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6458
全文
(2) 論文名稱:過重國小學童參與體適能活動之體位變化分析研究 總頁數:66 頁 院校所組別: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一百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林佩香 指導教授:高明峰 博士. 中文摘要 近年來因為速食文化、機械及自動化的生活型態的影響,導致現代國小學童 過重情形日益增加,因此增加學校體育的體適能活動提高其運動機會以減低其肥 胖的情況是學校教育努力的重點項目。本研究旨在探討體重過重(BMI≧25)國 小學童參與體適能活動之體位變化成效分析。以方便取樣國小三、四年級學童共 33名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6個月之體適能課程訓練(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5 月)。以描述性統計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過重國小學童BMI值不同性別各時期的 變化、過重國小學童不同體位各時期的變化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國小學童BMI 值不同性別各時期的變化並無顯著差異,過重學童不同體位各時期的變化也無顯 著差異。探究其原因為體適能課程每日參與時間過少及無飲食的控制等因素導致 無顯著的差異。但研究發現體重過重之學生整體健康狀況因不同活動狀況和心理 健康、家庭狀況而有所差異。建議未來在推動過重國小學童健康體位策略時,應 鼓勵學生多從事中等以上費力的身體活動及養成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不僅是在 學校中實行,同時也需針對其家中飲食習慣進行調整。 關鍵字:身體組成、身體質量指數、身體活動、坐式生活形態. I.
(3) Lin, Pei-Hsiang.(2012).The study of over weigh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ody composition during participate physical fitness activitie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ichu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ince the impact of fast-food culture and lifestyle of machinery and automation that led to moder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overweight problem were increased, therefore increasing physical fitness activities curriculum to improve their sporting opportunities may best way reduce their obesity and overweight proble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body composition change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students (BMI≧25) take part in fitness active in elementary school. 33 4th and 5th grad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gram for 6months (since 2010.11to 2011.05).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ANOVA analysis of overweight BMI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of different gender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change, overweight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of different position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changes in th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in BMI and body position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during this period. For this result shows that may during that fitness actives time too short for everyday, also the diet need to control in this period. Another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these students in this study were vary by their activities, family lifestyle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feature study suggestion for overweight physical fitness activities curriculum, that can encourage their more moderate exercise and healthy diet habited in school and family life. Keywords:body composition, BMI,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life-style. II.
(4) 謝誌 「前塵往事如雲煙,往事歷歷在眼前」,低吟回首來時路,縱使 荊棘遍布、坎坷崎嶇,眼見論文付梓完成,心中的悸動,難以言喻。 想起求學路,一路走來,相伴相依的良師益友,彼此傳遞的暖流,真 是溫暖在心,讓我覺得感激、感謝且感懷。 感謝指導教授高明峰博士,在論文尚未破繭而出之際,諄諄叮 嚀,從研究內容、方法、資料蒐集與數據分析、歸納整理,又加以悉 心指導、增強信心,求學路走來,幸賴高明峰博士如明燈照耀引導, 感激不盡! 感謝李建平教授及陳裕鏞所長,在論文計畫發表與最後口試時, 對於論文中的內容悉心詳閱、一一提點缺失與提供建議,其精闢的見 解與深厚的學養對論文完成有著莫大助益,感謝老師領航! 感謝體育研究所的每位老師,求學過程中,畢幾十年功力於一 役,傾囊相授,協助增廣見聞;更感謝同窗共硯的革命伙伴正雄、文 等、哲仁、俊豪、國海、芳玫、美華、寶濟、惠靜、昌平、成城、政 毓、孟豪、暐群、宜禛、鍾桔、懷欽、志寬、春融、佩玲、鳳梅、阿 絹、青雲、盟仁,大家互相打氣與支持,涓滴情誼,感懷在心!也要 謝謝我服務學校的護理師麗珍,提供給我研究資料諮詢!! 最後,要感謝我最最親愛的家人,爸爸、媽媽、玉龍、辰陽、品 淳、溫川大哥、炳耀小弟,你們的支持與鼓勵的溫情暖流,一路伴我, 更是最大精神支柱,感恩!再次由衷謝謝大家,讓我得以順利完成此 研究成果--「我生命中的貴人,有你,真好」!謝謝! 林佩香謹誌 中華民國 101 年 2 月.
(5)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 謝誌.........................................................................................................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5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目的.................................................................................6 第四節 研究假設.............................................................................................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六節 研究之重要性.....................................................................................8 第七節 名詞解釋.............................................................................................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身體活動量的意義...........................................................................17 第二節 體適能的意義...................................................................................21 第三節 健康體位...........................................................................................23 第三節 小結...................................................................................................2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26 第二節 研究步驟...........................................................................................27 第三節 研究對象...........................................................................................27 第四節 活動時間及地點...............................................................................28 第五節 實驗儀器...........................................................................................31 第六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32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3.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4 第一節 不同性別於減重期間身體變化研究結果.......................................34.
(6) 第二節 不同體位於減重期間身體變化討論 .............................................3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42 第一節 結論...................................................................................................42 第二節 省思與建議.......................................................................................43. 參考文獻 ..................................................................................................................45 中文部分.........................................................................................................45 英文部分.........................................................................................................51. 附錄一 學校午餐菜色及熱量表 ..............................................................................61 附錄二. 臺中市北屯區四張犁國小 99 學年度學生體重控制班實施計畫 ..........65. IV.
(7) 表. 目. 錄. 表 1-1 成人的體重分級與標準 ...................................................................................9 表 1-2 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 .................................................................................10 表 1-3 成人肥胖定義 .................................................................................................11 表 2-1 評估身體活動強度的方法 .............................................................................20 表 3-1 健姿班活動時間及內容 .................................................................................28 表 4-1 不同性別過重學童參與運動之各時期身高體重與 BMI 比較表................34 表 4-2 不同性別過重學童參與運動之各時期身高體重與 BMI 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36 表 4-3 不同體位組別過重學童參與運動之各時期身高、體重與 BMI 分析摘要表...................................................................................................40 表 4-4 不同體型過重學童參與運動之各時期身高、體重與 BMI 比較 表...................................................................................................................41. V.
(8) 圖. 目 錄. 圖 1-1 學童體位統計圖 ..............................................................................................4 圖 1-2 直立式健身車面版操作說明 ........................................................................14 圖 1-3 直立式健身車 ................................................................................................15 圖 1-4 健步器 ............................................................................................................15 圖 1-5 健身器材 ........................................................................................................16 圖 3-1 研究架構圖 .....................................................................................................26 圖 3-2 健姿班學童跳新式健康操 .............................................................................29 圖 3-3 健姿班學童在志工陪同下進行操場跑走 .....................................................29 圖 3-4 健姿班學童在志工陪同下進行趣味運動 .....................................................30 圖 3-5 健身器材 .........................................................................................................31 圖 4-1 不同性別過重學童參與運動之各時期身高比較圖 .....................................37 圖 4-2 不同性別過重學童參與運動之各時期體重比較圖 .....................................37 圖 4-3 不同性別過重學童參與運動之各時期 BMI 比較圖....................................38. VI.
(9) 第壹章. 緒論. 本 研 究 主 要 目 的 在 探 討 過 重 國 小 中 年 級 學 童 藉 著 參 與 運 動 達 成 健 康 體 位 的 成 效 分 析,在 3 3 位 參 與 為 期 半 年 的 運 動 課程中觀察其身體變化與運動成效的相關研究,希冀研究結 果能提供相關的課程設計參考,本章共分為七小節。第一節 為 問 題 背 景,第 二 節 為 研 究 動 機,第 三 節 為 研 究 設 計 及 目 的 , 第四節為研究假設,第五節是研究範圍及限制,第六節為研 究之重要性,第七節則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曾幾何時,小學生不再自己走路上放學、家長或安親班 每天辛勤接送學童上放學。有鑑於近年來家庭結構改變、家 庭成員組成鬆動,隔代教養、單親家庭、新移民家庭及雙薪 家 庭 父 母 的 工 作 忙 碌 影 響 之 下 ; 再 加 上 飲 食 習 慣 的 西 風 東 漸,追求食物享受的層面形成三高:高精緻、高油脂、高熱 量。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健康照顧」形成一個嚴重的落差斷 層。曾幾何時?我們國家未來主人翁的戰鬥力在哪裡?兒童 的體位與體能狀況攸關國家的競爭力,其重要性實在不容小 覷。 1997 年 開 始 , 全 國 教 育 最 高 指 導 單 位 --教 育 部 , 著 手 在 6 月 份 開 始 實 施 臺 灣 中 小 學 學 童 之 體 適 能 檢 測。在 1998 年 公 布「台閩地區中小學學生體適能檢測資料處理—常模研究」 中可以發現:臺灣學童. 7~18 歲 之 中 小 學 學 童 在 立 定 跳 遠 、. 坐 姿 體 前 彎 、 仰 臥 起 坐 、 800M 跑 走 測 驗 成 績 上 , 明 顯 比 美. 1.
(10) 國、日本及中國大陸的學童表現落後,這樣的問題,實在值 得臺灣的體育界、衛生單位及教育界深思及重視(鄧成城, 2 0 1 0 )。 前 教 育 部 杜 正 勝 部 長 ( 2007) 在 給 家 長 的 一 封 信 中 也 特 別呼籲:要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快樂運動、活出健康。也為此 規 劃 了「 快 活 計 畫 : 每 天 至 少 要 運 動 30 分 鐘 , 每 週 至 少 運 動 2 1 0 分 鐘 」, 呼 籲 家 長 重 視 孩 童 的 健 康 並 協 助 促 成 學 童 養 成 規 律運動的習慣。 2011 年 時 , 教 育 部 吳 清 基 部 長 也 延 續 這 樣 的 話 題 : 懇 請 全國學生家長一起在生活中實踐學習密碼. 331: 每 天 至 少 運. 動 30 分 鐘 、 學 習 30 分 鐘 及 日 行 一 善 , 養 成 終 身 學 習 、 規 律 運動及行善習慣,希望藉由鼓勵個人身、心、靈這三方面自 我修為,即透過終身運動促進健康、終身學習促進心理成長 及終身反省達到靈性滿足,以培養學習型公民,建立終身學 習 社 會。孩 子 是 我 們 的 希 望,投 資 教 育 就 是 投 資 國 家 的 未 來 。 增進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學習、成長,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而 且 沒 有 假 期 之 別 ( 吳 清 基 , 2011) 。 綜觀臺灣社會的發展脈絡,從物資缺乏、走路上學、幫 忙家中農事、騎腳踏車、玩棒球、踢足球的這些日常生活活 動,也循著飲食供應無虞、現代化交通工具的發達、車輛普 及之後,漸漸被電腦遊戲、滑板車、父母親接送上放學等這 些不太需要耗費體力的活動所取代,也因此孩童的肥胖問題 日 漸 嚴 重 。 以 美 國 為 例 , 1980 年 後 每 10 年 肥 胖 的 盛 行 率 增 加 一 半 , 2000 年 時 已 經 有 1/3 的 美 國 人 落 入 肥 胖 的 範 圍 。 這 個 嚴 重 問 題 不 僅 僅 是 已 開 發 國 家 -- 美 國 所 面 臨 到 而 已 , 澳 洲、英 國 亦 是 如 此。臺 灣 的 現 況 則 有 1/8 比 例 學 童 體 重 肥 胖 ,. 2.
