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相關之研究-以長青大學和樂齡大學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相關之研究-以長青大學和樂齡大學為例"

Copied!
10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振春博士. 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相關之研究— 以長青大學和樂齡大學為例. 研究生:朱庭慧.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七月.

(2)

(3) 謝誌 漫漫的研究所求學之路,終於讓我走完了。箇中的甘苦,難以言盡。如今回憶裡, 只剩下喜悅與感激。 這本論文能順利付梓,首先得感謝恩師林振春教授的指導,感謝老師不嫌棄學生 資質駑鈍、必須兼顧工作與學業,仍願收下學生予以指導,內心對老師的感謝有如滔 滔江水,說也說不盡。老師對我的指導總是畫龍點睛,一語中的,簡明扼要卻又切中 要點,許多學習的迷障經過老師提點,彷彿雲開見月明,頓時清朗了起來。同時要感 謝張德永老師以及蔣玉蟬老師對這本論文的建議,您們的指正讓這本論文更臻完善。 另外感謝所有讓我發放問卷的各樂齡學習機構,包括曉明長青大學、東海大學、 逢甲大學、修平科技大學、靜宜大學、僑光科技大學、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嶺東科技 大學、弘光科技大學、中興大學以及臺中教育大學,各機構的負責人員以及填答問卷 的長者們,由衷感謝您們的幫忙,才能讓這本論文順利產生。 研究所室友菁菁感謝你的相伴,讓我忙碌的臺中臺北求學生涯,多了許多美好的 回憶;感謝在師大宿舍相遇的眾美女們,你們的心腸就像天使一樣的美好;感謝適華 學姐挺著大肚子仍來我的口試現場幫忙,感謝士豪學長畢業多年回校幫忙我的另一場 口試;感謝耀霖學長的鼓勵,安撫我口試前不安的心,感謝秀齡、小麥在我工作需要 支援時,大力幫忙。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忍耐我求學期間將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特別是我的弟弟;而 我親愛的父母,感謝你們容忍我拖拖拉拉,讓你們的一顆心隨著我的學業起伏七上八 下,實在過意不去,我愛你們!最最後,感謝老天爺庇佑,讓我的人生在跌進谷底之 後,還能走入師大這個美好的學術殿堂,聆聽大師講課的風采,獲得豐碩的學業果實, 這一切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未能在這篇謝誌感謝到的人,請原諒我的粗心大意,我會在心底永遠的祝福您, 願您也能感受滿滿的幸福。 庭慧 i. 2015.07.

(4) 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相關之研究-以長青大學和樂齡大學為例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中市長青大學與樂齡大學學員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的關係,藉由 問卷調查彙整資料分析,以利意抽樣,共取得臺中市曉明長青大學以及樂齡大學學員 429 份有效樣本,所得量化資料採取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以及多元逐步迴歸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齡者幸福感現況相當良好。 二、性別、教育程度、經濟狀況以及健康狀況不同的高齡者在幸福感以及活躍老 化呈現顯著差異。 三、高齡者活躍老化現況相當良好。 四、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呈顯著正相關。 五、高齡者幸福感能預測活躍老化,並且以享受生活層面最具預測力。.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對高齡者、教育行政單位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以供參考。. 關鍵字:幸福感、活躍老化. ii.

(5)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ll-being and active ageing of elder learners who studied in senior university . In order to approach the research purpose above,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b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listed the questionnaire of well-being and the active ageing with elder learners by documentary analysis. There were 429 questionnaires in the valid samples. The data are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re are thirteen conclusions as bellow: 1. The level of elders' well-being was ranked mid-high. 2. Four (including: gender, education level, health, , and economic situation) out of eight background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well-being and active ageing of elder learners. 3. The level of elders' active ageing was ranked mid-high. 4. The well-being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ctive ageing. 5. The active ageing of elder learners could be predicted by the way of well-being.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elder learners、the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the education organization for elder learners and the future study.. Key words :well-being 、active ageing. iii.

