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學生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學生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

Copied!
1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

暑 期 在 職 進 修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導教授: 張雪君 博士

國小學生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

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

研究生:黃彩美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月

(2)

猶記三年前幸運的進入中教大重拾書本,這對當時連PPT都未曾使用過的我 來說,學術殿堂如此陌生又遙遠。一路上,幸得師長們以及同學們的扶持,這些 日子為我的人生增添許多色彩。 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張雪君老師的悉心指導,此篇論文才得以順利完成。 老師學識淵博、思路清晰、治學嚴謹,在研究進行期間不但指導我整理資料的方 法、提供相關資料、指引撰寫方向,並不時給予鼓勵以及包容我天馬行空的思緒, 讓我能逐漸掌握要旨,以更嚴謹的態度進行撰寫。此外,感謝系上每一位老師的 諄諄教誨,您們豐富的學養,啟迪我在教育領域上的多元思考,以及提升我在教 學上的專業知識。 衷心感謝王麗雲老師慨然允諾我使用其所編定之社會資本量表,楊銀興老師 在統計上不厭其煩的給予諸多指導,李淑菁老師不時替我加油打氣,施淑娟老師 給予的建議。尤其,楊老師和李老師在百忙之中為我進行口試,並提供諸多指正 與寶貴意見,使整篇論文更為周延,在此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感謝協助建立學習態度量表專家效度的專家學者,以及協助問卷施測的老 師。感謝班上每一位同學和佩薰,大家的熱情、和善、關懷和相互提攜,讓我重 溫當學生的快樂時光,你們的溫暖,我銘記於心。更感謝同事們的鼓勵與支持, 以及恒雅、欐鈐、雪琳、佩薰義不容辭的提供協助。 最後,感謝母親在天上的護佑,讓我得以順利入學並完成學業,感謝父親的 關愛。更要感謝外子樹樣的包容和付出,在母親驟逝之際所給予的呵護;在我求 學期間擔負家務、悉心照顧鈺博和鈺善,讓我無後顧之憂。謹在此感謝所有愛護 我、幫助我的人,謝謝你們! 黃彩美 謹誌 2012/10/10

(3)

國小學生參與補習 國小學生參與補習 國小學生參與補習 國小學生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 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 摘 摘 摘 摘 要要要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生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關聯,採 用問卷調查法,以了解臺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生參與補習的現況,分析不同背景的 學生在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學業成就上的差異情況,並探討家庭背景、 學習態度、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對學業成就之影響力。 本研究以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家長和學生為研究樣本,以王麗雲 (2005)所編訂之「社會資本量表」,以及自編的個人學習態度量表為依據,編 製成「臺中市國民小學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量表」、「臺中市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 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相關之問卷」進行施測,計得家長有效問 卷 433 份,學生有效問卷 456 份。調查所得資料分別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 數及標準差,卡方檢定,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 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獲致如下結論: 一、家長社經背景普遍不高,學生參與補習情形和父母期望有關。 二、學生整體家庭內社會資本屬於中等程度,其中的互動型社會資本得分最低。 三、學生學習態度呈現正向表現,以自我信念得分最高、學習專注得分最低。 四、學生參與補習會因家庭背景、學習態度不同而有差異。 五、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會因家庭背景、學習態度不同而有差異。 六、學生數學成就會因參與補習、家庭背景、學習態度不同而有差異,但國語 成就無差異。 七、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與數學成就有顯著正相關。 八、學生參與補習、家庭背景對數學成就具有預測力,但預測力不高;預測力最 高的是學習態度中的自我信念;而家庭內社會資本預測力雖未達顯著水準,

(4)

但對學習態度有正向影響。

關鍵詞 關鍵詞關鍵詞

(5)

Study in the Relationship of Elementary Students' Cram chooling,

Social Capital within Famil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heir cram schooling, as well as their social capital within the family. The author adopted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6th graders going to cram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 and analyze how student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y in cram schooling, social capital within the famil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influences on th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caused by family background, learning attitude, cram schooling, and social capital with the family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Social Capital Measure Table” by Wang, Li-Yun in 2005 and the author’s personal learning attitude table, the author made up “A Chart of Taichung Elementary Students’ Social Capital Table” and “Questionnaires Relevant to Taichung Elementary School 6th Graders’ Cram Schooling, Social Capital within the Famil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acquired 433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the parents and 456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the students. The acquired data was analyzed with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mean, variance, chi-square test,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was concluded as follows:

1. The parents’ social background is generally not high. The students’ cram schooling is related to their parents’ expectation.

2. The students generally have medium-level social capital within the family; they get lowest points in interactive social capital.

3.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appears positive; they get the highest points in self-concept and the lowest in concentration.

4. The students’ cram schooling varies with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and learning attitude.

5. The students’ social capital within the family varies with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and learning attitude.

6. The students’ math achievement varies with their cram schooling and family background and learning attitude, but their Chinese achievement shows no

(6)

relation to both.

7. The students’ social capital within the family shows a positive relation with their math achievement.

8. The students’ cram schooling and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have lower predictability to their math achievement. The students’ math achievement is most predictable by their self-concept within learning attitude. Although social capital within the family shows no obvious predictability to the students’ math achievement, i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heir learning attitude.

Keywords :: cram schooling, social capital within the family, academic

achievement, learning attitudes, family background

(7)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範圍及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補習活動與學業成就 ...9 第二節 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 ...20 第三節 家庭背景、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第二節 研究假設與流程 ...3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1 第一節 臺中市國小學生背景、參與補習與家庭內社會資本之現況分析 ....51 第二節 不同背景之臺中市國小學生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學業成就之差 異分析 ...63 第三節 臺中市國小學生參與補習情形與其學業成就之差異、家庭內社會資本與 其學業成就之相關分析 ...80 第四節 臺中市國小學生背景、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迴歸分 析 ...83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3 參考文獻...97 壹、中文部分 ...97 貳、西文部分 ...103 附錄...105 附錄ㄧ 國小學生學習態度量表—專家效度調查問卷 ...105 附錄二 「學習態度量表」專家效度審查意見整理...108 附錄三 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參與補習與學業成就相關之問卷(預試問卷) ...110 附錄四 臺中市國民小學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量表(正式家長問卷)...114 附錄五 臺中市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相 關之問卷(正式學生問卷) ...116 附錄六 使用工具同意書 ...120

(9)

表 2-1 2002 年至 2012 年全國文理類補習班數量統計 ... 14 表 3-1 預試問卷回收統計 ... 39 表 3-2 臺中市國民小學 100 學年度六年級學生數及抽樣學校數 ... 40 表 3-3 臺中市六年級研究樣本班級及問卷回收情形 ... 40 表 3-4 王麗雲(2005)社會資本問卷試題分析 ... 41 表 3-5 學習態度問卷試題分析 ... 42 表 3-6 專家學者名冊 ... 43 表 3-7 「學習態度量表」之專家效度 ... 43 表 3-8 學習態度量表項目分析 ... 45 表 3-9 個人學習態度因素分析 ... 46 表 3-10 學習態度信度分析 ... 47 表 3-11 各變項之名稱、定義與測量方式 ... 49 表 4-1 人口變數之敘述統計:次數及百分比 ... 52 表 4-2 參與補習情形之敘述統計:次數及百分比 ... 54 表 4-3 未參與補習情形之敘述統計:次數及百分比 ... 57 表 4-4 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各層面之敘述統計:平均數及標準差 ... 58 表 4-5 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各題選項之敘述統計:量尺、平均數及標準差 .... 59 表 4-6 學生學習態度各層面之敘述統計:平均數及標準差 ... 61 表 4-7 學生學習態度各題選項之敘述統計:量尺、平均數及標準差 ... 62 表 4-8 父親教育程度與學生參與補習情形、補習時間之Χ²分析摘要... 64 表 4-9 母親教育程度與學生參與補習情形、補習時間之Χ²分析摘要... 65 表 4-10 父親職業聲望與學生參與補習情形、補習時間之Χ²分析摘要... 66 表 4-11 母親職業聲望與學生參與補習情形、補習時間之Χ²分析摘要... 67 表 4-12 不同學習態度學生參與補習情形、補習時間之Χ²分析摘要... 68 表 4-13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70 表 4-14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71 表 4-15 不同父親職業聲望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73 表 4-16 不同母親職業聲望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74 表 4-17 不同學習態度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75 表 4-18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學生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77 表 4-19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學生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77 表 4-20 不同父親職業聲望學生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78 表 4-21 不同母親職業聲望學生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79 表 4-22 不同學習態度學生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79 表 4-23 有無參與補習與學業成就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81

