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地區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願景分析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地區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願景分析之研究"

Copied!
20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學校行政與管理

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呂錘卿 博士

台灣地區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

學校願景分析之研究

研究生:龍東湖 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2)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首先探究願景的概念意涵以及學校願景發展的適切性;其 次,探討國民小學學校願景發展之現況;接著分析學校願景與九年一貫課程、多 元智慧的符應程度情形;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國民小學建構學 校願景之參考。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及內容分析方式進行。首先經由文 獻探討,作為建立研究架構的理論基礎。其次進行內容分析,分析的對象是台灣 地區中部四縣市(彰化縣、南投縣、台中縣、台中市)546所公立國民小學,透 過網際網路並輔以電話、傳真以及電子郵件等方式,共蒐集到492所國民小學學 校願景內容,作為內容分析的對象。首先針對學校願景概念以及相關概念,進行 質性分析;復以研究者自編的「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願景內容分析編碼表」, 作為內容分析之研究工具,探討各學校建構出來的學校願景情形。 根據本研究分析之結果,歸納出以下幾項結論: 一、在學校願景概念及字數長度適切性方面 (一)大部分學校願景無法適切「呈現組織未來的圖象」 (二)大部分學校願景可以適切「反映組織存在的理由」 (三)許多學校無法清楚區分願景與其他相關概念,容易產生混淆及誤用 (四)大多數學校願景字數長度適切易記,有助於願景的實現 二、在學校願景共同性方面 (一)中部四縣市學校願景字數使用率最高前五名依序為8個字、16個字、12個 字、6個字以及10個字 (二)彰化縣、南投縣、台中縣以及台中市共同熱門使用的學校願景字數為8個 字、16個字以及12個字,佔有很高的比率,且顯現集中化現象,有一致性 的趨勢 (三)中部四縣市共有 26 組學校願景相似度 100%的學校,其中有 20 組的組內 學校均位在同一縣市;有 18 組學校願景高相似度學校,其中有 8 組的組 內學校均位在同一縣市,相似度與學校所在地區有極高的關聯性 三、學校願景熱門關鍵字方面 (一)中部四縣市及各縣市學校願景熱門關鍵字方面 1.中部四縣市學校願景熱門關鍵字依序為「快樂」、「健康」、「創新」、「學習」 以及「團結」 2.彰化縣、南投縣、台中縣以及台中市共同的學校願景熱門關鍵字是「快 樂」、「健康」以及「創新」,在不同縣市具有極高的相似性

(3)

(二)各縣市不同規模學校願景熱門關鍵字方面 1.彰化縣各種規模學校共同的學校願景熱門關鍵字皆為「創新」、「快樂」、「健 康」、「團結」及「學習」,不因學校規模而異 2.南投縣各種規模學校共同的學校願景熱門關鍵字為「快樂」及「健康」, 不因學校規模而異 3.台中縣各種規模學校共同的學校願景熱門關鍵字為「快樂」、「健康」、「感 恩」與「學習」,不因學校規模而異 4.台中市各種規模學校共同的學校願景熱門關鍵字為「快樂」及「健康」, 不因學校規模而異 5.各縣市不同規模學校願景共同的熱門關鍵字為「快樂」及「健康」,具有 高度一致性,不因縣市及學校規模而異 (三)各種規模學校願景熱門關鍵字方面 1.各種規模學校願景熱門關鍵字前四名都是「快樂」、「健康」、「創新」及「學 習」,具有高度一致性,不因學校規模而異 2.各種規模學校在四個縣市都有「快樂」及「健康」兩項,具有高度一致性, 不因學校規模以及縣市而異 四、學校願景與十大基本能力符應度方面 (一)較重視「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及「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兩種能力 (二)較忽略「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運用科技與資訊」及「表達、溝通與分 享」三種能力 五、學校願景與六大議題和七大學習領域符應度方面 (一)較重視「生涯發展教育」 (二)較忽略「語文」、「數學」及「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六、學校願景與多元智慧符應度方面 (一)較重視「內省」智慧 (二)較忽略「語文」以及「音樂」智慧 依據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二、對學校的建議 三、對國民小學教師的建議 本研究亦對學校願景發展後續研究,提出幾個方向供做參考。 關鍵字:國民小學、學校願景、九年一貫課程、多元智慧

(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1) investigate contains of concept in vision, (2) analyz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vision, (3)

continuously analyze the corresponding situation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vision with Grade 1-9 Curriculums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4) propos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vision.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e study, methods used for this study included document research, content analysis,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First, through document research, the framework was constructed. Afterwards, cont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e object research of school vision was basic conducted on 492 out of 546

elementary schools in middle counties of Taiwan (Changhua county, Nantou county, Taichung county and Taichung City) via website, telephone, fax and email. Data were first analyzed through school vision and related concepts; fellow by the researcher’s “Analysis code table of elementary schools vision in middle counties of Taiwan”. The data would be the indication and statistics to this research of school visi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synthesized as follows:

1. Appropriateness of the concepts and lengths in school vision a. Most school vision not shows properly in future picture. b. Most school vision responds properly in need of existing.

c. Many schools not distinguish clearly in vision and relating concepts, this may make confusing easily and misusing.

d. The lengths of the school vision are appropriate in most school. This will middle counties of Taiwan help to memorizing.

2. Commons in school vision

a. The ranking in frequency of using are 8, 16, 12, 6 and 10 characters.

b. Length of school vision were popular in 8, 16 and 12 characters in Changhua county, Nantou county, Taichung county and Taichung City, have a very high proportion. It tends to appear a phenomenon of centralize and consistence. c. Within the four counties in middle of Taiwan, there were 26 schools have

100% alike school vision; and 18 schools have highly alike school vision; thus, the level of similarity highly relate to the region.

3. Hot key character in school vision

a. School visions according to four counties in middle of Taiwan and the else part of Taiwan

i. The hot key character ranking in the four counties in middle of Taiwan was “happy”, “healthy”, “innovatory”, “learning” and “united”. ii. The most common school vision In Changhua county, Nantou county,

(5)

“innovatory”. The level of similarity is high in different region. b. School vision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ze of school

i. The hot key characters of school vision were “innovatory”, “happy”, “healthy”, “united” and “learning” in Changhua county which has no differences in school size.

ii. The hot key characters of school vision were “innovatory”, “happy”, “healthy”, “thankful” and “learning” in Nantou county which has no differences in school size.

iii. The hot key characters of school vision were “innovatory”, “happy” and “healthy” in Taichung City which has no differences in school size. iv. The hot key characters of school vision were “innovatory” and “happy”,

in else counties of Taiwan which has no differences in school size and showed high in consistence.

c. The hot key characters of school vision to different size of school i. The first four hot key characters of school vision were “happy”,

“healthy”, “innovatory” and “learning” which has no differences in school size and showed high in consistence.

ii. Both “happy” and “healthy” were found in the difference size school of four counties in middle of Taiwan, which was not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ce of size or region.

4. The suitability of school vision and ten major basic abilities

a. Focus more on “career plan and lifetime learning” and “ self understanding and potential developing”

b. Ignore on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applied

technologies and information” and “expression, communication and sharing” 5. School vision with six major debates and seven learning areas

a. Focus more on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b. Ignore more on “ language”, “mathematics” and “nature with life technologies”

6. The suitability of school vision wit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 Focus more on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b. Ignore more on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and “musical intelligence” According to result of the research, the suggestions are the below:

1. Suggestions to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2. Suggestions to school

3. Suggestions to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Suggestions for more school vision development are also given in this study.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school vision, Grade 1-9 Curriculums, multiple

(6)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六節 名詞釋義...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願景的基本概念意涵...13 第二節 良好學校願景的特性及功能...31 第三節 學校願景相關研究...49 第四節 九年一貫課程與多元智慧理論...5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73

第一節 研究架構...73 第二節 研究方法...74 第三節 研究對象...78 第四節 研究者背景...79 第五節 信度與效度...80

(7)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83

第一節 學校願景適切性分析...83 第二節 學校願景關鍵字分析...101 第三節 學校願景共同性分析...118 第四節 學校願景與九年一貫課程、多元智慧符應度分析...12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5

第一節 結論...155 第二節 建議...164 第三節 研究省思...172

參考文獻...181

一、中文部分...181 二、英文部分...189

附錄...192

附錄一 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願景內容分析編碼表...192 附錄二 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願景調查學校名單...195

(8)