(11) 1/4 比 例 之 學 童 體 重 過 重 。 醫學專家指出肥胖容易造成高血脂、高血壓及血糖的異 常,加上身體形象的改變,進而影響人際關係的建立,導致 生理、心理、社會等之健全發展障礙;體重過輕則會使抵抗 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綜上所述,維持理想體重應該從小 就開始訓練教育,協助建立良好正確的飲食習慣及有恆的運 動。 有鑑於研究者服務之學校健康中心每年定期製作學生健 康資料,並進行相關衛生教育宣導,費心將學生體重測量結 果 以 體 位 統 計 圖 呈 現 ( 圖 1 - 1 ), 其 中 學 生 體 位 過 重 者 , 從 9 3 學 年 度 的 23.4%逐 年 上 升 至 99 學 年 度 28.60%, 短 短 6 年 的 時 間 , 增 加 了 5.20%。 這 樣 的 數 據 令 人 看 得 怵 目 驚 心 , 也 讓 研究者興起一些想要研究這類相關議題的動機。. 3.
(12) 圖 1-1 學 童 體 位 統 計 圖 ( 何 麗 珍 , 2010). 圖 1-1 中 數 據 顯 示:研 究 者 服 務 之 學 校 在 99 學 年 度 中 , 體 位 適 中 的 學 生 佔 有. 58.30 % 、 體 位 過 輕 學 生 百 分 比 為. 13%、 體 位 過 重 學 生 數 佔 28.60%。 數 字 會 說 話 , 體 位 過 重 學 生數以超過體位過輕學生的兩倍,這些體位異常的學生計佔 總 學 生 人 數 的 41.6%。 過 重 學 童 的 百 分 比 中 即 已 包 含 了 全 校 一 至 六 年 級. BMI. 過 重 及 BMI 肥 胖 學 童 。 看 到 這 樣 的 數 據 , 不 免 讓 人 感 到 憂 心 忡忡,研究者服務學校的未來主人翁競爭力何在?. 4.
(13)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研究顯示:一個人身體長期缺乏活動與罹患慢性疾病的 危 險 性 機 率 成 正 比,如 心 血 管 疾 病、第 二 型 糖 尿 病 或 是 大 腸 、 直 腸 癌。美 國 在 2 0 0 5 年 的 調 查 結 果 顯 示:成 年 人 中 僅 有 4 9 . 1 % 的人達到身體活動的建議標準,而年紀愈大的人身體活動的 建 議 標 準 愈 低。另 外 根 據 2005 年 臺 灣 的 國 民 健 康 調 查,年 滿 18 歲 的 成 年 人 中,自 我 回 憶 僅 在 過 去 兩 週 內 有 從 事 運 動 者 僅 佔 57.46%; 國 去 兩 週 每 天 靜 坐 的 時 間 平 均 為 5,87 小 時 , 顯 示接近半數的民眾缺乏身體活動的情形日多且亟待改善。 在 2005 年 以 前,臺 灣 進 行 過 四 次 營 養 調 查,發 現 兒 童 的 肥 胖 比 率 持 續 增 加 ( C h u , 2 0 0 5 )。 眼 見 國 家 未 來 主 人 翁 的 體 力 大 幅 下 降 , 教 育 部 也 在 民 國 91 年 2 月 公 布 實 施 學 校 衛 生 法,民 國 9 3 年 8 月 又 接 續 推 動 中 小 學 學 生 健 康 體 位 五 年 計 畫 白皮書,藉著正確體型意識的教育、推動動態生活及健康的 飲食習慣這三大方向,期待改變學生的生活形態外,也能減 少伴隨肥胖所衍生出來的相關疾病,更要建構一個健康活力 永續的校園環境。 運動參與會影響學童的身心健康,可以提升個人的自律 修 養 、 人 格 特 質 及 社 會 發 展 各 方 面 的 利 益( E s t r a d a , G e l f a n d , & , H a r t m a n n , 1 9 8 8 ; F e l t z , 1 9 8 6 )。 此 外 , 規 律 的 身 體 活 動 與 兒童的健康有密切的關係,其中包括:減少肥胖、降低心理 壓力、增加體適能並促進運動表現,以及有效的抑制心血管 疾 病 發 生 的 危 險 ( S a l l i s & O w e n , 1 9 9 9 )。 增 加 兒 童 日 常 生 活 身體活動量也可以減少肥胖、改善坐式生活習慣、並可以增 進個人動作技能。學童藉由增加身體的活動量,可以提高學. 5.
(14) 童的自我認知、自尊增加,並能增加注意力之集中及增加學 習 成 效 (Shephard,. 1997;. Tr e m b l a y,. Inman,&. Wi l l i a m s ,. 2000)。. 第三節. 研究設計及目的. 本 研 究 受 試 者 平 均 年 齡 為 9 - 1 0 歲,經 參 考 衛 生 署 所 公 布 的 「 兒 童 及 青 少 年 肥 胖 定 義 」, 將 B M I 值 超 過 2 4 . 0 的 受 試 者 男 女 學 童 定 義 為 肥 胖 組 ; 另 外 將 BMI 值 為 19.7-24.0 的 受 試 者男女學童定義為過重組,受試者皆參加健姿班 6 個月以上 的健姿活動訓練,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 、 過 重 國 小 學 童 BMI 值 不 同 性 別 時 期 的 變 化 。 二、 過重國小學童不同體位的各時期的變化。 三 、 過 重 國 小 學 童 各 時 期 之 BMI 值 與 標 準 生 長 曲 線 常 模之比較。.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打算要探討的問題為: 一、過 重 國 小 學 童 BMI 值 不 同 性 別 時 期 的 變 化 之 間 有 顯 著 差 異。 二、過 重 國 小 學 童 不 同 體 位 的 各 時 期 的 變 化 之 間 有 顯 著 差 異。. 6.
(1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 一 )研 究 對 象 : 以 研 究 者 服 務 學 校 99 學 年 度 就 學 之 三 、 四 年 級 學 童,共 計 3 3 名 異 常 體 位 學 童 為 受 試 者。 (二)研究項目: 1.過 重 國 小 學 童 BMI 值 不 同 性 別 各 時 期 的 變 化 。 2.過 重 國 小 學 童 不 同 體 位 的 各 時 期 的 變 化 。. 二、 研究限制 (一)有關『健康體位』的研究雖日益增加,但學生在校表 現與在家表現的標準要求有所限制。 ( 二 )研 究 對 象 以 研 究 者 服 務 學 校 9 9 學 年 度 就 學 之 三 、 四 年 級異常體位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測驗過程中,鼓勵 參加者儘量完成課程要求動作,並不探討參加者的心 理、意志等因素。 ( 三 )本 研 究 採 量 化 研 究 , 研 究 目 的 為 提 供 讀 者 面 對 推 動 學 生 健 康 體 位 活 動 成 效 時 , 提 供 相 關 資 訊 以 資 參 考,但 考 量 經 費、人 力 及 受 試 者 等 因 素,本 研 究 採 方 便 取 樣 , 以 研 究 者 任 教 學 校 99 學 年 度 就 學 中 之 三、四 年 級 異 常 體 位 學 童 為 研 究 對 象,因 研 究 範 圍 有 限 , 研 究 結 果 不 宜 過 度 推 論 。 ( 四 )本 研 究 結 果 僅 適 用 於 所 研 究 對 象 在 本 研 究 設 計 範 圍 內 的 解 釋。本 研 究 在 實 驗 過 程 中 所 需 的 時 間 會 造 成 參 與者一定程度的干擾。. 7.
(16) 第六節. 研究之重要性. 綜 合 上 述,推 究 出 下 列 幾 點:一、健 康 的 身 體 十 分 重 要 。 二、健姿班的推動過程如何簡化,值得加以探討。因此,本 研 究 將 聚 焦 在 健 姿 班 訓 練 成 效 上 , 試 圖 利 用 學 校 的 推 動 情 形,進而尋求一個有效的推動方式,也希望將這個概念深植 學校教育人員的心中,能隨時提供學生正確的知識,進而對 學生健康促進之推動有所助益。 基 於 此,本 研 究 之 主 要 目 的 在 於 了 解 本 校 9 9 學 年 度 就 學 中之就讀三、四年級異常體位學生,探討其健姿成效及家中 飲食習慣之相關情形。也期許研究結果俾利提升國家未來主 人 翁 的 身 體 健 康 素 質;最 後,提 出 適 當 建 議,做 為 體 育 教 學 、 運動訓練及科學選才之參考。. 第七節. 名詞解釋. 以下針對本研究所提及之相關名詞加以闡述: 本研究所闡述之「健康體位」一詞,包括了身體質量指 數 ( B M I )、 肥 胖 及 體 重 過 重 定 義 、 正 確 的 體 重 控 制 方 法 。 茲 就本研究的主題將其意義分述如下: 一、.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Body Mass Index) BMI = 體 重. (kg) / 身 高. (m2). 根據衛生署研究統計資料顯示:最有利於健康與壽 命 的 理 想 值 為 2 2, 正 負 1 0 % 內 都 是 符 合 理 想 的 範 圍 , 不 管 男 女 都 相 同 。 通 常 年 紀 輕 者 可 以 適 用 較 低 的 BMI 值 , 年 紀 較 長 者 適 用 較 高 的 BMI 值 。 根 據 BMI 值 與 個 人 身. 8.
