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常民文化與隱喻:臺灣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常民文化與隱喻:臺灣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之研究"

Copied!
28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龍廷 博士. 常民文化與隱喻:臺灣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之研究. 研究生:范姜淑雲 撰. 101 年 6 月. I.

(2) 常民文化與隱喻:臺灣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之研究 摘要 植物意象是臺灣客家山歌的重要素材,它呈現了客家常民文化的內容,更塑造 了臺灣客家山歌「藉彼喻此」的隱喻性語言,反映了客家人從個人生活到整個族群 的理想、感情和願望。 以語言表達的觀點來看臺灣客家山歌中的植物意象,其實是以隱喻的結構性語 言來理解抽象的概念,而植物意象的隱喻性語言之運作,是以人們日常生活為基礎, 來陳述對於抽象的概念之部分瞭解。植物意象作為來源域的隱喻素材,多半是以植 物的生長週期作為攝取角度,尤其是開花、結果等意象,因其外在特徵明顯,並與 人們的生活經驗密合,因而與歌詞的喻意產生極為密切的連結。 從語言的認知層面來看植物意象所形成的隱喻性語言,可以發現山歌的歌詞反映 出一個文化裡的價值觀中,所強調與所忽略的各個層面。亦即臺灣客家山歌的植物 意象,其隱喻性語言的攝取角度與部分映射的特性,反映出臺灣的客家族群之思維 模式,也顯現出客家族群日常的行動和決定。 臺灣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所反映有關客家人在物質、精神、社會等常民文化的 內容,是人對環境適應及利用的具體呈現,而客家人選擇特定的植物意象以隱喻的 方式詮釋抽象的概念,其認知的基礎同時也是深受到物質、精神、社會等常民文化 所影響。. 關鍵詞:臺灣客家山歌、常民文化、植物意象、隱喻. II.

(3) Folk Culture and Metaphor: Plant’s Image of Taiwan’s Hakka Folk Songs Abstract Plant’s image is an major material of Taiwan’s Hakka folk songs, not only representing the content of Hakka folk culture, but also creating the metaphorical language for Taiwan’s Hakka folk songs. The purpose of such language is to reflect all levels from individual life to the dreams, feelings, and wishes of the whole Taiwan’s Hakka popul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language performance, the plant’s image of Taiwan’s Hakka folk songs is to explain abstract ideas by metaphorical and structural language, and the function of metaphorical language is based on daily life, so to state partial understandings of abstract ideas. When Taiwan’s Hakka people use plant’s image as metaphorical source materials, they usually focus on the life cycle of plants, especially on blossom and fruit. Because such images are very clear and closely connected to life experiences, so they can generate tight links to the metaphor of lyrics. After analyzing the metaphorical language formed by plant’s image at language cognition level, we found the lyrics of Taiwan’s Hakka folk songs actually reflect all views of traditional Hakka culture, including the emphasized part and the omitted parts. That is, when we look into the two characteristics in plant’s image of Taiwan’s Hakka folk songs: metaphorical language and partial mapping, both of them reflect the thinking logics of Taiwan’s Hakka population, they also reflec the daily activities and decisions of Hakka population. Finally, the plant’s image in Taiwan’s Hakka folk songs reflects the material, spiritual, and social contents of Taiwan’s Hakka folk culture and represents the actual process of Taiwan’s Hakka people in environment adoption and utilization. When Taiwan’s Hakka people choose specific plant’s image to explain abstract ideas, the basis of cognition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material, spiritual, and social contents of Hakka folk culture.. Keywords: Taiwan’s Hakka folk songs, folk culture ,plant’s image, metaphor. III.

(4) 致謝 首先誠摯的感謝指導教授 陳龍廷 博士,老師悉心的教導,無論是論文方向的 調整、整體的架構以及在關鍵處的適時指導,讓我在撰寫論文時獲益匪淺,老師對 學問的嚴謹更是我輩學習的典範。更要感謝師母費心的安排,陪伴學生能夠逐步往 完成論文的方向努力前進。 本論文的完成亦得感謝兩位口試委員:彭瑞金教授及吳榮順教授。因為有兩位 的指導,幫助我釐清了論文中論述上的問題,並指出改善與補充的部份,使得本論 文能夠更完整。 這幾年的進修,感謝研究所的諸位同學,以及中央輔導團、新北市客語輔導團 的夥伴,好友慶琪、月雲、翠伶的加油打氣,所有的一切均銘感在心。 最後感謝外子永博、一雙兒女翊芳、孟慈在背後的默默支持,體諒與包容,讓 我的學習生活沒有後顧之憂。 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摯愛的雙親。. IV.

(5) 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謝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材料與來源………………………………………………………….4 第三節 研究方法………………………………………………………………….6 第四節 文獻回顧…………………………………………………………………10 壹、客家山歌 ............................................................................................... 10 貳、植物與意象的探討 ................................................................................ 11 叁、植物意象與隱喻 .................................................................................... 16 肆、植物意象與常民文化 ............................................................................ 21 第二章 客家山歌植物意象與常民文化………………………………………………23 第一節 植物意象與自然環境……………………………………………………23 壹、植物意象與空間設施 ............................................................................ 24 貳、植物意象與山區地形 ............................................................................ 25 叁、植物意象與溪流 .................................................................................... 26 肆、植物意象與地名 .................................................................................... 26 伍、植物意象與當地產業 ............................................................................ 27 第二節 植物意象與日常生活……………………………………………………30 壹、根莖類植物 ........................................................................................... 30 貳、果實類植物 ........................................................................................... 33 叁、葉菜類植物 ........................................................................................... 39 肆、辛香類植物 ........................................................................................... 41 伍、花卉類植物 ........................................................................................... 42 陸、樹木類植物 ........................................................................................... 46 柒、其他類植物 ........................................................................................... 48 第三節 植物意象與社會生活……………………………………………………52 第四節 小結 ....................................................................................................... 65 第三章 植物意象的形式與運用………………………………………………………67 第一節 植物意象的形式…………………………………………………………..67 第二節 植物意象的組合與運用…………………………………………………..70 第三節 植物諺語與套語的運用…………………………………………………..74 第四節小結 ………………………………………………………………………..79 第四章 客家山歌植物意象的隱喻特性………………………………………………..80 第一節 禾…………………………………………………………………………..80 壹、蒔禾 ....................................................................................................... 81 貳、禾枝 ....................................................................................................... 86. V.

(6) 叁、禾花 ....................................................................................................... 88 肆、禾黃 ....................................................................................................... 89 第二節 茶…………………………………………………………………………..93 壹、開花結果 ............................................................................................... 93 貳、摘茶 ....................................................................................................... 95 叁、食茶 ....................................................................................................... 99 第三節 甘蔗………………………………………………………………………103 壹、甜度 ..................................................................................................... 103 貳、長度 ..................................................................................................... 108 叁、外觀 ..................................................................................................... 109 肆、開花 ..................................................................................................... 110 伍、對比 ..................................................................................................... 112 第四節 竹仔………………………………………………………………………114 壹、外觀 ..................................................................................................... 114 貳、竹葉 ..................................................................................................... 121 叁、竹筍 ..................................................................................................... 124 肆、竹頭 ..................................................................................................... 127 伍、特性 ..................................................................................................... 131 第五節 牛眼………………………………………………………………………135 壹、開花 ..................................................................................................... 135 貳、結果 ..................................................................................................... 138 叁、果核 ..................................................................................................... 140 肆、對比 ..................................................................................................... 143 第六節 布荊………………………………………………………………………146 壹、特性 ..................................................................................................... 146 貳、葉子 ..................................................................................................... 147 叁、栽種 ..................................................................................................... 149 第七節 石榴………………………………………………………………………151 壹、開花 ..................................................................................................... 151 貳、結果 ..................................................................................................... 151 叁、種籽 ..................................................................................................... 152 第八節 藤類………………………………………………………………………154 第九節 弓蕉………………………………………………………………………157 壹、特性 ..................................................................................................... 157 貳、外觀 ..................................................................................................... 159 第十節 朳仔………………………………………………………………………160 壹、開花 ..................................................................................................... 160 貳、結果 ..................................................................................................... 161 叁、種籽 ..................................................................................................... 162 肆、特性 ..................................................................................................... 163 第十一節 桂花……………………………………………………………………165. VI.

