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畢業生就讀大專院校學校適應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畢業生就讀大專院校學校適應之研究"

Copied!
10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身心障礙特教教學碩士論文. 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畢業生 就讀大專院校學校適應之研究 The Study of College Adjustment by Graduates with IDD from Sec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杜正治 教授 研究生:林侑靜 撰. 中華民國一○五年七月.

(2) 誌謝 兩年前開始我為期三個暑假的研究生生涯,當時的我,抱著對教學 現場所遇到的經驗及現象有著想再了解認識的好奇心,透過與老師、同 學的學習及交流,提昇自身的學術涵養,感謝一路上所遇到的貴人,使 我得以完成研究。 首先,我想感謝的人是我的指導教授 杜正治教授,在我對自己的 研究有疑問時,總是給予我很中肯的建議,在我遇到非研究以外的人生 課題時,也不吝聽我述說,並分享不同觀點的人生體悟,使我更豁然開 朗,接下來,由衷地感謝張昇鵬教授及佘永吉教授很爽朗地答應我的邀 約,擔任我的口試委員,並給予我不少的叮嚀與指教。 此外,我亦很感謝在學業忙碌之餘仍願意撥冗參與研究的研究參與 者們,每一次的晤談,幾乎都很準時赴約,讓晤談圓滿完畢,並且謝謝 研究參與者及其家人師長朋友願意提供相關資訊,使我能蒐集更完善的 資料得以利用於研究中。 最後,非常感謝家人、朋友的體諒及包容,在我很忙碌趕論文時, 都默默地給予我精神上很大的支持及鼓勵,讓我得以順利完成之,如此 的研究生生涯在我的人生中留下別具意義的一頁。 侑靜. 謹誌. 2016 年 7 月 i.

(3)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畢業生進入大專院校的概 況,從中了解其學校適應及影響其適應的因素,亦欲了解其面對學校適 應問題的因應之道。採用個案研究,立意取樣,針對五位研究參與者及 其重要他人進行訪談及觀察,並蒐集非干擾性測量資料,以持續比較法 分析處理之。歸納本研究之結論如下,對於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畢 業生進入大專院校就讀後: 一、. 學校適應狀況主要受其身心特質及所就讀學校與科系學業學. 習標準的影響。 二、. 學業學習面向是其較顯著的問題與困難。. 三、. 面對學校適應問題時的因應之道。. 根據本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作為欲就讀大專院校之智 能障礙畢業生及其家長、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智能障礙、大專院校、學校適應. ii.

(4) The Study of College Adjustment by Graduates with IDD from Sec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intended to examine the overview of graduates with IDD from sec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who entered into the college. Furthermore, it was to know their college adjustment, the factors of their college adjustments and how they would solve the problems which they met. The method adopted in this study was a case study research, an d choosing participants was by purposive sampling.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ed five participants and their significant other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r also observed them and collected their archival data. Constant comparison methods were mainly used to analyze data.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Their college adjustment are affected by the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hievement standards of their academic majors. 2. The obvious issues appear in their college academic performances. 3. As having the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adjustment, they will find a way to deal with it.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 r graduates from sec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who want to entry into the college and their parent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and researchers who are willing to conduct further study on this topic.. Keywords: IDD, college, college adjustment. iii.

(5) 目錄 目錄………………………………………………………….. …………… iv 圖次………………………………………………………………………… vi 表次………………………………………………………………………… 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智能障礙者的身心特質…………………………………………7 第二節 智能障礙者就讀大專院校之現況及相關研究…………………12 第三節 智能障礙者學校適應狀況及影響因素…………………………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20 第一節 研究取向及參與者 ………………………………………… 20 第二節 研究工具及資料蒐集與整理……………………………………23 第三節 實施程序……………………………………………………… 26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29 第五節 研究倫理與品質……………………………………………… 3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33 第一節 學業繁重的 A 生……………………………………………33 第二節 運動一把罩的 B 生……………………………………………40 第三節 努力開拓人生的 C 生…………………………………………45 第四節 戀上大學生活的 D 生…………………………………………51 iv.

(6) 第五節 認真投入學業的 E 生…………………………………………56 第六節 回顧與省思……………………………………………………6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72 第一節 研究結論……………………………………………………72 第二節 研究限制……………………………………………………74 第三節 研究建議……………………………………………………75 參考文獻……………………………………………………………………77 附錄一 訪談題綱審閱之專家學者相關資料……………………………81 附錄二 研究參與者同意書 範例…………………………………………82 附錄三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範例………………………………………83 附錄四 逐字稿審閱確認書 範例…………………………………………84 附 錄五 研 究參與 者訪 談題綱 …………………………………………85 附錄六 家長與老師版訪談題綱………………………………………86 附錄七 同學朋友版訪談題綱…………………………………………87 附錄八 訪談紀錄分析表 範例…………………………………………88 附錄九 截自 A 生逐字稿整理分析……………………………………89 附錄十 截自 B 生逐字稿整理分析………………………………………90 附錄十一 截自 C 生逐字稿整理分析………………………………………91 附錄十二 截自 D 生逐字稿整理分析………………………………………92 附錄十三 截自 E 生逐字稿整理分析………………………………………93. v.

(7) 圖次 圖 2-1、97-103 學年度智能障礙者就讀大專院校人數統計圖…………………13 圖 2-2、美國大學智能障礙學生占身心障礙學生的比例……………………14 圖 3-1、資料分析架構圖………………………………………………………28 圖 3-2 實施程序圖 ……………………………………………………… 29 圖 3-3 研究實施進度………………………………………………………30. 表次 表 3-1 研究參與者及前導研究參與者之相關資料 ………………………22 表 3-2 研究參與者 A 生之資料編碼………………………………………26 表 5-1 五位研究參與者在三面向之適應情形與比較 ………………………67. vi.

(8)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在說明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釋 義,共分為三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分為下列三部份,第一部份針對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畢業 生就讀大學之現況;第二部份為研究者身為高職現場教師所觀察及接觸 之實務經驗;第三部份為國內外智能障礙者就讀大專院校之相關議題, 一一敘述之。 近幾年教育政策提倡融合教育理念,教育機會均等觀念蓬勃發展, 不僅在普通教育甚至特殊教育皆能窺見受其觀念之影響,根據中華民國 憲法第一五九條保障國民受教育機會的均等,特殊教育相關法條亦言明 之,其中教育基本法第四條明文規定國民教育機會一律平等外,強調保 障身心障礙者等族群之教育,助其發展,特教法亦提及需提供身心障礙 者適切的相關教育安置及服務,以利其在社會之適應,在如此的潮流 下,智能障礙者就讀大專院校的比例逐年增加,儼然成為現下趨勢,可 依教育部特教通報網(2016)的資料數據得知,從民國 99 學年度起至 民國 104 學年度,智能障礙者就讀大學人數由 483 人,逐年攀升至 1065 人,人數在這五年間的變化是近倍數成長。 1.

(9) 身為高職綜合職能科教師的研究者亦觀察此現象已悄然發展,甫自 101 學年度擔任高職教師第一年起,因緣際會下參加 101 年 11 月 24 日 的大專校院智能障礙學生校園支持服務策略研討會之經驗,開始對智能 障礙者就讀大學議題具有好奇,102 年 1 月初參加身心障礙者家庭議題 之研習,其會中提及在美國的智能障礙者個案就讀大學適應狀況良好, 且畢業後亦順利進入職場工作之例子,更增加研究者對此議題的好奇, 然而這樣的好奇隨著教育工作忙碌而深埋在心中,儘管如此,研究者觀 察到教學現場中,每一年從高職綜合職能科畢業的學生,在轉銜階段時 已漸漸將升學選項納入生涯規劃的一部分,不再是就業為主,研究者於 103 學年度所擔任導師的畢業班學生中,15 人有 3 人透過不同管道將進 入大專院校就讀,引發研究者欲探討其進入大專院校後之學校適應狀況 為何。 在國內外相關研究提及之智能障礙者就讀大專院校議題探討,實則 不多,國外研究多半針對智能障礙者就讀大專院校後,其所需之相關支 持服務作研究,目的不外乎為助於其在大專院校適應得更好,以美國為 例,與身心障礙者在進入大專院校之相關支持政策,具代表性的法案為 2008 年高等教育機會法案( Higher Education Opportunity Act,簡稱 HEOA), 隨 之 而 起 的 其 中 包 含 融 合 中 學 後 教 育 方 案 ( Inclusive Postsecondary Education)提供智能障礙者青年能在中學後教育環境中獲 2.

