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9 年雲嘉南重點製造業 缺工調查計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109 年雲嘉南重點製造業 缺工調查計畫 "

Copied!
2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9 年雲嘉南重點製造業 缺工調查計畫

成果報告書

委託單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執行單位:國立中正大學 計畫主持人:崔曉倩 教授

共同主持人:陳光輝 教授

計畫研究員:林安緹、紀伯穎、陳桓維、高伯辰

中華民國 109 年 12 月 30 日

(2)

109 年雲嘉南重點製造業缺工調查計畫

期末審查修正對照表

委員 建議內容 修正情形及頁數 備

顏委員 冬榮

需求書於期中報告書後,9 月 30 日前要 完成二件事:

一、完成至少300 份有效問卷及兩場焦 點座談會。

二、函送「期末報告書」。

針對委員所提這兩件事情,分別回覆如下。

(一)有關問卷(問卷前測、網路調查)

及焦點座談。 「問卷前測」旨在針對受訪者問卷回答之順暢 度、檢測問卷內容的適切性,以及瞭解實測 時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因此成功率高低不會 造成執行上的問題。在網路問卷進行實測之 際,透過工作人員的催收與提醒,成功樣本 數為412 家,訪問成功率為 9.95 %,順利執 行完畢,完成原計畫書所要求之400 家企業 之門檻數。

1. 在問卷前測:填答完成 12 家 (12.12%)成功率偏低,團隊希望以 公文、催收方式來改善,另P118 提到工作人員會增加催收次數,請 教執行情形及效果如何?

2.在問卷調查:P119 附錄二 問卷 (1) 第 1 題 貴單位在 109 年年底時僱

用員工人數為何?是否誤植為 108 年或109 年?

(2) P10 在受訪完成後,抽取 104 家 廠商(25.2%)以電話聯繫確認以 確保資料正確性,請教是否實際 執行?效果如何?

調查問卷之施測期間在7 月-8 月,因此問卷 所詢問的狀況皆為去年度(即108 年)之缺 工與僱用狀況。至於以電話聯繫,保證填答 資料品質與正確性一事,一直是本計畫執行 之際所堅守的原則,也確實徹底執行。值得 說明的是,網路問卷若執行不周(如填答人 身份不符等),內容品質便很容易流於浮濫 導致結果之參考價值受限,因此,本計畫不 僅在名冊整理、抽樣方法、前測、實測等階 段都有固守其嚴謹性之外,對於訪員訓練、

追蹤進度、督促填答等細項環節亦十分注 意,調查結果具一定之頑強性。詳細執行過 程與記錄,可參考附錄2『網路問卷調查報 告書』。

3.在焦點座談方面:(期中報告 P34 中

提及) 本計畫調查內容除問卷調查之外,另有 40

(3)

(1) 深度訪談:進行 40 家事業單位,

第一階段問卷發放之前進行,第 二階段問卷調查結果進一步了解 事業單位想法與需求。

(2) 焦點座談:完成網路調查資料分 析後進行2 場次(8/28 及 9/25),上 述深度訪談、焦點座談執行狀況 為何?未見於期末報告中呈現。

位深度訪談以及兩場焦點座談,相關內容包 括深度訪談以及焦點座談之參與者背景資 料(職稱、單位)、內容摘要以及重點分析,

已整理在期末報告書第陸章「質性研究調查 分析」(82-95 頁),請委員參考。

(二)函送期末報告書:

1. 報告書封面為「民意調查案報告 書」,請與委託單位確認,應修正 為「期末報告書」。

已修正,謝謝委員提醒。至於「網路問卷調 查」的完整內容,則以附錄方式置於期末報 告書,請委員參考附錄2『網路問卷調查報 告書』。

2. 在錯(別)字方面:

P59 最後一行「較金屬葉高」修正 為「較金屬業高」。

P73 第一行 美中貿易戰影響我國 產業「盛大」,修正為「甚大」。

謝謝委員的指正。除修正委員所提醒之錯別 字外,另也再次仔細審視內文進行訂正。

3. 在報告書版面安排上:P72、P74 表4-5、P76 表 4-10、表 4-14、表 4-15、16、18、20、22、28 建議移 列於另一頁,以達完整性。

由於表格數量龐大,若將分析結果一一納 入,難免會破壞完整性。因此,為求閱讀順 暢度不至於受到干擾,期末報告正文中僅出 示重要的分析結果(重點訊息、顯著差異 等),此舉除讓表格數量降低之外,也便於 讀者閱讀。至於完整的分析結果則以附錄方 式呈現。

4. 在調查資料分析方面:因不同的產 業別、區域性、資本額所面臨的問 題,在分析的數據上有些差異性,

建議進一步分析,如:P17 不同資 本額廠商聘用人數呈現資本額較 大的公司青年比例較少?P26 有無 空缺員工(雲林縣缺工比例

66.7%,嘉義縣最沒缺工)?P32 資本 額越大,在補齊員工人數卻越常使 用私人人力公司?應增強公立就 服建議。

透過網路問卷結果可發現,資本額越小的廠 商在僱用青年員工的比例較多,資本額越大 的廠商在僱用壯年員工比例較多。平均服務 年資中,雲林縣受僱員工平均服務年資相較 其他地方低、嘉義市則以高年資部分較多。

至於缺工狀況,以地區的角度來看,雲林縣 與嘉義市在缺工的狀況較嚴重;資本額的角 度來看,資本額越大的廠商有較多空缺職缺 數。在補實人才管道方面,不論是以產業別 或是地區的角度,都顯示人力銀行為最多廠 商補實人才的管道,但補實人才管道和廠商

(4)

的資本額大小無顯著關係。請委員參考報告 書43-47 頁。

5. P117 第六章 結論:簡述由三個角 度切入探討重點製造業所面臨的 問題,建議增強政策性、建設性的 建言。

感謝委員的意見。本計畫歸納深度訪談以及 焦點座談等質性分析結果,針對缺工之政策 建議提出員工福利與資金獎勵、建構教育訓 練與升遷機會的暢通、工作環境改善以及外 籍移工適當應用、產學與學生建教合作等五 個面向,供相關決策單位參考。請參考期末 報告書第柒章。

6. 對於與期初、期中報告之連結:前 期之背景說明、勞動市場相關研 究、雲嘉南地區勞動市場現況、調 查架構與流程、其與問卷調查及深 度訪談的連結性,未見敘述。

期末報告已完整鏈結期初、期中報告之內 容,並大幅針對網路問卷結果、焦點座談以 及深度訪談的重點進行呈現與說明。

7. 人才供需相關報告,請留意時間序 的排列,使更具邏輯性。

感謝委員的意見。期末報告「第貳章」已將 相關的人才供需研究報告依各部會如國發 會、勞動部等相關政策的頒佈時間點進行呈 現。

陳委員 慶良

一、2 場焦點座談會僅有參加單位及 人員,座談會議內容請補呈現在期末 報告書。

感謝委員提醒。兩場焦點座談之相關內容如 參與者背景資料(職稱、單位)、內容摘要 以及重點分析,已整理在期末報告書第陸章

「質性研究調查分析」(90-95 頁),請委 員參考。

二、深度訪談內容也請呈現在期末報 告書。

40 位深度訪談的相關內容包括訪談綱要、

參與者背景資料(職稱、單位)、訪談摘要 以及重點分析,已整理在期末報告書第陸章

「質性研究調查分析」(82-90 頁),請委 員參考。

三、結論:建議再做細緻分析。

期末報告書內容共分七大章,除序論外,依 序為相關研究報告、雲嘉南地區市場現況、

調查架構與方法、問卷調查結果、質性研究 分析與結論,已彙整並串接成一份相當細緻 與完整的調查報告書。

(5)