(7) 第十二節 番豆……………………………………………………………………168 壹、栽種 ..................................................................................................... 168 貳、特性 ..................................................................................................... 169 第十三節 燈草……………………………………………………………………172 第十四節 小結……………………………………………………………………175 第五章 植物意象的語言認知層面…………………………………………………....176 第一節 從來源域到目標域………………………………………………………176 壹、禾的映射 ............................................................................................. 177 貳、茶的映射 ............................................................................................. 178 叁、甘蔗的映射 ......................................................................................... 179 肆、竹仔的映射 ......................................................................................... 180 伍、牛眼的映射 ......................................................................................... 182 陸、布荊的映射 ......................................................................................... 183 柒、石榴的映射 ......................................................................................... 184 捌、藤的映射 ............................................................................................. 185 玖、弓蕉的映射 ......................................................................................... 186 拾、朳仔的映射 ......................................................................................... 187 拾壹、桂花的映射...................................................................................... 187 拾貳、番豆的映射...................................................................................... 188 拾叁、燈草的映射...................................................................................... 189 第二節 映射的歷程 ......................................................................................... 191 第三節 植物意象的認知概念之運作 .............................................................. 194 壹、情慾的認知概念 .................................................................................. 195 貳、愛情的認知概念 .................................................................................. 198 第四節 小結……………………………………………………………………..206 第六章 結論……………………………………………………………………………207 參考文獻………………………………………………………………………………..210 附錄一:經濟類植物…………………………………………………………………..218 附錄二:植物與地理空間……………………………………………………………..225 附錄三:植物的分類與統計…………………………………………………………..230. VII.

(8) 表 目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表. 1-1 客家山歌的語料來源 ..............................................................................................4 1-2 與植物有關的專書.. ............................................................................................. 13 1-3 與植物有關的學位論文....................................................................................... 14 2-1 植物意象的隱喻形式 ........................................................................................... 18 3-1 禾的映射.............................................................................................................. 177 3-2 茶的映射.............................................................................................................. 179 3-3 甘蔗的映射 ......................................................................................................... 180 3-4 竹的映射.............................................................................................................. 181 3-5 牛眼的映射 ......................................................................................................... 183 3-6 布荊的映射 ......................................................................................................... 184 3-7 石榴的映射 ......................................................................................................... 185 3-8 藤的映射.............................................................................................................. 186 3-9 弓蕉的映射 ......................................................................................................... 186 3-10 朳仔的映射 ......................................................................................................... 187 3-11 桂花的映射.......................................................................................................... 188 3-12 番豆的映射 ......................................................................................................... 189 3-13 燈草的映射 ......................................................................................................... 189 4-1 性暗示的認知概念 ............................................................................................. 196 4-2 性愛的認知概念 ................................................................................................. 197 4-3 「愛情是專一」的認知概念 .............................................................................. 199 4-4 「愛情是交易」的認知概念 .............................................................................. 200 4-5 「愛情是經營」的認知概念 .............................................................................. 201 4-6 「愛情是秘密」的認知概念 .............................................................................. 203 4-7 「愛情是食物」的認知概念 .............................................................................. 204. VIII.

(9) 第一章. 緒論. 客家山歌是民間口頭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客家音樂藝術的表現,是客家人在勞 動生活中,為抒發情感、消除疲勞、傳遞情意而編唱的民歌。它不但反映客家人常 民生活的內容,也是客家人精神生活的映現。 本研究嘗試從臺灣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來進行管窺客家文化的研究,之所以選 擇植物意象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係客家人的早期生活方式屬於農耕的社會,在農 業的社會裡,植物與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空間之中,是生活中不可缺的資源,也 是客家族群維生的必需品。1尤其是植物伴隨著客家族群的生活發展,將個體自我的 主觀情感,藉由植物詞彙的運用,衍生出獨特的意象。此植物意象不但呈現了客家 常民文化的內容,更形塑了客家山歌「藉彼喻此」的隱喻性語言,反映了客家人從 個人生活到整個族群的理想、感情和願望。因此探討客家族群對於植物意象的運用 與認知,可以提供研究客家常民文化重要的線索。 目前,許多關於臺灣客家山歌的研究論文,大多著重於對文學、音樂理論的探 討,在論及文化的部分,也大多著重於傳統客家山歌音樂的演奏形態或是樂曲分析, 但對於客家山歌的歌詞中,藉由如植物意象等物象所表現的隱喻性語言較少著墨。 而山歌中有關植物意象的隱喻,映現了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和無意地遵循和維 護的行為規範、道德倫理、認知和思維的模式,2顯露出常民文化的底蘊。因此希望 藉由本研究的撰寫,透過歌詞內容與客家民族植物的文獻研究,提供以植物意象為 主的隱喻之分析,期能進一步瞭解客家先民的語言文化內涵及當時客家族群的心理 認知與常民文化,並呈現出客家文化具體的樣貌,以作為客家山歌傳承客家文化之 基礎研究的參考。. 1. 2. 林明怡。《客家人的植物資源使用智慧及文化特色:以高雄縣美濃鎮稻作為例》 (碩士論文,高雄 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2010) ,見摘要。 王源東。〈臺灣常民文化內容之探究〉 。 《人文藝術學報,第四期,2005》,283-300。. 1.

(10)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提到客家人這個族群,多數人會聯想到客家米食及客家音樂,而提到客家音樂,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客家山歌。 筆者自小生長在桃園縣新屋鄉的客家聚落,成長的歷程中,客家米食和不絕於 耳的山歌吟唱,是童年生活中不可磨滅的印象;然而童年的經驗就像日常生活中所 呼吸的空氣,並不能夠真正意識到它的意義及獨特的意涵。直到如今年齡漸長,童 年所接觸到的客家文化,如同陳沉甕底的老酒,散發其幽香與韻味,更因為進入師 大台文所,在師長的帶領下,對於自身的族群文化,如同新生的嬰兒,初睜眼面對, 因而對於其豐富的內涵,感到無比的震撼與感動。因此選擇客家山歌作為研究的內 容,藉著山歌所書寫的植物意象及其隱喻,可以重新體驗客家族群的文化思維,認 識其獨特的生活方式。 在認識與學習客家山歌的過程中,藉由閱讀許多相關的專書與期刊等文獻,發 現先進們根據民間文學、民族音樂學、語言學各個面向的角度,均能提出對於客家 山歌的藝術價值、文學性、音樂性、語法及文法結構相當深入的論述,因而受益良 多。然而,初擔任客家語教學時,試圖將這些論述轉化為適合國小學童或是與一般 客語教師切磋琢磨的教學材料時,就會碰到「陽春白雪」v.s「下里巴人」3的困境。 因為在過去的時代,客家山歌與其他本土民間文化如歌仔戲、布袋戲一般,被衛道 之士批評為「靡靡之音」、「淫蕩猥褻」屬下里巴人的娛樂活動,但是它卻紮紮實實 的存在於生活之中,是當時客家先民生活的一部份。隨後由於錯誤的語言政策、壓 抑本土意識的政治氛圍,以及客家聚落經濟型態的改變,客家山歌隨著生活型態的 改變而沒落,沉寂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及至臺灣社會政治氛圍逐漸趨向民主而開放, 學界本土意識抬頭,研究客家山歌不啻為提高客家文化價值與客家自我認同的絕佳 途徑,再加上有心恢復客家語言、文化之人士的推波助瀾,客家山歌儼然成為當代 客家音樂「陽春白雪」的象徵。然而對於沒有音樂、語言學背景的人來說,卻提高 3. 歌謠對士紳階層而言,這些「下里巴人」的文藝大抵是粗鄙卑俗,難登大雅之堂 的。見楊麗祝。《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台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台北縣板 橋市:稻鄉,2000),5。. 2.