(17) 高 , 就 可 以 推 算 個 人 的 理 想 體 重 。 以 一 個 160 公 分 的 30 歲 女 性 來 說 , 她 的 身 高 為 160 公 分 , 體 重 為 58 公 斤 , 則 她的身體質量指數為. 58/( 1.6*1.6) =22.66, 是 屬 於 正. 常範圍,反推回去亦同。 表 1-1 成 人 的 體 重 分 級 與 標 準 分級.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BMI). 體重過輕. BMI <. 正常範圍. 18.5 ≦ BMI < 24. 過. 重. 24 ≦ BMI <. 27. 輕度肥胖. 27 ≦ BMI <. 30. 中度肥胖. 30 ≦ BMI <. 35. 重度肥胖. BMI ≧ 35. 備 註:資 料 來 源 為 衛 生 署 食 品 資 訊 網. 二、. 18.5. 肥 胖 及 體 重 控 制。. 肥胖及體重過重定義 根據目前最新之全國營養健康調查資料,國人代謝 症 候 群 危 險 性 在 BMI 升 到 24 以 上 時 有 明 顯 之 增 加 。 雖 然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以 B M I 3 0 以 上 定 義 為 肥 胖 ( 表 1 - 3 ), 但 調 查 結 果 發 現 , 國 內 BMI 27 以 上 之 成 人 中 約 85% 以 上 有 肥 胖 相 關 之 代 謝 症 疾 病 。 BMI 24 以 上 之 成 人 中 65 % 女 性 、 68% 男 性 有 代 謝 症 候 群 相 關 病 徵 , 而. BMI 24. 以 下 之 成 人 中 70% 女 性 、 68% 男 性 無 此 病 徵 。 因 此 最 後 將 國 人 過 重 之 切 點 訂 在 B M I = 2 4, 肥 胖 之 切 點 訂 在 B M I = 27。. 9.
(18) 表 1-2 兒 童 與 青 少 年 肥 胖 定 義 男生 年 齡. 正常範圍 (BMI 介 於). 女生. 過重. 肥胖. (BMI>). (BMI>). 正常範圍 (BMI 介 於). 過重. 肥胖. (BMI>). (BMI>). 6. 13.9-17.9. 17.9. 19.7. 13.6-17.2. 17.2. 19.1. 7. 14.7-18.6. 18.6. 21.2. 14.4-18.0. 18.0. 20.3. 8. 15.0~19.3. 19.3. 22.0. 14.6 18.8. 18.8. 21.0. 9. 15.2~19.7. 19.7. 22.5. 14.9~19.3. 19.3. 21.6. 10. 15.4~20.3. 20.3. 22.9. 15.2~20.1. 20.1. 22.3. 11. 15.8~21.0. 21.0. 23.5. 15.8~20.9. 20.9. 23.1. 12. 16.4~21.5. 21.5. 24.2. 16.4~21.6. 21.6. 23.9. 13. 17.0~22.2. 22.2. 24.8. 17.0~22.2. 22.2. 24.6. 14. 17.6~22.7. 22.7. 25.2. 17.6~22.7. 22.7. 25.1. 15. 18.2~23.1. 23.1. 25.5. 18.0~22.7. 22.7. 25.3. 16. 18.6-23.4. 23.4. 25.6. 18.2-22.7. 22.7. 25.3. 17. 19.0-23.6. 23.6. 25.6. 18.3-22.7. 22.7. 25.3. 18. 19.2-23.7. 23.7. 25.6. 18.3-22.7. 22.7. 25.3. 本 研 究 以 表 1 - 2 中 之 8 - 9 歲 學 童 進 行 研 究 內 容, 從 表 1 - 2 中 可 窺 出 8 歲 男 童 BMI 超 過 肥 胖 ; 9 歲 男 童 BMI 超 出 肥 胖 。 8 歲 女 童 BMI 超 過 肥 胖 ; 9 歲 女 童 BMI 超 出. 1 9 . 3 即 為 過 重、超 過 2 2 . 0 者 為. 19.7 即 為 過 重 、 超 過 22.0 即 為 過 重 、 超 過. 22.59 即 為 22.0 者 為. 19.3 即 為 過 重 、 超 過 21.6 即 為 肥. 胖。. 10.
(19) 表 1-3 成 人 肥 胖 定 義 身體質量指數 (BMI)(kg/m2) 體重過輕. BMI< 18.5. 正常範圍. 18.5≦ BMI< 24. 異常範圍. 過 重 : 24≦ BMI< 27. 腰 圍 (cm). 輕 度 肥 胖 : 27≦ BMI< 30. 男 性 : ≧ 90 公 分. 中 度 肥 胖 : 30≦ BMI< 35. 女 性 : ≧ 80 公 分. 重 度 肥 胖 : BMI≧ 35 資 料 來 源 : 衛 生 署 網 站 ( h t t p : / / w w w. d o h . g o v. t w ). 三、. 體重控制方法 1996 年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 WHO) 與 美 國 食 品 藥 物 管 制 局. ( F D A ) 將 肥 胖 列 為 「 慢 性 疾 病 」, 而 且 它 比 傳 染 病 更 可 怕 , 威脅整個人類的健康福祉。 有鑑於此,國內專家學者也大聲疾呼,籲請國人重視這 個 比 傳 染 病 還 可 怕 的 敵 人 。 台 南 醫 院 蔡 佩 芬 營 養 師 ( 2009) 提 出 LEARN( L: 生 活 方 式 、 E: 運 動 、 A: 心 態 、 R: 人 際 關 係 、 N: 營 養 ) 理 想 方 式 來 控 制 體 重 , 茲 就 其 內 容 分 述 如 下: (一)心理建設: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要有充分的決心、 耐心、恆心及信心的自我心理建設,才能持之以恆。 (二)飲食控制:要多方汲取正確的營養知識,且要充分認 識食物屬性,再佐以均衡的飲食。 (三)行為修正: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要改變飲食習慣,. 11.
(20) 伴隨正常的生活作息。 (四)持續運動:運動式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身體熱量消耗 的最佳方式,為了讓身體達到代謝率提升,每天持續 進行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為佳,有效的減重運動為 3 次 /週 、 30 分 鐘 /次 、 130 下 心 跳 /分 鐘 。 (五)尋找支持: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從事體重控制, 互 相 砥 礪 及 扶 持 ,「 完 美 體 態 目 標 」 路 上 有 你 和 我 , 相信成效會事半功倍。 行政院衛生署也在食品資訊網上公告正確的體重控制觀 念:減重速度不宜太快、儘量維持低熱量均衡飲食及適當運 動、請教專業醫師及營養師、完善的體重控制計畫及使用藥 物時,一定要有醫師之診斷及處方。. 四、. 新式健康操 本校健姿班學童所跳之健康操版本為教育部於. 95 年 度. 製 作 九 年 一 貫 第 二 階 段 ( 4 至 6 年 級 ) 健 身 操 教 材 -運 動 身 體 好 (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2 0 0 8 )。 ( 一 ) 教 材 名 稱 為 :「 S A F E O U T 運 動 身 體 好 」。 (二)目的主要讓學童能享受運動遊戲的歡樂,豐富校園生 活,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培養活潑和樂觀的態度,保 持良好兒童體適能。 (三)健康操教材內容乃根據兒童體發展能力,適應時代潮 流,根據各項運動的基本設計,及表現全身性身體運 動而設計編製。 (四)主要內容可區分如下: 1、 暖 身 運 動 。 2、 主 要 運 動 。 3、 緩 和 運 動 。. 12.
(21) (五)教材特色: 1、 節 奏 明 快 的 樂 曲 , 適 應 時 代 潮 流 , 配 合 新 潮 活 動 有力的律動組合 M 表現各類運動的基本動作,增 加學童參與運動的興趣。 2、 以 兒 童 成 長 發 育 為 基 礎 , 根 據 各 項 運 動 的 基 本 動 作,以 身 體 大 肌 肉 群 活 動 為 教 材 編 製 內 容,培 養 運 動遊戲習慣,保持良好體適能。 3、 表 現 簡 單 的 全 身 性 活 動 , 重 視 協 調 性 和 平 衡 感 等 基本能力,以加強未來生活的適應力。 4、 根 據 兒 童 現 實 生 活 中 的 動 作 及 傳 統 遊 戲 , 設 計 新 穎 有 趣,配 合 口 白 的 應 用,展 現 兒 童 天 真 活 潑 的 本 質。 5、 活 動 過 程 中 , 增 加 團 體 及 兩 性 互 動 動 作 , 以 建 立 兒童學習時的群己及兩性發展之正確觀念。 6、 融 合 民 謠 歌 曲 、 童 謠 口 令 , 透 過 童 玩 、 民 俗 等 身 體 活 動,了 解 本 土 文 化,期 使 兒 童 養 成 愛 鄉 土 情 懷 。 7、 以 「 S a f e O u t 運 動 身 體 好 」 為 主 題 , 讓 兒 童 從 快 樂 活動中獲得各項運動能力。. 五、. 健身器材 本校進行健姿訓練時,未免學生感覺無聊,故申請相關. 經 費 請 購 健 身 器 材 , 學 生 從 事 新 式 健 康 操 及 跑 走 操 場 完 之 後,即進行健身器材訓練活動。目前研究者所服務學校共添 購 3 部直立式健身車及 3 台健步器,這樣學生進行健姿訓練 時,也 免 受 氣 候 影 響,能 持 續 進 行 每 週 固 定 2 次 的 訓 練 活 動 。. 13.
(22) 圖 1-2: 直 立 式 健 身 車 面 板 操 作 說 明 健身器材上有操作說明,護理師在進行首次訓練時,及 對學生說明使用方法,學生進行完操場活動後,即可以依照 自己狀況主動調整及操作健身器材。其中面板所顯示的部分 為: ( 一 ) 時 間 TIME: 顯 示 運 動 時 間 長 短 。 ( 二 ) 距 離 D I S TA N C E : 顯 示 運 動 距 離 , 以 K m 計 算 。 ( 三 ) 卡 路 里 C A L O R I E S:運 動 過 程 中 所 消 耗 掉 的 熱 量。 ( 四 ) 心 跳 速 率 H E A R T R AT E S : 運 動 進 行 時 , 心 跳 的 速率。 ( 五 ) 速 度 SPEED: 從 事 運 動 時 的 速 度 。. 14.
(23) ( 六 ) 飛 輪 轉 速 RPM: 直 立 健 身 器 材 的 輪 子 轉 動 速 度 。. 圖 1-3 直 立 式 健 身 車. 圖 1-4 健 步 器. 15.