表 次

表2-1-1 價值觀的概念...20 表2-1-2 使命的概念...21 表2-4-1 多元智慧內涵...66 表2-4-2 八項智慧的才能清單...67 表3-3-1 中部四縣市學校願景研究樣本概況...79 表3-5-1 學校願景內容分析構面之同意度與信度係數統計...82 表4-1-1 中部四縣市學校願景字數群落分析...99 表4-1-2 中部四縣市分區學校願景字數群落分析...100 表4-2-1 中部四縣市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03 表4-2-2 中部四縣市分區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03 表4-2-3 彰化縣各種規模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07 表4-2-4 南投縣各種規模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07 表4-2-5 台中縣各種規模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08 表4-2-6 台中市各種規模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09 表4-2-7 中部四縣市12 班以下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11 表4-2-8 中部四縣市12 班以下分區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12 表4-2-9 中部四縣市13~30 班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13 表4-2-10 中部四縣市13~30 班分區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14 表4-2-11 中部四縣市31~48 班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15 表4-2-12 中部四縣市31~48 班分區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15

(9)

表4-2-13 中部四縣市49 班以上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17 表4-2-14 中部四縣市49 班以上分區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117 表4-3-1 中部四縣市學校願景字數排序前五名分析...119 表4-3-2 中部四縣市學校願景字數分區排序前五名分析...120 表4-3-3 中部四縣市學校願景相似度100%學校分析...122 表4-3-4 中部四縣市學校願景高相似度學校分析...125 表4-4-1 中部四縣市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十大基本能力符應度次數分析...129 表4-4-2 彰化縣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十大基本能力符應度次數分析...131 表4-4-3 南投縣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十大基本能力符應度次數分析...132 表4-4-4 台中縣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十大基本能力符應度次數分析...133 表4-4-5 台中市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十大基本能力符應度次數分析...134 表4-4-6 中部四縣市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六大議題及七大學習領域符應度次數分析..138 表4-4-7 彰化縣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六大議題及七大學習領域符應度次數分析...140 表4-4-8 南投縣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六大議題及七大學習領域符應度次數分析...142 表4-4-9 台中縣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六大議題及七大學習領域符應度次數分析...143 表4-4-10 台中市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六大議題及七大學習領域符應度次數分析...145 表4-4-11 中部四縣市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多元智慧符應度次數分析...148 表4-4-12 彰化縣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多元智慧符應度次數分析...149 表4-4-13 南投縣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多元智慧符應度次數分析...150 表4-4-14 台中縣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多元智慧符應度次數分析...151 表4-4-15 台中市學校願景關鍵字與多元智慧符應度次數分析...152

(10)

圖 次

圖 1-4-1 研究實施流程...8 圖 3-1-1 研究架構...73

(11)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願景」(vision)一詞乃源自於企業界的研究用語,近年來已成為學術 界耳熟能詳的名詞。當代管理學大師 Senge 在《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 術與實務》(The fifth discipline --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一書中提出「塑造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的理 念,最先以「願景」一詞來描述企業的未來理想方向。因此,願景不僅孕育著 無限的創造力,而且擁有強大的驅動力,能創造明天的機會(郭進隆譯,2002)。 一時之間,「願景」成為企業界間談論的熱門話題,影響所及,更廣泛成為社會 各界流行使用之名詞。 我國各級政府首長,也注意到這波世界潮流趨勢,紛紛在各種場合提出願 景宣言,如:陳水扁總統在 2001 年召開跨黨派的「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 確立「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為新世紀國家經濟發展願景(中華民國總統府, 2005)。馬英九市長也在台北市政府的《施政報告》中說到「他與市府團隊心存 營造『2010 長勝台北』願景,讓 2010 年的台北與台灣在亞洲甚至全球引領優 勢」(馬英九,2005);又在 2005 年國際扶輪社專題演講中以《台北願景》為講 題,希望「將台北市打造成世界級首都」(于慧蓮,2005)。 嗅覺神經敏銳的商人,更不會白白錯過願景這班熱門列車,於是建築商人 在推出房屋個案時,也以願景當賣點來命名,如 2005 年彰化市一家建商所推出 的房屋個案名稱就命名為「惠來願景」;就連兒童夏令營也以「許個暑假願景, 快樂英語夏令營」為標題(孫慶國,2005),來招攬學生。 願景的熱潮至今未退,研究者進一步蒐集並研讀願景相關書籍,發現以「願

(13)

景」為主題的書籍並不多見,以「學校願景」為書籍名稱的更是稀少。但是文 章標題或內容提到「願景」的書籍卻又多不勝數,例如在「全國碩博士論文資 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2005/4/18),搜尋以「願景」 為論文名稱的論文共計 30 篇,研究的內容包羅萬象,橫跨各領域,範圍涵蓋企 業界、學校、醫院、社區、媒體、外籍新娘以及空間規劃等,其中以企業界的 研究佔多數;以「願景」當關鍵字的論文則有 52 篇;研究內容提及願景的論文 更有 2868 篇。其中以「學校願景」當論文名稱者僅有 8 篇;以「學校願景」當 關鍵字的論文則有 9 篇;內容提及學校願景的論文計有 124 篇。 1990 年時 Ramsay 和 Clark 即已指出「願景」的概念已受到相當的關切, 有必要做更多的研究與釐清。Collins 和 Porras 更直言有關「願景」的概念, 整體而言相當模糊不清,且已成為過度濫用,又沒有人了解的詞彙(周旭華譯, 2000)。由此可知,「願景」或「學校願景」,雖不是新興卻是個熱門的議題, 深入探究的少,但是影響的範圍卻非常廣泛,甚至有過度濫用的情形,似乎沒 有提到「願景」就顯得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影響所及,學校教育也關注到此一現象。不管是欲借用企業界的新管理觀 念,以突破學校經營的困境,提升整體綜效,或者只是單純的為趕上流行的腳 步而已,「學校願景」經常出現在當今學校的各種文件中,是個存在的事實。然 而大家是否知道願景真正的意涵呢?而各校所建構的「學校願景」是否符合願 景的概念呢?此點深深吸引研究者的興趣,是研究者進行本研究的第一個動機。 近年來世界地球村觀念已然成形,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沛然莫之能禦,我國 政府為符應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與需求,以提昇國家整體競爭力與國民素質, 教育部乃參酌他國教育經驗,推行九年一貫教育課程。依據教育部公佈的國民 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各校應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且學校課程發展 委員會應充分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等相關因素,結

(14)

合全體教師和社區資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並審慎規劃全校課程計畫。學校 課程計畫應含各領域課程計畫和彈性學習節數課程計畫,內容包涵:「學年/學 期學習目標、能力指標、對應能力指標之單元名稱、節數、評量方式、備註」 等相關項目(教育部,2003a)。 雖然課程計畫並未要求學校必需提出「學校願景」,但各校在設計學校本 位課程前,幾乎都會就學校內外在環境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 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進行 SWOT 分析,並據以發展出學校 願景,做為課程計畫的依據。因此,課程計畫大都包含學校願景或教育圖像等 內容,一時之間,各學校願景傾巢而出,令人目不暇給。各校在這麼短的時間 內就能創造出學校願景,並且呈現出豐富的面貌,實屬不易。然而根據 O'Brien 等企業界人士的實務經驗,建立願景是耗時的,需要的時間短則二年,長則十 二年或是二十年不等(齊若蘭譯,1995)。此點引起研究者的好奇,為什麼學 校建構願景所需的時間與企業界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那麼學校願景建構出來 後,會是什麼模樣呢?此是研究者進行本研究的第二個動機。 學校教育與社會息息相關,不能自外於社會潮流。廖春文(1994)就指出 「教育系統乃整個社會系統的一個次級系統(subsystem),其與政治、經濟、科 技、文化等外部環境之次系統,存在著彼此相連、環環相扣的動態辯證發展關 係」。在今日多元價值社會中,學校無法再固守單一價值體系,鼓勵各校發揮多 元辦學特色,承認學生特質的多樣性,以多元化的教學與評量滿足不同學習型 態的學生需求,深受多元智慧理論的影響,都是學校教育多元的發展趨勢。 多元智慧理論的提出,為學校教育開拓更寬廣的視野,也帶來許多實質的 影響,其打破傳統偏重學生語文、數理邏輯智慧的培養,尊重不同學生獨特的 智慧發展,更影響了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的發展方向。許多國外研究發現多元智 慧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成就、問題解決、提昇自尊、改善違規行為

(15)

