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文獻回顧

壹、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字面上的意思是山上所唱的歌,源自於客家人的勞動生活。可是後 來當人們遷徙,歌聲隨著傳播,山歌的範圍因而擴大,所以山歌的「山」字可以當

「野」或「俗」字來解。20客家山歌種類繁多,內容豐富,而有九腔十八調之稱。21 客家人由原鄉渡海來台,歌曲內容與唱腔受到臺灣在地的自然環境、風土民情,

的影響,22例如,南部美濃地區特有的「半山謠」、「大聲門」、「新民庄調」、「大埔調」、

「美濃小調」、「送郎」、「十想挑柴哥」、「搖兒歌」、「哥去採茶」等曲調,是原鄉所 沒有的。23鄭榮興則指出客家山歌在顛沛流離的民族遷移中代代相傳,吸收其他歌謠 小調,用客家人的母語、文化生活、勞動生活、家居生活為內涵,形成客家人獨特 而親切的民歌文化。24彭素枝亦提出客家山歌具有方言化、口語化、生活化、形象化 等特徵。25因客家山歌形成的環境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勞動生活之中,其音樂形式單 純、自然,內容充滿現實性,歌詞多表現男女情愛和日常生活的內容。

綜合以上論述,客家民歌以山歌文化為本的特色,在經歷無數次民族遷移與開 山打林的墾殖奮鬥中,吸納不同族群的曲調,將初始可能只是單純的表達心有所感,

轉為自娛娛人的需要,配合勞動環境中人際的互動,將簡單的吟唱演變成完整性的 歌詠,逐漸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客家音樂形式。

20 楊蔭深。〈中國俗文學概論〉。《中國俗文學叢刊》(上海:世界書局,1944),12。

21 楊兆禎。《客家民謠:客家十八調的研究》(臺北市:育英,1974),5。

22 曾彩金總編篡。《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藝文》(屏東市:六堆文教基金會,2001), 227-230。

23 吳榮順、謝宜文。《美濃人美濃歌—客家山歌八音現場紀實》(臺北市:風潮,1997),27。

24 鄭榮興。《臺灣客家音樂》(臺北市:晨星,2004),76-78。

25 彭素枝。《臺灣六堆客家山歌研究》(臺北市:文津,2003),87。

貳、植物與意象的探討

33 王長俊主編《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181、182-183。

此外陳慶輝《中國詩學》也說道:「一首詩就是一個完整的意象體系,這種意象體系就是『複 合意象』;複合意象由若干簡單意象構成。」頁 68。

是一種語言形象,唯有當它與其他的語象透過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意象才於焉 誕生。34

意象生成的根本因素,就是「象」接受「意」的統攝,也就是生活表象接受了 情意的滲透,就會形成辭章的意象。35因此創作者若能掌握生活環境中各式各樣景與 物的特性與價值,再與人們內在的思想、情理結合,便能產生讓人心有戚戚焉的種 種意象。亦即是,透過對於客家山歌植物意象的組合探析,將有助於更深入了解客 家山歌的內在情感與思維。客家山歌的植物意象,可從其形象思維(意象組合)與 其邏輯思維(章法)來做進一步的討探。

一、形象思維

陳佳君認為就廣義的意象而言,「意」指源自主體的「情」與「理」,「象」指取 自客體的「事」與「景」。以其分類,植物意象較傾向於個別的意象,有偏於意的,

如以花卉、草木等意象,來書寫愛情、離別等「意」。相對的,也有偏於象的,如用 以表現離別意象的物材,包括春草、柳等。36

在意象的形成方面,一般而言,是以核心主旨為主,材料為輔,其內容結構,

包括「情」、「理」、「事」、「景(物)」四大成分。「情」與「理」為抽象、主觀的「意」,

屬於核心主旨;而「事」與「景(物)」則屬於為核心主旨服務的外圍成分。37 進一步探究植物意象形成的組成類型,陳滿銘將意象形成的組成類型,統整為

「單一類型」與「複合類型」兩種。其中「單一類型」是指「情」、「理」、「事」、「景

(物)」單獨出現於結構的某些層級,較偏重呈現「意」的單「情」或「理」的類型,

或呈現偏於「象」的單「事」或「景(物)」的組成類型。而「複合類型」則是指組 合「情」、「理」、「事」、「景(物)」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成分,可以是:「情」與

「景(物)」的複合;或是「理」與「事」的複合;以及其他類型的複合。38 二、邏輯思維

34 王文斌。《隱喻的認知構建與解讀》(上海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68。

35 王長俊主編。《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20-21。

36 陳佳君。《辭章意象形成論》(臺北市:萬卷樓,2005),5。

37 王長俊主編。《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64。

38 陳滿銘。《篇章結構學》(臺北市:萬卷樓,2005),76-96。

山歌歌者在創作時皆是自覺或不自覺的運用對於植物意象的邏輯思維去處理

「材料」、表達「情理」,形成合乎秩序、變化、連貫、統一等規律與美感的作品。39 陳龍廷在《褒歌與北海岸的植物》言及「柑仔好食圓環環,林投落水猴猴翻」,

正好形成柑仔/林投的二元對立、以作為女/男的二元論述的基礎。40這種二元對立的 語意結構在客家山歌中也頗為常見。二元對立的結構,雖看似型態多變而紛雜,實 則可以用「對比」與「調和」加以統括。41客家山歌在植物意象的選材上,常會選用 對比或調和的材料,來形成作品的對比美或調和美。所以從二元對待的角度切入,