(10) 得適切的教育方案,以利其適應學校生活(Grigal & Hart, 2010);反觀 國內,與本研究較相關的研究為許天威、蕭金土、吳訓生、林和姻和陳 亭予在 2002 年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在大專校院學校適應進行探討,研究 結果顯示身心障礙學生在學業學習、人際情境適應方面會遇到困難,校 園生活適應較無困難,然而此研究之研究對象僅包含下列三類,視覺障 礙、聽覺障礙及腦性麻痺,並無包含智能障礙,其它相關文獻主要以高 中職以下教育階段之智能障礙學生的學校適應狀況進行研究。 綜觀上述,研究者因此欲針對高職綜合職能科畢業生(即智能障礙 者)就讀大專院校後,探討其學校適應狀況,以利瞭解其適應情形及所 遇之困難問題,提供爾後相關研究之參考。. 3.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節分兩部分,第一部份針對本研究之研究目的闡述,第二部份則 針對研究目的所衍生之待答問題進行說明。. 壹、研究目的: 探討甫自高職綜合科畢業的智能障礙學生,其透過升學管道進入大 專院校就讀的概況,從中瞭解其在校的學校適應及影響其適應的因素, 亦欲了解其面對學校適應問題時的因應策略。 貳、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欲探討下列之問題: 一、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畢業生進入大專院校就讀,其學校適應狀 況為何? 二、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畢業生進入大專院校後,影響其適應狀況 之因素為何? 三、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畢業生進入大專院校後面對學校適應的問 題時如何因應?. 4.

(1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讓本研究之相關研究詞語有更加明確的定義,因此針對此,進行 下列名詞釋義,包含兩項目,一為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畢業生、二 為大專院校學校適應。 壹、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畢業生 依據教育部(2013)公布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第三條第一款所稱智能障礙,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 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顯著困難者。前項所定智能障礙,其 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一為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 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二為學生在生活自理、動作與行動能力、語 言與溝通、社會人際與情緒行為等任一向度及學科(領域)學習之表現 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 本研究所稱之高職綜合職能科智能障礙畢業生,其為經由參加「教 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或其他直轄市辦理之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 (含原十二年就學安置)」管道進入高職綜合職能科就讀之智能障礙畢 業學生,且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並依據「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 甄試、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入學、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登記分發或是經 由各大專校院獨立招生方式進入大專校院之智能障礙學生,其可能亦同 時伴隨其他之障礙。 5.

(13) 貳、大專院校學校適應 學校適應即為個體在學校情境中的適應,其中,適應是指個體在滿 足自身需求而克服外在困難,且為了達成外在要求而調整行為的過程中, 自我態度、觀念改變的過程(張春興,2006) ,因應產生之適應行為指的 是一種調適環境中個人和社會需求的能力,尤其是在環境中的改變 (張世彗、藍瑋琛,2007)。 本研究所稱之大專院校學校適應所指為學生就讀大專院校後的學校 適應,包含人際、生活及學業學習三面向之適應狀況進行瞭解。. 6.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針對從高職綜合職能科畢業之智能障礙者就讀大專院 校,其學校適應狀況進行研究。與此研究目的相關概念包含:智能障礙 者的身心特質;智能障礙者進入大專院校之現況;智能障礙者學校適應 狀況及影響因素等,故針對上述概念進行相關的文獻探討,共分為三 節。. 第一節 智能障礙者的身心特質 智能障礙者之身心特質會影響其在學校適應狀況,故針對此在本節 進行相關文獻探討,分為智能障礙者的定義、智能障礙者的特性兩部 分。. 壹、智能障礙者的定義 回溯大眾對智能障礙者認識的歷史,在十八世紀以前,普遍對智能 障礙者並不十分瞭解,因此對待他們的態度便不一致,隨著人文主義思 潮的影響,逐漸受重視,到現今,透過學者專家長團體等的倡導,因而 使政府重視智能障礙,因應產生相關法令保障其權益,如教育基本法 (2013)、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2007)、特殊教育法(2013)等,針對 美國及國內的智能障礙定義進行下列說明。. 7.

(15) 一、美國智能發展障礙協會對智能障礙者的定義 美國智能發展障礙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AIDD)於 2010 年提出的定義為「智能障礙 係指在智力功能和適應行為上呈現顯著的限制,適應行為包 含概念 (conceptual)、社會(social)和應用(practical)三方面的技能,且障 礙發生於 18 歲前」,此定義保留第十版定義之五項重要假設,包括: (1)確實的鑑定,考量文化、語言的不同,以及溝通、感官、動作和 行為方面因素之差異;(2)功能表現的有限性,是呈現在在與同年齡同 儕比較,以及相同文化之典型社區環境中;(3)個體的限制通常和其優 勢同時存在;(4)經過一段時間適當、個別化的支持後,智能障礙者各 方面能力通常會有改善;(5)描述個體的限制旨在發展符合其需求之計 畫(鈕文英譯,2010)。. 二、國內對智能障礙者的定義 教育部於 2013 年公布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第 三條第一款所稱智能障礙,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 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顯著困難者。前項所定智能障礙,其鑑 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一為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 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二為學生在生活自理、動作與行動能力、語言 8.

(16) 與溝通、社會人際與情緒行為等任一向度及學科(領域)學習之表現較 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 內政部於 2007 年公布之「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以國際健康功能 與身體障礙分類系統(簡稱 ICF)分類,智能障礙屬於第一類神經系統 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損傷,其中神經系統構造包括腦部、脊髓、腦 膜、交感神經系統及副交感神經系統五大部分,與腦功能(又稱心智功 能)發展有直接相關,也關係著其他感官、循環、內 分泌、泌尿及皮 膚等構造之功能。而腦功能可分為整體心智功能與特定心智功能二大 類。整體心智功能包括意識、定位(定向)、智力、整體心理社會、氣 質與人格特質、精力與驅動力及睡眠等功能。特定心智功能涵蓋注意 力、記憶、精神動作控制、情緒、知覺、思考、高階認知、語言、計 算、依序執行複雜動作、自我與時間體認等功能。. 貳、智能障礙者的特性 綜觀國內外學者之觀點,智能障礙者是異質性相當大的群體,即便 皆稱為智能障礙者,智能障礙個體間具有獨立的特性,無法明確指出每 一位智能障礙者其所屬的特性皆相同,因此依據教育部(2013)「身心 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所指稱智能障礙者在學習及生活適應兩 方面有顯著困難,分為學習及生活兩方面特性進行敘述。 9.

(17) 一、學習特性 其中包含注意力、學習策略、記憶力、遷移類化能力、認知發展和 抽象思考能力及學習動機等方面。智能障礙者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 短、較不容易集中且選擇性注意力較差,較易受外在因素干擾而分心 (林美和,1992),其學習策略較常人不會使用有效的技巧來組織訊息 以做為未來之用,較傾向被動學習因此在使用介入策略上亦有困難,其 短期記憶力較長期記憶力差,需重複提醒及反覆練習,其反應在智能障 礙者遷移類化能力上表現較差,無法將所學習到之技能類化至其他情境 中,一般認為智能障礙者之認知發展能力無法達到皮亞傑(Piaget)的 形式運思期(林惠芬,2005),對於智能障礙者來說,不論是在抽象思 考、邏輯推理、問題解決的能力十分有限,而在學習動機方面,智能障 礙者學習動機較為低落,尤其在任之課程的學習,其動機低落的現象更 為明顯(陳麗如,2007),會有較依賴別人來解決問題的學習型態產 生,原因不外乎為對自己的能力不具信心,以及因過去過多的失敗經驗 所致(Zigler, 1966;引自林惠芬,2005)。 二、生活適應 此部份涉及與他人互動,因此溝通能力、情緒表達及行為表現、生 理動作和適應能力等方面皆之有關。溝通能力與語言發展息息相關,語 言發展和智能發展有極密切的關係,因此智能障礙者比一般人在此方面 10.