四、建議對缺工問題補強因應措施意 見供施政參考。

本計畫歸納深度訪談以及焦點座談等質性 分析結果,針對缺工之政策建議提出員工福 利與資金獎勵、建構教育訓練與升遷機會的 暢通、工作環境改善以及外籍移工適當應 用、產學與學生建教合作等五個面向,供相 關決策單位參考。請參考期末報告書第柒 章。

王委員 湧泉

一、 期末報告書未見有關深度訪談及 焦點座談之結果的分析,應予補 正。

本計畫調查內容除問卷調查之外,另有 40 位深度訪談以及兩場焦點座談,相關內容包 括深度訪談以及焦點座談之參與者背景資 料(職稱、單位)、內容摘要以及重點分析,

已整理在期末報告書第陸章「質性研究調查 分析」(82-95 頁),請委員參考。

二、 期末報告書缺調查結論(或結果) 之分析(或總結歸納),應予補正。

特別是交叉分析具有顯著差異的 分析與說明。

謝謝委員的建議。網路問卷調查結果由於表 格數量龐大,因此,為求閱讀順暢度不至於 受到干擾,期末報告正文中僅出示重要的分 析結果(重點訊息、顯著差異等),此舉除 讓表格數量降低之外,也便於讀者閱讀。另 外,針對交叉分析具顯著效果者,則於每小 節後進行「小結」,提出進一步的說明,至 於完整的分析結果則以附錄方式呈現。

三、 期末報告書缺調查研究之具體建 議,應予補正,尤其是有關如何 改善缺工的建議。

謝謝委員的指正。期末報告綜整網路問卷、

深度訪談以及焦點座談等質性分析結果,已 經針對缺工狀況進行政策建議,提出如員工 福利與資金獎勵、建構教育訓練與升遷機會 的暢通、工作環境改善以及外籍移工適當應 用、產學與學生建教合作等五個面向,供決 策單位參考。詳細內容可參考期末報告書第 柒章。

四、 有關問卷調查統計,請再補充說

明或增強分析方式: 謝謝委員的意見。嘉義市由於產業特性上製 造業的比例原本就偏低,因此廠商家數可能 會較少一事,事先已有預期。鑑此,已經依 照委員建議,因嘉義市樣本數有限,基於地 域相近上的考量,將嘉義縣市予以合併後進 (一) 嘉義市的完成樣本數共計9

份,如再分成二種不同產業,其 代表性不足,應予說明。

(6)

行分析。

(二) 交叉分析建議增加區域別與產 業別的交叉分析,因調整的產業 是二種完全不同性質的產業,在 地區別的分析上,並未將產業別 區隔作分析,而是合併分析,如 此可能清楚釐清掌握不同區域 的不同產業的狀態。

已依照委員建議進行分析,詳細結果請參考 附錄2『網路問卷調查報告書』中,針對各 問項所進行的「地區與產業別」交叉分析。

(三) 在「空缺調查」的分析上,部分 交叉分析具有顯著差異,建議應 在結論中提出分析說明。

交叉分析中具有顯著差異的結果,都整理於 第伍章的調查報告之中,針對每一項目亦提 出「小結」嘗試提供政策意涵。此外,搭配 問卷結果,本計畫也歸納深度訪談以及焦點 座談等質性分析結果,針對缺工之政策建議 提出五個面向的建議彙整於結論,供相關決 策單位參考。

(四) 部份分析表格之表頭與表格內 之項目及說明有不一致的情 況,應予訂定(如 P17 表 3-37、

P32 表 3-39、表 3-100)。

已修正,謝謝委員指正。

張委員 秋蘭

一、 期末報告應與期初、期中報告結 合。研究建議才能有完整性。

期末報告已完整鏈結期初、期中報告之內 容,並大幅針對網路問卷結果、焦點座談以 及深度訪談的重點進行呈現與說明。

二、 未見深度訪談資料分析。(研究流 程中有質性訪談)(40 家深訪、2 焦 點座談) 。

本計畫調查內容除問卷調查之外,另有 40 位深度訪談以及兩場焦點座談,相關內容包 括深度訪談以及焦點座談之參與者背景資 料(職稱、單位)、內容摘要以及重點分析,

已整理在期末報告書第陸章「質性研究調查 分析」(82-95 頁),請委員參考。

三、統計對年齡層的分類,與一般人 力資源調查分類不同,請引用文 獻支持研究調查年齡層分類的準 則(青年、壯年、中年、老年)。如 表3-9(P17)、表 3-13 等等。

本調查計畫所設定之年齡分類可參考問卷 的第一大項「事業單位人力僱用現況」,青 年(15-24 歲)、壯年(25-44 歲)、中年(45-64 歲)、老年(65 歲以上),事實上,已經 依照一般人力資源調查的標準進行分類。委 員所指稱之數據乃為既有報告所整理之次

(7)

級資料,非本計畫所能掌控。

四、 第一章請提出,金屬與機械產業 各收到其下所屬各小類別廠商分 析、區域別等統計,以了解更具 體的產業現況。(如:期末報告書 P31)

報告書第壹章為序論,旨在呈現本計畫之緣 起與背景說明,至於委員所提「產業類別」

以及「現況」,則呈現在第參章雲嘉南地區 市場現況章節之中(30-33 頁)。

五、 表 3-29(P27)、表 3-33(P29)應該取 近2 年有缺工的 205 家廠商進行 次數分配。另外這二個表分析的 意涵有何差異?

謝謝委員指正,已經修正。

六、 表 3-37(P31)總數欄應該為 659。 已修正,謝謝委員指正。

七、 表 3-45 起所謂「該職類」應分別 進行次數分配。如「該職類」若 為主管及監督人員,因此建議 P36-P61 重新檢視與描述分析。

由於表格標題所指涉之「該職類」,皆為延 續問卷內容來呈現,意指「常見員工空缺職 類」,若仔細閱讀報告書內容,是不致有所 誤解。換句話說,因每家廠商所缺職類不盡 相同,並無法以「主管及監督人員」或其他 職類來一一呈現,謹此說明。

八、 表 3-97(P63)與表 3-98(P64),應該

用205 各樣本進行分析。 已修正,謝謝委員指正。

九、 表 3-100 原本分析的樣本數是?

廠商樣本數為412。惟因部分問題之選項視 狀況而定可為多選,所以樣本數會有不同之 情況。

十、 格式間距有些不一致(如表/圖編

號) 已修正,謝謝委員指正。

十一、 第五章公立就服利用情況,可 以搭配目前四個縣市就業服務據 點數,如此有助於撰寫研究建議。

本計畫旨在針對雲嘉南地區缺工狀況進行 翔實之量化分析與質性研究,除完整呈現調 查結果之外,亦嘗試針對實際狀況進行概略 說明。本計畫所發現的現況,相信對於就業 服務據點第一線的專業人員來說,在工作項 目、服務內容的業務調整與未來方向上,都 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十二、 第六章結論未回應委託研究。

(缺工/以及調查建議)如:在地僱 用/偏鄉僱用等現實問題議可納

相較於都會區,雲嘉南地區確實是處於偏 鄉,也的確存在偏鄉地區特有的僱用困難,

這 點 在 焦 點 座 談 與深度 訪 談 中 皆 有 所 著

(8)

入。 墨,已整理於第陸章質性研究結果之中,請 委員參考。

黃委員 章一

一、 非常感謝中正大學承接本案,雖

時程較短,對學校專業深具信心。 謝謝委員的肯定。

二、 有關報告內容未完整呈現焦點座 談以及深度訪談內容,受限於時 間關係,結論建議略顯薄弱,再 請學校留意時程,並依各委員建 議(如表格統計數據等)進行調整。

本計畫案雖因故(行政手續)導致執行時間 縮短、實質期末審查時程提前,但現階段已 將完整內容包括問卷結果、深度訪談、焦點 座談等成果彙整成冊,謝謝委員一直以來的 支持與鼓勵。

