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EE)經濟教育課程綱要層級分析──以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EE)經濟教育課程綱要層級分析──以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為例"

Copied!
1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曾永清博士. 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EE)經濟教育課程綱要層 級分析 ──以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為例 AHP on Economic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CEE) -A Case Study of High School civic teachers in Taipei area.. 研究生: 陳玟曦 撰 中華民國 108 年 7 月.

(2) 謝誌 就讀研究所的過程對我而言是一段意外的驚喜,三年的學術之旅,感謝教授、 家人、同學、同事與好友們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在研究所進修的過程中,更加精進 學術專業,也了解如何進行學術研究,最終完成此份碩士論文。 在研究的過程中,首先感謝曾永清教授在論文指導中的提點,讓我在撰寫論文 時,能有明確的研究方向與穩定的步伐。在職工作並撰寫論文的過程使我在撰寫時 偶有疏漏,也感謝教授的耐心指導,使我在撰寫過程中能逐步修正,最終完成此份 研究論文。其次也感謝王芳醴教授、邱哲修教授擔任我的口試委員,在口試過程中 給予我清晰明確的指點,讓我看見論文當中能夠繼續發展的重點,使我的論文更趨 完善。最後也要感謝同門的學長劉荐宏博士,在研究路上不吝惜分享研究經驗,讓 我在統計分析撰寫中,能有更宏觀的視野。 研究是一條漫長蜿蜒的長路,也感謝一路上扶持我前行的人們。感謝我的父母, 在我每每陷入困境時給予我溫暖的支持;感謝景美女中吳淑敏老師、林淑娟老師、 葉明森老師、謝明清老師、薛明秀老師、藍雅惠老師,松山高中陳立偉老師、吳婷 婷老師、李映文老師、鐘偉慈老師、陳芊聿老師、張育甄老師,內湖高中陳昺泰老 師,萬芳高中蘇苑瑜老師,在撰寫論文時給予我現場實務經驗作為研究發展方向; 感謝百忙之中抽空為我填寫問卷調查的所有現場教師;感謝研究所同學建傑、宏勳、 雅琳、伊婷、心韋、潤皓、金玫、乃昀、詠萱、晏蓁、聖民、舜雯、洺儒在研究中 與我分享知識、一同學習;最後也感謝師大公領系陳昀嬋助教,在我陷入工作、考 試與論文焦頭爛額的時候,時常關懷我的論文進度與提醒我行政流程,使我能夠準 時完成論文資料。 碩士論文,是我學術研究旅程的里程碑,也希望在漫漫的學術長河中,能夠幫 助未來研究者繼續發展經濟教育課綱的相關研究。 陳玟曦 2019.7.1. i.

(3)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討論雙北地區高中教師對於美國經濟教育協會之經濟教育課 綱中的重要性排序,評估目前教師對課綱內涵的觀點與偏好差異。本研究參考發展 近百年的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EE)之經濟教育課綱內容設計問卷,釐清我國高中公 民科教師對經濟教育課綱之重要性排序。本研究探究不同背景變項雙北地區高中 公民科教師對 CEE 課綱中課程標準的重要性排序差異,以及對 CEE 課綱中課程標 準、能力指標之重要性排序差異,透過紙本問卷對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進行立 意抽樣,並採用統計分析與層級分析獲得研究資料。 依據研究資料,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的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之任教地區變項在「國民所得」中有 顯著差異;教學職務變項在「政府政策」有顯著差異;對經濟教育之興趣變項 在「經濟波動」有顯著差異。 二、雙北地區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在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課程標準重要性排序依 序為「國民所得」 、 「經濟波動」 、 「貨幣銀行」 、 「政府職能」以及「政府政策」 。 三、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在美國經濟教育課綱整體能力指標排序中,重要性 排序最高前五項為影響個人所得變化、國家經濟成長、消費者物價指數、景氣 循環以及失業成因;重要性最低前五項為利益集團對政府職能的影響、政府職 能失靈、成本轉嫁、財政赤字以及政府開支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高中公民科教師認為經濟課綱中與經濟生活有直接影響的經 濟概念較重要,間接影響經濟生活的政府政策與職能較不重要。因此,本研究建議 教育主管機關應參考教師實務經驗形成的重要性排序,修正課綱及給予協助;高中 學校應提供相關在職進修管道、形成跨領域社群並落實教學正常化;高中公民科教 師應積極增進經濟專業知能與參與教師專業社群合作設計課程。 關鍵字:美國經濟教育協會、高中公民科教師、經濟教育、層級分析、雙北地區. ii.

(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rder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he Taipei area for Economic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CEE), and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views and preferences on th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teachers in the Taipei area to the standards in the CEE curriculum,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andards and benchmark in the CEE curriculum. This reaserch using paper questionnaires for intentional sampling, and us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obtain research data. Based on the research da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regional variables of the high school Civics teachers in the Taipei area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national income”; the teaching job variable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government policy”; the interests in economic education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fluctuations." 2.The high school Civics teachers in Taipei area rank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andards of the CEE econom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order of "national income", "economic fluctuations", "money banks",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3.The high school Civics teachers in the Taipei area ranked the top five interests in all benchmarks of the CEE economic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top five interests are the changes affecting personal incom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consumer price index, economic cycle and unemployment. The top five minimum interests are the impact of interest groups on government functions, government function failures, cost transfer, fiscal deficits,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high school Civics teachers believe that economic concepts that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economic life in economic programs are more important, and that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functions that indirectly affect economic life are less important. Therefor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should refer to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of the formation of teachers' practical experience, correct the curriculum and provide assistance; high school should provide relevant in-service learning channels, form cross-disciplinary communities and implement normalization of teaching; high school Civics teachers should cooperate with the professional community of teachers to design courses. Keywords: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high school Civics teacher, economic educ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aipei area. iii.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第一節 經濟教育的內涵 ....................................................................... 13 第二節 美國與我國中學經濟教育課程內容發展 ............................... 19 第三節 經濟教育相關研究 ................................................................... 32 第四節 層級分析法應用 .......................................................................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3 第二節 研究設計 ................................................................................... 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 49 第四節資料處理與分析 .........................................................................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1 第一節 高中公民科教師背景資料敘述性分析 ................................... 51 第二節 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美國經濟教育課綱重要性排序的差異性分析 ................................................................................................................. 57 第三節 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美國經濟教育課綱的層級分析 ...............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5 第一節 結論 ........................................................................................... 95 第二節 建議 ......................................................................................... 102 參考文獻 ....................................................................................................... 105 附錄一、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EE)經濟教育課程綱要重要性問卷 .......... 111 附錄二、美國經濟教育協會經濟教育課程綱要(VNCSE)總體經濟學部分之 課程標準及能力指標 ................................................................................... 134. iv.

(6) 表 次 表 2- 1 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VNCSE)課程標準與階段學習指標年級配置21 表 2- 2 95 暫綱與 99 課綱單元內涵比教 ............................................................. 23 表 2- 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學習領域課綱公民科高中部分經濟教育內容26 表 2- 4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之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分布 ................... 29 表 2- 5 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VNCSE)與我國課程標準整理與比較 ........... 30 表 2- 6 國內經濟教育之相關研究 .......................................................................... 32 表 2- 7 國內教育類科層及分析法文獻整理 .......................................................... 37 表 3- 1 美國經濟教育協會標準層級分析研究架構表 ........................................... 44 表 4-1- 1 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背景資料之敘述性分析 ............................... 56 表 4-2- 1 不同性別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課程標準重要性 排序 t 檢定摘要表 .................................................................................. 58 表 4-2- 2 不同年齡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課程標準重要性 排序單因子變數分析摘要表 ................................................................ 59 表 4-2- 3 不同最高學歷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課程標準重 要性排序單因子變數分析摘要表 ........................................................ 60 表 4-2- 4 不同任教地區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課程標準重 要性排序 t 檢定摘要表......................................................................... 61 表 4-2- 5 不同教學職務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課程標準重 要性排序單因子變數分析摘要表 ........................................................ 62 表 4-2- 6 不同教學年資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課程標準重 要性排序單因子變數分析摘要表 ........................................................ 64 表 4-2- 7 不同教授經濟教育課程之興趣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美國經濟教育 課綱課程標準重要性排序單因子變數分析摘要表 ............................ 65. v.

(7) 表 4-3- 1 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美國經濟教育課綱之課程標準重要性排序結 果摘要表。 ............................................................................................. 72 表 4-3- 2 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課程標準內能力指標重要性排序結果摘要表 ....... 79 表 4-3- 3 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課程整體能力指標重要性排序結果摘要表 ........... 83. vi.