均有正面的效果(歐慧敏,2002)。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建立與發展,深受 近代學術思潮的影響,例如心理學的人文主義、多元智慧理論、社會學的批判 理論以及知識論的建構主義等(甄曉蘭,1999)。另外,王為國(2000)從多元智 慧的角度,檢視九年一貫課程的十大基本能力以及七大學習領域,發現其內涵 頗符合多元智慧理論的精神,兩者之間有頗多關聯之處。仔細分析,十大基本 能力中具有八種多元智慧的要素,而七大學習領域也涵蓋了所有的智慧類別。 由上可知,九年一貫課程內涵與多元智慧理論關聯甚深,皆是我國教育改 革與發展的重點。學校願景引領學校發展,更需關注到此教育發展重點,那麼 學校願景與九年一貫課程內涵及多元智慧理論的關聯性又是如何呢?此是研究 者進行本研究的第三個動機。 最後,研究者透過文件內容分析,提出發現與建議,希望研究結果能做為 國民小學各學校建構學校願景時的參考,以建構出符應我國未來教育發展的學 校願景,引領學校發展,此是研究者進行本研究的第四個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動機,研究者希望藉由內容分析方式,深入探究學校願景現況, 做為各校建構學校願景時之參考,茲將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探究願景的概念意涵以及學校願景發展的適切性。 二、探討學校願景發展現況。 三、分析學校願景與九年一貫課程、多元智慧理論的符應程度。 四、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建議,作為國民小學建構學校願景時之參考。

(1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為達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問題如下: 一、學校願景的發展是否符合願景的概念意涵? 二、學校願景的發展現況為何? 三、學校願景與九年一貫課程、多元智慧理論符應程度如何? 四、從上述發現中,對發展學校願景,有何啟示?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是以內容分析法為主,文獻分析法為輔,蒐集研究資 料,以探討國民小學學校願景現況的相關課題,茲分別說明如下:

壹、研究方法

研究者先進行相關文獻探討,作為分析文件內容之依據;繼而以質性分析 方式探討有關學校願景概念等問題;再以自編之編碼表作為量化分析的工具, 兼顧質性及量化分析。 一、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藉由相關文獻資料的蒐集、研讀、整理與分析,以瞭解學校願景的 概念與內涵,並衍生國民小學建構學校願景的相關課題,做為研究工具編製、 研究結果討論之依據,和提供國民小學學校願景發展的參考。相關文獻資料之

(17)

蒐集,主要是透過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圖書館提供之館藏文獻以及中西文線上資 料庫,做為本研究論述之基礎。 二、內容分析法 本研究透過網際網路並輔以電話、傳真以及電子郵件等方式,蒐集台灣地 區中部四縣市(彰化縣、南投縣、台中縣、台中市)各學校願景,並依其內容 作為本研究分析之依據,以探討各校學校願景之字數長度、關鍵字、共同性、 與九年一貫課程符應度、與多元智慧符應度的情形。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之研究步驟共分為探索期、前導期、實施期和完成期等四個時期進 行,分述如下: 一、探索期 (一)蒐集並閱讀文獻:研究者廣泛蒐集有興趣的文獻並閱讀之。 (二)確立研究題目:參閱相關文獻後,初步提出幾個研究主題與方向,經與 指導教授進一步討論後,確立研究題目。 (三)擬定研究架構: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確認研究問題後,提出本研究的 研究架構,與指導教授討論後,加以適度修正,以確立本研究之大綱。 二、前導期 (一)相關文獻探討:確定研究題目後,研究者隨即進行國內外相關文獻的蒐 集、研讀與歸納整理,做為本研究的立論基礎。 (二)確立研究方法:探析國內外相關文獻及實證研究論文後,本研究確立採

(18)

用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 (三)編製研究工具:依據相關文獻探討所得,並參考相關實證研究後,進行 內容分析編碼表的編製。 (四)發表研究計畫:經申請及學校安排下,邀請論文研究計畫審查委員和指 導教授加以指導,針對計畫內容提出寶貴意見,適度修正。 三、實施期 (一)確立內容分析編碼表內容:論文計畫發表後,針對內容分析編碼表請學 者專家斧正,依據所得意見修正後,確立研究工具的內容。 (二)進行資料蒐集:透過網際網路並輔以電話、傳真以及電子郵件等方式, 蒐集台灣地區中部四縣市(彰化縣、南投縣、台中縣、台中市)各學校 願景內容。 (三)資料整理分析:資料蒐集後,開始進行整理與分析。 四、完成期 (一)撰寫研究論文:依據分析資料,撰寫研究結果與建議,經指導教授審閱、 建議並修正後,完成研究論文初稿。 (二)進行論文口試:經申請及學校安排下,邀請論文審查委員和指導教授加 以指導,針對論文內容提出寶貴意見。 (三)修正完成論文:論文口試後,依據審查委員和指導教授之建議修正論文 內容,經指導教授審閱後,付印完成本研究。 茲依前揭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之說明,歸納本研究實施流程,如圖1-4-1 所示:

(1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基於研究者能力、物力與時間限制,無法進行大規模之研究,對於研究的 範圍與限制,分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分從研究內容、研究地區與對象二方面說明如下: 探索期 1.蒐集並閱讀文獻 2.確立研究題目 3.擬定研究架構 圖 1-4-1 研究實施流程 前導期 1.相關文獻探討 2.確立研究方法 3.編製研究工具 4.發表研究計畫 實施期 1.確立內容分析編碼表內容 2.進行資料蒐集 3.資料整理分析 完成期 1.撰寫研究論文 2.進行論文口試 3.修正完成論文

(20)

一、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的研究內容,在文獻方面是以願景的基本概念內涵、良好學校願景 的特性及功能、學校願景相關研究以及九年一貫課程與多元智慧理論等與學校 願景相關的課題為主;在內容分析方面,主要是探討學校願景的適切性、熱門 使用關鍵字、各校的共同性、與九年一貫課程以及與多元智慧符應度等情形。 二、研究地區與對象方面 本研究資料蒐集地區僅限於台灣地區中部四縣市(彰化縣、南投縣、台中 縣、台中市),資料蒐集對象為各國民小學「總體課程計畫」中的「學校願景」, 透過網際網路、電話、傳真以及e-mail等方式進行蒐集。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於研究方法、過程及設計上,雖力求嚴謹完整,惟基於研究者能力、 物力、財力,以及其他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仍有未盡周延之處,茲就研究內 容、研究方法、文獻資料以及研究地區與對象方面之限制,分述如下: 一、研究內容方面 研究要注意務實的考量,挑選一個大小與複雜度適中及有興趣的課題,研 究你認為可能重要的課題(李奉儒等譯,2001)。本研究以學校願景內容的分析 為主,但各國民小學學校願景都具有其特色,創造的過程及方式也各有其相關 依據,而內容又含涉許多不同的層面,礙於研究者能力與時間有限,本研究僅 能探討各國民小學學校願景內容及其與九年一貫課程、多元智慧符應情形,其 他層面未能深入加以探討,因此,研究內容不宜作過度推論。

(21)

二、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因研究者能力與時間、空間限制,且各學校願景大都能在各縣市教 育局或各國民小學網站取得詳細內容,因此,資料蒐集以網路為主,輔以電話、 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未能加以深入訪談,且偏重於文獻探究及內容分析, 恐因研究者個人之主觀看法,造成分析結果之偏差情形,因此,本研究結果並 不宜做過度的推論。 三、文獻資料方面 國內針對願景或學校願景深入探討的文獻資料並不多,然而內容提及願景 者又多如牛毛,但大部分卻又語焉不詳,或者只是其他名詞之代用詞而已,甚 至有濫用之情形,若要遍覽,實屬不易。故參考資料多來自國內外書籍、期刊 資料、官方資料,以及網站資訊。受研究者能力與時間限制,研究者僅能盡力 研讀部分相關文獻,仍無法遍覽所有相關文獻資料,此為本研究過程中最倍感 心有餘而力不足之處,也是未來繼續研究需加強的地方,因此,在立論方面, 仍有需要加強之處。 四、研究地區與對象方面 本研究內容分析的研究地區與對象僅限於台灣地區中部四縣市(彰化縣、 南投縣、台中縣、台中市)內國民小學的「學校願景」,且因各層級學校教育 其目標不同,因此,本研究結論與建議較適宜作為建構國民小學學校願景的參 考,如欲將其推論至其他地區或國民小學以外層級學校的願景建構,必須格外 審慎。

(22)