(11) 了他們想親近客家山歌及其文化的門檻。 因此,希望藉由此研究掌握客家山歌歌詞屬於客家常民文化的元素,還原客家 先民生活的時空背景,讓客家山歌及其背後所象徵的客家文化,恢復其親和、自然 的特質。如果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除了需要了解客家山歌的形式及其表現的手法之 外,亦應掌握客家山歌的歌詞中,對於客家先民生活屬性的描繪與紀錄,才能了解 客家族群對於生活在同樣空間的各種生物資源所懷抱的情感與想法。尤其是客家山 歌的歌詞中,常常運用各種植物、動物名稱及特性,作為隱喻或雙關的表現方式, 並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客家先民自身的想望與情感,顯示植物對客家人而言不僅是賴 以生存的必需品,也是精神生活的來源。因此希望藉由對客家山歌中關於植物意象 的描寫與運用之研究,更進一步了解客家的風土民俗等各種常民文化的內容。 再者,身處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即使當前的社會,尊重多元價值已成為主流, 尤其是本土意識已成為顯學。但是客家語言的流失、客家文化的式微,卻也是不爭 的事實。面對瀕臨失傳的客家文化,冀望透過對於客家山歌歌詞內容的研究,能夠 闡明客家先民代代相傳的語言智慧與結晶,並表達對於己所從出的家鄉和文化的真 摯關懷。 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 一、由客家山歌語料的蒐集,將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及相關的詞彙予以分類、 統計,以了解客家山歌運用植物意象的素材。 二、藉由對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之探討,來瞭解植物意象的表達形式。 三、藉由植物意象所蘊含的喻意,以剖析客家山歌所呈現的語言認知層面。 四、藉由客家山歌所呈現的認知層面,進而分析客家人常民文化的內涵。. 根據上述所提之研究目的,本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客家山歌使用植物意象的內容與類別為何? 二、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其表現形式為何? 三、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所呈現的意涵為何? 四、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所呈現的客家常民文化為何?. 3.

(12) 第二節. 研究材料與來源.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客家鄉鎮之客家山歌為研究範圍,所研究之語料取材如下: 一、目前臺灣地區已出版的客家山歌專書。 二、已發表或已刊載之期刊、學術論文。 三、網路中可搜尋到相關之客家山歌資料。 從上述資料中比對近千筆客家山歌歌詞,選錄出有關植物、或與植物有關的動 物、地形之客家山歌作為本論文之研究語料。本研究語料來源不包含臺灣地區以外 及其他海外客家人分布之地區。語料來源主要以北部客家縣市為主,此外亦補充部 分台中縣東勢鎮、石岡鄉、屏東縣六堆地區的客家歌謠作為參考。主要是以胡萬川 總編輯,結合民間、學界、公部門所共同採集當地客家耆老有關各地客家山歌的紀 錄,次要來源是期刊、專書、網路資源有關臺灣地區客家山歌的採集與論述。以此 方向,從近千筆山歌歌詞,蒐錄有關植物、或與植物有關的動物、地形之客家山歌 歌詞。. 表 1-1 客家山歌的語料來源 作者. 著作名稱. 年代. 出版社. 胡萬川總編輯. 石岡鄉鄉客語歌謠(一). 1992. 台中縣文化局. 胡萬川總編輯. 石岡鄉鄉客語歌謠(二). 1993. 台中縣文化局. 賴碧霞. 臺灣客家民謠薪傳. 1993. 樂韻出版社. 胡萬川總編輯. 東勢鎮鎮客語歌謠(一). 1994. 台中縣文化局. 劉鈞章採編. 苗栗縣客家山歌賞析. 1997. 苗栗縣縣文化局. 劉鈞章採編. 苗栗縣客家山歌賞析.第二集. 1998. 苗栗縣縣文化局. 羅肇錦,胡萬. 苗栗縣客語歌謠集. 1998. 苗栗縣縣文化局. 胡萬川總編輯. 龍潭鄉鄉客語歌謠. 2000. 桃園縣文化局(初版). 胡萬川總編輯. 東勢鎮鎮客語歌謠(二). 2001. 台中縣文化局. 川總編輯。. 4.

(13) 胡萬川總編輯. 楊梅鎮鎮客語歌謠(一). 2002. 桃園縣文化局(初版). 胡萬川總編輯. 楊梅鎮鎮客語歌謠(三). 2002. 桃園縣文化局(初版). 胡萬川總編輯. 楊梅鎮鎮客語歌謠(四). 2002. 桃園縣文化局(初版). 胡萬川總編輯. 楊梅鎮鎮客語歌謠(五). 2002. 桃園縣文化局(初版). 胡萬川總編輯. 新屋鄉鄉客語歌謠謎諺. 2003. 桃園縣文化局(初版). 胡萬川,陳嘉. 東勢鎮鎮客語歌謠(三). 2003. 台中縣文化局. 彭素枝. 臺灣六堆客家山歌研究. 2003. 文津出版社. 胡萬川總編輯. 中壢市市客語歌謠(一). 2005. 桃園縣文化局(初版). 胡萬川總編輯. 中壢市市客語歌謠(二). 2005. 桃園縣文化局(初版). 胡萬川總編輯. 中壢市市客語歌謠(三). 2005. 桃園縣文化局(初版). 胡萬川總編輯. 平鎮市市客語歌謠. 2005. 桃園縣文化局(初版). 胡萬川總編輯. 觀音鄉鄉客語歌謠. 2005. 桃園縣文化局(初版). 黃子堯. 客家山歌 200 首. 2010. 客家臺灣文史工作室. 瑞總編輯. 本研究論文之研究對象是針對臺灣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所有研究範圍乃專指 由「植物」意象所構成的客家山歌,非植物相關之客家山歌不在本研究之範圍內。. 5.

(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的使用,在於能夠完整說明臺灣客家山歌的表現形式及內 容,並還原山歌植物意象的原意及其背後深層的文化意涵、展現客家人常民文化之 內容做為考量。細究本研究的主題與對象為客家山歌以及客家常民文化,探究人類 的文化在不同的生態環境中,族群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並在獨特的歷史發展和功能 中積累、傳遞、演變成不同的類型和模式;4在時間軸方面,是屬於過去延續到現在 所發生的現象與事物。因此在研究方法的選取上,除了作質性研究的方法之外,並 佐以客觀的「量化」方法進行歌詞內容的分類調查,並根據分類調查的結果篩選作 為隱喻的植物意象。所以本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法為內容分析法及隱喻分析法,分述 如下:. 壹、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亦稱資訊分析(informational analysis)或文獻分 析(documentary analysis) ,本研究使用內容分析法的目的是為了可以將語文的、非 量的文獻轉變為量的資料,針對文獻的內容作客觀的、系統的以及量的描述。5 本研究從與「植物意象」有關的臺灣客家山歌之角度切入研究,試圖釐清客家 山歌、植物意象、客家常民文化三者之間的脈絡關係,以建立主題明確的客家山歌 研究。因此採取內容分析法中的概念分析、比較分析、詮釋性分析三種策略,這三 種策略在本研究的運用,主要是以概念分析來確認客家山歌中植物意象所象徵的意 涵,再者以比較分析將客家山歌植物意象就其植物屬性、意象特性做質的分析;進 而用詮釋性分析說明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與客家常民文化之關聯性及兩者的相互結 合性。 量的分析方面主要是語料的分類與統計,參酌前人的分類方式,如楊兆禎教授 將北臺灣的客家山歌依歌詞內容分成愛情、勞動、消遣、家庭、勸善、故事、嗟嘆、 相罵、愛國、飲酒、祭祀、催眠、戲謔、歌頌、生活類等十五類,是屬於母題類型. 4 5. 王為國等著。 《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與文獻格式之運用》 (臺北市:心理,2006) ,177-178。 王文科,王智弘。 《教育研究法十二版》 (臺北市:五南,2008) ,368。. 6.