(24) 圖 1-5 健 身 器 材. 16.
(2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分成四小節。第一節說明身體活動量的意義,第 二 節 說 明 體 適 能 的 意 義,第 三 節 為 健 康 體 位,第 四 節 為 小 結 。. 第一節. 身體活動量的意義. 教 育 部 2005年 提 出 「 強 化 健 康 與 體 育 教 學 」 行 動 方 案 , 預 計 在 2008 年 時 , 全 國 學 生 每 個 人 至 少 都 要 會 一 項 運 動 技 能 、 而 且 每 天 運 動 時 間 也 要 累 積 達 30分 鐘 以 上 、 每 校 至 少 要 組 成 5個 運 動 團 隊 以 上。希 望 藉 由 這 樣 的 推 動 方 式,增 加 學 生 運動機會,進而降低體重過重學生之比率,而附加效益即為 讓 學 生 參 與 規 律 運 動 後 養 成 運 動 規 律 的 好 習 慣 ( 王 天 威 , 2005) 。 國 民 健 康 局 於 2004年 秋 季 , 總 共 有 效 訪 問 6009人 , 調 查 國 內 13歲 以 上 至 65歲 之 間 民 眾 的 「 身 體 活 動 量 調 查 」 結 果 , 與二十個國家進行比較,結果臺灣人的運動量在全世界「吊 車 尾 」, 有 3 8 % 的 人 身 體 活 動 量 不 足 , 遠 高 於 國 際 平 均 值 的 1 7 % ( 陳 鈞 凱 , 2 0 0 6 )。 目 前 已 經 發 展 之 身 體 活 動 量 評 估 方 法 , 調 查 法 ( surveys) 是 其 中 一 種 方 法 , 包 括 : 工 作 日 誌 、 回 憶 問 卷 及 量 化 歷 史 等 ( Saillis & Owen, 1999) 。 其 中 , 回 憶 問 卷 又 可 再 分 為 五 日、七 日、十 四 日、四 周 及 一 年 等 數 種 形 式 , ( 陳 鵬 仁 、 卓 俊 伶 , 2005) 。 身 體 活 動 量 可 以 分 為 職 業 的 ( occupational) 、 家 務 的 ( household ) 、 閒 暇 時 間 ( leisure. time ) 及 交 通 中. ( transportation) 這 四 類 , 因 此 所 謂 的 動 態 生 活 就 是 在 日 常. 17.
(26) 生 活 中 利 用 時 間 與 空 間 儘 量 累 積 身 體 的 活 動 ( 蔡 錦 雀 , 2006) 。 謝 幸 珠 ( 2002) 提 出 : 閒 暇 時 間 的 身 體 活 動 和 運 動 都 是 身活動一部份,閒暇時間的身體活動是指個人工作以外的活 動,例如:快樂的走步或家中庭院的力行工作,都可以稱得 上是這一類;而運動則專指一種有計畫、有組織、反覆的、 有目的的維持或是促進體適能的身體活動。 王 天 威 ( 2005) 提 出 : 持 續 身 體 活 動 習 慣 的 兒 童 比 不 愛 活 動 的 學 童 來 得 健 康 。 王 天 威 亦 提 出 改 善 身 體 活 動 量 的 方 式:重新檢視及調整現今之健康與體育之教學目標,引導學 生建立「健康導向」的正確目標;男女生運動機會要均等, 因應不同年齡層,提供適切的體育課程設計;學校與社區保 持緊密聯繫,如健康觀念宣導與服務、家長與老師間的良性 互動、學校教職員工之研習訓練,三者緊密連結,共創三贏 的局面。 日常生活流於安逸、活動空間被壓縮、營養攝取失衡, 兒 童 身 體 活 動 量 日 漸 消 退 ( 陳 俊 中 , 1997) 。 而 學 者 方 進 隆 也 於 1998年 提 出 : 臺 灣 近 30年 來 的 主 要 死 亡 原 因 已 由 急 性 傳 染病轉變成慢性疾病,這些又與身體缺乏活動有深切關係, 稱 為 運 動 不 足 症 。 金 車 教 育 基 金 會 ( 1998) 調 查 「 青 少 年 體 育 休 閒 」結 果 顯 示 : 將 近 3 成 國 中 小 學 生 每 週 運 動 時 間 不 超 過 2小 時 。 身 體 活 動 ( physical activity) 是 指 任 何 一 整 運 用 肌 肉 產 生 量 消 耗 的 活 動 ( 劉 影 梅 、 吳 家 珊 , 2009) 。 Freedsom 及 Miller( 2000) 提 到 : 身 體 活 動 在 本 質 上 有 兩 大 元 素 : 行 為 及 活 動 。 其 中 也 包 括 所 謂 F I T T, F: F r e q u e n c y 是 指 活 動 頻 率 ;. 18.
(27) I: I n t e n s i t y 是 活 動 強 度 ; T: T i m e 為 持 續 時 間 ; T: T y p e 是 活 動 項 目 。 對 於 活 動 不 足 及 久 坐 行 為 的 測 量 也 逐 漸 為 人 們 重 視 , 經 由 研 究 , 證 實 他 們 是 許 多 慢 性 疾 病 的 危 險 因 子 (Pate et al., 1995)。. 19.
(28) 表 2-1 評 估 身 體 活 動 強 度 的 方 法 評估方 式 代謝 當量 能量 消耗. 攝氧量 目標心 跳率最 大心跳. 所測得之強度指標. 定義 1METs=休 息 代 謝 率( R M R ) 人體需要分解 ATP來 提 供 能 量供活動所需 以單位體重表. 不太費力. 中等費力. 費力. < 3.0. 3.0~6.0. > 6.0. METs. METs. METs. < 3.5. 3.5~7. >7. kcal/min. kcal/min. kcal/min. ≦ 50%. 50~60%. 60~80%. 示的氧攝取量. 最大攝氧量 達到. 最大心跳率:. 50~70%最. 220-年 齡. 大心跳率. 保留離. 最大心跳率減. 心跳率. 安靜心跳. 說話. 活動時說話、. 活動時還. 活動時可. 測試. 歌唱的困難度. 可以唱歌. 舒服對話. < 12分. 12~14分. 身體活 動自覺 費力量 表. 70~85%. < 40%. 40!60%. 60~80%. 保留心跳率 對話很喘 或感呼吸 困難. 身體的感覺: 心跳增加、呼 吸頻率增加、 流汗、肌肉疲 勞. 20. > 14分.
(29) 第二節 一、. 體適能的意義. 體適能的定義. 根 據 教 育 部「 臺 閩 地 區 中 小 學 學 生 9 2 年 體 適 能 狀 況 調 查 研 究 」, 並 比 較 9 2 年 與 8 6 年 體 適 能 差 異 情 形 , 得 到 下 列 結 果 : 從 事 學 生 規 律 運 動 的 比 率 僅 達 4 8 %, 且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大 都 明 顯 增 加,體 重 因 素 是 導 致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增 加 的 原 因 。 「 體 適 能 」 這 名 詞 最 先 是 由 外 國 學 者. Caspersen 等 人. 於 1985 年 提 出 的 理 論 , 後 面 研 究 的 學 者 再 將 其 分 為 運 動 相 關 體 適 能 ( 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以 及 健 康 體 適 能( H e a l t h - r e l a t e d P h y s i c a l F i t n e s s )( 鄧 成 城 , 2 0 1 0 )。 顧 名 思 義 , 運 動 體 適 能 是 運 動 選 手 所 追 求 的 目 標 , 選 手 皆 期 許 在 正 式 賽 事 中,能 有 卓 越 的 表 現 及 超 越 自 我、締 造 佳 績 。 方 進 隆( 1995)年 提 出 : 適 度 的 運 動 與 建 立 良 好 的 體 適 能,對 於 身 體 健 康 有 舉 足 輕 重 的 工 校,有 助 於 維 持 體 重、預 防 冠 狀 動 脈 心 臟 疾 病 及 高 血 壓。劉 麗 梅、陳 雯 惠 ( 2009)則 指 出 : 適 度 的 運 動 , 擁 有 良 好 體 適 能 , 可 以 促 晉 級 並 的 預 防,國 民 身 心 健 康,更 可 以 降 低 醫 療 費 用 之 支 出 , 奠 定 國 家 未 來 競 爭 力 的 良 好 基 礎 。 一 般 人 想 要 身 體 健 康 、 預 防 疾 病 及 增 進 日 常 生 活 工 作 效 率 及 享 受 休 閒 活 動 所 需 的 體 適 能,就 是 所 謂 的 健 康 體 適 能。有 此 一 說,每 個 人 都 想 擁 有 財 富、金 錢、愛 情、權 利 、 但 是 如 果 沒 有 健 康 作 為 基 礎 , 上 述 一 切 都 將 是 幻 影 。 健 康 適 能 包 含 下 列 因 素 : 身 體 組 成 、 心 肺 適 能 、 柔 軟 度 、 肌 耐 力 及 肌 力 等 五 種 因 素( C o r b i n & L i n d s e y, 1 9 6 8 )。. 21.
(30) ( 一 )身 體 組 成 : 與 健 康 有 關 的 體 適 能 要 素 , 包 括 肌 肉、脂 肪、骨 骼 和 其 他 重 要 的 身 體 組 成 之 相 對 含 量 。 ( 二 )心 肺 適 能 : 身 體 輸 送 氧 氣 到 工 作 肌 的 能 力 與 效 率,透 過 長 跑 和 間 歇 訓 練 是 發 展 心 肺 耐 力 的 最 佳 途 徑 。 ( 三 )柔 軟 度 : 人 體 各 關 節 的 活 動 幅 度 、 關 節 的 肌 肉 、 肌 腱 和 韌 帶 等 軟 組 織 的 伸 展 能 力,有 可 以 分 為 相 對 柔 軟 度 及 絕 對 柔 軟 度 。 相對柔軟性是受試 者 某 一 部 位 的 柔 軟 性 與 另 一 部 位 之 比 的 一 種 相 對值,排除了身體形態差異的一種測量屬性;絕 對 柔 軟 性 是 反 應 受 試 者 本 身 或 某 部 位 所 具 有 的 柔韌性。 ( 四 )肌 耐 力 : 肌 肉 以 最 大 收 縮 的 狀 態 , 於 一 段 設 定 的 時 間 內 , 持 續 運 動 的 能 力 ( Phillips. &. Homark, 1979) 查 文 獻 。 ( 五 )肌 力 : 指 某 一 條 肌 肉 或 某 一 肌 群 收 縮 一 次 所 或 得 最 大 有 效 的 力 量 , 通 常 可 以 分 為 靜 態 肌 力 ( Static. Strength ) 與 動 態 肌 力 ( Dynamic. Strength ) 兩 種 。 靜 態 肌 力 之 身 體 部 位 侷 限 在 一 定 的 範 圍 內 並 將 測 力 器 固 定 於 其 上,然 後 肌 肉 收 縮 一 次 所 能 顯 示 的 最 大 有 效 力 量,握 力 計 是 測 量 靜 態 肌 力 的 常 見 儀 器 之 一;動 態 肌 力 是 指 身 體 在 某 一 姿 勢 將 負 荷 從 關 節 特 定 活 動 範 圍 內 所 顯 示 的 最 大 力 量 。. 22.
