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觀光真實性的形變與意涵:以德國歷史城市哈美恩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觀光真實性的形變與意涵:以德國歷史城市哈美恩為例"

Copied!
1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uropean Cultures and Tourism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Education for Oversea Chines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觀光真實性的形變與意涵:以德國歷史城市哈美恩為例 The Deformation and Implication of Authenticity in Tourism : A Case Study of German Historic City- Hameln. 李文心 Li Wen Hsin 指導教授﹕劉以德 博士 Advisor: Yi-De, LIU, Ph.D. 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西元 2014 年 1 月.

(2) 謝誌 醞釀了兩年,終於完成這篇論文。很開心在一開始就選定喜愛的題目;也很驕 傲這段期間即使面臨人生困境,我仍能堅持不懈完成研究,這要感謝那些萍水相 逢卻不吝給我援手、集氣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感謝我的家人、良師、益友的支 持與鼓勵。沒有大家,我的研究之路是不可能如此精采、如此刻骨銘心。 兩年前,為了研究,也為追尋兒時深刻、浪漫的童話記憶,我隻身踏上德國 童話大道,首先從南到北走訪十幾個童話城市,之後停留在哈美恩進行訪談與文 本資料蒐集。即使到現在,我依然記得當時行前準備時的點滴與悸動,例如為了 節省食宿旅費而參加德國志工活動,那時還認真地對照著徵求志工服務的城市名 單,將陌生的德國城市名稱一一 key in 在 google map,好確定哪個城市離哈美恩 比較近。雖然過程曲折令人忐忑,但當我找到 Alfeld 作為研究中繼站時的那種興 奮感卻是永生難忘,因為我即將要進行一場專屬於我、真實又奇幻的童話歷險。 在這場童話歷險,除了盡興尋訪兒時記憶中童話人物的故鄉,我也不忘執行 研究任務,期間還遇到好幾位我生命中特別的魔法人物。記得剛抵達第一站 Hanau, 當時還不熟悉德國體制和環境的我很緊張,繞了半天遲遲找不到格林兄弟雕像, 最後誤打誤撞找到訪客中心。服務檯小姐一瞭解我的來意,不只為我指引路線、 準備一疊童話大道旅遊資訊,還額外贈送一盒格林兄弟軟糖,讓我頓時勇氣倍增。 造訪格林兄弟故居 Steinau 時,認識來自台中的小天使惠鄉和培芳是另一段奇遇。 由於在無車的情況下,想走訪童話大道南段並不容易。在得知我的追夢與研究計 畫,她們隨即討論調整行程,慷慨地邀請我加入、開車載我遊訪五座童話城市和 南段森林道路,讓我內心充滿溫暖。而隻身走訪童話大道中段 Kassel 時,童話大 道行銷辦公室主任 Buchholz-Blödow 女士更二話不說接受我一個小時多的訪談, 還給我許多童話大道行銷規劃相關的官方資料,讓我研究信心更堅定。最重要的 是,當我走訪哈美恩這座關鍵城市時,完全被扮演引鼠人的 Boyer 先生所吸引。 他奇幻精湛的導覽讓人大開眼界、親切的態度令人感動,當時 Boyer 先生不僅接 受專談、邀請我參加他的引鼠人之旅,後來還陸續接受我的 email 訪談。他專業 不失親切,充滿熱忱用心的工作態度讓我產生一個工作目標—希望成為像他這樣 優秀的文化推廣者。 在走訪多座童話城市後(除了哈美恩),我停留在 Alfeld 這座小鎮擔任國家 森林公園志工,一周工作四天,從早上八點工作到下午一點。在那二十天裡,我 跟其他志工一起上工活動。但不同的是,在不妨礙志工服務前提下,一周有兩天 下午,我會抓著三明治和蘋果當午餐趕搭兩點多火車去哈美恩作研究(離哈美恩 約一個小時火車車程)。抵達哈美恩時,也是馬上在街頭訪問觀光客、蒐集資料, i.

(3) 直到晚上八九點才拖著疲累身軀回到 Alfeld 志工之家。在異國進行田野調查確實 不是件簡單差事,當中牽涉許多困難,而觀光客的冷漠多次也讓離家已久、疲憊 的我鼻酸。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些努力沒白費,最後還是有蒐集到足夠的訪談樣 本和資料。很感恩那些願意為我停下來、接受訪問的旅客。也感謝志工團有些朋 友在了解我的研究夢想後為我打氣,不只幫忙留晚餐,也在我心情低落時陪伴喝 啤酒聊天。 將近一個半月的走訪雖然很消耗體力,不過能夠完成兒時願望,甚至將它提 高一個層次成為研究主題,是一件很棒的事。不過話說回來,在德國童話大道作 田野調查是一段新奇旅程;回來臺灣,面對滿桌的資料與訪談稿,要把它抽絲剝 繭且和真實性理論結合又是另一個旅程。然而感謝大家的支持,使我的研究動力 更旺盛,研究內容也更豐盛。 首先,感謝我最愛的家人及男友。回臺後,我遇到人生低潮—父親罹癌的挑 戰,所幸家人的團結互助讓生活重回軌道。謝謝媽媽、哥哥及嫂嫂的幫助和諒解, 支持我繼續完成學業與研究。更感謝爸爸即使重病,依然疼愛、掛記我這個女兒, 特別叮嚀我只要身體健康,有什麼夢想就放手去追。謝謝男友阿宇,九年來你始 終如一,總在身邊默默地支持我。 其次,感謝所有給我指導的老師們。非常感謝劉以德老師,在研究上您是位 專業又有包容力的老師,一方面給我許多精闢的解析和建議,另一方面又給我十 足空間去盡情發揮;在生活層面,您又像位親切的鄰家大哥,給予我許多鼓勵和關 切。非常感謝掌慶琳老師擔任我的口委,兩次特別從高雄北上為我指導論文,期 間還數次寄信為我打氣。非常感謝陳學毅老師平日修課時就教授我許多與德國文 化相關的理論,為我的論文研究札根。另外,非常感謝 Philip Xie 教授,能在國 際會議場合認識這位真實性領域的專家、在他面前報告這份研究並獲得寶貴的建 議與肯定,我真的很幸運。 最後,要感謝歐文所夥伴乃瑜、思宇、彥伶、室友宣蘋、南京大學朋友和身 邊所有好友給我的鼓勵和支持。可愛的你們讓我的研究路程上充滿腦力激盪的絢 麗火花與歡笑,謝謝你們! 完成論文是每個碩士生必經之路,箇中滋味如人飲水。很慶幸我能選擇喜愛 的題目並充分發揮。想當初還有點著急想盡快完成論文、取得學位。但人生意外 的插曲反而讓我有機會省視、珍惜這段在歐文所難得寶貴的學習時光,為此,我 由衷感謝。從小就嚮往創作一本書,很開心這本論文是我寶貴的第一本。再次誠 摯地奉上十二萬分謝意致所有協助我完成這本書的人,謝謝! ii.

(4) 摘要 真實性與文化商品化議題長久以來環環相扣。眼觀當代歷史城市因為觀光規劃失 策而導致「系列性複製」、「迪士尼化」的失真現象比比皆是,令人再度反思觀光 規劃的方式跟意義。究竟觀光真實性的形變、構築與文化商品化之交互關係為 何? 綜觀當前相關的真實性學術論究呼籲,後續研究在繼有的三種真實性類型論 (客觀、建構和存在真實性)架構上,應該採用更加綜合方式及多元視角去研究旅遊 主體、客體間的相互關係以利解決區域觀光發展中發生的實際問題。因此,本研 究將從官方觀光規劃者、當地表演者和觀光客三類主體者層次出發,以真實性類 型論切題,引介兼具遺產觀光和童話觀光元素的德國哈美恩城為本,檢視該歷史 城市在一系列文化商品化展演之中真實性的形變與意涵。就研究方法而言,由於 本研究著重從城市之整體社會情境、不同主體者及旅遊客體的互動,來檢視真實 性成因脈絡。故筆者依循過往真實性之社會研究方式,以質性研究為準。為求實 證的完整度,筆者採用個案研究求證邏輯模式,分為前導階段之文件蒐集、第一 階段之直接觀察法與訪談法、第二階段之電子郵件與 facebook 內容分析法,配合 三階段不同目的執行以確保本個案多重來源蒐集。筆者以德國童話大道歷史城鎮 哈美恩為例,期能向國內說明文藝觀光產品開發模式以及城市如何在相仿文藝觀 光產品的競爭下建立起自身獨特、真實性。本研究結果確實呼應真實化新見解, 時間演化、主客體互動的冷、熱式觀光真實化研究可以是解決歷史城市系列複製 等實際問題的方法之一。此外,研究更梳理出觀光真實化理論架構 (定位、圍繞主 題、創新與紀錄),以作為歷史城市在理解、監管觀光真實化表現、功能和意義時 考量條件之一。. 關鍵詞: 觀光真實化、真實化生命周期、集體記憶、文學觀光. iii.