(6) 目次 謝誌..............................................................ⅰ 摘要..............................................................ii Abstract..........................................................iii 目次.............................................................. iv 表次..............................................................v 圖次..............................................................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幸福感的意涵與理論........................................9 第二節 活躍老化的內涵與架構.....................................23 第三節 長青大學與樂齡大學及相關研究.............................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9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變項之操作.................................41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8 第四節 研究實施.................................................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51 第一節 高齡者幸福感現況.........................................51 第二節 高齡者活躍老化的現況.....................................60 第三節 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的相關.............................69 第四節 綜合討論.................................................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8 第一節 研究結論.................................................78 第二節 研究建議.................................................81 參考文獻 ..........................................................83 一、中文部分.....................................................83 二、西文部分.....................................................88 附錄一 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之研究調查問卷.......................89. iv.

(7) 表次 表 2-1 幸福感相關研究之測量層面彙整表.............................16 表 2-2 背景變項對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結果彙整表(一)...................21 表 2-3 背景變項對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結果彙整表(二)....................22 表 2-4 活躍老化的研究層面..........................................26 表 2-5 背景變項對活躍老化的影響研究結果彙整表(一)..................33 表 2-6 背景變項對活躍老化的影響研究結果彙整表(二)..................34 表 2-7 長青大學與樂齡大學的比較...................................36 表 2-8 樂齡大學相關研究彙整表......................................37 表 2-9 長青大學相關研究彙整表......................................38 表 3-1 樂齡大學有效問卷數量表......................................42 表 3-2 受訪者背景變項次數分配表....................................44 表 3-3 高齡者幸福感量表............................................46 表 3-4 高齡者活躍老化量表..........................................47 表 4-1 高齡者幸福感與各層面之描述性統計結果........................51 表 4-2 不同性別對高齡者幸福感的差異分析摘要表......................52 表 4-3 不同年齡高齡者之幸福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3 表 4-4 不同教育程度高齡者之幸福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4 表 4-5 不同婚姻狀況高齡者之幸福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5 表 4-6 不同經濟狀況高齡者之幸福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6 表 4-7 不同居住狀況高齡者之幸福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7 表 4-8 不同健康狀況高齡者之幸福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58 表 4-9 不同樂齡學習機構對高齡者幸福感的差異分析摘要表..............59 表 4-10 高齡者活躍老化與各層面之描述性統計結果.....................60. v.

(8) 表 4-11 不同性別對高齡者活躍老化的差異分析摘要表....................61 表 4-12 不同年齡高齡者之活躍老化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2 表 4-13 不同教育程度高齡者之活躍老化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3 表 4-14 不同婚姻狀況高齡者之活躍老化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4 表 4-15 不同經濟狀況高齡者之活躍老化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5 表 4-16 不同居住狀況高齡者之活躍老化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6 表 4-17 不同健康狀況高齡者之活躍老化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7 表 4-18 不同學習機構對高齡者活躍老化的差異分析摘要表................68 表 4-19 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69 表 4-20 預測活躍老化整體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70 表 4-21 預測活躍老化之健康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71 表 4-22 預測活躍老化之參與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72 表 4-23 預測活躍老化之安全的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72. vi.

(9) 圖次 圖 2-1. 活躍老化架構的三大支柱.....................................25. 圖 2-2. 活躍老化的決定性因素.......................................29. 圖 3-1. 研究架構圖.................................................39. vii.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中市長青大學與樂齡大學學員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的關係:藉由 問卷調查彙整及資料分析,期能了解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之間的關聯,以及了解 不同學習機構的高齡者,其幸福感與活躍老化之差異情形。並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具 體建議予相關單位與後續研究者之參考。本章共分四節,首先闡明研究背景與動機, 再敘述研究目的與問題,最後則為研究範圍及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人口老化的浪潮,正襲捲全球,在近幾十年來人口轉變過程中,少子女化和高齡 化是全球最明顯的趨勢,也是最大的挑戰。從 1950 年來,由於生育率與死亡率的下 降,全球多數國家的老化人口,不管是數量或比例,都顯著急遽的增加,這種現象稱 之為「全球老化」 (global aging) (邱天助,2009;Phillips et al.,2010) 。臺灣也不例外, 臺灣於 1993 年,老年人口比率達 7.1%(內政部,2009),邁入 WHO 訂定全國 65 歲以 上老年人口數在 7%以上之「高齡化社會」指標;依據內政部的統計,臺灣的老化指 數雖較歐美及日本等已開發之國家為低,但高於其他亞洲國家(內政部,2008)。近 十年來老年人口增加幅度愈來愈大,截至 2014 年底,高齡人口的比例已經達 10.99%, 依據 2010 年經濟建設委員會公布之「2010-2060 臺灣人口推估報告」推計,預估 2018 年我國 65 歲以上人口將達到 344.9 萬人(占總人口數 14.6%)成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2025 年將突破 473.6 萬人(占總人口數 20%)躍居「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屆時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為老人。到了 2060 年 65 歲以上人口所占比率更將 高達 42%。 聯合國戮力推動「高齡主流化」(Mainstreaming Ageing)以因應全球老化趨勢的 重要政策,成為各國擬定高齡相關政策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胡小玫,2011)。1971 1.