(15) 的分析。6而徐惠君則將客家民族植物之用途分為九大類:食用、藥用、清潔、工藝、 禮俗、建築、童玩、經濟、其他等方式,是屬於民俗用途之分析。7然而在統計各類 臺灣客家山歌的歌詞所出現之植物意象時,以上兩種分類的方式因植物意象有組合 其他語象的特性,較不易用單一的類別來做區分,如山歌歌詞同時出現愛情與嗟嘆, 愛國與歌頌,勞動與生活,或是相罵與戲謔的內容,或是歌詞中的植物意象同時兼 具生活、食用、建築、工藝、童玩等類別的用途,因而較難明確定義植物意象在母 題或是民俗用途的類別。因此,依客家山歌中的植物意象的用途將其分為根莖類、 果實類、葉菜類、花卉類、樹木類、其他類等植物,可進一步了解客家山歌選擇植 物意象的內在思維。再者,植物的花朵、果實之顏色、形狀、大小以及構造是植物 在分類及鑑定的重要依據之一,8客家山歌所使用的植物意象,亦著重於植物的根、 莖、葉、花朵與果實的描述,並藉由這樣的描述,來傳達歌詞的意涵,因此依照植 物的構造如根、莖、葉、花、果實、種子來將歌詞加以分門別類,可梳理出植物意 象運用上的脈絡,這樣的分類方式除了簡單而明確之外,也方便了解植物的各個部 位在植物意象的運用方面具備何種意涵,藉以了解臺灣客家山歌的語言特性。. 貳、隱喻分析法 植物意象在客家山歌中具有將抽象思維具體化的功能,此功能與修辭學上的修 辭法—隱喻有緊密的關連,所謂的「隱喻」是指運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作為類比 與說明。隱喻在心智作用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類了解自我以及所生存的世界 之重要途徑。隱喻的概念來自個體的身體經驗,此身體經驗會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 使得隱喻的概念因文化的差異而產生多元的變異性。 從雷可夫(George Lakoff)&詹森(Mark 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一書中對於隱喻性語言的描述,認為隱喻是人認識世界及表述感知的重要方式,透 過隱喻,人們可以將抽象的概加以具象化。9同樣的,植物意象也是「以象表意」的. 6 7. 8 9. 楊兆禎。 《臺灣客家系民歌》 (臺北市:百科文化,1982),5。 徐惠君。 《新竹縣北埔鄉客家民族植物使用知識之研究》 (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2007) , 4。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http://taiwanplants.ndap.org.tw/flower.htm 雷可夫(George Lakoff)&詹森(Mark Johnson) 。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臺北市:聯經,2006) , 68。. 7.

(16) 隱喻性語言,可以將其視為是「意義的容器」10。舉例而言,由「愛情」與「植物」 兩者的隱喻關係,可看到源自於「植物」一詞的隱喻表達式,如;山歌中「手掌秧 坪無田蒔 有田莫來放佢荒」11、「阿哥蒔秥妹蒔糯 愛軟愛硬恩兩儕」12、「仰得禾 黃米好食 仰得兩儕結夫妻」13。這些來自於植物概念網絡的表達式,承載了愛情的 局部概念。 由於語言中的隱喻表達式與隱喻所要表達的概念緊密相繫,因此可以藉由隱喻 表達式來研究隱喻概念的本質,從而對隱喻概念的本質有進一步的了解。 黃宣範指出從認知層次上看,隱喻無疑是人類企圖理解與表現抽象概念的重要 媒介。兩種本來不相干的現象常可藉隱喻的運用構成新的認知關係,而成為人類了 解新事物、新現象的憑依。14從這一角度看,隱喻性語言具有普遍性、系統性、概念 性等特點。所謂普遍性是指隱喻性語言不只是修辭手段,而是語言的常態。經過長 期約定俗成而進入日常語言並使人們習以為常。而系統性則是指隱喻扮演著促成意 義延伸的角色,所建構的不只是我們的語言,也包括我們的思想、態度與行為;兩 者均立基於我們的經驗,有系統的存在於我們的文化中。15而概念性是指隱喻性語言 強調身體經驗在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大部分的概念體系本質上是隱喻性的。16 由此可見,隱喻不僅是文學的修辭方式,而是我們日常思維的機制,運用語言 的模式來做各種概念的表達。以此觀點檢視客家山歌的內容,其大量使用植物作為 隱喻的語言表達式,其實便是這種日常隱喻性語言的展現。針對以植物意象為隱喻 的層面,擬分成幾個方向來作探析: 一、從來源域到目標域的概念之分析 客家山歌裡的植物意象運用隱喻的方式,將有關植物概念域的結構或邏輯映射 到另一個抽象的概念域去(如愛情、思想、人生) 。我們稱前者為來源域,後者為目 10. 11 12 13 14 15 16. 說話人將想法(物件)放入語辭(容器)並傳遞(經由管道)至聽者,聽者將想法(物件)由語 辭(容器)中取出來。同上註,22-24。 胡萬川。《中壢市客語歌謠(一)》(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2005),152。 胡萬川總編輯。《楊梅鎮客語歌謠(五) 》 (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2002),82。 胡萬川。《新屋鄉客語歌謠謎諺》(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2003),188。 黃宣範。《隱喻的認知基礎》 ,《語言學研究論叢》 (臺北:黎明,1974) ,41-54。 Lakoff & Johnson,1980,Metaphors We Live By:37-40(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雷可夫(George Lakoff)&詹森(Mark Johnson) 。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臺北市:聯經,2006) , 66。. 8.

(17) 標域;目標域的概念被來源域的結構理解後而構成隱喻。而這樣的過程稱之為映射, 兩個概念域之間的映射不是任意的,而是以身體與日常經驗及知識為基礎的。17因此 分析從來源域到目標域的概念,可以了解影響整個隱喻的生成與結構的因素為何。 二、植物意象的攝取角度之分析 山歌創作者用植物的概念去表達或了解另一種諸如愛情、詈罵、旅行等抽象概 念,這種隱喻方式取決於創作者對於植物本身的感官印象,牽涉到創作者本身的認 知特性,也就是創作者攝取何種角度來看待植物與抽象概念的部份特質。以「愛情 是植物」為例,以「植物」來隱喻愛情的開始、發展、結束,就如同植物的播種、 萌芽、開花、結果、凋零的生長週期一般。然而愛情並不是植物,植物的開花、結 果,是依靠人力、風力、動物力的媒介,並不是植物之間互相的愛慕。所以當創作 者用植物的概念去建構另一個抽象概念時,其實只是局部性的建構,是以部份說明 整體。因此探究創作者的攝取角度,可以了解創作者對於植物的認知與隱喻意涵的 關係。 三、創作者使用植物意象的內在認知概念之分析 概念隱喻的結構是經由來源域和目標域之間的相互對應,此對應可分為實體與 18. 認識的對應兩種類型。 實體對應是來源域和目標域中的相應實體之間的各種對應; 認識對應是有關來源域和目標域中的相應知識之間的各種對應。19亦即在探究隱喻的 認知概念時,應該針對來源域和目標域在實體與知識的各種相互對應,如植物體外 觀上可以分為根、莖、葉,以其成長階段可分為幼苗、開花、結果等。山歌的創作 者如何以其對來源域「植物」的認知概念,來對應目標域有關的認知概念,是主要 的探究內容。. 17. 18. 19. 雷可夫(George Lakoff)&詹森(Mark Johnson) 。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 (臺北市:聯經,2006) 77。 雷可夫(George Lakoff)&詹森(Mark Johnson) 。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臺北市:聯經,2006) , 79。 張敏。 《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 (北京:中國社會學出版社,1987),121。. 9.