(31) 第三節. 健康體位. 追求健康是一輩子的事,就好像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與 自己的完美體位奮戰一樣。遵守「健康體位行為守則,培養 4 3 2 1 好 習 慣 」( 4 飲 食 、 3 生 活 、 2 運 動 、 1 睡 眠 ), 便 可 以 改 善 學 童 肥 胖 之 問 題 ( 董 氏 基 金 會 , 2 0 1 1 )。 一、4 種飲食習慣:每天攝取 3 份蔬菜和 2 份水果,蔬 果含有大量人體所需之維生素及礦物質,含有可溶 和不可溶性纖維,可加速腸道蠕動,減少罹患大腸 癌之風險;減少吃零食次數;避免喝含糖飲料;讓 學童學習自我控制飲食,大人從旁提點但不強迫, 間接發展出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 、 3 種 生 活 習 慣 : 每 週 至 少 5~6 次 全 家 人 一 起 用 餐 , 可以降低學童以高熱量之炸雞、薯條作為正餐之習 慣;使用飲食記錄,每週至少要記錄. 6 天以上的飲. 食內容,以協助學童自我檢視飲食習慣;不放置電 視及電腦在孩童的房間,以免電視網路沉迷,因而 壓縮減少學童活動時間。 三 、 2 項 運 動 守 則 : 每 天 至 少 要 從 事 30 分 鐘 以 上 中 等 費 力 運 動 或 活 動 ( 如 健 走 、 打 球 、 騎 腳 踏 車 … … 等 ); 每天看電視及用電腦時間要少於. 1~2 小 時 , 不 要 養. 成坐式生活形態,要多增加身體活動量。 四、1 完 好 的 睡 眠:早 睡 早 起 身 體 好,更 好 還 要 吃 早 餐 。 人體生長激素在晚上. 10 時 至 凌 晨. 2 時為分泌的高. 峰,故要把握黃金時間,養足睡眠,身體才容易長 高。另 外 有 吃 早 餐 的 學 童 成 績 較 理 想、身 體 較 健 康 。. 23.
(32) 劉 影 梅、陳 美 燕、蔣 立 琦、簡 莉 盈、張 博 論、洪 永 泰( 2 0 0 7 ) 等學者提出訂定可監測的具體行為目標,並提出口號: 一、. 活 躍 的 生 活 : 333 再 升 級 , 210 增 活 力 。 明 訂 學 生 需 要 規 律 運 動 , 新 的 333 再 升 級 為 333、 343、 353: 每 週 各 要 有 三 、 四 、 五 天 要 做 費 力 程 度 的 運 動 , 更 要 累 積 每 天 30 分 鐘 的 活 躍 生 活 。. 二、. 健康的體型意識: 建立理解接受、優雅自信的體型意識。由簡莉盈教 授 ( 2007) 主 導 之 健 康 體 型 意 識 五 大 指 標 : 準 確 認 知自己的體型、正確認知合乎自己健康的體型、提 升對自己體型的滿意度、接受自己,尊重他人的體 型、降低過度節食行為。. 三、. 健康的飲食:強調減脂五蔬果、均衡聰明吃。 蔣立琦教授主導健康的飲食指標是特別為兒童青少 年制訂的。其中包括攝取均衡的飲食及養成良好的 飲食習慣。. 24.
(33) 第四節. 小結. 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很多,例如:家庭暨遺傳因素、飲 食習慣、性別、年紀、個人生理發育狀況等這些先天原因, 後天的因素則包含了運動訓練、身體活動、教育環境、自我 知覺等。國內有相當多的研究都是針對學生體適能部分加以 著 墨 , 如 : 李 彩 華 和 方 進 隆 ( 1 9 9 8 )、 張 永 豪 ( 2 0 0 3 ) 等 人 皆 進行身體活動與體適能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是要了解過重國小學童參與運動達成健康體位之 成效分析。. 25.
(3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章旨在說明研究過程中所採用的研究方法與步驟。研 究以測量及問卷的方式,進行健姿班孩童在進行 6 個月訓練 之後的成果與後續自我認知之間的相關。 全章共分為六節,依序為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 流程;第三節受試者及活動動作;第四節實驗時間與地點; 第五節實驗儀器;第六節實驗流程與步驟;第七節資料處理 與分析,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下圖所示: 三、四 年 級 健 姿 班 學 童 之 健 姿 成 效 與 自 我 認. 選定研究對象. 確定訓練內容 活動流程. 施測人員之訓練. 實驗參與者之訓練. 健姿班學童訓練結果之相關數據. 圖 3-1 研 究 架 構 圖. 26.
(35) 第二節 研究步驟 透過本校健康中心護理師對學童發放家長同意學童參與 健 姿 班 意 願 書 , 採 取 自 願 原 則 , 不 強 迫 BMI 超 過 標 準 之 學 生 一定要參與,基於保密原則,同意書內容不便公開。為期 6 個 月 之 健 姿 班 活 動,研 究 者 乃 在 旁 觀 察 記 錄,並 無 參 與 指 導 。.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 研 究 研 究 者 服 務 學 校 之 三、四 年 級 健 姿 班 學 童,其 中 男 生 為 22 人 , 女 生 為 11 人 , 共 計 33 位 學 童 參 與 這 次 健 姿 班 活 動 , 活 動 參 與 訓 練 期 間 從 99 年 11 月 15 日 起 至 100 年 05 月 20 日 止 , 總 計 進 行 6 個 月 之 健 姿 班 課 程 。 健 姿 課 程 除 了 日 常 的 3 堂 體 育 課 / 週 之 外,另 外 本 校 每 週 五 上 午 皆 進 行 新 式 健 康 操 活 動 , 另 外 外 加 每 週 一 及 四 上 午 的 晨 光 時 間 (08: 00~08: 35) 的 健 姿 綜 合 課 程 。. 27.
(36) 第四節. 活動時間與地點. 一 、 活 動 期 間 : 99 年 11 月 15 日 至 100 年 05 月 20 日 二、活動地點:臺中市北屯區四張犁國民小學 三、活動內容:課程. 表 3-1 健 姿 班 活 動 時 間 及 內 容 活動時間 08 : 00 ∼ 08: 10 08 : 10 ∼ 08: 25 08 : 25 ∼. 活動內容. 指導者 護理師及愛心志. 新式健康操活動. 工隊. 操場健走、趣味運動. 護理師及愛心志 工隊. 直立式健身器材. 護理師. 08 : 30 ∼. 動 態 休 息 並 分 享 每 天. 護理師及愛心志. 08: 35. 飲食習慣. 工. 08: 30. 08: 35∼. 活 動 結 束,謝 謝 護 理 師 及返回各班教室. 28. 回家後自我管理. 備 註.
(37) 四、活動情形照片:. 圖 3-2 健 姿 班 學 童 跳 新 式 健 康 操 ( 何 麗 珍 , 2010). 圖 3-3 健 姿 班 學 童 在 志 工 陪 同 下 進 行 操 場 跑 走 ( 何 麗 珍 , 2010). 29.
(38) 圖 3-4 健 姿 班 學 童 在 志 工 陪 同 下 進 行 趣 味 運 動 ( 何 麗 珍 , 2010). 30.
(39) 第五節. 實驗儀器. 實驗儀器(健身車及健步器)定點放置在健康中心,除 了配合健姿課程讓過重學童實地操作之外,下課時間開放給 全校學童使用。老師也常常在放學後之閒暇時間來到健康中 心使用健身器材。. 圖 3-5 健 身 器 材. 31.
(40) 第六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本 研 究 以 每 週 一 、 四 上 午 08: 00~08: 40 時 間 進 行 , 學 生集合完後先進行暖身操後接著是新式健康操活動、隨後進 行操場跑走、室內健身器材運動、最後緩和運動時,進行飲 食習慣分享。每次活動皆以這樣的順序進行。 一、. 研究測量步驟流程如下: ( 一 ) 研 究 者 服 務 學 校 9 9 學 年 度 就 學 中 之 三、四 年 級 體 重 過重學生為實驗對象,經由開學初定期身高體重測 量檢查之數值為依據。 (二 ) 實 驗 開 始 前 先 集 合 實 驗 對 象 , 說 明 實 驗 流 程 及 注 意 事項。 (三 ) 實 驗 前 再 加 以 確 定 整 個 正 式 的 實 驗 流 程 。 (四 ) 每 週 一 、 四 上 午 實 驗 者 參 加 健 姿 活 動 , 護 理 師 於 操 場先集合點名後進行健姿課程。 (五 ) 健 姿 課 程 : 新 式 健 康 操 運 動 、 跑 走 操 場 及 遊 戲 式 運 動競賽、直立式健身車及健步器、飲食經驗分享。 (六 ) 實 驗 參 與 者 完 成 實 驗 活 動 後 到 休 息 區 進 行 緩 合 運 動,並利用時間進行飲食習慣分享。所有的受試者 均進行相同的測試流程與方法。. 32.
(41)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受 試 者 於 整 個 健 姿 班 課 程 節 數 之 後,將 原 始 資 料 依 統 計 軟體之資料處理方式登錄。之後再將所測的數據,利用 windows for SPSS10.0 以 上 之 版 本 進 行 資 料 統 計 分 析 。 一、以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來 分 析 過 重 國 小 學 童 BMI 值 不 同 性 別 各 時期的變化。 二、過重國小學童不同體位的各時期的變化有無差異性。. 33.