來突出「對比」與「調和」,較能掌握植物意象在邏輯思維的連貫作用。

在詩歌及民歌中,植物意象是常被使用的表現形式,因此有關植物意象的研究 不在少數,茲列表如下:

一、專書

表 1-2 與植物有關的專書

作者 研究主題 出版年份

陳植鍔 詩歌意象論 1992

唐景凱 中國詞的物體意象 1993

夏之放 文學意象論 1993

王長俊主編 詩歌意象學 2000

仇小屏 論篇章意象之系統――以古典詩詞為考察對象 2005

陳佳君 辭章意象形成論 2005

陳滿銘 篇章結構學 2005

陳龍廷 庶民生活與歌謠:褒歌與北海岸的植物 2010

39 陳佳君。《辭章意象形成論》(臺北市:萬卷樓,2005),294。

40 陳龍廷。《庶民生活與歌謠:褒歌與北海岸的植物》(高雄市:春暉,2010),75。

41 夏方。《美學:苦惱的追求》(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8),108。

二、學位論文

表 1-3 與植物有關的學位論文

作者 研究主題 出版年份

吳賢陵 唐代民間歌謠植物意象舉隅 2001

葉牡丹 用漢語構詞及語音解讀客家地名-以桃竹苗地區的客家鄉

鎮市為例 2003

范靜玉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樹木名稱之客語詞彙--以新竹縣竹東

地區為例 2004

李癸雲 拈花惹草的女人-臺灣現代女性詩作的植物意象研究 2004 徐惠君 新竹縣北埔鄉客家民族植物使用知識之研究 2007

林欣怡 二安詞之花意象研究 2008

蔡幸吟 唐詩中牡丹、菊花、蓮花之意象探討 2008

謝進興 與蔬菜有關之臺灣客家俗諺語研究 2009

吳玫香 宋代南渡政壇詞人詞作花意象研究 2009

劉淑菁 漱玉詞花意象研究 2009

諶鴻儀 唐詩中苔的意象研究 2010

張莉涓 苗栗縣客家山歌研究-以頭份鎮、造橋鄉、頭屋鄉、公館

鄉為例 2010

林明怡 客家人的植物資源使用智慧及文化特色:以高雄縣美濃鎮

稻作為例 2010

以下就有關植物詞彙的相關論文及專書,藉以釐清植物在客家常民文化中所扮 演的角色及功能,整理相關論述如下:

一、命名的結合

葉牡丹提出客家先民有時也會把自己日常生活中所種植或常食用的蔬果,像菜

瓜、豆仔、薑麻、弓蕉、鹹菜...等作為地名安名之依據。42江淑娟指出客家先民常以 植物命名,如桃園原名「桃仔園」是最初是客家人拓墾的地區,有人在此種植大量 的桃樹,於是稱為「桃仔園」,後來才叫「桃園」;而楊梅壢則是一處凹下的低地,

又因此處遍植楊梅樹而名為「楊梅壢」,現在地名為「楊梅鎮」。43范靜玉則指出命 名時包括以功能、顏色、構造型態、嗅覺、味覺、材質、聲音、動物、紋理、器官、

譯名及借用人倫稱呼等方式。由地名中使用樹木命名現象普遍,可看出樹木在客家 人生活中的密切性。44

二、日常生活語言

謝進興的研究發現:客家蔬菜諺語中的「女性」地位,多半是卑微且不受重視 的。在食療取材方面,客家人是特別重視「薑」的民族,此類諺語多半有警世人要 注意健康的功能。在農業技術有關之蔬菜諺語,多與技術傳承、農作生長習性及節 氣時令結合。在諷刺文化取材方面,客家蔬菜諺語多諷刺人與人的互動態度,及處 世態度。在勤勉精神部分,多用竹筍、番藷及薑等蔬菜之性質,勸勉客家子弟要能 吃苦、耐勞、忍耐、奮發,總有成功之時。在鬼神文化取材方面,客家蔬菜諺語常 以鬼提醒人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在氣象取材上,客家蔬菜諺語多結合氣象知識做經 驗傳承為主。在器具文化取材上,客家蔬菜諺語以「瓠杓」取材最多,多有貶義成 分。在飲食文化取材方面,可以看出客家人多有保存生產過剩之蔬菜的習慣,以及 客家人注重「鹹、香、肥」的烹調文化。45

從以上的文獻整理,可以歸納出植物無論是在歌謠或俗諺及常民生活均扮演著 將抽象思維具體化的功能,也就是以植物的「象」承載與傳遞文化的「意」,而意 與象的結合不僅豐富了客家人的語言內容,同時也使客家文化的內涵更為精緻。

42 葉牡丹。《用漢語構詞及語音解讀客家地名—以桃竹苗地區的客家鄉鎮市為例》(碩士論文,國 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2003)59-60。

43 江淑娟。《客語形象詞的文化探討》(碩士論文,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2010),57。

44 范靜玉。《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樹木名稱之客語詞彙--以新竹縣竹東地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 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2004),68。

45 謝進興。《與蔬菜有關之臺灣客家俗諺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 育研究所,2009),209-221。

叁、植物意象與隱喻

植物意象在客家山歌中具有運用「那」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 事物的隱喻手法。一般而言,傳統修辭學上的隱喻之構成是由「本體」、「喻體」、

「喻詞」三者配合而成。依「本體」、「喻體」、「喻詞」的出現、省略或改變,

常見的隱喻有四種:46明喻、47隱喻、48略喻、49借喻。50以客家山歌歌詞中植物意象使

常見的隱喻有四種:46明喻、47隱喻、48略喻、49借喻。50以客家山歌歌詞中植物意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