(18) 有較多的問題(林惠芬,2005),不論在語言理解或表達上,與一般同 儕相比較落後(陳麗如,2007),根據相關研究資料皆顯示其情緒表達 及行為表現亦會受其障礙之限制而受到影響,智能障礙者的生理動作和 適應能力,皆會因其障礙而受到影響,少部分智能障礙者之生理動作能 力有不錯的發展。. 11.

(19) 第二節 智能障礙者就讀大專院校之現況及相關研究 本節為三部分,分別探討國內現況、國外現況及相關研究。 壹、國內現況 以國內智能障礙者就讀大專院校之現況而言,一方面依據教育部特 殊教育通報網統計資料來看,二方面依據相關研究文獻一窺究竟,首 先,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近八年來的統計資料,智能障礙者就讀大專院校 之人數逐年攀升,自 97 學年度的 268 人約占所有身心障礙類別 9489 人 的 2.8%,攀升至 104 學年度的 1065 人約占所有身心障礙類別 12678 人的 8.4%,如圖 2-1 顯示,呈倍數成長,再者實際就讀之現況,根據林坤 燦、羅清水及邱瀞瑩於 2008 年針對台灣地區 2004 年至 2006 年大專校 院身心障礙學生休退學現況調查研究,全體身心障礙者有 1260 人,發 現休退學身心障礙者以多元管道入學方案為最多佔 58%,次之為本校自 行招生 26.1%,最後為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 15.9%,目前休 退學狀況以休學最多佔全體的 53.17%,而休退學原因以學習困難最 多,其中發現智能障礙者在休退學人數比率占所有身心障礙者 2.3%, 其人數為 29 人,並非是最多休退學之障礙類別,其中最多的障礙類別 為肢體障礙 41.8%,其人數為 527 人,第二為嚴重情緒障礙 13,5%,其 人數為 170 人,第三為聽覺障礙 10.6%,其人數為 134 人。. 12.

(20) 人數 1200. 1065 937. 座標軸標題. 1000. 855 739. 800 610 600. 483. 375. 400. 268. 200 0.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學年度 圖 2-1 97-104 學年度智能障礙者就讀大專院校人數統計圖 (數據資料來源:取自教育部,特教通報網,2016). 貳、國外現況─以美國為例 根據文獻資料顯示,美國教育統計中心於 2015 年針對 2013 年所做 的教育統計摘要中顯示 2007 年至 2008 年全美就讀高等教育之身心障礙 學生占全部學生的 10.9%,到 2011 年至 2012 年成長到 11.1%,此外, 美國 2000 年至 2008 年大學各類身心障礙學生比例中可發現智能障礙類 亦有微幅成長之現象,從 2000 年比例為全美國各類身心障礙中占 0.6% 的比例到 2008 年已變為 0.7%,在 2008 到 2009 年全美約有兩千五百萬 名大學生(GAO analysis of NPSAS 2000, 2004, & 2008;引自林幸台, 2012),如圖 2-2 所示。 13.

(21) 0.72 0.7 0.68 0.66 0.64 0.62 0.6 0.58 0.56 0.54 2000年. 2004年. 2008年. 圖 2-2 美國大學智能障礙學生占身心障礙學生的比例 (來源:GAO analysis of NPSAS 2000, 2004, & 2008;引自林幸台, 2012). 參、相關研究 國內部分,主要是探討各類身心障礙學生就讀大專院校適應情形, 較少特定針對智能障礙學生進行研究,近十餘年的研究,筆者整理出四 份研究進行系列說明。 首先第一個研究為許天威等人於 2002 年所作的《大專校院身障礙 學生學校適應狀況之研究》,其對象為目前就讀大專校院身心障礙學 生,其類別為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與腦性麻痺三種,以問卷調查、個案 研究與分區座談等方法瞭解身心障礙學生在校園生活適應狀況、學業學 習適應狀況、生涯就業準備適應狀況、對學校支援系統之看法及人際情 境適應狀況,發現到身心障礙學生學業學習的適應狀況及人際情境適應 14.

(22) 狀況較不理想及有困難。 第二個研究為陳麗如於 2007 年所作的《大專校院身心障礙學生生 活困擾與資源運用之研究》,採自編問卷為調查工具進行調查研究,瞭 解所有障礙類別之身心障礙學生在大專校院階段具有高的生活困擾,而 又因不同障礙類別及障礙程度有不同的困擾情形,整體而言,以學習困 擾、生涯困擾的困擾程度最高,第三為身心困擾,第四為課堂限制,第 五為上課困擾,以智能障礙類別來看,主要為學習困擾,其次為身心困 擾、生涯困擾、課堂限制,最後為作業困擾,從此研究可發現智能障礙 與其他障礙類別都在學習困擾的困擾程度最高。 第三個研究為林坤燦等人於 2008 年所作的《台灣地區大專校院身 心障礙學生休退學現況調查研究》,採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研究,發現 其休退學狀況,以休學為最多,其原因最多為學習困難,離校去向以就 業為多,且休退學學生復學意願僅有三分之一願意重新回到學校,其復 學所需協助家長認為個別輔導與服務為多,探討其中各障礙類別的休退 學比例,發現此份研究調查 93 至 95 學年度台灣大專身心障礙休學與退 學學生的各障礙類別人數比率,十一類障礙類別中,以肢體障礙最多, 再者為嚴重情緒困擾,第三為聽覺障礙,而最少休退學人數比率,最少 為自閉症,次少為語言障礙,再來為智能障礙,可見智能障礙在十一類 障礙類別休學與退學人數比率並不高。 15.

(23) 第四個研究為陳麗如於 2011 年所作的《大專校院不同障礙類別與 障礙程度身心障礙學生教育需求分析》,普遍來說大專身心障礙學生具 有高的教育需求,又以障礙程度為中重度學生較多,以智能障礙來看, 在生涯輔導、課業支持、彈性調整、情境適應、資料訊息及教室情境控 制等六項需求較高,此研究發現,就各障礙類別學生的需求平均而言, 智能障礙學生需求最高,其次為情緒行為障礙學生,再來為多重障礙學 生。 以上共有四個相關研究,從中,可發現到身心障礙學生在大專教育 階段其需求主要以學業學習,其他亦包含人際互動等,由於智能障礙者 本身特質不論是在認知、社會適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可據相 關研究結果,不難發現智能障礙者進入大專階段亦會遇到學業學習、人 際適應等方面的問題。 國外研究,以美國來看,其高等教育機會法案(Higher Education Opportunity Act of 2008)為其國內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法案之一,2008 年 經過重大的修訂,包含普遍條款、教師品質的提昇、制度的輔助、學生 的補助、發展中的制度、國際教育方案、後中等教育改進方案等多項主 題,但此次修訂,林幸台(2008)指出其更突出促進與改善入學機會、 可負擔性及責任績效的教育財政理念,加上其相關政策法令的推動潮流 下較著重智能障礙者在高等教育階段所需要的支持輔導等相關策略的提 16.

(24) 供及設計相關課程以協助其就讀大學,其中最為知名的 Think College 為專門針對智能障礙者提供升大學相關課程服務的協調中心,並針對全 美各州高等教育機構有提供智能障礙者學習的教育方案進行調查,在其 網站中可瞭解智能障礙者自身分享其接受教育方案在大學上課的文章分 享,如 Lori Briel 在 2014 年 7 月發表一篇關於一位智能障礙者 Eddie 於 維吉尼亞聯邦大學 Administration of ACE IT 學院修課的正向經驗,其中 包含 Eddie 的閱讀技巧有所提升,並在修課結束後順利就業,對 Eddie 自己來說,進入大學就讀給他一個認識他人和嘗試不同事物的機會,是 一個美好的經驗。 綜合上述,能瞭解國內與國外相關研究,在針對智能障礙者就讀大 專階段有不同面向的研究,國內較針對身心障礙大專生在學校適應狀況 的調查瞭解,而非以智能障礙作為特定研究之類別,國外研究則是針對 因應智能障礙者進入高等教育階段後,所需的相關教育方案提供後所作 之研究。. 17.

