽石模型為兩岸汽車產業分析之架構,故此部 分將先行介紹五力分析模式,並於下節中進一步探討鑽石模型及其後續的理論發 展。 Porter(1980)所提出之五力分析,乃是以競爭力為其論點,指出一個產業 的競爭態勢主要受五種競爭力影響:現有競爭者、潛在進入者、替代品的威脅、 購買者的議價力、及供應商的議價力。每一種競爭力背後,均隱含著會影響企業 經營的各種經濟面與社會面因素,而這五種作用力量除了決定產業的競爭態勢外, 也決定產業未來獲利能力。透過這五種競爭動力,可瞭解目前產業結構,也可以 瞭解企業本身在產業中所出地位之優劣勢,並進而擬出適當之競爭策略。此五種 競爭力圖示及說明如下: 圖 圖圖 圖2222----5555 五力分析五力分析五力分析五力分析 資料來源:Porter(1980) 潛在進入者 替代品 供應者 購買者 現有競爭者 供應者的 議價能力 購買者的 議價能力 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替代品的威脅 現有廠商 的競爭程度

(25)

- 16 - 1.現有競爭者:現有競爭者間的競爭激烈程度,將會決定產品或服務的價格 與企業的經營作業成本。如果競爭者所提供的產品價格較低,企業原先的顧客就 可能會流失。當競爭愈激烈時,所需的廣告與促銷費用也會愈高。現有廠商之間 的競爭是由一些交互影響的結構性因素所造成的。例如競爭者很多、競爭者間的 實力相當、產業成長緩慢、固定本高、缺少差異性、競爭者多元化等。 2.潛在進入者:新進入產業的廠商,帶來了新增的產能,目的在獲得一部份 的市場,此時往往也會奪走許多資源,結果使原有廠商的成本上漲,產品售價下 跌,利潤減少。新廠商進入產業的威脅,其大小要看目前的進入障礙、以及進入 者預期現有廠商的可能反應而定。 3.替代品威脅:替代品就是那些在消費者心目中可以取代本產品的事物。換 言之,若產品的價格太高,消費者就會改買替代品。因此,替代品的存在會限制 企業所能訂定的價格,而影響產業的獲利率。就廣義上來說,產業內所有廠商都 在和生產替代品的產業競爭。 4.購買者議價能力:購買者和生產者的抗爭,表現在迫使生產者降價,爭取 較好品質或更多的服務,並造成業者彼此競爭。造成顧客議價能強的原因包括買 方集中、買方購買數量佔賣方總銷售量的比例極高、產品為標準品、轉換成本低、 購買者所能賺取的利潤微薄、購買者擁有向後整合的能力、買方的產品或服務 等。 5.供應者議價能力:供應者可以藉由提高勞務或零組件的價格,或降低品質, 來對一個產業的成員施加壓力,如果該產業無法跟著調整售價來吸收上升的成本, 則該產業的超額利潤就會轉移至供應者手中。而供應者議價力量主要來自於該產 業的基本勞務或主要零組件由少數供應商供應、沒有替代品、同時購買者本身又 欠缺向上整合或自行生產的能力。

(26)

- 17 -

2.2

2.2

2.2

2.2

鑽石模型理論

鑽石模型理論

鑽石模型理論

鑽石模型理論

2.2.1 2.2.1 2.2.1

2.2.1 PorterPorterPorter Porter 的鑽石模型理論的鑽石模型理論的鑽石模型理論 的鑽石模型理論

Porter(1990)在其著作「國家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所提出的國家競爭力鑽石模型,乃是針對某一特定產業何以在某特 定國家擁有競爭優勢,嘗試提出一具有普遍解釋能力的理論架構。雖然當時將鑽 石模型視為探討國家競爭力分析工具,但 Porter 也強調,配合國家的特有資源 條件與優勢,經過分析及評估,可以提供有效的資料促使政府制定、執行、控制 與規劃最有利於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故鑽石模型除了被廣泛應用在國家競爭力 分析、以及政府制定國家策略的參考以外,也不失發展成一個產業競爭力的分析 架構(Leigh & Chobanyan,2006;Hodgetts,1993)。 在鑽石模型理論中,Porter 認為一個國家內的某些產業如何能在激烈的國 家競爭中嶄露頭角,可從每個國家都有的四項環境因素來討論,包括生產要素條 件、市場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援產業、以及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等四項內生因 素,而這些因素也同時受到政府及機會兩個外生因素的影響。在這六項因素的交 互作用下,可能會加強本國產業創造競爭優勢的速度,也可能成為產業發展遲滯 不前的原因。 以下分別予以說明: 一、生產要素條件(Factor Conditions): 生產要素條件在競爭優勢中具有關鍵重要性的影響,其分類在不同的文獻中 有些許差異,但所涵蓋的範圍應大致類似。依據 Porter 的看法,可分為五大類: 1.人力資源:包括工作量、技術能力、人事成本、同時亦考慮標準工時與勞 動倫理的表現。 2.資本資源:國家金融體系的資金總量與資金成本。 3.知識資源:國家擁有關於產品的科學、技術和市場的知識。