第六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涉及之主要名詞,其界定如下: 一、國民小學 本研究之「國民小學」,是指依《國民教育法》和《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 規定所設立,提供七到十三歲兒童義務教育的教育機構,但不包括學校籌備處。 二、學校願景 學校願景(school vision)是校長及學校相關人員達成共識作成的簡短文 字陳述,清晰呈現出學校的未來圖象,反映出校長的企圖心及學校存在的理由, 深具挑戰性,可以振奮人心,凝聚向心力,導引學校發展的方向。本研究之「學 校願景」內容,是從各學校每學期所提出「課程計畫」中所擷取,做為本研究 分析建議之依據。 三、九年一貫課程 係指教育部為配合社會對教育改革的期盼,乃從國民教育九年一貫銜接的 方向,邀集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彙整意見,所規劃出國小一年級至國中三 年級的一貫課程;於民國八十七年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要」, 九十年開始實施。九十二年元月二十二日並公布「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明確提列十大基本能力、七大學習領域及六大重要議題所提列之課程。 四、多元智慧 「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簡稱MI) 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

(23)

學心理學家Gardner所提出,有別於傳統智力觀的八種智力認知架構。其理論要 旨在說明人類至少有:語文智慧(linguistic intelligence)、邏輯-數學智慧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肢體-動覺智慧(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樂智慧(musical intelligence)、空間智慧 (spatial intelligence)、自然觀察者智慧(naturalist intelligence)、人際 智慧(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內省智慧(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等八項智慧。其主張智慧是在某種文化情境下能夠主動解決問題或創造具有價 值文化產物的身心潛力,而每個人均有這八項智慧,多數人在這些智慧的發展 上互有差異,但只要給予適度的鼓勵與指導,大多數的人均能將這八項智慧發 展到適當的水準。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願景的基本概念意涵

本節主要探討願景的基本概念意涵,分別就願景及相關概念、學校願景的 概念、學校願景的發展模式分述如下:

壹、願景及相關概念分析

「願景」雖然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但真實生活中,人們經常與其他 名詞交互使用,無法明確分辨其中不同的地方。Schlechty(1997)就指出使命 (mission)、目標(goal或objective)、信念(belief)、目的(purpose)、 價值觀(value)等名詞常和願景相提並論,且造成混淆的情形。這些名詞,出 現的時間前後不一,但可以肯定的,都是組織追求最重要的核心,因此,當人 們未進一步探討時,很容易將他們互替使用,視為相同的東西,只是不同的稱 呼而已,因此,Walters就指出「願景、任務及核心價值,這幾個詞彙有些顯得 老舊,卻也常拿來互替」(張家瑞譯,2005)。 若稍加分析,「願景」與這些名詞之間的關係,有些意義很接近,有些有 長短期效用之分,有些有彼此涵攝的關係。Weller, Jr.、Hartley和Brown(1994) 就認為願景包括價值觀、使命和目標三個要素。認為願景是經由確認核心價值 觀而產生;使命聚焦於未來,在反映對學校的共同核心價值觀,並提供未來發 展的圖象;而目標係行動宣言,明確說明使命是如何被達成的方式和情形,可 做為策略性計畫的基礎。 另外宗旨、理念等名詞也常常被提出使用,因此,有必要釐清願景及相關 名詞的概念,經整理各論者的看法如下:

(25)

一、願景的概念 「願景」一詞,近幾年來,經常在一些重要的文宣上出現,包括工商企業 界代表性領導人士對該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所發表的重要談話中,大多數都會提 到「願景」。而政府機構的領導人也經常以「願景」來宣示國家未來的努力方向, 以振奮人心。 而各論者對「願景」一詞的看法,關注的層面也不盡相同。有從心理建構 層面著手,重點在勾勒組織未來的具體影像,亦即建構未來的心智圖像。所以, 「願景」可以呈現出一個組織欲達成的清晰光景(Chance,1989),讓人彷彿看 到一幅清晰的圖像呈現在眼前,也就是一種個人對未來狀況的心智圖像(林公 孚,2003;Kowalski,1999;Wallace, Engel & Mooney,1997)。

也有論者從「願景」的形塑歷程來探討,點出願景在形塑過程中,必須是 組織成員共享,並且在形塑「願景」的溝通過程中,無形中就可以凝聚組織的 向心力。因此,「願景」是一種組織成員集思廣益共享的協議(孫本初,1997; Chance,1989;Conley, Dunlap & Goldman,1992;Sergiovanni,1992),當組 織成員共同創立願景後,「願景」就可以成為團隊成員核心動力的來源,也是 凝聚向心力的精神支柱(楊紹強,2003)。

還有論者是從「願景」的功能性方面著手,認為「願景」必需深具挑戰性, 才具有可以振奮人心的功能。楊紹強(2003)就提出「願景」必需深具挑戰性, 值得一生去追求,才能吸引、激勵並留住傑出的人才。「當願景深具挑戰性和 吸引力時,願景就能激勵和鼓舞人員」(Sagor & Barnett,1994),並且能讓 組織成員引以為傲(Chance,1989)。

另外一部分論者,是從領導理論層面來探討,認為「願景」可以反映出領 導者的企圖心。他們提出,「願景」為一種基於領導者的價值觀、信念和經驗, 反映出領導者道德權威的來源及其對未來組織圖象的驅力(driving force)

(26)

(McEwan,1998;Sergiovanni,1992),所以,「願景」是存在於組織領導者心 中,想要創造的未來事情所描繪的圖像(林公孚,2003)。

此外,從組織存在目的層面立論者,也不乏其人,認為「願景」最基本卻 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願景可以反映出組織存在的理由。他們提出「願景」 反映出組織成員獨特且共同的價值觀、信念、使命、目標和目的(吳百祿,2002; 孫本初,1997;楊紹強,2003;Conley,1996;Conley, Dunlap & Goldman, 1992; Block,1987;Wallace, Engel & Mooney,1997),亦即 Kotter 所說,願景界定 了我們的主張,以及我們存在的理由(周旭華譯,2000)。 分析各論者對「願景」一詞的解釋,願景的概念可歸納為五方面,即願景 可以清晰呈現出組織的未來圖象、願景可以凝聚組織向心力、願景可以振奮人 心、願景可以反映出領導者的企圖心、願景可以反映出組織存在的理由。茲分 析說明如下: (一)願景可以清晰呈現出組織的未來圖象 在充滿各種不確定性的真實環境中,組織的發展面臨各種考驗,也容易在 眾多追求的目標中隨波逐流,終致迷失自己,此時「願景」可以發揮指引組織 未來方向的作用(孫本初,1997;楊紹強,2003)。Blanchard 和 Stoner 也指 出願景可以知道自己的方向,知道由什麼來引導行進的路程(子玉譯,2004)。 「願景」除了指引組織未來方向外,更形塑了組織未來的樣貌,因此,「願 景」表達出組織未來想要達成的狀態(Block,1987;Sagor & Barnett,1994)。 Lipton 也表示願景是公司未來的基本「形狀」,運用各種可能的方式,圍繞著 願景建立起來(黃逸華譯,2004)。

「願景」通常會用一段文字來描述組織的未來,Nanus(1992)就指出願 景是您服務機關達成目的的一種未來陳述。而 Kotter 也指出願景描繪了我們所 盼願的未來(周旭華譯,2000)。

(27)

上述可概略看出「願景」的一般性質,與宗旨或目標等其他名詞並沒有太 大的差別,都是組織努力追求的未來,然而「願景」更吸引人的地方,就像 Senge 所說,願景是我們想要創造的未來圖象(齊若蘭譯,1995),或者 Blanchard 和 Stoner 所提出,願景可以讓我們看見未來的影像(子玉譯,2004)。 因此,當「願景」說出來的時候,可以呈現出一個組織欲達成的清晰光景 (Chance,1989),讓人彷彿看到一幅清晰的圖像呈現在眼前,亦即一種個人對 未來狀況的心智圖象(林公孚,2003;Kowalski,1999;Wallace, Engel & Mooney, 1997),如同 Walters 所指出願景是「一個鮮明的、想像的概念或期望」(張家 瑞譯,2005),而不只是一條條文字的敘述而已。 (二)願景可以凝聚組織向心力 「願景」不僅是文字的敘述而已,當人們讀完「願景」時,更可以感受到 這些文字轉化成組織未來的圖象浮現在眼前,清晰又生動,深深吸引人,但若 這些「願景」跟自己無關,那麼再怎麼美麗的圖像,也只能把他當作藝術品, 站在遠處欣賞而已。 「願景」並不只是美麗的口號而已,更重要的是能對組織發揮實際的影響 力,否則就不具意義,因此,「願景」關係到組織中的每個人,要讓組織中的每 個人都能感同身受,也才能全力以赴,所以,「願景」是一種組織成員集思廣 益共享的協議(孫本初,1997;Chance,1989;Conley, Dunlap & Goldman,1992; Sergiovanni,1992)。