(25) 第三節 智能障礙者學校適應狀況及影響因素 本節探討智能障礙學校適應狀況及影響其適應狀況因素兩部分。 壹、智能障礙者學校適應狀況 隨著時代的更迭,身心障礙者接受特教相關服務漸趨完善,特殊 教育法(2009)亦強調其有接受適性教育之權利,提供相關服務以利 其學校適應,筆者整理針對智能障礙者學校適應方面相關文獻,包含 在不同教育階段的學校適應情形,以下分為高職教育階段及大專教育 階段二階段進行說明。 一、高職教育階段 林惠芬於 2004 年針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 發現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課業學習、師生相處、同儕相處、遵守校 規、自我概念以及校外實習等方面的學校生活適應是不錯的,其所面臨 的困難並不多,主要困難以課業學習中不知道重點在哪裡,及同儕關係 中如何和普通班同學交朋友兩部分。 二、大專教育階段 陳麗如於 2008 年針對大專校院身心障礙學生生活困擾與資源運用 之研究,發現智能障礙學生有作業困擾;蔡宜璇(2014)針對就讀大專 之智能障礙學生進行學校適應狀況之研究,發現其生活自理能力與一般人 無異,卻在社會人際互動與學業學習部分較不適應,社會人際互動包含 18.

(26) 人際關係、自我概念與休閒安排等面向;且相關研究亦指出在不同障礙 類別學生中,整體需求平均而言,大專智能障礙學生具有較高的教育需 求(陳麗如,2011) 。 綜合上述,筆者整理目前國內相關研究文獻皆提及智能障礙者在高 職教育階段皆有學業學習及人際關係的問題,而在更高的大專教育階 段, 這兩方面之困難較為明顯,其影響因素將在之後進行探討。 貳、影響智能障礙者學校適應狀況之因素 除瞭解智能障礙者之學校適應狀況外,筆者將探討影響其學校適應 狀況的相關因素,目的在於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狀況對其生活品質有 影響,亦有研究顯示之,探究其影響之因素包括對自我概念、年級、障 礙程度與類別、外來支持與資源等(林坤燦等人,2008);相關研究曾 提及大專身心障礙學生具有高的生活困擾,其困擾的部份依不同障礙類 別及障礙程度等條件而有不同的困擾(陳麗如,2008),智能障礙大專 生其障礙程度與學業學習適應是有影響的,障礙程度愈輕微,其學業學 習適應狀況愈好(蔡宜璇,2014),反觀在高職教育階段,性別、年級 和地區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學校生活適應影響並不大(林惠芬, 2004),整體而言,即便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甚少,仍能從上述整理得 知,影響智能障礙者學校適應狀況的因素分別為自我概念、年級、障礙 程度等。 19.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取向及參與者、研究工具及資料蒐 集與整理、實施程序、資料處理與分析及研究倫理與品質,共分為 五節。. 第一節 研究取向及參與者 研究方法的選擇眾多,由於本研究欲深入地瞭解高職綜合職能科畢 業生進入大專院校後,其在學校生活適應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問 題狀況,而其又會以什麼樣的因應方式處理之,因此採用個案研究法, 接下來將進行研究參與者及其相關事項進行說明。 壹、取樣方式:立意取樣。 貳、參與者:A 生、B 生、C 生、D 生、E 生、F 生皆為新北市某高職 綜合職能科畢業後,分別以不同的升學管道進入大學就讀之學生,其中 前 五名為一年級學生且是正式研究參與者,F 生為前導研究參與者,以下 將分別敘述之,並可參照表 3-1。 一、 A 生 A 生性別為男性,障礙程度為輕度,目前就讀北部某科大一 年級日間部學生,個性和善靦腆,學習態度認真,正努力朝向自 己夢想前進。 20.

(28) 二、 B 生 B 生性別為男性,障礙程度為輕度並伴隨自閉症,目前就讀 北部某技術學院一年級日間部學生,個性善良溫和,學習態度認 真,運動表現良好,對未來立定志向且付諸實行。 三、 C 生 C 生性別為男性,障礙程度為輕度並伴隨自閉症,目前就讀 北部某科大夜間部一年級,個性善良但有主見及原則,人生觀較 理想化,對於未來仍在摸索中。 四、 D 生 D 生性別為女性,障礙程度為輕度,目前就讀北部某科大日 間部一年級,個性樂觀開朗,懂得尋求資源協助,自我期許是能 獨立自主地生活不依賴他人。 五、 E 生 E 生性別為女性,障礙程度為輕度,目前就讀北部某技術學 院日間部一年級,個性熱心助人且孝順,體貼家人辛勞,學習積 極主動,畢業後希望能順利就業。 六、 F 生 F 生性別為女性,障礙程度為輕度,目前就讀北部某技術學 院日間部三年級,個性開朗,言語表達伶俐,與師長互動熱絡, 21.

(29) 希望能順利找到一份理想中的工作。 表 3-1 研究參與者及前導研究參與者之相關資料 身分. 代號. 性別. 就讀大學. 日/夜間. 科系. 年級. 研究參與者. A生. 男. ○○科大. 日間部. ○○科系. 一. 研究參與者. B生. 男. ??技術學院 日間部. ??科系. 一. 研究參與者. C生. 男. ※※科大. 夜間部. ※※科系. 一. 研究參與者. D生. 女. ●●科大. 日間部. ●●科系. 一. 研究參與者. E生. 女. ◎◎技術學院 日間部. ◎◎科系. 一. 前導研究參與者. F生. 女. ◎◎技術學院 日間部. ◎◎科系. 三. 參、相關他人:研究參與者其重要他人(家人、同儕、師長) 。 肆、研究場域:以參與者所處之學校場所為主。. 22.

(30) 第二節 研究工具及資料蒐集與整理 本節分為兩部份,為研究者本身及輔助工具。. 壹、研究者本身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即是重要的研究工具,因此在研究過程中, 研究者需扮演相對重要的角色,不論是與研究參與者或其相關他人的訪 談、互動中,都須發揮敏銳的觀察力,以利研究的進行。 本研究之研究者本身畢業自師範體系的特殊教育學系,目前攻讀特 教相關研究所,任教於高職綜合職能科教師已滿四年,期間曾擔任過三 年的導師,故在專業知識及經驗皆有一定的基礎,除此之外,研究者更 曾為參與者們的導師,陪伴其在高職三年的求學時光,與之有深厚的相 處,因此對他們及其重要他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認識,種種皆有助於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的互動、訪談能順利進行並有效地蒐集到相關資 料,在如此基礎下,研究者能以較為多元的角色深入探究,但仍需時時 提醒務必用審慎客觀的角度,並且透過省思紀錄使研究更為完善詳實。. 23.

(31) 貳、輔助工具 一、研究參與者參與同意書 為遵守研究倫理,尊重研究參與者之意願,因此在研究實施前須詢 問研究參與者意願並告知其相關事項,獲取其同意後簽署同意書,方能 進行研究。 二、個別訪談題綱 項目包含:訪談目的與內容;編製者、編製依據和發展過程。 (一)初步擬定訪談題綱 參考黃韻臻、林淑惠(2014)所發展的「大一新生學校適應生活適 應量表」及根據本研究目的,發展出人際、生活及學業學習三面向之訪 談題綱。 (二)前導研究 在進行正式訪談前,研究者會將初步擬定的訪談題綱進行前導性研 究,而訪談對象為就讀大學的綜合科畢業生 F 生,並根據其訪談結果修 正訪談題綱,再將修正後之訪談題綱給三位專家學者審閱(其中兩位為 教授,另一位為具 15 年以上經歷且已取得碩士學位的資深教師),以確 保其內容效度,以下將針對此分為兩部分說明之。 首先,以初步擬定之訪談題綱與 F 生進行訪談,訪談過程中研究者 發現,部分訪談題綱之語句較抽象,使 F 生在理解上較有些困難,需再 24.

(32) 更進一步具體說明,才使其能順利回答,因此研究者將相關語句之抽象 詞語修正為較具體清楚的詞語,以利接下來欲進行之正式研究 。 再者,將修改過後之初步訪談題綱,透過面對面或電子郵件方式請 三位專家學者進行審閱,更確保訪談題綱之內容效度。 (三)確認正式研究之訪談題綱並觀察記錄 根據前導研究之結果,將需修正地方修正後,確認正式研究之訪談 題綱,以利在訪談過程中,研究參與者能明白研究者所問之問題為何, 且研究者會依據訪談時之情境將訪談題綱之內容作延伸,以求更進一步 深入地了解研究參與者學校適應之狀況,並作觀察記錄,此外,每位研 究參與者以訪談三次為主,每次訪談間隔時間大約以兩個月至三個月, 以達到資料蒐集的飽和及豐富度,避免因次數過少及間隔時間過短造成 蒐集之資料過於貧乏。 参、紀錄工具 包含筆記本、錄音、錄影等相關器材。. 25.