(8) 圖 次 圖 3- 1 差異性分析研究架構圖 ............................................................................... 43 圖 3- 2 研究流程圖 ................................................................................................... 48 圖 4-1- 1 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性別敘述性分析 ........................................... 51 圖 4-1- 2 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年齡敘述性分析 ........................................... 52 圖 4-1- 3 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最高學歷敘述性分析 ................................... 53 圖 4-1- 4 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任教地區敘述性分析 ................................... 53 圖 4-1- 5 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教學職務敘述性分析 ................................... 54 圖 4-1- 6 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教學年資敘述性分析 ................................... 54 圖 4-1- 7 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教授經濟教育課程興趣敘述性分析 ........... 55 圖 4-3- 1 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課程標準權重值比較圖 ........................................... 73 圖 4-3- 2 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貨幣銀行」課程標準內能力指標權重值比較圖 74 圖 4-3- 3 美國經濟教育課綱「國民所得」課程標準內能力指標權重值比較圖 75 圖 4-3- 4 美國經濟教育課綱「經濟波動」課程標準內能力指標權重值比較圖 76 圖 4-3- 5 美國經濟教育課綱「政府職能」課程標準內能力指標權重值比較圖 77 圖 4-3- 6 美國經濟教育課綱「政府政策」課程標準內能力指標權重值比較圖 79 圖 4-3- 7 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課程整體能力指標權重值比較圖(A-C) .................. 85 圖 4-3- 8 美國經濟教育課綱課程整體能力指標權重值比較圖(D-E) .................. 86. vii.

(9)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討論雙北地區高中教師對於美國經濟教育協會之經濟教 育課綱中的重要性排序,本章分為四部分,第一節闡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 節說明研究目的與架設,第三節界定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則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現代社會透過分工與貿易形成跨越國境的全球化資本主義,受資本主義影 響,主權國家之間出現大量的生產、貿易與資本流動形成自由經濟市場。在自 由經濟市場下,個體以自願合作的方式加入市場經濟運作,但在將人類帶往共 同富裕的社會過程中,資本卻會朝向往擁有技術與資本的核心國家集中,形成 以貿易推動的世界體系(蔡政宏,2016)。全球化隨著人類的交流跨越國界,造成 跨越國界的全球連動,舉凡政治、經濟、文化、資訊都開始逐漸走向一致,國家 雖然仍在全球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社會公民的角色重要性也隨著全球化逐漸 提升 (袁鶴齡,2007)。由經濟市場開始的貿易行為不斷發展並建構目前的全球 連動樣貌,並將影響未來主權國家間的國際互動,透過瞭解自由經濟市場變成 為了解全球化與國際運作的重要基礎。 隨著全球化的普及,世界透過資訊科技的方式形成共時性並逐漸消除空間 隔閡,除了導致傳統政治權力關係解構,也使世界間的關聯以社會網絡的方式 再次重整 (Beck, 1999)。權力關係解構後,乍看回到個人主導的樣貌,但實際上, 全球化反而將資本主義推到極致,權力不再集中於國家,而是落入具有龐大資 本的財閥手中。全球性的經濟體系讓世界 1/5 的人口財富快速成長,剩下的人僅 能服膺於資本主義市場邏輯備受壓迫。財閥擁有權力後,為了鞏固並繼續發展 1.

(10) 勢力便與國家結合,透過看似「自由化」的方式,將意識形態植入社會當中,透 過社會網絡控制社會的運作,也迫使社會一同承擔經濟風險 (Bauman,張君玫 譯,2001)。如何使公民面對全球化帶來的危機,我們勢必要透過公民教育改善 整體公民的素質,使公民具備權利意識、參與公共事務並負起社會責任。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需要做出決斷,凡是需要作出利益衡量選擇 的決策,都屬於經濟學的範疇,經濟學可謂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為了使民 眾具備經濟概念,在學校教育中加入經濟教育,培育學生對經濟生活的認識及 能力,並透過經濟推理做出合理的決策就成為經濟教育最核心的目標 (黃美筠, 1996)。西方經濟教育發展較早,其成果也對我國影響深遠,在我國發展經濟教 育的過程當中具有引導的作用。隨著時代變遷與教學研究資源的投入,我國不 斷修正與調整課綱,以達到培育學生正確經濟知識與經濟推理能力的目標。因 此,了解資本主義核心的經濟概念如何運作,才能正確認識全球化帶來的經濟 風險,並做出正確的決策,認識國際互動的運作;了解經濟學的概念也能幫助 身處全球化浪潮中的公民建立未來面對重大挑戰的能力。. 貳、研究動機 經濟教育作為學校教育中認識全球化的重要環節,但研究者回憶求學階段, 就讀高中期間對於經濟學一籌莫展的回憶歷歷在目,我國經濟教育在高中課程 中以專章獨立教授時,學校現場的教師並不一定具備經濟專業能力能夠負擔此 專業課程,又或者,教師並不了解課程綱要的內容,無法設計適合學生能力的 課程。在 95 暫綱修訂後,我國師資培育制度也因應經濟教育內容的增加進行課 程內容的修正,希望透過師資培育端的把關,使前線的教師具備引領學生建構 知識概念、設計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合宜課程與評量 (黃顯華、徐慧璇,2006)。 在師資培育的階段,我國的高中公民教師培訓要求師培學生必須修讀一定學分 的經濟學,其中包含了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以及貨幣銀行學的相關概念,. 2.

(11) 從教師的培育上把關,以建構具備基本經濟知識以及經濟推論的教學為目的, 培訓未來作為經濟教育授課的專業人士。但在大學階段學到的經濟學相關知識, 如何轉譯成課程設計是一大難題,研究者在進入教學現場時,大學端教授的經 濟教育知識偏向抽象理解與推演,對於國高中學生來說十分艱澀難懂,在教授 的過程中,也深感大學端的經濟教育偏向培養學者,必須要對經濟知識有完整 的把握,才能不斷地將經濟知識與生活經驗連結對照,也才能形成好的高中經 濟教育課程。因此,如何將抽象的經濟教育課程綱要與生活連結,除了教師節 知識與生活經驗的能力外,也需要提升現場教師對於經濟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 研究者從事高中教育工作時間尚短,在教學現場遇到的同事總是滿懷對教 育的熱情,也試著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嘗試教學設計,舉凡學思達、學習共同體、 分組合作學習、MAPS 教學法(Mind Mapping、Asking Questions、Presentation、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的縮寫)、議題探究式學習、焦點討論法(ORID)等等,希望 在教學設計上求新求變,透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設計,達到適性揚才、自發 學習的學習成效。但在嘗試諸多方式後,學生在部分課程中仍有許多困惑,尤 其以高中公民第四冊的經濟學最常發生此種困惑。學生抱持著對經濟學的熱誠 研讀課程,在課程中學到了許多學理,卻苦無與生活連結的經驗或是應用的機 會。即使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增加許多體驗式課程或延伸教學也常礙於課程時數 與進度壓力,形成蜻蜓點水或是走馬看花的結果。綜觀高中經濟學的各個章節 可以發現,我國高中經濟教育在必修課程中以專冊教授經濟學概念,包含個體 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的基本觀念,選修課程中延伸教授更多總體經濟學與貨幣 銀行理論的課程內容。但對於學生來說,在考試取向的學校體制與社會氛圍下, 為了快速獲得分數,經濟學課程常淪為與數學計算相關的技術訓練,經濟學的 知識也變成斷裂的節點,沒有理論的支撐。在缺乏體驗與系統性的理解整理下, 學生無法把經濟學概念與實際生活狀況連結,更遑論將經濟推理與經濟知識應 用在生活當中。 3.