(18) 第四節. 文獻回顧. 壹、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字面上的意思是山上所唱的歌,源自於客家人的勞動生活。可是後 來當人們遷徙,歌聲隨著傳播,山歌的範圍因而擴大,所以山歌的「山」字可以當 「野」或「俗」字來解。20客家山歌種類繁多,內容豐富,而有九腔十八調之稱。21 客家人由原鄉渡海來台,歌曲內容與唱腔受到臺灣在地的自然環境、風土民情, 的影響,22例如,南部美濃地區特有的「半山謠」 、 「大聲門」 、 「新民庄調」 、 「大埔調」 、 「美濃小調」、「送郎」、「十想挑柴哥」、「搖兒歌」、「哥去採茶」等曲調,是原鄉所 沒有的。23鄭榮興則指出客家山歌在顛沛流離的民族遷移中代代相傳,吸收其他歌謠 小調,用客家人的母語、文化生活、勞動生活、家居生活為內涵,形成客家人獨特 而親切的民歌文化。24彭素枝亦提出客家山歌具有方言化、口語化、生活化、形象化 等特徵。25因客家山歌形成的環境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勞動生活之中,其音樂形式單 純、自然,內容充滿現實性,歌詞多表現男女情愛和日常生活的內容。 綜合以上論述,客家民歌以山歌文化為本的特色,在經歷無數次民族遷移與開 山打林的墾殖奮鬥中,吸納不同族群的曲調,將初始可能只是單純的表達心有所感, 轉為自娛娛人的需要,配合勞動環境中人際的互動,將簡單的吟唱演變成完整性的 歌詠,逐漸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客家音樂形式。. 20 21 22. 23 24 25. 楊蔭深。 〈中國俗文學概論〉 。《中國俗文學叢刊》 (上海:世界書局,1944),12。 楊兆禎。 《客家民謠:客家十八調的研究》 (臺北市:育英,1974),5。 曾彩金總編篡。 《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藝文》 (屏東市:六堆文教基金會,2001) , 227-230。 吳榮順、謝宜文。 《美濃人美濃歌—客家山歌八音現場紀實》(臺北市:風潮,1997) ,27。 鄭榮興。 《臺灣客家音樂》(臺北市:晨星,2004),76-78。 彭素枝。《臺灣六堆客家山歌研究》 (臺北市:文津,2003),87。. 10.

(19) 貳、植物與意象的探討 文學作品常會透過物材來表情達意,物材可以分為「自然性」 、 「人工性」 、和「角 色性人物」三類,26植物屬於自然性物類,當創作者選取某些植物材料來為文入詩或 是綴成歌謠時,通常會蘊涵某種特殊意象,以助於創作者內在情思的展現。意象一 詞形成前是分別使用的,象的本義在經過詞義引申和詞性轉換後,使「象」成為文 化信息的符號載體。27中國古代對意象的意涵最早出現在《周易‧繫辭》提到「聖人 立象以盡意」,28而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則進一步說明「意」、「象」、「言」三者 的次序關係,他認為「言生於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於意,故可尋象以觀意。」 29. 説明了以語言來審視物象,以物象來探究意象的底蘊。在文學理論中,劉勰則明確. 標舉「意象」的創造與傳達,為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30 意象中作為客體方面的「象」,是「意」的載體。「象」包括視覺之象、聽覺之 象以及嗅覺之象。陳植鍔在《詩歌意象論》所說的:「所謂意象,表現在詩歌中即 是一個個語詞,它是詩歌藝術的基本單位。」31。意象就最小單位而言是「詞」 ,就中間部分而言是「章」,就最大單位而言是「篇」,所以嚴格說來,每個詞都 是「個別意象」,共同組成「整體意象」;而且篇章中往往不會只用到一個意象, 而是由多個意象組織而成。就意象的最大單位而言,則如陳慶輝在《中國詩學》所 言:「一首詩就是一個完整的意象體系。」32 王長俊主編《詩歌意象學》也體認到 這一點,所以提出「單一意象」與「複合意象」的說法:「單一意象可稱為『單純 意象』、『個別意象』,就是指構成意論篇章意象之系統。」. 33. 如上所言,客家山歌中所出現的植物詞彙是一個個的「個體的意象」,藉由植 物意象的組合與運用,形成整首歌謠的「整體意象」。單一的植物意象只能稱為 26. 陳佳君。《辭章意象形成論》 (臺北市:萬卷樓,2005) ,225。 林欣怡。《二安詞之花意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8) ,4。 28 《十三經注疏‧ 周易》 (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157-158。 29 王弼。 《周易略例》,《易經集成》(臺北:成文出版,1976),149。 30 劉勰,范文瀾註。《文心雕龍》(香港:商務印書館,1960)卷六, 〈神思〉第二十六,493。 31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秦皇島:中國社會科學院,1990),39。 32 陳慶輝《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68。 33 王長俊主編《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181、182-183。 此外陳慶輝《中國詩學》也說道:「一首詩就是一個完整的意象體系,這種意象體系就是『複 合意象』;複合意象由若干簡單意象構成。」頁 68。 27. 11.

(20) 是一種語言形象,唯有當它與其他的語象透過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意象才於焉 誕生。34 意象生成的根本因素,就是「象」接受「意」的統攝,也就是生活表象接受了 情意的滲透,就會形成辭章的意象。35因此創作者若能掌握生活環境中各式各樣景與 物的特性與價值,再與人們內在的思想、情理結合,便能產生讓人心有戚戚焉的種 種意象。亦即是,透過對於客家山歌植物意象的組合探析,將有助於更深入了解客 家山歌的內在情感與思維。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可從其形象思維(意象組合)與 其邏輯思維(章法)來做進一步的討探。 一、形象思維 陳佳君認為就廣義的意象而言, 「意」指源自主體的「情」與「理」 , 「象」指取 自客體的「事」與「景」 。以其分類,植物意象較傾向於個別的意象,有偏於意的, 如以花卉、草木等意象,來書寫愛情、離別等「意」 。相對的,也有偏於象的,如用 以表現離別意象的物材,包括春草、柳等。36 在意象的形成方面,一般而言,是以核心主旨為主,材料為輔,其內容結構, 包括「情」 、 「理」 、 「事」 、 「景(物)」四大成分。 「情」與「理」為抽象、主觀的「意」, 屬於核心主旨;而「事」與「景(物)」則屬於為核心主旨服務的外圍成分。37 進一步探究植物意象形成的組成類型,陳滿銘將意象形成的組成類型,統整為 「單一類型」與「複合類型」兩種。其中「單一類型」是指「情」 、 「理」 、 「事」 、 「景 (物)」單獨出現於結構的某些層級,較偏重呈現「意」的單「情」或「理」的類型, 或呈現偏於「象」的單「事」或「景(物)」的組成類型。而「複合類型」則是指組 合「情」、「理」、「事」、「景(物)」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成分,可以是:「情」與 「景(物)」的複合;或是「理」與「事」的複合;以及其他類型的複合。 二、邏輯思維. 34 35 36 37 38. 王文斌。《隱喻的認知構建與解讀》 (上海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68。 王長俊主編。《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20-21。 陳佳君。《辭章意象形成論》 (臺北市:萬卷樓,2005) ,5。 王長俊主編。《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64。 陳滿銘。《篇章結構學》(臺北市:萬卷樓,2005),76-96。. 12. 38.

