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美國專利核准後行政撤銷機制之現在與未來--以再審查與核准後審查為中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美國專利核准後行政撤銷機制之現在與未來--以再審查與核准後審查為中心"

Copied!
7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科 技 法 律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美國專利核准後行政撤銷機制之現在與未來

--以再審查與核准後審查為中心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U.S. Patent Post-Grant

Administrative Revocation Mechanism

-Focusing on Reexamination and Post-Grant Review-

研 究 生:賴柏翰

指導教授:王立達 博士

(2)

美國專利核准後行政撤銷機制之現在與未來

--以再審查與核准後審查為中心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U.S. Patent Post-Grant Administrative

Revocation Mechanism

-Focusing on Reexamination and Post-Grant Review-

研 究 生:賴柏翰 Student:Po-Han Lai

指導教授:王立達 Advisor:Li-Dar Wang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w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Law July 2011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3)

美國專利核准後行政撤銷機制之現在與未來

--以再審查與核准後審查為中心

學生:賴柏翰 指導教授:王立達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摘要

再審查程序是美國在專利核准後,用以提升核准後專利品質,確保專利具備 「有效性」的行政撤銷機制。 由於行政撤銷機制係針對有市場價值的專利進行審理,無論在時間或金錢之 支出均較訴訟有效率;又依實證結果,無論是單方再審查或是雙方再審查,專利 被撤銷或變更的比例均遠高於訴訟,故近年來提起再審查之案件逐漸增加。然而 再審查僅接受以專利或印刷刊物等先前技術當作證據,說明系爭專利不具可專利 性的建議撤銷理由,且雙方再審查有沉重的拘束力效果,導致再審查使用機會受 限。 因此,於 2011 年美國發明法案中,國會對「雙方再審查」程序略作修正, 並創設「核准後審查」程序,請求人得以所有在訴訟中的專利無效抗辯作為提起 事由。惟為避免對專利權人的騷擾,設有提起時間之限制。 本文除探究現行再審查程序規定與運作現況外,並將討論美國發明法案是否 妥適。 關鍵字:再審查、核准後審查、美國發明法案、行政撤銷機制、專利有效性

(4)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U.S. Patent Post-Grant

Administrative Revocation Mechanism

-Focusing on Reexamination and Post-Grant Review-

Student: Po-Han Lai Advisor: Dr. Li-Dar W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w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Reexamination is an administrative revocation mechanism which is designed to ensure validity of granted pat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patent system.

Since such mechanism focuses only on patents with market value, which saves more time and money than litigation does, and, according to empirical statistics, both the possibility of patent cancellation or changes in ex parte reexamination and inter parte reexamination are higher than that in civil actions, the frequency of requesting of reexamination is increasing in recent times. However, since the accepted evidence for proposed grounds of rejection in reexamination proceeding is limited to patents or printed publications prior art, and, furthermore, inter parte reexamination results in serious estoppel effect, the use of reexamination is hindered.

As a result, inter parte reexamination is slightly modified and, most important of all, “Post-Grant Review” process was established in the America Invents Act of 2011, which allows all grounds permitted in patent litigation with respect to invalidity to be raised in Post-Grant Review. Nevertheless, in order to avoid increasing the burden on patentees, the time to file requests for the Post-Grant Review proceeding is therefore limited.

This thesis focuses not only on the current operation of the reexamination system but also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America Invents Act of 2011.

(5)

Keywords: reexamination, post-grant review, America Invents Act, administrative revocation mechanism, patent validity

(6)

誌 謝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變成法律人,至少在大學四年級之前都沒有想 過。當初因為突然跑進腦袋的一個念頭,開始修習「智慧財產學程」而接觸了交 大科法所,進而有機會檢視自己對社會科學,尤其是法律的興趣,終於在家人支 持與師長鼓勵下,峰迴路轉地進入法律的領域。 就讀科法所迄今已經過了五個年頭,這當中歷經了準備國家考試、考上律 師、實習、服兵役到現在成為一名受雇律師,當中的經歷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幸好在這一路上,有許多提攜、照顧我的師長和同學,讓我如今能拿到碩士學位, 繼續朝著人生的下一個階段邁進。 這一篇碩士論文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王立達老師。立達老 師以其豐富的學識以及縝密的思維,在研究與撰寫本篇論文的過程中,不斷地從 各種角度激發我的問題意識與想像,給予我無限的啟發。此外,感謝兩位在國內 專利界頗負盛名的洪瑞章老師與陳威霖律師,願意撥冗參與我的口試,並給我許 多精闢的意見,讓我對於相關議題的看法更為深入與多元,雖然兩位老師給我的 一些建議,學生尚無能力在本篇論文一一展現,但均可能成為我日後研究的題 材。從而,得以接受立達老師的指導,以及洪老師、陳律師的口試,是我莫大的 榮幸。 除了立達老師以外,亦要感謝劉尚志老師的風趣幽默,為我的碩士生涯增添 不少樂趣;謝謝敏銓老師,總是認真準備每一堂課,力求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 的收穫;謝謝志潔、鋕雄老師,你們對法學教育改革的熱血與對學生的關懷,已 經慢慢成為一股旋風,一點一滴地影響了台灣的法律人;謝謝倪貴榮老師,總是 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謝謝建中老師,給我在學業上、思考上的刺激;謝謝許美 麗老師、林三元老師,你們在我成為法律人道路上,是我極度重要的典範。 另外,讀過交大科法所的學生都理解,若只有教授與學生,絕對無法使本所 成為台灣法律界如此活耀的一顆新星。科法所美麗的助理:玉佩、珮瑜、以欣和 欣玲(已離職),除了本來份量就超重的所務工作、活動與研討會外,還要分享 學生的快樂,傾聽學生的苦水。沒有你們的辛勞,科法所和我們學生絕對無法像 今日一般地茁壯。 事實上,在我的碩士生涯中,最值得讓我收藏一輩子的,應該就是和一群同 學和學弟妹的友情。就算我在科法所什麼都沒有學到(這當然不是真的),光認 識你們這些好朋友,我也都覺得值得了。其中,至今仍無法令我忘懷的,是碩一 時,每週一起吃快炒、喝酒的大瑜、思穎、泉仲、昊恩。好兄弟兼麻吉敦威、好 友懿嫻、從同學變成好同事的玉文與凱婷,都是我可以吐露心事、分享心情的重 要朋友。其他橫跨多屆的其達、三榮、煥婷、小扈、鵬元、敏超、鈺珺、容萱、

(7)

博堯等人,都對我或是本篇論文提供過許多幫助,我有時甚至覺得,幸好自己的 碩士讀了這麼久(嘆),才有機會認識橫跨這麼多屆的你們。 這五年內,除了科法所給我的支持,我還要感謝在交大大學時期的各個朋友 (茹婷、精佑、逸萱、冠融、晧廷等),經常對我付出關心;謝謝當兵時的夥伴 (勇志、銘修、統輝、展嘉、偉愷、代偉學長與瑞發學長等),我們曾經一起遊 遍澎湖、一起被操被幹(罵)、一起在沒有安全防護下學習如何只用兩塊木板攀 登五公尺高的電線桿,生平第一次把電線桿緊緊地抱在懷裡,不願放手;尤其我 要感謝瑞霖、威廷、元榮等高中同學,即便在我孤單地準備國考時,仍然對我不 離不棄,連 D 的生日聚餐都配合我,約在兩堂課中間的空檔,並將地點選在補 習班旁邊的餐廳。這五年來,若沒有上述各位以及不及備載好友的溫馨陪伴,我 只會變成一個自閉的宅宅,不可能成為今日的我。 本篇論文之所以能完成,除了立達老師是最重要的推手,亦要感謝給予我實 習與工作機會的瑞智法律事務所。瑞智的陳群顯律師與洪董事長專精於專利法, 平時無論在工作或生活上,均給予我許多鼓勵與指導,本文許多觀察與見解,均 係因為學生在工作上受到了啟發。倘使沒有這一段工作經驗,本篇論文不可能呈 現出部分從實務角度出發所獲得的意見與評析。除了幾位老闆對我的指導外,我 亦要感謝這一段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同仁,如羿云、怡帆、聖杰、正乾與藝閎等, 只要有你們,瑞智就會是有歡笑、有熱情的工作環境。 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我想將本篇論文獻給我最親愛的家人。父母對我的 養育、寵愛、疼惜與支持,是讓我走到今日最大的動力;姐姐給我的鼓勵,讓我 無論處在什麼環境,都有人可以商量與分享。是你們給我一個完整而溫馨的家, 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取得碩士學位。我愛你們! 由於這是一篇論文的誌謝文,因此學生僅針對在我碩士生涯的五年中協助 我、豐富我的人們表達感謝,尚不免掛萬漏一。但是再寫下去,可能別人都要以 為本篇論文內容匱乏,需要藉由誌謝文來充版面了。因此,謹在此祝福所有曾經 幫助過我、指導過我,給予我關心、信心與勇氣的貴人與朋友,在接下來的人生 旅途中,都能平安順心。有了各位的陪伴,我很幸福,希望大家皆是如此。

