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跨年級直笛音樂教學設計與實踐之省思 / 11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跨年級直笛音樂教學設計與實踐之省思 / 114"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小跨年級直笛音樂教學設計與實踐之省思

陳俞婷 高雄市新興區新興國小音樂教師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課程與教育碩士班研究生

一、前言

音樂教育的目的在使兒童從小開 始的教育中,潛移默化的接受關於音 樂的薰陶,都有學習音樂、接受音樂 教育與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CarlOrff 認為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在培養孩子成 為 音 樂 家 , 而 在 培 養 一 個 健 全 的 「人」;音樂教育不是菁英教育,而是 人人都可以接受,都應該接受的全民 教育(劉禾寰,2009)。而其音樂教育 之理想亦以自然、潛移默化為原則, 引 導 兒童 從日 常生 活 中的 語言 、 歌 唱、律動、舞蹈、歌唱以及遊戲等經 驗,啟發並且創造屬於兒童自己的音 樂經驗。而兒童音樂教育,在希臘城 邦也將它列為學習的重點,為無數純 潔的心靈提供了教育、消遣和精神方 面的享受,也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極 為重大的影響(曹理,1993)。 直笛是歐洲音樂史上的重要獨奏 樂 器 ,在 文藝 復興 之 後的 巴洛 克 時 代,直笛由於其音色之圓潤、攜帶之 方便,是當時流行的沙龍音樂會最受 歡迎的樂器之一。 1993 年公佈的國民小學音樂科課 程標準中年級目標有「培養兒童演奏 節奏樂器的技能,並學習簡易曲調樂 器。」一項,所謂曲調樂器在教材綱 要中明白列出「習奏曲調樂器直笛」 (教育部,1993)。然而,課程標準並 沒有對直笛學習的內涵做更深入的說 明,反而留給了在教學現場第一線的 基層教師更多揮灑的空間。 相較於受天賦影響極深的歌唱項 目,直笛的學習似乎簡單許多,既受 天賦影響較小、又可以快速入門吹奏 簡單動聽的曲調,再加上攜帶便利與 價格便宜的特色,以直笛作為音樂課 時的學生共同的曲調樂器,是落實教 育部政策「一生一樂器」最佳的選擇。

二、認知學徒制的音樂教學設計

Brown 等人(1989)認為以「認 知學徒制」的型式來學習知識是最好 的方法,而認知學徒制的理念來自於 傳統學徒制,認為知識是無法透過教 師的權威而信口滔滔的傳播出去,而 是必須由學習者在整個文化情境中不 斷的互動、溝通和妥協,最後才能獲 得知識的意義;沒有了文化情境,就 無從瞭解知識(楊家興,1995)。因 此,提供一個師傅傳授、學徒見習的 環境,可以讓學生藉由在情境脈絡中 的摸索,發展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 便日後易於應用 Brown,Collins 與 Newman 認 為 「認知學徒制」的教學方法如下: 1. 建模(modeling):教師逐步示範說 明其觀念及想法並讓學生瞭解。 2. 教導(coaching):教師在一個學習 活動中,如同教練般的觀察學生的

(2)

學習行為,並適時提供鷹架、給予 幫助,讓學生能夠順利的完成學習 活動。 3. 提供鷹架並逐漸撤除(scaffolding and fading):提供鷹架是指教師在 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支援學生的思 惟活動,並適時糾正和指導,讓學 生的思考與學習不致偏誤;而在學 生逐漸獨立的過程中,逐漸撤除和 減少教師所提供的支援。 4. 闡明(articulation):教師應製造機 會讓學生表達個人的想法,因為在 表達的過程之中,學生可以自行釐 清個人的思路而不致產生偏誤。 5. 反省思考(reflection):認知學徒制 主張學習活動應讓學生有機會將 個人的思惟表現與學科專家或同 儕作比較,自比較的結果中瞭解個 人思惟上的缺陷,才能適時做補 救。 6. 探究(exploration):學習活動的設 計應容許學習者對所學習的知識 進行操弄和探索,並建構個人對知 識的理解。(引自鄭晉昌,1993) 筆者認為認知學徒制應用於音樂 課中的直笛教學,能有效的解決學生 在學習直笛時遭遇的困難,藉由簡化 學習的步驟和同儕間的配對學習,降 低學生學習時的認知負荷,使學習直 笛充滿樂趣。