「願景」本身具有開放性、優越性與獨特性(黃乃熒,1995)的特徵,因 此,組織成員可以衡酌本身的內外在條件及屬性,將共同分享的價值、信念、 目的與目標,作成明確的一致性陳述(吳百祿,2002;Conley,1996;Wallace, Engel & Mooney,1997),當組織成員共同創立願景後,「願景」就可以成為團 隊成員核心動力的來源,也是凝聚向心力的精神支柱(楊紹強,2003),導引組

(28)

織成員共同的努力方向(Wallace, Engel & Mooney,1997)。 (三)願景可以振奮人心 「願景」可以表達出組織富有吸引力和更渴望的未來(Nanus,1992),也 可以讓某些人具備「預見這個世界不能維持現況」與「預見這個世界可能會更 好的能力」(Blumberg & Greenfield,1986),並且讓人樂觀的相信將能實現。 所以,Walters 認為願景是「預期中的行動或力量,將可能成真」(張家瑞譯, 2005),而 Lipton 也指出願景表達了一種樂觀的態度、對可能性的希望,還有 未來的期待,讓人相信組織的未來將比現有的狀況更好(黃逸華譯,2004)。 每個組織所處的環境不同,本身的條件各異,面對的問題也不一,各具有 某些方面的優缺點,因此,願景首先必需包含對現狀的不滿意的覺知(Block, 1987),才能激發向上的決心,因此,願景必需深具挑戰性,值得一生去追求, 才能吸引、激勵並留住傑出的人才(楊紹強,2003)。 當「願景」深具挑戰性和吸引力時,願景就能激勵和鼓舞人員(Sagor & Barnett,1994),並且能讓組織成員引以為傲(Chance,1989),即使是在不利 的狀況中的,願景也能成為一種最樂觀的表達(Block,1987),可以振奮人心, 讓人一生去追求,就如施振榮(2000)所說,願景是一種夢,但是,是可以成 真的夢,它講出來的時候,大家都會為之興奮,是值得大家長期去努力追求的 理念。 (四)願景可以反映出領導者的企圖心 「願景」雖然不等同於領導者的個人理念,但領導者也是組織的眾多成員 之一,同樣在創立願景時,其個人的理想或核心價值觀,也反映在其中。因此, Block(1987)指出願景是個人或組織獨特的理想,反映出組織或個人的核心價 值觀。 在一個組織中,領導者的個人理念,深深的影響著組織的發展,同樣也影

(29)

響組織願景的發展。因此,願景是一種基於領導者的價值觀、信念和經驗,可 以反映出領導者道德權威的來源及其對未來組織圖像的驅力(driving force) (McEwan,1998;Sergiovanni,1992)。 「願景」是存在於組織領導者心中,想要創造的未來事情所描繪的圖像(林 公孚,2003)。雖然「願景」導引著組織的發展,影響著領導者的作為,但同樣 的,領導者個人的企圖心,也反映在組織願景裡。換句話說,願景是一種「眼 光」(seeing),「眼光」創造了未來應掌握的各種意象(images)(Kouzes & Posner,1995),其中領導者的「眼光」,更是願景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五)願景可以反映出組織存在的理由 「願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願景」反映出組織成員獨特且共同 的價值觀、信念、使命、目標和目的(吳百祿,2002;孫本初,1997;楊紹強, 2003;Conley,1996;Conley, Dunlap & Goldman,1992;Block,1987;Wallace, Engel & Mooney,1997),亦即 Kotter 所說,願景界定了我們的主張,以及我 們存在的理由(周旭華譯,2000)。 當「願景」反映出組織存在的理由時,成員們就有了奮鬥的依據,就如同 Blanchard 和 Stoner 所說,願景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明白自己的目標,清楚 引導行進路程的價值觀,指引著我們這裡每一分一秒的行為(子玉譯,2004)。 「願景」不論寫得如何動人,但最重要的,願景是組織作決定的標準和參 考(Conley,1996),也是組織做為評量工作規準的圖像(Chance,1989),更 是組織追求發展和進步,並賴以永續發展的憑藉(吳百祿,2002)。所以,「願 景」必需能反映出組織存在的理由,才顯得有意義,也才能如 Wallace、Engel 和 Mooney(1997)所說,願景成為組織成員共同的努力方向。 (六)小結 綜合以上各論者所述,研究者將「願景」的概念歸納如下:「願景」是領

(30)

導者及組織成員達成共識作成的簡短文字陳述,清晰呈現出組織的未來圖象, 反映出領導者的企圖心及組織存在的理由,深具挑戰性,可以振奮人心,凝聚 向心力,導引組織發展的方向。 二、信念的概念 Sagor 和 Barnett(1994)就表示「信念」指對組織的堅定意念、價值、 倫理等方面,組織意欲達成的課題,提出精確和正式性的說明;Schlechty(1997) 也說「信念」是一種願意去行動的狀態。 綜言之,「信念」是個人對某種事實或現象主觀信以為真的想法,是一種 讓人願意去行動的狀態,表達出對組織價值、倫理等的堅定意念,精確指引組 織發展的課題。 三、理念的概念 「理念」是一種你對一些事情的相信,你相信的一種信念;它也可以成為 組織方向一致的動力,據以建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凝聚團隊的力量,提高組 織綜效,使得企業的經營,不斷地改善、進步(施振榮,2000);經營理念是企 業經營的至高名目,成為經營活動有其正當性的理由(江裕真譯,2003);「理 念」(philosophy)指的是人們據以生活,或指導如何處理特殊情況的特殊信念 或信仰,或理論的依據(林公孚,2003)。 綜上所述,「理念」是人們面對各種狀態時處理的特殊信念或理論的依據, 可以作為各種行為的指引,讓組織經營活動時有其正當性的理由,它可以讓組 織方向一致,凝聚團隊的力量,進而提高組織綜效,並使得組織不斷地改善與 進步。

(31)

四、價值觀的概念

各論者對「價值觀」一詞的概念,研究者整理如表 2-1-1 所示:

表 2-1-1 價值觀的概念

作者 時間 價值觀的概念

Weller, Jr., Hartley & Brown

1994 「價值觀」、「核心價值觀」(core value): 核心價值觀指被家庭、社會、同儕等共同接受的 價值觀,可據以導引出合乎道德和倫理的行為。 Senge 等著 (齊若蘭譯) 1995 「價值觀」的英文字 value 源自法文的動詞 valoir,也就是「值得」的意思,這個字逐漸衍 伸出和勇氣、價值相關的意思。「價值觀」乃描述 在追求願景的過程中,我們的日常運作方式以及 我們如何到達我們的目的地。 林公孚 2003 「價值觀」是針對人或團體而言,含有他們認為 在精神上或道德上的某些原則與信念,對他們而 言,是生命中相當重要且須信守者。

Blanchard & Stoner (子玉譯) 2004 價值觀是深信不疑的信念,相信某些特質是值得 擁有的東西,價值觀為我們的選擇和行動提供方 針。 Lipton(黃逸華譯) 2004 價值觀其實就是企業的「規範」(norm),可以化 為文字;儘管這些文字看起來像是企業的「基因 密碼」的一部分。 Walters(張家瑞譯) 2005 核心價值能讓你瞭解在世上的任務和願景的準 則,和在企業中想發展的行動,是你在企業上(或 任何你所承擔的事)的精髓。 綜觀之,「價值觀」是指被組織成員共同接受、深信不疑的原則與信念, 是組織的精髓和「規範」,為我們的選擇和行動提供方針,可以化為文字,據以 導引出合乎道德和倫理的行為,並且描述出我們如何到達目的地的日常運作方 式,具有主導我們邁向願景的行為指引力量的特性。

(32)

五、宗旨的概念 每一個企業的「宗旨」,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滿足顧客的需要,顧客決定 企業(王霆、弓劍煒等,2003);是描述公司成員如何實現目標,描述公司的產 品和服務,描述出公司人員如何支持這樣的目標(子玉譯,2004)。 可知「宗旨」是以顧客的立場為考量,描述出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公司 成員如何支持、實現這樣的目標,以滿足顧客的需要。 六、使命的概念 綜觀各論者對「使命」一詞的概念,整理如表 2-1-2 所示: 表 2-1-2 使命的概念 作者 時間 使命的概念