(11) 年美國白宮老化研討會強調高齡者學習需求的重要性;1974 年聯合國發表老年問題專 家會議報告,建議重視老人的差異性,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並建議全球國家應制訂 提高老人生活品質的國家政策。1981 年英國成立「老人教育權力論壇」推動並促進英 國老人教育的發展。1986 年日本提出「長壽社會對策大綱」 ,1995 年頒布「高齡社會 基本法」。1990 年歐盟執委會指出,促進歐洲統合的前提之一是老人教育與學習,要 發展與保障老人教育。1991 年聯合國通過「聯合國老人綱領」 ,1992 年發表「老化宣 言」,1996 年國際老人會議重提「老人人權宣言」強調對老人問題的重視,聯合國並 將 1999 年訂為「國際老人年」 ,希望各國同心協力共創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 社會」(教育部,2006)。 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提出《活躍老化: 政策架構》(Active Aging:A Policy Framework),呼籲國際組織和公民老化:政策 架構》(Active Aging:A Policy Framework),此為使健康、參與、和安全達到最適 化機會的過程,WHO 對健康的定義為身體、心理、社會三個構面達到幸福的狀態(WHO, 2002) 。WHO 呼籲國際組織和公民社會要實施活躍老化政策和方案來加強高齡公民的健 康、參與和安全。催化了全球化的高齡者的學習活動日益普及,而高齡學習逐漸成為 不容忽視的顯學。 面對全球老化(global aging) ,各國紛紛提出因應對策,臺灣亦不遺餘力積極推 動高齡教育,根據林振春(2012)提出臺灣老人教育政策的理念與目標之演變,大致 分成三個階段:(一)「老人福利期」:此時的老人教育出自於老人福利的思考,1968 年頒布《社區發展工作綱要》之精神倫理建設的長壽俱樂部、長青俱樂部,即有關老 人的學習休閒活動。繼而 1978 年臺北市基督教女青年會首創「青藤俱樂部」 ,政府部 門也開始正視老人政策,於 1980 年公佈實施《老人福利法》 ,1981 年由各縣市政府設 立「長青學苑」 ; (二) 「成人教育期」 :1989 年教育部訂定「老人教育實施計畫」 、 1990 年公佈《社會教育工作綱要》、1991 年在「發展與改進成人教育五年計畫」正式將老 人教育納入成人教育體系。此時,民間團體亦積極推廣「松年大學」 、 「老人社會大學」、 「敬老遐齡大學」,各地方政府於鄉鎮廣設老人文康、休閒及長青學苑等;(三)「終 2.