(27)

- 18 - 4.天然資源:包括自然資源的充沛與否、品質優劣、工地價格、水電力、材 礦產、地理位置、氣候等,及其他有形資源。 5.基礎建設:包括運輸系統、通訊設施、郵政快遞、健康保險等與產業效率 有關的建設屬之。 這些生產要素有些是先天決定的,有些則需要靠長期開發與培育,Porter 認為長期開發與培育的重要性,應該較前者更為重要,也就是形成國家產業競爭 力的主要來源。 二、需求條件(Demand Factors): 即市場對該產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之需求規模與型態,在Porter所研究的 各項產業之中,都能看出市場需求條件的廣泛影響力。包括: 1.國內市場的性質:國內客戶的需求型態及特質,包括需求的區隔結構、國 內客戶複雜程度和需求特性以及是否有預期需求之購買者的變數。 2.國內市場的需求規模和成長速度:包括國內市場的需求規模、客戶多寡、 國內市場需求成長率以及國內市場是否有先發需求或提前飽和等變數。 3.國內市場需求國際化情形:是否具機動性或跨國型之本地客戶及對外市場 之影響。 因此,市場之需求條件一方面透過規模經濟,提高產業內廠商的生產效率, 一方面若內需市場對品質有較高的需求,特別是擁有一些專業且挑剔的客戶,則 產業內的廠商將容易掌握住市場的脈動,也會有更多創新與發展的動機。 三、相關與支援性產業(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指國內相關產業和支援產業之間具有的互補性活動。當特定產業上下游的相 關產業,能夠發展得更趨健全且更具有競爭優勢時,則此一產業於國際市場競爭 中亦將更具優勢。除了相關產業與支援性產業本身是否具有競爭優勢之外,產業

(28)

- 19 -

之間的互動關係,尤其是企業之間的協調、合作,與研發成果之間的外溢與擴散 程度都是影響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原因。(Narula,1993)

四、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firm strategy、structure and rivalry): 包括企業在一個國家的基礎、組織與管理型態,以及國內市場競爭對手的表 現。企業的策略與結構,經常受到社會、文化、歷史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不 同的樣貌,表現於產業內的競爭,便形成不同的競爭型態。競爭程度愈為劇烈, 就表示國內的競爭對手能給予產業內競爭廠商直接的壓力更大,因而淘汰不具效 率的廠商,形成企業具有面對更廣袤的國際市場發展的動力,當然也就有助於產 業整體國際競爭力的提昇,而國家競爭優勢便是建構在各種差異條件下的最佳組 合模式,其考量的重點包括: 1.該產業之廠商策略管理型態與組織結構。 2.該產業之廠商的企業目標。 3.該產業的競爭情況。 4.該產業之廠商所屬員工之個人事業目標。 五、政府(Government): 上述四大內生因素所構成的系統,必須經由內部的催化與良性的互動才會建 立起競爭優勢,而在 Porter 的思維中,政府的角色則在於供應此四項內生因素 互動的能量。一般來說,政府影響四個內生要素互動的情形有六種主要的方式: 1.資金的直接補助; 2.資本市場的政策; 3.教育政策; 4.改變需求條件或影響購買者,特別亦是重要的購買者; 5.建立產品標準、規範;

(29)