三、國小跨年級直笛能力指標與

教材內容分析

(一) 國小跨年級音樂科直笛教材內容 特色之分析 隨著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實施, 音樂課由原本獨立的兩節,轉變為藝 術與人文中的其中一項課程,必需和 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均分藝術與人文 的節數,大部分的國小藝術人文的節 數為三節,音樂佔其中一堂課。音樂 教師如何在被壓縮的教學時間中有效 教學並實施直笛教學使筆者一直致力 探討。 由於技能的培養經過少量但多次 的訓練會得到較佳的學習效果,直笛 教學屬於技能方面的培養,亦適用此 方法。呂燕卿(2002)認為藝術與人 文學習領域中音樂教學應該具備以下 幾項要素:音樂教學要回歸「藝術本 質」之教學、採用「螺旋式課程」的 概念、以「學習者」為中心設計課程、 運用「多元智力」的教學策略、並且 融入後現代「多元文化」的意涵。筆 者相當贊同此說法,依據「螺旋式課 程」的概念進行加深加廣,並且據此 五 項要素進 行跨年 級 直笛教材的 編 寫。此教材強調不斷地反覆練習並且 將學習內容加深加廣,以學生的舊知 識(曾學過的音)為先備知識,逐漸 累積的經驗與實力,使學生在學習上 更有信心,也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 動機。Bruner 的發現學習論強調學習 情境結構條件的重要,具有結構性的 教材,才會使學生理解、才會學後長 期 保 持 不 易 遺 忘 ( 引 自 張 春 興 ,

(3)

1994)。教材的建構必須要有完整的結 構性,因此筆者採用跨年級的教材內 容,使其具完整的架構。 表 1 國小跨年級音樂科直笛教材內容特色之分析 年級 直笛教材特色 歌曲名稱 三 1.音域為 g1~d2 2.每次上課皆由 不同節奏練習 音階,並練習 老師唱、學生 吹奏的直笛遊 戲,目的在訓 練聽音且以學 生可以不需看 指法即可吹奏 為目標 熱麵包、黑人 舞、瑪莉有隻小 綿羊、歡笑之 歌、布榖、舞曲、 叮叮噹、掀起你 的蓋頭來 1.複習教學過的 音域和新增 d1、e1、e2 2.多使用五聲音 階組成的樂曲 3.教導五聲音階 概念並依據五 聲音階分組創 作 歡樂頌、聽媽媽 的話、望春風、 雨夜花、六月茉 莉、廟會、祈禱 1.複習教學過的 音域,挑選樂 曲時審視新教 學的指法,一 首樂曲中不可 過多,一到兩 個新指法為佳 2.加入二聲部的 樂曲,使學生 感受和聲之美 牛仔很忙、耶誕 鈴聲、淚光閃 閃、今天妳要嫁 給我、隱形的翅 膀、有點甜 1.複習教學過的 音域 2.樂曲以時下流 行歌曲為主, 流行歌曲雖較 長但因貼近學 生生活經驗反 而學習成效良 好 3.下學期搭配畢 業典禮的成果 呈現,故以畢 業歌曲為主 歡樂年華、臺灣 心跳聲、驪歌(小 虎隊)、朋友、祝 福、小幸運、第 一站(家齊女中 畢業歌)

四、國小音樂直笛有效教學歷程

之分析

筆 者 使 用 Brown, Collins 與 Newman「認知學徒制」的教學方法。 表 2 筆者的教學流程如下: 教學前 瞭解學生起點行為 設立教學目標 分析並選擇教材 教學中 教導直笛小老師 全班授課 建模 提供鷹架並逐步撤除 小老師帶領分組練習 教學後 分組呈現 反省思考 探究 (一) 教學前 1. 瞭解學生起點行為-確認學生目 前已經熟悉的音域。 2. 設立教學目標-確認此課程新教 學的音域。 3. 分析並選擇教材-新教學之樂曲 需建構在舊與新的音域中並排除 其他不在教學範圍中的音,以避免 過多的新素材造成學生的學習負 荷。 (二) 教學中 1. 教導直笛小老師-教師會在上課 前一週先將下節課的進度樂曲先 行發給各位直笛小老師,而直笛小 老師需在音樂課上課前將此曲練

(4)