(9)

i

摘要

本研究計畫旨在瞭解雲嘉南地區重點製造業「機械設備」以及「金屬製品」

兩產業的僱用現況,除聚焦缺工現況、缺工原因與因應方式之外,並針對美中貿 易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進行深入調查。本研究計畫藉由網路問卷 形式調查轄區內事業單位(共計回收412 份有效問卷),以及另透過辦理 2 場次 焦點座談、40 家事業單位之深度訪問,徹底剖析與深入瞭解轄區內企業端所面 臨缺工現況之挑戰、因應措施以及政策期許。相關調查結果彙整如下:

一、 僱用現況與缺工情形

首先,依照企業規模來看,僱用員工人數30 人以下的企業比例高達 71.1%,

顯示調查對象多屬中小型企業;其中有205 家廠商表示有缺工狀況,顯示接近五 成的廠商有缺工情形。其次,在空缺職類上,常見員工空缺職類總數最多為「技 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其次為「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第三為「技 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再者,空缺職類則呈現產業別上的差異:兩產業在「技 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空缺比例皆為最高,但金屬業在「基層技術工及 勞力工」的空缺佔第二,機械製造業則在「專業人員」佔比較高。空缺的原因多 為「現有員工離職」,其次為「符合職類之應徵者減少」,在空缺原因上兩產業 之間或地區之間都無顯著差異。最後,調查發現,針對缺工職類之應徵者的教育 程度,呈現企業規模上的差異。即資本額越低的廠商,無教育程度要求的比例越 高,資本額越高的廠商,在教育程度為「高中職」要求的比例則越高。

二、 缺工原因與因應方法

面對缺工狀況,企業表示有聘僱困難之比例為50.2%,聘僱困難之原因當中 以「缺乏求職者」占比最高,「相關人員養成不易」居次。惟針對聘僱困難,企 業是否有制訂克服困難之方法,高達71%的企業無訂定克服人員聘僱困難的方法,

即便有訂定方法,也以「利用外籍移工填補」占多數,較為積極的「提供員工更

(10)

ii

豐厚的福利措施」或「改變招募或宣傳策略」居次。在面對臺灣的長期缺工問題 之際,詢問廠商會採增加自動化生產或採聘僱外籍移工來因應時,高達52.4%回 答以「增加聘僱外籍移工」會較有幫助。另外,透過深度訪談與焦點座談也發現,

雖有企業深知轉型的重要,面對聘僱困難也已嘗試提供員工更豐厚的福利措施或 改變招募或宣傳策略,但成效相當有限。

三、 外在衝擊的影響

以產業別的角度來看,金屬業在產品外銷比例較高,且以美國最多;機械業 則集中在「中國大陸與香港」與「其他」地區,惟是否有外銷在產業別上較無關 係。以地區的角度來看,台南市有進行外銷的廠商最多;嘉義市與嘉義縣有進行 外銷比例相近;雲林縣僅約三成廠商有進行外銷。面對美中貿易戰以及新冠肺炎 等的外在衝擊,雲林縣有較多廠商不論在新冠肺炎或中美貿易戰皆認為訂單不受 影響,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廠商較中美貿易戰多;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 廠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結果與中美貿易戰相反,多數廠商認為訂單受新冠肺 炎疫情影響而非中美貿易戰。

四、 政策建議

在公立就業服務利用狀況,有五成左右的廠商表示過去曾使用過公立就業服 務機構。使用服務大多為求才服務與津貼獎助相關補助,可見公部門在這兩方面 發展較其他服務好。在廠商希望未來能提供的服務方面,多數廠商希望提供企業 相關資訊、人力運用建議、求才服務與提供津貼獎助相關補助資訊,且都與地區 與產業別無關,可見不管哪個縣市或是產業都希望政府加強上述幾項的服務。最 後,除上述量化分析之外,本計畫歸納深度訪談以及焦點座談等質性分析結果,

針對缺工之政策建議提出員工福利與資金獎勵、建構教育訓練與升遷機會的暢通、

工作環境改善以及外籍移工適當應用、產學與學生建教合作等五個面向,供相關 決策單位參考。

(11)

ii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tatus of focuse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cludes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MEM) and “Fabricated Metal Products Manufacturing” (FMPM) in the Yunlin-Chiayi-Tainan areas (YCT areas). In addition to focusing on the current status, the causes, and the coping methods of labor shortage, the research also aims at the influences of the US-China trade war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 This research uses online questionnaires to investigate business unit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a total of 412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2 seminars, and interviews with 40 business units to thoroughly analyze and gain insights into the labor shortage issues faced by the enterprises in the YCT areas, as well as countermeasures and policy expectations.

The relevant survey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Employment status and labor shortage issues: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company, the proportion of enterprises with less than 30 employees is up to 71.1%, indicating that the respondents of the survey are mostl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 among of which, 205 enterprises express that they have labor shortage issues, and it shows that nearly 50%

of the enterprises have labor shortage issues. Secondly, in terms of job vacancies, the highest number of job vacancies "Technical, Plant and Machine Operators, and Assemblers", followed by "Elementary Laborers", and the third is "Technicians and Associate Professionals". Moreov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category of job vacanci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The focused industries both have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job vacancies in " Technical, Plant and Machine Operators, and Assemblers", but the second-highest proportion of job vacancies in the FMPM is

"Elementary Laborers". As for the MEM, the second-highest proportion of job

(12)

iv

vacancies is "professionals". The reason for vacancies is mostly "resignation of current employees," followed by "decrease in suitable applicants for the job."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asons for labor shortage between the two industries or regions. Lastly,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cale of the company in terms of the education level of candidates for job vacancies. That is to say, the lower the capital amount,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enterprises with no education requirements; The higher the capital amount, 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enterprises with "high schoo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2. Reasons for labor shortage and coping methods:

In terms of labor shortage, 50.2% of enterprises express they had hire difficulties.

Among the reasons for hire difficultie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s "lack of job seekers", and the second is "relevant personnel are not easy to develop". Regarding hire difficulties, do companies have figured out any solutions to overcome them? As many as 71% of enterprises do not have solutions for overcoming hire difficulties. Even if some enterprises have figured out solutions, the majority is still "filling with foreign workers". Some of the enterprises use more active solutions such as "providing employees with more generous welfare" or "changing recruitment or publicity strategies" accounts for the second-highest percentage. In terms of Taiwan’s long-term labor shortages, we ask if enterprises would increase automated production or hire foreign migrant workers to cope with it, up to 52.4% answer that "increasing employment of foreign migrant workers" would be more helpful. In addition, through interviews and seminars, it is also discovered that although some enterprises are well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they have tried to provide employees with more generous welfare or change recruitment or promotion strategies in the face of hire difficulties, but the results are quite limited.

(13)

v

3. The impact of external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the FMPM has a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of products exported,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largest export country;

the MEM is concentrat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Hong Kong" and

"other" regions,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relevant in exportation and industry categories. From the regional perspective, Tainan City has the most export enterprises;

Chiayi City and Chiayi County have a similar proportion of exportation, and only about 30% of the enterprises in Yunlin County have exportation. Faced with the external impact such as the US-China trade war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 many companies in Yunlin County express that orders will not be affected in spite of these two factors, but the enterprises affect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are more serious than those affected by the US-China trade war. The results of enterprises in Chiayi City, Chiayi County, and Tainan City affect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are contrary to the US-China trade war. Most enterprises believe that orders are affect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rather than the US-China trade war.

4. Policy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the utilization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s, about 50% of enterprises said they had used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agencies in the past. Most of the services used are talent-seeking services and related subsidies, which shows that the public sector has developed better than other services in these two aspects.