(5) Abstract Authenticity and cultural commoditization has long been intertwined. Contemporary unwise tourism planning of historic cities has led to "serial re-production" or " Disneyization". This "Authenticity-loss" phenomenon make people rethink the method as well as meaning of tourism planning. A question is raised. What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eformation of authenticity and cultural commoditization? The latest academic researches related to authenticity issue have urged that follow-up studies, based on three authenticity paradigms (objective, constructive and existential authenticity), should adopt a more integrated and diverse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ors and toured-object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happen in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study selects three types of actors (the official tourism planners, local performers and tourists) to check the deformation and implication of authenticity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mmoditization of a historic city. The German historic city Hameln with heritage tourism and literary tourism would be introduced as the case study.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in qualitative method because the researcher aims to decode the deformation of authenticity in different social contexts. The case stu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as documents collection, direct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e-mail analysis and facebook content analysis. With three phrases, different strategies with purposes would be implemented to ensure the collection of multiple sources. The member city of fairy tale route-Hameln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literary tourism planning model and its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among the similar tourism group. This research explain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hot and cold authentication with characters of time-emergent and actors-interacted could be a solution to the serial reproduction of tourist historic city.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constructs a framework of authentication as a preference for cities to understand and oversee the process of authentication.. Keyword: tourism authentication, the life cycle of authentication, collective memory, literary tourism. iv.

(6) 目錄 摘要 .......................................................................................................................................................... iii Abstract .................................................................................................................................................... iv 目錄 ........................................................................................................................................................... v 表次 ....................................................................................................................................................... viii 圖次 ....................................................................................................................................................... viii 第1章.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動機 .......................................................................................................................... 2. 1.3. 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 4. 1.4. 個案介紹 .......................................................................................................................... 7. 第2章. 文獻回顧 ........................................................................................................................11. 2.1. 由官方觀光規劃者角度審視 ..................................................................................11. 2.2. 2.3. 2.1.1. 可適性再利用 ................................................................................................11. 2.1.2. 文化商品化 .....................................................................................................15. 由遊客角度審視..........................................................................................................19 2.2.1. 客體真實性 .....................................................................................................20. 2.2.2. 存在真實姓 .....................................................................................................24. 由當地社群角度審視 ................................................................................................29 2.3.1. 展演真實化 .....................................................................................................29. 2.4. 理論架構 ........................................................................................................................35. 第3章. 研究方法 ........................................................................................................................37. 3.1. 真實性性質與質性研究運用 ..................................................................................37 v.

(7) 3.2. 觀光真實性和個案研究的運用 .............................................................................38. 3.3. 資料蒐集 ........................................................................................................................40 3.3.1. 前導階段 文件蒐集 ....................................................................................40. 3.3.2. 第一階段 直接觀察法與訪談法 ............................................................42. 3.3.3. 第二階段 電子郵件內容分析法 ............................................................47. 3.4. 信度與效度 ...................................................................................................................48. 第4章. 研究分析與結果..........................................................................................................50. 4.1. 哈美恩引鼠人傳說之真實性 ..................................................................................50. 4.2. 4.3. 4.4. 4.5. 4.1.1. 當童話成真時 ................................................................................................50. 4.1.2. 哈美恩傳說起源 ...........................................................................................52. 4.1.3. 地方傳說成為世界童話 .............................................................................53. 由官方觀光規劃者角度審視 ..................................................................................55 4.2.1. 可適性再使用 ................................................................................................55. 4.2.2. 文化商品化 .....................................................................................................60. 4.2.3. 小結: 觀光真實化的定位 .........................................................................67. 由遊客角度審視..........................................................................................................69 4.3.1. 客體真實性 .....................................................................................................69. 4.3.2. 存在真實性 .....................................................................................................74. 4.3.3. 小結: 圍繞主題的觀光真實化 ................................................................80. 由當地社群角度審視 ................................................................................................82 4.4.1. 展演真實化 .....................................................................................................82. 4.4.2. 小結:觀光真實化的創新與紀錄 .............................................................87. 哈美恩引鼠人傳說之觀光真實化 ........................................................................88 4.5.1. 觀光真實化 .....................................................................................................88. 4.5.2. 避免迪士尼失真現象 ..................................................................................92 vi.

(8) 第5章. 研究結論 ........................................................................................................................94. 5.1. 研究發現與結論..........................................................................................................94. 5.2. 研究方法與理論反思 ................................................................................................99. 5.3. 第6章. 5.2.1. 研究方法..........................................................................................................99. 5.2.2. 研究理論....................................................................................................... 102. 實務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103 5.3.1. 實務建議....................................................................................................... 103. 5.3.2. 未來相關研究方向.................................................................................... 105. 參考文獻 ..................................................................................................................... 107. vii.

(9) 表次 表 3-1 哈美恩觀光訪談資料匯整 .............................................................................44 表 3-2 觀光客問卷設計 ................................................................................................45 表 3-3 官方規劃者問卷設計 ......................................................................................46. 圖次 圖 1-1 論文研究流程 ..................................................................................................... 6 圖 2-1 董培海(2011)旅遊真實性問題研究層面 (筆者整理) ........................36 圖 2-2 真實性理論架構...............................................................................................36 圖 4-1 哈美恩引鼠人傳說演變過程 .......................................................................55 圖 4-2 哈美恩街頭家具 (攝自筆者) ......................................................................61 圖 4-3 哈美恩官方觀光手冊內頁(攝自筆者) .....................................................62 圖 4-4 引鼠人大樓與禁止樂舞小徑 (攝自《哈美恩引鼠人》一書) ........63 圖 4-5 哈美恩傳統標誌 (攝自筆者) ......................................................................65 圖 4-6 哈美恩新標誌 (取自哈美恩官方觀光網站) .........................................65 圖 4-7 引鼠人導覽 (攝自筆者) ...............................................................................66 圖 4-8 觀光真實化的定位 ..........................................................................................68 圖 4-9 哈美恩官方觀光手冊封面 (攝自筆者) ...................................................74 圖 4-10 哈美恩官方觀光手冊內頁 (取自哈美恩官方觀光手冊) ...............74 圖 4-11 引鼠人隊伍 (取自哈美恩官方觀光網站) ............................................77 圖 4-12 親子划船圖 (取自哈美恩觀光廣告手冊) ............................................79 圖 4-13 音樂劇樂捐圖 (攝自筆者) ........................................................................80 圖 4-14 圍繞主題的觀光真實化 ..............................................................................81 viii.

(10) 圖 4-15 1930 年 Magda Fischer 引鼠人社會展演 (取自 Rättenfanger Freilichtspiel 影片) .................................................................................................82 圖 4-16 引鼠人黑暗使者 (取自哈美恩官方觀光網站) ..................................87 圖 4-17 觀光真實化的創新與記錄 .........................................................................88 圖 4-18 哈美恩觀光真實化生命周期 ....................................................................90 圖 4-19 觀光真實化架構 ............................................................................................91. ix.

(11)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歷史城市迪士尼化 「城市群與區域間互為競爭,卻都依循相仿的機制進行以觀光、文化為 主的再複製與推廣,它們本身創造『獨特』的能力據說已經消失……紛紛 朝 向 學 者 David Harvey 1989 年 所 陳 述 的 文 化 系 列 複 製 現 象 (serial reproduction) 發展……。」 (Richards & Wilson, 2006, p. 1210) 知名地理學者 David Harvey 於 1989 年,即預示全球城市景觀風貌將逐漸趨於 同質化現象。眼觀近二十年來,全球各城市主政單位紛紛化身為管理導向的服務 單位,不斷以大量生產、複製與擴張的形式推廣觀光產業,致使各城市中充斥大 量偽歷史文物、偽歷史景觀建築抑或系列重複的文化藝術節慶,把城市一致化狀 態推演至極致。雖然觀光基礎設施如旅館、餐廳、交通等標準化現象的最初立意 是要滿足遊客需求,另外鑑於觀光無形性和異質性的特色,文化商品化也有其必 要。可是,這並不代表目的地之任何觀光資源都必須被強加上 「拼湊式」 或 「系 列性」標準化流程。另一方面,擔任供給面的觀光規劃者又總是缺乏當地文化自 覺及明確長遠的使命目標。他們往往試圖以產品導向的概念滿足觀光客的消費需 求,剔除當地歷史文化的內部價值使之降級為可有可無的裝飾品,如此幫兇行為 最終將使城市逐漸喪失人類歷史信息的原初性、真實性與獨特性。 後期學者以「迪士尼化」(disneyization) 指稱這種過於同質化、過度商業化而 失真的狀態。環境美學家 Berleant (1997) 批判迪士尼世界以大量綺麗夢想式的消 費活動填充城市個體本質,使文化和歷史淪喪為娛樂素材和消費商品的窘境。城 市應該是置身於不斷累積之歷史文明的動態過程,是揉合時間與空間的藝術、也 1.