熟並向教師進行檢核的動作,若有 困難老師將特別指導,教師亦會教 學同學易犯錯的地方和學習上的 盲點提醒直笛小老師注意,在之後 的分組練習時需要特別注意其他 組員這些地方。 圖 1 教導直笛小老師:教師於課前先指導直笛小老 師,並提醒易犯錯的段落和需要特別注意的細 節。 2. 全班授課-教師帶領全班一起進 行暖笛練習,例如:音階、聽音辨 曲、節奏練習…等,藉由暖笛活動 達成複習舊指法和喚起舊經驗的 效果。 3. 建模-教師逐步示範說明新指法 的運指與運氣該如何吹奏,並指名 直笛小老師做示範,建立良好楷模 以利其他同學學習。 4. 提供鷹架並逐步撤除-教學完新 觀念後,全班自我練習三分鐘,此 時教師應如同教練ㄧ般的觀察學 生的練習狀況,並適時提供鷹架、 給予幫助,讓學生能夠順利的完成 學習活動。 5. 小老師帶領分組練習-全班依照 組 別 由 直 笛 小 老 師 帶 領 分 組 練 習,教師繼續巡視各組練習狀況, 協助跟不上的同學融入練習,此時 教師需提醒直笛小老師謹記課前 提示過的易錯段落和易犯錯誤,針 對此部分特別練習。 圖 2 生生共學、小老師指導制度交互使用:程度較 差的學生可藉由生生共學、小老師指導制度交 互使用,讓學生在同儕的互相討論、互相教學 之下,自然而然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也 可利用小組討論的時間,巡視各位學生討論學 習的狀況,並單獨指導經由討論還是跟不上同 學進度的學生。 (三) 教學後 1. 分組呈現-依照組別分別上臺表 演所學成果,請學生互講優點再由 教師一一講評,教師的評語對學生 尤為重要,需專注於學生們進步了 多少,應優點多於需改進處。 圖 3 分組呈現:依照組別分別上臺表演所學成果, 請學生互講優點再由教師一一講評,教師的評 語對學生尤為重要,需專注於學生們進步了多 少,應優點多於需改進處。 2. 反省思考-認知學徒制主張學習 活動應讓學生有機會將個人的思 惟 表 現 與 學 科 專 家 或 同 儕 作 比 較,自比較的結果中瞭解個人思惟 上的缺陷,才能適時做補救,因此 分組呈現完,再給全班兩分鐘時間

(5)

自我練習,將剛剛分組呈現時觀察 到的心得再次運用在練習中,此步 驟有助學生實踐學習的後設認知。 圖 4 反省思考:分組呈現完,再給全班兩分鐘時間 自我練習,將剛剛分組呈現時觀察到的心得再 次運用在練習中 3. 探究-在進行課程的尾聲,教師會 帶著學生回想此次學習剛開始遭 遇到的困難,請大家將心得與體悟 寫在音樂簿中並互相分享,在認知 學徒制中,學習活動的設計應容許 學習者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操弄 和探索,並建構個人對知識的理 解。 圖 5 探究:不同音樂程度的學生,適用不同的策 略。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還沒找到適合方 法學習的學生,筆者認為教師能夠陪伴學生找 到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是教育重要的目的 之一。

五、九年一貫能力指標與直笛教

材能力之對應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即 為「藝術學習與人文素養,是經由藝 術陶冶,涵育人文素養的藝術學習課 程。」(教育部,2000、2003)。以培 養學生藝術知能,鼓勵其積極參與藝 文活動,提升藝術鑑賞能力,陶冶生 活情趣,並以啟發藝術潛能與人格健 全發展為目的(教育部,2003)。 此 學 習 領 域 包 含 視 覺 藝 術 、 音 樂、表演藝術等方面的學習,以培養 學生藝術知能,鼓勵其積極參與藝文 活動,提升藝術鑑賞能力,陶冶生活 情趣,並以啟發藝術潛能與人格健全 發展為目的。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能 力指標分三個目標主題軸: 1.探索與 表現 2.審美與理解 3.實踐與應用。 表 2 本直笛教材各階段能力指標對應之第二階段 (三、四年級) 能力指標 直笛教材能力 1-2-3 參與藝術創作活 動,能用自己的符號 記錄所獲得的知識、 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 感受。 將創作的心得記錄在 音樂簿中(音樂簿紀 錄小學階段所有音樂 課的上課內容、心得 和省思札記,是良好 且豐富的檔案評量) 1-2-5 嘗試與同學分 工、規劃、合作,從 事藝術創作活動。 能和組員分工合作完 成直笛創作 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 視覺、聽覺、動覺的 藝術作品,並能描述 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 作的見解。 能安靜聆聽其他同學 的表演,並在老師引 導下說出優點與待改 進之處 2-2-9 蒐集有關生活周 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 術、生活藝術等藝文 資料,並嘗試解釋其 特色及背景。 認識五聲音階了解其 特性,並運用五聲音 階為素材進行創作 3-2-11 運用藝術創作 活動及作品,美化生 活環境和個人心靈。 透過期末舉辦的班級 音樂會,將藝術融入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 中,自然的體驗音樂 帶來的愉悅與幸福 (續下頁)

(6)

