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研究~以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研究~以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為例"

Copied!
3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本論文獲國家教育研究院博士論文研究獎助. 指導教授:高新建 博士.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研究 ~以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為例 The Content-Design of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A Case Study in Taiwan, China,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研究生: 許育健 撰 中華民國 一百 年 十二 月.

(2)

(3)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研究 ~以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為例 摘要 教科書研究基本上可分為研發、編輯、審定、選用與評鑑等取徑,然而國 內已有之教科書研究成果,主要偏重於審定、選用及評鑑等三方面,至於研 發、編輯等方面則較少理論或實證研究;其中,尤以關於整體品質之內容設計 層面,值得加以探討之。本研究以臺灣、中國、香港與新加坡等四地之國語文 教科書內容設計為研究主題,採文件分析與訪談探求四項研究目的:瞭解各版 本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分析其內容之組織架構、探討其內容設計之 運作歷程,以及探究內容設計時的影響因素等。文件分析的對象為臺灣翰林版 小學國語文教科書、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發行之小學語文教科書、香港牛津出 版社印行之啟思版小學中國語文教科書,以及新加坡教育部發行小學華文教科 書等,共 101 冊進行內容設計之比較分析研究。在訪談部分,共訪談 13 位相關 人員。 本研究結果發現,各版本設計理念主要來自課程綱要與主編的理想,而課 程綱要又為其重要依據。其次,三大運作歷程分別為:評估準備階段的團隊成 立、理念確認、能力架構;選編設計階段的蒐集材料、組織單元與改寫修正; 修正出版階段的通過審查、行銷服務與出版檢討。至於組織架構,各版本則呈 現由課程綱要轉化而來的能力架構,以數篇相同主題的課組織而成單元設計, 以及字、詞、句與閱讀為核心的練習規劃。最後,關於影響國語文教科書內容 設計的內部因素,包含出版社人員、內容設計團隊、研究發展機制;外部因素 則包含政策環境、審查制度、顧客需求、市場競爭等。此外,針對出版社、設 計團隊、政府、研究機構、學校教師、未來研究者等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國語文、教科書、教科書內容設計、教科書編輯.

(4)

(5) The Content-Design of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A Case Study in Taiwan, China,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Abstract Textbook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areas of development, compilation, examination, selection-used, and evaluation. While most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last three,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area of content-design.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design of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in Taiwan, China,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e following four issues: understand the logic of the content-design of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analyze the structures and compositions of the contents; explore the operational processes of the content-design;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ontentdesign. This research found out that the content-desig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textbook editors’ rationale, and mostly rely on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Secondly, the three developmental procedures are estimation, design, and edition phases accordingly. As to the structure and compilation of the textbooks, most editions utilize several lessons with similar topics to introduce the competence required in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with practices of different abilities development. Lastly, the interi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tents include the staff, design team, while the exterior ones are governmental policies, review system, and customers’ need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Keyword: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 textbook content-design; textbook compilation.

(6)

(7) 感謝辭 時值民國百年的寒冬歲末,窗外的景緻,依是細雨綿綿;然而,此刻獨坐懷想, 面對撰寫三年的論文,當最後的句點落下,心湖終究泛起了微微碧漪。回首這一千多 個日子,在忙碌工作的境況下,完成論文的心願與毅力,其實是載浮載沉的。幸而, 在師長好友,不斷給予問候、支持、鼓勵與協助之下,讓我能懷抱著大大的祝福,持 著小小的信念,邁步向前,終而能將此付梓。 論文能順利完成,最要感謝的是指導我十年有餘的高新建教授。當我面對研究與 寫作歷程中的諸多疑義與困惑,高教授總是以無比的寬容與豐富的學養,無論於理念 的啟迪、方法的指引、內容的修潤,都給予我最細心的指正;甚至許多為人處事的道 理,也多所提醒,讓我銘感於心。於此,獻上最高的謝意,感念提攜之恩。同時,感 謝求學期間的師長兼口詴委員:黃政傑教授、歐用生教授、甄曉蘭教授、林于弘教授 對論文鉅細靡遺的指正,誠乃獲益匪淺,使其品質有所提升。此外,修習學分時期的 師長:陳伯璋教授、林玉体教授、楊深坑教授、單文經教授、趙美聲教授、李玉馨教 授、彭森明教授、劉美慧教授等,因老師們的教導與鼓勵,不僅增進我對教育領域的 理解,更對探究教育研究的方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在職進修期間,學校的同仁們對我的支持與協助,更是在所難忘。感謝湯昶洪校 長、劉林榮校長、楊楚生主任、劉石帄主任、鄭素貞主任、徐宏宗主任的照顧,以及 這段期間與我共事的處室夥伴:淑瑛、鳳春、慈玲、明達、秋慧、家亮、志鴻、明 行、美郁、鈺閔、蕙芬、牡丹、錦勤、志偉、惇丞、秋燕,及名莉主任、雪珍主任 等。此外,感恩臺北市國語文領域輔導團的諮詢委員馮永敏教授引領我進入語文教育 的殿堂;在歷任主任輔導員羅華木校長、連寬寬校長及鄒彩完校長的指導與領導之 下,以及與輔導員們──龔淑芬校長、邢小萍校長、陳錦蓮校長、蘇蘭老師、高敏麗 主任、許麗瑩主任、胡曉英老師、謝秀芬老師、李玉貴老師等的對談與討論,對我的 論文寫作其實都有莫大的幫助。另外,感謝參與本研究的受訪者及協助其他事務的好 友,包含育成、竹梅、俊銘、元壯、祥榕、育欣、善美等;以及協助悉心校對論文的 蔡秀錦老師、陳燕玲老師與葉嫦懿老師。值此,感謝之恩,永難忘懷。 最後,這份論文要獻給我摯愛的父母與家人。感謝你們始終默默的支持,給予我 無限的關懷,終而,小有所成。於此. 祈願你們永遠帄安健康! 許育健. 謹誌. 2011 年 12 月.

(8)

(9)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9 第三節 名詞界定與研究範圍.................................................................... 10 第四節 研究設計........................................................................................ 13. 第二章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文獻回顧 ............................................21 第一節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 ................................................... 21 第二節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組織架構 ................................................... 28 第三節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運作歷程 ........................................... 35 第四節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影響因素 ........................................... 38. 第三章 國語文教科書發展背景 ............................................................43 第一節 臺灣................................................................................................ 43 第二節 中國................................................................................................ 53 第三節 香港................................................................................................ 65 第四節 新加坡............................................................................................ 72. 第四章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 ................................................79 第一節 設計依據與理念來源.................................................................... 79 第二節 編輯說明與理念來源.................................................................. 102. 第五章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組織架構 .............................................. 115 第一節 能力架構...................................................................................... 115 第二節 單元設計...................................................................................... 133 第三節 練習規劃...................................................................................... 185. 第六章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運作歷程 ......................................225 第一節 評估準備階段.............................................................................. 225 第二節 選編設計階段.............................................................................. 235 第三節 修正出版階段.............................................................................. 254 i.

(10) 第七章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影響因素 ......................................279 第一節 教科書內容設計的內部影響因素 ............................................. 279 第二節 教科書內容設計的外部影響因素 ............................................. 292.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313 第一節 結論.............................................................................................. 313 第二節 建議.............................................................................................. 322. 參考文獻.................................................................................................327 附錄.........................................................................................................335. ii.