(8)

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 致謝--- 壹、前言--- 貳、行政撤銷機制的無可取代--- 一、 專利制度與社會發展之糾葛--- 二、 核准後行政審查機制的需求--- (一) 提升專利審查品質--- (二) 訴訟--- (三) 核准後行政撤銷程序--- 三、 小結--- 參、現行核准後行政撤銷機制--以再審查為例--- 一、 再審查之制度介紹--- (一) 單方再審查--- (二) 雙方再審查--- 二、 再審查運作現況--- (一) 案件數量--- (二) 審理期間--- (三) 審理結果--- 三、 現行再審查制度的檢討--- 肆、再審查與訴訟之關係--- 一、 雙方再審查與訴訟中爭執有效性之結果比較--- (一) 解釋申請專利範圍方式不同--- (二) 舉證責任程度不同--- (三) 裁決者不同--- 二、 停止訴訟--- i ii iv 1 4 4 4 4 6 8 11 12 12 12 16 18 18 21 24 26 29 29 29 30 30 30

(9)

(一) 停止是否會對不想停止的一方造成不正當的損害或有明顯的策略 上的劣勢--- (二) 停止是否能簡化爭點和案件的審判--- (三) 證據發現程序是否已終結,是否已經定審判期日--- 三、 更正專利請求項對侵權損害賠償的影響--- (一) 絕對中用權--- (二) 相對中用權--- 四、 再審查對於法院核發禁制令的影響--- (一) 暫時禁制令--- (二) 永久禁制令--- 五、 小結--- 伍、美國發明法案對行政撤銷制度之變革--- 一、 核准前第三人提交先前技術--- 二、 單方再審查--- 三、 核准後審查與雙方審查程序--- (一) 請求期間、事由與對象--- (二) 審理機關--- (三) 與民事訴訟的關係--- (四) 拘束力--- (五) 程序開啟門檻--- (六) 專利權人的初步答辯--- (七) 其他--- 四、 兩段式行政撤銷新制之評析與再研議--- (一) 核准後審查、雙方審查之關係--- (二) 可爭執的專利無效事由--- (三) 程序進行方式與證據調查方法--- (四) 挑戰專利效力的舉證責任--- (五) 審理及上訴機關--- 31 32 32 33 33 34 34 34 35 35 37 37 38 38 38 39 39 39 40 40 40 41 41 45 46 47 49

(10)

五、 行政撤銷制度的展望與未來--- 陸、結論--- 參考文獻--- 參考案例--- 50 52 55 58

(11)

表目錄

表一、再審查案件數量表--- 表二、再審查審理期間統計表(2010 會計年度)--- 表三、再審查結果統計表--- 表四、單方再審查結果統計表(依提起人分類)--- 19 22 24 26

圖目錄

圖一、再審查申請案件數量折線圖--- 圖二、單方再審查結果分析圖--- 圖三、雙方再審查結果分析圖--- 圖四、核准後審查與再審查時間關係圖--- 圖五、行政撤銷機制之審理與上訴機關對照圖--- 19 25 25 43 49

(12)

壹、前言

美東時間 2011 年 3 月 8 日,美國參議院終於在千呼萬喚之下,以壓倒性比 數表決通過「美國發明法案」(America Invents Act,S. 23)1;同年 6 月 23 日,美

國眾議院亦通過同名之專利法修正條文(H.R.1249)2。目前只待參、眾兩院調和二

者間差異後,即可送交總統簽署公布。

事實上,美國自 2005 年即開始提出一系列的專利法修正草案,通稱為專利改革法 案(Patent Reform Act)3,但是皆因無法整合各界不同意見而石沉大海。或許是經過多

年爭執,國會終於體認到完美的法案難以存在,或者專利法改革至少是無法一步到位 的,於是參議院與眾議院今年終於通過內容較為和緩的美國發明法案。雖然兩院通過的 版本仍有部分差異,尚待調和後始能送交總統公布施行,但無論如何,目前的確是專利 改革法案近 6 年來最接近通過兩院審議、之後始能送交總統公布施行,但無論如何,目 前的確是專利改革法案近 6 年來最接近完成立法程序的一次。究竟美國專利法,尤其關 於專利核准後的行政撤銷機制有何問題,使國會近期以來年年引進新的修法草案,卻又 遲遲無法達成共識呢? 現性法下,美國在專利核准後,任何人均可要求美國專利商標局(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PTO)開啟行政撤銷機制(administrative revocation mechanism) ,以 確 保 專 利權人 所 行使的 專 利 權,符合專 利法中 關於 有效性 (validity)的各項要求。在美國的專利制度中,核准後的行政撤銷機制包括有再領 證(reissue)、衝突程序(interference)與再審查等。惟再領證係於專利說明書或圖式 有瑕疵(defective),或專利權人於申請時請求的專利範圍比其應得的專利範圍較 大或較小時,用以變更專利範圍之程序4;而衝突程序則係在採取先發明主義的 國家,用以決定系爭專利的先發明人(prior inventor)5,亦非用以撤銷無效專利的 制度。因此美國用以維繫專利品質,確保系爭專利權相對於特定的先前技術(prior art)仍具有可專利性的行政撤銷機制,即為美國專利再審查程序(reexamination procedures,以下簡稱「再審查」)6。由上可知,美國專利再審查程序係再次檢驗

1 Bill Summary and Status of S. 23, available at

http://thomas.loc.gov/cgi-bin/bdquery/z?d112:SN00023:@@@L&summ2=m& (最後點閱日期:2011 年 6 月 11 日),95 票贊成,5 票反對。

2 Bill Summary and Status of H.R. 1249, available at

http://thomas.loc.gov/cgi-bin/bdquery/z?d112:HR01249:@@@L&summ2=m& (最後點閱日期:2011 年 6 月 27 日),304 票贊成,117 票反對。

3

E.g., Patent Reform Act of 2009, H.R. 1260, 111th Cong. (2009); Patent Reform Act of 2008, S. 3600, 110th Cong. (2008); Patent Reform Act of 2007, H.R. 1908, S. 1145, 110th Cong. (2007); Patent Reform Act of 2006, S. 3818, 109th Cong. (2006); Patent Reform Act of 2005, H.R. 2795, 109th Cong. (2005).

4 See 35 U.S.C. §251. 5 See 35 U.S.C. §135.

(13)

核准後專利之可專利性(patentability),與我國再審查程序並不相同,反與我國舉 發程序較為相似。 再審查制度於 1980 年施行時,為了避免專利權人因該機制受到競爭者的騷 擾,乃企圖限縮提起人(requester)參與程序的權利,先以單方再審查(ex parte reexamination)態樣開始施行。在此之前,被控侵權者(accused infringer)被指控侵 害他人專利權時,如認為系爭專利根本不具備有效性7,通常只能於審理侵權訴 訟的地方法院提起反訴主張專利無效。然而地方法院審理專利有效性時,專利權 人得享受有效性推定(presumption of validity)之優惠8,除非提起人可以提出「清

晰且具說服力的證據(clear and convincing evidence)」證明系爭專利不符合專利有 效性的部分要件,才足以推翻專利權有效性的推定,使法官獲致專利無效之心 證9

鑒於被告為了克服有效性推定,必需負擔高難度的舉證責任,且訴訟往往因 此變得昂貴又耗時,但專利的排他性權利對社會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影響甚鉅,因 此美國國會於 1980 年通過單方再審查,並於嗣後為了增加第三人參與的機會, 於 1999 年通過雙方再審查(inter partes reexamination)且開始施行。雙方再審查程 序中有對立的兩造,因此程序進行中雙方皆可表示意見,審查委員得以較為衡平 的角度判斷系爭專利相較於特定之先前技術是否具有可專利性10。除此之外,雙 方再審查的兩造對於PTO之決定均有相同的救濟權利與管道。 雖然再審查制度在目前已經漸漸步上軌道,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循再審查程序 解決可專利性之爭議。以 2010 會計年度為例,單方再審查即受理 780 件;雙方 再審查雖僅得對於申請日在 1999 年 11 月 29 日或之後的專利提起,且有拘束力 效果(estoppel effect),即同一提起人原則上不可針對同一專利重複提起多起再審 查案件,但於 2010 會計年度仍受理了 281 件申請11。除此之外,再審查制度在 汰除無效專利方面,亦有亮眼的成績。依據PTO官方統計數據,僅有 23%的專利 經過單方再審查後,全專利均能被維持(all claims confirmed),不被撤銷或要求變

由任何人(包含專利權人)提起,後者僅得由對於系爭專利具有利害關係的第三人才能提起。詳 如本文第參章。

7 有認為 PTO 的專利再審查制度是審酌可專利性(patentability),而法院則是審查專利有效性

(validity),二者並不相同。但包括美國專利法均有混用之情形,因此本文爰不嚴以區分。See Robert Greene Sterne, Jon E. Wright, Lori A. Gordon & Bryon L. Pickard, Reexamination Practice

with Concurrent District Court Litigation or Section 337 USITC Investigations,11SEDONA CONF.J. 1, Footnote 3 (2010).