(33) 第三節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節共三部份,包含資料編碼、資料謄寫和整理及資料分析。 壹、資料編碼 一、編碼原則:在整理和分析資料前,為確保研究參與者之隱私,需用 代號或假名表示研究參與者,並設定其所屬之資料編號,以利後續資料 之整理及分析。 二、進行編碼:根據研究參與者 A 生、B 生、C 生、D 生及 E 生,將其 每份相關資料依據不同訪談方式、對象、次數及日期,依序編號,根據 訪談方式不同亦進行編碼,面對面訪談為 F、電話訪談為 T 及網路通訊 軟題為 L,呈現方式為「研究參與者、訪談方式、日期、訪談對象、次 數」,例如研究參與者 A 生透過面對面訪談於 105 年 1 月 5 日進行第一 次訪談,其編碼為「AF10501050101」便代表此份資料。 如見下表範例: 表 3-2 研究參與者 A 生之資料編碼 訪談對象. 日期. A生. 105/01/05. A生 A生. 訪談對象代碼. 訪談次數. 次數編號. 01. 第一次. 01. 105/04/01 105/05/13. 01 01. 第二次 第三次. 02 03. A 生之母 A 生之師. 105/06/20 105/06/21. 02 03. 第一次 第一次. 01 01. A 生之友. 105/06/19. 04. 第一次. 01. 26.

(34) 貳、資料謄寫和整理 謄寫整理蒐集而來的資料,其中包含訪談過程中的筆記、及觀察記 錄,為避免訪談過後時間隔太久,無法確實整理記錄資料,研究者會在 訪談過後三天內整理完畢,以確保資料之完整性,在每一份資料載明記 錄的編號、日期、時間、地點和對象,載明過程研究者會確實遵守匿名 原則(鈕文英,2013),以下分為四部分進行謄寫和整理資料: 一、錄影或錄音資料 二、實地筆記 三、以回憶方式做的記錄 四、非干擾性測量資料 參、資料分析 分析謄寫好的研究資料即編碼的動作,編碼是指分析資料的歷程, 亦即將資料分解、概念化和整合的過程(Strauss & Corbin, 1998;引自 鈕文英,2013;Barbara, 2009),本研究將採用持續比較法,進行資料 的分析,透過將資料以單位化話題進而統整話題,以形成類別,並進行 反面或變異案例的分析,接著聯結類別以形成主題(Lincoln & Guba, 1985;Lincoln, 2002),以下為研究者參考鈕文英所修改自 Vuerra、 Pollock 和 Golez 的持續分析比較法分析資料的過程,根據本研究目的 所作之資料分析過程如下: 27.

(35) 主題二 生活面向. 主題一 人際面向. 類 別 一. 類 別 三. 類 別 二. 類 別 四. 類 別 六. 類 別 八. 類 別 七. 主題三 學業學習面向. 類 別 九. 類 別 十. 類 別 十 一. 類 別 十 二. 類 別 十 三. 話 話 話 話 話 話 題 題 題 題 題 題. 話 話 話 話 話 話 題 題 題 題 題 題. 話 話 話 話 話 話 題 題 題 題 題 題. 1. 7. 13 14 15 16 17 18. 2. 3. 4. 5. 6. 8. 9. 10 11 12. 圖 3-1 資料分析架構圖. 28.

(36) 第四節 實施程序 壹、決定研究題目 貳、搜集相關文獻資料 參、取樣並選擇研究方法 肆、擬定訪談題綱 伍、蒐集資料並整理 陸、處理資料並分析 柒、撰寫研究結果. 壹、決定研 究主題. 陸、處理資料 並分析. 貳、搜集相關 文獻資料. 伍、搜集資料 並整理. 參、取樣並選 擇研究方法. 肆、擬定訪談 題綱. 圖 3-2 實施程序圖. 29. 柒、撰寫研究 結果.

(37) 項目. 時間. 1. 決定研究主題. 2. 蒐集文獻相關資料.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3 取樣並選擇研究方法 4. 擬定訪談題綱. 5. 蒐集資料並整理. 6. 處理資料並分析. 7. 撰寫研究結果. 圖 3-3 研究實施進度 (起訖年:2015 年 7 月至 2016 年 6 月). 30.

(38) 第五節 研究倫理與品質 本節將分為兩部分,壹為遵守研究倫理,貳為確保研究品質進行 下列說明。 壹、遵守研究倫理 研究倫理對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涵,不論在美國諮商學會 (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ACA) 抑 或 是 美 國 心 理 學 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皆訂有倫理守則,對於質性 研究亦為重要,畢竟研究倫理是實證研究取信於社會大眾之基礎, 研究倫理的提升是實證研究發展的必經之路(鈕文英,2013);故研究 者將針對研究參與者及其相關他人進行下列倫理原則之說明。 一、對研究參與者的倫理原則 二、對研究參與者之相關他人的研究倫理原則 貳、確保研究的品質 一份好的研究,其品質的重要性不可言語,故研究者為確保此研究 之品質將針對下列兩方面進行之: 一、研究信賴度 依據 Lincoln 和 Mandle 於 2001 年提出的四指標─可信性、遷移性、 可靠性和可驗證性檢核以提高研究之信賴度,研究者將採用三角驗證、 同儕簡報、研究參與者檢核及省思日誌增加其信賴度。 31.

(39) 二、研究確切性 為確保研究之確切性,透過研究參與者之取樣方式採立意取樣,及 省思日誌等方法確保之。. 32.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針對 A、B、C、D、E 五位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爾後在其 相關重要他人(家長、教師、同學朋友)同意下,透過電話或網絡軟體 進行訪談,合計共 20 人,研究結果將於下列各節進行討論。. 第一節 學業繁重的 A 生 懷抱著畫圖設計夢想的 A 生進入到夢寐以求的大學科系就讀,成 為大一新鮮人,依其在學校適應中之人際、生活、學業學習三面向進行 敘述。. 壹、人際面向 對於大一新鮮人的 A 生來說,新的環境、同學、老師是陌生的, 其與同學、老師的相處情形、影響因素及如何適應之,研究者將分為同 學及老師二部分進行討論。. 一、與同學的相處 A 生會慢慢透過參與系上活動(如:迎新茶會、聖誕派對)「像迎 新茶會,就是我們剛進來的那些新生,一起聊天,一起玩遊戲」「像聖 誕趴那種,就是才剛過啊,我們會去玩」(AF10501050101),或聊天與 同學互動 「先去他們那裡多聊天或是問他們一些問題,像是他們以前高中高職的 33.

(41) 時候學些什麼,要怎麼才可以…」(AF10501050101) ,並且與課堂上與 同學分組合作活動的經驗亦是正向的「還可以,算順利」 (AF10501050101),與同學合作的態度也有調整「有...就是比較積極」 (AF10504010102),而隨著時間與同性同學相處漸漸較熟悉,「研究 者:跟班上男生熟嗎?A 生:還不錯」(AF10505130103),「男生的話 狀況是比較好,就是變得更熟一點。像吃飯一定會約他們吃,如果他們 再忙就會自己去吃」(AF10505130103),相反地在與異性同學相處覺得 困難「研究者:你覺得哪個部分是比較困難的? A 生:人際關係,主 要是跟女生聊天」(AF10505130103);影響 A 生此部份適應的因素為與 其本身之個性特質「因為我滿內向的。」(AF10505130103)、自身經驗 「研究者:可是之前在高中的時候還好?A 生:之前是還好,現在女生 變超多,所以就不知道怎麼聊天。」(AF10505130103)及其自身與同學 之間能力的落差為相處上的困難或挫折「就是能力的問題,因為我看大 家其實都還滿厲害的…」(AF10504010102);而面對這樣的困難或挫折 的因應之道,A 生會鼓勵自己主動多找話題與異性同學互動,另外 A 生也曾與家人詢問此部分,研究者在與 A 生家長訪談中,其家長提及 其曾與之討論如何和異性互動較適當,其家長建議 A 生需注意往來互 動之距離,A 生目前仍在學習如何與異性互動。. 34.