(11) 表次 表 1 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四版本國小國語文教科書類別冊數表............ 16 表 2 本研究訪談人員職稱身分................................................................................ 17 表 3 教科書設計的理念方向.................................................................................... 29 表 4 臺灣教育發展背景對照表................................................................................ 45 表 5 臺灣 2000 年版與 1993 年版之國語文課程綱要內容項目比較表................ 49 表 6 課程標準與課程綱要閱讀教材內容比較表.................................................... 50 表 7 中國小學學制沿革............................................................................................ 54 表 8 中國小學語文課程綱要與教材發展概要........................................................ 58 表 9 人民教育出版社及其他出版單位出版教科書沿革........................................ 63 表 10 香港課程指引頒布概要.................................................................................. 68 表 11 香港語文教育建議學習重點摘要表 .............................................................. 90 表 12 新加坡三類課程單元組合及重點表.............................................................. 97 表 13 各版本課程依據與設計理念的比較分析表................................................ 101 表 14 〈給小朋友的話〉內容比較表.................................................................... 105 表 15 各版本「教材編輯說明」內容比較分析表................................................ 114 表 16 各版本能力架構的比較分析表.................................................................... 130 表 17 翰林版各冊單元課名.................................................................................... 135 表 18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組及語文園地........................................................ 146 表 19 新啟版〈四年級單元一覽表〉.................................................................... 153 表 20 啟新版〈四年級單元一覽表〉.................................................................... 153 表 21 新啟版四上第一冊第一單元內容架構........................................................ 155 表 22 啟新版四上第一冊第一單元內容架構........................................................ 162 表 23 新加坡小學華文與小學高級華文〈四年級上冊〉課文表........................ 173 表 24 小學華文、小學高級華文、小學基礎華文〈五年級上冊〉課文表........ 175 表 25 小學華文、小學基礎華文〈五年級上冊〉相同課目課文比較................ 176 表 26 小學華文與小學高級華文〈四年級上冊〉第一課比較表........................ 177 表 27 小學華文、小學高級華文、小學基礎華文〈五年級上冊〉第一課........ 180 iii.

(12) 表 28 各版本單元設計的比較分析表.................................................................... 183 表 29 翰林版統整活動內容分析表........................................................................ 188 表 30 翰林版第七冊單元統整活動項目................................................................ 197 表 31 人教版語文園地內容分析表........................................................................ 200 表 32 單元學習重點與單元練習內容對應情形.................................................... 208 表 33 《新啟版》單元練習內容分析表................................................................ 210 表 34 《啟新版》單元練習內容分析表................................................................ 213 表 35. EPB 版《小學華文》「語文園地」內容分析表 ..................................... 217. 表 36 各版本單元設計的比較分析表.................................................................... 221 表 37 四地國語文教科書運作歷程比較表............................................................ 276. iv.

(13) 圖次 圖 1 研究分析架構.................................................................................................... 14 圖 2 語文學習四大要素關係圖................................................................................ 25 圖 3 課程綱要、教科書編輯、審查與教科書之關係圖........................................ 39 圖 4 香港〈中國語文課程架構〉 ............................................................................ 87 圖 5 教育部審查通過執照....................................................................................... 103 圖 6 課本第六冊「給小朋友的話」...................................................................... 104 圖 7 新編啟思中國語文〈學習之旅〉.................................................................. 122 圖 8 啟思語文新天地〈給同學的話〉.................................................................. 123 圖 9 啟思語文新天地〈人物介紹〉...................................................................... 125 圖 10 新加坡小學華文、小學高級華文、小學基礎華文 5A 全冊比較圖 ......... 128 圖 11 翰林版課本單元組織 .................................................................................... 134 圖 12 翰林版課本選文標示「作者」.................................................................... 138 圖 13 翰林生字標示................................................................................................ 140 圖 14 人教版第六冊課文組合「導語」................................................................ 142 圖 15 人教版課文編排............................................................................................ 143 圖 16 人教版課文「識字」與「課後引導」編排................................................ 144 圖 17 人教版第六冊單元課文架構........................................................................ 145 圖 18 新啟版〈單元總覽〉.................................................................................... 154 圖 19 新啟版〈課文〉............................................................................................ 156 圖 20 新啟版〈閱讀討論〉與〈語文基礎知識〉................................................ 156 圖 21 新啟版〈閱讀〉與〈聆聽〉........................................................................ 157 圖 22 新啟版單元〈說話與寫作〉........................................................................ 157 圖 23 新啟版單元補充教材〈古詵〉.................................................................... 158 圖 24 新啟版〈自學活動〉.................................................................................... 158 圖 25 新啟版單元〈好書推介〉與〈網址推介〉................................................ 159 圖 26 新啟版〈自我評估〉.................................................................................... 159 圖 27 啟新版〈給同學的話〉................................................................................ 161 v.

(14) 圖 28 啟新版〈單元目錄〉與〈單元學習重點〉................................................ 162 圖 29 啟新版〈課前預習〉.................................................................................... 164 圖 30 啟新版〈課文〉............................................................................................ 165 圖 31 啟新版〈詞語〉〈討論〉〈知識小百科〉〈活動〉................................ 165 圖 32 啟新版〈語文運用〉.................................................................................... 166 圖 33 啟新版〈寫作〉............................................................................................ 167 圖 34 啟新版〈說話〉............................................................................................ 167 圖 35 啟新版〈聆聽〉............................................................................................ 168 圖 36 啟新版〈自學天地〉.................................................................................... 168 圖 37 啟新版〈學習反思〉.................................................................................... 169 圖 38 新加坡小學華文與小學高級華文 4A 全冊比較圖 ..................................... 171 圖 39 新加坡小學華文 4A 第一課〈誰吃了雞蛋〉課文 ..................................... 178 圖 40 新加坡小學華文 4A〈哥倫布立雞蛋〉 ...................................................... 178 圖 41 新加坡小學華文 4A〈哥倫布立雞蛋〉生字 .............................................. 179 圖 42 新加坡小學華文 4A 第一課〈哥倫布立雞蛋〉語文園地 ......................... 179 圖 43 新加坡小學華文 4A 第一課〈想要〉 ......................................................... 180 圖 44 新加坡小學華文與高級華文 5A〈給主人的信〉生字比較 ...................... 181 圖 45 翰林版三上 語文花園三「我會寫字」...................................................... 186 圖 46 翰林版三上 語文花園三的相關練習.......................................................... 187 圖 47 翰林版二上 聆聽故事.................................................................................. 191 圖 48 翰林版三上 統整活動 說話........................................................................ 192 圖 49 翰林版三上 統整活動 字音........................................................................ 193 圖 50 翰林版四上 統整活動 詞義........................................................................ 194 圖 51 翰林版四上 統整活動 閱讀........................................................................ 195 圖 52 翰林版四上 統整活動 寫作........................................................................ 196 圖 53 翰林版四上 統整活動 修辭........................................................................ 196 圖 54 人教版課後練習示例.................................................................................... 198 圖 55 人教版課本「語文園地」............................................................................ 199 圖 56 人教版課本「語文園地」之讀讀背背與寬帶網........................................ 205 vi.

(15) 圖 57 新啟版五上第一冊 學習重點一覽表.......................................................... 208 圖 58 新啟版〈閱讀討論〉與〈語文基礎知識〉................................................ 209 圖 59 新啟版單元〈閱讀〉與〈聆聽〉................................................................ 211 圖 60 新啟版單元〈說話與寫作〉........................................................................ 211 圖 61 啟新版五上第一冊 學習重點一覽表.......................................................... 213 圖 62 《啟新版》〈語文運用〉............................................................................ 214 圖 63 《啟新版》〈自學天地〉............................................................................ 215 圖 64 新加坡小學華文 4A 第一課〈哥倫布立雞蛋〉語文園地 ......................... 216 圖 65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運作歷程............................................................ 278. vii.