- 20 - 6.設定遊戲規則,甚至加入競局。 Porter認為政府的角色對四個內生因素的影響相當微妙,且影響導向既有正 面、也有負面,理想的政府應該在介入干預與放任之中,取得微妙的平衡。 六、機會(Chance): 機會一般與產業所處的國家環境無關,亦非為企業內部能力,甚至不是政府 所能影響。Porter 認為可能形成機會進而影響產業競爭力的情況有下列幾種: 1.基礎科技的發明與創新。 2.傳統科技出現斷層。 3.生產成本突然升高。 4.金融市場或匯率發生重大變化。 5.全球區域市場需求遽增。 6.外國政府之重大決策。 7.戰爭。 機會的重要性在於它可能打斷事物的發展進程,使原來處於領先地位企業的 競爭優勢失效,落後國家的企業如果能順應局勢的變化、利用新機會便可獲得競 爭優勢。但機會對競爭優勢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同樣的機會給不同的企業帶來 不同的結果,能否利用機會以及如何利用,還是取決於上述四種內生因素。 由於此六項因素交互作用之圖形看起來像一個菱形鑽石,故稱之為「鑽石模型」, 如圖2-6:

(30)

- 21 - 圖 圖圖 圖2222----6666 國家競爭力鑽石模型國家競爭力鑽石模型國家競爭力鑽石模型國家競爭力鑽石模型 資料來源:Porter(1990) 2.2.2 2.2.2 2.2.2 2.2.2 鑽石模型理論後續發展鑽石模型理論後續發展鑽石模型理論後續發展 鑽石模型理論後續發展 在Porter 提出鑽石模型作為衡量產業或國家競爭力的方法之後,鑽石模型 受到廣泛的研究與討論,也受到許多質疑與批評。Porter & Van Prooijen(1992) 就首先提出了鑽石模型未考慮到文化因素對競爭力影響之看法。

Cartwright & Barrnger(1993),與 Bellak & Weiss(1993)則認為,Porter 之鑽石模型僅針對少數國家進行觀察,其外部效度將受到質疑,且因為該模型乃 從結果反推得出之模式,使得其理論缺乏演譯的假設性。

Hodgetts(1993)與 Van Den Bosch & DeMan(1994)也認為,原鑽石模型 並未清楚建構政府構面,政府對企業之影響為正向或負向也無清楚解釋。 然而,楊澤泉(1991)卻提出,縱使鑽石理論缺乏較為嚴謹的數量模式而產 生些許負面評價,但對國家競爭優勢的研究無疑地提供了一個廣泛簡潔的新方向, 且扣除掉一些可能的限制,鑽石模型的確是一個相當具有價值的分析工具。 (Chobanyan& Leigh, 2006) 企業策略、 結構與競爭 生產要素 條件 需求 條件 相關與 支援性產業 機會 政府

(31)

- 22 -

當然,也不乏有許多學者依據其個人見解,提出若干改進之模型,茲分述如 下:

一、雙鑽石模型(The Double Diamond Model)

Rugman & Verbeke(1993)認為「鑽石模型」偏向單一國家之探討,遂以生 產要素為核心,在 Porter 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兩國之間相互影響的「雙鑽石模 型」(Double Diamond Model),以解釋兩國之間貿易共生的關係,如圖2-7所 示。 圖 圖圖 圖2222----7777 雙鑽石模型雙鑽石模型雙鑽石模型雙鑽石模型

資料來源: Rugman & Verbeke (1993)

需求條件 企業策略、 結構與競爭 相關與 支援性產業 生產要素 條件 需求條件 相關與 支援性產業 企業策略、 結構與競爭 第一國鑽石 第二國鑽石

(32)

- 23 -

二、九要素鑽石模型(The Nine-Factor Diamond Model)

Cho(1994)認為韓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在於具有良好教育的、充滿活力 的和富有獻身精神的人力因素,因此將原本 Porter 以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 生產資源條件、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援性產業等四項「物質要素」為主的鑽石模 型,添加了勞工、專家、政治家與官僚、企業家等四項「人力要素」,並保留原 有的「機會」外生要素,建構了「九要素鑽石模型」,如圖2-8所示。 圖 圖圖 圖2222----8888 九要素鑽石模型九要素鑽石模型九要素鑽石模型九要素鑽石模型

資料來源: Cho & Moon(2000)

國際競爭力 相關與 支援性產業 企業策略、 結構與競爭 生產資源 條件 需求條件 政治家 與官僚 企業家 機會 專家 勞工

(33)