Regarding the services that enterprises hope to provide in the future, most enterprises hope to provide corporate-related information, suggestions of manpower utilization, talent-seeking services, and the information of subsidies, and these are not related to regions and industry categories. We believe that no matter which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r the industries all hope that the government will strengthen the

(14)

vi

above-mentioned services. Finally,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is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including in-depth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 seminars, and proposes five perspectives fo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labor shortage. (1) Employee benefits and financial rewards, (2) Construction of labor training and assurance of promotion opportunities, (3) Improvement of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4) 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foreign migrant workers, (5) The collabor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 and work-study program for student, for reference by relevant decision-making institution.

(15)

vii

目錄

壹、 序論 ... 1

一、 整體產業概況 ... 1

二、 外在影響因素 ... 3

三、 調查架構與流程 ... 7

貳、 相關研究報告 ... 8

一、 勞動市場失衡之原因 ... 8

二、 人才供需相關報告 ... 10

參、 雲嘉南地區市場現況 ... 26

肆、 調查內容與問卷設計 ... 32

一、 選樣方法 ... 34

二、 調查進行方式 ... 34

三、 前測結果與檢討 ... 34

四、 深度訪談與焦點座談 ... 36

伍、 問卷調查結果 ... 38

一、 僱用現況 ... 38

二、 缺工狀況與僱用管道 ... 43

三、 人員聘用困難與解方 ... 57

四、 中美貿易戰與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 60

五、 公立就業服務利用狀況 ... 70

陸、 質性研究調查分析 ... 75

一、 深度訪談 ... 75

二、 焦點座談 ... 83

柒、 研究結論與建議 ... 89

一、 研究發現 ... 89

二、 研究建議 ... 92

參考文獻 ... 96

附錄 1 深度訪談問題綱要 ... 98

附錄 2 網路問卷調查報告書 ... 100

(16)

viii

表目錄

表1-1-1 臺灣GDP 各產業產概況與成長率 ... 1

表1-1-2 臺灣工業及服務業廠商空缺數與空缺率 ... 2

表1-1-3 近三年工業及服務業廠商缺工原因 ... 3

表1-2-1 臺灣各區域人口之增加率、產業人口、老化指標 ... 5

表1-2-2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辦理成效 ... 5

表3-1-1 臺灣各區域人口之增加率、產業人口、失業率 ... 27

表3-1-2 臺灣各縣市就業人口之分布比例 ... 28

表3-1-3 失業率與勞動參與率 ... 28

表3-1-4 臺灣與雲嘉南地區就業者年齡別結構 ... 29

表3-1-5 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 ... 29

表3-1-6 全臺灣與雲嘉南地區產業員工人數與薪資 ... 30

表3-1-7 雲嘉南地區之重點建設與主要產業 ... 31

表4-1-1 機械設備製造業 ... 32

表4-1-2 金屬製品製造業 ... 33

表5-1-1 僱用員工人數次數分配表 ... 38

表5-1-2 僱用員工人數與資本額級距交叉分析表 ... 39

表5-1-3 青年受雇員工比例次數分配表 ... 39

表5-1-4 青年受雇員工比例與資本額級距交叉分析表 ... 39

表5-1-5 壯年受雇員工比例次數分配表 ... 40

表5-1-6 壯年受僱員工比例與資本額級距的交叉分析表 ... 40

表5-4-9 「訂單數量是否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受到影響」次數分配表 ... 63

表5-4-10 「訂單增加還是訂單減少」次數分配表 ... 63

表5-4-11 「訂單數量增加的比例」次數分配表 ... 64

表5-4-12 「訂單數量減少的比例」次數分配表 ... 64

表5-4-13 「是否因新冠肺炎的影響在人力配置上採取相關的因應措施?」 次數分配表... 65

表5-4-14 是否因新冠肺炎的影響採取因應措施與「資本額」之交叉列表 ... 65

表5-4-15 「最主要使用哪一種因應措施」次數分配表 ... 65

表5-4-16 「最主要缺乏何種人員」次數分配表 ... 66

表5-4-17 「最主要缺乏何種人員」與「資本額」之交叉列表 ... 66

表5-4-18 「是否有外銷」次數分配表 ... 67

表5-4-19 「是否有外銷」與「資本額」之交叉列表 ... 67

表5-4-20 「公司外銷比例」次數分配表 ... 68

表5-4-21 「公司外銷比例」與「產業」之交叉列表 ... 68

表5-4-22 「外銷地區以何處為主」次數分配表 ... 69

(17)

ix

表5-5-1 近三年有無使用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提供服務 ... 70 表5-5-2 「近三年有無使用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提供服務」與「資本額」之交叉 列表... 70 表5-5-3 近三年使用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提供之服務項目 ... 70 表5-5-4 「近三年使用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提供之服務項目」與「產業別」之交 叉列表... 71 表5-5-5 「近三年使用公立就服機構提供之服務項目」與「資本額」之交叉列 表... 71 表5-5-6 未來希望公立就服機構能夠增加哪些服務次數分配表 ... 72 表5-5-7 「未來希望公立就服機構能夠增加哪些服務」與「資本額」之交叉列 表... 73 表6-1-1 事業單位深度訪談名單 ... 75 表6-2-1 焦點座談與會者 ... 84

圖目錄

圖1-3-1 研究流程與執行步驟 ... 8 圖4-1-1 問卷基本架構與內容 ... 33 圖7-1-1 勞動力短缺主因 ... 90

(18)

1

壹、 序論

一、 整體產業概況

當全球經濟不再以大量生產為成長動能的今日,雖然先進國家在服務業產值 占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率大多已經超過製造業,但由於近年來國際之間在產業發展 思維上開始轉向「製造經濟邁向服務經濟(service economy)」、「從硬體製造走 向軟性製造(soft manufacturing)」,因此,製造業的重要性再次受到重視與肯定,

也再次站上經濟產業中心的舞台。臺灣為了因應此一趨勢並跟上智能化生產之潮 流,行政院於 2015 年 9 月擬定生產力 4.0 方案,其宗旨就是聚焦在提升產品附 加價值、強化企業體質,並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期望透過服務業的協助與支援 加值製造業,進而提升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創造更大的比較利益優勢以及利潤 空間。

1-1-1 臺灣 GDP 各產業產概況與成長率

年份 GDP 成長率

部門別

農林漁牧業 製造業 服務業

GDP 比重 年增率 占 GDP 比重 年增率 占 GDP 比重 年增率 2011 3.67 1.74 4.59 28.27 6.62 65.64 3.16 2012 2.22 1.70 -3.21 28.33 5.36 64.64 1.28 2013 2.48 1.73 1.59 29.12 3.39 62.54 2.21 2014 4.72 1.85 2.04 30.94 10.52 61.57 3.15 2015 1.47 1.76 -7.72 31.42 1.34 61.95 1.23 2016 2.17 1.87 -9.65 32.22 4.05 61.27 1.33 2017 3.31 1.82 8.27 32.53 5.44 61.35 2.90 2018 2.75 1.69 4.49 32.28 3.31 61.86 2.90 2019 2.71 1.77 -1.58 31.44 0.45 62.42 2.75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經濟情勢展望』,本計畫彙整。

附註:因「工業」部門僅出示製造業,因此各部門占GDP 比重之合計會低於 100%。

透過主計總處 2020 年統計資料可知,2011 年至 2019 年間,結構上屬於第 一級產業的農林漁牧業占GDP 比重皆未超過 2%,第三級產業的服務業則多高於 六成,而屬於第二級產業工業部門中的製造業,占 GDP 之比重則由 2011 年的 28.27%增加至 2019 年的 31.44%,增加了 3.17%(如表 1-1-1)。由較為宏觀的角 度來看,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雖為發展趨勢(臺灣的服務業占比六成處於先

(19)