(16)

(17) 第一章 緒論 Today’s textbooks, tomorrow’s minds ── M. J. Chambliss & R. C. Calfee (1998). 多年前,修習「教科書研究」這門課時,閱讀 Chambliss 與 Calfee 於 1998 年所出版的《Textbooks for Learning: Nurturing Children’s Minds》這本書,其第 一章開宗明義即指出──「今日的教科書,明日的心靈」,不由得自問:與師 生朝夕相處的教科書,幾乎被視為空氣一般,依賴著它,卻很少正視它的存在 與深層的意義。如果教科書真有其價值性,那身處教育場域的我們對它又瞭解 多少呢?於是,探索教科書領域之心,油然而生。 「教科書」所指為何?依《辭海》的解釋:「依照國家訂定的法定科目, 選擇適當的材料,編輯成書,以教授學生,稱為教科書。」(熊鈍生主編, 1981,頁 2033)潘麗珠與高嘉微(2008)則綜合諸多學者的看法,定義教科書 係依課程標準或綱要進行編輯,由課本至習作、教師手冊及各樣教學媒體與教 材,依照學科(領域)之需求,將教學內容予以有系統組織與安排的書籍。換 言之,教科書乃依課程標準或綱要所訂定,將各科的內容有系統的加以組織, 以供學校教學使用。尌內容而言,是為教導特定學科領域的課本,廣義而言包 含課本、教師手冊、學生習作、掛圖、儀器、標本等(嚴翼長,1989,頁 477488)。此外,與教科書相似的詞語還包括教材、教科圖書、教科用書與課本 等,這些概念所涉及範圍多有重疊或相近性(藍順德,2004,2005)。綜合各 家說明,本研究認為教科書廣義言之,包括課本、習作、教學指引(或稱教師 手冊、備課用書、教學別冊等)、教學教具或掛圖、儀器、標本、DVD 或 VCD 教學光碟等相關教學材料與媒體;狹義言之,僅指課本與習作而言。基 此,本研究所稱之教科書,採取狹義定義,係指依中小學階段師生所採用之課 本與習作。 以學科領域之特質而言,國語文教科書在華人世界基本上承擔至少三項使 命──工具性、文學性與文化性(王珩等,2008;李漢偉,1999;何三本, 2002;陳正治,2008;陳弘昌,2001;羅秋昭,2007)。當國語文作為該社會 1.

(18) 人際互動重要的媒介時,國語文教科書即是引導學習者適應該社會的重要工 具,無論是學習階段或未來尌業皆是必要的基本能力之一;其次,文學可以陶 潛人性、啟發思路,國語文教科書之文學指引,可提升學習者之人文精神與藝 術理路;最後,文字語言同時也是文化重要的載體之一,透過國語文教科書或 可讓學習者同時領悟文化的內涵。於是,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編輯與選擇,即 可展現內容設計團隊如何看待語文的多項特質,孰輕孰重,教科書內容取捨之 間,也影響了教學者與學習者直接獲得的語文學習內容與資訊。 為確認研究的價值與方向,並進行相關詞義的界定與說明,本章分成三節 分說之: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除了說明此研究相關主題之必要性外,亦簡述 目前相關研究的情形;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相關名詞界定 與研究範圍說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者多年來投身於國小國語文教育相關實務工作經驗,深感國語文相較 於各學習領域之特性,作為「基礎性」學科的地位幾乎無庸置疑,許多論述皆 表示語文學習是其他科目領域學習的基礎(王萬清,1997;王珩等,2008;李 漢偉,1999;何三本,2002;陳正治,2008;陳弘昌,2001;黃瑞枝,1997; 羅秋昭,2007)。因此,基於研究者本身興趣與語文學科之重要性,故擇定以 國小國語文教科書為研究標的,希冀能對此領域有所付出。 再者,尌研究範圍而言,由於臺灣目前國語文教科書幾乎由三家出版商─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軒版)、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 司(以下簡稱南一版),以及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翰林版) 涵括了大部分的國語文教科書市場,但三家之市佔規模與內容設計型態差異性 並不大,經研究旨趣切合性1的評估,本研究僅對翰林出版社印行之「國語」教 科書進行研究探討(以下簡稱翰林版),以取得對臺灣國語文教科書之內容設 計層面某些程度的理解。另外,基於比較研究的旨趣,對於同文同種的中國、 1. 本研究對於設計理念、設計歷程有濃厚的興趣,經評估翰林版之主編為具十年以上經驗之資深主編,符 合本研究之旨趣。. 2.

(19) 香港、新加坡等三地之國語文教科書現況,亦富涵興趣。依此,本研究亦擇取 三地具有代表性之國語文教科書──中國之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 版)之小學「語文科」教材、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 稱啟思版)之小學「中國語文」教科書、新加坡教育出版局(Education Publishing Bureau, 以下簡稱 EPB 版)之小學「華文」教科書為國語文教科書2比較研究與 探討的對象,希望能對國語文教科書有更為廣泛的瞭解。 最後,必頇說明的是:為何以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為研究主題。尌教科 書相關研究的角度而言,依黃政傑與張嘉育(2007)的歸納,可分為研發、編 輯、審定、選用、購借、使用及評鑑等。若將選用、購借與使用整併為「選 用」,則至少可分為研發、編輯、審定、選用與評鑑等五個面向或階段。這五 個階段對教學現場的教師而言,若長期使用國語文教科書進行語文教學,難免 對於國語文教科書之內容或有所疑外,亦對國語文教科書內容的「生產製造過 程」,充滿了好奇。尤其,可作為語文教學內容之材料,範圍廣及古今中外, 可謂浩瀚無邊。是誰決定教科書的基本理念與取向?如何進行材料的取捨與組 織?內容設計時其運作歷程與人員互動情形如何?到底哪些因素左右著國語文 教科書內容設計與題材選擇?諸此皆是研究者亟欲探求的議題。 為釐清本研究之必要性與價值性,以下再針對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相關 議題──設計理念、組織架構、運作歷程與影響因素的重要性,及國內目前相 關研究的情況,進一步的說明。. 壹、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相關議題之重要性 一、釐析設計理念可彰顯各版本之特色與取向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內容,包含許多應學習的態度、觀念、知識、技術和藝 能(司琦,2005)。教科書是諸多教材的形式之一,且列為主要參考資料,其 重要性不可言喻。在學生眼中,「教科書」是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家長 則可以透過「教科書」,拼湊出教學與學習的圖像;而在教師的眼中,「教科 2. 為了指稱上的便利,本研究在泛稱時,統一以「國語文教科書」稱之,但針對特定版本說明與討論時, 仍維持該版本之原稱,以示尊重各地之慣稱,並利於相關事項之說明。. 3.

(20) 書」是教學的操作手冊,也可能是課程的全部,有時也作為課程發展的依據, 此者皆因教師不同養成背景與教學信念,可能產生不同的詮釋。從另一個角度 視之,教科書是理想與正式課程的「實體」,同時也是教師運作課程與經驗課 程之媒介,更是知識與生活經驗之橋梁。若以理論的層面而言,教科書在學校 教學實際運作中扮演著多重的角色與功能(廖經華,2002)。 擴大其層面視之,劉世閔(2007)曾以隱喻說明教科書本質,認為教科書 是「商品」,充滿市場機制;是「鏡子」,反映當代社會脈絡;是「教學媒 介」,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的主要憑據;是「合法」的出版內容,國家機器認 同的核心價值;是「意識型態」,學校教育信念與意圖的展現。 以兩岸早期國語文教科書的內容設計理念為例,「政治至上,國家優先」 的編輯宗旨,在國家機器的運作下,所編織出來的學習重點,除了基礎語文知 能外,更潛附了許多政治與社會的考量,時至民主開放後的今日視之,便有許 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因此,教科書內容設計團隊所持的內容設計理念與知識邏輯體系,整合了 課程綱要、出版社、審查者,乃至於師生家長對教科書的期待與想像,希冀展 現於學生的學習材料上;換言之,國語文教科書之設計理念,勢將具體呈現在 其編選內容與品質上,以彰顯其特色與取向。這個特色取向是否能符應師生的 期待與需求,並被廣泛的接受,在自由市場的思維下,對出版社而言,顯然是 一個重要的課題。. 二、探討各版本內容組織可瞭解其知識邏輯架構之差異 教科書對許多學校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所使用的一種 課程材料(curriculum materials),是達到教育信念與教學目標的重要媒介,也是 一種意圖的展現(Venezky,1992);另一方面,教科書也可以說是文化與意識形 態的濃縮體(鄭世仁,1995)。近年來,諸多學者指出: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內 容和活動大多依據教科書和教學指引(高新建,1991;黃顯華等,1995), Apple(1986)甚至直言:學生的學習活動至少有 75% 的課堂時間與 90%的家庭 作業時間是花在教科書的課文上。由此,教科書研究必然成為課程研究的重要 議題之一。教科書以往被教師視為主要或唯一的教學材枓,甚至是學生全部的 學習與評量內容。再者,以臺灣教科書出版而言,自教科書開放民間出版商編 4.