(12) 除學生學習與應用上的障礙,研究者在學校中也發現,學校中的同事對於 經濟學教授偏好也略有不同。在課程設計與教材編纂中,有許多同事曾給予我 幫助,部分同事認為在個體經濟學的概念中,以模型建構和計算為要,常會出 現大量的數學計算與推論;部分同事則認為,應以建構學生的經濟知識為主, 於是在講授中偏向以經濟史的方式建構經濟發展脈絡;又有部分同事認為,因 應國際化的時代,經濟教育應該多與國際接軌,因此在課程中多以國際貿易與 全球化互動作為教授的方向;而更多的同事則是在經濟知識、經濟推論與課程 進度當中捉襟見肘。過去使用同一份課綱的狀況下,每位教師都會有其教授的 脈絡與習慣,但面對全新的十二年國教課綱,現場教師多半認為負擔不減反增, 尤其是新課綱強調在高中階段總體經濟的概念需要加深加廣,使得現場教師必 須打亂過去的教學脈絡,重新建構課程體系。由於課綱僅能提供教師做為課程 設計目標的參考,無法建構課程真正的架構,也因此,研究者希望在撰寫本文 的過程中,了解現場教師對於經濟教育課綱的偏好,做為現場教師建構與設計 經濟教育課程的基礎。 在經濟全球化下,專業分工與知識經濟已經成為趨勢,也使經濟教育成為 現今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相較於世界各國,經濟教育在我國發展時 間較短,也諸多參考國外經濟教育經驗。因此,為確切瞭解經濟教育的意涵,本 研究擬借鏡發展較完整且全面的美國經濟教育作為參考,以了解經濟教育應具 備的實質內涵。美國於 1949 年成立「國家經濟教育聯合會」作為研究及發展經 濟教育的組織,並提出「美國經濟學基本概念教學架構表」作為引導經濟教育 課程設計與教學的指引。隨著時代推移,該組織於 1993 年改組為「美國經濟教 育協會」 ,並重新制定了經濟教育課綱,並於配合美國政府發布之「2000 年美國 教育目標法案」與其他相關部會及組織合作,制定「非強迫性的經濟學國家內 容標準(Voluntary National Content Standards in Economics,VNCSE)」,其內容相 比過去之教學概念架構表更加明確,除涵蓋經濟學原理與主張外,也將學習階 4.

(13) 段切分為學習標準、能力指標與課程指引等,使教學現場教之在課程設計時, 參考此課綱及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經濟教育重點。美國經濟教育協會不僅資源豐 富、發展悠久、長期進行經濟教育研究,也在美國推動經濟教育進入學校課程 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更為美國經濟教育學校課程設立標準,隨著時間更迭也 不斷修正相關內容以符合授課需求。因此,在我國經濟教育課程之經濟專業概 念與課程設計,或可借鑒發展悠久且完整之美國經濟教育協會課綱,以利相關 課程設計。 綜合上述,在全球化的推動下,未來學生須要與世界更加緊密的結合並了 解全球運作的脈動,也因此,掌握經濟知識與經濟推理的能力,勢必是未來教 育的重要核心概念。隨著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即將上路,前端教學現場教師必須 理解課綱內容並與過去的教學經驗結合,以形成適合學生學習之經濟教育教學 設計。為了使教師能夠在新課綱中把握經濟教育的概念,本文透過參考發展近 百年的美國經濟教育課綱內容設計相關問卷,釐清我國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經濟 教育課綱之重要性排序。透過此份經濟教育課綱重要性排序,評估目前教師對 課綱內涵的觀點與偏好差異,以做為經濟教育課程設計的分析基礎,使現場教 師在未來設計相關課程時能有所依據,並希望能提供未來經濟教育課綱修正時 參考依據。. 5.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 壹、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擬以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EE)發展之經濟教育 課綱作為研究基礎,其延伸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 了解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EE)經濟教育十二年級課程綱要(2016)之準則 與內容。 二、 了解不同背景變項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在 CEE 十二年級經濟教育 課程綱要課程標準(Standard)重要性排序的差異情形。 三、 探討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對 CEE 十二年級經濟教育課程綱要課程 標準重要性排序。 四、 探討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對 CEE 十二年級經濟教育課程綱要能力 指標(Benchmarks)重要性排序。 五、 歸納研究結果,提出發展我國高中經濟教育課程的具體建議。. 貳、研究問題 由於美國經濟教育課綱包含之課程標準與能力指標較多,全數採計分析將 使研究過於龐雜,因此,本研究將美國經濟教育課綱之內容進行分類整理,並 聚焦於課程標準進行差異分析,再輔以加權方式比較課程標準內之能力指標差 異。基於上述研究目的及問題限制所設立相關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的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在 CEE 十二年級經濟教育課程 綱要課程標準重要性排序的差異情形為何? 二、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在 CEE 十二年級經濟教育課程綱要課程標準重 要性排序的差異情形為何?. 三、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在 CEE 十二年級經濟教育課程綱要之能力指標 重要性排序的差異情形為何? 6.

(15) 參、研究假設 基於上述研究問題,考量課程標準與能力指標變項數量較多,以背景變項 進行差異排序後數量較龐雜,因此本研究將聚焦於課程標準之差異分析,並依 此設計研究假設,具體列出研究假設如下: 一、不同性別的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在 CEE 十二年級經濟教育課程綱要 課程標準重要性排序有顯著的差異。 二、不同年齡的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在 CEE 十二年級經濟教育課程綱要 課程標準重要性排序有顯著的差異。 三、不同學歷的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在 CEE 十二年級經濟教育課程綱要 課程標準重要性排序有顯著的差異。 四、不同任教地區的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在 CEE 十二年級經濟教育課程 綱要課程標準重要性排序有顯著的差異。 五、不同教學職務的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在 CEE 十二年級經濟教育課程 綱要課程標準重要性排序有顯著的差異。 六、不同教學年資的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在 CEE 十二年級經濟教育課程 綱要課程標準重要性排序有顯著的差異。 七、不同教授經濟教育課程興趣的雙北地區高中公民教師在 CEE 十二年級 經濟教育課程綱要課程標準重要性排序有顯著的差異。. 7.

(1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依據本研究的背景與目的,擬將研究範圍界定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我國雙北地區高級中等學校公民與社會科之現職教師為研究對象, 但不包含實習教師、私立學校及特殊學校之教師。.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美國經濟教育教育協會(CEE)發行的經濟教育課綱十二年級部分 為研究工具,分為「貨幣銀行」 、 「國民所得」 、 「經濟波動」 、 「政府職能」 、 「政府 政策」五個課程標準,且各有其對應的能力指標。.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在背景變項方面為性別、年齡、最高學歷、任教地區、教學職務、教 學年資及對經濟教育之興趣,探討此七項背景之雙北地區高中公民科教師對於 教授經濟教育課程綱要重要性排序的差異性。結果變項上則以 CEE 經濟教育課 綱中的課程標準: 「貨幣銀行」 、 「國民所得」 、 「經濟波動」 、 「政府職能」 、 「政府 政策」作為研究結果變項。.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可能面臨的研究限制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我國雙北地區高級中等學校公民與社會科之現職教師為研究對象, 但不包含實習教師、私立學校及特殊學校之教師。由於研究對象有其地域限制, 在研究結果上可能略有差異。. 8.

(17) 二、研究內容 本文研究中採取文獻分析探究以建構本文研究主題之基礎。經濟教育的目 標在於使學生具有相關經濟知識與推論能力,以使學生在面對生活周遭經濟問 題時能做出理性決斷和有效率的決策。隨著不同年齡階段,學生面臨的經濟問 題也略有不同,簡言之,在學校教育中對於學生應學習的經濟知識深度與廣度 應有不同。依據我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中,社會科領域綱要在國小、 國中及高中階段即有區分經濟教育需學習的課程目標。國小階段僅介紹經濟選 擇、儲蓄消費、分工合作與經濟變遷等基礎經濟生活概念,國中階段則由理論 切入介紹經濟學的基礎,直至高中階段才有對於經濟學運作的宏觀解釋。 研究者過去經驗中以高中公民教育為主,高中學生在離開校園即會面臨全 球化下的全球經濟連動,不論是選擇升學或是就業,學生勢必具備於宏觀經濟 學視野與經濟知識才能做出最合適的決策與選擇。因此,在本研究內容中,將 集中在討論高中經濟教學的內容,以宏觀角度分析的總體經濟學作為研究範疇, 盼能釐清高中經濟教育如何協助學生認識經濟問題並發展宏觀的經濟學視野。.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擬採用「問卷調查法」作為研究方法,並透過研究者參照美國經濟教 育協會(CEE)編訂「非強迫性的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Voluntary National Content Standards in Economics, VNCSE) 」的 K-12 經濟課程內容標準設計問卷,希冀透 過問卷調查方式蒐集並釐清雙北地區公民教師對於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EE)經 濟教育課程綱要層級分析研究。本研究方法由於本問卷設計尚未經過長期系統 性施測,且量化分析方式可能無法釐清受試者對象度優先順序的排序理由與原 因。. 9.