(12) 身學習期」:教育部訂定 1998 年為「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然而《邁向學習社會白 皮書》中未提及老人教育,2002 年頒布《終身學習法》亦無,此期間老人教育仍是依 據在 1993 年實施的《教育部獎助辦理退休老人教育及家庭婦女教育實施要點》 ,直至 2005 年,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訂《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 政策白皮書》草案,並於 2006 年 11 月公佈頒訂,從此臺灣的老人教育正式進入終身 學習期(林振春,2012)。 《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揭示老人教育的五大要素,包括: 「四大 願景」: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七大目標」:倡導老人的終身 學習權益、促進老人的身心健康、維護老人的自主與尊嚴、鼓勵老人社會參與、強化 老人的家庭人際關係、營造世代間相融合的社會、提昇老人教育人員之專業素養。亦 明訂「六大推動原則」 、 「十一項策略」與「十一項行動方案」以利老人教育之執行依 據。自此,轉變了老人教育的觀念,從福利取向轉為權利取向,對老人的價值觀從「負 擔觀點」轉變為「資產觀點」 ,使得社會與老人的互動關係從「消費導向」轉變為「共 同生產導向」。真正體認到老人的價值與教育需求,老人教育的名稱也改以「高齡教 育」、「樂齡學習」稱呼之(林振春,2012)。. 為了因應高齡化現象,實踐大學社會公義責任,並增進高齡者終身學習的機會, 教育部自 2008 年起結合大學校院陸續辦理各種老人教育計畫;目前,高齡政策推動 概況是:1、建構在地化樂齡學習據點-樂齡學習中心;2、結合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大 學計畫;3、強化國內高齡教育專業化;4、推動樂齡學習示範中心試辦計畫;5、辦 理樂齡教育專業人員培訓。. 《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的頒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辦理樂齡 大學之目的乃是因為「面臨高齡化及少子化之社會,學生人數日漸減少,大學校院如 何調整及開放現有教育資源,提供高齡者學習機會,不僅可增進與社會之互動,擴增 服務功能,善盡社會責任,更可提昇國內高齡教育教學品質。」(教育部,2013)由 此可見,面對高齡化的社會,高齡教育已逐漸受重視,並更加多元。 3.

(13) 二、研究動機 本研究之研究動機來自於目前高齡學習場域多元,想探究不同學習場域對高齡者 的影響,以及高齡學習日益重要,高齡學習者的各項狀況,皆使研究者想一探究竟。 (一)高齡學習場域多元 隨著整個社會正視高齡化現象,透過學習推動高齡教育,讓高齡者積極參與社會 活動已蔚為現代風潮,教育部鼓勵大學校院開放豐富的資源,提供高齡者使用,自 2008 年迄今,推動大學校院辦理「老人短期寄宿學習」 、 「樂齡學堂」 、 「樂齡大學」等計畫, 於校內整合適當之相關科系所,規劃高齡者之學習課程(教育部,2010),以促進高 齡學習。高齡者依個人需求選擇,在新知學習與人際互動過程中,促進社會參與,適 應社會變遷,提昇生活各層次的知識與技能,從而擁有樂活老化之高齡生活品質。. 黃富順(2004)認為高齡者必須透過教育與學習的管道,才能因應社會的變遷。 研究顯示國內提供高齡者參與學習機構類型,以老人大學的相關機構(長青學苑、老 人大學及松年大學等)最多,佔 24.81%;其次是社會教育機構(文化中心、社教館、 婦幼館、圖書館、救國團等)佔 20.93%,再其次是老人會佔 16.28%(林麗惠,2002)。 探討高齡學習機構學習者的文獻雖然已經不少,但是研究不同高齡學習機構學習者的 文獻並不多,因此研究者希望能藉本研究增益補闕,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二)高齡者需求的重要 隨著經濟和醫療的進步,現代人平均壽命越來越長,高齡者的生活品質與身心齡 健康需要家人和社會來共同關懷,從內政部(2014)「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得知:65 歲以上老人日常生活主要活動為「與朋友聚會聊天」 、 「休閒娛樂活動」及「養生保健 活動」為主。同時調查報告亦發現,高齡者對於老化知能與發展的全面性學習仍嫌不 足。因此了解高齡者幸福感以及活躍老化的現況,是邁入高齡化社會的我們應該關切 的。 4.