(21) 山歌歌者在創作時皆是自覺或不自覺的運用對於植物意象的邏輯思維去處理 「材料」 、表達「情理」 ,形成合乎秩序、變化、連貫、統一等規律與美感的作品。39 陳龍廷在《褒歌與北海岸的植物》言及「柑仔好食圓環環,林投落水猴猴翻」, 正好形成柑仔/林投的二元對立、以作為女/男的二元論述的基礎。40這種二元對立的 語意結構在客家山歌中也頗為常見。二元對立的結構,雖看似型態多變而紛雜,實 41. 則可以用「對比」與「調和」加以統括。 客家山歌在植物意象的選材上,常會選用 對比或調和的材料,來形成作品的對比美或調和美。所以從二元對待的角度切入, 來突出「對比」與「調和」,較能掌握植物意象在邏輯思維的連貫作用。 在詩歌及民歌中,植物意象是常被使用的表現形式,因此有關植物意象的研究 不在少數,茲列表如下: 一、專書. 表 1-2 與植物有關的專書. 39 40 41. 作者. 研究主題. 出版年份. 陳植鍔. 詩歌意象論. 1992. 唐景凱. 中國詞的物體意象. 1993. 夏之放. 文學意象論. 1993. 王長俊主編. 詩歌意象學. 2000. 仇小屏. 論篇章意象之系統――以古典詩詞為考察對象. 2005. 陳佳君. 辭章意象形成論. 2005. 陳滿銘. 篇章結構學. 2005. 陳龍廷. 庶民生活與歌謠:褒歌與北海岸的植物. 2010. 陳佳君。《辭章意象形成論》 (臺北市:萬卷樓,2005) ,294。 陳龍廷。《庶民生活與歌謠:褒歌與北海岸的植物》 (高雄市:春暉,2010),75。 夏方。《美學:苦惱的追求》 (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108。. 13.

(22) 二、學位論文. 表 1-3 與植物有關的學位論文 作者 吳賢陵 葉牡丹. 范靜玉. 研究主題 唐代民間歌謠植物意象舉隅. 出版年份 2001. 用漢語構詞及語音解讀客家地名-以桃竹苗地區的客家鄉 鎮市為例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樹木名稱之客語詞彙--以新竹縣竹東 地區為例. 2003. 2004. 李癸雲. 拈花惹草的女人-臺灣現代女性詩作的植物意象研究. 2004. 徐惠君. 新竹縣北埔鄉客家民族植物使用知識之研究. 2007. 林欣怡. 二安詞之花意象研究. 2008. 蔡幸吟. 唐詩中牡丹、菊花、蓮花之意象探討. 2008. 謝進興. 與蔬菜有關之臺灣客家俗諺語研究. 2009. 吳玫香. 宋代南渡政壇詞人詞作花意象研究. 2009. 劉淑菁. 漱玉詞花意象研究. 2009. 諶鴻儀. 唐詩中苔的意象研究. 2010. 張莉涓. 林明怡. 苗栗縣客家山歌研究-以頭份鎮、造橋鄉、頭屋鄉、公館 鄉為例 客家人的植物資源使用智慧及文化特色:以高雄縣美濃鎮 稻作為例. 2010. 2010. 以下就有關植物詞彙的相關論文及專書,藉以釐清植物在客家常民文化中所扮 演的角色及功能,整理相關論述如下: 一、命名的結合 葉牡丹提出客家先民有時也會把自己日常生活中所種植或常食用的蔬果,像菜. 14.

(23) 瓜、豆仔、薑麻、弓蕉、鹹菜...等作為地名安名之依據。42江淑娟指出客家先民常以 植物命名,如桃園原名「桃仔園」是最初是客家人拓墾的地區,有人在此種植大量 的桃樹,於是稱為「桃仔園」,後來才叫「桃園」;而楊梅壢則是一處凹下的低地, 又因此處遍植楊梅樹而名為「楊梅壢」,現在地名為「楊梅鎮」。43范靜玉則指出命 名時包括以功能、顏色、構造型態、嗅覺、味覺、材質、聲音、動物、紋理、器官、 譯名及借用人倫稱呼等方式。由地名中使用樹木命名現象普遍,可看出樹木在客家 人生活中的密切性。44 二、日常生活語言 謝進興的研究發現:客家蔬菜諺語中的「女性」地位,多半是卑微且不受重視 的。在食療取材方面,客家人是特別重視「薑」的民族,此類諺語多半有警世人要 注意健康的功能。在農業技術有關之蔬菜諺語,多與技術傳承、農作生長習性及節 氣時令結合。在諷刺文化取材方面,客家蔬菜諺語多諷刺人與人的互動態度,及處 世態度。在勤勉精神部分,多用竹筍、番藷及薑等蔬菜之性質,勸勉客家子弟要能 吃苦、耐勞、忍耐、奮發,總有成功之時。在鬼神文化取材方面,客家蔬菜諺語常 以鬼提醒人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在氣象取材上,客家蔬菜諺語多結合氣象知識做經 驗傳承為主。在器具文化取材上,客家蔬菜諺語以「瓠杓」取材最多,多有貶義成 分。在飲食文化取材方面,可以看出客家人多有保存生產過剩之蔬菜的習慣,以及 客家人注重「鹹、香、肥」的烹調文化。45 從以上的文獻整理,可以歸納出植物無論是在歌謠或俗諺及常民生活均扮演著 將抽象思維具體化的功能,也就是以植物的「象」承載與傳遞文化的「意」,而意 與象的結合不僅豐富了客家人的語言內容,同時也使客家文化的內涵更為精緻。. 42. 43. 44. 45. 葉牡丹。《用漢語構詞及語音解讀客家地名—以桃竹苗地區的客家鄉鎮市為例》(碩士論文,國 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2003)59-60。 江淑娟。《客語形象詞的文化探討》 (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2010),57。 范靜玉。《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樹木名稱之客語詞彙--以新竹縣竹東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 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2004),68。 謝進興。 《與蔬菜有關之臺灣客家俗諺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 育研究所,2009) ,209-221。. 15.

(24) 叁、植物意象與隱喻 植物意象在客家山歌中具有運用「那」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 事物的隱喻手法。一般而言,傳統修辭學上的隱喻之構成是由「本體」、「喻體」、 「喻詞」三者配合而成。依「本體」、「喻體」、「喻詞」的出現、省略或改變, 常見的隱喻有四種:46明喻、47隱喻、48略喻、49借喻。50以客家山歌歌詞中植物意象使 用隱喻的修辭法來說,茲舉數首為例:. 頭戴笠子人似花 頭上毋戴用手拿 阿妹可比笠子樣 分哥戴上又戴下51. 整首歌謠以人像「花」、「笠帽」,來對應被男方玩弄於股掌之間的無可奈何 的主體,是屬於明喻的形式。. 自己媸來自己知 瘦園毋敢種香思 阿妹可比竻當樹 金鳥毋敢飛來企52. 整首歌謠以「自慚形穢」的男子相思之情為本體,「瘦園毋敢種香思」、「金 鳥毋敢飛來企」是喻體。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連在於:本體是自知條件不佳的男子, 不敢表達相思之情;喻體是貧瘠的樹園子不敢用來種相思樹、飛鳥不敢來棲息,兩 者的意思相關,相似點密切,因省略了喻詞,因此是屬於略喻的形式。而後半首本 體則是「遙不可及的阿妹」,喻體是長滿刺、連飛鳥也不敢棲息的刺桐樹,喻詞是 「可比」,所以是明喻的類型。. 日頭出來半山排 阿妹先行愛等𠊎 阿哥先行有記號 竹葉青青就係𠊎53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陳正治。《修辭學》(臺北市:五南,2009),13-20。 明喻就是明顯的隱喻,其形式是本體、喻體、喻詞一起出現,見註 41。 隱喻就是隱藏的隱喻,其形式是將本體、喻體說成同一個東西的隱喻法,見註 41。 略喻就是省略喻詞,留下本體和喻體的隱喻,見註 41。 借喻是借用喻體來表達整個意思的隱喻法,見註 41。 胡萬川總編輯。《觀音鄉客語歌謠》 (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2005),34。 胡萬川總編輯。《中壢市客語歌謠(一) 》 (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2005),206。 胡萬川總編輯。《中壢市客語歌謠(一) 》 (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2005),138。. 16.