8 35 U.S.C. § 282.

9 See, e.g., Medtronic Inc. v. Cardiac Pacemakers, Inc., 721 F.2d 1563, 1566 (Fed. Cir. 1983);

Lindemann Maschinenfavrik GmbH v. American Hoist & Derrick Co., 730 F.2d 1452, 1459 (Fed. Cir. 1984);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m., Inc., 98 F.3d 1563, 1569 (Fed. Cir. 1996); Microsoft v. i4i , 564 U. S. __ (June 9, 2011).

10 再審查能審酌的可專利性事由,限於以專利或印刷刊物作為先前技術(patents or printed

publications prior art)當作證據的無效事由,如新穎性(anticipation)、非顯而易知性(obviousness), 與是否重複核准專利(double patenting)等無效事由,詳參本文第參章,一。

(14)

更,而雙方再審查的全專利維持比率更僅有 11%12。然而,目前再審查得以審酌 的無效事由相當有限,還是有很多有效性爭點須在法院中解決,頗有為德不卒之 憾,因此國會於近年之專利改革法案中提出「核准後審查」程序 (post-grant review),試圖彌補缺漏。國會立意良善,但是否能畢其功於一役頗值探究。 本文主要從現行再審查制度與美國發明法案(2011 年專利法修正條文草案) 所研擬的核准後審查等由第三人發動之專利有效性審查機制,探討專利權核准後 行政撤銷制度之功能與成效。文中對美國發明法案的說明,以參議院已通過的S. 23 議案條文13為主(下稱「參院版美國發明法案」),並以眾議院通過的H.R. 1249 議案條文14為輔(下稱「眾院版美國發明法案」。第貳章從整個專利制度著眼, 以宏觀角度探討行政撤銷機制存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第參章先介紹現行法下之 再審查制度,並以實證數據探究再審查制度運作成效,再就現行再審查制度遇到 的瓶頸與如何克服予以說明;第肆章探討再審查與訴訟在運用上的交互影響,包 括若當事人在訴訟與再審查程序中提出相同的專利有效性爭點,地方法院是否應 該停止訴訟,等待PTO對專利有效性作出判斷後直接援用,以及再審查結果對於 侵權訴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禁制令(injunction)核發之影響;第伍章先介紹美國 專利法案之核准後審查與再審查程序,再探究二者之關係,與新的行政撤銷機制 能否解決現行專利制度在改善專利品質方面所面臨的困境。 12 詳參本文第參章,二、(一)。 13

America Invents Act, S. 23, 112th Cong. (2011).

(15)

貳、行政撤銷機制的無可取代

一、 專利制度與社會發展之糾葛:

依據美國憲法,「國會有權力在限定的期間內,對著作人或發明人的著 作或發現,保障其排他性的權利,以促進科學與實用工藝的進步。15」由此 可見,專利制度的目標,其實是藉由給予專利權人排他權利,換取其願意將 發明與技術公諸於世,減少他人為了研發相同產品而重複投入努力,並將節 省下來的成本用以開發更新的技術。從而,專利制度透過鼓勵發明人公開技 術,間接促成更新的發明誕生,最終達到科學、工藝進步與發展的願景。 可惜的是,現行制度下,礙於審查能量有限,社會上不可否認地充斥著 許多理應無效的專利,例如以申請前就被揭露過的技術為專利內容者。這些 專利並沒有為科技發展提供更多的基石,卻仍被賦予排除他人實施專利內容 的保障,形同對於技術再發展的阻礙。 不僅於此,理應無效專利的存在,會讓競爭者不確定哪些是已受到,且 值得受到專利權保護的技術,因畏懼落入這些專利權範圍內,而不敢投資創 新,更不敢輕易開發、生產新產品;再者,由於惡意侵權有懲罰性賠償金, 其價額之高,令一般企業難以承受,更甚者還可能被判處禁制令,阻斷企業 的業務經營或喪失開拓市場之先機。實務上,剛起步的小企業通常只有單一 或少數的產品,集中於特定的技術領域,倘使該產品被控侵權,無庸待訴訟 之判決結果確定,只需一紙暫時禁制令就足以導致公司收入無以為繼,因而 倒閉者所在多有。部分廠商為了避免上述危險,即便認為系爭專利有無效之 虞,仍寧願支付權利金並將部分或全部因而被提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使 得產品價格跟著水漲船高,讓消費者為理應無效的專利買單。專利制度原本 促進科學與工藝發展的美意被大打折扣。

二、 核准後行政審查機制的需求:

無效專利對社會整體是龐大的負擔,因此亟需較佳的方式減少這些專利 的存在。以下是三種可能的方式:

(一) 提升專利審查品質:

15 U.S. C

ONST. Art. Ⅰ, §8, cl. 8, “The Congress shall have power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useful arts, by securing for limited times to authors and inventors the exclusive right to their respective writings and discoveries.”

(16)

要減少無效專利的出現,最直接的方法是申請時就將其拒於專利權 保護的大門外。然而近年來專利申請案的篇幅和技術內容之複雜程度都 相對提高16,而專利申請量亦大幅增加。1990 年度,美國有 176,264 件 申請案,核准了 99,077 件;2000 年有 315,015 件申請案,核准了 175,979 件;到了 2010 年則已達到 520,277 件申請案,其中核准了 244,341 件17 然而,PTO資源有限,從 1976 年開始,分案量均未相對應調整,平均 每個審查委員一年要審 87 個申請案,審查委員對於每件申請案平均只 能利用 8-30 個小時審查。這時間內,審查委員要閱讀申請文件、搜尋 前案、接受申請人聯繫、評估可專利性、做出決定,最後並撰寫處分書 等等18。因此以目前PTO的審查能量,確實無法負荷如此沉重的專利申 請量。 除此之外,審查委員有傾向核准專利申請的動機。在美國,審查委 員只能藉由撰寫某些處分或官方意見之行為,得到用以評估工作績效的 點數(credit),例如核准或核駁申請案之處分、撰寫第一次官方審查意見 (first office action) ,以及當專利權人對駁回申請案之結果提出上訴時, 審查委員所提出的答辯書等等。其餘行為,例如提供諮詢意見(advisory actions)、面談或電話諮詢(examiner interviews),又或者出具第一次以外 的官方審查意見,均無法為審查委員爭取前開點數。有鑑於審查委員的 案件庫存量日益增加,而核駁申請案又可能會因為被推翻或上訴而無法 真正審結,因此審查委員較可能傾向於核准申請19 事實上,競爭對手通常比審查委員對系爭發明的領域熟悉,若競爭 對手得以參與,對審查機制正確性的改善會有很大幫助,但目前申請階 16 1999 年平均每一專利在申請時有 18.4 個請求項,到了 2002 年時則有 23.5 個請求項。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 USPTO Should Reassess How examiner

Goals, Performance Appraisal Plans, and The Award System Stimulate and Reward Examiner Production, Final Inspection Report No. IPE-15722, at 17 (Sept. 2004),

http://www.oig.doc.gov/oig/reports/2004/IPE-15722.pdf.

17 See USPTO, U.S. Patent Statistics, Calendar Years 1963-2009 (2010),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ac/ido/oeip/taf/us_stat.pdf.

18 See Fed. Trade Comm’n, To Promote Innovation: The Proper Balance of Competition and Patent

Law and Policy, 9-10 (2003), http://www.ftc.gov/os/2003/10/innovationrptsummary.pdf (“Hearings participants estimated that patent examiners have from 8 to 25 hours to read and understand each application, search for prior art, evaluate patentability, communicate with the applicant, work out necessary revisions, and reach and write up conclusions.”); See also John H. Barton, Reforming the

Patent System, 287SCIENCE 1933, 1934 (2000),

http://www.ftc.gov/os/comments/intelpropertycomments/bartonjohnh.htm (“A PTO examiner can give each application an average of 25 to 30 hours and may in fact give much less. This is much less than the average time spent by a lawyer in preparing an application.”); See also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Report to Congressional Committe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USPTO Has Made Progress in Hiring Examiners, but Challenges to Retention Remain,

GAO-05-720, at 28-29 (2005), http://www.gao.gov/new.items/d05720.pdf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patent and the skill level of the examiner, each examiner is expected to process an average of 87 applications per year at a rate of 19 hours per application.”).

19 37 C.F.R. §1.116; 35 U.S.C. §134; M

ICHAEL A.CARRIER, INNOV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ANTITRUST LAW 208 (2009).