(10)

表 4-24 參與補習時間與學業成就之T考驗摘要... 81 表 4-25 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相關摘要 ... 82

表 4-26 學生背景、參與補習以及家庭內社會資本與數學成就之逐步多元迴歸分

(11)

圖次 圖次圖次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 ... 35 圖 3-2 研究流程 ... 38

(12)
(13)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自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 OECD)於 2000 年起進行「國際學生評量方案」(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 PISA)以來,評量結果已被各 國視為檢視教育政策和品質的重要指標。芬蘭學生在國際學生評量方案(PISA) 中閱讀、數學、科學素養的表現從 2000 年起即大放異彩(國立教育資料館,2008), 被視為芬蘭奇蹟;2003 年閱讀和科學素養表現居全球之冠,而數學、問題解決素 養分別僅次於香港、南韓(王如哲、陳欣華,2008);2006 年芬蘭在各項評比中 仍是名列前茅(王如哲、陳欣華,2010);2009 年依舊表現優異(教育部,2011)。 吳祥輝(2006)於《芬蘭驚艷》指出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調查,芬 蘭學生在課業上花費時間少於平均數;在國際學生評量方案(PISA)中卻又是學 力落差最小的國家。陳照雄(2007)提出芬蘭之基礎教育明定學生在校天數不得 少於 190 天,暑假長達十週。相較於台灣,芬蘭的基礎教育在校天數比較短、暑 假比較長,但在國際學生評量方案(PISA)中總體學生能力優於台灣。 在台灣,小學生參加補習,有六成以上是因為父母認為子女有此需求(吳麗 芬,1993)。補習是父母為了想讓孩子成績進步,所安排的一種學習方式(盧曉 娟,1997),近年來政府陸續進行多項教育改革,推動九年一貫、多元入學、十 二年國教等措施,希望學生的課業壓力有所緩解,但是,在新聞報導中有母親想 讓子女提升學業成績,節衣縮食以支付子女補習費用;國中生暑假天天上補習 班,開學後每週六日到補習班報到,毫無假期可言(游婉琪,2010)。吳麗芬(1993) 發現有將近八成的國小學生參加補習,而近十年來,國中生參加補習比率接近百 分之七十五(葉芷妘,2010),顯示學生參加補習的情形並未因為教育改革而大 幅降低。然而,根據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發展研究中心(2010)調查發 現,補習越多基測成績不一定會比較好,全部學科都補習的學生,學習效果反而

(14)

比較差。因此,參加補習對提升學業成就效益如何,值得關注。 此外,陳照雄(2007)提出芬蘭 7-16 歲學生,暑假有十週,大多於森林湖 畔度假;家長經常陪伴孩子讀書寫字、上圖書館找資料做研究。而 Coleman(1988) 發現父母對子女教育相關事項的參與投入程度愈高,以及親子互動愈頻繁,對子 女教育成就有所助益。另外,家庭內社會資本對學業成就的影響已有許多研究證 實(巫有鎰,1999;林俊瑩、黃毅志,2008;周新富,2006;張芳全,2006b; 陳怡靖、鄭燿男,2000;蔡毓智,2008;Paul,2004)。多數研究均顯示親子互 動關係良好、父母對子女教育關注程度愈高以及對子女教育期望愈高對學業成就 有正向影響。 研究者從事教職工作二十餘年,依據前述研究者對補習活動和家庭內社會資 本之實證研究敘述以及研究者自身在教學現場觀察並與學生接觸之瞭解,擬對國 小學生參與補習以及家庭內社會資本對學業成就之影響作ㄧ比較。因此,本章將 對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名詞釋義以及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加以討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2010 年,因補教老師高國華、陳子璇的新聞事件,使得補教界波瀾四起; 立委趙麗雲表示,不論中央或地方,對補教師資都無完善規範(周永捷,2010); 劉毅英文機構未經核准立案對外招生(孫承武,2010);台南麥得國際心智研究 機構傳出性騷擾事件(TVBS,2010);台北市松山區佳欣補習班被指控惡性倒閉 (陳虹瑾、林紳旭,2010);四技二專考試有補習班涉嫌勾結統測中心人員,竄 改考生成績使之成為各類科榜首,以利補習班招生業務(陳文嬋、黃淑莉、陳怡 靜、林曉雲,2010)。凡此種種,補教老師私德、補習班未立案、性騷擾、惡性 倒閉、製作假榜單等問題,讓人質疑補習班宛如一個個大黑洞,顯示補習班內存 在許多不為人知的問題。

(15)

在求學過程中,父母希望子女能提升學業成績,為了升學需要,冀望透過補 習協助子女考上理想的學校(李敦義,2006;林大森、陳憶芬,2006;劉正,2006)。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10)受教育部委託所作統計,自 2002 年起,補習班每年 有百分之十的成長率。縱使補習班內有諸多問題,但是,補習班數量卻年年增加, 然而學童參加補習對提升學生學業成就的效益是否與ㄧ般家長認知相符,值得討 論。 2007 年全台補習班招生對象中,國小人數占 42.3%,國中人數占 40.8%(行 政院主計處,2008),兩者占補習班招生對象的八成以上;另外,高達七成五的 國中生有參加補習(葉芷妘,2010),參與補習對臺灣學生來說十分普遍。學生 由於投入補習活動,無形中影響從事其他活動的時間,學業壓力增加、休閒活動 減少,似乎為了成績而忽略自我探索和生活適性的安排,影響生活品質和忽略學 習的積極意義。補習班與學生關係如此密切,為人父母者不但要慎選補習班,更 要重視參加補習對子女學習造成的影響。 補習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有不同論述,其中,有許多研究認為補習具有正 面效益(江芳盛,2006;余民寧、趙珮晴、許嘉家,2009;林大森、陳憶芬,2006; 張芳全,2009;劉正,2006;蔡毓智,2002;關秉寅、李敦義,2008;關秉寅、 李敦義,2009;Stevenson&Baker,1992),這些研究發現參與補習對學生學業成 就有所提升、參與補習能提高學習興趣進而增進學業成就以及補習對能進入大學 就讀有所助益。另外,有些研究提出補習對提升學業成就的效果不明顯(台灣師 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發展研究中心,2010;巫有鎰,1999;薛錦彰,2004)這 些研究分析參與補習對學業成就的影響不大,學生參與補習和補習時間較長者學 習表現並非一定比較好,努力用功的學生補習效果較佳。上述研究對學生參與補 習效益之論述有所差異,有待進一步研究。另外,前述研究之對象以國中生為主 的有江芳盛(2006)、張芳全(2009)、劉正(2006)、蔡毓智(2002)、關秉 寅、李敦義(2009);以高中生以上為主的有林大森和陳憶芬(2006)、薛錦彰

(16)

(2004)、Stevenson 和 Baker(1992);以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者僅余民寧等人 (2009)和巫有鎰(1999),明顯較少。 多年來,政府修改課程綱要和提倡多元入學方式等教育改革,希望減輕學生 的課業壓力;前教育部長吳清基(2010)在教育施政理念的目標中列出全人教育 和適性發展的理念。人本教育基金會進行「二○一○國中教育正常化問卷調查」 發現,國中學生天天考試;人本執行董事朱台翔表示,臺灣學童一上國中,整天 埋首於考試和測驗卷當中,放學後還得轉戰補習班(陳至中、朱芳瑤,2010), 學生課業壓力並未減少。 楊淑娟(2008)於《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所發表<用家庭教育贏過 世界>一文中提出家庭教育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家長陪伴孩子學習、政府提供 支援,讓芬蘭的國家競爭力和教育在全球大放異彩。本研究探討補習對國小學生 學業成就之影響,而家庭因素與學生背景對其課業表現影響亦不容忽視,其中, 家庭內社會資本對學業成就的影響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巫有鎰,1999;林俊瑩、 黃毅志,2008;周新富,2006;張芳全,2006b;陳怡靖、鄭燿男,2000;蔡毓 智,2008;Coleman,1988;Paul,2004)。這些研究分析親子互動良好、父母對子 女教育關注程度愈高以及對子女教育期望愈高對學業成就有正向影響。 除前所述,還有許多研究探討家庭社經背景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巫有鎰, 1999;林俊瑩、黃毅志,2008;周新富,2006;張芳全,2006b;張芳全,2009; 陳怡靖、鄭燿男,2000;蔡毓智,2008),這些研究證實父母職業地位愈高、父 母教育程度愈高子女學習表現較優。 再則,學生背景除了與家庭狀況有關之外,個人特質也可視為重要的ㄧ環。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觀察到家庭社經背景相近的學生,學業成就亦有所差異,因 此,將學生個人學習態度視為學生背景變項之ㄧ,列入探究的範圍。有部分研究 分析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關係(余民寧等人,2009;巫有鎰,1999;林俊 瑩、黃毅志,2008;張芳全;2009 薛錦彰,2004),這些論述提出學生擁有良好