(21) 輯及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公布實施以來,國語文教科書即在課程綱要、出版商、 編輯者、審查委員、教科書研究者及學校教師等不同角色的詮釋下而有不同內 容的期待,這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教科書內容組織與編輯。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同版本所呈現的國語文教科書內容組織與架構,也 彰顯了該版本對教學與學習的某些期待。例如,以單元組織所架構而成的課 文,強調的不只是單元內篇章的閱讀指導,更期待教師能利用編者所訂立的單 元主題,對於同單元內不同課文進行某些項目的比較與分析。無論是內容上的 比較或是形式上的比較,皆是語文學習的一種途徑。 進一步思考,國語文教科書內容的組織與架構,其實也是教科書內容設計 團隊所形塑的知識體系,這個體系突顯了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教師應教導哪 些知識內容,也呈現了學生應如何學習,學生應具備哪些知識與能力。具體言 之,若吾人認同國語文教育至少兼具「工具性」、「文學性」與「文化性」等 特質(王萬清,1997;王珩等,2008;李漢偉,1999;何三本,2002;陳正 治,2008;陳弘昌,2001;黃瑞枝,1997;羅秋昭,2007),則當內容設計團 隊以「工具性」作為其組織架構的主要思考,顯然「聽、說、讀、寫」等能力 訓練將交織於內容之中;若編輯者以「文學性」為重要思維時,必然可於其篇 章組織中,看到「古今中外」等不同文學作品羅列其中;若「文化性」成為國 語文教科書編輯組織的要點時,各篇章之說明引導必然著重於各地的文化特色 與相關實踐意義。因此,對於國語文教科書的組織架構的分析,將可讓吾人理 解內容設計團隊或教科書成品背後所欲表達的許多意涵,實值得探究。. 三、分析其運作歷程以比較各版本設計階段之異同 依 Farrell(2002)研究顯示,已開發國家絕大多數的教師仍以教科書為核心 的教學資源;開發中國家也強調促進學童學習最重要的投資在於改善教科書的 供應與品質。可見,教科書是中小學的重要教材,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資 源,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指引(張煌熙,2007)。然而,包括研究者在內,有 不少教育相關人員(主要是教師)手持教科書時,雖然經常是無意識的使用, 卻在某些時刻(譬如發現教科書出現了錯誤),便會思考教科書內容生產的過 程為何,編輯者如何進行材料選擇與內容編撰。可惜的是,教科書內容設計的. 5.

(22) 運作歷程,在自由市場機制的運作下,如同秘密的花園,外部人員不易得知其 運作歷程與階段。這也是本研究詴圖探索此領域的重要因素之一──起於教科 書使用者的疑問。 教科書編選的歷程真的具有其研究價值嗎?若以知識社會學的觀點切入, 對於教科書內容不免提及:什麼是知識?誰有權力決定知識?如何決定?這種 決定如何成為學校中的真理?這些問題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是學校知識和整體 社會中的關係。教科書的編寫、閱讀和使用都可以聞出權力的味道。「誰的知 識才是知識?什麼是學校該教的,什麼是應該被評量的?」Apple 如是說,並 認為教育並非中立的活動,教科書是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活動,是許多勢 力爭論和妥協的結果,知識和權力之間的結構,經常是一體兩面的。教科書也 反映了權力鬥爭的意識型態,是將知識透過國家機器合法化的歷程(歐用生, 1996;劉世閔,2007;Apple, 1993)。凡此,教科書運作的歷程一直是教科書 研究中重要的主題之一。 以國語文教科書的特性來看,吾人可以假想一本品質良好的國語文教科書 的內容設計團隊,應包括國語文學者專家、教育或課程學者專家、教學實務工 作者等。國語文專家可提供國語文學科知識體系的建議,教育或課程領域的專 家學者可將學科知識轉化為教學方法與內容,教學實務工作者的意見則可為教 科書內容與教學實務進行有效的銜接。在這種不同思維角度交錯的情形下,在 教科書內容設計的歷程中,彼此之間的溝通、協調,乃至於妥協等,皆是令人 十分好奇;甚至各版本的內容設計階段都深刻的影響教科書品質與取向,這也 是本研究的重要研究標的之一。. 四、探究其影響因素以理解相關問題 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等層面直接或間接影響教科書內容設計與出版; 教科書的編輯、審查、評鑑、選用等層面也是其影響因素之要項,誠如諸多學 者指稱教科書內容並非單純的教育課題,其中常蘊含著政治角力的爭鬥、學術 典範的爭議、商業利益的競爭等問題(Thomas B. Fordham Institute, 2004;葉興 華,2007)。 本研究的主題除了上述國語文教科書內容的設計理念、組織架構、運作歷 程三項外,特別對於影響教科書編輯設計的因素進行探討。 6.

(23) 貳、目前相關研究之概況 回顧臺灣數十年來教科書相關研究,探討的主要焦點在於教科書的內容分 析(周珮儀,2006;藍順德,2006)。然而,教科書內容設計居於教科書發展 歷程的核心地位,但無論國內外,過去數十年來大都缺乏教科書編寫設計、發 展、組織和分配的研究,國外即使有少數這類型的研究,也多半在評論審查系 統或出版商的角色。再者,由於教科書開放後,民間出版業者以商業立場參與 教科書事業,教科書發展過程多少涉及業務機密,這也是教科書設計不易探究 的原因之一(周珮儀,2003;藍順德,2005)。然而,教科書設計品質在教科 書發展中,乃關鍵一環(歐用生,2003a;陳麗華,2008),沒有好的設計品 質,則遑論教科書的選用與應用了。因此,本研究主題──國語文教科書內容 設計相關議題,顯然有深入探討之必要。 關於教科書相關研究情形,依周珮儀(2006)與藍順德(2006)的後設分 析結果顯示:大多數為學習領域之教科書文件分析(含意識型態、性別等議題 之觀點分析),但對於研究方法論、教科書設計歷程之研究,只佔相當少的比 例。為瞭解目前相關研究情況,本研究透過國家圖書館資料庫檢索歷年來投入 國語文教科書的研究,以臺灣之教科書研究論文數據舉例說明之,截至 2009 年 10 月止,檢索以「教科書」為題之博碩論文,共有 859 篇;其中,「國語教科 書」有 94 筆,佔了 10.94%;研究「國語教科書設計3」相關主題只有 6 篇,僅 佔 0.46%。如陳虹彣(2008)的博士論文以 1937-1945 年國語教科書的編輯與 教材為例,乃研究日治時期臺灣人用教科書與日本國定教科書之比較研究。謝 筱蕙(2008)以龍騰版與人教版為例,研究兩岸高中國語文教科書編制與政治 意識形態之相關。陳欣蘭(2008)則以敘說探究的取向探討新舊課程時期國小 國語教科書編輯經驗。此三者與本研究內容有關,但因其對象、時間、範圍皆 與本研究不盡相同,因此本研究乃有其研究之必要性。另外有幾篇國語教科書 研究,其重點在於教科書之形式編排,如王秀如(1995)之國小高年級國語教 科書編排設計研究;簡愷立(2005)之國小部編本國語教科書版面編排發展之. 3. 檢索詞含編輯、編選、編製、設計。. 7.