(14) 教育部於 2006 年頒布《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揭示了四大願景 為「終身學習」 、 「健康快樂」 、 「自主尊嚴」 、 「社會參與」 ,高齡者不再是社會的負擔, 而是資產。高齡者在終身學習機構中快樂學習,與年齡相近的高齡者交流友誼,分享 生命的體驗,紓解身心,其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的狀況如何,是研究者想要探究的內容, 也是本研究的另一研究動機。. 5.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及動機,提出具體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高齡學員幸福感之現況。 (二)了解高齡學員活躍老化之情形。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學員在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的差異。 (四)了解高齡學員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相關。 (五)探討長青大學與樂齡大學高齡學員幸福感對活躍老化的預測力。. 二、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具體的待答問題如下: (一)高齡者的幸福感現況為何? (二)高齡者活躍老化的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高齡學員在幸福感的表現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高齡學員活躍老化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高齡者在幸福感與活躍老化之間的關係如何? (六)高齡者幸福感對活躍老化是否有預測力?. 6.

(1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為達本研究目的,茲將研究範圍與限制加以說明。因研究者人力、物力、時間及 客觀條件等侷限性,本研究有若干限制,茲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 2015 年參與臺中市曉明長青大學以及臺中市各大學之樂齡大學學員為 研究對象。 (二)研究區域方面 本研究以臺中市區域內之臺中市曉明長青大學以及臺中市各大學之樂齡大學為 研究單位。 (三)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係以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為研究方向。研究工具採用問卷調查,問 卷以高齡者之「幸福感量表」、與「活躍老化量表」評量。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推論方面 1.研究以參與臺中市曉明長青大學以及國立臺中市各大學承辦之樂齡大學學 者為研究對象,而未參加此二機構之高齡者,則未列入本研究範圍內。 2.研究係以臺中市為研究區域,以臺中市曉明長青大學以及臺中市各大學辦理 之樂齡大學為研究個案,因此未能推及到其他縣市大學校院所辦理之樂齡大學。 (二)研究方法方面 7.

(17) 1.本研究從高齡者 8 項個人背景來探討幸福感與活躍老化之關係,因此是否有 其他因素會影響幸福感與活躍老化,在本研究中無法一一呈現。 2.本研究的問卷各項變項測量均藉由受試者的知覺反應來進行問卷填答,故受 試者受限於個人情緒、認知、主觀判斷或其他因素影響,對量表之詮釋亦有可能 產生差異,而使問卷調查結果上有測量誤差之存在。. 8.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探討與研究相關的文獻,全張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幸福感的意涵與理論, 第二節為活躍老化的內涵與架構,第三節為長青大學與樂齡大學及相關研究。. 第一節 幸福感的意涵與理論 一、幸福感的意涵 幸福感是一個非常複雜且主觀的概念,由於人們的知識程度、社會文化背景等的 不同,形成了人們對幸福的理解不盡相同。自二十世紀末期,西方心理學界興起正向 心理學之後,許多學者開始以「快樂」(happiness)和「幸福感」(well-being)做為 研究重點。儘管在西方現代心理學的幸福感研究領域中,使用的詞彙有所不同,例如: happiness、well-being、eudemonia、psychology well-being、subjective well-being 等等,但是基本上這些詞彙都是相互通用的,英文的 well-being 常有不同的中文翻 譯,如福祉、安適狀態、安寧或圓融, 意即人生命每一個層面處在最佳狀況,係指 「心理良好狀態」或就是「主觀好的存在」,它的意思就是指健康、快樂的狀態。因 為研究者們普遍認為幸福的主觀性很強,不同的人對幸福感有不同的理解。我國學者 一般將其譯為「主觀幸福感」,或僅譯為「幸福感」。. 幸福感的定義因著東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也有各自的觀點。以下將就東西方重要思想 中的幸福感觀點加以闡述。 (一)東方儒釋道的幸福感 吳經熊(1992)認為儒家、道家、釋家是中國哲學的三大主流。這三大主流思想 雖未明確指出「幸福感」的定義,但一貫的精神不外「悅樂」二字。在中國人的觀念 裡,「幸福」和「悅樂」是同義詞。以下將就中華文化中儒家、釋家、道家的思想中 有關幸福感的論述加以分述。 1.儒家思想的幸福觀 9.