(17)

的學習態度能提升學業成就;學生學習科目的興趣愈強,對於學業成就有所助益。 綜上所述,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和個人學 習態度都是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因素,教育工作者期望學童全方位發展,而許多 家長和學生以參與補習為提升學業成就之方法,補習是提升學業成就的萬靈丹 嗎?家庭內社會資本和個人學習態度對學業成就的影響是否比參與補習還大? 補習問題長期存在於台灣社會中,故研究者擬對於國小學生參與補習提升學業成 就的影響加以探究,並對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以及個人學習態度對學業成 就的影響進行比較。其次,前述與補習相關研究僅巫有鎰(1999)和蔡毓智(2002) 選取台東縣、台北市學生為樣本,其餘皆採取全國性資料庫樣本;而在研究對象 方面,江芳盛(2006)、張芳全(2009)、劉正(2006)、蔡毓智(2002)、關 秉寅、李敦義(2009)等人以國中生為對象,林大森和陳憶芬(2006)、薛錦彰 (2004)之對象為大一新生,余民寧等(2009)之對象為國二和小學四年級學生, 僅巫有鎰(1999)單純對國小學生加以研究。故本研究擬以區域樣本和國小學生 為研究範圍,期能與其他研究互相驗證並作一地區性探究。 此外,參與補習與學業成就相關以及家庭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相關已分別有 實證研究,但對於同時探究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以及個人學習態度對學業 成就的影響,尚屬少見,故擬以此研究提供一個實證基礎的討論。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與問題

研究目的

與問題

與問題

與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研究者想探討學生參與補習以及家庭內社會資本對學業 成就的影響。本文擬透過研究者蒐集的資料,以瞭解臺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生參加 校外補習之現況,以及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個人學習態度、參與補習與家 庭內社會資本對學業成就之影響。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下列的研究問題:

(18)

ㄧ、臺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生參加補習之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的學生在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學業成就方面是否有 顯著差異? 三、有無參與補習之學生其學業成就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是否有顯著相關? 五、家庭背景、學生個人背景、參與課業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是否對學業成 就有顯著的解釋力?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為了使本研究便於分析與討論,茲將相關的重要名詞加以界定,以求意義更 明確: 一、補習活動 補習是指在學校課程之外所進行的學習補充活動,欲加強某種技能或提升學 習成果所安排的活動,舉凡學習各項才藝、增加新知識或提升學業能力,需要參 與者自行付費。 本研究指的是國小學生放學後在校外所從事與課程相關的學習活動,不含校 內的課業輔導活動,也不包括學習各項音樂、繪畫、文化才藝等類型的補習,界 定為課後參加安親班、個別科目的補習。 二、家庭內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可視為一種連結,存在於家庭、團體、社會等不同場域,以各種不 同的形式發揮特殊能量,能幫助人們達成目標。Coleman 提出家庭社會資本有二: 即「家庭內社會資本」和「家庭外社會資本」,家庭內社會資本主要為親子之間 的關係,親子互動愈頻繁、關係聯結愈強,有助於子女學業成就表現。 本研究家庭內社會資本界定為親子互動方式與規範,有三種類型:(ㄧ)規

(19)

範型社會資本:指對孩子的作息時間之規定以及指導功課情形(二)監督型社會 資本:指對孩子的交友狀況和行蹤之了解(三)互動型社會資本:指與孩子的溝 通和陪伴其看書、上網、參加藝文活動之情形。本研究家庭內社會資本的測量是 指家長和學生在「家庭內社會資本」量表上的得分,測得的分數愈高代表學生家 庭內社會資本愈高。 三、學習態度 態度不僅指內在的心理歷程,也包括外在行為,並涵蓋認知、情感、行為三 個層面。因此,與學習活動相關的心理感受和個人投入學習的直接行為皆可視為 學習態度。 本研究將學習態度分為內在的自我信念與外在的學習專注、解決問題之行 為,共有三個向度:(一)自我信念:指學生對自我期望與主動學習情形之評估 (二)學習專注:指學生在課業學習方面所做的練習和投入程度之情形(三)解 決問題:指學生對課業問題的處理方式和想法之情形。本研究學習態度之測量方 式以學生在「學習態度」各分量表上的得分為依據,測得的分數愈高代表學生該 向度的態度愈佳。 四、學業成就 學生的學業成就,係指學生在學校經過學習以及經考試測驗後,所獲得的學 習成果。本研究中的學業成就是採民國100學年度上學期學生期中評量和期末評 量的國語科和數學科評量試卷成績來做為學生的學業成就指標。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

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

方法

方法、

方法

、範圍

範圍

範圍及

範圍

及限制

限制

限制

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就讀公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在參與補習、家庭內社會資本 與學業成就之相關,擬以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 壹 壹壹 壹、、、、 研研研究樣本之限制研究樣本之限制究樣本之限制究樣本之限制

(20)

本研究擬以公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為研究樣本,礙於研究者時間及經濟性 考量,未能擴及全國性樣本,選定臺中市為研究範圍,對於其他地區的國小學童 未列入研究範圍之內,是故研究結果不能推論到臺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生之外。 貳 貳貳 貳、、、、 研究研究研究變項研究變項變項之限制變項之限制之限制 之限制 ㄧ、背景變項 背景因素涵括家庭背景和學生個人背景,本研究之家庭背景指家長社經背 景,而家庭文化資本、家庭學習環境等不列入討論範圍;此外,本研究之家庭背 景變項以家長教育程度、家長職業聲望做為界定範圍,家長職業聲望參考黃毅志 (2002)建構之五等職業社經地位測量,未列入家庭收入。而學生個人背景鎖定 個人學習態度,至於學生智力、學習動機、時間管理、應試技巧等因素不予討論。 二、影響學業成就之因素 影響學生學業成就之因素繁多,本研究在探討背景變項、參與補習和家庭內 社會資本對學業成就之影響,因此,並未全面性列入所有的影響因素,如:文化 資本、教師教學、學校管理、社區環境、政府教育政策等因素。 三、學業成就 本研究礙於研究者時間與精力,未能對學業成就做一個有共同標準的測驗, 故將以學生國語科和數學科期中評量和期末評量試卷所獲得的分數轉化為標準 分數(t 分數),再加以分析、比較。 參 參參 參、、、、 研究研究研究內容研究內容內容之限制內容之限制之限制 之限制 本研究之問卷乃以家長和學生自陳之方式填答,受限於有些學童閱讀題目時 之理解力有所差異,以及部分家長未填答會產生測量誤差,為了克服此限制並降 低誤差,因此,在寄發問卷時附上施測說明,並請協助施測的老師在學生填答前 說明填答方式,若學生對題目有不了解時請施測老師協助說明題目的意義;此 外,在家長問卷和學生問卷上都有列入家庭背景、有無補習和補習費用之填答內 容,以提升資料之完整性,降低研究限制之影響。

(21)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國小學生參與補習活動和家庭內社會資本以及學生背 景對學業成就之影響,因此本章於第一節中闡述補習活動與學業成就,第二節則 說明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第三節討論個人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茲將各 節內容分述如後。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補習活動