(42)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 章 旨 在 說 明 所 得 之 結 果 , 研 究 資 料 以 windows for SPSS 10.0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進 行 分 析 後 的 結 果 加 以 說 明 與 討 論,本章節分為三節:第一節為不同性別於減重期間身體變 化;第二節不同體位於減重期間身體變化。. 第一節. 不同性別於減重期間身體變化研究結果. 本節將以不同性別學生於減重期間(前、中、後)之身 高 、 體 重 與 BMI 之 變 化 情 形 , 所 得 結 果 如 表 4-1 所 示 。 表 4-1 不 同 性 別 過 重 學 童 參 與 運 動 之 各 時 期 身 高 、 體 重 與 BMI 比 較 表 開始. 進行中. 結束. 女生 身高. 133.82 6.10. 136.23. 6.05. 138.45. 6.17. 體重. 39.32 5.25. 40.09. 5.67. 41.94. 6.06. BMI. 21.86 1.96. 21.76. 2.18. 21.81. 2.18. 身高. 137.07 7.80. 139.20. 7.64. 141.30. 7.63. 體重. 47.66 9.05. 49.57. 9.09. 51.80. 9.47. BMI. 25.09 2.88. 25.38. 2.89. 25.21. 2.94. 男生. 由 表 4-1 可 以 知 道 , 過 重 國 小 學 童 女 生 的 身 高 在 健 姿 前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133.8±6.10、 健 姿 中 期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136.23±6.05 、 健 姿 後 期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34.
(43) 138.45±6.17。 過重國小學童女生的體重在健姿前平均數值及標準差為 39.32±5.25、 健 姿 中 期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40.09±5.67、 健. 姿 後 期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41.94±6.06。 過重國小學童女生的. BMI 在 健 姿 前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21.86±1.96、 健 姿 中 期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21.76±2.18、 健 姿 後 期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21.81±2.18。 過重國小學童男生的身高在健姿前平均數值及標準差為 137.07±7.80、 健 姿 中 期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139.20±7.64、. 健 姿 後 期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141.3±7.63。 過重國小學童男生的體重在健姿前平均數值及標準差為 47.66±9.05、 健 姿 中 期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49.57±9.09、 健. 姿 後 期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51.80±9.47。 過重國小學童男生的. BMI 在 健 姿 前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25.09±2.88、 健 姿 中 期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25.38±2.09、 健 姿 後 期 平 均 數 值 及 標 準 差 為 25.21±5.94。. 35.
(44) 表 4-2 不 同 性 別 過 重 學 童 參 與 運 動 之 各 時 期 身 高 、 體 重 與 BMI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摘 要 表 自由 平均平方 男性 平方和 度 和 男性 組間 197 2 98.29 身高 組內 3728 63 59.17 總和 3924 65 體重 組間 189 2 94.29 組內 5337 63 84.71 總和 5525 65 組間 BMI 1 2 0.45 組內 531 63 8.42 總和 532 65. F 檢定. 顯著性. 1.66. 0.20. 1.11. 0.33. 0.05. 0.95. 女性 身高. 組間 組內 總和. 118.29 2.00 1118.55 30.00 1236.83 32.00. 59.14 37.28. 1.59. 0.22. 體重. 組間 組內 總和. 39.81 2.00 963.99 30.00 1003.80 32.00. 19.91 32.13. 0.62. 0.54. BMI. 組間 組內 總和. 0.03 4.45. 0.01. 0.99. 0.06 133.55 133.62. 2.00 30.00 32.00. P< .05. 36.
(45) 圖 4-1 不 同 性 別 過 重 學 童 參 與 運 動 之 各 時 期 身 高 比 較 圖. 圖 4-2 不 同 性 別 過 重 學 童 參 與 運 動 之 各 時 期 體 重 比 較 圖. 37.
(46) 圖 4-3 不 同 性 別 過 重 學 童 參 與 運 動 之 各 時 期 BMI 比 較 圖. 參 與 健 姿 活 動 的 33 位 學 童 , 總 計 14 位 學 童 BMI 值 降 低 , 19 位 學 童 BMI 值 增 加 。. 38.
(47) 第二節 不同體位於減重期間身體變化討論 將 不 同 體 型 之 BMI 對 照 兒 童 與 青 少 年 肥 胖 定 義 表 參 照 年 齡 、 BMI 將 其 結 果 分 為 過 重 及 肥 胖 兩 組 學 生 其 減 重 期 間 身 體 身 高 體 重 及 BMI 和 對 照 體 位 量 表 進 行 比 較 , 其 結 果 表 4-3 所示。. 39.
(48) 表 4-3 不 同 體 位 組 別 過 重 學 童 參 與 運 動 之 各 時 期 身 高 、 體 重 與 BMI 分 析 摘 要 表 女生. I. II. II. 過 重 組 (N=3) 身高. 135.83. 3.75. 137.67 4.07. 140.17. 4.07. 體重. 37.00. 4.09. 39.00 5.77. 40.27. 6.13. BMI. 20.43. 2.21. 19.97 1.51. 20.51. 2.03. 身高. 133.06. 6.84. 135.69 6.80. 137.81. 6.92. 體重. 40.19. 5.60. 40.50 5.98. 42.56. 6.33. BMI. 22.33. 2.06. 22.58 1.65. 22.23. 2.17. 身高. 128.33. 5.97. 130.33 5.58. 132.17. 5.01. 體重. 34.17. 3.33. 35.67 3.06. 37.23. 2.86. BMI. 21.31. 0.62. 20.63 0.35. 20.99. 0.91. 肥胖組 (N=8). 男生 過重組 (N=3). 肥 胖 組 (N=19) 身高. 138.45. 7.23. 140.61 7.04. 142.74. 7.01. 體重. 49.79. 7.69. 51.76 7.62. 54.09. 7.92. BMI. 25.82. 2.67. 25.80 2.41. 26.07. 2.44. 40.
(49) 表 4-4 不 同 體 型 過 重 學 童 參 與 運 動 之 各 時 期 身 高 、 體 重 與 BMI 比 較 表 開始. 中間. 結束. 身高. 135.83 3.75. 137.67 4.07. 140.17. 4.07. 體重. 37.00 4.09. 39.00 5.77. 40.27. 6.13. BMI. 20.43 2.21. 19.97 1.51. 20.51. 2.03. 身高. 133.06 6.84. 135.69 6.80. 137.81. 6.92. 體重. 40.19 5.60. 40.50 5.98. 42.56. 6.33. BMI. 22.33 2.06. 22.58 1.65. 22.23. 2.17. 身高. 128.33 5.97. 130.33 5.58. 132.17. 5.01. 體重. 34.17 3.33. 35.67 3.06. 37.23. 2.86. BMI. 21.31 0.62. 20.63 0.35. 20.99. 0.91. 女 生 過 重 組 (N=3). 肥胖組 (N=8). 男 生 過重組 (N=3). 肥 胖 組 (N=19) 身高. 138.45 7.23. 140.61 7.04. 142.74. 7.01. 體重. 49.79 7.69. 51.76 7.62. 54.09. 7.92. BMI. 25.82 2.67. 25.80 2.41. 26.07. 2.44. 41.
(5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兒 童,是 我 們 國 家 未 來 的 主 人、國 家 未 來 的 競 爭 力 所 在 , 如何在兒童時期就培養健康知識與促成身體規律活動的良好 習慣。能把握住這個黃金契機,就等於握有健康人生的重要 金鑰。 本研究僅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研究者服務學校的學童 作為研究對象,所得的研究結果有其推論上的限制,建議未 來可以進一步以不同性別、級別之兒童作為研究對象,以垂 直性的取樣作更深入延伸的研究。 本 研 究 主 要 的 目 的 在 於 探 討 研 究 者 服 務 學 校 99 學 年 度 就學中之國小三、四年異常體位學童,其接受為期 6 個月健 姿 活 動 訓 練 後,與 原 先 研 究 者 預 期 成 效 是 否 有 顯 著 的 差 異 性。 一 、 BMI 值 過 重 者 , 經 由 6 個 月 的 健 姿 訓 練 , 有 13 位 學 童 BMI 值 降 低 , 另 20 位 學 童 成 效 不 降 反 增 。 二、男童組與女童組:參與健姿活動的女童,有 4 位學 童 BMI 值 降 低 , 另 外 7 位 女 童 之 BMI 值 增 加 。 參 與 健 姿 活 動 之 男 童 , 計 有 9 位 學 童 BMI 值 降 低 , 13 位 男 童 BMI 值 增 加 。 由以上的研究結果可以得到本次研究的結論: 總 體 來 說 , 33 位 學 童 參 加 完 為 期 6 個 月 的 健 姿 活 動 之 後 , 所 預 期 的 BMI 值 降 低 並 不 明 顯 ; 另 外 不 同 性 別 的 體 位 異 常學童,其健姿訓練成效存在差異性也不明顯。 若 能 持 續 追 蹤 BMI 值 異 常 後 續 的 身 體 活 動 量 及 飲 食 習. 42.
(51) 慣之間的關係,鼓勵學童將均衡的飲食觀念及運動習慣帶著 走,並進而影響身邊的人,相信一定可以預防學童體位異常 的盛行率。. 第二節. 省思與建議. 經由此次研究發現,應該鼓勵學童應該多增加身體活動 量及改變飲食習慣,並籲請社會大眾對國小學童身體健康狀 況能著力更多,為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健康把關,並進而協助 養成正確的健康觀念,讓學童能將「健康」的能力及體力帶 著走。同時也希望提出一些建言,希冀對未來「健康」的大 走向有所助益: 一、政府方面 政 府 如 能 適 時 的 介 入 , 訂 定 一 套 可 行 不 空 泛 的 實 施 策 略,不要只流於形式呼號雷聲大雨點小,真正重視這個日益 嚴重的問題,結合各方學者智慧設計出適合多樣的身體活動 方式,讓學童不會拒絕運動於千里之外,這樣才能提升學童 的適能及改變學童的身體形態。 二、學校方面 眾 所 皆 知,身 體 活 動 量 的 增 加 將 有 助 於 身 體 健 康 狀 況 之 提升,因此建議,除了學校現有安排的體育課程之外,多增 加體育性社團活動的參與機會,例如:羽球、桌球、排球、 健走、有氧舞蹈、瑜珈等課程,先多用獎勵的方式促使學童 養成運動的習慣。另外健康課程實施方面,教師更應指導學 童正確的健康觀念,包括均衡飲食、運動習慣的養成、規律 的生活方式,多鼓勵學生以良好的戶外親子活動或運動來取 代機械化的紙筆操作作業。. 43.