2

進國家的平均水準),但若從製造業和服務業近年的消長情況觀之,可發現製造 業的總體產值占比呈現逐年增加、服務業則處於逐年下降的趨勢。

臺灣整體經濟成長的表現算相當穩定,但由於受到人口結構、景氣波動、產 業結構調整以及學訓用落差的影響,國內勞動市場長期出現「缺工」(labor shortage)或「空缺」(job opening)的問題。1 表 1-1-2 顯示,2019 年 8 月底工 業及服務業空缺數 22.1 萬個,較上年同月增近 800 個。其中工業部門方面以製 造業空缺數 79,482 個為最高,但較 2017 年與 2018 年同月仍呈下降趨勢。2019 年服務業則有127,000 多個空缺數,相較於上年同月,服務業的空缺數增加 1,354 個呈現微幅的上升,惟空缺率有逐年下降之趨勢。

1-1-1 臺灣工業及服務業廠商空缺數與空缺率

產業別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總計 225,242(2.80) 220,669(2.71) 221,441(2.70) 工業部門 98,808(2.86) 94,911(2.73) 94,329(2.70) 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52(1.47) 43(1.21) 35(1.00)

製造業 86,446(2.97) 80,550(2.74) 79,482(2.71)

電力及燃氣供應業 80(0.25) 2,242(6.55) 1,354(4.00) 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 680(2.07) 1,354(3.96) 757(2.20) 營建工程業 11,550(2.44) 10,722(2.26) 12,701(2.62) 服務業部門 126,434(2.76) 125,758(2.71) 127,112(2.69) 批發及零售業 39,433(2.30) 37,784(2.18) 38,155(2.18) 運輸及倉儲業 7,079(2.31) 7,623(2.46) 7,677(2.46) 住宿及餐飲業 19,484(3.86) 18,926(3.68) 18,641(3.54) 資訊及通訊傳播業 7,695(3.32) 7,426(3.13) 7,323(3.02) 金融及保險業 6,372(1.63) 7,704(1.95) 8,393(2.11) 不動產業 4,536(3.78) 5,017(4.18) 5,798(4.57) 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 8,304(3.04) 8,259(2.95) 8,691(3.03) 支援服務業 13,469(3.33) 13,419(3.27) 13,286(3.17) 教育服務業 1,805(2.51) 1,604(2.21) 1,548(2.11) 醫療保健業 10,191(2.76) 10,321(2.71) 10,048(2.55) 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 2,401(3.29) 2,513(3.36) 2,250(3.01) 其他服務業 5,665(4.74) 5,162(4.34) 5,302(4.43)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本計畫彙整。

1 嚴格說來,「空缺」(job opening)係指企業已對外或可立即對外公開徵人,但尚未找到 適任人員之現有職缺,因此不含欲缺不補或內部補遷之職缺,主要用於呈現當時勞動需求狀 況或就業機會。廠商空缺多半來自員工離職、退休等流動因素,但景氣波動、產業結構改變 等經濟面因素,事實上也為影響空缺數變動的重要原因。因此嚴格來說,空缺並不等同於缺 工。

(20)

3

進一步細究缺工原因,可發現產業缺工原因不盡相同。首先,從表1-1-3 可 知,影響「空缺數」的原因以「因應員工流動性需求」(含員工退休或遭解僱、

資遣之人力補充)為最多,其次為「營運好轉,業務增加」所致,再來則是因為

「工作環境骯髒、危險、辛勞」所導致的招募不易。以 2019 年的資料為例,在 22.1 萬個空缺當中,以「因應員工流動性需求」為主要缺工原因,計 13.7 萬個 占 62.1%;因「營運好轉、業務擴增」者計 4.4 萬個占 19.9%。因上述二種原因 造成缺工之比例已達8 成以上。

1-1-2 近三年工業及服務業廠商缺工原因

原因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空缺數 225,242 220,669 221,441

因應員工流動性需求 135,762 134,020 137,485

營運好轉、業務擴增 58,395 45,337 44,084

季節性人力需求 1,967 7,463 9,267

工作環境骯髒、危險、辛勞 15,312 18,522 13,369

組織調整 6,415 8,590 11,102

現有員工技能不符 6,522 5,426 4,342

法規限制 769 1,087 747

其他 100 224 1,045

較上年度增減值 11,867 -4,573 772

因應員工流動性需求 6,225 -1,742 3,465

營運好轉、業務擴增 14,235 -13,058 -1,253

季節性人力需求 -2,152 5,496 1,804

工作環境骯髒、危險、辛勞 -3,484 3,210 -5,153

組織調整 1,904 2,175 2512

現有員工技能不符 -5,397 -1,096 -1,084

法規限制 436 318 -340

其他 100 124 821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本計畫彙整。

二、 外在影響因素

影響缺工的原因除了各產業內部條件因素之外,也包括了影響勞動市場整體 供需的外在因素。首先是人口結構的改變。在人口結構的快速高齡化趨勢下,臺 灣社會面臨諸多挑戰;隨著65 歲以上人口比例的逐年增長,2025 年臺灣步入高 齡社會後,15-64 歲的勞動人口將逐年遞減。據勞動部統計處(2019)『中高齡及 高齡勞動統計報告』顯示,2018 年中高齡及高齡勞動力人數為 468.9 萬人,較

(21)

4

2017 年增加 5.1 萬人或 1.1%;勞動力參與率為 45.5%,其中 45~64 歲為 63.2%,

較 106 年上升 0.39 個百分點,65 歲以上勞參率為 8.43%,則下降 0.15%個百分 點。除人口結構改變之外,近期影響臺灣勞動市場還有二項重要外部因素:即中 美貿易戰及 Covid-19(新冠肺炎)。前者為美國總統川普為弭平美中貿易不平衡 所策動的系列措施(主要為進口商品關稅)與雙邊談判,間接導致臺灣廠商在國 際供應鏈與市場佈局的重新調整;面對美中貿易摩擦,部分廠商移轉生產據點回 流臺灣,對於原就處於較為缺工的製造業而言,情況更為緊張。至於由中國大陸 武漢市爆發、而後造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至今疫情仍處一發不可收拾的 狀況;新冠肺炎引致的經濟衰退與市場震盪,造成勞動供需不小的衝擊。換句話 說,在上述外部因素愈形動盪、複雜之情況下,人力供需的掌握愈形重要。針對 上述三項外部因素之影響,分述如下。

(一) 人口結構改變

表1-2-1 為全台各區域人口的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三級產業的人口佔 比以及老化指數與扶養比。自然增加率為人口因出生或死亡而形成的增減,社會 增加率則代表人口因移入或移出所導致的增減。臺灣人口結構逐漸老化,勞動力 不足已是勞動市場最大的隱憂。首先,從表中可看出,雲嘉南地區的自然增加率 最低,顯示人口結構的傾斜最為嚴重;另外,從社會增加率觀之,人口移動除桃 竹苗地區之外,臺灣西部各區域都呈現負值,顯示人口移動有趨於一地集中之現 象,尤其中部以南人口移動的淨流出皆明顯偏高,反映了人口結構上的南北差異。

此外,相較於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以及高屏地區,雲嘉南地區的老化指數為 137.95、扶養比為 38.91,人口結構的老化狀況都最為深刻。

(22)

5

1-2-1 臺灣各區域人口之增加率、產業人口、老化指標

項目 北北基 桃竹苗 中彰投 雲嘉南 高屏 全台

自然增加率(‰) 2.15 3.90 1.07 -1.54 -1.2 0.57 社會增加率(‰) -0.83 3.91 -1.89 -1.28 -1.52 0.15 一級產業人口比 0.00 0.02 0.07 0.12 0.06 0.08 二級產業人口比 0.29 0.46 0.41 0.38 0.35 0.35 三級產業人口比 0.71 0.51 0.52 0.50 0.59 0.57 老化指數 118.36 81.04 99.44 137.95 131.57 112.64