- 24 - 三、五角鑽石模型 由於「機會」因素難以透過標準化且客觀的工具來加以衡量,一般對於無法 解釋的原因即歸類於隨機性因素,反而會使得鑽石模型在解釋時失去學理上的嚴 謹性。因此後續學者對鑽石模式進行實證或修正時,大多沒有針對機會此構面加 以探討,故本研究於後續分析時,也將忽略此一構面。 陳正男與譚大純(1997)在實證研究中發展了「五角鑽石模型」,其保留了 「政府」構面,但是將「機會」從鑽石模型中刪除,意即將鑽石模型簡化為生產 要素條件、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援性產業、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與政府等五 大構面,並針對模型進行量表化的研究,以強化模型構面的穩定性。(圖2-9) 圖 圖圖 圖2222----9999 五角鑽石模型五角鑽石模型五角鑽石模型五角鑽石模型 資料來源:陳正男與譚大純(1997)

(34)

- 25 -

四、一般化雙鑽石模型(The Generalized Double Diamond Model)。

Moon(1995)、Rugman & Verbeke(1998)認為「雙鑽石模型」有其侷限性, 它不適用於對北美自由貿易區外的其他經濟體之競爭力的分析, 遂進一步將雙 鑽石模型拓展為可更廣泛應用於各經濟體的「一般化雙鑽石模型」(圖2-10)。 圖 圖 圖 圖2222----11110000 一般化的雙鑽石模型一般化的雙鑽石模型一般化的雙鑽石模型一般化的雙鑽石模型

資料來源: Moon(1995),Rugman & Verbeke(1998)

線:外部的粗實線鑽石是「全球鑽石」(Global Diamond),乃假設一個國 家經濟完全溶入到全球經濟時,該國國際競爭力的決定因素,它的大小在可預期 時間內是固定不變的。 線:中間的虛線鑽石代表的就是「國際鑽石」,它是在納入了「跨國經營」 變量後的競爭力。 線:內部的細實線鑽石代表的就是「國內鑽石」,它的大小是由國家大小和 該國競爭力(指沒有考慮「跨國經營」變量時競爭力的情況)所決定。 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 相關支援性產業 生 產 要 素 條 件 需 求 條 件 全球鑽石模型 國際鑽石模型 國內鑽石模型

(35)

- 26 - 五、兩岸產業雙鑽石模型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2003)根據雙鑽石模型,以相關與支援性 產業為中心,針對兩岸產業中人才、資本與技術能力上的競爭方式設計了「兩岸 產業雙鑽石模型」,如圖2-11。 圖 圖 圖 圖2222----11111111 兩岸產業雙鑽石模型兩岸產業雙鑽石模型兩岸產業雙鑽石模型兩岸產業雙鑽石模型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ITIS 計劃(2003) 台灣基礎建設 台灣生產要素 台灣消費者 大陸基礎建設 大陸生產要素 大陸消費者 台灣產業 大陸產業 技術累積 技術累積 台灣 政府 大陸 政府 相 關 支 援 性 產 業

(36)

- 27 -

六、雙元性雙鑽石模型(The Dual Double Diamond Model)

Cho,Moon & Kim(2006、2007、2008)在韓國產業政策研究院所提出的國 家競爭力研究報告中,也根據九要素鑽石模型以及一般化鑽石模型,提出了「雙 元性雙鑽石模型」。此模型主要是在添加了九要素鑽石模型中所提之「人力要素」 後,再加上一般化鑽石模型中所考量的國際間關係所形成。如圖2-12所示: 圖 圖 圖 圖22-22---12121212 雙雙元性雙雙元性元性元性雙鑽石模型雙鑽石模型雙鑽石模型雙鑽石模型

資料來源:Cho,Moon & Kim(2008)

茲將各學者針對 Porter 鑽石模型提出之衍生模型彙整如表2-4: 表 表 表 表 2222----4 4 4 4 鑽石理論衍生模型鑽石理論衍生模型鑽石理論衍生模型鑽石理論衍生模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學者 時間 衍生模型 備註

Rugman & Verbeke 1993 雙鑽石模型 修正為兩國關係

Cho 1994 九要素鑽石模型 添加四項人力要素

陳正男、譚大純 1997 五角鑽石模式 刪除機會要素

Moon 1995

一般化的雙鑽石模型 修正為全球關係

Rugman & Verbeke 1998

Cho,Moon & Kim 2006 雙元性雙鑽石模型 添加人力要素並

修正為全球關係 物質 要素 人力 要素 生 產 要 素 條 件 需 求 條 件 相關與 支援性產業 企業策略、 結構與競爭 勞 工 專 家 企業家 政治家與官僚 國內鑽石模型 國際鑽石模型

(37)