(12) 是體現市民生活和體驗的泉源 (陳李波,2009)。然而實際上,無所不在的「迪士 尼化」卻慢慢侵蝕城市文化價值,終結其真實與獨特。這對歷史城市不啻是最大 侮辱。有鑑於此,研究歷史城市在觀光發展中如何避免迪士尼化失真現象成為近 代重要議題之一。 1.2. 研究動機. 真實性探究 欲了解歷史城市在觀光發展之下,如何維護文物遺產的獨特價值及其當地社 群的利益、活力與驕傲,就不得不關切真實性議題。真實性無論在歷史城市的保 存維護或觀光展演層面,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實際上,國際文化遺產維護組 織視之為一項關鍵的普世觀念 (傅朝卿,2007);在觀光發展中,它是觀光體驗與 動機的核心議題,直接影響觀光客滿意度與消費支出 (Chhabra, Healy, & Sills, 2003);在城市發展中,它更代表地方認同感 (Ivanovic, 2008)。 然而翻閱真實性釋義的學術典籍,卻不難發現此字在歷史上始終處於渾沌的 狀態。直自 1994 年《奈良真實性文件》(Nara Document of Authenticity) 的揭示才 使之明朗化。真實性逐漸脫離原始材料的論述,導入文化涵構的理念;整合水平 向之東、西方甚至是全球地方文化觀點的差異;也突破垂直向的遺產類型範圍與 管理規模。當真實性被引渡至觀光領域,在當代開放的學術氛圍中學者們持續深 化觀光真實性理論,將之劃分為旅遊客體的真實和旅遊體驗的真實,呈現出「客 觀」(objective) 、「建構」 (constructive) 、「存在」 (existential) 真實性三類型論 光譜 (Wang, 1999)。其中,客觀真實性和存在真實性在光譜中分別代表兩個極端, 前者預設遊客追尋的是旅遊客體的完全真實,在此情境中真實性可以用絕對標準 衡量;後者則強調由遊客個性化去判斷自我真實 (authentic self),所以旅遊客體並 不重要。而居中的建構真實性概念表示真實性是旅遊主客體互動下的產物,遊客 藉由旅遊客體的媒介傳達、呼應個人主體的知識背景來落實其體驗的真實性。 2.

(13) 基本上,這些類型論孰優孰劣難以評論,因為各自在不同觀光情境都有其應 用性 (董培海,2011)。即使 Reisinger 與 Steiner (2006)批判客觀、建構真實性應用 的局限性,並且力主當代學者應該採納 Heidegger 存在主義概念來鑽研觀光真實性, 還是有學者堅持多元角度的審視方法才有助於真實性輪廓的描繪 (Belhassen & Caton, 2006),因為主體者的認知差異會產生不同意涵的真實性感知 (Cohen, 1988)。 Belhassen 與 Caton 更認為 「如真實性這樣『棘手』(slippery) 的概念,作為觸發 點可以使各學派從不同角度聚集商議、互為影響,更能有效建構該領域的新認知 (2006, p.854)。」這意謂著綜合旅遊客體及主體個別、彼此交互關係來討論真實性 才是值得深入的研究途徑 (Rickly-Boyd, 2012)。此外,部分學者進一步強調真實性 的「主體者」不應該侷限於觀光規劃者、觀光客的視角去詮釋觀光現象,其他觀 光關係人如當地表演者也應該被納入考量 (Zhu, 2012),因為即使身處同一觀光情 境,主體者認知視角的差異仍究會激發出不同真實性訴求。有鑑於真實性複雜本 質啟發了多層次研究發展,筆者認為從不同主體者視角出發來檢視觀光實境中, 旅遊客體與其體驗的交融與激盪是有其必要的。 雖然在觀光社會科學領域的多元氛圍鼓舞下,真實性論述增長快速,有助於 澄清某些概念上的混亂,但多數仍只是理想類型和分類工具 (王寧,2007,頁 19)。 事實上和理論論述的文獻數量相較,真實性的實證案例相對不多見,特別是歷史 城市個案。其次,雖然近期真實性研究逐漸將焦點從客體位移到主體之上,不過 很可惜的是,採用當地社群作為觀光主體者去詮釋真實性議題仍然是極少數個案。 而筆者認為這也是本研究的利基,原因更如下述。 學者 Timothy (2011) 強調目的地觀光資源如文化遺產的使用不受限於遊客, 還服務許多非以觀光需求的使用者,如學校和地方社群,而這些相關群體之重要 性應該被特別關注。其一,歷史遺跡畢竟是死的、靜的,需要濃厚的傳統文化活 動和依附其上的人們去展演才能使遺跡活絡起來。其二,遊客都不過是短暫停留 的過客,居民才是在城市內部長期生活的主角人群。而城市在時空上的維續與發 3.

(14) 展都仰賴這些主角。因此,筆者認為解決迪士尼化現象不能目狹以二維面向 (觀光 規劃者-遊客) 去檢閱、或以傳統觀光管理方式由上至下、甚至高壓方式去主導。 近幾年來,觀光規劃研究模型紛紛主張一種更民主的方式來管理觀光目的地,特 別是鼓勵相關利益人參與的整合性管理模式,其整體目標呼籲應該將其他使用者 的需求和感知納入考量譬如保護文化遺產、維持地方真實、教育大眾、建立自豪 感等非經濟目標項目,其實都與經濟目標同等重要、有時甚至更重要 (McKercher & du Cros , 2010) 。 總之,當代歷史城市迪士尼化的氾濫現象引發筆者好奇心,刺激吾人思考為 何同樣採取文化商品化,某些城市不過是舊瓶新酒套用繼有的觀光規劃模式,結 果不但沒能提升經濟發展,還加速當地文化傳統的流失速度。反觀某些城市卻能 在文化商品化和真實性維護中採取平衡措施,落實地方經濟發展、文化傳統的復 興。文化商品化和真實性議題長久以來環環相扣,究竟文化商品化的執行與真實 性形變、建構的交互關係為何? 在進一步檢閱相關真實性學術理論後,本人發現 鮮少有歷史城市的實證,而包含當地社群的角度來審視歷史城市真實性之構築過 程的案例更是少見。於是筆者產生研究動機,擇取歷史城市來實證現有的真實性 類型論。同時又綜合官方觀光規劃者、當地觀光表演者和觀光客三維度,來檢視 真實性三種類型論如何在歷史城市-哈美恩的觀光發展歷程中產生形變、建構、交 互的現象。 1.3. 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從官方觀光規劃者、當地觀光表演者和觀光客三類關係 人層次探究歷史城市中三類型真實性之構築現象。事實上,真實性議題在過去激 起不少備受學術界爭辯的疑問火花,如當遺產景點被凍結在特定時代,在極盡保 護、完全排除文化進化過程,以確保它初始狀態時,這是否才是真實性? 又一個 歷經文化商品化的景點是否就失去其真實性,淪於學者 MacCannell (1973) 所謂的 4.

(15) 舞台真實性,抑或是如學者 Getz (1994) 主張某人的虛假體驗卻是另一人的真實體 驗? 遊客是否真能在觀光體驗空間中追尋到自我存在的真實性呢? 當歷史城市成 為一個知名觀光景點,是否就注定失真、步入迪士尼化呢? 究竟文化商品化的特 性和發展基準為何,要如何才不會干擾遊客和當地社群的真實性感知? 真實性又 如何在觀光發展中獲得建構和維持? 筆者把上述疑問打散納入文獻探討之中,劃分三類觀光關係人作為三種主體者, 以探求主客體的互動關係之於真實性的影響情況。由於不同主體者的認知視角會 產生不一致的真實性價值訴求,真實性研究也因此分化出更多複雜的相關議題 (董 培海,2011)。該學者解釋同樣以促進城市發展和提高觀光經濟效益為訴求的官方 規劃者及當地社群,他們對真實性的關注就有顯著差異。前者往往面臨資源開發 及維護、觀光產品設計和真實性建構的兩難;而後者則是面臨社區參與、文化價 值傳承與變遷和真實性維持的挑戰。而最常扮演觀光真實性研究中的主體者-觀光 客依舊關心的是旅遊體驗的品質,譬如如何藉由旅遊客體的凝視或自身主體的投 入獲取真實性感知,進而增加體驗品質。 筆者進一步系統化三類主體者的真實性視角與旅遊客體的交互關係。參考國內 外諸多真實性文獻之後,筆者決定以每類主體者為單位,將上述相關議題專屬化 為可適性再利用 (adaptive re-use) 和文化商品化 (tourism commoditization) 、客體 真實性 (object authenticity) 和存在真實性 (existential authenticity)、展演真實化 (performative authenticity)。最後再以德國哈美恩城市作為命題來驗證這五個真實性 子議題,剖析真實性如何在歷史城市觀光發展歷程中獲得建構和維持,使城市免 於迪士尼化失真的現象。 因此,綜上所述,本研究套用德國哈美恩案例,提出以下三項問題意識: (1) 哈美恩的文化遺產真實性在觀光發展中產生形變、重構的歷程。(可適性再利 用、文化商品化) (2) 觀光客和當地觀光表演者在哈美恩觀光場域中如何獲取自我滿足的真實性感 5.

(16) 知。(客體真實性、存在真實性) (3) 文化價值的變遷與傳承在哈美恩文化商品化策略中如何達到落實。(展演真實 化). 研究動機與背景. 研究目的. 文獻探討. 可適性使用. 客體真實性. 文化商品化. 存在真實性. 展示真實化. 個案研究法. 文件蒐集. 直接觀察法. Email & Facebook. 訪談法. 內容分析法. 結果與建議 圖 1-1 論文研究流程. 6.