(52) 三、家庭方面 學 童 在 進 入 學 校 教 育 之 前,家 庭 的 教 育 模 式 會 深 深 影 響 學童的價值觀念及習慣養成,如果家長能多注意學童活動形 式,減少看電視、上網、閱讀這些坐式生活習慣,有空帶著 學童到戶外走走、從事體能活動,並鼓勵學生多參與運動性 社團;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減少外食的機會,讓學童對飲 食有健康觀念。如此,從政府、學校機關、家庭這三方面三 管其下,相信定能讓兒童擁有良好的健康知識及身體活動習 慣,創造三贏的局面,更能迎接未來的挑戰。 四、未來研究方向 (一)擴大受試者層面 本 研 究 僅 用 研 究 者 服 務 學 校 三、四 年 級 體 位 異 常 之 學 童 為受試者,研究結果推論不適宜過度推論適用到其他地區, 因此,如果未來研究能擴大範圍到多校或取樣寬廣些,相信 獲得的研究成果,將更具有代表性。 (二)研究設計 本 研 究 僅 在 探 討 異 常 體 位 學 生 的 健 姿 成 效,後 續 擴 充 研 究可以再搭配問卷形式了解學生的需求及心理層面問題。. 44.
(53)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方 進 隆( 1 9 9 4 ) 。 體 適 能 與 全 人 健 康 。 中 華 體 育 , 9( 3 ) , 6 2 - 6 9。 方 進 隆 ( 1 9 9 7 )。 健 康 體 能 的 理 論 與 實 際 。 臺 北 : 漢 文 書 局 。 方 進 隆( 1 9 9 8 ) 。體 適 能 推 展 策 略 與 未 來 研 究 方 向。中 華 體 育 , 1 2 ( 3 ), 7 0 - 7 7 。 王 元 玲( 2 0 0 2 )。 兒 童 肥 胖 與 自 尊 關 係 及 影 響 減 重 成 效 相 關 因. 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壢:中原大學。 王 天 威 ( 2 0 0 5 )。 小 朋 友 , 你 「 動 」 夠 了 嗎 ? - - 如 何 提 高 國 小 學 童 的 身 體 活 動 量 。 學 校 體 育 , 86, 97-101。 王 俊 杰 、 卓 俊 伶 、 彭 國 威 ( 2 0 0 4 )。 晚 期 兒 童 身 體 活 動 量 與 立 定 跳 遠 動 作 形 式 及 表 現 之 關 係 。 臺 灣 運 動 心 理 學 報 , 4, 103-115。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2 0 0 6 )。 兒 童 與 青 少 年 肥 胖 定 義 及 處 理 原 則 。 2011 年 5 月 31 日 取 自 h t t p : / / c o n s u m e r. f d a . g o v. t w / P a g e s / L i s t . a s p x ? n o d e I D = 2 7 4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國 民 健 康 局 編 印 ( 2 0 0 5 )。 成 人 健 康 體 位 , 挑 戰 1824。 B2-B10。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2 0 0 5 )。 9 9 年 國 人 主 要 死 因 統 計 。 衛 生 統 計 資 訊 網 。 2011 年 6 月 10 日 , 資 料 取 自 h t t p : / / w w w. d o h . g o v. t w / C H T 2 0 0 6 / D M / D M 2 _ p 0 1 . a s p x ? c l a ss_no=25&level_no=1&doc_no=80728 吳 清 基( 2 0 1 1 / 1 / 1 9 )。 教 育 部 長 吳 清 基 給 家 長 的 一 封 信 。 2 0 1 1 年 6 月 2 日取自 h t t p : / / h a n r e p o r t e r. b l o g s p o t . c o m / 2 0 11 / 0 1 / b l o g - p o s t _ 6 2 8 3 .html. 45.
(54) 李 達 翰 ( 1 9 9 9 )。 步 行 — 用 自 己 的 體 重 所 進 行 的 重 量 運 動 以 正 確 的 步 行 來 維 持 年 輕 。 健 康 PLUS, 19, 66-78。 杜 正 勝 ( 2 0 0 7 / 1 / 2 5 )。 許 孩 子 一 個 健 康 快 樂 的 未 來 - 部 長 至 全. 國 家 長 的 一 封 信 。 2011 年 6 月 2 日 取 自 h t t p : / / w w w. g o o g l e . c o m . t w / s e a r c h ? s o u r c e i d = n a v c l i e n t & h l=zh-TW&ie=UTF-8&rlz=1T4ADSA_zh-TWTW349TW382 &q=%e8%a8%b1%e5%ad%a9%e5%ad%90%e4%b8%80%e 5%80%8b%e5%81%a5%e5%ba%b7%e5%bf%ab%e6%a8%8 2%e7%9a%84%e6%9c%aa%e4%be%86 卓 俊 辰 、 錢 紀 明 、 鄭 志 富 、 楊 忠 祥 ( 2 0 0 2 )。 教 育 部 9 2 年 度. 臺閩地區中小學學生體適能常模。教育部委託研究報 告,未出版。 卓 俊 辰 ( 1 9 9 9 )。 有 氧 運 動 - 快 走 。 科 學 知 識 , 5 0 , 6 3 - 7 0 。 林 正 常 ( 1 9 9 7 )。 體 適 能 的 理 論 基 礎 。 載 於 方 進 隆 主 編 : 教 師 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林 孟 輝( 2 0 0 4 )。 台 南 市 國 小 學 童 身 體 活 動 量 與 健 康 體 適 能 相 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 南市。 林 宜 昭 ( 2 0 0 0 )。 大 家 來 Wa l k i n g 全 球 掀 起 健 走 新 風 潮 。 康 健 雜 誌 , 22, 31-39。 林 清 山 ( 1 9 9 2 )。 心 理 與 教 育 統 計 學 。 臺 北 市 : 東 華 。 林 莉 茹 、 李 蘭 、 黃 瓊 華 、 古 乃 先 、 張 奕 涵 ( 2 0 0 9 )。 促 進 社 區 民 眾 健 走 行 為 計 畫 之 成 效 。 臺 灣 衛 誌 , 2 8( 2 ), 1 1 5 - 1 2 3 。 林 詩 盈 、 林 岱 槿 ( 2 0 1 0 )。 健 康 體 位 課 程 介 入 對 國 中 過 重 及 肥 胖 學 生 健 康 體 適 能 之 影 響。2010 年 國 際 體 育 運 動 與 健 康 休 閒 發 展 趨 勢 研 討 會 專 刊 。 409-422。. 46.
(55) 林育靖、黃麗卿. ( 2 0 0 5 )。 肥 胖 機 轉 的 最 新 研 究 發 展 。 基 礎. 醫 學 , 2 0 ( 8 ), 1 8 7 - 1 9 3 。 金 車 教 育 基 金 會( 1 9 9 8 )。 週 六 非 常 體 健 營 — 青 少 年 體 育 休 閒. 問卷調查報告。臺北市:金車教育基金會。 祝年豐. (2004)。 台 灣 地 區 國 小 學 童 營 養 健 康 狀 況 調 查. 2001-2002-國 小 學 童 肥 胖 及 其 相 關 合 併 症 流 行 並 學 。 國 小學童營養調查結果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 國 家 衛 生 研 究 院( 2 0 0 0 )。 論 壇 健 康 促 進 與 疾 病 預 防 委 員 會 文 獻 回 顧 研 析 計 畫 —兒 童 之 肥 胖 問 題 與 對 策 。 臺 北 市 : 財 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張 弘 文 、 洪 國 欽 ( 2 0 0 4 )。 肥 胖 主 要 因 子 - 身 體 活 動 量 與 飲 食 量 的 探 討 。 運 動 健 康 與 休 閒 研 究 集 刊 , 1, 161-166。 張 家 偉、黃 娟 娟. ( 2 0 0 9 )。 運 動 對 於 健 康 狀 況 所 產 生 影 響 之 探. 討。2 0 0 9 年 海 峽 兩 岸 創 新 與 永 續 經 營 學 術 研 討 會 暨 2 0 0 9. 管 理 創 新 與 科 際 整 合 學 術 研 討 會。J u n e 1 1 , 2 0 0 9 H s i n c h u , Ta i w a n 。 張 維 揚( 2 0 0 3 )。 北 區 某 醫 學 校 院 學 生 身 體 意 象 對 減 重 意 圖 之 影響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市:臺北醫學大學。 張 瑩 ( 2 0 0 6 年 3 月 7 日 )。 2 0 1 0 年 亞 洲 近 半 兒 童 過 重 。 蘋 果 日 報 , AA1 版 。 張 曉 亭 、 鍾 曉 雲 ( 2 0 0 2 )。 肥 胖 學 童 之 判 定 與 危 險 疾 病 。 大 專 體 育 , 60, 164-168。 教 育 部 ( 1 9 9 7 )。 提 升 國 民 體 能 計 畫 體 適 能 檢 測 實 施 手 冊 。 臺 北市:作者。 教 育 部 ( 2 0 0 4 )。 培 養 活 力 青 少 年 白 皮 書 。 台 北 : 教 育 部 。. 47.