扶養比 38.32 37.76 37.47 38.91 37.04 37.89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料網縣市重要指標查詢系統,本計畫彙整。

(二) 美中貿易戰

因應美中貿易戰,2019 年經濟部將政府相關鼓勵投資計畫整合為「投資臺 灣三大方案」(表1-2-2),截至 2020 年 6 月已有 545 家通過審核、總投資金額 1 兆 429 億元,預估創造 8.6 萬個(約 86,907 人)本國就業機會。而根據 2019 年9 月勞動部公佈的第 4 季人力需求調查,因應美中貿易戰所實施的「投資臺 灣三大方案」以及電子產品銷售旺季等因素導致臺商回台擴產效應,使得人力需 求較第 3 季淨增加 3.64 萬人,並以製造業的 1.72 萬人最多,包含電子零組件 製造業淨增加 3,000 人,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淨增加 2,400 人、金 屬製品製造業淨增加 1600 人;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淨增 4,300 人;第三則是醫 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淨增 2,400 人。2

1-2-2 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辦理成效 (截至 2020 年 6 月)

歡迎臺商回 台投資行動 方案

根留臺灣企業加 速投資行動方案

中小企業加 速投資行動 方案

合計

通過審核公司數 192 家 76 家 277 家 545 家

總投資金額 7,763 億元 1,519 億元 1,147 億元 10,429 億元 預估創造本國就業

機會 64,021 人 11,776 人 11,110 人 86,907 人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資臺灣事務所,本計畫彙整。

2 「貿易戰促臺商回台 Q4 製造業人力需求最大」,『鉅亨網』,2019 年 9 月 3 日,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375914>。

(23)

6

在多重國際局勢的發展下,臺商的回流也使得既有的人才缺口問題更加嚴峻。

合發土地開發總經理張俊良表示,人力成本將是回到臺灣後最現實的議題,未來 1 至 2 年臺商進入生產階段後就會面臨人力需求的高峰期,政府必須及早提出因 應措施,才能讓這波投資潮完整發揮乘數效應。貿易戰與全球版肥咖條款(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FATCA)的『共同申報準則』(CRS)提高了臺商回流 的意願,卻也伴隨了缺地、缺工問題,政府會盤點產業需求、檢討外勞政策並以 多管齊下的方式協助臺商(陳美伶,2019)。3

(三) 新冠肺炎

Covid-19(新冠肺炎)對於勞動力的影響,則可以分為缺工、失業與產業新 型態幾個方面。由於臺灣產業主要由半導體、顯示器、機械、石化、鋼鐵與金屬 製品組成(占產值近9 成),多數以臺灣為主要生產基地並以歐美市場和內銷為 主,因此第二波歐美市場需求衰退對臺灣影響較大,可能導致上游缺料、生產缺 工、客戶取消訂單等問題,並且主要反映於2020 年第 2 季之後。4 第二是失業,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0 年 5 月公佈 4 月失業率衝破 4%、創近 7 年以來同月新高,

失業人數達48.1 萬人、其中因經營不善關廠失業人數月增 3.6 萬人。5 第三是加 速AI、5G 等科技驅動之數位轉型,無論是服務業與製造業都將創造新的商業模 式,進一步改變勞動環境與工作模式。在大環境的嚴峻條件下,如何盡可能排除 外部影響,「任何情況下均可出貨」的韌性製造對於製造業將越來越重要。6 中 國生產力中心藍梅恩管理師認為,雖然類似新冠肺炎這樣的突發性災害無法先行 預測,但若企業經營者平時即採用智慧科技調整廠內人力資源分配、改善工作流

3 〈美中貿易戰臺商回流缺地缺工〉,《鉅亨網》,2018 年 9 月 19 日,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204373

4〈全球肺炎疫情(COVID-19)對臺灣產業影響關鍵報告〉,《產業情報網》,2020 年 6 月 24 日,

https://ieknet.iek.org.tw/iekrpt/rpt_more.aspx?actiontype=rpt&indu_idno=1&domain=2&rpt_idno=422 294729。

5 〈疫情衝擊4 月失業率升破 4% 失業人數逼近 50 萬大關〉,《中央通訊社》,2020 年 5 月 22 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5220196.aspx

6〈全球肺炎疫情(COVID-19)對臺灣產業影響關鍵報告〉,《產業情報網》,2020 年 6 月 24 日,

https://ieknet.iek.org.tw/iekrpt/rpt_more.aspx?actiontype=rpt&indu_idno=1&domain=2&rpt_idno=422 294729。

(24)

7

程以提升顧客下訂單的便利性及保持生產週期的穩定運行等,則較容易預防缺工 危機,也因此智慧科技有利於傳統製造業面對缺工危機。7

經濟部為因應Covid-19(新冠肺炎)提出多元紓困措施,希望協助製造業走 出困境。針對製造業紓困及振興方案部分,主要可分為兩項:

1、 調整機制:由經濟部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連結產業公協會、縣市政府,整合 政府相關協助資源,擔任單一窗口服務平台,主動關懷產業需求,並簡化急 切原物料進口之文書作業程序,提升通關效率;另將受新冠肺炎影響企業,

納入擴大臺商回台投資之對象,同時因應回台投資及新南向產業布局需求增 加,強化媒合新南向國家,加速產業移轉布局。

2、 再次加碼:除提供利息補貼,協助業者渡過資金難關,並提供企業即時性技 術輔導,協助業者解決迫切技術瓶頸,同時補助傳統產業、中堅企業及中小 企業創新研發,引導留用研發人員,以強化研發固本、深化研發能量;另針 對受影響之員工,開設升級轉型專班,提升職能、穩定就業,並強化市場拓 銷,加深我國產業國際能見度。可以發現不管是美中貿易戰或是新冠肺炎疫 情,在政府加碼支持之下,都增加了臺商回台投資的速度,諸如此類的外在 不可測知的衝擊,相信是在探討人力需求層面時不可忽視的議題。

三、 調查架構與流程

本計畫之調查地區依據雲嘉南分署負責服務之範圍,旨在盤點雲嘉南地區重 點製造業,考量雲嘉南地區產業特性以及人口發展,並依據上位政策,擬針對「機 械產業」與「金屬製品」產業進行缺工之調查。首先,將透過「工商及服務業普 查」、「工業生產調查」等次級資料,進行相關產業的概況分析。其次,透過「人 力資源調查」、「職類別薪資調查」、「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進一步瞭解目標產 業在人力配置、薪資條件等現況與問題。接續,蒐集至少300 份樣本進行調查,

7 藍梅恩,〈若下一個新冠肺炎來臨,傳統製造業如何面對缺工危機?〉,《知識管理中心》,2020

年3 月 4 日,http://mymkc.com/article/content/23343。

(25)

8

瞭解影響企業缺工的因素、潛在的問題,外在衝擊以及因應措施以及企業對於公 立服務機構的使用狀況。最後針對雲嘉南地區製造業重點產業缺工的分析結果,

並藉由深度訪談與焦點座談政府相關的人才需求政策之發展,給予實務推動上的 建議。並考量外在衝擊如美中貿易以及新冠肺炎等外在的衝擊之下,產業的實際 缺工狀況以及面對缺工之際的因應手段。

在相關的文獻探討與初步的次級資料整理之後,本計畫將針對雲林縣、嘉義 縣、嘉義市以及臺南市等四個縣市之5 人以上之事業單位進行問卷調查。整體研 究架構與執行規劃如圖1-3-1 所示。

初步分析(盤點目標產業之概況)

貳、 相關研究報告

一、 勞動市場失衡之原因

前測、問卷發放(至少 300 份樣本)

深度訪談 20 家

評估與建議 深度訪談 20 家

焦點座談 2 場

美中貿易、新冠肺炎等 外在衝擊之影響 各類次級資料

(如工商及服務普查、工業生產調查、

人力資源調查、受僱員工薪資調查、職類別薪資調查等)