- 28 - 綜合以上學者論述及模型建構,可發現鑽石模型在後續的理論發展中已漸趨 完整及全面。在競爭力範圍方面,由原本僅考量單一國家的單鑽石模型,衍伸為 考量國際間貿易共生關係的一般化雙鑽石模型;在競爭力來源方面,由原本僅考 量四項物質要素的鑽石模型,衍伸為添加了四項人力要素的九要素鑽石模型;而 最後更是結合了一般化雙鑽石模型與九要素鑽石模型,發展出了雙元性雙鑽石模 型,不但考量了國際間的貿易共生關係,也將人力要素加入競爭力的分析當中。 其理論之發展可描繪如圖2-13所示: 圖 圖 圖 圖2222----13131313 鑽石模型理論發展鑽石模型理論發展鑽石模型理論發展鑽石模型理論發展

(38)

- 29 -

2.3

2.3

2.3

2.3

SWOT 策略規劃

策略規劃

策略規劃

策略規劃

2.3.1 2.3.1 2.3.1

2.3.1 SWOTSWOTSWOT SWOT 分析分析分析 分析

在擬定競爭策略之前,企業皆有必要分析自身及週遭大環境,因此怎麼分析 以及如何分析,也可說是競爭策略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而其中最被廣泛運用的, 就屬SWOT分析了。SWOT分析之概念最早由Steiner(1965)所提出,而經濟學者 Andrews(1971)在其經濟性策略發展模式中,將企業內部的獨特能力或資源的 優劣勢所在,及外在環境中存在的機會與威脅,視為策略運行中的兩大基石,提 出以 SWOT 來分析產業的經營策略,藉由分析企業內部以及企業外部的雙重構面, 來作為擬定競爭策略的依據。(圖2-14) 圖 圖圖

圖 2222----14141414 SWOTSWOTSWOTSWOT 因子分類因子分類因子分類因子分類

資料來源:Valentin(2001)

SWOT 分析中,以內在與外在環境、有利與不利兩個構面切割出四個象限(圖 2-x),其中「S」是指優勢(Strengths)、「W」是指劣勢(Weakness)、「O」 是指機會(Opportunities),「T」則是指威脅(Threats)。內外部因子的區 分以組織本身對於因子的「控制力」而定(Fleiser & Bensoussan,2002),組 織無法控制的因子歸為「外部環境因子」,反之則歸於「內部環境因子」。 內在環境因子 外在環境因子 有 利 因 子

優勢

機會

不 利 因 子

劣勢

威脅

(39)

- 30 - Collett(1999)指出,透過 SWOT 分析,一個組織得以發展符合本身能力 以及外在客觀環境所需求的策略,不僅可以了解過去與目前之優、劣勢條件,更 能掌握未來機會、威脅之趨勢發展,獲得整體分析。 2.3.2 2.3.2 2.3.2

2.3.2 SWOT SWOT SWOT 策略規劃SWOT 策略規劃策略規劃 策略規劃

在進行 SWOT 分析後,Weihrich(1982)與薛義誠(2007)更進一步運用配 對策略(matching),將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相互配對組合,提出利弊得失 TOWS 矩陣(圖2-15)與優勝劣敗 TWOS 矩陣(圖2-16),並產生六種不同環境 下可行的因應策略,以協助企業掌握內部優勢,克服自身弱勢,利用外部機會, 避開環境威脅。茲將其配對後之矩陣與六種策略說明如下: 圖 圖 圖

圖2222----15151515 利弊得失利弊得失 利弊得失利弊得失 TOWS TOWS TOWS 矩陣TOWS 矩陣矩陣 矩陣 圖 圖2圖圖2-22---161616 16 優勝劣敗優勝劣敗 優勝劣敗優勝劣敗 TWOS TWOS TWOS TWOS 矩陣矩陣矩陣矩陣

資料來源:Weihrich (1982) 資料來源:薛義誠(2007) 1.優勢與機會(SO 策略) : 因為外在機會並非組織內部所能控制之因素,故若策略能夠掌握外在之機會 配合組織本身內部之優勢,即可為組織創造出競爭優勢。此策略的目的是最大化 /最大化(Max-Max),即分別最大化內部優勢,和在有利的機會條件下運用優勢 最大化組織利益。 SWOT 分析 內部因素 優勢 劣勢 外 部 因 素 機 會 SO 策略 Max-Max WO 策略 Min-Max 威 脅 ST 策略 Max-Min WT 策略 Min-Min SWOT 分析 有利因素 優勢 機會 外 部 因 素 劣 勢 SW 策略 Max-Min WO 策略 Min-Max 威 脅 ST 策略 Max-Min OT 策略 Max-Min