補習活動

補習活動與學業成就

補習活動

與學業成就

與學業成就

與學業成就

本節共分為四部分:補習的定義、補習的動機、補習活動的趨勢、補習與學 業成就。 壹 壹壹 壹、、、、補習的定義補習的定義補習的定義 補習的定義 補習是臺灣許多學生求學過程中參與過的活動,以下就補習的定義做一探 討:林俊賢和蔡東鐘(2007)指出,美國的補習教育多數是由政府或學校主導的 補救教學課程,對學生施以課後輔導加強學習成效。在臺灣,依據2004年6月23 日修正的「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第一條中所述:「補習教育,以補充國民生活知 識,提高教育程度,傳授實用技藝,增進生產能力,培養健全公民,促進社會進 步為目的。」(教育部,2010)。李敦義(2006)認為:廣義的補習是指在正式學 校教育之外,為了提升個人教育與職業取得以及培養各種技能,所參與的教育活 動皆可稱為補習;狹義的補習意謂在正式學校教育之外,針對學生學習需求,在 學科方面或升學準備方面所進行的學習指導。關秉寅、李敦義(2009)提出,廣 義的補習包括校內課後輔導和校外的補習班或請家教。黃永結(1995)指出,補 習是補學校教學的課業,而不是課後學習才藝。 綜上所述,廣義的補習是指在學校正式教育之外的補充課程,除了加強學生 課業能力、增加新知識、才藝和技能之外,還有提升國民素質、促進社會進步的 深層意義。狹義的補習是指放學後參加以加強學校學科能力或準備升學為目的之

(22)

課業補充活動。本研究對補習的界定為學生放學後參加的課業補習,包含安親 班、文理補習班及家教等,不包含才藝方面的學習活動。 貳 貳貳 貳、、、、補習的動機補習的動機補習的動機 補習的動機 在傳統尊儒的價值觀之下,學歷是社會地位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成績高、 學歷高、成就高是許多父母對子女的深切期盼,是故傾全力栽培子女讀書,於是 「補習」就在台灣社會存在、興盛、歷久不衰。Stevenson 和 Baker(1992)指 出,補習是東亞社會(如臺灣、日本、韓國和中國大陸)的獨特現象,補習是升 學競賽中的一種手段。Zeng(1999)分析,臺灣受儒家文化所薰陶,重視功績主 義、以科舉制度拔擢人才(引自關秉寅、李敦義,2009)。另外,Stevenson 和 Baker(1992)論述,臺灣高等教育採入學考試將學生做篩選,構成補習存在的 環境;學生進入好的學校就讀,未來在就業市場上較具競爭力,日後職業聲望和 所得也較高。 茲就國內研究者對補習動機的論述分成社會、家庭和個人三方面做一探究: 一、社會因素 1.傳統文化價值觀 社會上對傳統中國儒家文化的尊崇,依然存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重視讀書人的觀念根植人心(黃光明,1993)。國人重視升學,認為進入明星學 校就讀,日後能尋找到較好的工作機會;民眾對擁有高學歷也十分期待,認為可 藉此取得較高的職業聲望和收入(林慧敏,2008;林慧敏、黃毅志,2009;柯巨 航,2008;關秉寅、李敦義,2009)。 2.政府體制的影響 目前,政府部門各種考試和任用制度,以及公職選舉,皆以學歷為重要條件 之一(黃光明,1993),而現今教育制度所訂定的高等教育入學方式,以競爭性 入學考試對學生予以篩選和分流的情形,仍佔有很高的比例,也強化補習的存在 條件(關秉寅、李敦義,2009)。

(23)

3.勞動市場的需求 即使現今社會經常聽見「行行出狀元」的呼籲和報導,但是劉正(2006)指 出:對就業市場上初任職的新人來說,學歷高低在一般企業的錄取因素中,仍受 到重視,人們為了在勞動市場上佔有優勢,參與補習的現象持續存在。而章英華、 薛承泰和黃毅志(1996)提出:高學歷者初職高,比較有升遷機會,現職和收入 也比低學歷者高;而職業相同和收入相當的人,教育成就較高者,社會地位也較 高;另外,最高學歷為高中畢業和高職畢業互相對照時,前者的年所得平均高於 後者。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結構變遷 臺灣社會變遷快速,主要的家庭結構由傳統的大家庭演變為核心家庭,家庭 型態的改變,也影響父母對子女放學後的照顧方式。目前,夫妻雙方都就業的雙 薪家庭日增,以雙薪核心家庭和單親家庭來說,學童放學後直到父母下班需要有 人照顧,因此,為就讀國小的子女安排課後托育成為一種必要的選擇方式(何姿 嫻,2008;林慧敏,2008;孫國華,1993;黃光明,1993)。目前,兼具托育、 指導和加強課業的安親班,成為許多國小學生放學後的去處。 2.父母期望和需求 近年來,雙薪家庭增加,父母有較充裕的財力投資子女的教育;而少子化的 影響,也使得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更加關注。吳麗芬(1993)指出國小學生之所以 參加補習的動機,有超過六成是因為父母認為子女有此需求。另外,在學童求學 過程中,父母希望子女擁有優異的學業成績,進而讓子女參與補習;而在國高中 階段更為了升學需要,期盼透過補習協助其考上理想的學校(李敦義,2006;林 大森、陳憶芬,2006;劉正,2006)。其次,父母深怕子女輸在起跑點上,加上 九年一貫課程的改變,或自己無法教育子女,因此,注重學業之外也重視才藝的 學習,而學校教育沒有提供家長需要的教育需求,所以尋求補習班的協助(何姿

(24)

嫻,2008;孫國華,1993)。 三、學生個人因素 1.提升成績 學生為了提升學習成績,或是認為在學校的學習效果無法達到自身的期望 (薛錦彰,2004),加上補習班的教學強調解題技巧,並針對考試範圍和課程內 容做有系統的整理,能使學生具備強大的「考試能力」(劉正,2006)。 2.同儕影響 學生基於想提高個人在班級受重視的程度,相互比較不服輸的心態,不補成 績會落後的想法(林慧敏,2008;黃永結,1995;黃光明,1993),於是投入補 習的行列。 3.準備升學考試 新聞報導中曾提及臺中市國小應屆畢業生會參加私立國中入學考試(張弘 昌,2010),另有家長指出,小孩共報考5所私中、錄取4所(張弘昌,2010), 坊間補習班招生文宣中亦常見錄取私中榜單,而就研究者教學現場觀察國小五、 六年級有部分學生會參加以私中入學考試範圍為授課內容的補習班,國小學生欲 報考私中而參加補習是既有現象。此外,為準備國中基測、大學指考而參加補習 更是社會上之普遍現象。 綜上所述,基於國人對「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想法,以及 為了提高升學或工作機會的選擇權,所以透過補習活動以求取更高的成績,來達 成自己的目標,而補習安排的方式因家庭背景和個人需求因素出現不同的選擇。 參 參參 參、、、、補習活動的趨勢補習活動的趨勢補習活動的趨勢 補習活動的趨勢 根據劉正(2006)的研究,補習班的起始可溯至清末的補習學堂,期間陸續 經過日治時期講習所、光復初期短期補習班、1950年代升學補習班成立、教師校 外補習等發展和轉變,而政府依據1976年《補習及進修教育法》和1978年《加強 輔導中小學正常教學要點》介入管理之後,補習班逐漸發展成民間大型補習班、

(25)