(1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依照題目,主要涉及的重要名詞有「經濟教育」、「經濟教育課程綱 要」、「層級分析」,是依序說明其定義如下:. 壹、經濟教育 經濟教育在培育現代公民中以為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使學生釐清經濟學 相關概念,也希望能使學生具備將經濟知識、推理與抉擇能力應用在生活中的 能力 (黃美筠,黃劍華,1999)。. 貳、美國經濟教育協會 「美國經濟教育協會」(the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CEE)為研究並發 展美國經濟教育的教材,並提供相關師資培育,設計符合時代所需的經濟教育 之組織。其發展之「非強迫性的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VNCSE)」為美國經濟教育 課程設計之準則(溫明忠,1999)。. 參、美國經濟教育協會經濟教育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注重學生學習經驗、強調統整與綜合並進行全方面的課程設計, 並發展以學生生活為中心的課程架構。透過民主參與及研究實徵,課程綱要以 融合學生經驗與知識為目標,發展學生具備相關技能(黃顯華、徐慧璇,2006)。 因此,經濟教育的課程綱要也應回歸到經濟學與生活經驗的結合,依照學生的 學習階段,設計符合生活經驗與經濟知識的課程,以培養學生具備面臨經濟相 關議題時獨立思考與分析的能力。本研究所提及之美國經濟教育協會之經濟教 育課程綱要指「非強迫性的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VNCSE)第二版」 。此標準具備 二十個經濟學內容標準,涵蓋經濟學必要的原理原則與基本主張;並將學習階 段切分為三階段,分別為四年級、八年級及十二年級,針對不同學習階段設定 應概念內容與應用能力技巧(徐采薇,2018)。. 10.

(19) 肆、層級分析 層級分析法(AHP)為一套在多目標中進行決策評估之方法,由美國學者 Tomas L.Saaty 提出,透過分析決策時的多個評估準則並進行重要性排序將問題 分層拆解並量化,以達到總和評估的成效 (Bhushan.Navneet.Rai&Kanwal, 2004)。 透過層級分析能將複雜且無脈絡結構的情況分解,並重新將變數轉為層級結構, 在依變數間的重要性賦予數值,進行綜合的結果判斷 (王進祥,盧新海,2014)。 簡言之,透過層級分析,可以將決策中的重要性衡量標準量化做為比較之依據, 並做出最適當之結論。. 11.

(20) 12.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照研究主題進行相關文獻的分析與探究,透過歸納與整理,建構經 濟教育的內涵,透過分析美國經濟教育課程綱要進一步了解我國經濟教育發展 現況,統整國內對經濟教育的相關研究以充實相關資訊,最終探究層級分析法 的應用與發展的可能。據此,本章依序分節為: 「經濟教育的內涵」 、 「美國與我 國中學經濟教育課程內容發展」、「經濟教育相關研究」、「層級分析法應用」四 部分討論。. 第一節 經濟教育的內涵 經濟學係指研究人類進行的經濟選擇行為的社會科學,並透過社會科學方 法研究人的行為如何影響社會運作(張清溪、許嘉棟、張鶯釧、吳聰敏,2016)。 人類進行經濟選擇行為的原因在於資源具有稀缺性,而人類的慾望卻是無窮的, 為了使資源達到有效的分配與應用以滿足慾望,進行選擇行為的經濟決策即成 為經濟學研究核心目標。 經濟學觀察的經濟行為起源於個人在生活當中各種抉擇與判斷,當個人在 生活中進行各種抉擇時,正是在考量如何對有限資源進行有效分配與應用,透 過抉擇配置資源運用來滿足個人生活與達成的目的,也因此,經濟決策的應用 起源於個人生活,使用的範圍不僅止於學術探究而常見於個人生活當中。為使 民眾在面臨複雜問題時能進行抉擇,經濟知識與推理能力的訓練必不可少。我 國學者黃美筠(2002)認為,經濟教育對於公民教育與社會教育不可或缺,並能成 為公民在生活中思考與推理行為決策時的依據。由於資本主義的普及以及消費 行為的頻繁發生,公民早在就學階段就已與經濟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及早落 實經濟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的趨勢,也彰顯經濟教育在培育現代公民成為不可 或缺的一環。. 13.

(22) 經濟教育的目標除了使學生釐清經濟學相關概念,也希望能使學生具備將 經濟知識、推理與抉擇能力應用在生活中的能力 (黃美筠,黃劍華,1999)。據 此可知,經濟教育的核心在於經濟學概念、經濟推理運作以及連結生活的能力。 以下研究者將試圖歸納國內外學者對經濟教育內涵的定義,以釐清經濟教育的 功能與目標,並概述我國經濟教育實施現況,用以思考我國經濟教育發展的可 能。. 壹、國內外學者對經濟教育內涵的定義 經濟學的核心在於人類經濟行為的運作,常見於生活中的各種抉擇,可以 說是現代公民應該具備的基礎知識。據此,國內外各國無不重視將經濟教育融 入學校教育課程當中,透過設立獨立學科或相關課程教授經濟知識,以培養公 民具有相關的經濟常識與推理能力。 國內外學者對於經濟教育的定義略有不同。Banaszak (1982)認為,經濟教育 的目標在於使學生以經濟學的思考方式做出合理決策,並具備客觀分析經濟問 題的能力。Saunders (1984)則認為,經濟教育能使學生透過了解經濟學知識做出 理性判斷而成為有效率的決策者,並在進入社會後呈了解身為公民應負起的社 會責任。黃美筠 (1996)在探究美國經濟教育發展時,定義經濟教育應為教導學 生經濟概念知識和應用經濟推理進行經濟選擇,使學生能合理分析經濟問題並 且做出理性思考後的經濟抉擇,已成為具有國際觀、社會責任感以及積極參與 公共事務的公民。王若文 (1993)認為,經濟教育是教導學生理解經濟概念並能 對經濟問題進行分析、推理及選擇,使之成為經濟知識分子的一環。溫明忠 (1999)則認為,經濟教育有別於單獨教授經濟學知識,必須根據學生對經濟概念 理解的發展狀況採取合適的教材教法,以利學生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問題, 使學生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並且參與公共事務。林麗婷、黃美筠 (2014)則認. 14.

(23) 為,經濟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個人成為能做出良好經濟決策的能力,使每個公 民皆能理性面對並且做出明智決定,以處理人生中的經濟問題。 統整上述學者定義,經濟教育應同時具備教導經濟知識與應用經濟推理與 生活的能力以解決不同階段面臨的經濟問題,培養具有社會參與行動的公民。 據此,研究者將界定經濟教育為「透過教育培養學生具備經濟知識與推理能力, 使其能對面臨的經濟問題做出理性合宜抉擇、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貳、經濟教育的目標 經濟教育的目標在學者研究中略有歧異,以目標而言可分為增進效益及建 構公民意識兩類。部分學者認為經濟教育應以傳遞正確的經濟知識為目標,以 使學生能以正確的經濟知識面對經濟問題並做出理性判斷,提升個人以及社會 效益。與此同時,部分學者亦認為,除傳遞正確經濟經濟知識外,擁有正確經濟 知識的學生能夠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判斷與抉擇,也了解自己應該為社會整 體付出相當的責任,成為有責任意識的公民。據此,以下分別討論兩種不同類 型功能與目標的立論:. 一、經濟教育目的在於增進效益 個人在生活中的決策會運用經濟推論,以滿足在社會中扮演的消費者、工 作者、投資者或企業家角色,並做出與角色身分相符的經濟決策。又由於社會 是由社會中的個人組成,社會效益也就是社會中個體產出的效益延伸,當個人 在社會中做出決策獲得的效益,也能成為國家和社會的總體效益。若民眾具備 經濟知識,即能夠做出有效率的理性經濟決策提升個人效益,並進一步提升社 會總體效益。據此,為了有效提升經濟知識,也應將經濟教育融入到普及性的 學校教育當中。. 15.