(40)

- 31 - 2.優勢與威脅(ST 策略): 因為組織本身無法利用自己的力量對外在環境的威脅做改變,故此策略的重 點在於面對外在環境不力的威脅下,提升組織內部優勢來與以克服,以維持組織 的競爭力。此種策略的目的是最大化/最小化(Max-Min),及最大化內部優勢, 和在不利威脅條件下,藉由優勢最小化威脅以減少對組織所造成的傷害。 3.劣勢與機會(WO 策略): 雖然外在環境對於組織是有利的,但因為組織本身內部的劣勢,可能導致組 織錯失機會,故必須強化組織的劣勢,並配合外在有利機會,創造組織利潤。此 策略的目的是最小化/最大化(Min-Max),即將組織的劣勢最小化,和透過組織 劣勢的改善,運用外在有利的機會條件最大化組織利益。 4.劣勢與威脅(WT 策略): 組織在面對外在不利威脅條件下,內部也存在劣勢且無法突破困境。此時策 略需能夠改善組織劣勢、強化組織不足之處,試圖在不利的條件下,消極地防禦 以維持現有競爭地位 (伍忠賢,1998)。此種策略的目的是最小化/最小化 (Min-Min),即最小化劣勢,改善組織弱點、補強或消除組織劣勢,並透過組 織劣勢的改善,最小化外在不利威脅對組織所造成的傷害。 5.優勢與劣勢(SW 策略): 組織面對內部存在的優勢和劣勢的情況下,須能藉由內部的長處來彌補內部 現存的劣勢,以最小化劣勢來減少對組織的傷害。即根據內部所擁有的資源決定 各種「截長補短」的優勢與劣勢的組合,擬定對組織最有力的策略。此種策略的 目的是最大化/最小化(Max-Min),即最大化組織優勢,補強其劣勢,透過劣勢 的減少,以提升組織內部能力。

(41)

- 32 - 6.機會與威脅(OT 策略): 組織同時面對外在的機會和威脅下,須評估機會與威脅的組合對組織造成的 影響,而擬定組織「趨吉避凶」的策略。此種策略的目的是最大化/最小化 (Max-Min),即在有利的機會條件下最大化組織利益,並透過組織劣勢的改善, 最小化外在不利威脅對組織所造成的傷害。 茲將六種 SWOT 分析衍生的策略模式整理如下表 2-5: 表 表 表

表 2222----5555 SWOTSWOTSWOTSWOT 配適策略之意義配適策略之意義配適策略之意義配適策略之意義

資料來源:薛義誠(2007)

SO 策略 ST 策略 WO 策略 WT 策略 SW 策略 OT 策略 策 略 目 的 最大化 /最大化 最大化 /最小化 最小化 /最大化 最小化 /最小化 最大化 /最小化 最大化 /最小化 策 略 意 義 強化優勢 運用機會 強化優勢 降低威脅 改善劣勢 運用機會 改善劣勢 降低威脅 強化優勢 改善劣勢 以 截長補短 運用機會 降低威脅 以 趨吉避凶

(42)