能力指標 直笛教材能力 3-2-12 透過觀賞與討 論,認識本國藝術, 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 種藝術成果。 在直笛樂曲的挑選上 以五聲音階為主題, 教導中國五聲音階的 由來與使用五聲音階 時能夠感受的濃厚東 方風味 3-2-13 觀賞藝術展演 活動時,能表現應有 的禮貌與態度,並透 過欣賞轉化個人情 感。 經過教師的教導與提 醒,在班級音樂會中 學生能夠落實觀賞藝 術展演的禮貌,以此 也可播撒觀賞藝術展 演習慣的種子,使這 批學生成為明日進音 樂廳或劇場觀賞藝術 展演的觀眾 表 3 本直笛教材各階段能力指標對應之第三階段 (五、六年級) 能力指標 直笛教材能力 1-3-1 探索各種不同 的藝術創作方式,表 現創作的想像力。 運用直笛與其他樂器 的結合,在期末展演 時上臺發表改編過的 樂曲 1-3-2 構思藝術創作 的主題與內容,選擇 適當的媒體、技法, 完成有規劃、有感情 及思想的創作。 運用直笛與其他樂器 的結合,在期末展演 時上臺發表改編過的 樂曲,並向同學講解 創作的規劃與樂器如 何搭配…等等 1-3-4 透過集體創作 方式,完成與他人合 作的藝術作品。 根據教師給的音域與 節奏,分組創作出兩 小節直笛曲,在教師 引導下將全班的創作 串聯,變成一手全班 共同創作的樂曲 2-3-8 使用適當的視 覺、聽覺、動覺藝術 用語,說明自己和他 人作品的特徵和價 值。 聽完同學發表各組的 創作之後,能夠上臺 說出自己的心得 2-3-9 透過討論、分 析、判斷等方式,表 達自己對藝術創作的 審美經驗與見解。 聽完同學發表各組的 創作之後,能夠上臺 說出自己的心得,針 對其中的音樂元素做 分析,並說出該要素 啟發自己的地方,以 利自己往後的創作更 上層樓 能力指標 直笛教材能力 3-3-11 以正確的觀念 和態度,欣賞各類型 的藝術展演活動。 當同學上臺表演時, 能夠專心安靜的聆 聽,若同學不小心出 錯也應給予鼓勵而非 嘲弄

六、結語

鄭方靖(1997)認為教學時教師 應清楚認清音樂教育的真義並運用啟 發式的音樂教學技巧,及注意知性訓 練與感性訓練的平衡,才能避免偏差 方向之音樂教學。「天生我材必有用」 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認為每個人都 具有多種智能,也提醒教師應該多欣 賞學生的優勢智能,不應該只以傳統 的語文及數學能力來評判學生,教師 應當使用各種教學策略並提供學生各 種學習方法協助學生各方面智能一同 成長。許多學習低成就的學生在其他 領域無法得到良好的學習回饋,進而 慢慢地對學習產生習得無助感,自我 價值感逐漸低落。筆者認為此現象在 音樂課中可得以解決,帶著學習意願 低落的學生從零開始學習,不需期望 他與其他同學齊頭並進,只要求比上 一節課的自己更進步,記住每位孩子 的學習狀況適時給予增強。音樂課不 只是讓學生增強音樂能力,更能發揮 初級輔導作用,讓音樂成為學生一輩 子的朋友,陪伴他們走過人生的喜怒 哀樂。

(7)

參考文獻 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及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載 於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黃壬 來 主 編 , 藝 術 與 人 文 教 育 上 冊 367-399。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 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 教育部(1993)。國民中小學課程 標準。教育部。 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教育部。 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  曹理主編(1993)。普通學校音樂 教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 楊家興(1995)。情境教學理論與 超媒體學習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 22,40-48。  鄭方靖(1997)。樂教新盼文集。 復文圖書出版社。  鄭晉昌(1993)。電腦輔助學習的 新教學設計觀─認知學徒制。教育資料 與圖書館學,31(1),55-66。  簡紅珠(1998)。多元智慧理論對 課程與教學的啟示。教師天地,93期, 23-27。

 Brown, J. S., Collins,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習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含教學策略) 時間 學習評量 活動一:小小音樂家(音樂老師)..

表演藝術:1.認識 世界傳統舞蹈類 型實際學習體驗 原民舞蹈與文化 2.實際體驗舞台 與劇場藝術魅 力。3.透過街頭 藝術、國際藝術 節的介紹,體驗

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各組自行設計問題,加上藝術家帶領彩繪 地景藝術的經驗。發現學習效果比在教室更好。當然,出發前 在教室的引導合作學習也是不可忽視的。”理解 感受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態度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英國語文教育| 藝術音樂教育 | STEM 教育 全球意識與文化敏感度 |體驗學習| 接觸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