(24) 此一概念在美國經濟教育全國特別委員會(National Task Force on Economic Education,NTFEE)於 1961 的報告中亦有提及,該組織認為,為了培養民眾經濟 知識與有效決策的能力,在中等學校當中實施經濟教育是最佳場所。由於多數 人在生活中較難接觸具備專業的經濟知識與經濟教學,中等學校的經濟教育也 常成為多數人學習經濟概念的單一領域(黃美筠,1998)。為了使經濟概念有效傳 遞,學校內的經濟教育也需透過不斷改善教材、教法及內容才能符合學生的學 習經驗與實際的生活狀況,與此同時,透過學校中的經濟教育也使學生擁有經 濟推理與判斷的能力用以解決各種類型的經濟問題 (Walstad, 2001)。據此,經濟 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個人效益,也能提升社會整體效益。. 二、經濟教育的功能與目的在於建構公民意識 在全球化的時代下,世界變動遠比學校教育中能夠預測的快速,為了使學 生在離開學校後也能變對快速變動的世界,應以提供面對問題的解決方法為目 標。全球化透過貿易與交流打破過去國與國之間的屏障,並以各種傳播媒介的 方式將資訊快速傳遞,建構打破時空關係的交流活動。也因此,全球化使世界 透過資訊科技的方式形成共時性,消除空間隔閡,導致傳統國與國間的權力關 係解構,並以社會網絡的方式再次重整成全新的世界樣貌。在國與國間權力關 係解構後,乍看世界回到由個人主體主導的樣貌,但實際上,全球化反而將資 本主義推到極致,權力不再透過統治力量集中於國家,而是透過經濟貿易落入 具有龐大資本的財閥手中。時至今日,全球性的經濟體系由財閥與資本家主導, 許多跨國企業甚至能夠主導國家政治甚至影響國際政治的運作。在這樣由經濟 推動的世界下,個體若不具有對於全球化與宏觀經濟的認知,便會在這經濟全 球化的時代中處於劣勢,形成經濟難民 (Ikenberry, 2007)。 近代全球經濟環境透過全球化連動,除了帶來國際分工與自由市場貿易外, 也同時導致全球風險連動,當一國經濟風險爆發時,即會透過全球化影響全球. 16.

(25) 經濟局勢的變遷。舉凡 1929 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1953 年的美國經濟危機、 1970 年代的美元危機、1980 年代的石油危機、拉丁美洲在務危機、1990 年的日 本資產泡沫化、亞洲金融風暴及 2007 年的金融海嘯等,都展現經濟全球化下的 風險連動狀態。公民必須了解,在全球連動的國際社會中,只著眼在個人或是 一國的運作狀態是不足的,為了使學生能面對快速變動的世界,了解國際社會 的運作,是必須要由影響最大的經濟著手。而經濟教育,正能夠提供分析與理 解世界狀快的經濟知識與經濟推理,並能夠幫助學生以經濟學的角度衡量並判 斷事物。經濟教育能訓練學生邏輯推理與分析思辨能力,與社會學科與公民教 育中強調的公民素養不謀而合,也因此,經濟教育屬於社會學科公民教育中不 可或缺的一環 (黃美筠,1998)。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專業分工概念的興起以及知識經濟的重要性提升, 在學校教育中的課程專業度也逐漸提升,為使學生在學校教育中達到有效學習 知識與情意技能培養,我國對於教師的專業要求也逐漸提升 (黃顯華、徐慧璇, 2006)。所謂專業,是指受過特定訓練後,能夠應用專門知識、技能及敬業精神, 並能以此執行職務。為了使教育人才專業化,我國長久以來採取師資培育認證 的制度,以培育具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態度的合適教育工作者。為培育 適合進行公民教育之人才,我國也在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科師資培育課程中增 設相關的經濟專業科目,以使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能 (張 明偉,2011)。 簡言之,經濟教育在國內外皆被認為是重要的學校課程內容,惟相關經濟 教育在國外早已蓬勃發展,而台灣地區則較晚起步,尤其以我國高中階段而言, 直到在 2005 年公布之 95 暫綱中奠定經濟課程為專章授課。由於經濟教育具備 高專業性,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適當引導,我國也在高中公民教師師資 培育課程中納入經濟教育的專業科目,以培育相關知能。為因應社會變遷,教 育部於 2016 年提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將國民基本教育期程由過去 17.

(26) 的九年延長至十二年,使國民能獲得更全面的知識。根據本文研究之目的,研 究者將試圖參考經濟教育發展較成熟知美國經濟課程內容探討與我國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中經濟教育課程同異,以建構我國學生適合的經濟教育課程方向。. 18.

(27) 第二節 美國與我國中學經濟教育課程內容發展 課程綱要注重學生學習經驗、強調統整與綜合並進行全方面的課程設計,並 發展以學生生活為中心的課程架構。透過民主參與及研究實徵,課程綱要以融 合學生經驗與知識為目標,發展學生具備相關技能 (黃顯華、徐慧璇,2006)。 因此,經濟教育的課程綱要也應回歸到經濟學與生活經驗的結合,依照學生的 學習階段,設計符合生活經驗與經濟知識的課程,以培養學生具備面臨經濟相 關議題時獨立思考與分析的能力。. 壹、美國經濟教育內容發展 為設計符合時代所需的經濟教育,美國於 1949 年成立「國家經濟教育聯合 會」(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JCEE)研究並發展美國經濟教育的教 材,並提供相關師資培育,並提出「美國經濟學基本概念教學架構表」(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Basic Concepts, FTBC)作為教師教學以及課程設計的指 引。隨著對經濟教育的重視興起,1960 年代更集結了經濟專家與學校教師進行 更進一步的經濟課程研究,結合教師的教學經驗與經濟專家的建議,修正經濟 教育的課綱以符合學生能力與學習情境。隨著經濟發展與世界變遷,JCEE 於 1993 年更名為「美國經濟教育協會」(the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CEE), 也針對多次修正的 FTBC 進行調整,建構符合幼稚園到十二年級學習階段的課 程架構 (溫明忠,1999)。 在即將邁入千禧年之際,美國政府將經濟教育列入發布之「2000 年美國教 育目標法案」當中,透過美國經濟教育協會與其他相關部會組織合作,研發新 的經濟課程內容標準,此標準即為「非強迫性的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Voluntary National Content Standards in Economics, VNCSE)」。此標準具備二十個經濟學內 容標準,涵蓋經濟學必要的原理原則與基本主張;並將學習階段切分為三階段, 分別為四年級、八年級及十二年級,針對不同學習階段設定應概念內容與應用 19.

(28) 能力技巧 (方詠菁、黃美筠,2002)。隨著時代的演變,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EE) 又於 2010 年再次修正 VNCSE 的標準內容,雖維持二十個經濟學內容標準,但 調整了學習階段的配置與部分章節架構 (徐采薇,2018)。 為了釐清美國經濟教育協會對於現今學生應理解的經濟常識認定,下表 2-1 係針對「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進行內容標準與階段學習指標的年級配置 分析,此處「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係指由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ouncil for Economic Education, CEE)針對 K-12 階段發布之「非強迫性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 (Voluntary National Content Standards in Economics, VNCSE)」第二版,經由研究 者整理後,做為我國發展經濟教育課程之參考,以利建構我國經濟教育課程。 在表 2-1 中可知,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將學習階段分為三級,分別為 4 年 級前、八年級前、12 年級前須學系的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在不同階段設定是由 具體實例漸進發展成抽象概念的理解,也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在各標準 中除了列舉課程標準(Standard)外,實際上也列入各課程標準下應該達成的能力 指標(Benchmarks),以利實際授課時教師能夠規劃並設定檢核標準。在課程標準 的設計上,標準 1 至標準 10 及標準 14 主要針對經濟學中個體經濟學的概念進 行敘述,包含稀少性、決策、分配誘因、貿易、專業化、市場與價格、價格角色、 競爭與市場結構、機構、企業創業等。這十項標準,在四年級前學生必須具備一 定程度的基礎認識並能在生活中辨識,至八年級時逐漸開始與抽象的概念連結 並應用在基礎生活中,而十二年級時則開始以更宏觀的角度觀察各些經濟概念 在社會中的運作。標準 11 至標準 20 則是以總體經濟學的概念為主,包含貨幣 與通貨膨脹、利率、所得、經濟成長、政府作用與市場失靈、政府失靈、景氣波 動、失業與通貨膨脹、財政與貨幣政策等。這些標準中,利率、政府失靈、景氣 波動這些觀念是在八年級標準中新增、財政與貨幣政策則在十二年級新增,也 顯示了在課程標準設置時將抽象概念至於認知較完整的年齡階段發展。. 20.

(29) 表 2- 1 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VNCSE)課程標準與階段學習指標年級配置 標準序. 課程標準. 4 年級. 8 年級. 12 年級. 標準 1. 稀少性.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2. 決策.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3. 分配.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4. 誘因.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5. 貿易.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6. 專業化.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7. 市場與價格.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8. 價格角色.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9. 競爭與市場結構.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10. 機構.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11. 貨幣與通貨膨脹.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12. 利率. 增設. 加強. 標準 13. 所得.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14. 企業創業.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15. 經濟成長.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16. 政府作用與市場失. 增設. 加強. 再加強. 靈 標準 17. 政府失靈. 增設. 加強. 標準 18. 景氣波動. 增設. 加強. 標準 19. 失業與通貨膨脹. 加強. 再加強. 標準 20. 財政與貨幣政策. 增設. 增設. 資料來源:引用及整理自張詠菁、闕雅文(2012),徐采薇(2018)、CEE(2010)。 註: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能力指標支原始內容內容整理於附錄二。 21.