(56) 教 育 部 ( 2 0 0 5 )。 2 0 0 5 年 統 合 視 導 各 縣 市 體 位 指 標 。 2 0 0 9 年 8 月 2 5 日 取 自 h t t p : / / w w w. e d u . t w 教 育 部 ( 2 0 0 5 )。 九 十 三 學 年 度 國 民 中 小 學 學 生 健 康 狀 況 調 查 。 臺 北 市 : 作 者 潘 文 涵 ( 2005 )。 肥 胖 沒 有 藉 口 。 科 學 人 , 7, 55-57。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2 0 0 5 )。 九 十 三 學 年 度 國 民 中 小 學 學 生 健 康 狀 況 調 查 。 2009 年 4 月 18 日 , 取 自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網 址 http://140.122.72.62/historyfile/960123 九 四 學 年 度 國 中 小 學 生 健 康 狀 況 調 查 .doc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健 身 操 教 材 -4 至 6 年 級 。 2011 年 6 月 30 日 取自 http://140.122.72.62/Stream/viewStream?id=4d2c59c6a5 e78043a578ecbb625032f7485a68cfe343c&p=0 陳 俊 中( 1 9 9 7 ) 。體 適 能 與 疾 病 預 防。教 師 體 適 能 指 導,8 6 - 1 0 0。 陳 素 玲( 2 0 0 6 年 5 月 6 日 ) 。勞 工 十 大 死 因。聯 合 晚 報,2 版 。 陳 凱 鈞 。( 2 0 0 6 , 1 1 月 7 日 )。 臺 灣 男 女 身 體 活 動 量 , 世 界 吊 車 尾 。 2011 年 4 月 12 日 取 自 h t t p : / / w w w. w r e t c h . c c / b l o g / f s j / 5 1 5 8 3 2 6 陳 優 環 、 蔣 立 琦 ( 2 0 0 6 )。 評 價 兒 童 身 體 活 動 量 評 估 工 具 。 學 校 衛 生 。 第 48 期 。 117-129 陳 鵬 仁 、 卓 俊 伶 ( 2 0 0 5 )。 兒 童 身 體 活 動 量 與 同 儕 關 係 。 臺 灣. 運 動 心 理 學 報 , 7, 103-113。 董 氏 基 金 會( 2 0 0 3 )。 輔 導 學 校 實 施 學 生 體 重 控 制 計 畫 檢 討 摘. 要報告。臺北:教育部體育司。 董 氏 基 金 會 。 兒 童 健 康 體 位 行 為 守 則 —培 養 4321 好 習 慣 。 2011 年 5 月 2 日 取 自. 48.
(57) http://nutri.jtf.org.tw/index.php?idd=1&aid=4&bid=285 &cid=918 鄒 春 蘭 、 蔡 忠 成 、 曾 自 強 ( 2 0 0 7 )。 健 康 運 動 新 潮 流 - 健 走 與 體適能。國際運動生理與體能領域學術研討會,國立嘉 義大學。 廖 本 民 ( 2 0 0 6 )。 健 康 體 適 能 概 念 及 測 驗 評 量 辦 法 探 討 。 通 識 教 育 學 報 第 九 期 第 145 至 154 頁 2006 年 6 月 中 國 醫 藥 大 學通識教育中心。 劉 立 晉 ( 2 0 0 6 )。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生 對 學 校 體 育 活 動 需 求 研 究 ~. 以高雄縣岡山區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臺 南大學。 劉 朝 莉 譯 ( 2 0 0 0 )。 3 0 分 鐘 走 路 健 康 法 。 臺 北 : 佳 言 文 化 。 劉 照 金 ( 1 9 9 8 )。 性 別 、 年 級 、 生 活 型 態 對 國 小 學 童 體 適 能 影 響 之 研 究 。 屏 東 科 技 大 學 學 報 , 7 ( 1 ), 8 1 - 9 1 。 劉 影 梅( 2 0 0 8 ) 。健 康 體 位 計 畫 推 動 之 回 顧 與 展 望。學 校 體 育 , 1 8 ( 5 ), 3 7 - 4 1 。 劉 影 梅 、 吳 佳 珊 ( 2 0 0 9 )。 身 體 活 動 評 估 與 量 表 。 中 華 民 國 糖. 尿 病 衛 教 學 會 , 11-17。 劉 影 梅 、 張 博 論 ( 2 0 0 7 )。 推 動 中 小 學 生 健 康 體 位 五 年 計 畫 三. 之一:臺灣中小學生健康體位現況及促進行為指標監 測。臺北:教育部。 劉 影 梅 、 陳 美 燕 、 蔣 立 琦 、 簡 莉 盈 、 張 博 論 、 洪 永 泰( 2 0 0 7 )。 促進學童健康體位之全國性整合計畫經驗。護理雜誌, 5 4 ( 5 ), 3 0 - 3 6 。 劉 麗 梅 、 陳 雯 惠 ( 2 0 0 9 )。 健 康 體 位 議 題 行 動 研 究 — 以 五 股 國 中 為 例 。 北 縣 教 育 , 67。. 49.
(58) 劉 家 鴻 、 吳 岱 穎 、 郭 冠 良 、 陳 建 志 、 林 光 洋 、 黃 惠 娟( 2 0 0 5 )。 過 重 與 肥 胖 。 基 礎 醫 學 , 2 0 ( 9 ), 2 1 9 - 2 3 1 。 蔡 佩 芬 。 成 人 健 康 體 位 挑 戰 1824。 2011 年 5 月 10 日 , 資 料 取自 health.osa.ncku.edu.tw/ezfiles/67/1067/img/553/9 6_31.pdf 蔡 錦 雀( 2 0 0 6 )。 從 身 體 活 動 的 現 況 與 相 關 影 響 因 素 談 動 態 生 活 營 造 。 學 校 體 育 雙 月 刊 , 1 6 ( 3 ), 3 6 - 4 3 。 鄧 成 城( 2 0 1 0 )。 國 小 學 童 坐 式 生 活 形 態 及 身 體 活 動 量 對 體 適. 能的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國立臺灣 體育學院。 鄧 宏 如 、 洪 煌 佳 ( 2 0 0 6 )。 健 康 體 適 能 與 休 閒 運 動 。 國 民 體 育. 季 刊 , 35(1), 78-81。 賴 美 淑 ( 2 0 0 0 )。 兒 童 之 肥 胖 問 題 與 對 策 。 臺 北 : 財 團 法 人 國 家衛生研究院。 謝 幸 珠( 2 0 0 2 ) 。身 體 活 動 對 健 康 的 影 響。淡 江 體 育。93-100。. 50.
(59) 英文部分: AAHPERD(1980).. 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Te s t .. Wa s h i n g t o n , D . C . N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s s o c i a t i o n . R e t r i e v e d A u g u s t 1 2 , 2 0 0 9 , f r o m h t t p : / / l i r a r y. plymouth.edu/read/7437 A l - H a z z a a . H . M . J . P h y s i o l o g y A n t h r o p o l o g y. ( 2 0 0 7 ) . Pedometer-determined and. non-obese. 8-. physical. to. activity. 12-year-old. among. Saudi. obese. schoolboys..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 26(4), 459-465.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2000). ACSM’ 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asing. and. prescription. (6th. e d . ) . P h i l a d e l p h i a : L i p p i n c o t t Wi l l i a ms & a mp ; Wi l k i n s . Armstrong. N,. We l s m a n ,. J.R.. (2006).The.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s of European youth with reference to methods of assessment. Sports Med 36(12), 1067-1086. Bassett,. D.. R . , ( 2 0 0 0 ) . Va l i d i t y. objective. monitoring. of. and. reliability. physical. issues. a c t i v i t y.. in.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71(2), 30-36. Bassett, D. R., & Strath, S.J. (2002). Use of pedometers to. assess. Physical. physical activity. a c t i v i t y.. In:. assessments. We l k , for. G. J .. (Ed.).. health-related. research. Champaign, I L :Humans Kinetics,163-177. Blair S. N., & Jackson A. S. (2001). Physical fitness and activity as separate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a meta-analysi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51.
(60) Exercise, 33(5),762-764. B r i l l , P e r r y, P a r k e r, R o b i n s o n , & a m p ; B u r n e t t ( 2 0 0 2 ) . Dose-response effect of walking exercise on weight loss. How much is enoug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 b e s i t y, 2 6 ( 11 ) , 1 4 8 4 – 1 4 9 3 . Caspersen, C. J., Powell, K.E., Christensen GM. Physical a c t i v i t y, e x e r c i s e a n d p h y s i c a l f i t n e s s : D e f i n i t i o n s a n 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ion. Research.. Public. Health Reports, 1985; 100: 126-131. C o l e , T. J . , B e l l i z z i , M . C . , F l e g a l , K . M . , & a m p ; D i e t z , W. H , ( 2 0 0 0 ) . E s t a b l i s h a s t a n d a r d d e f i n i t i o n f o r chil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orldwide : International s u r v e y. B r i t i s h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3 2 0 , 1 2 4 0 - 1 2 4 3 . C u d d i h y , T . F. , P a n g r a z i , R . P. , & a m p ; T o m s o n , L . M . ( 2 0 0 5 ) . P e d o m e t e r s : A n s w e r t o FA Q s f r o m t e a c h e r s . J o u r n a l o 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76. (2),. 36-40. Cyarto,. E.. V. ,. Myers,. A.. M.,. Tudor-Locke. C.. (2004).. Pedometer accuracy in nursing home and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6(2):205-209. D e m b e r t , M . L . , J e k e d , J . F. , & a m p ; M o u n e y , L . W. ( 1 9 8 4 ) . We i g h t - h e i g h t. indices. and. among. divers.. Av i a t i o n. U.. S.. Navy. percent. body. Space. Environmental Medicine, 55(5) ,391-395. D u n c a n , E . K . , S c o t t , D u n c a n , J , S c h o f i e l d , G. ( 2 0 0 8 ). 52. fat and.
(61) Pedometer-determined transport. in. girls.. physical The. activity. and. International. active. Journal. of. B e h a v i o r a l N u t r i t i o n a n d P h y s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5 (2) ,1749-1757. D u n c a n , J . S . , S c h o f i e l d , G, D u n c a n , E . K , ( 2 0 0 6 ) . Pedometer-determin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New Zealand children.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8(8) ,1402-1409. D u n c a n , J . S . , S c h o f i e l d , G. , & a m p ; D u n c a n , E . K . ( 2 0 0 7 ) . Step count recommendations for children based on body fat. Preventive Medicine, 44, 42-44. E., & amp; Myers, A. M. (2001).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using p e d o m e t e r s t o m e a s u r e p h y s i c a l ( a m b u l a t o r y ) a c t i v i t y.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2(1),1-12. F r e e d m a n D . S . , D i e t z W. H . , S r i n i v a s a n S . R . , e t . a l ( 1 9 9 9 ) . The relationship of overweight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103(6),1175-1182. Fletcher. G.. F. ,. Statement for. Balady. on. physical. G. ,. exercise: activity. Blair. S.. benefits. programs. N.,. and for. et. al.. (1996).. recommendations all. Americans.. A. statemen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by the Committee on Exercise an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of the Council on Clinical American. C a r d i o l o g y, Heart. American. Association.. 53.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94(4),.
數據
相關文件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There are many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traggle withchinese character stroke order during learning progresses,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ssist students may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lie in the effects of real situated mobile learning on local cultur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ethodologically speaking, 23 student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al problem posing: A cas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developing tasks and designing instructions in
Due to the high technology change and rigorous global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the dynamic customer preference needs and short product lifecycle intensify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