安親班、才藝班、補習班連鎖化等型態,而清末、日治時期的補習班較類似於今 日的補校,與現今的補習班有所差異。近年來持續進行的教育改革,九年一貫、 多元入學方案,期盼能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然而根據章英華(2004)的研究顯 示,國、高中學生參加補習的情形反而更加普遍,明星高中學生參加補習的比率 高達八成(引自林忠正和黃璀娟,2006)。以下就近年來補習活動的趨勢做一探 討: 一、補習的人口 目前,臺灣補習班的招生對象,自學齡前、國中小、高中、升二專四技大專、 升二技插大、升研究所、18 歲以上成人、公職人員考試等,補習人口的年齡層除 學生外,還向下延伸、向上發展,範圍廣泛,為數眾多。 根據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的研究指出,不論是國中、高中、高職或五專 生,都有參加校內外課業輔導、補習或家教的情形,而國中生和高中普通學程的 學生參加的比例皆超過百分之七十(周金城,2004)。其次,依據社會發展趨勢 調查報告顯示,2002 年就讀國中小者放學後約有四十七萬三千人到課後托育中 心、才藝或補習班(行政院主計處,2003);2006 年 14 歲以下已就學者放學後約 有六十六萬人到課後托育中心、才藝或補習班(行政院主計處,2007),五年間 國中小補習人數成長將近百分之四十。惟上述社會發展趨勢調查自 96 年起停辦, 故尚無更新之資料。 其次,根據社會指標統計年報資料,2007年底補習班家數結構-按招生對象 分類,其招生比例為:學齡前3.1%、國小42.3%、國中40.8%、高中5.4%、成 人6.7%、公職考試0.3%、其他1.4%(行政院主計處,2008);而由教育部委 託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設計的「直轄市及各縣市短期補習班資訊管理系統」-全國 補習班招生對象統計,顯示2012年共有20,194家次已立案補習班,其中以國小為 招生對象者有8,727家次,國中方面有8,165家次,所佔比例分別為43.2%、40.4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12)。顯示補習班招生對象以國小及國中為主,兩者合

(26)

計占逾八成。 由此可知,補習的人口不受限於年齡與身分,補習不僅僅是升學問題所引起 的現象,儼然成為一種全民參與的社會活動,補習活動值得注意。 二、補習班的數量 臺灣補習班的發展十分蓬勃,本研究的補習班類型,將以課業補習為探討範 圍。根據「直轄市及各縣市短期補習班資訊管理系統」資料,顯示 2003 年全國 已立案的文理類補習班有 3,484 家、2008 年增加至 7,933 家、2012 年躍升為 10,576 家。最近十年間補習班的數量呈現超過三倍的成長,如果再加上一些未立案的補 習班、家教班,數量更驚人。目前,登記在案的補習班數量,每年都持續成長, 由下表可知,從 2004 年到 2008 年之間,每年有超過百分之十的成長率,2004、 2005 年甚至超過百分之二十,2009 年以後成長趨緩,或許和少子化、學生人數 減少有所關聯。但補習人口在近年金融風暴之中,依然持續成長。 表 2-1 2002 年至 2012 年全國文理類補習班數量統計 資料來源:出自教育部委託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設計「直轄市及各縣市短期補習班資訊管 理系統」(2012)。 目前,補習活動在社會上仍時時可見,補習班數量也逐年增加,顯示其在國 人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肆 肆肆 肆、、、、補習補習補習活動補習活動活動與學業成就活動與學業成就與學業成就 與學業成就 從 Coleman(1988)家庭教育資源理論的觀點來看,家庭財務資本指的是家 庭運用財富或收入來提升子女的學習,父母運用財務資本提供子女良好的物質環 境,例如:在家中有固定的地方可以讓子女讀書、準備學用品、提供課外讀物等 教育設施,以利於子女在學習方面的成功(李敦義,2006;林慧敏,2008;林俊 年度 項目 2003 2004 2005 2006 20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數量 (家) 3,484 4,206 5,103 6,074 7,039 7,933 8,691 9,507 10,119 10,576 成長率 20.72﹪ 21.33﹪ 19.03﹪ 16.49﹪ 12.70﹪ 9.56﹪ 9.39﹪ 6.44﹪ 4.52﹪

(27)

瑩、黃毅志,2008);補習是運用家庭財務資本和社會資本,以期對家庭社經地 位的延續有所幫助,補習也是一種學校教育之外的補充或補救學習,用以獲得更 多的教育取得之方式(李敦義,2006)。Orr 等人(2003)以及 Carver(1997) 的研究以家庭收入為財務資本的測量指標,來預測學生學業成就,但解釋力較 低,因此許多研究以家庭所提供的物質資源或參與勞務來做為預測變項(引自林 俊瑩、黃毅志,2008)。父母支付金錢讓子女參加補習,以增進子女的學業成就, 當屬於財務資本的運用(黃毅志、陳怡靖,2005)。 關秉寅、李敦義(2009)認為,補習的特徵如下:1.有結構性的延伸學習 2. 增進學科知識或應試技巧 3.補習型態多樣 4.需要付費 5.補救教學,藉以提高競 爭優勢。茲就影響學生參與補習的因素以及補習活動對學業成就影響的相關實證 研究,做一探討。 一、影響學生參與補習的因素 孫國華(1993)以高雄縣市國民中小學學生為樣本,發現家長讓子女參加補 習的原因依序為:沒有時間教育子女、學校教育未提供家長需要的教育需求、放 學時間無法配合家長的下班時間。此外,父母教育程度為大專、研究所者認為參 加課外補習能學到新知識和技能。 吳麗芬(1993)研究國小學生補習狀況,以五個都會區為範圍對國小低、中、 高年級學生及國一新生進行問卷訪談,並對家長及大學生發出問卷,共 1,550 份 有效問卷,發現 79.8%的國小學生有參與課業或才藝補習,其問卷中所設計之補 習項目可複選,其中有補習課業者有 54.1%、有補才藝者有 39.5%、其他(如 安親班等)有 17.6%;學生每週補習時間平均為五小時,年級越高時數越長;補 習動機方面,家長認為學生需要為 68.0%、孩子要求為 21.6%、老師建議為 6.4 %、其他為 4.0%;父母教育程度愈高子女參加課業補習比例愈低,且愈傾向於 讓子女補習才藝。 江芳盛(2006)以 2001 年第一波「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aiwan

(28)

Education Panel Study,簡稱 TEPS )資料中國一學生為樣本,共 13,867 人, 發現父母教育程度為專科、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者子女補習時數最多,但父母教 育程度為一般大學或研究所者子女補習時數反而下降。

林大森和陳憶芬(2006)採用「臺灣高等教育資料庫」(Taiwan Higher Education Data System)中「92 學年度大一新生」資料,樣本數為 12,659 人, 檢證社經背景對高中補習的影響、高中補習對考大學的效益。發現高中三年完全 沒補習者所佔比例僅 19.5%,補習份量隨年級晉升而加重;個人背景(男性、一 般生、住東部、兄弟姐妹少者)和社經條件(父母親教育程度、父親職業地位與 家庭收入)對個人參與補習有正向關聯,但整體解釋力低,固推論個人背景與社 經條件對學生參與補習無決定性的影響,基於對補習的重視,家長或多或少會讓 孩子參與補習課程。 劉正(2006)以 TEPS 之 90 學年度國中生為樣本,檢證補習機會男女生差異 不大;參與補習者佔 72.4%;家庭收入對補習機會的影響甚低;父親未曾工作者 其子女補習機會低於其他職業類型,不同職業類別間其子女補習機會沒有太大不 同;父親職業類型與補習機會無特別相關。特別的是中等收入家庭或父母具大專 學歷者,子女參與補習機率最高,其他學歷者無明顯差異。此外,不論是父母或 自身的教育期待為大專以上者,參與補習的機率較高。 關秉寅、李敦義(2008)研究 2001 年及 2003 年國中學生共 11,373 人為樣 本,論述補習數學的效益和誰會去參加補習,研究得知高父母社經地位、高父母 教育期望、先備能力較佳、自願補習數學、回家會複習功課、不常與同學討論功 課或作業、數學作業表現佳等傾向者,會增加補習的可能性;父母教育程度為研 究所者,子女參與國三補習之可能性較低。 關秉寅、李敦義(2009)以 TEPS 資料之 2001 年、2003 年及 2005 年的追蹤 樣本共 1,993 人為研究對象,發現國中三年都有補習者其個人特性為女性、非原 住民、回家會複習功課、補習數學由他人決定、小學高年級曾參加學科補習等;

(29)