(17)

段競爭對手的參與很有限,若要額外賦與其參與機會,必須搭配早期公 開制度,造成審查時間拖延;此外,核准前申請人既未取得專利權,法 院自然不可能僅因第三人侵害專利申請案的技術內容核發禁制令。因此 早期公開制度使專利申請人冒著第三人在異議期間有不受禁制令,可自 由侵權直到專利被核准的風險20 另有謂何不直接大量增加PTO的審查資源,例如增加審查人力與經 費,讓審查結果更趨於準確?然而,從經濟學的角度觀察,審查結果錯 誤的比率之最佳值並不是零,例如要求PTO確保核准公告的每一申請案 均具有可專利性,不僅不切實際,更是相當缺乏效率的行為!因提升審 查品質所費不貲,讓審查委員對每件申請案的審查時間平均增加 1 小 時,社會約需多花 1,300 至 1,500 萬美金的成本21。但這樣花費的效益 很低,因為根據實證研究數據,95%的專利是未被使用,或以無關乎專 利是否有效的方式被使用22;而錯誤核准的專利亦未必可以實行專利排 他權,尚需經由訴訟認可。從而,藉由提升審查品質而改善整體專利制 度,並非最有效率的做法。

(二) 訴訟:

專利權人要排除他人侵害其專利權,必須經過法院在訴訟中確認該 他人的行為確實落入系爭專利保護的範圍中。被控侵權者可以在訴訟中 提出專利無效抗辯(invalidity defense)23。若該抗辯為法院所採,專利權 人就無法成功地對其主張損害賠償或聲請法院核發禁制令。 由身為競爭對手的被控侵權者,經由訴訟提出專利無效抗辯以篩選 出無效專利的途徑,固然較審查委員有效率。然而典型專利侵權訴訟不 會在專利核准後 7 至 10 年間被提起,又需要額外的 2 至 3 年才能終 結24;且由於民事訴訟的裁判者通常對專利法或相關技術領域相當陌 生,導致判決結果不確定性高。又依照憲法第 7 修正案,普通法的訴訟 中,只要爭執價額超過 20美元 (下同),受陪審團審判的權利即應受到

20 Mark D. Janis, Rethinking Reexamination: toward a Viable Administrative Revocation System for

U.S. Patent Law, 11 HARV.J.L.&TECH.1, 32 (1997); 120 CONG. REC. 41, 145 (1974) (remarks of Sen. Fong regarding S. 4259), 參議員 Fong 認為就算允許申請人在專利核准後對於異議期間發 生的侵權行為仍得請求損害賠償,但仍可能因為無法準確計算賠償額,導致申請人的權利受 損害。

21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Transcript of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Public Hearing on

Competi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nd Policy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t 78 (Oct.

25, 2002) (statement of former PTO Commissioner Q. Todd Dickinson),

http://www.ftc.gov/opp/intellect/021025trans.pdf.

22 Mark A. Lamley, Rational Ignorance at the Patent Office, 95N

W.U.L.REV. 1495, 1510-11 (2001).

23 35 U.S.C. § 273(b)(9). 24

NAT'L ACAD. OF SCIS.,APATENT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95-96 (Stephen A. Merrill et al. eds., forthcoming 2004) [hereinafter NAS Report].

(18)

保護。然而可預見的是,一般參與陪審團的人民不僅對專利制度不熟 悉,相關技術對其而言更是艱澀難懂。此外,即便身為地方法院法官, 由於須審理各式各樣的案件,受限於時間分配而無法鑽研於特定法律領 域,只能學習至可以解決特定案件爭點的必要程度。事實上,據 2000 年的一項統計指出,一般的地方法院法官平均 6-8 年才能審理到一專利 案件;而且大部分法官缺乏科技背景25,被限制在學習該案件複雜技術 層面的時間甚多,無暇顧及案件其他細節,因此可能導致錯誤結果26 不僅如此,專利訴訟的花費相當高,若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將地方法 院判決發回,最終訴訟費用將更令人咋舌,這對學術或研究機構、小企 業與個人發明人而言尤其是沉重的負擔。當該專利輸贏結果的影響在 100 至 2,500 萬元時,一造平均願意花費 2 百萬元之訴訟費用;若超過 2,500 萬元,訴訟費用之中位數約為 5 百萬元27。雖然這些花費中超過 一半並非必要費用28,但當事人還是願意多花錢,先訪談(interview)可 能的證人或專家證人,以便過濾出最有利者以傳喚出庭作證;或者在陪 審團前嘗試不同的策略、蒐尋多些前案等等29,以求得較高勝算。既然 一造花費會影響其勝訴的可能性,而花費又取決於贏得訴訟的動機大 小,因此若訴訟上一造勝訴的利益遠大於另一造時,判決的正確性即可 能有相當之疑問30 不幸的是,在多數案例中,尤其存在有多數潛在侵權者,且彼此互 為競爭者時,原、被告訴訟利益的確不對等。對原告而言,由於訴訟中 不得更正專利,因此敗訴可能導致整個專利無效,連同其他潛在侵權者 的權利金亦將失去。舉例而言,若一個市場有 3 個潛在侵權者,被告勝 訴的利益當然只有 1 份權利金,但若專利權人勝訴,其可獲得的利益不 僅有前開被告的權利金,另外 2 位潛在侵權者的部分亦可能同受影響, 因此專利權人實際上的勝訴利益可能高達 3 份權利金。 另一方面,對被告而言要主張專利無效而贏得訴訟,不僅要呈現 清 晰且具說服力的證據,且所有被控侵權的請求項均須被認定為無效,始 能獲致勝訴判決。然而,被告的勝訴結果,使得市場不再有專利權的阻 礙,可能導致更多企業加入競爭。反之,若被告與專利權人和解,至少 25 一般法官缺乏科技背景,即便有,也因為多年來從事審判實務而生疏了原有的技術知識。再 者,縱使法官曾取得理工學位,但專利的技術包羅萬象,法官所學也不過是眾多個技術領域 中的一個。因此,法官無論如何均難以成為「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之人。

26 Eric B. Cheng, Alternatives to District Court Patent Litigation: Reform by Enhancing the Existing

Administrative Options, 83S.CAL.L.REV.1135, 1150-51 (2010).

27

Am. Intellectual Prop. Law Ass’n, Report of the Economic Survey 22 (2003).

28 Robert P. Merges, Incentives to Challenge and Defend Patent: Why Litigation Won’t Reliably Fix

Patent Office Errors and Why Administrative Patent Review Might Help,19BERKELEY TECH.L.J. 943, 949 (2004).

29

Id.

(19)

還可以在較少競爭的環境下生存,雖然需支付權利金,但權利金的部分 或全部尚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從而,勝訴結果對被告未必較為有

利31。據此,訴訟對於專利權人的利害關係比較嚴重,故相較於被告,

其可能願意花費更多訴訟費用,最終影響了判決的正確性32。是故,以

訴訟解決不良專利的問題,亦有其難以突破的困境。

(三) 核准後行政撤銷程序(post-grant administrative revocation

procedure):

20 世紀初,美國司法界存在一些反專利的言論,有些法官甚至毫 不掩飾對專利制度的敵意33。而司法界之所以對專利制度產生敵意,係 由於專利申請時沒有公眾參與,而其又不相信PTO可以憑一己之力發現 所有先前技術,甚至不信任PTO能正確適用條文規範的有效性標準34 國會為了讓行政機關治癒自己的瑕疵,減少法院經常推翻PTO審查結 果,造成專利制度不穩定,因此在國會為 1967 年專利法修正草案所召 開的聽證會中,Simon Rifkind即指出美國應發展核准後的行政撤銷程 序,這對降低挑戰專利有效性的花費將有很重要的貢獻,其所描述的撤 銷程序幾可成為窮人的確認判決35 嗣後,國會於 1980 年設立再審查,期待無需再仰賴昂貴且冗長的 侵權訴訟,即能以行政手段對於可疑的專利實施再次審查,使投資者對 專利權的確定性有信心36。同樣作為專利核准後的撤銷機制,再審查較 訴訟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1. 花費較低: 若系爭專利相對於先前技術,有明顯的無效事由,例如不符合新穎 31 此一結論係建立在該商品或服務領域中,僅有一供應商,或所有競爭者均已向專利權人取得 授權之假設前提。否則,若僅一公司向專利權人取得授權,而其他競爭者均未向專利權人取得授 權,將使得該取得授權之公司具有較高的成本,亦不利市場競爭。 32

Merges, supra note 28, at 951-54.

33 Justice Jackson argued:

It would not be difficult to cite many instances of patents that have been granted, improperly I think, and without adequate tests of invention by the Patent Office. But I doubt that the remedy for such Patent Office passion for granting patents is an equally strong passion in this Court for striking them down so that the only patent that is valid is one which this Court has not been able to get its hands on.