Sagor & Barnett 1994 「使命」是對組織目的及功能的說明,多為對組 織目的較廣義和一般性的敘述,通常使命宣言 (mission statement)包括了組織宗旨(aim)、 服務對象、為達成宗旨所採行的活動等項目。 Senge 等(齊若蘭譯) 1995 「使命」的英文 mission 源自拉丁文中的 mittere,意思是「拋放手或送出」。是組織存在 的基本理由,指成員要共同完成的任務,但常被 賦予軍事、宗教、短期等意義。 McEwan 1998 乃源自於願景的組織發展方向,作用在導引組織 每日的運作。 西村克己、武田鏡村 (江裕真譯) 2003 使命經常是創業者把覺得能對社會有所貢獻的熱 情、想法,簡述出來的一句話。 林公孚 2003 任何組織的存在,必定有其特定的目的或理由, 「使命」界定了組織為何存在的理由。 Drucker(齊思賢譯) 2005 每個企業的使命就是滿足顧客,要從顧客和市場 的角度來回答我們的事業是什麼。

(33)

綜觀各論者對「使命」一詞的概念,「使命」界定了組織存在的基本理由, 是創業者簡述對社會有所貢獻的熱情、想法的一句話,說明了組織目的及功能, 導引組織每日的運作及發展方向,是所有成員要共同完成的任務,需從顧客和 市場需求的角度來思考組織的定位,以滿足顧客的需求,常被賦予軍事、宗教、 短期等意義。 七、目的的概念 「目的」乃組織存在的根本理由,係指成員要共同完成的任務,和使命的 差異在於包括了反思的過程(齊若蘭譯,1995)。因此,「目的」的概念係指 組織成員所要共同完成的任務,導引組織每日的運作及發展方向,並且需要時 時反思組織存在的根本理由。 八、目標的概念 「目標」是一系列明確和可測量以達成使命的預期成果,其通常標示出時 間限制(如何時完成)、需花費的時間和經費、對最終成果的品質和最後欲產 出數量的要求等項目(Sagor & Barnett,1994);「目標」這個詞可能源自古 英文中的 goeden,也就是「妨礙」的意思,是組織短期內期望達成的工作或必 須克服的障礙(齊若蘭譯,1995);「目標」係指我們期望在短期內達到的里程 碑(林公孚,2003);「目標」說明了組織存在的原因,而且澄清了我們真正從 事的工作是什麼,讓我們了解自己身處此地的原因,能振奮人心,讓人願意全 心投入(子玉譯,2004)。 綜觀各論者說法,「目標」就是能讓我們了解自己身處此地的原因,它能 振奮人心,讓人願意全心投入,是組織短期內期望達成的工作或必須克服的障 礙,明確標示出具體可測量的項目。

(34)

九、小結 綜上所述,使命、目標、信念、目的、價值觀、宗旨、理念或願景,就時 間觀點,有長、短期效用之分;就關注面向而言,有單一面向與整體多重面向; 就具體化理解來說,有明確形諸於文字條文和潛藏組織成員心中的體會二種; 就員工參與程度主客體而言,有員工只是遵造指示辦理的客體和員工本身即是 參與發展的主體之別;就社會責任區分,有只要達成組織的需求和重視社會責 任的達成二者;就變動性而言,有固定不變和隨時空環境變動之分;然則,上 述願景及相關概念雖有不同的區分差別存在,但是在某一程度上,同樣都具有 幫助組織正向成長的動力、指出組織存在的理由、導引組織一致的發展方向之 功用。唯願景具有全員參與多面向關注的特點,能具體表達出社會責任及隨時 空環境條件修正,使得組織在劇烈的競爭中,得以撥開雲霧,掌握方向,毫不 遲疑的全速前進。

貳、學校願景的概念

「願景」是領導者及組織成員達成共識作成的簡短文字陳述,清晰呈現出 組織的未來圖象,反映出領導者的企圖心及組織存在的理由,深具挑戰性,可 以振奮人心,凝聚向心力,導引組織發展的方向。「學校願景」乃是借用企業界 的願景概念,針對學校需要發展而成,研究者整理各論者所述有關學校願景的 重要概念可歸納為五方面:學校願景可以呈現出學校的未來圖象、學校願景可 以凝聚學校向心力、學校願景可以振奮人心、學校願景可以反映出校長的企圖 心、學校願景可以反映出學校存在的理由。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學校願景可以呈現出學校的未來圖象 學校願景有多種表現的方式,呈現出學校的未來圖象,如講述故事式、描

(35)

述理想形象式、抽象性宣言、具體條列式、敘說圖象和隱喻等。Starratt(1995) 舉例提出學校願景的呈現樣式有:講述一個帶點神秘或真實色彩的象徵性故事 (symbolic story)、呈現出一連串抽象性的哲學性宣言、舉列出學校每日事 務的場景(scenario)或描述二或三位理想教師(ideal teacher)的形象、陳 述學校應該建立的樣式(shape)(如學校無圍牆等)、指出一些有關組織、方 案和系統方面的術語(如實施統整課程、合作學習等)、敘說一些圖象和隱喻 (metaphor)(如學習樂園)。

而且,學校願景會影響組織的運作和決策(Wallace, Jr., Engel & Mooney,1997),作為型塑學校未來樣貌的主要依據。因此,學校願景必須反映 出學校發展的優先事項(Wallace, Jr.,1996),形成一種可適當回應每日面臨 問題的規範(Conley, Dunlap & Goldman,1992),提供學校發展的方向感,做 為學校人員的指引(Chance,1989)。

二、學校願景可以凝聚學校向心力

學校願景係經由溝通、對話、認同、妥協、支持、共識等階段,整合校長、 教師、家長和學生等利害關係人的個人願景和組織願景匯聚而成,學校願景和 個人價值觀、信念等有密切關係(陳聖謨,2000;戴聰敏,2002;Chance,1989; Kowalski,1999;Sergiovanni,1995;Wallace, Jr., Engel & Mooney,1997)。 因此,在建構學校願景的過程中,經由不斷的溝通、對話等方式,使得學校相 關成員越來越了解彼此,產生共識,凝聚一股向心力。Senge就認為共同願景是 由個人願景匯聚而成,可使互不信任者產生一體感的作用(郭進隆譯,2002), 所以Mathews表示,願景不僅能促進教育,也重建了學校和其人員的關係(引自 Lashway,1997a)。

(36)

三、學校願景可以振奮人心 學校願景是學校相關成員對學校未來的甜美夢想,在願景建構與實踐的過 程中,經由成員不斷的溝通、參與,加以適度修正,使得願景越來越清晰,成 員投入的熱忱也會漸次加溫,振奮人心。Chance(1989)認為願景基本上是較 無形的,是對未來的甜美夢想,具高度個人化色彩。而且,學校願景是動態概 念,需重視其建構歷程,發展可行推展方式並建立有效的評估標準,需要定期 檢閱,以檢測其適切性(吳俊緯,2004;Wallace, Jr., Engel & Mooney,1997)。 因此,Senge認為,經由成員不斷地釐清、參與、溝通和奉獻,將產生螺旋性擴 散,使得願景越加清晰,成員投入熱忱增加(郭進隆譯,2002)。 四、學校願景可以反映出校長的企圖心 學校願景是整合學校相關人員的個人願景而成,使產生一體感,在邁向願 景的過程中,凝聚向心力,振奮人心,讓願景越來越清晰,而校長在建構與實 踐願景的過程中,扮演關鍵的角色。校長個人的願景必須反映出自己的夢想, 先能感動自己,然後才能感動別人,先相信自己的信念與價值觀,然後別人也 才能相信。戴聰敏(2002)就提出學校願景的建構,需要藉由校長領導作風、 學校文化、團隊學習風氣、及家長(社區)融入等多面向的配合,始能有效落 實。因此,學校願景應該反映出領導者、教師、家長和學生的期待和夢想、需 求和興趣、價值觀和信念(Sergiovanni,1995),亦即學校願景必需反映出校 長的企圖心。 五、學校願景可以反映出學校存在的理由 不論學校願景寫得如何動人,但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校願景必 需反映出學校存在的理由,否則一切將顯得毫無意義。Mathews指出願景可以反

(37)