家庭背景為父母教育程度非研究所畢業、家庭收入較高等。 上述研究證實,父母教育程度、父母教育期望、個人補習動機強、注重學業 者都與提高補習參與有關,特別的是父母教育程度為研究所以上者子女補習機率 較低;其次,補習參與在不同階層、不同性別學生間差異不大,家庭收入對擁有 補習機會的影響甚低,現今補習有如全民運動,並非家庭社經地位高者專有的權 利。補習是一項私人教育投資,家庭背景及父母對學習的關注程度以及參與補習 的意願都會造成補習機會的差異。 二、補習的效益 Stevenson 和 Baker(1992)指出補習多寡對考取大學為正相關;Entwile、 Alexander 和 Olson(1997)提出「水龍頭理論」,學期中(冬季)高低社經地位 學童的學習進展情況幾乎重疊,但暑假期間(夏季),學校關閉(如同水龍頭關 閉),學生的學習進展就展現差異性,高社經學童優於低社經學童(引自王麗雲、 游錦雲,2005),即所謂「夏季失落」現象;此外,Cooper、Charlton、Valentime 和 Muhlenbruck(2000)分析,不管補救式的或加深加廣式的暑期學習課程,都 能增進學童的成績表現,尤其對高社經家庭子女幫助較多(引自關秉寅、李敦義, 2009);而另一方面, Becker(1990)指出補習 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會增加 SAT 分數,但是不多(引自關秉寅、李敦義,2009)。 國內研究者對於補習是否有效的實證研究有不同之論述: (一)參加課業補習能提升學業成就 蔡毓智(2002)以台北市國三學生 286 人為樣本,並採用基本學力測驗成績, 研究學習資產對學業成績之影響,瞭解文化資產和社會資產與學業成績有關,學 習資產多寡隨家長學歷不同有明顯差異,並提出參加補習能提高學習成就,並增 加晉升到較高學習層級的機會。 江芳盛(2006)以 TEPS 所測量的綜合學習能力為學習表現,分析沒有補習 的學生其學習平均表現低於有補習的學生;適度的補習有助於提升學習表現,但

(30)

補習時數超過 12 小時者學習表現顯示下滑;學生補習時數和學習表現為一曲線 關係;補習時數多寡對學習表現的影響達到顯著水準,但效果值並不大。 林大森和陳憶芬(2006)論述補習對大學學測成績未必完全有助益,視補習 科目與年級而有所差異。換言之,高中生接受補習量與考試成績未必成正比,若 是補的科目、時機不恰當,補習並沒有效果,甚至產生反作用。 劉正(2006)認為參加補習有助於國中生增進學習成效,但補習時間過長不 利於提高學習成績,補習時間約 8 小時者學習成績達到最高。 關秉寅和李敦義(2008)亦提出國三學生補習數學有正面功效,但效果值不 大。 余民寧等人(2009)採用 1999 年和 2003 年「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 調查」(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簡稱 TIMSS)資料,探究影響高低成就女學生學業成就和學習興趣的因素,研究樣本 有臺灣八年級女生一千兩百多人和四年級女生三百多人,研究顯示國小女學生會 因課後補習提升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業成就。 張芳全(2009)採用 2003 年 TIMSS 國二學生資料共 4,575 份,進行家長教 育程度與科學成就之關係:文化資本、補習時間與學習興趣為中介的分析,論證 學生補習時間對於學業成就有顯著正向影響。 關秉寅和李敦義(2009)發現最佳補習效果出現於從國二開始補習者,其學 習特質為傾向努力用功,補習的效果並沒有隨補習量的增加而提升。 上述研究顯示,補習能增進學習成效(江芳盛,2006;林大森、陳憶芬,2006; 張芳全,2009;劉正,2006;蔡毓智,2002;關秉寅、李敦義,2008;關秉寅、 李敦義,2009)、參與補習能提升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業成就(余民寧等人, 2009),亦有助於國中生升學。但其中江芳盛(2006)、林大森和陳憶芬(2006)、 劉正(2006)、關秉寅和李敦義(2009),論述國中生補習效果並未與補習量呈正 比,補習時間過長學習表現可能下滑,另外,關秉寅和李敦義(2008)分析補習

(31)

效果值不大。 (二)參加課業補習未必能提升學業成就 巫有鎰(1999)以台北市和台東縣國小五年級學生共 1,051 人為樣本,比較 兩地學生學業成就差異,探究影響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其以自編之問卷及國 語、數學科成就測驗為工具,發現地區間學業成就之差異為背景因素(如:族別、 家庭社經地位、家庭結構)透過中介變項(如文化資本、社會資本、財物資本) 而影響學業成就,但學生參加校外課業補習對學業成就的影響不大。 薛錦彰(2004)選取五位未補習而考取醫學系的學生及其家長進行訪談,探 究這些學生對補習的看法、「重要他人」對其之重要性、其對補習的需求評估以 及其有效的學習策略與自律學習表現。研究發現補習會壓縮讀書與休息時間甚至 影響上課精神,個案認為補習對自己學業幫助有限,故不參與補習。 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發展研究中心(2010)透過 99 年與 98 年第一 次國中基測考生考後問卷分別得到 5,129 份與 9,505 份之資料,分析補習越多、 唸書時間越久基測成績不一定會比較好,全部學科都補習的學生,學習效果反而 比較差。成績中段的學生應就學習內容不懂之處請教他人,老師應協助成績中後 段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及補救教學。 依據上述研究結果,巫有鎰(1999)、薛錦彰(2004)發現國小學生和高中 生參與補習對學業成就幫助有限,高中生參與補習對讀書與休息時間會造成排擠 作用,甚至影響上課精神。國中學生補習的科目和時間如果不合宜,學習效果反 而不佳(林大森、陳憶芬,2006;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發展研究中心, 2010)。 綜上所述,學生參與補習或許能提升學習成效,但並非補習的時間越長成效 越好,而且並非任何人都能藉由補習達到提昇學習成效的目的,同時補習對提升 學習成效的效果有限。此外,上述研究中之學生樣本僅巫有鎰(1999)、薛錦彰 (2004)和蔡毓智(2002)以區域性樣本為研究範圍,其於皆以全國性資料庫為

(32)

研究範圍。在研究對象方面,僅巫有鎰(1999)、余民寧等人(2009)對國小學 生加以探究;而薛錦彰(2004)、林大森和陳憶芬(2006)以大ㄧ新生為對象; 其餘皆著墨於國中生。因此,學生參與補習的效益究竟如何,仍有探討的空間; 而研究樣本為國小學生又屬區域樣本者不多,故本研究將以臺中市國小學生參與 補習對學業成就的影響探究方向。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家庭內

家庭內

家庭內社會資本

家庭內

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

社會資本

與學業成就

與學業成就

與學業成就

在探討補習的意義與動機以及補習活動的趨勢之後,接著介紹本研究相關理 論。本節共有四部分,分別為:社會資本的源起與意義、社會資本的形式內涵、 家庭社會資本、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 壹 壹壹 壹、、、、 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的源起與意義社會資本的源起與意義的源起與意義 的源起與意義 「社會資本」是社會科學近幾十年來所出現最關鍵且引人注目的概念; Freitag(2003)統計 1995 年到 2000 年之間,以社會資本為題的論文超過一千 篇(引自周新富,2006),自 1995 年大量湧現的文章和研究調查,可看出社會資 本這個概念在現今社會所受到的重視。 現今,大多數的人在社會上都隸屬於許多不同群體,舉例來說,我們平日和 家人、親友、同事、同好有所互動,是某個家庭、家族、鄰里、族群的一份子, 同時也是工作單位、職業工會或團體、休閒社團、環保社團、宗教社團諸類社群 的成員之一,這些日常生活的網絡就是所謂的社會資本,另外還包括許多有助於 界定、維繫網絡的社會習俗與連繫。換言之,人們透過相關的社會結構相互連結, 包括我們互動及合作的對象、方式,以及各種聯合交織的網絡與共同的行為規 範,正是社會資本概念涵蓋的範圍。 根據 L.Sun 與 Jiang(2000)的說法,社會資本理論的雛型,早自如《易經》 這種古老的文獻、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以及亞當斯密、托克維爾與涂爾幹的研究

(33)