重點產業的發展趨勢與缺工現況

資料蒐集、文獻探討

1-3-1 研究流程與執行步驟

(26)

9

從理論上來說,理想的勞動市場為供需均衡,即勞動供給者與勞動需求者在 共同價格(薪資)水準下達到均衡就業量。因此,勞力短缺可視為某一職業勞動 需求超過具相當資格、可資運用且願意從事該職業之勞動供給量。文獻顯示,勞 動力短缺的主要原因大致分為以下兩大面向。第一大面向為整體勞動力短缺,這 種短缺的原因多發生在(近乎)充份就業下,因此不易找到人員填補空缺。總體 勞動短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經濟成長、人口數降低或勞參率下降等因素交互作用 產生的結果,與人口結構變動有極大的關連。第二大面向為勞動市場的供需不對 稱所致,又可細分為以下4 種不對稱。(1)質的不對稱:起因於工作者的技能與 職務空缺所需技能不相符,質的不對稱亦可指為勞力短缺,勞動市場缺少適合技 職或資歷人員。(2)區域不對稱:指尋職失業者希望之工作地點與企業所提供的 工作地點不相稱,且工作或工作者具不可移動性而產生。(3)個人偏好不對稱:

指失業者願意從事之工作類型與現存空缺不對稱,儘管符合工作所需職能,或位 於相關地理區域內,但因工作條件等因素而不願意從事該職務。(4)資訊不對稱:

雖然總體勞動力或技術性勞動力並未出現短缺情形,但因資訊落後及情報貧乏,

導致失業者與企業雙方沒有足夠資訊進行媒合。

在針對缺工的原因進行討論之前,我們先來整理一下勞動市場失衡可能帶來 的影響。相關文獻指出,失衡勞動市場對名目薪資、生產力及其成長、教育與技 術不相稱等三方面將產生不良影響(Neugart and Schömann, 2002)。理論上,倘 若經濟體系存在著大量非勞動力,可能使得失業率無法準確反映一個社會經濟活 動的榮枯與勞動力運用的真實情況,如當經濟衰退時,失業人數雖然增加,但因 找工作不易,失業者退出勞動市場者可能更多,即使勞動力的運用情況是在惡化,

惟失業率可能維持不變,甚至下降;反之,當經濟景氣上升時,而失業率卻可能 並未降低,甚至提高。此外,學理上探討勞動力參與率(非勞動力)與失業率之 間的關係,有兩種假說,一為「喪志假說」(discouragement hypothesis),一為「額 外工作者假說」(additional worker hypothesis), 該研究實證結果顯示臺灣地區勞

(27)

10

動力參與率與就業情況之間存在「淨喪志效果」,亦即當失業率提高,將使失業 者放棄明顯沒有希望之工作的尋找,退出勞動市場,而潛在勞動參與者開始找尋 工作的意願將會受到抑制,非勞動力數量將因此上升。

二、 人才供需相關報告

前一小節針對勞動市場失衡以及其影響因素等的相關學術研究,進行了耙梳,

事實上,臺灣針對人力資源以及勞動市場的供需狀況、預測評估,不同的部會也 相繼提出諸多報告,分別整理如下。

(一) 國家發展委員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每年針對重點產業進行人才供需調查,彙整成「重點產業人 才供需調查及推估」,以下對國發會2018 年的調查進行重點整理。首先,該計畫 依各部門整理2016 年之人才問題以及因應對策,於 2017 年進行之相關執行項目 如下:

1. 內政部(智慧綠建築業):

(1). 人才問題:缺乏跨領域人才以及在投入該產業意願不變下,因新 生入學減少而人力供給減少。

(2). 因應對策:推廣跨領域學程,讓建築設計相關科系與通訊類科系 同學相互了解彼此領域,以培育跨領域人才,增加畢業生投入意 願;縮短新進人員教育訓練成本,提高企業聘用畢業生之意願。

2. 交通部(觀光業):

(1). 人才問題:基層人才流動頻繁且人才進入門檻低,進入產業意願 低或兼職比率高,人才養成不易。缺乏觀光專業與多語系以及觀 光與經濟、財務、行銷等跨領域等分析人才。

(2). 因應對策:政府鼓勵觀光局之學校培訓計畫活動,強化學生實務 與產學連結,建立國家及培訓制度,培育高階管理/經理人才並授

(28)

11

予專業證書,且以證照作為技術性門檻;產業方面進行跨業合作 以及聘用多語系相關服務人員;學校/訓練機構方面則開設相關專 業課程,並邀請業界優秀人才與同學互動,培育能獨當一面整合 企劃、經營之人才。

3. 農委會(農業設施產業):

(1). 人才問題:缺乏基層勞力以及跨農之土木、機電等研發人才。

(2). 因應對策:鼓勵待業人力、相關營造工程人才投入,並開辦技能 訓練課程,依專業性分班授課。

4. 文化部(電視內容產業、電影內容產業、流行音樂產業):

(1). 人才問題:面臨人才外移、相關科系投入意願低、產學落差使得 人才出現斷層,且專業人才不足及培育較困難,勞動法令不利於 產業經營,產業營運受限。且業界與學校合作比率偏低。

(2). 因應對策:除培養編劇人才,也邀請國際知名專業人士擔任講師,

鼓勵國際團隊來台製作與影視作品合作,積極引導畢業生與業界 接軌。鼓勵各部門與校園合作、解決學校器材設備問題,並改善 勞動環境,如調整課程時數、薪資報酬等,提升專業師資授課意 願。

5. 金管會(銀行業、證券業、投信投顧業、期貨業、保險業):

(1). 人才問題:主要以既有從業人員專業知識不足應付現今新金融科 系、產學落差等問題為主,另外有證券業面臨營運壓力、投信投 顧之專業能力培育及保險業人才流動率高且心態不健全。

(2). 因應對策:探討各項人才之關鍵職能標準,了解金融科技所需之 知識、技能、態度,提供銀行作為用人標準及內部訓練之參考,

同時規劃產業需求課程;產學落差問題以透過許多校園競賽、金 融研訓營等進行人才培育,也應多引入業界專業師資以實務課程

(29)

12

讓學生充分了解何謂業界所需技能。運營壓力問題則建議證券商 公會參考國際稅制,進行檢討以維持健全資本市場發展;專業能 力之訓練則開設轉型訓練課程,協助既有從業人員提升IT 等專業、

辦理研討會提升人員之核心能力;保險業部分人才問題,則應提 高招募效率,且有透明化升遷和培訓制度,並且加強教育訓練。

6. 經濟部(服務設計業、IC 設計業、通訊設備業、雲端巨量業、面板業、

機械業、鑄造業、生技業、食品業、紡織業、連鎖加盟業、能源技術 服務業):

(1). 人才問題:學用差距、招募困難、欠缺專業人才、現有人才經驗 不足、不易辨識專業水準、工作環境惡劣、人才培育不易。

(2). 因應對策:學用落差以產學合作為主,透過企業與學生間互動增 加學生與實務經驗之訓練;招募困難中IC 設計業、面板業、生技 產業有對海外攬才的需求,應透過網路及政府協助媒合,協助企 業找到需要人才;專業人才與人才經驗不足問題則需積極開辦相 關專業課程;辨識招募對象水準則以辦理相關人才能力鑑定工作

(如品保工程師能力鑑定),以相關且重要知識為考核及訓練參考;

鑄造業環境問題需要輔導廠商引進較新技術;人才培育則以上述 幾項相關議題進行加強,從求學時期的產學合作到工作階段的相 關培訓課程。

國發會(2018)的調查以「5+2 產業」的 22 項重點產業為對象,依廠商對當 前人才供需之看法,認為人才充裕之產業為雜糧栽培、期貨等產業;認為人才供 需均衡之產業為國防航太、航空、雲端服務、健康福祉等 13 項產業;認為人才 不足之產業為智慧紡織、無形資產評價、生物農藥、農業機械等4 項產業。在景 氣持平假設之下推估 2018 至 2020 年之新增人才需求趨勢中,將 22 項重點產業 分為7 類產業進行分析:

(30)

13

1. 國防類:因配合國機國造、國艦國造等政策推動,國防武器將轉變為 國內自行研發。以此相關政策與預算下,將需要更多相關知識與技術 人才。

2. 科技及知識服務類:為因應現代科技蓬勃發展,如物聯網(IoT)、人工 智慧(AI)、5G……等,將科技技術廣泛運用在各行業(如雲端服務、面 板業)勢必成為主流,藉此需要更多資訊相關之人才。

3. 綠色能源類:為配合全球節能減碳之共識及政府推動相關之能源政策 與改革,帶動了綠能產業之相關產業,促使每年人才需求增加。

4. 民生需求類:在數位化的發展下,產業透過與科技之結合帶動相關人 才需求。

5. 農業類:近年我國農業面臨勞動力不足、耕地面積細碎化、氣候變化 等問題,另一方面政府推動協助農業發展等政策,因此農業相關產業 人才需求因不同類別有增減。

6. 文化類:文化類產業朝向專業分工趨勢發展,電視內容產業模式變化,

預計人才需求將逐年增加。

7. 金融類:隨著網路的發達,區塊鏈、行動支付、雲端服務、大數據分 析等新型科技支出現,改變了傳統金融業形式,因此金融科技人才將 需要面臨相關知識之進步。

由此可知由技術進步與資訊發達的背景下,各行業對於人才之需求與相關知 識上的轉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另外,在各重點產業中,存在招募人才困難的 產業有:生物農藥業及林業、智慧紡織業、農業機械業。

綜合整理「5+2 產業」欠缺人才,以科學及工程專業人員居多,其次為資訊 及通訊專業人員;而職缺多集中於工業及生產工程師、軟體開發及程式設計師及 電子工程師。「5+2 產業」欠缺職類大多要求具備大專及以上學歷,以及 2 至 5 年工作經驗;所需人才之專業領域以工程及資訊領域為主,並集中於電機、電子、

(31)

14

軟體及應用開發與分析。「5+2 產業」於人才招募上,面臨招募困難的職類以電機 工程師、化學工程師、林業生產人員為主。其次為資訊及通訊技術服務經理人員、

機械、電信、電子工程師。

由於現在各產業逐漸朝跨領域發展,帶動相關跨領域職務需求增加。以健康 福祉業為例,機械工程、人力資源、專案管理及廣告行銷等職務,皆需要具備醫 療保健之專業能力;專案管理職務則另外需具備醫療專業能力;而能力資源部分 則需具備專案管理能力。由以上之結果,該報告也整理出以下多數產業所面臨之 人才議題及建議:

1. 隨著新興科技發展,雲端、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相關知識之 應用已成為主流,在此之下,部分在職人才現有之專業知識可能無法 跟上產業發展,甚至容易被智慧化(機器人)取代。為了維持競爭力 以及協助人才轉型,應依照產業發展所需,開辦相關課程並加強訓練。

2. 由於相關系所畢業生投入工程技術或 3K 產業意願低落,因此在高科技 產業與傳統產業均有人才不足問題。另外有許多畢業生空有滿腹知識 而無實務經驗,學而無法致用成為了現在產業間普遍存在問題。為解 決此問題,應改善薪資及工作環境等勞動條件,增加畢業生投入所學 之相關領域意願;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與產學合作等機會讓學生有更 多接觸實務的經驗。

3. 由於業界對於特定領域人才需求並無客觀的標準,為解決此面臨能力 辨識的問題,應持續推動能力鑑定等制度,協助業者客觀選才,進而 適才適所。

4. 隨科技與網路進步,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越來越多產業之專業知 識相互結合,使得產業朝向跨領域發展,因此應持續支持跨領域人才 之訓練。

5. 近年面臨人口結構改變、工作年齡人口下降,以及各國人才競爭,為

(32)

15

了穩定產業發展以及保障國家競爭力,透過相關法案積極延攬海外人 才,爭取海外優秀人才,亦能透過相互學習之效果使國內人才進步。

以上分析不難發現,現今關於勞動需求之概況為面臨資訊科技的發展,有越 來越多產業需要資訊方面人才以便轉型發展,而這些概念多半是以前沒有的,故 在學學生也好,在職者也好,都需要花多餘時間去接觸相關知識。因此人才培育

(如何學以致用、投入相關產業意願)、專業人力(不易培育與尋找)、人才外流

(是否有海外攬才需求)等問題,在各行各業都存在。

國發會於 2019 年選定 5+2 產業及數位經濟相關產業為主軸,亦同時調查其 他11 項非 5+2 暨數位經濟之其他重點產業,共計辦理 30 項產業之相關人才供需 調查。該報告將 30 項產業分成「5+2 暨數位經濟相關產業」及「非 5+2 暨數位 經濟之其他重點產業」整理:

1 5+2 暨數位經濟相關產業:

依廠商對當前人才供需之看法,整體而言,5+2 暨數位經濟相關產 業當前的人才供需情形,人才不足的產業較多,包括智慧機械、生醫、

人工智慧應用服務業等。其中以亞洲矽谷每年新增需求最多,智慧機 械產業次之,生醫產業居第三。綜合分析各類產業2019-2021 年新增人 力需求:

(1). 智慧機械產業:政府推動「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帶動臺灣精 密機械升級轉型為智慧機械,加速各產業朝自動化、機械化發展;

此外,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部分企業將產線轉移至東南亞地區,

有利於我國機械設備出口,因此推估智慧機械產業人才需求將逐 年成長。

(2). 國防產業:為建立國防自主性,政府推動國機國造、國艦國造等 政策,預計相關產業於2019-2021 年人才需求將增加。

(33)

16

(3). 綠能科技產業:因應節能以及降低空污與落實能源轉型政策,近 年 我 國 聚 焦 於 離 岸 風 力 發 電 與 太 陽 能 光 電 兩 大 產 業 , 預 計 2019-2021 年人才需求將增加。

(4). 亞洲矽谷:結合產學及創新能力,活絡產業創新人才,整體而言,

資料服務、通訊、IC 設計等產業人才需求增加。

(5). 循環經濟產業:為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政府推動「循環經 濟推動方案」,加速落實循環產業化與產業循環化,進而帶動相關 人才需求。

(6). 生醫產業:在臺灣邁入高齡社會的趨勢下,未來對於醫療需求將 持續增加,預計生醫產業人才需求將逐年穩定成長。

(7). 新農業:107 年「有機農業促進法」通過加速有機農業發展,並將 自動化、智慧化導入農業,將創造新型態人才需求。

(8). 數位經濟相關產業:由於網路品質提升與普及,以及人工智慧、

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興起,加速產業朝向數位、智慧化發展,

進一步帶動產業投入人重會的研究與開發。金管會亦刺激金融業 者跳脫傳統經營模式,嘗試金融創新(如網銀),但業者於相關應用 尚未成熟,故人才新增需求量不大。

在欠缺人才方面,以科學及工程專業人員居多,其次為資訊及通 訊專業人員,隨著產業逐步朝向智慧化發展,仍較多對理工相關專業 人才的需求。在產業欠缺人才的原因方面,最多業者表示人才供給不 足,其次依序為在職人員技能不符、產業競爭力相對不足、在職人員 流動率過高等。進一步分析各產業所缺人才條件,以亞洲矽谷及循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development consequently results in the rising of such Buddhist sects as Shelun zong and Weishi zong in China. Lévi the French scholar corrected and published the Sanskrit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amp;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amp;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How does drama help to develop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Forms 2-6,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elf-expression by participating in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