(17) 1.4. 個案介紹. 哈美恩 哈美恩(Hameln)擁有約六萬人口,是威悉河丘陵地的經濟、文化與 觀光中心。該市座落北德威悉河沿岸,過去因佔地利之便促成城市經濟富 足。而繁榮的經濟使哈美恩富有商人在當地建設富麗堂皇的樓房,以彰顯 自身的富有。如此情況造就哈美恩成為威悉河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一 顆明珠。此外,哈美恩當地傳說<哈美恩引鼠人故事>,經格林兄弟《德 意志傳說》一書引述之後千古傳誦,哈美恩因此享譽各地。而此故事是這 麼流傳的……在 1284 年,德國哈美恩飽受鼠患之苦。一日,村裡來了一 位身穿五顏六色布外套、自稱是引鼠人的外地人。村民向他許諾,若能除 去鼠患,必有重酬。於是他奏起笛子,鼠群聞聲隨行,被誘至威悉河淹死。 然而事成後,村民卻背信拒絕給予報酬,吹笛人憤憤離去。6 月 26 日那天, 正當村民在教堂聚集之際,引鼠人又回來,這次他穿著獵裝、頭戴奇特的 紅帽且面露猙獰。當他吹起笛子時,孩子們紛紛聞聲隨行,之後他領著孩 子消失在山裡。只有兩個掉隊的孩子倖免回來,但一個是瞎子無法指出孩 子們蹤影,另一個是啞巴不能講述事情經過……自此之後,孩子們的下落 始終眾說紛紜,流傳至今。 (Rattenfängerstadt, 2011, p. 4) (整理自哈美恩官方觀光手冊) 哈美恩是座特色鮮明的歷史城市。它以德式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群與引鼠 人格林童話知名,每年吸引約三百八十萬遊客蒞臨,連深愛童話的美國巨星麥可 傑克森在 1992 年全球巡迴中都欽點該市為演唱會場地、該市在 2006 年也榮獲最 受中國遊客歡迎的旅遊城市獎項,顯示哈美恩作為觀光歷史城鎮具備可觀吸引力。 然而筆者選擇哈美恩作為研究場域更歸因於,該鎮的遺產觀光和文藝觀光元素有 助於激盪出更多真實性與觀光發展的議題。 7.

(18) 第一,哈美恩在文化遺產維護、可適性再利用和觀光發展衡量之間,所採取的 折衷策略深具代表性。本著德國屬於聯邦憲政制度,所以各邦和聯邦分別擁有各 自和互相交集的權限。在文化事務方面按照邦文化高權 (Kulturhoheit der Länder), 各邦和自治單位掌握文化遺產保存與管理的實權。該法立意讓各邦制定因時制宜 的文化政策,藉此保留文化多樣性。因此在彈性的文化體制下,哈美恩突破高標 準文物遺產規範的窠臼,主張維護歷史遺產同時,應顧及建物可適性再利用以達 到生活品質的平衡和經濟永續可行性。據筆者訪談瞭解,哈美恩在 1969 年作為德 國首批模範城市施行遺產古蹟翻新,如建築正面牌坊修葺、舊房舍活化 (有限度開 闢展示窗、部分房舍改建為旅館與商店)、老房舍屋頂搭建太陽能板、設立行人徒 步區、百貨公司落成、旅遊中心總部成立等等 (哈美恩官方網站,2012)。後續效 應不僅引領其他城市跟進,更招攬各地觀光客前往,催化哈美恩觀光發展。遺產 維護領域專家 Alberts 與 Brinda (2005) 認可哈美恩擺脫資產規範窠臼,將社會、經 濟和交通議題納入思維的可適性策略。換言之,雖然哈美恩犧牲遺產部份真實性, 但某種程度而言,仍被專家視為相當成功的歷史城市案例。不過學者們純粹以遺 產活化角度敘述哈美恩的觀光發展模式,卻未深究文化遺產真實性在哈美恩社會 實境中,如何因應各種旅遊因子刺激,進一步產生形變、重構和持續的狀態。因 此本研究欲立足此基礎點延伸探討哈美恩的真實性和觀光發展議題。 第二,哈美恩的文藝觀光發展模式頗具獨特性。十九世紀之前,哈美恩引鼠人 傳說還僅是鄉野奇談,後經格林兄弟編纂成為家喻戶曉的格林童話。事隔多年後 的 1975 年 4 月 11 日,德國黑森州州長赫伯特德博士發起童話大道組織,以使命 宣言「紀念格林兄弟、行銷童話故鄉」串連約 65 座大小城鎮。該組織以格林兄弟 生平記載為基準,授予童話大道城鎮真實性。諸多城鎮如許旦瑙鎮 (Steinau an der Straße) 改建格林兄弟故居為博物館展示其遺跡與手稿、馬堡 (Marburg) 以馬堡大 學為起點新闢格林兄弟求學之旅路線。可惜並非所有童話城鎮皆與格林兄弟生平 有直接連結,有些城鎮不過據說是故事發源地;況且童話本是民間傳說,在時代 8.

(19) 斷層中逐漸喪失初始性。哈美恩在面臨此尷尬情境,尚能掌握文藝觀光發展特性 去評估、篩選、轉化具體觀光物件來刺激遊客產生真實性感知,並使這種真實性 在時間演變下得到確定,最後躍身為童話大道中最知名的小鎮之一。因此,筆者 認為真實性議題在哈美恩文藝觀光發展中,從無到有的詮釋、突顯、證明與控制 等一連串文化商品化歷程值得省思。 此外,若說文藝觀光真實性是社會建構下的產物 (Squire, 1994),遊客一方面 透過建構場景喚醒他們的想像力,一方面又在自我想像的過渡地帶中追尋存在價 值。這樣現象激起許多學者的興趣,紛紛援引文藝觀光個案來剖析建構真實性和 存在真實性 (Buchmann, Moore, & Fisher, 2010; Fawcett & Cormack, 2001; Herbert, 2001; Squire, 1994)。在本個案中,哈美恩童話觀光特性使真實性研究獲得別於一 般文藝觀光的張力,因為童話是以兒童導向的簡易文學體裁。然而孩童在閱讀過 程中,並非侷限在自身和書本交流的模式,還牽涉第三方參與,那就是父母的陪 讀。床邊閱讀的親子行為有助於更深層、真實情感的建立,這種超越作家和作品 範疇的特殊情感是遊客參觀文藝觀光目的地動機之一 (Herbert, 2001),同時更涉入 存在真實性中的人際真實性議題 (intra-personal authenticity),而家庭觀光無疑是人 際真實性的表徵之一 (Wang, 1999)。雖然當前陸續有學者分別投入文藝觀光真實 性、家庭觀光客旅遊行為等研究,其中卻尚無專家解釋家庭觀光客的人際真實性 感知如何在文藝觀光中達到發酵的現象。另外根據筆者分析哈美恩觀光網站和實 地觀察的結果,家庭觀光客確實是該鎮在文藝觀光發展中主要定位客群之一。所 以筆者相信,哈美恩作為研究場域將有利於真實性議題達到更全面的闡釋力。 最後,真實性、文化商品化和文化系列複製等議題緊緊相扣,更是當代歷史 城市如何在觀光發展以及文化內涵與精神保留間維持平衡的主要關切。哈美恩引 鼠人傳說不只是城市觀光賣點,也是哈美恩、德國人甚至是多數兒童的共同記憶。 發生於 1284 年的引鼠人傳說在不同年代歷經了階段性起伏的文化展演變遷,不論 是最初的文化慶典,或是到後來 1955 年轉變為以觀光效益為訴求的引鼠人戲劇表 9.

(20) 演,當地社群都以不同方式去結合城市有形、無形文化遺產傳承當地精神。雖然 當前已延續約 60 年的「前台化」引鼠人戲劇表演或許會引來商業化、舞台化的真 實等爭議,但據說哈美恩部分當地社群卻是不分老少、攜家帶小投入這項文化展 演,如一位受訪者所言「33 年了……起初我扮演市議員一角,有時候是市長的角 色。我的孩子也參與演出,甚至現在我的孫子都投入演出。」筆者認為這是當地 社群一種特殊的情感加載促成文化傳承,呼應目前學界最新的真實性理論-展演真 實化,非常特別。因此更加重筆者以哈美恩作為研究個案的決定。 綜述四點可明白,哈美恩除了兼具觀光歷史城鎮的盛名下,它在遺產可適性再 利用策略、文藝觀光發展歷程、童話文學特質和當地社群情感皆具備特殊性,而 且與本研究宗旨契合。故此,哈美恩為本研究個案命題的最佳選擇。. 10.