裡都可發現這個概念;Bruni 與 Sugden(2000)指出 18 世紀亞當斯密即提出市 場的優點,並重視在維繫此市場的過程中,相互共感(mutual sympathy)、網絡 與價值觀的重要性;而托克維爾在 170 年前於《民主與美國》一書中,認為美國 的知識團體、道德社團值得被注意,社團強而有力的指引人們一個清楚明確的目 標,這促成了社會合作,藉由與他人的互動,觀念和見識有所提升;另外,涂爾 幹觀察到在國家之內,政府借助許多次級團體的作用來引領大眾進入社會生活的 潮流裡,使個人的行為受到社群、人際關係的影響,他分析自殺行為在高度融合 且連帶緊密的社會,個人可享有團體的能量和支援,能阻止個別成員走上絕路(引 自黃克先、黃惠茹譯,2008)。早期的社會資本概念對網絡、社會合作、人際關 係已多所著墨,但尚未出現「社會資本」這個詞彙。 Putnam(1998)指出 Hanifan(1916)似乎是最早使用「社會資本」這個詞 彙的(黃克先、黃惠茹譯,2008),傅仰止(2005)認為「社會資本」的詞語使 用和具體論述,至少可追溯到 Homans(1961)的社會交換論,但此概念被學術圈 所注目是直到 1980 年代,Bourdieu、Coleman 與 Lin 等學者各自投入探究後,引 起廣泛討論(林祐聖、葉欣怡譯,2005)。首先使用此詞彙的 Hanifan 將社會資 本定位為人際交往和互動,非正式的社會規範;Bourdieu 轉而強調社會資本乃身 處社會網絡下的個人享有的物質優勢;Coleman 提出社會資本能協助個人達成某 種特定的目的;Lin 將社會資本視為階級(特權)財(林祐聖、葉欣怡譯,2005); 普特南則將社會資本聚焦於社會網絡和促進合作等方向。 Bourdieu 提出資本應涵括經濟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他對社會資本的 定義為:「它是真實的及虛擬資源的總和,透過一個由制度化程度不一的人際關 係網絡所組成。」(引自黃克先、黃惠茹譯,2008:6)。Coleman(1990)分析社 會資本是把社會中成員的互動,即人與人、人與團體存在的社會關係視為一種資 源,成員可將所擁有的資源透過控制、交換以致於轉讓等方式,實現本身的利益 或目標,此種連結存在的社會關係,包括權威關係、信任關係及建立規範等等(引

(34)

自周新富,2006)。Putnam 則認為:「社會資本就是指社會連結,以及伴隨而生的 規範及信任。」(引自黃克先、黃惠茹譯,2008:1),他闡述社會資本讓行動者 能利用所擁有的社會網絡,以及行動者彼此之間具有的規範與信任等,使行動者 在追求預定的目標時,彼此方向更一致,更容易達成目標。社會資本是一種連結 的關係,透過與他人合作,發揮更大功能。林南也對社會資本做一界定:社會資 本鑲嵌於社會網絡,可分為資源的能量和資源的運用化(林南,2007),意即可 供擁有者運用或實際使用的資源,但社會網絡本身並非社會資本(林南,2004), 他認為資源是鑲嵌於社會關係而非個體,是個體對符合目標所需之人際關係的投 資;其次,個體必須知覺到這項資源存在於其擁有或獲得的網絡中(有時某些連 帶關係個體並未有所知覺),才能將其資本化。社會資本並非屬於個體的物品, 此資源的取得與使用是暫時的,行動者是借用,換言之,社會資本有互惠或補償 的義務。 另外,Fukuyama(1995)與 Bourdieu 都認為經濟學家普遍極度低估社會資 本的重要性及忽視信任的重要,他提出美國與日本經濟表現如此突出是因為兩國 人民同樣在陌生人之間仍擁有高度信任感;1995 年之後,「社會資本」這個詞彙 的被使用率呈現倍數成長,世界各國都有此方面的研究,Halpern 論及,社會資 本概念涵蓋的範圍從國家到家庭,從鉅觀、中觀到微觀(黃克先、黃惠茹譯, 2008),而各領域的研究者在使用社會資本這個詞彙時,也未留意彼此間的定義 差異頗大。王麗雲和張苙雲(2003)認為社會資本的定義過於鬆散,以致於社會 資本的概念無限擴張成為一把無所不包的大傘;傅仰止(2005)論及社會資本吸 引背景與取向異質多樣的研究者,但由於詞義廣、彈性大,造成模糊、難以捉摸 的概念。 社會資本的概念由來已久,學者對個人與群體的關係,在情感上、行為上以 及觀念上的交流和影響在不同時代和地域都各自有所闡述,社會資本在公私領域 方面相互產生連結,形成一個強而有力的支持並具有加成效果的一種關係、一種

(35)

力量,對現今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貳 貳貳 貳、、、、 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的形式內涵社會資本的形式內涵的形式內涵 的形式內涵 針對社會資本的意義,學者分別提出許多論述,然而強調的重點有所差異, 舉凡道德情感的支持、互信行為與相近的價值觀、感覺和想法的交流提升、正式 和非正式的規範等不一而足。 Coleman(1990)論述社會資本的主要內容,由下列六種社會關係所構成(引 自周新富,2006): (一)義務與期待 在社會上人們透過彼此的互動或付出而對對方產生某種期待,並將此期待視 為對方應盡的義務。此種形式的社會資本植基於對社會環境的信任程度以及義務 所涵括的範圍,在高信任度的環境中期待易於被實現,人們互助合作的行動力較 高。 (二)資訊的作用 人們經由社會關係所形成的網絡獲得需要且充足的資訊,作為個人行事的準 則和方向之參考,而獲取大量資訊最便利有效的途徑有賴於人際網絡之作用。 (三)規範和有效的箝制 團體成員所形成的共識與累積而成的規範亦是社會資本存在的一種形式,團 體規範能促使成員以整體利益為先,甚至捨棄個人利益。 (四)權威關係 當人們接收某人或多人所轉移的掌控權,其獲得的社會資本亦隨之提升,而 人們可利用所聚集的掌控權從事有目的性的活動,此種權力獲得可視為社會資 本。 (五)多功能的社會組織 團體成員因為彼此的共同信念而成立的自願性組織,並在相關問題獲得解決 後,仍然因為欲貫徹其他信念而繼續存在,並從事與目標相關的活動之組織。

(36)

(六)有目的的組織 人們希望經由資源的投入而能有所回報,為了實現某些目的所成立的組織。 例如:各學校家長組成的義工隊,除了希望幫助子女有更優質的教育環境之外, 更可透過組織擴充自身的人際網絡,提升個人的社會資本。 由此可知,社會關係、人際網絡是社會資本的基礎要件,人們因為這些連結 的關係、運用不同的方式,發揮或接收經由互動所產生的影響力,完成個人或群 體的目標或利益。社會資本能對團體或個人產生助力,也可能會有所限制,此種 資源的行動者可為個人亦可為群體,甚至同時有多個行動者存在,經由義務與期 待、資訊吸取、規範與箝制、權威、組織等形式,對資源加以運用的一種社會關 係。 Halpern 指出社會資本的基本組成元素包括:「網絡(network);由群體內的 成員所共享的規範、價值觀及期待(norms,values and expectancies);有助於維持 規範及網絡運行的約束力量(sanctions)。」(引自黃克先、黃惠茹譯,2008:9) 他提出將每個觀點視為不同的縱向,再以三個橫斷面加以串聯,期能更完整的呈 現全貌,並希望透過這些檢視分析的程序建立一種研究類型。三個向度分別是: 一、 社會資本的組成元素(網絡、規範、約束力量) 二、 採用的分析層面(個人的、中觀的、鉅觀的) 三、 它的功能特性(黏著性、架接性、連結性)(黃克先、黃惠茹譯,2008)。 舉例來說,本研究所欲探討學生參與補習的活動中,屬於個人層面的分析, 是給予支持的家人、同校、同班的有誰,其中的群組關係即為網絡;屬於中觀層 面的分析,則是補習班內許多學習活動的進行,有賴師生間、同學間粗具共識的 行為模式以及彼此分工合作的善意及責任來完成,此為共同的規範;補習班內偶 有個別成員未依共識處理事情,其評價可能受損或由其他成員告誡,甚至受到懲 處,此為約束力量。網絡、規範及約束力量同時兼具正式(明文規定)及非正式 的(不言而喻)面向。

(37)