(42) 二、與老師的相處 A 生與系上老師的互動多半在繳交作業或課堂提問「交作業吧!比 較常接觸」(AF10501050101),「老師嗎?就還是沒有,還是一樣跟上學期… 就單純上課然後問題問他」(AF10504010102),互動頻率較不頻繁「我 還滿少去找老師的」(AF10505130103),透過訪談過程中研究者的觀 察, 影響 A 生此部份適應之因素主要為其個性較內向,加上與老師互動不 多, 僅有學業上遇問題時,會在課堂中提問。 A 生在此面向適應情形是不錯的,透過與其家長訪談中得知會和交 情好的朋友偶爾聚會活動,能和同學互相合作完成報告,其資源教室教 師也 表示其在此面向無問題,並從與其較親近的同學給予的回應也表示 A生是 和善的同學,樂於助人;影響其適應狀況之因素為其個性較內向,不懂 得如 何與異性互動;A 生透過鼓勵自身主動與異性互動且詢問家人之方式,嘗試 解決其所面臨之困難或挫折。. 貳、生活面向 隨著時間流逝,A 生已漸適應大學生活步調,但仍在適應中「有比 較適應,可是還沒有說完全」(AF10504010102),覺得學校周邊環境不 錯, 喜歡附近的小吃「研究者:所以對於你現在學校的生活,令你滿意的地 方是什麼?A 生:小吃吧,周邊能吃的東西 」(AF10501050101), 35.

(43) 「嗯…應該是吃的吧,雖然有時候會想很久,不過很快可以想到吃的」 (AF10505130103)。 A 生課餘生活忙於做作業報告或休息「平常都回家先睡覺不然就是 做 作 業 」 (AF10501050101), 「 有 時 候 會 熬 夜 , 用 作 業 等 」 (AF10505130103),及會和同學朋友安排聚會活動「有,出去玩有一 次,去打保齡球」(AF10501050101),且有運動的習慣「打籃球,禮拜 五有時候會固定」(AF10501050101),也會參與系上活動比賽,如啦啦 隊比賽,其所屬隊伍獲得不錯的表現,「我們一開始有運動會,我去參 加啦啦隊,那時候練習過程還滿開心的,之後有一起去吃飯是後面慶祝 的時候,因為我們得第二名」(AF10504010102),由於 A 生課業繁重並 沒有參加社團或工讀「社團是沒有參加,因為太忙了沒辦法」「打工的 話…我是怕說太累了負荷不了」(AF10504010102);透過與 A 生訪談及 觀察,研究者發現影響 A 生此面向之適應因素,主要為其學業的壓力 影響其安排自身的時間生活,但 A 生了解自身身體能負荷的程度,因 此其因應之道便是懂得因應自身狀況而作調節。 A 生在生活面向,透過與其家長、其資源教室教師訪談,他們皆表 示無任何問題,其家長表示只是因家離學校較遠,需花較久得時間通勤, 課餘時間主要在家熬夜趕作業,無工讀;與 A 生較親近的朋友也表示課. 36.

(44) 餘時間會吃飯、聊天等;而影響其適應情形之因素為其學業的壓力,但 A 生了解其所能負荷的程度,會隨著狀況作調整。. 參、學業學習面向 對於大一新鮮人的 A 生來說,修課過程中,有喜歡的科目,也有 覺得困難的科目,而如何面對困難的科目,A 生有其因應之道,接下來 將針對其適應狀況、影響因素及其面對困難之因應之道一一作敘述。 A 生透過旁聽先探索大學課程,瞭解自己喜歡與否「研究者:在學 業學習的部分,面對跟高職課業完全不同的大學課程,你會如何去適 應?有沒有什麼方法?A 生:先探索吧。會旁聽」(AF10501050101), 亦會利用課餘時間練習實作科目「現在的話是做模型又變比較多一點, 然後也是有去做,可是現在只做一個,放假就是自己慢慢用,那些材料 會跟同學一起去買,買完回來就是想它的主題」(AF10504010102),藉 由觀察周遭生活環境空間的設計,幫助自己在設計能力的提升「多去百 貨公司看設計或是一些設計展覽」(AF10505130103),透過探索瞭解課 程,再做選修,進而認真努力之,A 生自身覺得學到很多「我覺得應該 都很多」(AF10501050101),其中以素描、英文、試作技術及圖學為最 多「素描吧。還有…英文,試作技術」(AF10501050101) ,「現在的話 是圖學,因為現在是教立體透視圖,我的話因為有問同學過,就變得比 37.

(45) 較會畫一點點」(AF10504010102),專業科目為圖學、電腦輔助設計覺 得最困難,學科則為英文、博雅課程。 探究其影響 A 生在此面向適應狀況之因素,與 A 生訪談過程中 A 生曾提及老師教得很快「就是老師教滿快的。」(AF10501050101),此 外,研究者透過與其家長及資源教室教師訪談中,了解到其障礙及與畢 業至相關科別且為選手之同儕相較,其先備知識能力是較為不足的,因 此影響其在此面向之適應狀況;A 生面對此面向之困難或挫折會藉由找 資料、問同學、看展覽及相關書籍的方式嘗試解決,亦會尋求資源教室 的資源,目前英文有接受課後輔導「問一下同學,可能自己先去找一些 資料,做設計的資料,有什麼想法之類的,也看展覽,我會去資源教 室」(AF10504010102),而面臨沉重的學業壓力,A 生會透過能紓解壓 力的東西,將情緒發洩出來,讓自己冷靜,如:運動、逛街、玩遊戲 機、玩電腦或找人聊天。 綜觀上述,A 生在人際及生活面向的適應狀況較為良好,即便透過 其朋友之回應,其個性較為沉默內向,需再多與人聊天,其本身表示很 喜歡大學生活,大學的課業相對於高中課業較彈性較自由,從中也學到 許多不一樣的東西,並瞭解到需再積極主動些,影響其在這兩面向之因 素主要為其個性、具自我了解的能力,A 生會透過詢問他人及視自身之 狀況而作調整因應之;A 生在學業學習方面顯得有較大的困難,不論是 38.

(46) A 生本身、其相關重要他人,包含其家人、同學朋友及資源教室教師, 皆一致表示其學業學習有較大的困難,需他人(如同學)給予其較多的 協助或課後輔導,訪談過程中,A生多次表示對學業部份壓力很大,很 多都不會,影響 A 生此面向之適應狀況,包含的因素不外乎為其障礙 的限制及與同儕相較,其先備知識能力的缺乏,面臨此困難及挫折,A 生以努力認真的態度學習,並尋求他人之協助及接受相關服務支持,仍 無法順利解決之,研究者與其資源教室教師訪談,其表示 A 生目前正 與家人討論,考慮透過轉學方式轉至他校同系繼續就讀。. 39.

(47) 第二節 運動一把罩的 B 生 從小對運動便很擅長的B生,欲以救生員執照取得的目標進入相關 大學科系就讀,成為大一新鮮人,依其在學校適應中之人際、生活、學 業學習三面向進行敘述。. 壹、人際面向 對 B 生來說,新的環境、同學、老師是陌生的之外,其在此面向由 於先天障礙的限制,其適應狀況、影響因素及如何適應之,研究者將分 為兩部分,一為同學、二為老師,進行討論。 一、與同學的相處 B 生會主動認識同學並找同學聊天「主動認識他們,聊天」 (BF10501050101),其自身覺得和同學相處得還不錯,同學也會協助他 完成功課「現在有同學會協助我」(BF10501050101),並且會和同學分 工合作完成報告,他負責將相關資料重點透過打字記錄「我打字」 (BF10501050101),B 生與同學的合作經驗算是愉快的「對,合作愉 快, 跟大家分工合作」(BF10505130103),其同學也會主動找其聊天「研究 者:基本上你跟他們聊天或進一步認識你,你自己會主動,還是他們也 會 主動?B:都有」(BF10503250102),此外透過與 B 生的家長與導師訪 談,瞭解其同學大部分都較活潑,有時候會因為開玩笑而講出較不雅的 40.