(30) 統整美國經濟教育協會的經濟課綱可以發現,從四年級開始進行經濟教育 課程,主要以個體經濟學的課程為主,自八年級開始新增較多總體經濟課程, 十二年級則多以加強概念為主。由於此課綱涉及領域廣泛,礙於篇幅與研究者 能力限制,無法採用全數標準作為研究範圍,故將參考我國現行經濟教育課綱 之內容進行標準及能力指標整理,並將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能力指標支原 始內容內容整理於附錄二。我國現行的十二年國教課綱中,參考美國經濟教育 課綱與我國經濟教育課綱後,將美國經濟教育課綱的標準作部分整理,一併於 下進行敘述。. 貳、我國高中經濟教育發展沿革 我國經濟學進入學校教育時間與歐美各國相比仍屬短淺,早期我國並未將 專業的經濟教材加入課程內容,直至 1986 年開始實施國民義務教育時,才於中 等學校的課程中新增與國民生活相關的經濟教材與課程標準。並於 2005 年公布 之「普通高中課程暫行綱要」(通稱 95 暫綱)中合併高中課程中原有之「公民」 、 「三民主義」及「現代社會」社會三科,形成「公民與社會科」 。95 暫綱原定於 2009 年逐次施行,但由於我國政治情況影響,此課綱在施行後不久即被要求全 面檢討,在多次研議後,教育部重新公布「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2010 年施 行(通稱 99 課綱)。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除了制定總綱以利學校規劃課程外, 也分述各單一學科的課程綱要,使科目內容、涉及範圍、基本理念、學習階段有 了更明確的劃分。後我國於 2013 年提出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調整版,但因與社 會共識分歧較大,在施行中屢受質疑,遂於 2016 年廢止而回復實施 99 課綱。 要在課程制度外,大學聯招常委會也於 2006 年決議在大學入學之指定科目考試 納入「公民與社會科」 ,也使公民與社會科在當時重視升學主義的教育氛圍中逐 漸被看見(張茂桂,2009)。以公民與社會學科而言,95 暫綱與 99 課綱中的內涵. 22.

(31) 開始朝向社會文化、政治、法律與經濟四個面向發展,包含六個單元並區分為 必修與選修,分別於不同學年實施。 表 2- 2. 95 暫綱與 99 課綱單元內涵比教. 必修單元. 選修單元. 95 暫綱. 99 課綱. 一. 心理、社會與文化. 自我、社會與文化. 二. 教育、道德與法律. 政治與民主. 三. 政府與民主政治. 道德與法律規範. 四. 經濟與永續發展. 經濟與永續發展. 一. 現代社會與法律. 現代社會與法律. 二. 民主政治與經濟. 民主政治與經濟.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2010)、公民與社會學科中心(2015) 由表 2-2 可知,以我國而言,95 暫綱及 99 課綱當中,都將經濟學科獨立為 單一單元進行教授,以利學生建構學習經驗。也可見我國課程綱要隨著教育改 革逐次修正,加入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學科內容,使學生能在學校教育階段 培養未來能力。. 參、我國經濟教育課程發展現況 我國對於經濟教育的重視略晚於國外之發展,自意識到經濟教育之重要性 後,逐漸將經濟教育以分散的方式融入至課程當中,新增與國民生活必需的經 濟教材 (溫明忠,1999)。自 2001 年起,我國逐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並在國中 小社會領域課程中對經濟教材加以著墨,但與高中社會領域課程綱要銜接不良, 導致同一經濟知識內容在國高中重複,壓縮其餘課程內容與授課時數。為解決 課程重複之問題,教育部遂於制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綱時定調減 少重複課程,以銜接的方式作為國高中相同範圍課程內容標準訂定的原則。. 23.

(32)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綱 (2018)在基本理念部分即定義:「社會. 領域的主要教育功能為傳遞文化與制度,培養探究、參與、實踐、反思及創新的 態度與能力;其理念在於涵育新世代的公民素養,以培育公民面對各種挑戰時, 能做出迎向『共好』的抉擇,並具社會實踐力。」為實現此理念,社會領域公民 科的學習將以建構個人主體與基本知識、發展社會參與素養及提升獨立思辨與 決策能力為目標進行設計,在課程內容的學習內重點規劃上則朝向培養自主行 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的公民素養。為使為國中、高中教育階段在銜接過程 中減少重複,社會領域課綱在公民與社會科的學習內容與條目採並列方式以利 區分國高中課程內容差異。下表 2-3 及表 2-4 為研究者針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 育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中有關經濟教育相關的課程內容做部分統整。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公民科中的經濟教育課程分布於必修課程與 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當中,必修課程為國高中皆有的課程內容,加深加廣選修則 是高中階段新增的專業領域加強課程,透過必修與加深加廣選修的區分,讓學 生德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選修,也給教師在課程中更多的課程彈性得以傳遞 專業知識。在整理過程中,研究者以高中課程為中心,並比較同一課程項目在 國中與高中階段間的關係。研究者統整必修課程後發現,必修課程中包含資源 有限與分配、誘因、交易與專業分工、供給與需求、國民所得、市場機能與價格 管制、市場競爭、外部成本、貿易自由化等,其中,供給與需求、國民所得、市 場機能與價格管制、外部成本、貿易自由化為高中階段新增,其餘則為國中階 段的延伸加強。加深加廣選修課程中,包含物價膨脹、薪資與勞動市場、景氣波 動與失業、利率與固定投資、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等,其內容與國中階段相比, 皆為高中階段新增之概念。 據此可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公民科中對於經濟教育的概念, 國中階段是以與學生經驗的連結較多的基礎經濟概念出發,在高中階段再加入 更多抽象與宏觀的觀念認識,以使學生在具備基礎知識後,能夠運用生活中的 24.

(33) 經驗和知識連結社會現況。在高中階段的加深加廣課程更是以宏觀的總體經濟 學概念為核心,加強學生對整體經濟運作的概念與知識,透過總體經濟的內容, 連結其他公民學科內容,建構對全球化國際社會的正確認識。 由表 2-3 可知,我國將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中的 經濟教育條目,與 CEE 之 VNCSE 標準相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經濟教育部 分,與國中階段相比,在高中階段(包含必修課程、加深加廣選修課程)新增部分 為:供給與需求、國民所得、市場機能與價格管制、外部成本、貿易自由化、物 價膨脹、薪資與勞動市場、景氣波動與失業、利率與固定投資、中央銀行與貨幣 政策。以經濟學的分類方式來看,高中課程中新增部分較偏向總體經濟學研究 範疇。研究者據此整理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之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分 布如下表 2-4。. 25.

(34) 表 2- 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學習領域課綱公民科高中部分經濟教育內容 必修課程 課程條目. 課程條目. 與國中課. 編號. 內容. 程之關係. 課程項目 資源有限. 廠商與政府有什麼資源?如何決定資 公 Bl-Ⅴ-1. 與分配. 加強 源的用途?. 公 Bm-Ⅴ-1 誘因. 價格高低對誘因的影響。 政府政策如何影響誘,進而改變人民. 加強. 公 Bm-Ⅴ-2 行為? 交易與專. 公 Bn-Ⅴ-1. 專業分工的影響。 加強. 業分工. 公 Bn-Ⅴ-2. 決定一國進出口某項商品的主要因素 消費者對某單位產品的願付價格是如. 公 Bo-Ⅴ-1 何決定的? 公 Bo-Ⅴ-2. 某產品的市場需求線是如何決定的? 需求的變動與需求量的變動有什麼不. 公 Bo-Ⅴ-3 供給與需. 同?. 求. 廠商某單位產出之願售價格如何決. 新增 公 Bo-Ⅴ-4 定? 公 Bo-Ⅴ-5. 某產品的市場供給線是如何決定的? 供給的變動與供給量的變動有什麼不. 公 Bo-Ⅴ-6 同? 公 Bq-Ⅴ-1. 國民所得如何衡量?. 公 Bq-Ⅴ-2. 國內生產毛額如何衡量?. 公 Bq-Ⅴ-3. 國民所得與國內生產毛額的關係。. 國民 所得. 26. 新增.