(24) 研究,以及黃瑞茵(2007)之國小國語教科書編排設計之研究等。諸如此者, 其關注焦點在於版面形式的研究,亦非本研究之焦點。 另外,在期刊論文索引系統中,檢索以「教科書」為題之期刊論文,共有 937 篇;其中,「國語教科書」只 42 筆,僅佔 4.48%,又研究「國語教科書設 計」相關主題者則是 2 篇,一篇為李鍌(2002)之「悠悠歲月十二年──主編 國立編譯館國小國語科教科書的回顧與檢討」,作者對其參與設計編輯歷程以 親身經歷表述,值得本研究參酌,但因缺乏系統化分析,將透過本研究將之補 足;另一篇為唐淑華(1998)之「從情境型興趣的觀點談編審國小教科書之方 向──以國語科為例」,但其對設計實務較少著墨。 至於其他語文學習領域,如英語文、鄉土語言之教科書研究情形,博碩士 論文以英語教科書為主題者,至 2009 年 11 月止共有 69 篇,大部分都是與教科 書文件分析有關,少部分為評量、教學使用情形、評鑑等;至於與教科書設計 相關者,只有 2 篇,其一是謝燕隆(1980)的「國中英語教科書的教材組織: 分析與建議」,對於英語教科書教材內容「聽、說、讀、寫」的組織進行分析 與建議。另外,鄭玓玲(2002)的「國中英語教科書編輯歷程與內容編寫之個 案研究」,該研究是以統和出版社的第一冊國中英語教科書為研究對象,採用 文件分析法對文本的單字、課文內容、課後活動設計,以及能力指標進行分析 研究,並針對編輯委員與一般國中教師以訪談的方式,瞭解教科書的設計過 程、編者的內容設計理念、教科書內容的編排與設計的考量和原因,以及一般 國中教師對英語教科書的期許和看法。雖然此論文之研究目的與本研究目的有 相近之處,但本研究之對象為國小國語文教科書,在取材與範圍方面皆有所 異。其次,在國內期刊論文方面,以英語教科書為主題者,至 2009 年 11 月止 共有 18 篇,主題方向包括文件分析、選用及評鑑,未見與設計編輯相關者。 若以博碩士論文檢索以鄉土語言(含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教科書 為主題者共有 11 篇,幾乎全部都是進行文件分析,而未論及設計編輯歷程相關 內容。在國內期刊論文方面,以鄉土語言教科書為主題者,至 2009 年 11 月止 只有 2 篇,主題方向皆是文件分析,亦未見與設計編輯相關者。另外對各地區 教科書進行比較的研究,如關艷與程治國(2007)分析中國蘇教版小學語文教 科書與新加坡 EPB 版教科書進行主題價值的比較研究。但整體而言,以本研究. 8.

(25) 之對象與範圍來說,目前仍然是無此類似研究。 在國外文獻方面,本研究透過整合型電子資源資料庫 ProQuest 系統檢索 「language textbook」為主題之研究,至 2009 年 11 月止共有 86 篇,綜視這些 文章的主題方向,主要以性別議題、意識型態、歷史觀點或特定族群之文件分 析、評鑑與使用方面為主,至於以設計編輯(compilation, design, edit)為論述主題 相關者,只有部分內容提及,未有專論文章。 由上之舉隅,可見相關研究實屬少數。雖然,近年來相關單位如國立編譯 館為鼓勵進行教科書研究,特與教育大學舉辦數次的教科書學術研討會,讓有 志之士能在此研究領域有展現的舞臺,誠屬不易;惟,研究成果之陶成尚頇眾 家致力方是,本研究亦懷此理想而涉入,希望能對國語文教科書編選研究,盡 一份心力。.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教科書是學校知識經驗的傳播載體之一,而且教科書的地位與普及率始終 一如往昔。不管教育改革怎麼如火如荼進行,教科書本位的教學仍未見撼動。 教師上課仰賴課本,學生人手一冊,教學活動少了它似乎便難以進行,課本成 為教學重心,支配著整個教與學的歷程與情境,甚至是學校與家庭的重要媒合 (黃政傑、張嘉育,2007)。故本研究將以教科書為主要探究領域。再者,國 小國語文幾乎是所有學習領域知識學習的重要基礎之一,當研究者檢閱國語文 教科書時,詴想這些被擇定的語文知識如何呈現在教科書文本,其設計理念與 組織編排如何,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教科書內容設計,諸此疑處於焉形成本研究 之旨趣與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灣、中國、香港與新加坡等地國小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 設計理念、組織架構、運作歷程與影響因素,採文件分析與訪談的方式,研究 目的分別為瞭解各版本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分析其內容之組織架 構、探討其內容設計之運作歷程,以及探究內容設計時的影響因素等;並針對 研究目的所演繹之相關具體問題逐一探究之。. 9.

(26) 依上所述內容,茲將本研究目的撮述如下:. 一、探討四地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 二、瞭解四地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組織架構。 三、探究四地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運作歷程。 四、分析四地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影響因素。. 依上述研究目的探究完成後,則提出相關具體建議,作為未來從事教科書 設計編輯研究之理論與實務參考。為使研究進行更具系統性與明確性,根據前 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提出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分述於下:. 一、國小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依據為何? 二、國小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為何? 三、國小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能力架構為何? 四、國小國語文教科書之單元設計與練習規劃為何? 五、國小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主要設計階段為何? 六、國小國語文教科書各設計階段之運作歷程為何? 七、國小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內部影響因素為何? 八、國小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外部影響因素為何?. 第三節 名詞界定與研究範圍 壹、名詞界定 本研究對於國語文、教科書、教科書內容設計等三個名詞多次提及,由於 此三者對於本研究範疇與取向之探討具關鍵影響,故將名詞加以界定,以利後 續研究之進行。至於其他相關重要名詞將於后文適時補充之。. 10.

(27) 一、國語文 國語文乃指目前通行之中國語言文字(含正體字與簡體字)。本研究範圍 跨華人為主要人口組成的四個區域──臺灣、中國、香港及新加坡4,然而各地 對「國語文」(Chinese langauage)之慣用名稱並不相同。在臺灣,國語文5即為國 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之「本國語文學習領域」;至於中國、香港及新加 坡,中國稱為「語文」,香港稱為「中國語文」6,新加坡則稱為「華文」。在 本研究中,基於研究探討與說明之一致性與明晰性之原則,泛稱時,以「國語 文」名之,即以「國語文教科書」統稱本研究所論及之四地各版本國語文教科 書;但文獻探討引用或特定版本分析討論時,為避免混淆,將使用各地慣用之 名稱。. 二、教科書 教科書是指學科教學所使用的書籍。廣義言之,教科書包括課本、習作、 教學指引7,甚至教學教具或掛圖、儀器、標本、VCD 或 DVD 教學光碟等教學 媒體;狹義言之,僅指課本與習作而言 8 。本研究所稱之教科書,採取狹義定 義,係指各版本國小六年所採用之國語文教科書課本與習作。. 三、教科書內容設計 教科書之產生,一般而言,可分為研發、編輯、審定、選用及評鑑等歷 程。其中教科書內容設計處於最核心之地位──讓教科書「從無到有」。廣義 而言,教科書的設計編輯由「出版前準備工作」開始,包含擬訂出版計畫、諮 詢專家學者、市場分析、學校教師需求評估、建立出版共識等工作;其次,為. 4. 依新加坡政府 2000 年人口普查資訊(http://www.singstat.gov.sg/pubn/popn/c2000sr2.html),目前仍以華人佔 人口組成為 74.02%,華語文是除英文外最通行的語言文字。 5 此名詞之相關語詞為「國語」或「語文」,「國語」一詞乃沿自於 1968 年版、1975 年版、1993 年版教育 部修訂公布國民小學課程標準之「國語科」;「語文」則泛指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之「語文學習領 域」,該領域含本國語文、英語及本土語言等三個次領域。 6 香港小學課程另有「普通話」一科,其教學目標為大陸北京語系(即中國所稱普通話)的學習與溝通應 用,以聽與說為主,此有別於香港中國語文科所強調的華文閱讀與寫作。 7 或稱教師手冊、備課用書、教學別冊等 8 此二者皆師生必備。. 11.