- 33 -

2.4

2.4

2.4

2.4

本章總結

本章總結

本章總結

本章總結

從本章相關文獻的探討可了解,由於分析的對象、範圍或研究目的、用途的 不同,會造成產業分析人員所採用的理論模型或分析構面有所差異。其中利用的 產業分析構面自然也包括產業經濟學觀點、產業環境觀點、產業特質觀點、產業 生命周期觀點、產業價值鏈觀點、與產業競爭力觀點等各種不同觀點下的方法。 而分析國內外目前有關產業分析的論文,除了針對不同的需求運用上述的分 析架構外,多會輔以訪談或問卷等初級資料蒐集之方式,以求資料之完整性,並 將產業分析後之內容延伸至策略層級。故本章除了先探討產業分析相關理論外, 也在最後引用SWOT分析架構,做為本研究在撰寫結論與建議時之參考。 筆者在參考近年來國內兩岸汽車產業相關研究(表2-6)後發現,在產業分 析方法選擇上,除了少數非質性的研究利用假設檢定、灰色系統理論預測模式、 資料包絡分析等方法外,多數質性研究方法皆以個案分析、產業價值鏈分析、以 及產業競爭力分析為主,而在策略分析方法上,則以 SWOT 分析最為普遍。 由於本研究乃針對兩岸汽車產業做一整體之分析,而非針對少數個案進行研 究提供策略建議,故並不以個案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而產業價值鏈分析之重點 在於各產業價值活動之成本及其所產生之效益、亦非本研究所欲探討之課題;故 本研究擬以產業競爭力觀點下之鑽石模型,作為本研究之主要研究架構。 雖然國內應用鑽石模型進行產業分析之產業範圍相當廣泛(表2-7),包括 生物科技產業、醫療產業、半導體產業、TFT-LCD 產業、台灣扣件產業、與汽車 產業等,但其所應用之鑽石理論多半為 Porter 最早提出之單鑽石理論,而對於 其後續衍生出的多鑽石模型,由於其分析之架構較聚焦於國家層級,是否仍適用 於產業分析仍有待進一步商榷。截至目前為止,僅有利用兩國間貿易關係之雙鑽 石模型為產業分析工具之研究,而尚未發現以一般化雙鑽石模型、九元素鑽石模

(43)

- 34 -

型、或是雙元性雙鑽石模型應用於產業分析之例。

因此,本研究在分析兩岸的汽車產業時,將參考Rugman & Verbeke(1993) 及工研院(2003)所建構的雙鑽石模型,設計本研究之分析架構,並在分析後提 出策略建議時,以 SWOT 分析做為提供策略選擇時之參考。 表 表表 表2222----6 6 6 兩岸汽車產業相關研究6 兩岸汽車產業相關研究兩岸汽車產業相關研究兩岸汽車產業相關研究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作者 時間 文獻名稱 研究方法 成功大學 黃一芳 2003 產業環境、多角化色略與經營績效之研 究-以台灣汽車產業為例 次級資料分析 命題假設檢定 朝陽科技大學 趙嬙 2003 灰色預測理論應用於汽車產業預測之 研究-以台灣、大陸市場為例 灰色系統理論 預測模式 元智大學 蔡志宏 2004 台灣汽車產業之供應鏈整合探討-以中 華汽車為例 次級資料分析 個案分析 元智大學 黃鴻凰 2004 大中華地區汽車產業競爭策略之研究 次級資料分析 個案分析 中正大學 賴慈香 2004 我國汽車產業價值鏈分析之實證研究 價值鏈分析 工研院IEK 戴志言 2004 中國大陸汽車市場展望與商機 競爭力分析 世新大學 林茂揚 2006 中國大陸汽車產業之競爭力分析 文獻分析 元智大學 袁孝勳 2006 後發優勢與趕超的競爭態勢演化-從日 韓經驗看兩岸汽車產業自主研發的發 展機會 兩岸汽車產業 雙鑽石競爭力 分析 大葉大學 楊國興 2006 兩岸汽車產業之生產效率分析-資料包 絡分析法應用 資料包絡分析 工研院IEK 黃進華 2007 大陸汽車重要零組件發展趨勢與台灣 產業因應策略 初級資料分析 次級資料分析 工研院IEK 江愛群等七人 2007 台灣廠商切入汽車電子市場的致勝之 道 個案分析 中山大學 張琮弼 2008 中國汽車產業的合資發展策略研究-以 上海汽車公司與通用汽車的合作為例 次級資料分析

(44)

- 35 - 表 表表 表2222----7 7 7 應用鑽石理論相關研究7 應用鑽石理論相關研究應用鑽石理論相關研究應用鑽石理論相關研究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學者 時間 研究名稱 交通大學 王信評 2000 我國期貨市場競爭力分析--鑽石體系理論模型之應用 中國文化大學 詹仲豪 2001 如何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以紡織工業為例 銘傳大學 林麗萍 2001 台灣生物技術產業之發展及其策略 交通大學 曾能壯 2001 兩岸汽車產業競合策略之研究----鑽石理論與心知力 理論之運用 成功大學 蔡坤達 2001 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國際競爭力相關因素之研究 銘傳大學 張啟東 2003 台灣石化工業競爭力分析與知識地圖之建構 臺中健康 暨管理學院 吳家宏 2004 自來水公司發展多角化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高雄第一 科技大學 張芳慈 2004 台灣扣件產業國際競爭力重要因素之研究 國立屏東 商業技術學院 曾光松 2004 利用波特鑽石理論及五力分析架構探討我國機車產業 全球競爭力 臺中健康 暨管理學院 陳素滿 2004 以鑽石理論建構幼教產業競爭策略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 鍾敏鴻 2005 TFT-LCD設備產業競爭力之影響因素研究: 以台灣、日 本、韓國為例 亞洲大學 陳弘杰 2005 台灣蝴蝶蘭創新策略與跨國競爭優勢之研究─以中國 市場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 洪莉婷 2006 以質性與量化方法研擬台灣數位學習產業策略 國立成功大學 馮世達 2006 台灣螺絲螺帽產業競爭力分析 元智大學 張孟勤 2006 鑽石理論模型指標關聯性之探討─以屏東地區水果產 業為例