(21) 第2章 文獻回顧. 2.1. 由官方觀光規劃者角度審視. 當前許多歷史城市皆以觀光作為經濟發展的契機,「可適性再利用」據說是多 數觀光歷史城市採取的策略。對於人造遺產之和諧使用和再使用,乃是一個保持 其文化價值永續性的重要問題 (ICOMOS, 1993)。若因為人們的無知冷漠導致文化 遺產荒廢、毀壞而無法傳承給後世,此種風險違悖了文化遺產法規的初念。不過, 若是提煉遺產文化價值,使之作為社區或觀光潛力所用,人們也應該預測遺產的 再利用是否造成其文化價值與真實性的流失? 換言之,人們要格外注意可適用使 用的辦法與步驟。而不是隨意制定價格後,遺產就可以當成商品出售。學者 Pine & Gilmore (2003) 強調在體驗經濟時代,好的體驗必須先設定主題。然而,主題設定 僅是第一步驟,因為文化遺產的本質和觀光景點的落實之間尚有差異,需要透過 第二步驟的篩選及轉化,使遺產轉化成可消費的產品,其觀光潛力才得以實現 (McKercher & du Cros, 2010)。此外,在落實遺產文化商品化後,尚須關注如何維 護一定品質與真實性。學者 Nuryanti (1996) 強調官方部門作為關鍵角色不僅對觀 光教育有責,更應該管制相關觀光企業、以創業家精神主導規劃。故此,本研究 首先以官方部門角度討論可適性再使用和文化商品化的議題。 2.1.1 可適性再利用 城市是一處有人類以此為家,集城市容貌、形態、功能、真實性、完整性、地 方感、精神和無形價值為一身的地理空間 (Rodwell, 2010)。歷史城市擁有千變萬 化文化遺產及特殊氛圍,人們欲保留也應保留。但鑑於維護過程需要長期經費支 助,觀光不啻是籌措經費的最佳途徑。雖說觀光不是唯一途徑,但在近年全球經 11.

(22) 濟風暴導致政府補助緊縮的狀況下,觀光仍被視為可達到維護文化、發展經濟雙 贏的永續辦法。如此概念也被眾多城市規劃者接受,特別是歐洲城市往往希望藉 由得當的觀光規劃來達到龐大遺產建築維護的永續。 在城市發展範疇下,無論採取遺產純維護或文化商品化的策略,真實性都扮演 關鍵角色。若是過分要求遺產原真性,而忽略遺產的本質可適性再利用,將不受 當地人和遊客的青睞,那其永續保存的可能性將大幅下降;但若過份複製、擴張 遺產的規模,那遺產真實性及價值也會貶值,不受當地人和遊客的重視。在這兩 者之間,真實性尺度拿捏需要更多關係人如文化部門、觀光部門、當地居民和遊 客的參與協議。學者 Maitland (2006) 在歷史古城劍橋的研究中點名協議的重要性, 不只是與多方相關機構團體協商,更與時代 (過去與現在) 協商,意即當一項觀光 政策制定時,須考慮政策不應該純粹由市場利益驅動,以及政策所帶來的改變是 否和居民的過去、現代日常生活相符一致的。另外,城市遺產維護政策不再單獨 著眼個別建築物和遺址結構的物質修復,反而視為都市管理發展過程的一項關鍵 (Pendlebury, Short, & While, 2009),需要採取更高層次的社區總體營造觀點 (McKercher & du Cros, 2010) ,也應該隨著社會文化改變而演化 (Assi, 2000)。因 此,一種兼顧史實性與現代性的新興維護策略 「可適性再利用」應運而生 (文芸、 傅朝卿,2011),也廣受全球歷史城市採用。 由於城市發展層面的參與管理人範圍過於廣泛,而本研究著重城市觀光規劃, 所以筆者將範圍縮小為官方部門的觀光規劃者及文化遺產管理人來討論可適性再 利用如何在歷史和真實性之間開啟新舊對話方式。其實,官方部門首要矛盾落點 於觀光規劃者及文化遺產管理人對同一資源的競爭性使用時有衝突 (Jamieson, 1994),尤其雙方往往以相互平行、互不了解的猜疑態度去敵視對方。如此摩擦出 自於雙方各持己見,一方面,文化遺產管理人認為文化遺產是未經商品化或原始 的遺產,因其內在文化價值被重視;另一方面,觀光規劃者卻認為文化商品是出 於觀光消費目的而轉化的商品,因其外在經濟價值而被制定。因此,兩部門衝突 12.

(23) 常見於文化遺產被轉化為文化觀光商品的步驟以及被觀光客過度消費的過程之中, 尤其當遺產的內部價值如真實性被消弭、 貶值為可任意大量複製的經濟價值之時。 McKercher 與 du Cros (2010) 建議觀光和文化遺產部門至少應該建立工作關係,了 解彼此如何看待、評價和再利用文化遺產狀況下,才能找到平衡遺產的內在意義 及外在使用價值的界限,增加遺產可適性再利用的效度。 在全球化的觀光商業活動運作下,文化遺產管理者更應該擺脫偏見,主動去協 議、規劃,而非冷漠以待。他們應該扮演著遺產商品化過程中真實性尺度的把關 者之一,才能使文化遺產、甚至歷史城市不流於迪士尼化。首先,因為文化遺產 管理者能確保遺產一手訊息的真實性。觀光客抵達目的地之前,已接受觀光產業 五花八門訊息如類型、品質和特性,造成他們對於該地的造訪預期。這種單向市 場控制的主觀預期會導致兩種缺失,一是資訊不平衡使遊客抵達目的地後預期落 空;二是觀光產業中各類不同利益關係人可能為求銷售最大化,強加錯誤旅遊意 象於觀光目的地之上,掩蓋當地原有文化特色。所以文化遺產管理者作為一線訊 息守門員直接和觀光客交流,有助於降低遊客預期衝擊、潛在的破壞行為以及提 升真實感。 其次,文化遺產管理者應該監督文化商品化過程,依循國際組織之真實性基本 原則鼓勵政府和民間共同協議、維護遺產的真實性,而不是一昧陷入修復的迷思 (傅朝卿,2007)。學者 Ivanovic (2008) 也強調並非任一項遺產都適合轉化為觀光資 源,McKercher 與 du Cros (2010) 呼應遺產可適性再利用絕非單以觀光規劃者套用 正面形容詞,就可定調其外在經濟價值。相反地,必須依據正確方式檢視遺產毀 壞及破損程度、當地社群對於遺產的態度和感知、是否剝奪其他使用者權利等等, 這些議題都仰賴文化遺產管理者與觀光規劃者共同評估。 總之,文化遺產管理人對遺產內在價值相對具備深厚了解,可以互補觀光部門 在文化自覺與理解的缺乏。與觀光部門協議作出更合理的可適性再利用,文化遺 產管理人責無旁貸。從官方部門內部先行協議,再邀請當地多方社群參與協議, 13.

(24) 因應過去、現在和未來,根據當地、社會和文化,分工合作地去執行可適性再利 用。整合性遺產管理 (integrated heritage management) 可謂近年來國際間強調的合 作模式 (榮芳杰、 傅朝卿,2008)。在徵詢當地利益關係人的提議及認同的前提之 下,文化遺產管理人對遺產內在文化價值要確保遺產可以修舊如舊,保留文化意 涵,成為當地社群的驕傲。觀光規劃者對遺產外在經濟本質要創意活化遺產,突 顯遺產主題特色贏得觀光客青睞,以便獲得維護資金來源。 法國亞爾城 (Arles)、德國埃森城 (Essen) 分別列名為 1981 年、2001 年 UNESCO 世界遺產名錄、也是遺產城市可適性再利用的典範。法國亞爾城的羅馬 競技場1特意在已風化的石階觀賞台上架設鋼板加固,使觀眾可以坐在歷史遺跡上 觀賞古羅馬競技賽事的再現,進而與歷史古蹟產生深刻共鳴;另觀德國魯爾工業 區中部推動埃姆瑟園區專案的城市振興計畫,其中將奧柏森豪 (Oberhausen) 歐洲 最大煤氣槽保留並轉換成展覽中心,另將擁有 20 棟建築的煤礦場埃森關稅同盟礦 區改為會議、娛樂及工業設計中心,其中一間廢棄鍋爐房更轉變為當地最受歡迎 的餐廳。除了把舊建築併入新架構,該計畫甚至巧妙融合昔日的媒礦場廢棄工具 去點綴,形塑舊有的場域精神 (Landry, 2008),深受當地社群與遊客認可。 學者 Orbasli (2000) 總結要旨,說明當地社群對文化遺產的認同是維護的主要 前提,可是維護的根本需要資金挹注。觀光確實可以扮演維護計畫的資金實現者, 然而歷史城市切記在觀光扮演遺產維護的支持、觀光成為遺產維護的原因兩者之 間維繫一種微妙平衡。這意謂,遺產維護的可適性再利用不必然就要採取文化商 品化,文化遺產也不全等於觀光商品。應當在多方位的協議下,探勘文化遺產的 屬性、真實性、活動和吸引力及當地使用者連結於文化遺產的權利與認同 (Ivanovic, 2008),才能達到可適性再利用的最佳化。否則,缺乏當地人支持的文化遺產更容 易傾注為觀光市場服務,造成內在文化價值貶值,只剩外在經濟價值在有限的觀 1「在. 2012 年夏天重溫亞爾城羅馬完全角鬥士!七八月每周二和四,在古露天劇場享受欣賞令人震撼的角鬥士對決。」摘. 譯亞爾城(Arles)官方觀光網站。http://www.arlestourisme.com/index.php?id=218. 14.