(25) 從「竹葉青青就係(是)𠊎(我)」來看,其形式是將本體(引路的記號)和 喻體(青青的竹葉)說成同一個東西的隱喻,其喻詞為「係」(是),是屬於隱喻 的形式。. 白菜好食白皚皚 黃蓋罅忒新筍來 老妹山歌隨口出 毋驚阿哥書帶來54. 整首歌謠以白菜開黃花,黃花摘掉之後,又會長出新芽作為喻體,來對應主體 為唱山歌的人,腦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山歌歌詞,兩者的相似點為推陳出新的 特質。因為省略了喻詞,是屬於略喻的形式。. 食酒愛食竹葉青 採花愛採牡丹心 好酒食來慢慢醉 好花緊採緊入心55. 整首歌謠是以借用喻體來表達整個意思,省略了本體、喻詞。其表達形式是以 竹葉青、牡丹心來對應愛情的恆久與美好的心意,這種具體且生動的隱喻,也頗富 意在言外的絃外之音。. 細心細意顧盆花 恐驚外人搬過家 天旱時節擔水淋 落雨老妹脫衫遮56. 整首歌謠也是借用喻體來表達整個意思,省略了本體、喻詞。其表達形式是以 照顧盆花來對應對於愛情細心呵護之意,委婉的表達了主題的情致。. 古井肚裡種井蘭 看花容易採花難 啞狗食飯單支筷 想愛鬥雙開口難57. 整首歌謠是以借用喻體「古井肚裡種井蘭」、「啞狗食飯單支筷」、「看花容易採 花難」、 「想愛鬥雙開口難」等喻體,以「古井」種蘭花、啞巴無法開口,來對應受 54 55 56 57. 胡萬川總編輯。《楊梅鎮客語歌謠(四) 》 (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2002),26。 胡萬川總編輯。《中壢市客語歌謠(三) 》 (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2005),192。 賴碧霞。《臺灣客家民謠薪傳》(臺北市:樂韻出版社,1993),187。 胡萬川總編輯。《中壢市客語歌謠(二) 》 (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2005),178。. 17.

(26) 限於外在環境的限制,感情膠著的主體。因省略了本體、喻詞,又使用多個喻體, 是屬於略喻的博喻形式。 在以上針對隱喻的語言表達層面之修辭的初探,可發現植物意象在修辭學類型 所扮演的角色,茲以表格的形式再加以說明:. 表 2-1 植物意象的隱喻形式 類型. 本體. 喻體. 喻詞. 隱喻語言表達式. 明喻. 阿妹. 花. 似. 頭戴笠子人似花. 笠子. 可比. 阿妹可比笠子樣. 隱喻. 無. 竹葉. 是(係). 竹葉青青就係𠊎. 略喻. 老妹山歌隨口出. 白菜. 無. 黃蓋罅忒新筍來. 借喻. 無. 牡丹. 無. 採花愛採牡丹心. 對於隱喻語言表達層面的修辭學類型之探討,可以發現在隱喻語言表達式中, 呈現「本體」、「喻體」、「喻詞」三者的變化狀態,而得以區分其隱喻形式的類 型。另一方面,由隱喻的認知結構之層面來看,隱喻形式的類型不同,使得隱喻語 言表達式所欲傳達的概念雖然相同,傳達的強度、語氣的強弱卻會有所差異,自然 給人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也讓客家山歌中的植物意象更加鮮明。 而西方關於隱喻研究的歷史,可追溯至希臘羅馬時期, 「隱喻」的英語詞彙一詞 “metaphor”就是源自於希臘語“metaphora”,意思是「由此即彼」之意,其本意 就是將一事物轉移至另一事物,所涉及的兩個事物,一是來源域,一是目標域,也 就是漢語修辭學所謂的「喻體」和「本體」。58以下就西方研究隱喻的幾個主要的觀 點,略加以說明: 一、替代論 亞里斯多德認為「善於駕馭隱喻意味著能直觀洞察事物之間的相似性」 ,在隱喻 的本質方面,他提出「隱喻是對借來之詞的使用,或者從種借來用於屬,或者從屬. 58. 王文斌。《隱喻的認知構建與解讀》 (上海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6。. 18.

(27) 借來用於種,或者從屬借來用於屬,或者使用類比」。59從亞里斯多德對隱喻的看法 派生出兩種隱喻的理論,一為「替代論」,一為「比較論」。前者是公元一世紀的古 羅馬語言修辭研究者昆體良(Quintillian)將亞里斯多德的看法做了精要的歸納,他 認為所謂隱喻實際上就是用一個詞去替代另一個詞的修辭現象,60這就是所謂的「替 代論」。 替代論的理論缺陷是僅注意到隱喻在語言中的表現,而忽視了隱喻的認知功 能,例如說詞與詞之間的隱喻不完全是替代的關係,而是施喻者以自己的經驗為基 礎,來表達對事物的獨特認知。 二、比較論 此理論強調隱喻是源於兩個不同域裡的詞,彼此之間經過比較而建立起來的一 種聯繫,換言之,比較論是某種相似性或類比的一種陳述。然而比較論所認為的隱 喻是一種簡單的事物成為另一種事物的比較,無法解釋隱喻是一種有選擇性的投 射,或者說是部分投射的現象,牽涉到複雜的認知系統,而不是單純的比較而已。 三、互動論 此派認為隱喻是兩個概念的並置,通過彼此的互動,產生一個新的定義,而人 們將兩件屬於不同經驗的事物放置在一起時,最為重要的就是大腦會千方百計將兩 者聯繫在一起。互動論突破了替代論與比較論的局限,突顯出隱喻中來源域與目標 域之間的互動作用,並認識到了隱喻的認知價值。61 四、映射論 映射論的產生是有鑒於互動論雖強調了隱喻中來源域與目標域之間的互動作 用,卻忽略了施喻者和受喻者在隱喻之建構與解讀所發揮的主體作用,以及外部環 境的因素。因此映射論主張「隱喻就是從一個來源域映射到另一個目標域」62,隱喻 的心理映射可能牽涉到此事物與彼事物的外在表象之聯繫,也可能牽涉到此事物與. 59. 王文斌。《隱喻的認知構建與解讀》 (上海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6。 束定芳。《隱喻學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3。 61 王文斌。《隱喻的認知構建與解讀》 (上海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26。 62 雷可夫(George Lakoff)&詹森(Mark Johnson) 。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臺北市:聯經,2006 ),77。 60. 19.

(28) 彼事物的內在特性之關連,也可能牽涉到兩者兼而有之的關係。63 雖然隱喻所關涉到來源域與目標域之間的映射,是人類獨特的認知能力,表現 出人類在形成意義的轉換和加工之能力;然而在映射過程中,目標域本身的結構、 特性和知識,只是承襲來源域原有的結構、特性和知識,因而使來源域與目標域之 間的映射僅是單向性的,而非雙向性的。 無論是東方或是西方,有關隱喻的理論架構皆是建立在心理學「類比作用」的 基礎上,利用舊經驗引起新經驗,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說明抽象。亦即隱喻是 運用日常思維的機制,經由創意的延伸與表述,跳脫語言的窠臼,進行語言的拼貼 與重組。. 63. 王文斌、林波。《論隱喻中的始源之源》 (外語研究,2003),10。. 20.