Jungerson v. Ostby & Barton Co., 335 U.S. 560, 572 (1949) (Jackson, J., dissenting).

34

Janis, supra note 20, at 10.

35 Patent Law Revision: Hearings on S. 2, 1042, 1377, and 1691 Before the Subcomm. on Patents,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s of the Senate Comm. on the Judiciary pt. 1, 90th Cong. 95 (1967)

(testimony of Simon Rifkind, member of 1966 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the Patent System).

36

Kaufman v. Lantech, 807 F.2d 970, 976 (Fed. Cir. 1986) (citing H.R. REP. No. 96-1307, at 3-4 (1980)).

(20)

性要件等等,則鑒於再審查費用較低,侵權者不妨選擇再審查程序 爭執專利有效性。如經認可專利無效確定,審理侵權訴訟的法院可 立刻將原告之訴駁回,節省侵權者在訴訟中提出專利無效抗辯的費 用。 2. 舉證責任較輕: 如前述,由於訴訟中專利推定為有效,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咸認為要 推翻專利有效推定,被告須呈現清晰且具說服力的證據,法院才能 認定該專利確有無效事由。反觀再審查由原行政機關判斷,專利法 又無類似訴訟之推定專利為有效的條文,因此即便是已核准的專 利,提起人亦僅須提出優勢證據(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即可 使 PTO 撤銷原專利。 3. 專利或先前技術之內容複雜: 由於先前技術的作者往往認為讀者已具備該領域之基礎知識,因此 未必會將技術教示清楚地表達於書面資料中。故相較於法官或陪審 團,審查委員既已具備相當之技術程度和多年分析發明技術的經 驗,當專利或先前技術之內容複雜程度提高時,審查委員更能看出 其中明示或暗示的技術教示37 4. 爭取雙重保障: 同時利用單方再審查與訴訟制度爭執專利有效性,可減少任一者因 判斷錯誤而認為專利有效的情形發生。以In re Translogic Tech.案38

為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維持PTO於再審查時撤銷系爭專利的決 定,並據此撤銷同法院另一個原已認定侵權的判斷。事實上即便在 訴訟中被判決侵害專利權確定後,該專利始經由再審查被撤銷,侵 權者仍可請求法院解除禁制令,並中止尚未給付的權利金債務39 5. 減少可能負擔的權利金: 若專利權人於再審查中為了避免落入先前技術,選擇更正系爭專利 以實質變更或縮小其專利範圍,會影響其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因 此對侵權人而言,若專利權的範圍發生實質變動,則更正前的銷售 可被免除損害賠償責任,此為侵權者提起再審查的誘因之一;對專 利權人而言,更正專利允許其保有變更專利範圍後得主張的權利金 或損害賠償,因此若專利權人認為系爭專利之有效性確實存疑,則

37 Greg H. Gardella & Emily A. Berger, United States Reexamination Procedures: Recent Trends,

Strategies and Impact on Patent Practice, 8J.MARSHALL REV.INTELL.PROP.L. 381,401-02 (2009).

38

In re Translogic Tech., Inc., 504 F.3d 1249, 1262 (Fed. Cir. 2007).

(21)

經由再審查不僅可以再次確認其是否有效,必要時亦得經由變更專

利範圍維持專利,至少可保有更正後的損害賠償請求權40

6. 影響惡意侵權的認定:

在In re Seagate Technology, LLC.案41中,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推翻原

本關於惡意侵權的標準,認為要成立惡意侵權,專利權人要舉出清 晰且具說服力的證據,證明在客觀上,雖系爭侵權行為有高度可能 侵害一個「有效」專利,但侵權者依然為之;除此之外,在主觀上, 上述風險亦須為侵權人所知,或太明顯以至於應該要被知道(should

have been known)42。在這個標準下,部份侵權者會主張PTO核准開

啟再審查的決定可以阻卻法院認定被告構成惡意侵權,理由係PTO 前開決定足資證明系爭專利的有效性在客觀上確實存疑,且侵權者 提起再審查顯係因其主觀上不認為該專利有效。雖然到目前為止, 地方法院仍拒絕以被告曾提起再審查且PTO已核准開啟程序作為 認定被告並無惡意侵權之唯一依據,但有許多法院願意將此作為一 個負面的考量因素。一般而言,如果再審查證書(reexamination certificate)已經核發,而系爭請求項沒有被更正,法院比較不敢太 重視提起再審查對於惡意侵權的影響;但在尚未核發再審查證書之 前,由於專利的有效性還是存疑,因此專利權人比較難證明被告主 觀上有侵害「一個有效專利」的意圖43 7. 和解談判的籌碼: 專利的全部請求項在訴訟中均被維持的比率相較於再審查程序 高。依據Kimberly A. Moore的研究44,專利的全部請求項在訴訟中 均被維持的比例高達 67%;但依據PTO官方公布之數據45,在單方 再審查僅 23%,雙方再審查更僅有 11%。雖然一旦開啟再審查後, 提起人就不能撤回,但由單方再審查和雙方再審查的維持率高低即 清楚顯示,專利被維持的比率與提起人參與程度有高度相關。因此 對部分侵權者而言,再審查仍然可以成為和解談判的籌碼之一。 40 詳參本文第肆章,三。

41 In re Seagate Technology, LLC, 497 F.3d 1360 (Fed. Cir. 2006).

42 Id., at 1371; see also Sterne et al, supra note 7 (Under the new standard, “to establish willful

infringement, a patentee must show by clear and convincing evidence that the infringer acted despite an objectively high likelihood that its actions constituted infringement of a valid patent.” If this threshold objective standard is satisfied, the patentee must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is

objectively-defined risk was either known or so obvious that it should have been known to the accused infringer.).

43 Sterne et al., supra note 7, at 23-24.

44 Kimberly A. Moore, Judges, Juries and Patent Cases—An Empirical Peek Inside the Black Box, 99

MICH L.REV.365, 390 (2000)

(22)

三、 小結:

綜上所述,若能有效發展專利核准後的行政撤銷程序,不僅能彌補專利 申請時審查之不足,亦可減少專利權人與被控侵權者因訴訟造成的花費。倘 使該程序能普遍為社會所接受,並確實達到理想中的目標,則非但企業能將 多餘的資源投入研發,促成社會創新發展,對消費者而言,更可以較低廉的 價格購得相同等級的商品,使專利制度真正能達到促進科學與實用工藝進步 的目的。然而,現行再審查制度是否真能達到國會設立的目標,以及實務界 對於再審查程序的接受度如何,是本文接續探討的重點。

(23)

參、現行核准後行政撤銷機制:以再審查為例

一、 再審查之制度介紹:

現行再審查制度區分為二:單方再審查與雙方再審查,目前均由 PTO 於 2005 年設置的「中央再審查組(Central Reexamination Unit, 下稱 CRU)」 負責審理。CRU 人力於 2010 年中已增加至 58 位審查委員與 6 位管理級審 查委員(supervisory patent examiners),並持續進行招募。在目前 CRU 團隊 中,審查委員平均有 17 年審查經驗之資歷,多數具有科技或法律學位,或 者二者兼具。這些審查委員是以工作品質與表現等作為評鑑績效之依據,並 非像一般處理專利申請案件的審查委員以審查案件量為依據。CRU 每次出 具官方審查意見前,均由 1 名審查委員負責撰擬,再由另一名審查委員與一 名管理級審查委員審閱,若三者意見不一,則以合議方式解決。 以下先介紹單方再審查,再說明雙方再審查不同之處:

(一) 單方再審查:

1. 程序: 單方再審查可以由任何人提起,包括專利權人與PTO局長(the Director)。提起單方再審查需要以專利或印刷刊物作為先前技術 (patents or printed publications prior art)當作證據,說明為何系爭專 利不具有可專利性。其他種類之證據,包括「公開使用」或「產品 銷售」(public use or sale),即便以書面資料呈現,亦不能作為提起 再審查的理由。然而,並非所有在系爭專利申請日之前存在的專利 或印刷刊物皆可作為單方再審查的證據。此外,提起人(requester) 尚須說明該先前技術可使系爭專利部分或全部請求項產生「可專利 性的實質新問題」(substantial new question of patentability, SNQ) (下

稱實質新問題),始可合法提起單方再審查46

提起單方再審查時,首先會由CRU職員審查是否符合形式規

定47,例如是否每個先前技術都已確實被援引為一個請求項以上之

建議撤銷理由(proposed grounds of rejection)、提起人是否已適當地 說明各實質新問題未曾被審核過,或非僅由曾被審核過的先前技術 所累積而成等等48。若該申請案不符合形式之規定,提起人將收到 46 關於「實質新問題」之定義與實體判斷標準,請參閱本章一、(二)2.。 47 37 C.F.R. §§1.510, 1.915.