社會資本在不同面向各有影響力,在教育方面,林南(2004)認為教育的主 要任務是將資源轉換成資本,例如:學校培養學生能夠運用關係找到理想工作, 學生成為校友後在社會上取得資源就成為有助於學校順利運作的社會資本,彼此 互利共生;Coleman(1988)指出,以教育來說,家庭內的親子和手足關係,以 及家庭外的親師、師生、同儕、社區鄰里、父母與同儕父母彼此之間的關係良好, 對教育成就有所助益。社會資本對教育的影響,在微觀層面,頻繁的親子接觸、 父母的社會資本,對教育成果有正向影響;在中觀層面,關於學校和社群的效應, 在美國規模較小的學校和天主教學校,正向效果頗為顯著。 綜上所述,社會資本存在於家庭、團體、社會等不同場域,因著人們的互動、 共同規範、價值觀、期望的影響,以各種不同的形式發揮特殊能量,能幫助人們 達成目標。 參 參參 參、、、、 家庭家庭家庭內家庭內內社會資本內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能提升教育成就,教育也能培養社會資本。社會資本存在於各種不 同場域,是一種透過社會網絡產生潛藏或實際運用的資源,將此理論應用於家庭 中,即是家庭社會資本,社會資本鑲嵌於社會網絡之中,因此經由家庭網絡形成 的人際關係聯結所產生潛藏或實際運用的資源,可視為家庭社會資本(林南, 2004)。不論將家庭關係區分為「結構層面」(指家中成人的數量、彼此的關係 型態,以及兄弟姊妹數量)或「過程層面」(指網絡內互動的層面及品質,以及 與社會規範和非正式約束力的相關),每一種變項都會影響教育成果(黃克先、 黃惠茹譯,2008)。 Coleman(1988)認為家庭社會資本包含兩種關係:一種是父母和子女之間 的關係,另一種是父母和對子女發展具影響力的個人或團體之間的關係。家庭社 會資本的形式內涵有二:一為「家庭內社會資本」,此類型的社會資本是建立於 長時間的基礎之上,涵括父母花費時間和金錢,對子女進行的養育、教育、監督 和照顧,進而產生親子相互之間的義務、期待和交互作用,經由規範和獎懲方式

(38)

來維繫社會關係;其以下列五個變項為測量項目:1.家庭中父母人數 2.兄弟姐妹 人數 3.親子間溝通個人事務之頻率 4.母親在子女就學前是否已出外工作 5.母親對 子女就讀大學的期望。二是「家庭外社會資本」,這種社會資本包括父母與學校、 教會的接觸,父母與社區成員、親戚、子女同儕父母的互動;其以代間封閉性、 父母對學校參與為測量要項。「代間封閉」是指父母、子女、子女同儕及其父母 所建立的社會網絡運作情形,愈封閉的網絡愈容易形成社會資本。 周新富(2006)探討家庭社會資本所涵蓋的要項有八個面向,其中,「家庭 內社會資本」包括家庭互動、父母教育期望、家長參與學習、家庭規範、行為監 督等五個面向;「家庭外社會資本」包括父母與學校的互動、父母與鄰居的互動、 父母與親友的互動等三個面向。 王麗雲與游錦雲(2005)將家庭內社會資本視為親子間互動與規範情形,並 分為三種類型:(一)規範型社會資本:1.陪做功課2.規定作息3.檢查功課4.出 功課給學童做5.規定看書時間(二)監督型社會資本:清楚行蹤和清楚交友(三) 互動型社會資本:1.溝通看法2.陪同借書或看書3.陪逛書店或看書4.討論書的內 容5.陪同上網瀏覽6.陪同參加藝文活動。 其次,在家庭外社會資本方面,Coleman(1988)發現,若將父母的財力與 人力資本加以控制,天主教學校的學生輟學率比傳統非教會學校低,而公立中學 學生的輟學率是天主教學校學生的三倍,這是因為在天主教學校中,父母、學童 及教師處在同一個網絡裡,彼此的價值觀相近、緊密性較強、代間封閉性高,因 此輟學率比較低是社會網絡強度高所形成的效果;而 Teachman、Paasch、和 Carver (1996,1997)提到,天主教學校的學童在高一之前的輟學率很低,此分析與 Coleman 的論點相互得到印證,在天主教學校中成員之間價值觀、生活型態相近, 加上處在「緊密」的網絡裡,高度的連結造就了正向的效果;反之,學校內若人 事變動率高,會破壞教職員之間的社會資本而容易造成失敗的學校(引自黃克 先、黃惠茹譯,2008)。另外,林南(2001)指出團體成員間擁有相近的生活型

(39)

態與資源,能藉由同階層成員間互動(同質性互動),形成緊密而連繫度強的關

係,有助於維護既有資源(引自黃毅志,2002)。綜合上述,可知家庭外社會資

本的網絡強度對學童的學習確實有正向影響。

此外,由 Isral、Beaulieu 與 Hartless(2001)對 NELS(National Educ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的分析發現,家庭社會資本對教育產生的影響比社區對教 育的影響更大。Parecl 與 Dufur(2001)研究家庭和學校資本對學生數學和閱讀 成就的影響,發現學校資本的影響力小於家庭資本,而家庭中的人力資本和家庭 互動模式都有顯著影響(引自周新富,2003)。根據 Coleman 對家庭社會資本的 界定,社區和學校資本屬於家庭外社會資本,家庭互動模式屬於家庭內社會資 本,由於上述研究提出家庭內社會資本對教育產生的影響大於家庭外社會資本, 因此,本研究之範圍著眼於家庭內社會資本對學業成就之影響。 Colema 和 Hoffer(2000)闡述家庭內社會資本重要性的三個例子,第一, Russell 談到他智商高並非天賦造成,主要是祖母在他幼年時期給予大量的引導 並做相關討論;第二,Mill 在語言上的傑出表現,是因為父親從他 4 歲起用手稿 指導他,花費許多時間和努力使他優於一般人;第三,美國一些亞裔移民家庭購 買兩套教科書,一套是母親加以研究後,幫助孩子在學習上有好表現,這些舉例 驗證家庭內社會資本能幫助孩子在學習上取得高成就。其次,Paul(2004)認為 父母監控家庭作業、父母和子女交談、子女和父母交談都屬於家庭內社會資本範 疇。 由前述的相關文獻可知「家庭內社會資本」此一概念的定義廣泛,因為王麗 雲、游錦雲(2005)所提之家庭內社會資本之範疇較明確,並基於較符合國內國 小教育環境之因素,固本研究擬依據此定義來了解國小學生家庭內社會資本之情 形。 肆 肆肆 肆、、、、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 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 Coleman(1988)發現影響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有三:社會資本、人力資本

數據

表 4-24    參與補習時間與學業成就之 T 考驗摘要................................................... 81 表 4-25    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相關摘要 .................................................
圖 3-1    研究架構 .......................................................................................................
圖 3-2  研究流程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民國 100 學年度臺中市市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為研究之母群體, 不包含市立中小學、國立小學及私立小學學生。其次,有鑑於國小階段的學業成 就以高年級較具代表性,而國小六年級學生即將邁入國中階段,會開始對日後升 學加以規畫,對學業成就的重視程度提高,並且對於問卷的填答也比較不會產生 困難,故選擇以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為顧及樣本代表性,本研究正式施測擬採取多階段抽樣方式,第
表 3-2  臺中市國民小學 100 學年度六年級學生數及抽樣學校數  學校規模  49 班  以上  37-48 班  25-36 班  13-24 班  12 班 以下  合計  學校數  43  26  48  46  66  229  六年級班級 467  191  260  151  91  1160  六年級人數  15,225  6,030  7,757  4,306  1,701  35,019  人數百分比  43.4%  17.2%  22.2%  12.3%  4.9%  100%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ing material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music,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sacred

就學與就業之職能 治療暨實習、職業 輔導評量學暨實 習、職業復健暨實 習、職能評估與職 業復健暨實習、職 業輔導評量專題研 究、職業輔導評量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 Use table to create a table for column-oriented or tabular data that is often stored as columns in a spreadsheet.. • Use detectImportOptions to create import options based on

In 2013, the author and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Faculty of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ointly published a paper in Gifted and Talented

ƒ The inverted page table is sorted by physical addresses, whereas a page reference is in a logical address. ƒ The use of Hash Table

In the table boldface line was the S curve means students and dotted line was the P curve means problem.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towar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Taichung. Six aspects are analyzed within this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