(48) 話語時,B 生會較不知道如何反應,加上其以搭乘通勤方式以大眾交通 工具為主,課後較無與同學有接觸,原因為大部分同學以騎乘機車為主 要通勤方式,因此可了解到影響 B 生此面向之適應狀況為其主動的個性 特質、其本身障礙的限制、與同儕通勤方式的不同及與他人互動技巧的 不足;面臨此狀況,B 生的因應之道有三,一為家長會鼓勵並給予 B 生 相關建議,使其能多與同學互動,二為其導師亦透過相關課程(服務學 習課程)及機會,讓其能與同學多相處,同學能友善地與其相處,三為 B 生有上人際溝通相關課程,增進其與他人互動之技巧。. 二、與老師的相處 B 生會主動和老師打招呼「我主動跟老師打招呼」(BF10501050101),或去 辦公室找老師聊天等,藉由與 B 生、其導師之訪談,研究者發現影響其 此部份適應之因素主要為其障礙的限制及主動之個性特質,此部分無困 難挫折,因此無因應之道。 B 生在此面向,態度相當主動顯得積極,有固定的朋友圈,偶爾會 和有共同興趣的朋友聚會活動,其同學朋友也給予其正面的回饋,表示 B 生待人很好,會幫助同學,不論是 B 生之家長或導師,皆給予其相當 大的支持,使其在與老師或同學相處狀況尚稱不錯,綜觀上述,影響其 適應狀況之因素為其主動、和善助人的個性特質、其障礙的限制、與他 41.

(49) 人互動技巧的不足,而 B 生面臨此狀況的因應之道為其家人、導師皆給 予相當大的支持,其也會利用課餘時間接受人際溝通相關課程以增進與 他人互動之技巧。. 貳、生活面向 面對陌生的大學生活,B 生認為隨著時間透過多走多看校園漸漸適 應之「研究者:你如何去適應新的學校?B 生:多走多看」(BF10501050101), 覺得自己 有融入其中,而且適應是好的,課後較少和同學聚會活動,課餘時間會 安排學樂器(打鼓)「研究者:你會安排一些怎樣的活動,在沒有課的 時候去做?B生:學樂器啊!」(BF10503250102),或去學校附近看風 景「去○ ○公園看風景」(BF10505130103),喜歡大學生活且滿意的地方,包含 可以多認 識新朋、知道很多東西、運動、環境很好及風景很漂亮,與其家長訪談 過程中,其家長提及,B 生會自行安排生活行程,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 麼,B 生更為獨立自主;透過與 B 生、其家長及導師的訪談,研究者發 現影響 B 生適應狀況之因素主要為其個性特質,因其個性獨立自主,且 懂得安排生活行程,在此面向適應良好且無困難或挫折,故無需因應之 道處理之。. 42.

(50) 參、學業學習面向 熱愛運動的 B 生在此面向的表現,以術科表現優於學科,以下將針 對其適應狀況、影響因素及面對困難之因應之道進行闡述。 研究者藉由與其家長及導師的訪談過程中,其家長表示由於 B 生從 小學習且喜歡游泳,加上其所就讀的科系課程以術科為主,學科較少, 其都會參加系上安排之相關基本檢定考試,目標是考取救生員證照,此 外,其導師也表示 B 生整體 OK,表現不錯,會全力以赴,因此影響 B 生此面向之因素主要為選讀科系之課程安排較貼近其學習特質興趣,及 其科系較符合其所設定之目標,而與 B 生訪談過程中,其表示最喜歡的 科 目為水上運動「嗯…水上活動」(BF10503250102),最困難的科目為海 洋 休閒與管理「研究者:怎麼樣的科目很難?B 生:海洋休閒與管理」 (B F10503250102)、國文「語文再加強。」(BF10505130103),其面對困難 科目的因應之道則是多問「去問啊,我會自己去問」(BF10503250102) 「都是找家人,或問老師」(BF10505130103)、加強複習並作筆記。 B 生在大學適應上,各面向都尚能適應,影響其人際適應狀況之因 素,除因先天障礙的限制,有些與他人互動上較需再學習的地方外,其 主動與他人互動的個性特質,使其有固定的好朋友,是不錯的,而面臨 其困難時,B 生有接受人際溝通相關課程的學習因應之外,加上其家人及 導師的支持協助,使其在此面向適應尚可;其在生活面向適應得不錯, 43.

(51) 對於周遭環境有一定的熟悉,其能妥善安排課餘生活行程,影響其適應 狀況之因素主要為獨立自主的個性特質並具有安排生活行程的能力,此 面向無適應困難或挫折,故無因應之道;而 B 生在學業學習面向,僅部 分學科較有困難外,術科表現不錯,探究影響其適應狀況之因素包括其 所選讀科系之課程安排較貼近其學習特質興趣,及其科系較符合自身所 設定之目標,但因其本身學習的限制導致部分學科學習有困難,其因應 困難所採取的方式為主動詢問他人(家人、老師),即便如此,其表示 在大學生活中學到很多,雖部分科目具難度,卻更懂得安排自己的生 活,其亦提及喜歡大學生活,使其能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44.

(52) 第三節 努力開拓人際的 C 生 一直以來對於人生很有自身想法與堅持的 C 生,進入到大學後,又 有著不一樣的體悟,接下來將針對 C 生在學校適應狀況的人際、生活、 學業學習三面向進行敘述。 壹、人際面向 C 生喜歡孤單與言語直率之個性在進入到大學之後,此面向的適應 狀況、影響因素及其如何因應之,將分為同學、老師兩部分進行說明。 一、與同學的相處 面對新環境中的新同學,C 生會嘗試接觸同學「嗯,如何適應就嘗 試著去接觸」(CF10501050101),藉由聊天和同學互動,隨著時間推 移,其態度較為主動會和同學打招呼,C 生家長表示其相較於高中時, 和人互動進步很多,願意在此面向改變,比較不會一直待在家,會和同 學朋友出去,其同學朋友對 C 生看法是正向的,認為 C 生人很不錯大 方,和其相處過後,會瞭解他是個個性樂觀好相處的人,遇到問題會積 極找同學一起解決,然而在與同學朋友相處的過程中,C 生自覺與他們 的話題會有搭不上之狀況「話題搭不上」(CF10503250102),而影響其 適應狀況之因素主要為與同儕之生活經驗的差異及人際技巧的不足,其 本身表示會有此狀況之原因為同學們主要都以工作或其未接觸之電腦遊 戲等話題為主,皆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及興趣較無相關,加上 C 生的資源 45.

(53) 教室教師提及與其之接觸和觀察,C 生的確與他人相處較不易抓到要 領,言談表達較是想不多就直接說,會讓與其互動的人感到尷尬;面臨 此狀況,C 生的因應之道為其會在旁聆聽、上網找資料「盡量去聆聽, 然後不知道就多上網去看看一些東西」(CF10503250102),為了與同學 聊得來,會多看文章「怎麼樣才能夠,就一樣多看文章」 (CF10505170103),進而提升自身講話能力,偶爾會和同學朋友私下聚 會活動。. 二、與老師的相處 C 生表示與老師的互動較沒有「沒什麼互動」(CF10501050101), 即便有互動,其頻率也不多,常是上完課就結束「因為不常見面,上完 課,就拜拜了」(CF10503250102),並沒有隨著時間越久而有改變,此 外,根據研究者與 C 生、其家長及資源教室教師訪談,影響其此部份適 應之因素,主要為其在課堂較安靜沉默的個性特質及所就讀的大學體制 為進修部,下課放學後,老師便離開學校,加上本身對此部份的想法, 且無表示有任何困難,所以無因應之道。 簡而言之,縱使影響 C 生適應狀況的因素為其與同儕生活經驗的差 異及人際技巧的不足,與他人相處上仍有些地方需再努力,尤以其言語 表達的部分,不論是其本身或與其接觸過的資源教室教師皆如此認為, 46.