(28) 最核心之「設計編輯階段」,含內容主體文稿之編撰、文編與美編的整合設 計;其後或許經過詴用修正,交付審查,便進入「出版製作階段」,確認出版 規格並即開始印行;最後為「行銷及售後服務階段」,出版社頇為此舉辦各種 說明會或研習,並提供各項書訊供學校選用之參考。 本研究所稱之「教科書內容設計」,亦屬於教科書設計編輯階段探討之範 圍,但本研究之旨趣在於內容設計時之歷程探究,對於其物理形式之編排等面 向,不在本研究探討之列。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雖然在字詞句段篇等材料安排上,依課程標準 或綱要有某些規範與要求,但實際上,語文材料的擇取不若數學或自然科學的 知識演繹邏輯具有明確的系統性,而保有相當程度的彈性範圍。換言之,無論 由具語文素養的專業人員創作編撰,或自古今中外、散文韻文等各種文類之篇 章中挑選,皆反映出版社、主編或編者團隊的設計理念與思維邏輯。 是以,本研究所稱之「教科書內容設計」乃指於國語文教科書設計編輯過 程中,對於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組織架構、運作歷程,以及相關影響因素 之研究。. 貳、研究範圍 一、研究層面 一般而言,教科書研究可分為研發、設計、審定、選用及評鑑等層面。本 研究主要針對「設計」面向探討之。然而,即便教科書設計之研究,其探討範 圍亦十分廣泛,例如研究發展、內容設計理念、編輯計畫、整體架構設計、設 計模式、設計編輯歷程、運作歷程、編審互動、行銷策劃與評估等。本研究僅 針對國小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組織架構、運作歷程、影響因素,乃 至於相關問題之探討為主。至於其他如研究發展、審查歷程、行銷策劃等僅在 必要時提及,非本研究之主要重點範圍。. 12.

(29) 二、研究材料 在研究材料的擇定方面,尌研究的學科領域而言,由於研究者時間與資源 的限制,雖然諸多學習領域皆值得研究,基於研究者本身的興趣與相關實務經 驗,本研究僅對國語文教科書進行研究,其他學習領域則不在探討之列。再 者,基於研究者對華文區域比較研究之旨趣,本研究除了擇取臺灣翰林版作為 研究對象外,亦納入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科教材、香港啟思版之小學中國語文 教科書,以及新加坡 EPB 版之國小華文教科書為比較研究之對象。對各版本國 語文教科書共 101 冊,進行文件分析。至於各出版社針對各冊別國語文教科書 所發行的相關媒材或補充資源,由於其使用普遍性的考量,並未列入研究範 圍。 另外,由於部分內容事涉出版社所認定之機密事項,故研究結論僅止於以 文件分析或訪談對象(以主編為主,另外擇定 2-3 名編輯設計人員接受訪問) 所提供內容探討之,所整理出之內容設計模式或流程,無法適用於所有版本國 語文教科書之編輯。再者,本研究並非意圖對四地各版本國語文教科書編輯品 質進行評鑑或評定,故研究中若涉及廠商與編者之保密協定,本研究將以替代 別稱名之(如翰林版本、B 版本、C 版本等),甚至刪除略去,以維研究倫 理。換言之,本研究企圖將研究資料進行分析比較,但以歸納整理其共通性模 式與現況,提出差異性比較論述為原則,以供後續研究討論之用。. 第四節 研究設計 本節旨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設計與實施程序,以下分別尌研究分析架構、 研究方法、研究程序與研究限制等四部分說明之。. 13.

(30) 壹、研究分析架構 本研究以「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為研究主題,分別從「設計理念」、 「組織架構」與「運作歷程」三大層面進行探討,同時分析各層面之相關影響 因素。在「設計理念」方面,本研究再細分為課程綱要要求、主編及設計團隊 理念等項探討;在「組織架構」方面,分別分析其能力架構、單元設計與練習 規劃;在「運作歷程」方面,則探究其評估準備、選編設計與修正出版等階 段。最後,再綜合文件分析與訪談之結果,探討其影響因素。為釐清這些分項 之間的關係,特以下圖表示之: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 設計理念 [工具性] [文學性] [文化性]. 課 程 綱 要. 主 編 作 者. 組織架構. 能 力 架 構. [聆聽]. [說話]. [閱讀]. [寫作]. 運作歷程 [規劃] [編寫] [出版]. 練 習 規 劃. 單 元 設 計. 評 估 準 備. 選 編 設 計. 修 正 出 版. 影響因素 [出版社人員、內容設計團隊、研究發展、政策環境、審查機制、顧客需求、市場競爭]. 圖 1 研究分析架構. 14.

(31)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確定研究方向與目的之後,即著手相關文獻之討論,歸納國語文 教科書內容設計相關理論,再以本研究之分析架構,逐項推演教科書內容設計 時的相關理念與實務,據而討論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相關影響因素。. 一、文件分析 文件分析,顧名思義,即對與研究相關之重要文件或文本內容,進行系統 化的分析。許多領域的研究常需透過文件分析以獲得相關資訊,因此文件分析 研究便有其價值與採用的必要。文件分析主要是透過相關文本,為解釋某特定 時間某現象的狀態,或在某段期間內該現象的發展情形所進行的研究行為。 依此,本研究採文件分析法對各版本國語文教科書進行分項比較與討論詮 釋,以理解國語文教科書之設計理念與宗旨、篇章內容組織架構及內容設計團 隊之背景等,作為一部分的研究成果,以及訪談問題之參佐。. (一)分析材料 本研究以 2008 年臺灣、中國、香港及新加坡等四地出版發行之國語文教科 書為分析的材料,探究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內容組織架構等。其 次,決定蒐集資料的方法,本研究以臺灣翰林版國語文教科書、中國「人民教 育出版社」印行之小學語文科教材、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之 小學「中國語文」教科書(內含《新編啟思中國語文》及《啟思語文新天地》 兩套教科書)及新加坡教育部授權泛太帄洋出版社(以下簡稱 EPB 版)印行之 「小學華文」教科書等四地本國語文教科書(以課本為主)為研究樣本,亦蒐 羅其他與國語文教科書有關的文件文獻與研究資料作為佐證與補充。此四版本 國小國語文教科書在該地皆是聲望卓著、市占率高的知名教育出版公司,擇此 四者,具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應可支持本研究結果之實徵效度。 由於本研究所探討的文件資料包含幾項不同形式的內容,如編輯要旨與理 念、篇章或單元內容目錄,乃至於其後版權頁所揭露之出版與編輯資訊等。因 此,相關說明內容將以整體單元內容或篇章組成進行歸納比較,亦根據所揭示 15.

(32) 與研究目的相關之資訊,進一步的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之文件分析材料係為華文區域四版本之國語文教科書,表列如下:. 表 1 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四版本國小國語文教科書類別冊數表. 版本 臺灣翰林版國語 中國人教版語文科 香港啟思版中國語文9 新加坡 EPB 版小學華文. 類別 課本 課本 課本 課本. 冊數 13 冊(含國語首冊) 12 冊 48 冊 28 冊10 總計 101 冊. 綜而言之,本研究採各版本國語文教科書共 101 冊,進行文件分析。簡述 分析步驟如下。. 1.確定分析材料 如前表所列,本研究以 2009 年四地國小使用之國語文教科書為分析對象。 雖然各版本內容組織結構或有相異之處,然本研究分析的焦點項目包括:內容 設計理念或要旨說明頁、給學生的話、目錄頁、篇章單元組成、附錄資料、版 權頁(含內容設計團隊及出版社之資訊)等;再據此分成數項進行細項分析, 如內容設計理念、內容設計團隊、教材架構等編輯相關資訊。 此外,為了分析引述之便利,各版本簡稱代碼分別為:臺灣翰林版國語為 「翰林」、大陸人教版語文為「人教」、香港啟思出版社之《新編啟思中國語 文》為「新啟」、《啟思語文新天地》為「啟新」、新加坡 EPB 版小學華文為 「EPB」。其後訪談逐字稿之簡稱編碼,亦同於此。. 9. 現行版本為依 2004 年《中國語文課程指引》編寫之《新編啟思中國語文》及《啟思語文新天地》共 2 套教科書。每年級 4 冊課本,每套則 24 冊,兩套則有 48 冊。 10 小學華文再分為《小學華文》24 冊、《小學高級華文》24 冊及《小學基礎華文》4 冊。. 16.