(24)

「未完成提起或不符規定通知書(a Notice of Incomplete Request or Failure to Comply)」,除須在 30 天內補正,亦須以完成補正之日作 為申請日(filing date)。截至 2010 年 9 月 30 日止,約 10%的申請案 (單方再審查:10.26%,80/780;雙方再審查:8.54%,24/281)在尚 未送交審查委員前就因不符形式規定被職員駁回申請49 單方再審查的申請,經過CRU職員認定符合形式規定後50,專 利審查官必須於申請日起算 3 個月內判斷系爭專利被挑戰的請求 項是否均存有實質新問題,若有,CRU則下令開啟單方再審查程 序。對於否准開啟單方再審查的決定,提起人可以在CRU寄出通知 後 1 個月內請求PTO局長複審,但對局長的複審決定不能上訴51 另一方面,對於審查官認定系爭專利具備實質新問題之決定,須待 審查官對於再審查作出最終決定後始能據以上訴52。依 2010 年 6 月 25 日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公告53,前述是否核准開啟單方 再審查申請的複審事宜,尤其是關於實質新問題決定,已由Kappos 局長授權「專利上訴暨衝突委員會(Board of Patent Appeals and Interference,BPAI)」的首席法官審核。首席法官可以將此權力再 授 權 給 審 理 單 方 再 審 查 上 訴 案 件 的 BPAI 行 政 專 利 法 官 (Administrative Patent Judges) 合議判斷。在 2010 年 6 月 25 日前, 即便專利權人在單方再審查程序中沒有要求CRU重新考慮單方再 審查的申請是否合乎規定,專利權人仍可將沒有實質新問題當成上 訴BPAI的事由;但在該日之後,專利權人必須在核准開啟單方再 審查與收到第一次官方審查意見之間,依據 37 C.F.R. §1.530 表示 對審查委員認定具有實質新問題不服之意見54。若審查委員認同, 可以終結單方再審查程序或撤銷先前開啟單方再審查的決定;此 外,專利權人亦可於答辯時,一併依據 37 C.F.R. §1.111(b)表達對 實質新問題意見並請求審查委員重新考量。若專利權人未依上述規 定表示不服,嗣後即喪失於上訴時爭執是否存在實質新問題的權 利。 一旦審查委員認定系爭專利具有實質新問題並開啟單方再審 查後,專利權人得作出答辯,提起人亦可針對專利權人的答辯再予

49 USPTO Reexamination Filing Data, Footnote 1 (Sep 30, 2010). 50

37 C.F.R. §§ 1.510, 1.915 (2008).

51 35 C.F.R. § 1.515(c) (2008).

52 See Heinl v. Godici, 143 F. Supp. 2d 593, 597 n.9 (E.D. Va. 2001) (“The decision to grant

reexamination of a patent only begins an administrative process and, as such, is … not [a] final agency action subject to judicial review … .”); see also Patlex Corp. v. Quigg, 680 F. Supp. 33, 36 (D.D.C. 1988) (“[T]he legislative scheme leaves the [Director’s 35 U.S.C.] section 303 determination entirely to his discretion and not subject to judicial review.”).

53 75 Fed. Reg. 36357 (June 25, 2010). 54 See 35 U.S.C. §304.

(25)

以回應55;反之,若專利權人當時未提出答辯,提起人即無從回 應56。立法之初,國會為了避免單方再審查失控,並防止他人提起 多件單方再審查騷擾專利權人,策略性濫用此一制度,因此規定提 起人若錯過這個回應的機會,對於本件單方再審查即再無置喙之餘 地,嗣後的單方再審查程序即相當類似專利申請案的審查程序 了57。舉例而言,專利權人可以請求和審查委員面談或電話訪問58 並可在原專利範圍之內更正或增加新的請求項59。專利範圍係根據

說明書以「最廣的合理解釋(broadest 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來

建構60,專利權人並無「有效性推定」的優勢61。又專利權人若遭

致不利處分,可上訴到「專利上訴暨衝突委員會(Board of Patent Appeals and Interference,BPAI)」,若仍不服可繼續上訴到聯邦巡迴 上訴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62。當上訴

期間屆滿或已窮盡救濟程序,PTO會核發再審查證書以終結本件單 方再審查63。證書上會註明被撤銷、維持或變更的請求項64 2. 可專利性的實質新問題: 國會設計實質新問題以作為開啟單方再審查程序要件的主要 目的在於防止PTO浪費資源審查之前已經考慮過的可專利性問 題,並藉此門檻避免專利權人受到過多騷擾。決定實質新問題是否 存在,應先判斷系爭專利的可專利性是否存在實質問題(substantial question of patentability),即「一個理性的審查官是否認為該專利或 印刷刊物所載之先前技術,很可能對於系爭請求項之可專利性而言 是重要的65」;若為肯定,再接續判斷該實質問題是否為新,即該 可專利性問題是否已經經過法院或PTO在先前判斷有效性時加以 審酌。若僅單純將已審酌過的可專利性問題,加上一個相似的先前 技術,則只能算是先前技術的重疊(cumulative),並不被認定具有 55 35 U.S.C. §304 (2006); 37 C.F.R. §1.530 (2008)

56 37 C.F.R. 1.535; see also U.S. PATENT & TRADEMARK OFFICE, MANUAL OF PATENT

EXAMINING PROCEDURE § 2251 (8th ed., rev. 7 2008) [hereinafter MPEP], available at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pac/mpep/index.html (listing subject matter areas).

57 35 U.S.C. §305 (2006) 58 MPEP, supra note 56, §2281. 59 35 U.S.C. §305.

60

In re Yamamoto, 740 F.2d 1596, 1571 (Fed. Cir. 1984).

61 See 35 U.S.C. § 305 (2006), MPEP, supra note 56, § 706 (“The standard to be applied in all cases is

the ‘preponderance of the evidence’ test. In other words, an examiner should reject a claim if, in view of the prior art and evidence of record, it is more likely than not that the claim is unpatentable”).

62

See 35 U.S.C. § 306 (2006).

63 See 35 U.S.C. § 307 (2006). 64 Id.; 37 C.F.R. § 1.570 (2008).

65 MPEP, supra note 56, § 2242. (“A prior art patent or printed publication raises a substantial question

of patentability where there is a substantial likelihood that a reasonable examiner would consider the prior art patent or printed publication important in deciding whether or not the claim is patentable.“)

(26)

實質新問題66。據此,先前技術是否對系爭專利造成實質新問題, 應具體觀察該先前技術是否確實包含有未經審酌的技術教示,而不 能僅從形式上判斷該專利或印刷品是否曾被法院或PTO在案件中 審酌考察過。由此觀點出發,則先前已審查過的先前技術仍然可能 構成實質新問題。 在In re Swanson67案中,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明白表示只要先前 技術能被以「新的觀點」呈現,也可以被認定有實質新問題。舉例 而言,倘若先前審查專利申請案的審查委員誤解該前案真正的技術 教示、或因審查委員沒有考量到前案的一部分,而該部分呈現了新 的技術教示,又或者審查委員將前案應用於另一個不相同的限制條 件或請求項,都可能使一件審查委員已審查過的先前技術仍然具有 實質新問題。 在另一件BPAI決定68中,上訴人即專利權人爭執某個特定先前 技術在審查專利申請案時已被引用過,因此不構成實質新問題。然 而,BPAI合議庭(panel)支持審查委員關於存在實質新問題的決定, 並認為雖然審查委員用以撤銷專利的其中一個參考文獻是在申請 時即考慮過的,但BPAI同意該參考文獻未經「合理且仔細分析」, 亦未被當作主要的參考前案,而審查委員引用該前案撤銷系爭專利 的理由亦與當初審查申請案時有不同的論點;因此該參考文獻不是 舊的先前技術,仍然具有實質新問題。合議庭在其他爭點上也支持 審查委員的決定。本件BPAI決定同時引用前述 2010 年 6 月 25 日 的PTO聲明,說明其具有關於實質新問題的審判權;並指出上訴人 沒有及時依 37 C.F.R. §1.181 向PTO局長請求複審,直到所有請求 項被同時以多個理由核駁時才爭執本案並不具有實質新問題。 實質新問題和建議撤銷理由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只是用以決定 是否開啟單方再審查,提起人僅需證明所引用的專利或印刷刊物呈 現一個新的、非重疊的(non-cumulative)技術教示,該技術教示在之 前任何程序,包含專利申請案之審查紀錄中皆未經考慮或討論;反 之,建議核駁理由則為先前技術足以令系爭請求項無效的原因。 過去一個請求項被認為有實質新問題,整個專利都可以被請求 再審查;但近年來的實務作法,CRU僅針對被指控並經認定具有實 質新問題的請求項進行審查69。然而,實質新問題並非難以達到的 66 Id. 67

In re Swanson, 540 F.3d. 1368 (Fed. Cir. 2008).