(35) 公 Ce-Ⅴ-1. 市場價格如何決定?. 公 Ce-Ⅴ-2. 市場機能如何影響資源分配?. 市場機能 為什麼經由市場機能可以達到經濟效 與價格管. 公 Ce-Ⅴ-3. 新增 率?. 制 為什麼政府的價格管制會降低經濟效 公 Ce-Ⅴ-4 率? 單一廠商漲價與所有廠商聯合漲價之 公 Cf-Ⅴ-1 效果有何不同? 市場競爭. 加強 為什麼政府需要關心廠商的聯合漲 公 Cf-Ⅴ-2 價? 公 Cg-Ⅴ-1. 外部成本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外部成本. 新增 公 Cg-Ⅴ-2. 政府如何解決外部成本的問題?. 公 Df-Ⅴ-1. 為什麼會產生貿易自由化? 貿易的管制與開放對哪些人有利?對. 貿易自由. 公 Df-Ⅴ-2 哪些人不利?. 新增. 化 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間所扮演的角色 公 Df-Ⅴ-3 有哪些? 加深加廣選修課程 課程條目. 課程條目. 與國中課. 編號. 內容. 程之關係. 公 Fa-Ⅴ-1. 經濟成長率對人民有何影響?. 課程項目. 公 Fa-Ⅴ-2 物價膨脹. 比較各國的國民所得時,為何要使用 購買力平價指數?. 公 Fa-Ⅴ-3. 如何衡量生活成本的變動?. 公 Fa-Ⅴ-4. 物價膨脹的原因有哪些? 27. 新增.

(36) 勞動市場的薪資如何決定? 公 Fb-Ⅴ-1. 為什麼受薪者關心的是實質薪資,而 非名目薪資?. 薪資與勞. 政府訂定基本工資對勞動市場可能造 公 Fb-Ⅴ-2. 動市場. 新增 成什麼影響? 工廠外移、國際移工增加、生產的自. 公 Fb-Ⅴ-3. 動化與服務業數位化,如何影響本地 勞動市場?. 公 Fc-Ⅴ-1. 為什麼國外的景氣衰退會導致臺灣也 出現景氣衰退?. 公 Fc-Ⅴ-2. 景氣衰退對於薪資與就業有哪些影. 景氣波動. 響?. 與失業. 失業可分為哪幾種類型?失業率如何. 新增 公 Fc-Ⅴ-3. 衡量? 公 Fc-Ⅴ-4. 「怯志工作者」為什麼會影響失業 率? 可貸資金市場上,哪些人是主要的需. 公 Fd-Ⅴ-1 利率與固. 求者?哪些人是主要的供給者? 新增. 定投資. 公 Fd-Ⅴ-2. 資金借貸的價格為何?. 公 Fd-Ⅴ-3. 景氣波動如何影響利率?. 公 Fe-Ⅴ-1. 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廠商的固定投資?. 中央銀行 為什麼寬鬆貨幣政策有提振景氣的效 與貨幣政. 公 Fe-Ⅴ-2. 新增 果?. 策 公 Fe-Ⅴ-3. 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資料來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 (教育部,2018) 。 28.

(37) 表 2- 4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之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分布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 個體經濟學概念. 總體經濟學概念. 綱課程 誘因、交易與專業化生 產、供給與需求、市場 必修課程. 國民所得、貿易自由化 機能與價格管制、市場 競爭、外部成本 物價膨脹、景氣波動與 失業、利率與固定投. 加深加廣選修課程. 薪資與勞動市場 資、中央銀行與貨幣政 策. 高中新增概念數目. 3. 6.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6),研究者自行統整 。. 透過上述表 2-4 之整理可以發現,我國經濟教育中總體經濟部分的概念皆 於高中階段新增,因此,本研究將研究範圍將聚焦總體經濟。為瞭解我國課綱 總體經濟設計是否得宜,研究者透過比較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高中新增的總體經 濟 部 分 與 發 展 悠 久 之 美 國 經 濟 教 育 協 會 (CEE) 美 國 經 濟 學 國 家 內 容 標 準 (VNCSE)課綱中總體經濟,發展建構於美國經濟教育課綱上總體經濟課綱標準。 在比較 CEE 經濟教育課綱(VNCSE)與我國課綱後,研究者試圖進行課程標準合 併,並與我國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公民科經濟教育課成分布範圍比較,最終整 理成研究合併之課程標準如下表 2-5。. 29.

(38) 表 2- 5 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VNCSE)與我國課程標準整理與比較 VNCSE 總體經濟相關課. 我國課綱經濟. 我國課綱經濟教. 研究者合併後. 程標準. 教育課程分布. 育課程項目. 之課程標準. 標準 11:資金和通貨膨脹. 物價膨脹、利率 加深加廣課程. 貨幣銀行. 標準 12:利率. 與固定投資. 標準 13:所得. 國民所得、交易 必修課程. 國民所得. 標準 15:經濟成長. 與專業分工 薪資與勞動市. 標準 18:經濟波動 加深加廣課程. 場、景氣波動與. 經濟波動. 標準 19:失業和通貨膨脹 失業 市場機能與價格 管制、市場競 爭、外部成本、 貿易自由化. 標準 16:政府作用和市場 失靈. 必修課程. 標準 17:政府失靈. 政府職能. 中央銀行 標準 20:財政和貨幣政策. 加深加廣課程. 與貨幣政策. 政府政策. 資料來源:VNCSE (CEE, 2010)、研究者整理。 針對 VNCSE 課綱進行分析與研究後,研究者整理出與總體經濟概念相關 的課程標準,自標準 11 開始,包含:資金和通貨膨脹、利率、所得、經濟成長、 政府的作用和市場失靈、政府失靈、經濟波動、失業和通貨膨脹、財政和貨幣政 策,共九項課程標準。在各項課程標準中,有更詳細的能力指標與說明,經過整 理後,研究者將概念相似的標準統整合併,以總體經濟中的貨幣銀行、國民所 得、經濟波動、政府職能、政府政策作為分類依據,更進一步整理相似的能力指 標,發展成研究問卷。 美國經濟教育協會是當今經濟教育的權威機構,在課程研究和調查中也具 備縝密細緻規劃與長期實施,具有相較於我國更全面的經濟教育實踐經驗。美. 30.

(39) 國經濟教育協會的經濟教育課綱發展悠久,並因應世界趨勢不斷延攬專家學者 投入修正,應可作為我國在經濟教育課綱設計之借鏡。因此,本次研究以美國 經濟教育協會之經濟課綱作為研究基礎,透過分析美國經濟教育課綱之內容並 進行層級化分析,建構相關的重要性排序問卷,做為我國未來經濟教育課綱及 課程設計之借鏡。. 31.

(40) 第三節 經濟教育相關研究 透過經濟教育能夠培養有經濟知能、具備經濟推理能力並能夠連結生活經 驗的公民,各國政府無不投入精力在學校教育階段進行經濟教育的實施,學校 中的經濟教育已成為最重要的培育方式。因此,研究者透過文獻整理,試圖釐 清與學校中的經濟教育相關文獻,以作為本研究之立論基礎。. 壹、國內經濟教育相關研究文獻 我國早期課程並未設置經濟教育相關學科,也未有專門使用之「經濟教材」 , 顯示我國早年並不重視經濟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發展。雖在職校早已有簿記、 會計相關學科,但與經濟學之連結甚少,以實用取向為主。在學科部分則至 1986 年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後,才有經濟知識散見在教材當中。在研究者搜尋國 內期刊文獻資料庫後,蒐集自 1990 年代以降與經濟教育相關之研究,釐清國內 經濟教育發展的脈絡與可能經濟教育研究發展的方向。 表 2- 6 國內經濟教育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份. 研究題目. 研究摘要. 王若文. 1993. 臺北市國中生經濟. 1.. 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國中生對經濟問題持有正向與積 極態度,但在經濟認知上不理 想。. 2.. 學生經濟認知上有高社經地位優 於中低社經地位的差距,顯示家 庭對經濟認知具重要性。. 黃美筠. 1998. 從經濟教育的立論. 1.. 經濟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環,能. 基礎探討中學經濟. 夠提供社會與個人雙重效益,並. 學教學的內涵. 使公民能夠適應世界經濟。. 32.