(29) 肆、植物意象與常民文化 從植物意象與隱喻性語言的探討可知:隱喻性語言不僅是文學的修辭手段,也 是人類各項思維、語言、行為、歷史、文化的基礎。因此植物意象的隱喻性語言, 也顯示出客家族群之所以選擇某些植物意象作為客家山歌表達意涵的工具,是由於 隱喻性語言在心智作用中,顯示出「文化」對於隱喻認知的根本性因素。64 客家先民對植物的依賴極深,生活大多直接面對植物。臺灣不但植物區系豐富, 原生植物種類眾多,也繁育許多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外來植物。其中部分成員更 成為形塑臺灣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65阮昌銳在《植物動物與民俗》論及民俗與植物、 動物時,提出民俗學是研究民間生活方式的科學,民間的生活實際上是人對環境適 應與利用的具體表現。他認為民俗以其內容可分為生活習俗、社會習俗、信仰習俗 和藝術習俗等等。生活習俗是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而發展的生產方式、物質生活。 社會習俗是人們為適應社會環境而形成社會組織、結構、制度和價值。信仰習俗是 人們為適應超自然的環境而產生信仰體系、神靈觀念、祭祀制度和巫術信仰,藝術 習俗也可納入生活習俗和精神習俗的範疇,是對美的追求,促進生活愉悅的習俗。66 另一方面,植物、動物與人類共同存在於同一空間之中,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 活資源,或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因此,與民間習俗有密切的關係,並且與 每個層面都有關聯,人在生活層面利用植物、動物發展出有關植物、動物的生活習 俗,在社會層面利用植物、動物發展出有關植物、動物的社會習俗,在信仰與藝術 層面利用植物、動物發展出植物、動物的信仰與藝術相關的習俗。. 67. 不同的民族所使用的植物可能不一樣,或是使用同樣的植物而有不同的用法, 這方面相關的研究稱為民族植物學。廣義的民俗植物不只反應各民族的食衣住行而 已,更反應了他們的文化。68以韭菜為例,至少在兩千年以前,韭菜在中國已是菜蔬,. 64. 65. 66 67 68. 雷可夫(George Lakoff)&詹森(Mark Johnson) 。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臺北市:聯經,2006) , 17。 潘富俊。 《福爾摩沙植物記—101 種臺灣植物文化圖鑑&27 則臺灣植物文化議題》 (臺北市:遠 流,2007),12。 阮昌銳。 《植物動物與民俗》 (臺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1999) ,2。 阮昌銳。《植物動物與民俗》 (臺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1999) ,2。 郭城孟。《福爾摩沙的生命力:臺灣的食用植物》 (臺北市:文建會,2001),20-21。. 21.

(30) 可由《漢書》「冬種韭蔥菜茹」一語得到印證。由杜甫詩:「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 粱」和蘇東坡詩:「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可得知唐宋時代,韭菜已 是相當普遍的一種蔬菜。69農人栽種韭菜, 「一種而久」 , 「一歲而三四割」 ,所以謂之 韭(久)菜。 「韭」也是象形字,底下的「一」表示地,上面的「非」表示可連續割 剪的菜蔬。 《豳風‧七月》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意為二月之中行祭時敬獻羔羊 和韭菜,此處的韭是供祭用的聖品,並非一般食用蔬菜。. 70. 客家人稱之為「韭菜」或「快菜」,由於「韭」、「久」同音,客家人忌諱「久」 不得吃的說法,因此常將本種改稱為「快菜」。71韭菜也是新竹一帶客家人婚嫁必用 的吉祥植物之一,除了訂婚時女方需準備韭菜交男方帶回之外,新娘第一次回娘家, 其母也必須準備韭菜(不可切斷)供女兒食用,喻意婚姻長久。另外依客家習俗, 「開 青」72及「圓盆」73時,祭品中必須有韭菜、蔥、蒜和芹菜四種蔬菜。74 昔日的先民在臺灣蓽路藍縷的墾拓過程中,利用植物、觀察植物、栽培植物, 歷經數百千年的生活體驗,創造出許多民間廣為流傳的俗諺,以表達日常生活中的 特殊情感、特殊現象或意念,成為本地特有的民間文學表現。75 總之,上述的特點,在在說明研究現代生活及文化時,必須回溯到過去的常民 文化的概念與內涵,才能完整了解族群整體的文化意涵。因此,本研究所探討有關 客家山歌對於植物意象的書寫,是意圖將三個不同層次的常民文化:物質、精神、 社會,藉由植物、客家山歌、常民文化三個象徵物,來探究三者之間的關連性與相 互結合性,並從探尋、耙梳的歷程中,分析與詮釋客家族群整體的文化意涵。. 69 70 71 72. 73. 74 75. 潘富俊。 《詩經植物圖鑑》(臺北市:貓頭鷹,2001),214。 潘富俊。 《詩經植物圖鑑》(臺北市:貓頭鷹,2001),215。 邱紹傑、彭宏源。 《臺灣客家民族植物圖鑑篇》(臺北市:農委會林務局,2008),50。 指安葬後的第一次掃墓。見邱紹傑、彭宏源。 《臺灣客家民族植物應用篇》(臺北市:農委會林務 局,2008) ,159。 指墳墓完工的祭拜儀式。見邱紹傑、彭宏源。 《臺灣客家民族植物應用篇》(臺北市:農委會林 務 局,2008) ,159。 邱紹傑、彭宏源。 《臺灣客家民族植物應用篇》(臺北市:農委會林務局,2008),159。 潘富俊。《福爾摩沙植物記—101種臺灣植物文化圖鑑&27則臺灣植物文化議題》 (臺北市:遠流, 2007) ,13。. 22.

(31) 第二章. 客家山歌植物意象與常民文化. 客家山歌原生於田野與山間,是勞動大眾的民間口頭文學。其取材來源是師法 生活週遭隨手拈來的自然物象,舉凡大自然的花草樹木、蟲魚飛鳥、日月星辰都可 能成為歌詠或嗟嘆的對象。然而這些看似隨意的取材對象,其中是否存在著一定的 規律或脈絡可循?是頗值得加以探討的,因此本章就植物意象與常民文化的關係加 以探析。. 第一節. 植物意象與自然環境. 誠如謝俊逢所言:客家山歌與客家先民所處的生活空間有相當緊密的關係;而 人類用聲音作為媒介與環境結合,又將所意識的觀念,用聲音的表達方式,再投射 到環境中,而且這種聲音已經超越了一般共通的、普遍的及作為物理現象的聽覺機 76. 能。 這種將客家人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的聲音,傳遞了反複重現和代代相傳的意 象。客家山歌中所出現的植物意象種類繁多,但其運用又有一定的規律性可言,即 以生活週遭常見、常用的植物為主,且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因此探討植物意象與 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 客家先民多來自閩粵,習於農耕的生活,普遍多以農業作為主要經濟的活動, 因此生產稻米、甘蔗、茶葉、甘藷、蔬菜為主要大宗。然而因為墾拓的地理環境多 為臺地、丘陵、山地,多屬看天田、土地條件貧瘠。因此,為了克服地理環境的限 制,客家人擅於開造池塘,以提供農產所需要的水源。這些地理環境的特色與限制 也反映在當地的客家山歌歌詞中。在所整理的客家山歌歌詞內容中,呈現客家人所 生活的空間,以及對生活空間的利用,而這兩者也與客家山歌中所使用的客家植物 意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根據所收集的客家山歌語料,整理出客家山歌中有關植物 意象與地理生活空間的描述,並加以說明:. 76. 謝俊逢。 《民族音樂論 理論與實證》 (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1998),19-53。.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n n×n square is called an m–binary latin square if each row and column of it filled with exactly m “1”s and (n–m) “0”s. We are going to study the following question: Find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Plant, Roger (2012), Draft Repo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egal Instruments of Human Trafficking and Forced Labour: A Case of Taiwa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level of the variables to pension reform,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job characteristic,

The case where all the ρ s are equal to identity shows that this is not true in general (in this case the irreducible representations are lines, and we have an infinity of ways

Light rays start from pixels B(s, t) in the background image, interact with the foreground object and finally reach pixel C(x, y) in the recorded image plane. The goal of environment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 S+U can also preserve annotations of synthetic images – Refined images really help improving the testing result – Generate > 1 images for each synthe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