68 See BPAI Appeal No. 2008-005992, Reexamination Control No. 90/006,572 (June 30, 2010). 69 Robert Greene Sterne, Kenneth C. Bass, Ⅲ, Jon E. Wright, Lori A. Gordon & Matthew J. Dowd,

Reexamination Practice with Concurrent District Court Patent Litigation,9SEDONA CONF.J.53. 69 (2008).

(27)

標準,截至 2010 年 9 月 30 日,因不具實質新問題而被審查委員拒 絕開啟再審查程序者僅占總案件量之 7.78% (單方再審查:8%, 847/1049570;雙方再審查:4%,38/84371)。而根據最高法院KSR

案72判決,非顯而易知性的判斷必須遵循 35 U.S.C. §103 及相關判

例所提供之廣泛而彈性的規範,以熟知此技藝人士(skilled in the art) 之程度決定前案與系爭發明間的差異是否屬於顯而易知的,不能再 僅以狹隘刻板的教示-聯想-動機測試法(teaching, suggestion, or motivation test, TSM test)判斷。然而,儘管提起人因此較容易證明

系爭專利具有實質新問題73,但仍應盡可能提供一些資訊,描述該 所屬技術領域中之「通常知識」為何,供PTO參考以此通常知識為 基礎,是否即得從該先前技術中看出系爭專利可能不具非顯而易知 性74

(二) 雙方再審查:

1. 程序: 由前述單方再審查的說明不難看出,該程序對提起人參與有極 大限制,有過度保護專利權人之嫌。因此國會在 1999 年通過雙方 再審查程序75,允許針對申請日在 1999 年 11 月 29 日或之後的專 利提起雙方再審查76;依PTO及聯邦法院之見解,若僅優先權日在 該日之前,但實際申請日在該日之後,該專利仍可成為雙方再審查 之標的77 由於提起雙方再審查時,提起人須表明其具有受雙方再審查之

70 See Ex Parte Reexamination Filing Data – September 30, 2010, available at

http://www.uspto.gov/patents/stats/EP_quarterly_report_Sept_30_2010.pdf. (最後點閱日期:2010 年 12 月 31 日)

71 See Inter Partes Reexamination Filing Data – September 30, 2010, available at

http://www.uspto.gov/patents/stats/IP_quarterly_report_Sept_2010.pdf. (最後點閱日期:2010 年 12 月 31 日)

72 KSR Int’l Co. v. Teleflex, Inc., 127 S. Ct. 1727 (2007), ("The Federal Circuit addressed the

obviousness question in a narrow, rigid manner that is inconsistent with § 103 and this Court's precedents.")

73 Sterne et al, supra note 69, at 63-64. 74 Sterne et al, supra note 7, at 53-55. 75

Pub. L. No. 106-113, 113 Stat. 1536, 1501A-522 (1999); see Roger Shang, Inter Partes

Reexamination and improving patent quality, 7NW.J.TECH.&INTELL.PROP.185, 11 (2009).

76 See 37 C.F.R. §1.913 (2008); MPEP, supra note 56, §2611.

77 See Cooper Techs. Co. v Dudas, 536 F.3d 1330 at 2-7 (Fed. Cir. 2008). 有部分學者建議雙方再審

查應溯及 1999 年 11 月 29 日前申請之專利,並針對該溯及適用是否合憲、能否改善專利品 質,與是否能被國會與利益團體接受詳細討論。惟礙於篇幅,本文暫不介紹,請參照 Fredrick C. Williams, Giving Inter Partes Patent Reexamination a Chance to Work, 32AIPLAQ.J.265 (2004); Dale L. Carlson & Robert A. Migliorini, Patent Reform at the Cross Roads: Experience in

the Far East with Opposition Suggest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the United States, 7N.C.J.L.& TECH.261, 311 (2006); Roger Shang, supra note 75, at 39-52.

(28)

利益78,不能僅由律師具名代理。因此提起雙方再審查是否會引起 專利權人注意,進而使提起人成為侵權訴訟的被告,應納入提起前 評估事項。雙方再審查之所以需要提起人表明利害關係,固有過濾 案件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讓PTO和法院判斷拘束力(estoppel effect) 的主觀範圍。由於雙方再審查的拘束力主觀範圍為提起人與其共同 利益人(privies),因此提起雙方再審查時,提起人表明其受雙方再 審查之利益時,應達到足資判斷提起人之共同利益人範圍的程度。 此外,是否有受雙方再審查之利益僅依提起時之情形綜合判斷,若 兩造於同步進行的訴訟中達成和解,並不影響雙方再審查當事人之 適格,但實務上和解協議通常會約定提起人是否可以繼續參與雙方 再審查。惟即便提起人捨棄繼續參與雙方再審查的能力,程序亦不 因此終結,僅雙方再審查本質上轉換成單方再審查,且其他利益第 三人不能取代原提起人續行雙方再審查79 不同於單方再審查,雙方再審查程序中無論審查委員認定本案 是否具有實質新問題,兩造均不得據以上訴80。一旦審查官認定該 雙方再審查案件具有實質新問題並准予開啟雙方再審查,即會發出 初始審查意見(initial Office Action),表明審查官關於准駁本案的初 步看法。初始審查意見通常和是否准許開啟雙方再審查程序之決定 一併發出81,縱有延遲,亦不會晚於 2 個月。在審查程序中,專利 權人可針對每一官方審查意見予以答辯,並在不擴張申請專利範圍 的前提下,更正或增加新的請求項82。提起人對於專利權人的每一 次答辯或更正均可提出答辯83。惟兩造和審查官之間禁止以書面以 外的方式進行接觸84 在兩造針對系爭專利的可專利性與更正專利的請求來回數次 表 示 意 見 之 後 , 審 查 官 將 作 成 「 總 結 意 見 」 (Action Closing Prosecution, ACP)85,但該意見書僅是綜整所有可專利性爭點,並 給予兩造最後一次說服審查官的機會86。審查官真正表明撤銷或維 持系爭請求項,足以終結本次審查程序之最終決定文件,乃是上訴 權利通知書(Right of Appeal Notice, RAN)87。兩造皆有權依照該通

知書,對其不利的決定上訴到BPAI,若仍不服可繼續上訴到聯邦

78 Real party in interest,類似我國「訴之利益」概念。See 35 U.S.C. 311(b)(1). 79 Sterne et al, supra note 7, at 22-23.

80 35 U.S.C. 312 (c)

81 37 C.F.R. § 1.935 (2008); MPEP, supra note 56, § 2260. 82

37 C.F.R. § 1.941 (2008).

83 37 C.F.R. § 1.947 (2008).

84 35 U.S.C. § 314 (2006); 37 C.F.R. § 1.955 (2008); MPEP, supra note 56, § 2685. 85 37 C.F.R. § 1.949 (2008); MPEP supra note 56, § 2671.02.

86

37 C.F.R. § 1.951 (2008); MPEP supra note 56, § 2671.02.

(29)

巡迴上訴法院88

當上訴期間屆滿或已窮盡上訴程序,PTO會出具「核發再審查 證書 通 知」(Notice of Intent to Issue Reexamination Certificate,

NIRC)89,記載關於系爭專利撤銷、維持或變更之決定,並交由其 文書部門製作正式的再審查證書90 2. 拘束力: 雙方再審查與單方再審查最重要的差異,應該是提起人在二者 中的程序參與權與就其決定結果所受的拘束力(estoppel effect)不 同。一旦提起雙方再審查,提起人與其共同利益人在本件審查結果 確定後,不得以本次審查中「已提出或可得提出之爭點(issues … raised or could have raised)」於民事訴訟中再度爭執該專利之有效 性,亦不得再提起雙方再審查。反之,若侵權者曾於民事訴訟爭執 專利有效性且經判決確定,則該侵權者亦不得以訴訟中已提出或可 得提出的有效性爭點又再提起雙方再審查91 由於雙方再審查之拘束力相當嚴苛,連同「可得提出」而未提 出之爭點均在其範圍之內,提起人必須相信USPTO不會在雙方再 審查程序中做出任何錯誤的決定。且審查委員核准開啟再審查程序 後,申請人不能再補充引用其他前案,除非是用作反駁審查委員意 見或專利權人抗辯之證明,否則就必須表明該前案是在申請後才被 知道或可取得的前案。因此一開始提起雙方再審查就要很謹慎周 全92

二、 再審查運作現況:

(一) 案件數量:

表一、再審查申請案件數量表93

88 35 U.S.C. § 141 (2006); 37 C.F.R. § 1.953 (2008); MPEP supra note 56, § 2673.02. 89 MPEP, supra note 56, § 2687.