(45)

- 36 -

第三

第三

第三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章節共分三節,第一節先介紹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節則說明本 研究之研究架構、而第三節將對本研究進行之研究限制進行解釋。

3.1

3.1

3.1

3.1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為「文獻探討法」、「專家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 主要以文獻探討法蒐集各項次級資料為主,並輔以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之方式蒐 集初級資料,再在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架構和相關學者的文獻理論基礎下,進行 產業相關資料的分析整理,最後根據兩岸產業分析結果,提出台灣汽車產業發展 之策略建議。 茲將各研究方法說明如下: 一、文獻探討法 本研究文獻資料的來源,包括國內外各種期刊與專著、報章雜誌、學術論文、 以及政府相關單位年度研究分析報告等,詳述如下: 1.政府單位:台灣方面包括行政院主計處、交通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工 業技術研究院等,大陸方面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工業和信 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 2.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中衛發展中心、金屬工業研究中心等 3.民間企業:裕隆汽車、中華汽車、車王電子、健生工廠股份有限公司、上 海汽車、中國第一汽車、東風汽車等 4.國內外論文、專書與期刊:國家圖書館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中華民國 期刊論文資料庫

(46)

- 37 - 5.研討會:兩岸車載資通訊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2009國際車用電子展等 6.網路資源:ITIS智網、拓墣產業研究所、大陸台商經貿網、中國汽車工業 信息網等 二、專家訪談法 本研究也將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瞭解各產業專家對兩岸汽車產業發展之看 法,以及台灣汽車產業因應大陸市場的發展策略。 深度訪談為訪問法的一種,基本上歸屬於非結構性訪問,在這種訪問型態下, 訪問者通常會在訪問前準備好一份大綱列舉所要詢問的事項,但不使用正式的結 構式問卷,而是視受訪者的訪問隨機應變,自由使用適合的用語和次序;受訪者 也無須按照既定選項來回答。 本研究的深度訪談多以親自訪談為主,對象包括車王電子董事長蔡裕慶先生、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李政芳先生等,其訪談問題大綱詳見附錄。另特別感謝財 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的陳宥竹先生,雖只進行電話訪談,但亦不吝提供各項 研究資料供參考,對本研究幫助甚多。 三、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在兩岸產業雙鑽石模型分析後,以其五大分析構面下十四項子構面為 指標,利用專家問卷法,調查產、官、學界汽車產業專家對於兩岸汽車產業現況 之評分,並作為最後結論之依據。 專家的來源包括工研院 IEK 的產業分析師、中衛發展中心研究專員、以及車 輛測試與研究中心的汽車產業相關工作人員等共 15 位。最後統計有效問卷共 15 份,問卷之內容詳見附錄。

數據

圖 圖
圖 圖
圖 2 22 2- -- -14 14 14 14      SWOT SWOT SWOT SWOT 因子分類 因子分類 因子分類 因子分類
表 2 22 2- -- -5 55 5      SWOT SWOT SWOT SWOT 配適策略之意義 配適策略之意義 配適策略之意義 配適策略之意義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ased on the defects of the safety control in the semiconductor electric circuit indust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warm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ECI model, the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Key Successful Factors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Management from the Resource Based Approach --- An Application of Strategic Matrix Method.. Student: Yu-Min Su Advisor:

Based on the tourism and recreational resources and lodging industry in Taiwan,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aiwan

The papermak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d more than 60 years history in Taiwan, has achieved the quite mature stage, and belongs to highly the domestic industry, for sale abroa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market concentration ratio and performance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 Taiw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hotel industry.. We use

Moreover, through the scholar of management, 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Analysis Model and Diamond Model make the analysis of transport industry at port, and make the

This paper aims the international aviation industry as a research object to construct the demand management model in order to raise their mana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