(41) 2.. 中學納入經濟教育有助於培育中 學生基本經濟概念,並建構能應 用於生活的經濟推理能力。. 黃美筠. 1999. 黃劍華. 臺灣地區公立國小. 1.. 我國國小階段經濟教育課程設計. 高年級學生經濟知. 多不符合經濟教育理論中對兒童. 識之評量. 經濟教育認知的概念。 2.. 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國際經濟概念 的理解較差,對總體經濟概念的 理解較佳。. 蕭碧惠. 2000. 國中公民與道德科. 1.. 經濟學之特色在於其理論可應用. 基本經濟認知之研. 於不同問題,是現代公民在社會. 究─以台北地區為. 應對進退經具備之能力。. 例. 2.. 教師經濟認知與教學經驗會影響 教學成效。. 方詠菁. 2002. 黃美筠. 高中公民科教師對. 1.. 經濟學教材內涵需 求之研究-以台灣. 經濟教育課程應有專業機構進行 課綱及課程研發。. 2.. 中部地區為例. 調查後發現高中公民科教師的經 濟專業背景不理想,導致對教材 掌握度不高。. 黃美筠. 2002. 國三學生對公民與. 1.. 研究蒐針對學生學習經濟教材進. 道德科經濟教材經. 行資料蒐集,採用經濟知識測驗. 濟認知成效之評估. 進行前後測顯示,在學習經濟教. -以附加價值法探. 材後,學生的經濟知識有提升。. 討. 33.

(42) 2.. 學生在經濟內容類目中答對比例 最高為基本經濟概念,最低為總 體經濟概念。認知層次中以理解 層次最高,其次為應用層次,最 低則為知識層次。. 張明偉. 2011. 現職高中公民與社. 1.. 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多半具備. 會科教師經濟教育. 經濟教育課程知識,包含專門學. 專業知能研究. 科知識、教學方法與專業態度。 2.. 教師在經濟課程教學方面應有共 同的素養與能力,保持專業教學 態度、興趣及專業進修。. 張詠菁. 2012. 闕雅文. 基本經濟概念教學. 1.. 本研究透過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實. 融入國小四年級社. 驗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童對基本經. 會學習領域課程實. 濟概念的學習成效。. 施成效之研究. 2.. 基本經濟概念課程的實施能夠提 升學童在「稀少性與選擇」、「機 會成本與抵換關係」、「生產 力」、「交易貨幣與相互依存」、 「整體經濟概念」的學習成效。. 林麗婷 黃美筠. 2014. 國中公民與道德科. 1.. 教師經濟教育專業 能力之研究─以高. 國中公民教師的經濟教育訓練不 足,需進行更多在職進修。. 2.. 雄地區為例. 教師需要專業的經濟教育支援, 包含教科書內容增強、專家學者 諮詢、進修管道等等。. 34.

(43) 林佩君. 2018.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 1.. 十二年國教經濟教育課綱的重要. 育社會學習領域經. 性排序前三序為「資源有限與分. 濟教育新課程綱要. 配」、「教義與專業化生產」及. 之層級分析─以雙. 「市場競爭」。. 北地區國中公民科. 2.. 教師為例. 應以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融合經 濟相關知識,在逐漸發展出抽象 的經濟概念。. 徐采薇. 2018. 九年一貫社會學習. 1.. 參考美國「非強迫性的經濟學國. 領域經濟教育課程. 家內容標準(VNCSE)」設計九年. 綱要層級分析─以. 一貫經濟教育課綱問卷,並研究. 桃園市國中公民教. 國中公民教師對經濟教育的重要. 師為例. 性差異。 2.. 國中公民教師對四大主題排序為 個體經濟概念、總體經濟概念、 基本經濟概念級政府職能。. 貳、文獻評析 整理文獻後可知,透過經濟教育能顯著提升學生經濟知識與經濟推理能力。 除學校教育外,要提升經濟知識需仰賴家庭社經背景,若要全面性的培育社會 中具有經濟知識與經濟推理能力之公民,必須透過學校教育進行教學。作為學 校教學現場的教師需要具備經濟相關專業知識,並透過各種方式進修以更新並 增進經濟專業知識。除專業能力外,也需要培育教師對於經濟教育的興趣與正 確的專業態度,並正確理解不同階段學生需要不同類型經濟教育課程。因此, 在經濟教育的課綱中,必須依據學生的程度進行經濟知識的分層,另外,在師 資培育中,也應該增進經濟專業的相關知識,並提供在職教師專業進修。. 35.

(44) 分析文獻後發現,美國經濟教育協會(CEE)聯合其他經濟教育組織制定符 合「2000 年美國教育目標法案」之經濟教育課綱(VNCSE),其旨在說明在學校 經濟教育課程應如何訓練學生成為具有基本經濟知能的公民。在 VNCSE 中,按 照不同年斷區分層級,並在敘寫中分為兩部分,以內容陳述說明經濟學之概念; 於預期指標說明學生應了解的概念內容與應用能力技巧展現。VNCSE 之預期指 標敘寫與我國 108 課綱經濟學類似,在發展上相較我國課綱更加悠久且完整; 在學習設計的課程分層上,針對經濟學概念採取螺旋式加深加廣的課程設計並 分為四年級、八年級與十二年級三分層,相較於我國僅於國中與高中教授有更 完整的課程規劃與設計;在經濟學概念中,VNCSE 針對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 學一共列出了 21 項課程標準並詳細說明概念內容及學生表現指標,我國 108 課 綱也針對相關概念區分為 14 項標準並以問句方式敘寫學生應理解之概念。我國 108 課綱經濟部份與美國 VNCSE 比較後可知,VNCSE 課綱發展較久、分層較 細、經濟概念與能力指標也較完整,也因此,在分析文獻後研究者認為,採取 VNCSE 作為問卷設計基礎應能提供更完整且全面的調查。. 36.

(45) 第四節 層級分析法應用 層級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於 1971 年由美國匹茲堡大 學教授 Tomas L. Saaty 提出,廣泛應用於不確定情況下具有多評估準則的決策 問題上。透過將複雜且無脈絡結構的情況分解及量化,層級分析法可以求取個 要素間的優先順序進行決策。由於其特性,層級分析法目前被廣泛應用於各種 研究領域當中,建立重要性抉擇與排序的評估,也已成為現行研究中進行決策 分析的重要工具。. 壹、國內層級分析法的相關教育研究文獻 綜觀國內使用層級分析法進行學術研究之文獻數量繁多,且分布領域廣泛, 研究者於 CETD 碩博士論文資料庫搜尋使用層級分析法相關研究,共搜尋有 1748 筆資料,分布領域舉凡社會科學、工程學、人文學、基礎與應用科學、生 物農學及醫藥衛生等領域。由於適用領域廣泛,可能與研究者研究之內容關聯 較小,因此,研究者將搜尋項目限縮於教育類科,試整理國內使用層級分析法 於教育領域之研究並整理部分文獻如下: 表 2- 7 國內教育類科層及分析法文獻整理 研究者. 年份. 研究題目. 研究摘要. 李信逸. 2013. 國中生統計素養指. 1.建構國中生統計素養指標作為十二. 標之發展. 年國教國中課程建議。 2.使用 GAISE 架構發展問卷,並以層 級分析法(AHP)進行分析。 3.調查對象以統計相關學者、統計教 育專家及師資培育學者,可窺見以學 術領域對統計課程的期許,但在實際 學校課程中的代表性較低。. 37.

(46) 顏韻安. 2013. 國中代理代課教師. 1.本研究針對代理代課教師受雇前須. 專業能力評選因素. 經之甄選標準進行評估與衡量。. 之研究. 2.研究採用正式德菲法與層級分析法 作為工具,得出結果為甄選標準的重 要性排序為「敬業信念態度」、「基本 素養」、「教學能力」、「輔導管理能 力」等。 3.研究建議各級機關辦理代理代課教 師甄選時應加入書面審查與口試以建 構完整且適當之評選方式。. 林耀淞. 2014. 應用 AHP 層級分. 1.以高中國防教育教科書評選決策為. 析建構評選全民國. 研究目的,分析相關影響因素。. 防教科書版本決策. 2.研究結果指出,評選人員對教科書. 模型-以高雄市高. 的重要性排序為教學、內容、出版商. 中職校為例. 及其他服務。 3.本研究顯示層級分析法能將複雜問 題簡化,增加評估有效性。. 呂品釩. 2016. 國小公民素養教育. 1.此研究目的在於建構國小公民素養. 關鍵內容研究. 的關鍵內容體系,針對專家及教師進 行調查,並提出對公民素養落實的建 議。 2.經由層級分析後獲得的重要性排序 後,得出國小學生最重要的公民素養 為自我素養。在分項中重要性排序最.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According to the 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 if the observed region has size L, an estimate of an individual Fourier mode with wavevector q will be a weighted average of

專案執 行團隊

There are existing learning resources that cater for different learning abilities, styles and interests. Teachers can easily create differentiated learning resources/tasks for CLD and

• Thresholded image gradients are sampled over 16x16 array of locations in scale space. • Create array of

Digital PCR works by partitioning a sample into many individual real-time PCR reactions, some portion of these reactions contain the target molecules(positive) while others do

In different gender、time for study、time for cram、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household incom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some aspects of the academic stress w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