(25) 光生命周期中不斷被剝削。 2.1.2 文化商品化 真實性和商品化議題互為關聯。事實上,真實性在學術研究各階段的詮釋差異 也影響文化商品化的焦點及操作。早期投入真實性研究的學者群之中以美國知名 旅遊人類學家 Greenwood 大力抨擊文化商品化的論述最具代表。學者 Greenwood (1977) 批判,西班牙 Fuenterrabia 的 Alarde 儀式本來是為了慶祝擊退法國人入侵 後所舉辦的儀式,但後來卻因應觀光需求,淪落為金錢而表演、一日兩次型態的 大眾儀式,學者遂認定這種文化商品化的歌舞表演將終結真實性。 然而在中期階段,建構真實性學派卻認為真實性、文化及傳統處於不斷變遷的 規律之中、而非凝滯形態,所以商品化終結真實性一說實為荒謬。Cohen (1988) 說 明當地文化儀式在商品化後,歷經一段時間會漸成真實性,且伴隨觀光資金、各 界關注的支持和反饋,能使當地文化獲得更有效的保障。後期學者 Meethan (2001) 也附議觀光經濟中的商品化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商品化過程並非全然產生副作 用,尤其觀光已經成為全球商品化過程的表徵之一,相對是較為彈性、不強硬的 產業。觀光產業被視為工作機會、額外經濟收益的製造機 (Hughes, 2002),當中文 化觀光更被定位為城市再生催化劑的良性觀光形式,使城市所有文化元素得以活 絡延續 (Richards & Bonink, 1995)。因此,當觀光確定是現代社會中商品化的延伸 時,世人過去對於文化商品化負面印象應該予以重新思考。 文化遺產的商品化、標準化與修改也能代表一種增值。在增加遊客體驗價值同 時亦使供給面經營者能提高體驗價格、鼓勵輕鬆消費、降低遊客非惡意破壞行為 等……。以需求面審視,在全球資訊洪流中,多數現代人認為老舊事物已不值一 談。然而,某些人又出於懷舊心態想尋找值得懷念的老舊事物,來逃避匆忙生活 和尋求自我慰藉。在忽視歷史和尋找歷史的情感矛盾中,透過高明的文化商品化 途徑,不僅滿足觀光客群體的懷舊需求、合理創新活化遺產吸引那些忽視歷史者 15.

(26) 的注意,又能推廣當代人尊重愛惜文化歷史。 在後現代文化商品化過程中,真實性反映出大幅度轉變。因為後現代遊客多挾 帶娛樂心態及主觀感覺去追尋目的地真實性,此種真實性絕不是當地實際景象的 呈現,反而是一種建立在個人本身知識和參考框架的社會架構 (McKercher & du Cros, 2010, p.42)。遊客追尋的體驗是一種無形氛圍,此種氛圍和文化遺產真實性 密切相關,卻又不完全屬於有形物質維護層面,也不單是由遺產與場址中人事物 所醞釀出的真實性精神;若從文化商品化角度審視,這種氛圍連結現實與想像, 是遊客追求過去、懷舊氛圍的平台。時代的變遷造成現實和想像之間的分野逐漸 難以辨識,遊客不再執著劃清這兩個時空的界線,因為遊客認定當一個虛構世界 賦予一地意義時,隨之而來的意義與情感都是真實的 (Herbert, 2001),文藝觀光即 最佳例證。 劉以德 (2011) 舉證法國聖雷米梵谷之旅,在缺乏真跡畫作下,官方觀光規劃 依舊能活化既有文化遺產,設計梵谷遊覽路線、立牌解說梵谷畫作呈現相對應的 風光景物 (如柏樹和小屋) 與搭配應景音樂,讓遊客感受畫家靈感泉源與模擬作家 當年作畫心境進而從中獲取真實情感。在 Fawcett 與 Cormack (2001) 探討加拿大 愛德華王子島之文藝觀光真實性的研究中,解釋遺產監護人 (site guardian) 不把真 實性界定為「事實」(real) 或 「不可重造」(unreproducible),反而根據他們印象中 作家 Montgomery 的形象與其作品來建構當地景點的真實。此外,學者還提出當地 不同真實性類型詮釋有助於該目的地文藝觀光發展以及塑造當地獨特性,此觀點 有利筆者反思哈美恩文藝觀光真實性構築議題。 須注意的是,一棵老樹、一間畫家曾佇足的小屋、一間百年建築不見得與真實 和獨特劃上等號,更不一定構成景點。不過,一群性質相似的古老文化遺產聚集 卻極有其潛力構成特殊歷史街區,凝聚最大化真實性氛圍 (Ivanovic, 2008)。景點 聚集極大化,以特殊主題串連相似或互補的景點群形成線狀觀光行程是當今主要 行銷手法,其中以歷史連結鏈 (historical contact chain) 銜接遊客對當地的情感更 16.

(27) 是觀光顯學。奧地利維也納官方觀光部門專注此種策略,開發出茜茜公主皇家之 旅,並且著重詮釋和重現技巧來創造、精化故事。學者 Kelley (2009) 在維也納案 例中引述法國學者 Nora Pierre「記憶場所」 (Lieu de memoire) 來分析該城市觀光 規劃手法。Nora Pierre 點明「一個『記憶的場所』可以是任何重要的東西,不論它 是物質或非物質的,都因為人們的意願或時代洗禮,而變成一個群體的記憶遺產 中標誌性的元素。」(1984-92,引述自 Kelley, 2009) 「記憶場所」並非局限於地方, 更能以人物表現串連。它所聚集的社會記憶是一種非自覺卻堅定的預期心理。因 此,官方規劃者必須認清及掌握這種主導遊客真實性感知的社會記憶,才能巧妙 且合理轉化觀光資源。 維也納自從 1990 年起全力行銷記憶場所,改變以往制式的導覽方式,不再以 政治意識宣揚昔日帝國威勢、國王政蹟,反而全方位行銷皇家史,引入許多王室 角色及側寫王室人物與現代人的相似或相異處等來建立與遊客的連結感,使遙遠 歷史成為眾人回憶。紐約時報曾評論維也納美泉宮 (Schönbrunn Palace) 觀光熱潮 不決定在其建築之美,卻是那些曾經居住在內的女性 (茜茜公主) 形塑成記憶場所 吸引一百五十萬遊客前來。這種人物記憶場所形象化歷史、場址氛圍,營造出目 的地之真實性。然而具體地,官方觀光部門在重現與詮釋人物事蹟該如何拿捏才 能有效勾動遊客想像,使硬梆梆史實進化成有情感的共同回憶,更甚者,激發遊 客的真實感。 就此,Kelley 表示觀光客對事件或物質遺產模糊詮釋會感到不耐,所以觀光規 劃者通常必須以精簡無批評但凸顯個性化的口吻來陳述人物,並且藉由不容置疑 的英雄式敘述來連結過去與現在,如此才能在近代懷舊氛圍的影響下促進遊客造 訪動機和刺激他們遊訪時的想像力。此外,強調歷史重要人物的一般性以降低歷 史的距離與艱澀感也是訣竅之一,才能正確建立和顧客的相關性。呼應 McKercher 與 du Cros (2010) 所說,要促進觀光客消費的遺產準就是故事須簡單、主題要獨 特。而學者也概要出一系列類似的文化商品化策略,如為遺產編織神話或故事、 17.

(28) 強調他性、表現過去和現在的直接聯繫、使其有勝利感、使其成為奇觀或幻境、 使其有趣輕鬆等步驟。而這也說明在多方協議後篩選遺產清單、進行一連串包裝、 串聯和定調的文化商品化之後,往往需要更專業的詮釋和再現策略來突顯真實性 和獨特性,完善文化商品化的過程。 當然,文化商品化與標準化還是不時引發以觀光消費為目的的文化展示辯論 (Palmer, 1999)。觀光資訊簡化可能產生兩種代價,首先是部分文化內涵流失,這 是專家學者主要詬病之一。直觀問題的核心在於文化商品化該由誰去授權、詮釋 ? 一般而言,不是由外來經營者壟斷及無限度開發,就是由不了解當地民情的公營 外派機構經營,致使遺產定位不符合當地居民認同,尤其這一系列問題若未事先 和遺產保管人與擁有者協議,那麼因為漏損 (leakage) 或定位失策而起的糾紛將會 不斷發生,遺產真實性也因此被剝削、貶值。由此可見,缺乏當地認同是主因之 一。真實性可協議、流動的特性不只呈現在觀光客個人價值判斷,也反映在整個 社區演變上,古老傳統可以因為當代因素如觀光,而再次被建構成為社區或國家 的歷史 (Macleod, 2006),而博物館、文物中心的商品化是真實性妥協的典型,文 化商品化不過是為了發展本地文化價值觀的一連串抵制和接受的過程 (Halewood & Hannam, 2001),但它必須根植於社區文化與傳統上慢慢茁壯,且商品化過程必 須是以謹慎敏感態度去進行,才能維持屬於該地文化的認同感與獨特性。 另一種代價是體驗深度的喪失。觀光體驗的淺碟化造成遊客在全球各城市觀光 消費的一致,表徵出城市迪士尼化危機。尤其許多城市皆如法炮製沿用觀光規劃 機制,在暑期高峰都舉辦類似的藝術、音樂盛會、邀請同樣的知名國際藝人跑場, 卻完全忽略突顯城市本身特色與活力。Richards (2001) 提出當地生動文化元素如 美食、語言或民族性,在體驗經濟時代中逐漸受到文化觀光規劃者的重視。西班 牙巴塞隆納提供訪客在傳統市場 La Boqueria Market 購物、學習烹飪當地食材,最 後訪客再品嘗親手製作的當地料理西班牙海鮮飯與美酒 (Richards, 2007)。這種衍 生於當地的創意構想、運用當地特有資源如食材與烹飪、在當地獨特文化遺產中 18.