(54) 面對此困難狀況,C 生的因應之道為透過在旁觀察同儕如何互動及查找 相關資料,幫助自己解決處理之,但其家長表示,與高中時相較進步很 多,且其家長的觀察 C 生在此面向有作改變,只是較不敢與老師相處, 大致上,C 生在此面向之適應狀況尚可。. 貳、生活面向 進入大學進修部就讀之 C 生,從一開始的陌生感,日漸熟悉大學生 活,會有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其嘗試接觸 「…就嘗試去接觸」 (CF10501050101),其生活上沒有太大問題,甫自高職畢業後,於暑假 取得機車駕照,因此上下學往返以機車代步,並習慣如此的作息,透過 了解多看看熟悉校園環境「了解很多,就看看…」(CF10505170103), 課餘時間從原本以待在家、散步為主,固定會到學校的健身房運動,偶 爾同學朋友不用上班時,會出去聚會活動「…約出來一起吃火鍋,火鍋 店的話有一個同學在那邊打工。」(CF10505170103),也找到一份工讀, 白天工讀,晚上上課,C 生在找工讀過程中,提及認識到在社會生存的不 易「對社會比較了解一點…覺得工作不太好找…如果真的出來生活的話 其實也不太容易…就憑我找到一個比較好的二十二 K 好了,可能要搞幾 年才搞的好」(CF10505170103),有如此的體悟,C 生覺得自己不能再混 了「大學生活就比較難…不可以再混…」(CF10505170103)。 47.

(55) 藉由研究者與 C 生、其家長及資源教室教師之訪談觀察,影響 C 生 適應狀況之因素主要可分為其獨立自主的個性特質、具有一定程度的自 主生活能力及同儕的工作經驗,促使其更懂得安排自身的生活,此部分 C 生並無任何適應困難因此無因應之道,除此之外,C 生表示喜歡大學 生活,其中提到老師教學風格彈性,有成長一些,對一些事物比較了 解,而其家長提及 C 生自從開始工讀後,較為成熟懂事些,基本的生活 能力是可以的,研究者透過與 C 生三次的訪談過程中,亦覺得 C 生自從 進入大學後加上開始工讀,對於生活的態度漸變得較能體認生活現實層 面的事物。. 參、學業學習面向 對於完全不熟悉自身所就讀的科系是什麼,進入到大學後,C 生在 此面向著實遇到困難,而 C 生如何適應大學課程、影響因素及其如何因 應所遇到的困難挫折,將進行敘述之。 C 生尤以學科中的基礎數學─微積分及實習課程感到最困難,其中 其中認為微積分的公式太多,生活中用不到「數學,基礎數學…原因在 於公式太多」(CF10503250102) (CF10505170103);實習課程「就圖學 吧 …車床 铣床…還 有銲接 …」 (CF10501050101) (CF10503250102) 48.

(56) (CF10505170103)因以往從未接觸過而感到困難,從前述可知,影響其 適應之因素為其本身對所就讀之科系無具備相關之先備知識能力,且透 過與其家長、資源教室教師訪談,另一因素為其本身學習的限制,但 C 生面對與高職完全不同的大學課程之因應之道,就各科課程及考試內容 作準備大致上以採用多聽多看死記方式學習「…多去背、多去看…就死 記」(CF10501050101),會照著上課老師怎麼說就怎麼準備,也會抄筆 記、問同學或上網查「老師怎麼講,我就怎麼做…聽課…抄筆記…或問 同學,網路查」(CF10503250102),C 生盡力將學業不懂的地方吸收, 不過其表示如果還是不懂的話,就會選擇放棄「…就是能懂的就盡量 懂,然後如果說要搞很久的話,我就可能放棄」(CF10505170103),C 生更提及如果隨著時間流逝仍無法達到,便會轉系,其對自己在此面向 認為自己不了解的東西還是很多「原因…不瞭解的東西還是很多」 (CF10503250102),而且還不大會「…因為大部分我自己都不太會」 (CF10505170103)。 C 生在此面向適應狀況較困難,且不容易解決之,其家長、資源教 室教師及其同學朋友皆表示其在此面向較有明顯困難,其家長更提到和 一般同儕相較比較後面,C 生的因應之道除自行透過找資料、詢問他人 外,其家長亦表示會向 C 生分享讀書的方法,透過與其資源教室教師的 訪談,C 生自行放棄自身特教身分不繼續接受相關服務。 49.

(57) 綜觀上述,C 生在人際面向,其主動且努力增進與他人互動的狀況 是好的,主要影響其適應之因素為與同儕之生活經驗的差異及人際技巧 的不足,導致與他人互動上之溝通能力需再加強,但其自身有其因應之 道為透過在旁觀察同儕如何互動及查找相關資料,幫助自己解決處理 之;在生活面向,C 生覺得大學生活不無聊也可以交朋友,自身在過程 中有成長,其朋友同學對其印象是正面且相處不錯,主要影響其適應狀 況之因素為其獨立自主的個性特質、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生活能力及同 儕的工作經驗,此面向無任何問題或困難,故無因應之道;學業面向較 有困難,影響其適應狀況之因素為本身對所就讀之科系無具備相關之先 備知識能力及學習能力的限制,面對相關之困難,C 生之因應之道為多 聽多看死記及查找資料等方式學習,其家長亦會分享讀書方法,如仍無 法解決之,C 生表示會放棄,並會考慮轉系。. 50.

(58) 第四節 戀上大學生活的 D 生 對原本很想直接工作賺錢的 D 生而言,對大學生活一開始是有些 微不喜歡且排斥的,隨著時間的更迭,D 生慢慢發現大學生活其實是挺 不錯的,有戀上它的感覺,接下來便針對其在學校適應狀況的人際、生 活、學業學習三面向作敘述。 壹、人際面向 身為小大一的 D 生,其看似文靜的外表其實有著單純善良的心, 需要時間適應新環境的所有一切,其在進入大學後,是如何適應新環境 中的同學與老師、影響因素及其因應之道,將針對此兩部分一一敘述 之。 一、與同學的相處 D 生透過時間慢慢適應「就慢慢適應…先去認識別人…然後就做朋 友就…」(DF10412310101),並藉由每堂課自我介紹或朋友介紹朋友,進而 認識朋友「…老師就叫我們互相大家自我介紹…朋友介紹…」 (DF10412310101),和同學朋友相處不錯,與較熟識的同學朋友會一起 打鬧聊天「還不錯,會打鬧,開玩笑」(DF10412310101),課後會聚 餐,其認為和班上同學互動是融洽的「研究者:你自己覺得你和系上的 同學相處得情況如何?D 生:融洽」(DF10503290102),其有固定的朋 友圈,甚至會和朋友計畫小旅行,一起出去郊遊「有啊,六月底會跟他 們去○○○」(DF10505100103)。 51.

(59) 此部份適應狀況的因素,研究者透過與其及其家長、心輔教師之訪 談及觀察下,主要為其樂觀開朗的個性特質及良好的人際技巧,而 D 生 在與同學相處上遇到的困難為有時候會不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不懂對 方在想什麼,想法不一樣」(DF10505100103),其因應之道為溝通或互 相 配合對方,此外,D 生家長提及其在與他人相處過程有成長,較願意站 在 別人立場,表達雖仍不完整,但有進步;其心輔教師表示其導師曾提及 D 生和要好的朋友互動還不錯,在班上的同儕互動,D 生是以小群體為 主;而 D 生同學朋友覺得其很善良在她身上看到有愛心,是個熱心的 人,大致上,D 生在此部分無問題。. 二、與老師的相處 D 生和老師的互動還算可以「還好…就…普通普通…」 (DF10412310101) (DF10503290102),只有在上課不會的時候會提問,平 常課後,以遇到老師打招呼問候為主,D 生提及有一門課的老師會在課 堂上給予其許多機會,使其與老師互動「…我只知道有一個老師,因為 我眼睛大大的,他就記起我,他就叫我念日文的數字給他報學號 」 (DF10505100103),加上與其之訪談觀察,影響 D 生與老師互動狀況之因 素主要為遇到學習問題的求助、具有基本的禮貌及有明顯特徵的外表, 此部分無適應問題,故無因應之道。 5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三)非屬前目所定相關科、系、所或學位學程畢業,取得 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學分學程證明,且從事就業 服務、職業重建個案管理或職能治療相關工作一年以 上。.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of the 10 exhibitions provided by the organisers in the second quarter, their receipts totalled MOP 74.47 million, which were generated primarily

An additional senior teacher post, to be offset by a post in the rank of APSM, is provided to each primary special school/special school with primary section that operates six or

An additional senior teacher post, to be offset by a post in the rank of APSM, is provided to each primary special school/special school with primary section that operates six or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

民國 106 年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物理考科」將依據 103

112 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