(33) 2.分析研究項目 a.教材整體架構:整體檢視該教材之功能性內容的組成。 b.內容篇章組織:分部檢視國語文知識、單元與練習內容組織之分析。 c.版本特色說明:針對各版本所呈現的設計特色提出說明與討論。. 3.比較分析結果 依分析單位不同,製成各式並列比較表格,除了作為本研究一部分的研究 成果之一,亦供後續討論或訪談綱要之參考。在訪談完成後,交互檢視文件結 果與訪談內容之異同,並參酌相關文獻提出多方面的詮釋分析。. 二、訪談 本研究第一階段以文獻蒐集與文件分析為主,待文件分析有初步成果的同 時,即著手確認相關訪談聯絡與訪談大綱擬定。本研究訪談對象以各版本「主 編」或出版社主管為重要關鍵訪談者,其次再訪談編者及其他行政人員,由於 文件分析項目中即包含出版社及內容設計團隊之設計理念,故在擇定重要關鍵 訪談對象──主編時,即透過出版社接洽訪談事務。在臺灣,以電話或親訪徵 詢其受訪意願,至於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則先以 E-mail(電子郵件)告知 研究概要並詢問其受訪意願。原則上,當對方口頭或書面答應後,即安排訪談 時間等後續事宜,並以「滾雪球法」(snowball sampling)請主編或出版社再行推 薦 2-3 名與該版本教科書內容編撰之重要相關人員,原則上包含編者及出版社 人員為訪談對象,本研究共訪談 13 位相關人員,其職稱身分如下簡表。. 表 2 本研究訪談人員職稱身分 版 本. 臺灣翰林版. 中國人教版. 人 員. 主編 2 名 出版社編審 1 名. 出版社主任 1 名 編者 2 名. 香港啟思版 《啟新版》 《新啟版》 主編 1 名 主編 1 名 出版社責編 1 名 出版社責編 1 名. 17. 新加坡 EPB 主編 1 名 副主編 1 名 編者 1 名.

(34) 在訪談大綱編擬方面,原則上採半結構式的訪談原則。依本研究之四大項 目的: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組織架構、運作歷程,以及相關因素探 討,並依研究問題之方向,擬定具體訪問題綱概述如下:. 一、貴版本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依據為何? 二、貴版本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重要設計理念為何?如何產生? 三、貴版本國語文教科書之整體教材架構為何?有何理論基礎或依據? 四、貴版本如何編撰、選擇與設計國語文教科書之篇章內容? 五、貴版本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編輯設計歷程大致分成幾個階段? 六、貴版本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各階段運作歷程為何? 七、貴版本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內部影響因素為何?如何影響? 八、貴版本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外部影響因素為何?如何影響?. 進行研究訪談後,即轉錄為逐字稿,並以相關編碼系統內容,對資料進行 初步處理;其次,依本研究目的與問題,對於具意義之語句,分項編類處理; 最後,配合文件分析之結果,於撰寫結果時,充為佐證,提升本研究之效度與 價值。. 綜上所述,本研究依研究目的所述,透過文件分析比較與訪談所得,採用 詮釋論述的方式,以探討四項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的實務與內涵,包括瞭解 各版本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分析其內容之組織架構、探討其內容設 計之運作歷程,以及探究內容設計時的影響因素等;並針對研究目的所演繹之 相關具體問題逐一探究之。希冀經由本研究結果之詮釋論述,釐清教科書內容 設計之模式架構與實務狀況,再佐以相關理論之比較探析,提出應然面與實務 面之相關建議,或能釐清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相關因素的關聯。. 18.

(35) 參、研究程序 綜上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本研究之研究程序規劃如下:. 研究主題與研究目的擬定與確認. 文獻探討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理論探討 [設計理念][組織架構] [運作歷程][影響因素] 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教科書發展. 文件分析. 訪談. 臺灣翰林版國小國語文教科書 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科教材 香港啟思版小學中國語文教科書 新加坡 EPB 版小學華文教科書 [設計理念][組織架構]. 設計理念 組織架構 運作歷程 影響因素. 綜合討論與結論建議. 19.

(36) 肆、研究限制 一、研究資料 在文件分析方面,由於時間之限制,本研究之國語文教科書標的版本限以 臺灣翰林出版社,以及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香港啟思教育出版社,新加坡教 育出版局等四地於 2009 年印行供學校使用之國語文教科書為研究材料。 在訪談對象的選定方面,主要訪談者為研究者主動徵詢邀請之各版本國語 文教科書「主編」及其他相關編輯人員作為本研究之訪談對象。惟受限於研究 者的時間與資源,並未訪談相關學者專家、出版社研究人員、文字編輯、美術 編輯等人員,且在訪談對象上,基於其受訪意願限制,代表性恐未臻完備。諸 如此者,皆為本研究資料之限制。. 二、資料蒐集 本研究的焦點在於分析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因此訪談所得的內容,不 免涉及受訪者的個人經驗、主觀意識與價值判斷,此乃無可迴避之問題。另 外,由於本研究未進行全面之問卷調查,加上部分不願受訪之對象,可能成為 本研究對象擇取及論述上的瑕疵。此外,各版本國語文教科書之內容設計編輯 人員資歷不一,可能長達數年,或跨階段編輯,也可能只參與一年的時間,甚 至編輯人員也可能於中途異動,本研究僅依教科書(課本及習作)后列之編輯 人員名單為調查與訪談的對象,其所提供之意見完備與否,亦為本研究之限 制。. 20.

(37) 第二章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文獻回顧 教科書是具體的教育內容之一,與一般出版品性質不同,不僅是師生賴以 教與學的重要依據,更是政府藉以達成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另從文化、社會 的觀點言之,教科書內容則成為形塑學習者思想與生活重要知識的途徑之一 (曾志朗,2002)。 本章為研究相關主題之文獻探討,概分為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組織架構;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之運作歷程;國語文教 科書內容設計之影響因素探討等四節逐一討論之,作為本研究目的與問題之基 礎與憑據。. 第一節 國語文教科書內容之設計理念 本節茲針對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理念進行相關文獻的討論。以下分為教科 書的設計理念與目標取向、教科書的設計理念與功能定位,以及國語文教科書 設計理念的面向探討之。. 壹、教科書的設計理念與目標取向 教科書的設計理念是決定教科書內容良窳的關鍵因素之一,加上多數的教 師依賴教科書完成教學活動(Guasco,2003),影響教科書的設計理念與宗旨便 有其探討的必要性。例如,若站在教科書為教學與學習服務的立場, Arzybova(2007)建議可以透過與學生一起參與教科書的編輯與創制,引導出另 一取向的學習。或者如 Garber-Miller(2006)所提:讓學生參與教科書內容解讀, 以產生學習的趣味。 既然教科書編撰的設計理念如此深刻的影響教科書的基本發展方向,可否 由過去的歷史找到一些例證呢?以西方的教育史文獻觀之,教科書應源自 13 世 紀,當時教會的修道士尌已開始提供抄寫的書本給大學教授和學生使用;迄 14 21.

(38) 世紀,如亞里斯多德等人的古典著作抄寫讀本已超過兩千本以上了(Venezky, 1992)。其後,康米紐斯(J. A. Comenius, 1592-1670)在 1658 年出版《世界圖解》 (Orbis sensualium)一書,可謂世界第一本設計有圖解的教科書,此本適用小學 的教科書印行已超過 200 年以上,關於教科書他認為應慎重編印,校對無誤, 以增進學生智慧為基本理念。然而,盧梭(J. J. Rousseau)在《愛彌兒》中則提 到,理想的教育是不需要教科書的,因為知識來自於自然,傳統強調記憶的書 本只會限制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快樂成長。另尌杒威(J. Dewey)而言,他也反對使 用設計完備的課程教材,因為「教育即生活」,課程內容要與生活經驗相結 合,讓學生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林玉体,2006;吳俊憲,2008)。由上述歷 史的分析看來,教科書設計者的理念及其所立定的宗旨,顯然深刻的影響教科 書的目標取向。. 貳、教科書的設計理念與功能定位 20 世紀以來,課程研究開始漸趨熱絡,關於教科書,也有許多學者發表 不同旳看法。如 Charles Eliot(1869-1909)認為教科書是「難以言喻的垃圾」 (ineffable trash),他堅持學生應閱讀小說般(novel)的文本,才具有文學價值。 Cronbach(1955)視教科書為教學工具; Apple(1986)則認為教科書即課程的闡 述;Westbury(1990)則指出教科書是學校的重要核心,是普遍存在於學校的文 本,由於教科書是課程的具體形式之一,因此教科書出版者扮演了課程製造者 的角色,而且其特性與發展是複雜多元的,當然也影響其設計理念的確立。 當教科書的功能定位,有其正面積極的意義時,其理念與設計取向也會隨 之調整。譬如 Henson(2006)認為教科書具有四項優點:第一,教科書提供了豐 富的資源,讓教師能從中選擇可用的教學材料;第二,教師可依教科書的編排 內容,作為教學程序的參考;第三,教科書和參考手冊提供詳細與穩定的學科 知識,教師可依此有信心的將學科知識內容傳遞給學生;第四,教科書提供了 相關的練習與測驗內容,讓教學和評量呈現一致性。又如吳俊憲(2008)歸納 國內外研究將教科書的定位分為以下幾點:教科書是一項文化材,可傳遞國家 或社會重要的文化、經驗、信念與價值;教科書是學校教育內容的重要核心, 它定義了課程,及哪些知識可入學校系統;教科書經常被視為商品,涉及出版. 22.