(29) 再現,向觀光客傳達了不可取代的創意體驗和因參與而活化的真實感受。很明顯 地,在體驗經濟時代嶄新的觀光情境下,觀光客的被動凝視進階為主動參與的體 驗。真實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情境牽動,醞釀出新穎的視角與解釋,譬如遊客 自我的真實感知 (Wang, 1999) 或是遊客和當地社群互動產生的真實 (王寧,2007)。 在如此情況之下,觀光歷史城市更必須適時適地調整與真實性議題相扣的文化商 品化歷程,才能展現非系列複製、高明的觀光發展策略。 一座歷史城市的文化遺產維護、可適性再利用、文化商品化的拉鋸戰總是交雜 不同利益關係人的權利暨權力,當中真實性更是問題核心。所以,本研究引介歷 史城市哈美恩聚焦真實性議題。哈美恩自西元 1969 年起,由地方政府大刀闊斧維 護、活化當地文化遺產,同時也陸續依照格林童話文本形塑哈美恩引鼠人與小老 鼠的觀光符號。在一連串文化商品化措施,譬如建築正面牌坊修葺、有限度開闢 展示窗、部分房舍改建為旅館與商店、設立行人徒步區標誌小老鼠路標、改良引 鼠人戲劇表演等等之下,官方規劃者如何凸顯真實性與獨特性? 此外,真實性另 一方面又如何因應社會情境以及其他兩類觀光主體者的互動下,產生形變、重構 和控制 ?. 2.2. 由遊客角度審視. 隨著真實性議題於 40 年前滲透到觀光領域,1970 年代觀光領域也同時從現代 化觀光理論研究緩步到後現代觀光理論範疇,在這相互錯動而形成落差的時代光 譜,真實性從光譜一側流洩至另一側,因其本身的渾沌特性更震盪起一波波的學 術浪花 (Belhassen & Caton, 2006; Boorstin, 1961; Cohen, 1979; Reisinger & Steiner, 2006; Wang, 1999)。在現代化觀光範疇中,各理論流派皆秉持權威性、獨斷性和強 辯並不保留任何妥協空間的特性,更甚的是,毫無分別地將社會視為一整體 (Uriely, 1997)。相反地,在強調多元與高靈活度的後現代觀光範疇,觀光客因其迥異的社 19.

(30) 會經歷與文化背景逐漸被劃分成多重類型,且伴隨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遊客不 同的文化背景和參與式的體驗也造成真實性定義的重整。因此後期的學者紛紛著 以不同角度闡釋真實性,其中學者 Wang (1999) 梳理各學者研究一文是觀光真實 性學術之派典。他歸納出以客體為準 (object-centered) 的客觀真實性、建構真實性, 和以自我體驗、感知為準 (self-searching) 的存在真實性等三類型論,來解釋遊客 在目的地如何追尋符合自身的真實情感。 2.2.1 客體真實性 客觀真實性源自於博物館學概念,著重以物品為主的看法。博物館研究人員特 別強調物品原初性的鑑定,要求必須以前現代 (pre-modern)、以手工製作、天然材 質以及非市售目的作為真實性基本原則 (Cohen, 1988)。這群嚴謹的專家學者隨後 被轉化成 MacCannell (1976)「觀光客本質即追求真實性」(quest for authenticity) 理 論中狹隘的「觀光客」原型。MacCannell 將嚴厲、武斷的真實性衡量標準泛化到 觀光客上,認為所有人皆遭受自身所處的環境異化,進而企圖在它者 (otherness) 尋找真實性。然而一旦人們進行尋找時,就會陷入舞臺真實性的陷阱,因為觀光 客的真實性感受並不符合客觀真實性標準。 MacCannell 客觀真實性理論雖然開啟觀光真實性學術大門,卻也激起許多學術 爭辯。Cohen (1979) 率先提出「不同類型的人需要不同模式的觀光客經驗」以觀 光客經驗五模式類型佐證,假設並非所有現代人同等承受常規的異化隔離,眾人 更非抱持同等強度的動機去尋求專以客體為主的真實性。MacCannell 的理論承襲 現代化觀光學術的特性,過於權威、獨斷、視社會為一個整體,不過此種意識形 態「已經不足以解釋當代 (後現代) 觀光型態」(Urry & Cooper, 1991, p. 51)。在後 現代觀光範疇中,學者逐漸以實體觀光情境來捕捉真實性的特質。可幸的是,處 在相對多元與彈性的研究風氣下,學者的觀點不再是互相攻訐,反而呈現融合與 衍生。在互為妥協的框架下表徵的是「和…共同」,而不是「非你則我」的態度 20.

(31) (Denzin, 1991)。學者 Belhassen 和 Caton (2006) 肯定這群後繼學者對於真實性研究 的貢獻,認為真實性作為觸發點可以使各學派從不同角度聚集商議、互為影響, 更能有效建構該領域的新認知,以學者 Wang 退一步放大框架檢視各家所言來討論 真實性為例,可以發現配合時代動態更能清楚描繪真實性脈絡。 建構真實性又稱漸成真實性 (emergent Authenticity),意指真實性是隨著各時 代的社會情境漸成、而非停滯不動。Cohen 提出「任何文化產品在歷經一段時間發 酵,最終將獲得即便是專家都會認同的真實性 (1988, p.379)。」 真實性隨著時間 推移而改變 (Salamone, 1997),在不同情境文本下交織合理的現實感。這是因為此 類真實性在長期社會意識建構下,造就由觀光客為主體針對觀光目的地景物投射 個人的信念、期待、偏好、既有印象或文化 (Bruner, 1991; Silver, 1993; Wang, 1999)。 學者 Bruner 點明觀光客花數十萬元千里迢迢到非洲觀光,不是想看貧童飢困的真 實景像,而是渴望欣賞當地原住民傳統表演。在本類型中雖然觀光客仍然傾向追 求真實性,但不再嚴格要求旅遊客體的真實性。相反地,他們追求真實性的象徵, 這些都取決於遊客個人觀點與詮釋 (Wang, 1999) 、意識形態 (Silver, 1993)。因此 觀光規劃者要參考旅客文化距離和喜好,主動轉化觀光潛力物件為可消費的觀光 商品,以滿足他們預期的真實性。 觀光客性別、居住地和年齡等文化距離都會影響遊客衡量標準及對於不同類 型真實性的渴望 (Waitt, 2000)。尤其本個案屬於文藝觀光,作為文化觀光此種特殊 興趣觀光 (special interest tourism) 類型之一,它囊括更為龐雜的旅遊客體、經驗 和不同強度的動機。因此,所涉及的真實性類型以及觀光客對真實性的渴望程度 不似自然觀光或主題樂園觀光單一。事實上,其關鍵依舊需要審視文化觀光客類 型進而探討他們對於真實性的需求強度。雖然文化觀光客常被定義為高水準、高 自覺的類群,可能令人誤解為 MacCannell (1976) 所稱的秉持嚴格標準看待真實性 的學者型遊客,但這不代表文化觀光客就一定追求客觀真實性。 隨著教育普及與通訊發達促成文化觀光扁平化,幾乎所有觀光客對文化元素 21.