映社群的需要和目的(引自Lashway,1997a),並且個人願景多反映著個人的價 值觀、對組織的評量、對可能性的看法和專業價值觀(Chance,1989),可知願 景是全校成員所共同努力的理想(陳聖謨,2000)。因此,學校願景具有多類 強調重點,反映出學校存在的理由,如學習環境和學校氣氛、學校行政制度和 規範、學生需求和期待、學生學習的歷程和成果、知識、技能、態度、習慣和 價值觀、學術、個人和人際方面的技能、問題解決、危機處理和調適的技能、 學習如何學和終身學習的技能、主動和自發性學習、自我評鑑和自尊、教導活 動能結合學生需求和興趣、安全和照護的環境、提供學校發展的方向感等 (Chance,1989;Conley, Dunlap & Goldman,1992;Wallace, Jr.,1996;Wallace, Jr., Engel & Mooney,1997)。

六、小結 綜合上述各論者所言,研究者將「學校願景」的概念歸納為:學校願景是 校長及學校相關人員達成共識作成的簡短文字陳述,清晰呈現出學校的未來圖 象,反映出校長的企圖心及學校存在的理由,深具挑戰性,可以振奮人心,凝 聚向心力,導引學校發展的方向。

參、學校願景的發展模式

學校願景的發展模式,不同的論者依據不同切入論點,有著不同的分法, 茲分舉Barth和楊紹強的學校願景發展模式如下所述: 一、Barth的發展學校願景九種方式 Barth(1993)將學校願景發展,依照願景產生的方式分為:繼承的願景、 闡明的願景、再精製的願景、借用的願景、買來的願景、施加的願景、解聘的

(38)

願景/聘用的願景、平均化的願景以及成長的願景等九種,茲敘述如下: (一)繼承的願景 採用繼承的願景(inherit a vision)的學校,大多仍保留或維持原有的 學校願景,學校在遴聘新校長或新教師時,能否信守學校的願景是錄取與否的 重要指標,這些學校的願景是一代傳一代,永垂不朽的,有很多學校採用這種 願景。 (二)闡明的願景 有許多學校的願景是隱晦的(implicit)、不闡明的,這些學校的老師雖 然他們都沒有可供參考的文字式學校願景,但是他們都能遵守學校願景,並將 學校願景融入於每天的教學活動當中。然而,為了因應時代需要,學校有必要 將平日的活動予以闡明,這種闡明的願景(explicate a vision),只需將願 景化暗為明,把過去的行動轉化為文字符號,亦即將學校平日的做為具體化而 已,如此即可以形成為學校的願景。 (三)再精製的願景 有些學校的願景是將學校過去所運作的與當前的需求結合,他們會將重要 的一項新的需求或方案加入學校願景中,這種學校願景包含了過去的優點、未 來的需求與承諾,以及最新的教育方案,整合所有成員的意見轉換成新的學校 願景,此即為再精製的願景(refine a vision)。 (四)借用的願景 有些學校長期處在資源不足的困境,這些學校的校長或教職員就會經常向 外界借用教學設備、軟體等各項資源,於是學校願景也採借用的方式。他們會 將從其他學校所蒐集到的這些願景,取出他們認為喜歡的語言、教學和哲學, 再拼湊成自己學校的願景,如此所形成的願景即是借用的願景(borrow a vision)。

(39)

(五)購買的願景 有些學校會從教育市場上選擇專家顧問行銷的願景,這種學校願景通常令 人印象深刻,如果學校確定買下這些願景,這些專家顧問就會在學校舉辦研討 會或教師專業成長活動,這種發展學校願景的模式,專家顧問他們的願景或多 或少會移植到學校裡,有些學校就採用此種購買的願景(buy a vision)當學 校願景。 (六)施加的願景 有些學校採用的願景,是施加的願景(inflict a vision),這種方式, 學校可以很快的就有了願景。例如督學到學校對校長說:你們還沒有學校願景, 這是我們認為可行的學校願景,這也是你會採用的學校願景。校長於是就將這 個學校願景笑納並轉施加給老師,老師也如法泡製的將這個學校願景施加給學 生。這種施加的方法顯然過於專制,學校通常都會適度的採用參與決定和委員 會討論的方式予以修飾。 (七)解聘的願景/聘用的願景 當學校不穩定且缺乏領導方向時,各界都會指責校長,因為學校校長與學 校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係,此時最好的方法唯有解聘校長,另外遴聘一位新 校長。當校長遴選委員會遴聘一位新校長時,詢問校長候選人一所好學校的願 景應該是什麼?當他們聽到喜歡的願景之時,他們就會選上這一位候選人當校 長。此方式所產生的願景,就是解聘的願景或者聘用的願景(fire a vision / hire a vision)。 (八)均質化的願景 有些學校會先邀請教師、家長、行政人員以及學生等代表,請他們提出所 喜歡的教育信念和實務,以及一所理想學校的概念,再予以內容分析並找出共 同的部份,形成學校願景。這種採納各方意見的共同部份,去除單方面特殊意

(40)

見的方式來作為學校願景,就是均質化的願景(homogenize a vision)。 (九)成長的願景 Barth(1993)認為成長的願景(growing a vision)是最佳的學校願景 發展模式。其中校長的責任重大,應設計發展學校願景的歷程:1.首先應結合 學校和社區人士,檢視學校正在運作的事務;2.接著省思學校的可能發展與學 校渴望的未來發展;3.然後透過除了平均化以外的某些方式共同建立學校願景。 這種學校願景不僅具有學校發展方向感,也能將學校所有成員的意見予以 融入,這種發展願景的歷程能發掘學校人員的智慧結晶,也能彙集學校人員最 有承諾的理念。 二、楊紹強的願景形成五模式 楊紹強(2003)也將願景的形成模式,依據經營者與組織成員提出願景的 先後次序,分為下列五種方式: (一)由經營者自己決定願景,然後宣佈。 (二)由經營者想出願景後,與重要的幹部討論,修正後再宣佈。 (三)向團隊成員徵求提案,由經營者修正後決定。 (四)向團隊成員徵求提案,由經營者會同重要幹部討論後決定。 (五)由經營者引導成員共同決定。 三、小結 由上可知,願景的形成有多種模式,各有其優缺點存在,而各校的內外在 條件不一,在發展願景時應先分析學校本身條件,再採用較適合自己的發展方 法和步驟逐步推動,否則再好的願景若不適合自己的條件,也不具任何意義。 尤其學校教育目標各校幾乎大同小異,在強調學校本位發展原則下,學校自應

(41)

創造一個專屬之願景以建立其特色,並在此願景創造與實踐中,帶領學校不斷 精進提升,建立起學校獨有的特色,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肆、本節小結

本節綜合各論者所言,以明瞭各種常與願景相提並論或替換使用相關名詞 的概念,其中各名詞常存在彼此涵攝或遠近交互的關係。有些明確指出組織比 較具體、短期欲達到的成果;有些表達出組織長遠追求的意象,顯得清晰又非 觸手可及;還有的只是組織的原則或一種相信的意念,做為組織方向的指引。 有些形諸於文字;有些則深植組織成員心中;還有一些卻顯得隱晦不明。但是 不管如何,它們都是組織何以存在的理由,以及組織未來將變成如何的方向球, 攸關組織發展存續的至關重點。 每一種學校願景的發展方式,都各有其優缺點,並沒有那一種方式可以全 然適用於每一所學校。因為每一所學校的學校文化與建立學校願景的時空背景 均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論,因此,學校願景的發展方式亦應審視各校的內外在 環境及所處時空背景,而採用不同的發展模式。 更重要的是建構學校願景時,必先考量學校存在的原始目的,任何譁眾取 寵或偏離學校目的的願景,皆不足取;其次,建構學校願景時要找出的是學校 較喜歡的未來,而不是大概的未來或是可能的未來;最後,建構學校願景最重 要的是全員的參與,在公開化與民主化的歷程中,蒐集各界的意見和評論,再 作詳細的討論,而非一人的願景,或只是粗糙的最大公約數的願景。 學校願景的概念,在兼顧各項要素下,呈現多樣的特性,不僅動態、靜態 需並列考量,個人與全體更需相互結合,在縱的方向要前後通貫,在橫的面向 也需彼此關聯,不僅注重有形的實際面,更在無形的精神層面產生莫大的力量, 這都是研究學校願景不可不著力之處。

(42)

第二節 良好學校願景的特性及功能

從上節所述,了解學校願景的基本概念意涵後,我們進一步探討要成為良 好學校願景所必須具備的特性以及學校願景的功能,並藉由學校願景的建構與 實踐,創造學校更美好的未來,茲分別就良好學校願景具備的特性及學校願景 功能分述如下:

壹、良好學校願景具備的特性

學校願景具有引領學校發展方向的重責大任,攸關學校的未來,然而究竟 良好的學校願景須具備哪些特性呢?研究者整理各論者所言,將良好的學校願 景歸納成必須具備:易記性、清晰性、挑戰性、價值性、成長性以及動態性等 六種特性,分述如下: 一、易記性 良好願景首要的特性是易記性。因為不論願景寫得如何動人,如果無法有 效的留存在組織相關成員心中,則無法落實於日常的工作與行事中,如此便失 去了願景的意義。因此,Weller, Jr.、Hartley和Brown(1994)以及Murgatroyd 和Morgan(1994)都認為易記性(memorable)是有效願景宣言的一個重要特性, 而且其說明文字理想為20至25字之間(引自葉連祺,2002)。另外,Chance(1989) 更具體提出良好願景宣言應簡潔,全部字數不宜多於50字的建議。 二、清晰性 良好願景的第二個特性便是清晰性。良好願景必須清楚說明,讓人看了便 能心領神會,甚至在腦海中浮出一幅清晰的圖象,不流於籠統,如此才不會造

(43)

成各自解讀的現象,也才能發揮願景的功能。Weller, Jr.、Hartley和Brown (1994)就認為清楚說明(clear)是良好願景必須具備的特性之一。Murgatroyd 和Morgan(1994)也同樣認為清晰性是良好願景不可或缺的特性,亦即願景必 須清楚易懂,不流於籠統,避免不易詮釋,而且最好能夠被陳述或視覺圖像化 (引自葉連祺,2002)。 三、挑戰性 良好願景的另一個特性則為挑戰性。Weller, Jr.、Hartley和Brown(1994) 以及Murgatroyd和Morgan(1994)都指出良好願景需具挑戰性(challenging), 必須是可以想見,卻非遙不可及的,深具挑戰性(引自葉連祺,2002)。Whitaker 和Moses(1994)也說良好願景需具有挑戰性(引自Lashway,1997b)。而Nanus (1992)則認為吸引力(attractiveness)是良好願景所需的特性之一(引自 Wallace, Jr., Engel & Mooney,1997)。綜上可知,一個良好願景必須具有高 度的吸引力以及深具挑戰性,才能吸引並留住人才為組織效力,共同為理想的 目的地攜手前進。 四、價值性 良好願景的第四個特性則是價值性。當願景富有組織的價值性時,它可以 緊密聯結組織的各種作為,成為測量每日行動的依據。1994年時,Murgatroyd 和Morgan就已指出價值性(value-driven)是良好願景的特性之一,它可以緊 密聯結學校教育的價值觀,提供學校每日測量其行動的明確依據,而且成效評 鑑要能聯結學生的行為和成就(引自葉連祺,2002)。Weller, Jr.、Hartley 和Brown(1994)以及Whitaker和Moses(1994)也同樣都提出良好願景必須具 有價值的目標的看法(引自Lashway,1997b)。

(44)

五、成長性 良好願景還具有成長性的特性。一個具有成長性的願景宣言,可以賦權增 能,增加組織成員的參與感,促使組織成員不斷向上成長,提升組織的綜效。 Weller, Jr.、Hartley和Brown(1994)認為良好願景可賦權增能(empowering)。 Murgatroyd和Morgan(1994)也提出良好願景要有參與性(involving),要有 促使成員參與和賦權增能的作用(引自葉連祺,2002)。 六、動態性 良好願景尚須具備動態性。因為願景是因應組織的個殊需要而建構,而組 織是個活的個體,會隨時、空等主客觀環境而改變,因此,良好願景必須具備 動態性,時常修訂,時常檢閱,以符合並引領組織的發展。Murgatroyd和Morgan (1994)指出動態性(mobilizing)是良好願景必須具備的特性之一,亦即願 景要能反應所有內外影響因素和情境的需要(引自葉連祺,2002)。同樣的, Nanus(1992)也提出良好願景是個活的文件(living document),需時常修 訂(revise)以及時常檢閱(review)(引自Wallace, Jr., Engel & Mooney, 1997),以符合組織的需要,進而帶領組織爬得更高,做得更好。 六、小結 綜而言之,良好學校願景分從時間、空間、人、願景的本質和品質等因素 來考量,良好學校願景宣言字數不宜過長、須具挑戰性、能表達出教育價值、 可顯示學校清晰的未來、讓人清楚易懂、而且是個全員參與活的動態過程、可 以讓學校成員達到賦權增能的功效。亦即良好的學校願景必須具備:易記性、 清晰性、挑戰性、價值性、成長性以及動態性等六種特性。

(45)

貳、學校願景的主要功能

學校願景可以發揮的功能,主要在釐清學校核心價值觀、凝聚學校成員向 心力、激勵學校整體士氣、提升學校整體效能以及指引學校發展方向。分析歸 納各論者的看法,研究者將學校願景的主要功能,區分為以下五種: 一、釐清學校核心價值觀 學校願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釐清學校核心價值觀」。可從正視學校 文化著手,而後發掘學校潛藏價值觀,進而釐清學校核心價值觀,做為學校因 應各種狀況的依據。茲簡述如下: (一)正視學校文化 組織文化是組織成員的信仰、價值、集體記憶和特有的行為模式,是人群 的黏著劑,對企業的成長及組織的演進所能展現的影響力,遠勝於任何其他形 式的制度(黃逸華譯,2004;甄立豪譯,2003)。而且組織文化通常都是隱晦不 明、難以察覺的,你也許能夠感受到它的存在,卻無法精確描述,深深影響著 身在組織中的每一個人的各種作為(李奉儒等譯,2001;黃逸華譯,2004;甄 立豪譯,2003;齊若蘭譯,1995)。 組織文化各自具有獨特的色彩,無法被抄襲或複製,它根深柢固的特性, 使得它不容易被修正(黃逸華譯,2004;甄立豪譯,2003)。因此,組織文化要 進行改變時,必需建立在既有而可行的組織文化之上,當組織採取的重大變革 與自身文化或共同價值觀發生衝突時,變革鮮少能夠成功(余佑蘭譯,2003; 黃逸華譯,2004;甄立豪譯,2003)。而且學校文化與學校願景發展彼此影響, 相互關連,且有明顯正相關的關係,學校願景發展會促動組織的學習,改變組 織學習文化,可以創造優質學校組織文化(余佑蘭譯,2003;林木城,2004; 林茂生,2004;陳金粧,2004;劉茂玄,2002)。

數據

表 2-1-1 價值觀的概念
表 4-2-8 中部四縣市 12 班以下分區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  關鍵字  學校數  比率(%)  排序  彰縣  投縣  中縣  中市  彰縣 投縣 中縣 中市 彰縣 投縣  中縣  中市 1  創新  快樂  快樂  快樂  54 55 18 1 75.00 50.00  43.90  50.00 2  快樂  健康  健康  創新  44 50 17 1 61.11 45.45  41.46  50.00 3  健康  卓越  感恩  健康  42 24 11 1 58.33 21.82
表 4-2-10 中部四縣市 13~30 班分區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  關鍵字  學校數  比率(%)  排序  彰縣  投縣  中縣  中市  彰縣 投縣 中縣 中市 彰縣 投縣  中縣  中市 1  創新  快樂  快樂  健康  41 10 20 3 75.93 45.45  52.63  60.00 2  健康  健康  健康  自然  40 9 16 2 74.07 40.91  42.11  40.00 3  快樂  創新  學習  快樂  36 9 15 1 66.67 40.91
表 4-2-13 中部四縣市 49 班以上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  排序  願景關鍵字  學校數  比率(%)  1  快樂  42 61.76%  2  健康  31 45.59%  3  創新  17 25.00%  4  學習  16 23.53%  5  成長  14 20.59%  (二)中部四縣市 49 班以上分區學校願景關鍵字分析  中部四縣市 49 班以上分區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如表 4-2-14:  表 4-2-14 中部四縣市 49 班以上分區學校願景關鍵字排序前五名分析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e context of the Hong Kong school curriculum, STEM education is promoted through th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s (KLAs) in primary

As each school has its unique school context, including its organisation of the JS and SS curriculum, experience in conducting PL, self-directed learning atmosphere,

The Hong Kong school curriculum, made up of eight key learning areas (under which specific subjects are categorised), provides a coherent learning framework to enhance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Teacher / HR Data Payroll School email system Exam papers Exam Grades /.

Classifying sensitive data (personal data, mailbox, exam papers etc.) Managing file storage, backup and cloud services, IT Assets (keys) Security in IT Procurement and

In light of the unique context and different student needs in every school, and the common goal of foster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ies, the EDB has been encouraging 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