90 35 U.S.C. § 316 (2006); MPEP supra note 56, § 2687. 91

35 U.S.C. § 317(b) (2006).

92 See Sterne et al, supra note 69, at 71-72.

93 單方再審查自 1981 年 7 月 1 日起實施,故 1981 年之會計年度僅係 7 至 9 月之再審查案件量。

(30)

會計年度 單方再審查 雙方再審查 會計年度 單方再審查 雙方再審查 1981 78 1996 418 1982 187 1997 376 1983 186 1998 350 1984 189 1999 385 1985 230 2000 318 0 1986 232 2001 296 1 1987 240 2002 272 4 1988 268 2003 392 21 1989 243 2004 441 27 1990 297 2005 524 59 1991 307 2006 511 70 1992 392 2007 643 126 1993 359 2008 680 168 1994 379 2009 658 258 1995 392 2010 780 281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2008 會計年度 案件量 單方再審查 雙方再審查 圖一、再審查申請案件數量折線圖 近年來再審查受到重視的程度與日俱增,並表現在如上圖所呈現的 再審查案件(本章未特別註明數據來源者,均來自 USPTO 之官方網頁資料)。資料來源: http://www.uspto.gov/patents/stats/Reexamination_Information.jsp (最後點閱日期:2010 年 12 月 31 日)。

(31)

案件量。而再審查之所以能漸漸被實務界所接受,且成為處理專利權爭 端策略中的手段之一,主要原因包括在同步進行的訴訟中,法院對於停 止訴訟並等待再審查結果的態度越來越開放,使被告有動機盡早提起再 審查以爭取法院停止訴訟94。再者,雖然雙方再審查有拘束力效果,但 於訴訟中還是有其他事由可供提起人作專利無效抗辯,例如公開使用、 為販賣之要約、先發明等等95。更重要的是,雙方再審查之提起人參與 程序的機會大幅增加,不但可以回應專利權人的答辯,尚可對更正之申 請表示意見。專利權人經常在再審查中提出許多專利更正請求,此時提 起人可以提出新的參考文獻並對於每一項更正均陳述反對意見。從而, 雙方再審查程序中之提起人和專利權人地位對等,二者均不能如單方再 審查一般和審查委員作非書面接觸;且於 2002 年 11 月 2 日修法後,提 起人不僅能上訴至BPAI,還可以針對BPAI不利之決定繼續上訴至聯邦 巡迴上訴法院96。整體而言,再審查對提起人提供了一個越來越友善的 戰場。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是實務界在二種再審查之間的選擇。於雙 方再審查甫施行之際,多數人因其嚴苛的拘束力而不看好其發展,甚有 論者稱律師若建議提起雙方再審查可能構成不當執業(malpractice)97。然 而,從今日看來,雙方再審查案件申請量逐年增加,縱然因為雙方再審 查的標的僅限於 1999 年 11 月 29 日及之後申請之專利,且提起人可針 對同一專利提起多次單方再審查,導致雙方再審查的案件量看似遠低於 單方再審查。但關鍵在於,針對同時可提起二種再審查之專利,實務界 如何選擇?根據Roger Shang針對 2007 年度再審查案件的統計98,有 161 件單方再審查是針對 1999 年 11 月 29 日及之後申請的專利,相較於同 年 132 件雙方再審查案件,前者占 55% (161/293),後者占 45% (132/293),這還是未扣除同一提起人針對相同專利重複提起單方再審查 的結果。相較於 2004 年Joseph Cohen於六個月的期間內,選擇前者的占 70%,後者的占 30%,雙方再審查顯然已漸漸贏得實務界的青睞99。

(二) 審理期間:

94

Tun-Jen Chiang, The Advantages of Inter Partes Reexamination, 90J.PAT.&TRADEMARK OFF. SOC’Y 579, 580 (2008);see also Gardella & Berger, supra note 37, at 396.

95 35 U.S.C. §315(c) (2006); 37 C.F.R. §1.907; accord MPEP, supra note 56, §2686.04.

96 Se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High Technology Amendments Act of 2002, Pub. L. No. 107-273, 116

Stat. 1758 (codified as amended at 35 U.S.C. §§ 102(e), 374 (2006)).

97

See e.g., Joseph D. Cohen, What’s Really Happening in Inter Partes Reexamination, 87J.PAT.& TRADEMARK OFF.SOC’Y207, 207-08 (2005); Joseph Farrell & Robert P. Merges, Incentives to

Challenge and Defend Patents: Why Litigation Won’t Reliably Fix Patent Office Errors and Why Administrative Patent Review Might Help, 19BERKELEY TECH.L.J.943, 967 (2004).

98

Roger Shang, supra note 75, at 37 (2009).

(32)

再審查的審理期間永遠是相當重要的議題,蓋審理期間的不確定性 會減損再審查機制的效用與公平性。首先,再審查需要相當有效率,專 利法亦明文規定再審查與BPAI上訴之審理需「特別快速(with special dispatch)100」,然而,審理時間又不能過短以致於專利權人無法準備充 足之答辯;再者,有了可預測的時間軸,專利權人和潛在侵權人才能有 合理的基礎,發展訴訟上(包括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01的調查)或訴訟外 之策略;此外,再審查審理期間還牽涉到法院是否願意停止訴訟,等待 再審查結果102 100 35 U.S.C. §305; 35 U.S.C. §314(c)

101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

(33)

表二、再審查審理期間統計表 (2010 會計年度) 提起至核准 開啟再審查 提起至否准 開啟再審查 提起至第一次 官方審查意見 提起至核發 「NIRC」 提起至核發 再審查證書 單 方 再 審 查 2009 年 第四季 1.9 2.0 7.6 23.0 31.1 2010 年 第一季 1.8 2.0 7.8 23.8 26.5 2010 年 第二季 1.6 1.7 7.4 27.4 28.4 2010 年 第三季 1.7 1.6 7.5 25.0 29.7 平均 1.8 1.8 7.6 24.8 28.9 雙 方 再 審 查 2009 年 第四季 2.2 N/A 4.4 34.6 37.3 2010 年 第一季 2.1 1.6 4.2 26.9 37.3 2010 年 第二季 1.8 1.1 3.6 34.8 29.5 2010 年 第三季 2.0 1.8 3.3 33.5 37.6 平均 2.0 1.5 3.9 32.5 35.4 再審查中專利權人通常被允許回應官方審查意見的時間只有 2 個 月,較諸專利申請時通常有 3 個月短,而且由於再審查不是專利申請 案,延展期限的請求僅能在已充分說明原因103,並經CRU事先同意時方 能延展一個月,除非尚有其他特殊情形,否則不得請求再次延展104 目前PTO已設定 2 年內完成CRU階段審查之目標105。由於該 2 年之 期限係從再審查申請日起算,因此若提起形式不合規定,CRU職員拒絕 以提起之日作為申請日,將會影響到上述 2 年的起算日。依PTO內部控

103 37 C.F.R. §1.550; 37 C.F.R. §1.956; 依據 MPEP, super note 56, §2265,最好是肯定地呈現專利

權人欲採取什麼措施以回應官方審查意見。通常會被許可的原因有發明人死亡或無法聯繫、 需要取得審判中的證詞或物證,例如在這 2 個月內,同步進行的訴訟之證據發現程序要對專 家證人或發明人做詰問,因此專利權人需要延長時間審酌其證言以回應官方審查意見。

104

See MPEP, supra note 56, §§2265, 2665.

105 See Press Release, U.S. Patent & Trademark Office, USPTO Improves Process for Reviewing

Patents (July 29, 2005) [hereinafter USPTO Process Improvement Press Release], available at http://www.uspto.gov/news/pr/2005/05-38.jsp.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廠商須繳交期中進度報告及經費核銷單據等,審 查委員視計畫執行情形挑選個案進行簡報審查 或國內實地訪視或海外實地查核,以瞭解計畫執

投票記錄:核准 3 票、修正後核准 11 票、修正後複審 0 票、不核准 0 票、未全 面參與討論 0 票、棄權 0 票。.. 審查結果:修正後核准

投票記錄:核准 1 票、修正後核准 13 票、修正後複審 0 票、不核准 0 票、未全 面參與討論 0 票、棄權 0

投票記錄:核准 12 票、修正後核准 1 票、修正後複審 0 票、不核准 0 票、未全面參與 討論 0 票、棄權 0 票。.. 審查結果:核准 追蹤頻率:一年一次

投票記錄:核准 1 票、修正後核准 13 票、修正後複審 0 票、不核准 0 票、未全面參與 討論 0 票、棄權 0 票。.. 審查結果:修正後核准 追蹤頻率:一年一次

一項第二期、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評估鐳-223 二氯 化合物併用諾曼癌素 (exemestane) 及癌伏妥 (everolimus),對 照安慰劑併用諾曼癌素及癌伏妥,用於罹患轉移性

投票記錄:核准 0 票、修正後核准 10 票、修正後複審 4 票、不核准 0 票、未全 面參與討論 1 票、棄權 0 票。.. 審查結果:修正後核准

投票記錄:核准 3 票、修正後核准 10 票、修正後複審 0 票、不核准 0 票、棄權 0 票。.. 審查結果:修正後核准(追蹤審查頻率為半年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