(32) 皆有一定認知,對異國文化也充滿興趣,但卻不可假設每位觀光客在文化觀光體 驗如停留時間、活動類型、旅遊客體的真實都有等值強度。學者 McKercher 與 du Cros 的文化觀光類型模式說明「目標明確文化觀光客」會比其他遊客更認真地深 入了解觀光目的地;而遊覽型觀光客雖然也蒞臨文化觀光景點,尋求的卻是以娛 樂為主的膚淺、便利體驗。前後類型的觀光客也抱持不同標準去衡量觀光目的地 真實性。劉以德 (2011) 以法國 Pont-Aven 文藝觀光,解釋某些文化觀光客更傾向 追尋社會建構或存在真實性的現象。由此可見,社會結構流動的特性使真實性的 標準方式變更為按照每位遊客想要獲得的體驗深度來決定 (Squire, 1994)。官方部 門可以考慮統合不同類型如客觀、建構和存在真實性來滿足不同遊客需求,因為 三種真實性皆有其應用性 (董培海,2011)。 不少研究企圖勾勒觀光客對於目的地旅遊客體如紀念品的喜好框架與真實標 準。基本上,旅遊客體之美學及裝飾要能有效吸睛,但同等重要的是客體更要能 代表遊客所體驗的目的地及其文化 (Hume, 2009)。簡言之,旅遊客體如紀念品不 僅是遊客觀光體驗的證明,也是觀光目的地文化的縮影,凡是具備文化象徵的民 族商品和手工藝品都能影響觀光客的真實性感知。Timothy (2011) 主張紀念品集合 色彩、設計、視覺吸引力呈現當地特有美學價值都是客體真實的參考標準。其次 這種價值必須具備獨特性,因為遊客追求它者的動機往往具現在他們對目的地罕 見工藝品、文物和獨特體驗的要求之上。此外,學者也認定旅遊客體的呈現須切 合當地遺產資源完整度 (Gonzalo, 2011; Ivanovic, 2008),Ivanovic 就強調現有或新 產品的開發務必和當地社會文化完整度切合,例如資訊傳達的準確度、由當地人 擔任導覽更能降低文化負面衝擊,對遊客也能傳遞更深切的客體真實。尤其若這 些客體至今仍為當地人所使用如荷蘭木鞋、日本寺廟、邵族傳統舞蹈等,旅客將 更相信這些旅遊客體的真實 (Timothy, 2011)。有趣的是,某些遊客更認定商標契 約如 「XX 製造」 或手工藝術家簽名所連結的真實性 (Halewood & Hannam, 2001), 或者由更高官方機構授權的真實性 (Bruner, 1994)。 Bruner 舉例 1990 年代美國 22.

(33) New Salem 小鎮回復、模擬 1830 年林肯出生時期的小鎮風光來推廣名人觀光。因 為實地的歷史場景擬真 (historical verisimilitude) 是為觀光客所接受的真實性,且 在伊利諾州合法授權下,New Salem 成為唯一由州政府授權的「貨真價實」林肯小 鎮。 此外,傳遞旅遊客體意涵的媒介也會影響其定位。遺產解說學之父 Tilden (1977) 認為遺產場址與客體的傳遞應當被視為一種藝術。透過原真物件的使用、第一手 體驗和解說媒體來彰顯旅遊客體 (在文化區域間) 的意義和關係以增進觀者的情 感連結 (從理解、興趣昇華到責任感),而非單純傳達事實訊息而已。其實,成功 遺產解說,首要提供遊客理解如此特別歷史事件為何發生在此地,而不是其他地 點。在提供一定理解之後,才能讓遊客對此不可取代的遺產地產生欣賞,最後更 升等為維護的責任感。 然而在標榜體驗經濟的觀光娛樂領域之中,體驗的提供、管理和控制等意識 逐漸升高,例如遊客在主題樂園環境的一舉一動完全是經過精心設計。隨著主題 樂園前置體驗的銷售推演到極致,迫使傳統的觀光景點和博物館不得不提供更娛 樂化的器材,引進大量同質的互動式解說工具,期與高娛樂化的主題樂園一較高 下贏得觀光客注意。在此並非說明高科技解說媒介不洽當,只是運用方式需進一 步斟酌,否則將因過度娛樂化而喧賓奪主,抹煞了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圍以及解說 藝術的意義。Orbasli (2000) 表示多媒體類型的解說有助於吸引大家的關注;但它 也可能過分簡化歷史和城市經驗、致使遊客的活動受限於嚴格控管之中而喪失自 我追尋的空間。其實過度使用高科技媒介也會帶來過度娛樂化、同質化種種問題, 包含因喪失自我追尋機會而降低真實感的體驗。 Richards (2011) 主張以人為主,連結情感的創意觀光是共創真實性的方式之 一。王寧 (2007) 也補充觀光客和當地社群的雙向互動有利於真實性的共構,例如 由當地人解說、帶領遊客參觀景點或紀念品工坊。遊客尤其享受觀察作品的生產 過程,同步提出疑問與當地表演者互動,形成實際實地的交流過程。這也代表觀 23.

(34) 光展演不再侷限於觀光客凝視,更過渡到精神層面—如何去獲取及理解更深層的 意義。而這些意義不只取決旅遊客體的客觀真實,更取決於參與者的主觀感受 (Nuryanti, 1996),說明觀光客對於真實性具備另一種感知,那就是下一節欲討論的 議題-存在真實性。 2.2.2 存在真實姓 當現代性學者如 Boorstin (1961) 與 MacCannell (1973) 介意客體絕對真實;後 現代學者們卻不認為「非真」是嚴重的問題,因為他們發現這群同樣身處後現代 的觀光客其實不計較景點中旅遊客體的真實程度,要求的是自身的感知體驗。這 群後現代觀光客對於一般旅遊客體的失真抱持平常心,瞭解客體的本真不一定存 在,那不過是一連串的遊客互動與重新解讀的腳本,而他們總能在各式各樣的觀 光空間中追求個人體驗、玩出樂趣 (Urry, 2007)。 簡義來說,這種觀光空間就是學者 Turner 在 1973 年所提及的中介迷離空間 (liminal zone),展現出觀光的時空同步特質(spatio-temporal) (引述自 Wang, 1999 , p.361)。遊客能在「當前當地」的中介迷離中擺脫一切社會規範束縛、取得本質解 放。簡言之,遊客可以在觀光活動如喝酒、變裝取得放肆的感官樂趣,更從中探 索到替代性的自我。學者 Kim 與 Jamal (2007) 率先銜接中介迷離空間和存在真實 之概念,他們也援用 Wang 的理論說明德州文藝復興古裝嘉年華如何建構中介迷離, 使遊客從日常社會情境框架中解放譬如化身中古騎士、以化名代稱,而這種解放 將重新建構一種人際世界和體驗,觀光客將在這所屬的嶄新世界中取得自我的真 實感知。 根據 Wang 最初對存在真實性的具體解釋,遊客在建構與體驗的中介迷離空間 分屬兩種狀態。第一種的「個體內的真實性」(intrapersonal authenticity) 無關旅遊 客體的真實,而是因為遊客脫離社會階級約束,建立一個放鬆愉悅的身體感知以 及自我形塑的非日常空間。當遊客沉浸在這些感官活動中,他們自主地抒發身體 24.

(35) 感知、欲望都被視為重獲真實自我的舉動 (Kim & Jamal, 2007)。不只古裝嘉年華, 音樂或舞蹈節慶等案例都被標註為存在真實性最好驗證。英國搖滾音樂節慶紀錄 片【搖滾世代】(Glastonbury) 中一位樂迷訪談者表白:「來做我自己,因為我的工 作太平凡了(mundane),很不真實。」呼應沈玟均 (2010) 國外流行音樂節參與者 之真實性研究,觀光客利用刺激感官的娛樂活動追求心靈慰藉和自我真實性,萃 取為自我生命形塑和認同感。 近年來相關的真實性研究舉出自我、感官、活動 (sensual activity of self) 是存 在真實性的重點元素。觀光客不完全追究旅遊客體的本真,情願借助體驗尋找真 實的自我。學者 Mommaas 等人研究就強調在近年來,觀光客凝視客體的興趣明顯 下降,反而更期待其他如聽、聞、嚐、摸等主體本身五感體驗 (引述自 Richards, 2001, p.67),他們更因為眼觀、耳聞、口嚐、手作乃至於身體整體律動而加強本體的感 知,忘卻周圍現實進入自我的真實世界。Daniel 在古巴倫巴舞節研究中描述「觀光 客深受友好關係、社交體系、音樂和舞蹈律動吸引......他們等不及被邀舞,就自發 地加入進來。」(引述自 Wang,1999, p.359)。Wang 補充解釋若倫巴舞僅作為旅遊客 體所用 (凝視),那只是落點在 MacCannel 的客觀真實性標準,但若把它轉化為觀 光客主體參與的體驗,那就足以構築一種真實性的替代 (quest for alternative),因 其創意和作為情緒導瀉的特質而產生存在真實性。 當然,情緒倒瀉不一定只在脫軌、放縱、動感形式的中介迷離空間呈現如古裝 嘉年華或音樂節慶,它更可以在能激發出某種特殊情感、想像力的空間中譬如電 影與文藝觀光中發酵。遊客在進行文藝觀光前就先行對作者或其作品建立濃厚興 趣,以及對劇情情境中的人、事、地、時物刻劃深刻印象。在拜訪目的地時,遊 客重疊眼前觀光景點和腦中文學或電影印象,交織現實與虛擬世界的個人想像空 間,進而產出不同程度的體驗和真實感。 Herbert (2001) 解析文藝觀光客的四種類型,第一種是文藝觀光客對崇拜作家 的生活有高度關切,因而被吸引到作家曾駐足的地方,希望從踏入作家故居、碰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2-1 註冊為會員後您便有了個別的”my iF”帳戶。完成註冊後請點選左方 Register entry (直接登入 my iF 則直接進入下方畫面),即可選擇目前開放可供參賽的獎項,找到iF STUDENT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continuity of learning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second type of transfer, transfer of principles, is dependent upon master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matter …in order for a

Therefore,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tire companies in Taiwan rubber industry, discuss the issues of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and

Based on the above concep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whom have little or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