(39) 者與編輯者的意識形態,以及市場機制的運作;教科書是教師賴以教學與評量 的主要媒介或依據,也是學生重要知識的來源。 有時候,教科書的設計理念也可由使用者/讀者的角度進行思考,確認後 才開始著手新的教科書材料編撰。例如 Chambliss 與 Calfee (1998)提出一種方 法,以讀者的角度對教科書的材料內容進行解讀。方法是請讀者快速的看過教 材並對以下的題目自問自答:. 1. 2. 3. 4. 5.. 文章中的哪部分是和你已知的知識相連結? 文章中最有趣的部分是什麼? 如何摘要文章? 你從文章中學到什麼?那些部分是在一個月後你還會記得的? 如果你要和別人討論地層構造,你覺得文章中的哪些部分可以讓別人覺得你具有精 闢的論點?. 上述的前三個問題是有關文章的易理解性:「是否容易瞭解?能否獲取你 的注意?組織是否一致?」,最後的兩個問題則是觸及到有關教學和課程的問 題:「文章到底教了什麼?其教導內容的方式是否讓你學會在其他情境中也能 使用這些資訊?」換言之,具理解性、反應基本課程並支持學生中心教學的教 科書並非偶然產生的,編輯者會依其理念選擇符合這些規準的內容和組織結構 來設計教科書。 另外,在教材內容選擇方面,莫禮時(1996)認為選擇的標準含重要性、 有效性、社會相關性、實用性、學習者能力與興趣等。黃光雄、蔡清田 (1999)則認為應從社會文化、學科知識和學生經驗等課程內容中,加以萃取 精華,並根據選擇的規準,以及參考選擇的原則,以達成預期課程目標與教育 理想的精緻化課程設計。 綜上所述,教科書對許多學校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所 使用的一種課程材料 (curriculum materials),是達到教育信念與教學目標的重要 媒介。事實上,教科書扮演著相當多元且含糊不清的角色,它經常是混合了教 育、社會及商業行為(吳俊憲,2007;Venezky, 1992),其角色任務多元且交 融,但重要性卻不言可喻。隨之,其後的教科書發展與編擬,亦受到許多因素 的影響而造成理念取向上的不同。 所有使用教科書的相關人員,不免有過「這些內容是如何選取的?設計者. 23.

(40) 基於什麼理念作為選擇的依據呢?」的疑惑,Ornstein 與 Hunkins (2004)給了我 們一個答案,他們認為負責課程設計的團隊在內容的選擇上,經常受到其內在 的哲學觀所影響。事實上,他們面臨的問題是:有太多的選擇性了。不論他們 所採用的課程設計或發展模式為何,都有太多的內容可供選擇,他們必頇從中 選擇可使學生獲益最多的內容。如果課程工作者只要考慮如何界定課程內容, 以及所包含的內容,這項任務也許會簡單一些。換言之,教材的內容來源不是 問題,如何依個人或團體的角度與思維,擇定相關內容才是重點。在本研究將 以深入訪談的方式,瞭解國語文教科書內容設計團隊是如何選材,以及他們的 基本理念為何,故諸此內容於本研究將有深入的探討。. 參、國語文教科書設計理念的面向 在不同學科的領域中,也會因持有不同理念,而對該學科的某部分特別強 調,如早期的課程學者 Bobbitt 認為文學與閱讀對社會生活有莫大的影響,扮演 相當重要的角色,其功能包括:能拓展視野、能擴展事務參與的經驗、能開拓 思路、能增進思維、有助於提升洞見與感同身受的敏銳度、能啟迪個人的興 趣,及能滿足生活的經驗等。因此,他認為文學與閱讀選材的範圍必頇廣博, 要能含涉傑出人士在能力、態度、興趣、欣賞等方面的成尌(甄曉蘭, 2007)。 當吾人確認語文教科書必然存在著某個或某些偏好面向時,即有待以文件 分析或訪談等方法,將之釐析以瞭解該教科書的設計理念為何。本研究欲瞭解 國語文學習領域的課程目標,即參酌過去臺灣所頒布的課程標準/課程綱要 (教育部,1975;教育部,1993;教育部,2000;教育部,2003),可從語文 學習四大面向-「聽」、「說」、「讀」、「寫」來分析(如下圖)。基本 上,人類至少必頇經由聽覺與視覺兩者來接收語文訊息的輸入。因此,「聆 聽」與「閱讀」可視為語文學習的兩個主要訊息輸入來源。至於語文輸出方 面,「說話」與「寫作」則是語文學習中主要的訊息輸出方式。. 24.

(41) 輸入. 學 習 語 料. 輸出 理解. 聆聽. 說話. 內化. 閱讀. 寫作. 語 文 表 達. 圖 2 語文學習四大要素關係圖. 自古而來,語文即是傳遞思想和情感的工具。以中國語文而言,亦有其獨 特 的 性 質 , 以 下 綜 合 歸 納 王 萬 清 ( 1997 ) 、 王 珩 等 ( 2008 ) 、 李 漢 偉 (1999 )、何三本(2002 )、陳正治( 2008 )、陳弘昌( 2001)、黃瑞枝 (1997)與羅秋昭(2007)所提出中國語文特質,以供面向之考量。. 1. 文字有創造上的統一性: 中國文字是表形的符號,有別於西方表音的符號。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文 字有 80%為形聲字,這些形聲字除了表音外,亦兼有表義的作用,所以中國文 字的一大特性即為「形聲多兼會意」。簡言之,大部分的國字是形、音、義三 者兼俱的,具有文字應用的統一性。. 2. 語文有使用上的精確性: 聲音有別於語言,徒有聲音不足以辨識其意義。因此,當語文具有正確度和 清晰度時,其意義的表達將會更清楚。例如「門牙」與「萌芽」的音相近,但 只要精準的念出,便可發覺其意義上的差距。. 3. 語詞有組織上的簡易性: 以字形結構而言,中國文字在認寫方面的困難度頗高,不若英文以 26 個字 母便可拼出所有的文字,中國文字僅部首尌有二百多個,在認寫的學習上,的 確有其困難處。但是尌詞組結構而言,中國文字在應用上,便有其相關性與簡 易性。如以「牛」一字來說,牛肉、牛油、牛奶、公牛、水牛…等,即可輕易 的發現其組合的簡單性。.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HPM Tongxun (HPM Newsletter). These articles have document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s well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HPM Tongxun (HPM Newsletter). These articles have document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s well

Cheng, ed., China: Modernization in the 1980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9), p.161..

Yuen Shi-chun ( 阮 仕 春 )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ficer (Musical Instrument)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Orchestra, is the foremost innovator in the construction

Nicolas Standaert, "Methodology in View of Contact Between Cultures: The China Case in the 17th Century ",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 Chung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5.1.1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views of businesses collected from the business survey, 12 including on the number of staff currently recruited or relocated or planned to recr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