(19) 儒家思想以孔孟為主。曾昭旭(1989)曾指出孔子認為要達到幸福的境界,必須 經由德行的修養。論語里仁篇: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以及述而篇: 「三 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見儒家思想對品德操守 的堅持。論語述而篇:「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雲。」以及雍也篇:「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更可看出快樂並非建立在物質生活上,即使是粗茶淡飯 也能感受堅守道義之樂。孟子盡心篇:「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 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說明了儒家所謂的幸福不僅強調獨善其身,更強調兼 善天下,推己及人,並且認為道德修養是幸福的重要方法及條件(吳靜誼,2008)。. 2.釋家思想的幸福觀 黃智慧(1991)指出,釋迦牟尼認為真正的幸福是遠離慾望,捨棄一切私念,以 追求心靈的和諧與安寧。在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提到「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最高境界,是滅度一切貪、瞋、痴的境界。因為所有的煩惱 都已滅絕,所以永不再輪迴生死。也就是圓滿、解脫,是極樂之事。佛家講求修善斷 惡,追求自身圓滿的智慧。當自身了悟正道之時,亦會有能力救度為煩惱所苦的芸芸 眾生。. 3.道家思想的幸福觀 早在中國西元 550 年前,老子的《道德經》就在談幸福感、談安逸人生之道, 主張個體的目標在於大環境中求生存及獲得個人內在的和平。王邦雄(2011)曾說, 老子學說是一部協助人們達到幸福的知識寶典。老子期望人類能以無為的精神來達到 幸福的境界。老子認為一切的名利都不如身心的自在,人生的可貴之處並非朝外在的 開發、追逐,而是內在的知足與自足,如此便常感安定與舒適(楊慶豐,1991)。 總結來說,儒家的幸福在於道德的修養與推己及人的實踐中;釋家的幸福是一種 10.

(20) 無欲無求的內在和諧,又希望能入世普渡眾生,為眾生創造幸福;道家的幸福則是一 種淡泊名利身心的寧靜自適。. (二)西方希臘三哲的幸福觀 蘇格拉底強調善是一切德行的基礎,幸福人生的獲得,乃依賴個人對靈魂的真知 和對善美事物的渴望。蘇格拉底認為人生最大的意義與目標就是追求幸福,而獲得幸 福唯一且正確的方法就是追求德行。柏拉圖認為至善即是幸福,愛是追求美德的動力, 以愛為動力,恆久不渝得追求美德的同時,人必須藉著理性對欲求加以節制。亞里斯 多德認為人所要過的就是幸福的生活。一個人不但身體的維生機能要健康,感覺機能 也要敏銳,理性的機能更要充分的發展,具備深刻的思考能力,如此才能得到幸福(王 怡茹,2014)。 總而言之,不論是西方哲學家或是東方的思想家都認為幸福需自內求,內在的品 德修養若能達到至善,則幸福感便能湧現。. 二、幸福感相關理論 依據學者的不同角度來詮釋幸福感的感受,就幸福感的理論以四種不同的觀點探 討之。生活需求理論、特質理論、動力平衡論、判斷理論。以下就分別從四種不同的 觀點探討之: (一)生活需求理論 依據學者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的五個人類的基礎需求,生理上的需求、安全 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每個需求都有樂齡學習者 的需求,也是這群樂齡者滿足幸福感的來源,透過此理論讓樂齡學者的學習有安全健 康心理,得以自由自在的學習而成功活躍的老化。. (二)特質理論 11.

(21) 持此理論的學者從個人的人格特質的角度來解釋幸福感產生的原因,不同的人格 特質對於事情的處理方式及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行為反應,個人看待世事的心態源 自於與生俱來的獨特氣質。 人格特質理論(trait theory)學派認為個人獨有的人格特質是影響個人評估幸福 感的主要依據。Costa 與 McCare(1980)指出,幸福感是一種穩定的特質,此種幸福感 人格特質可能導因於個人擁有一個容易誘發愉悅神經的生理機制,即是先天遺傳因素, 亦或導因於後天學習的結果(Veenhoven, 1994)。 也有學者試著從認知和記憶的觀點來解釋部分的人特別容易感到幸福的原因,認 為人們透過認知系統的運作,解釋生活事件並獲得意義。因此,當個人的認知有正向 偏誤時,自然容易以正向的態度來解釋生活事件,進而促使幸福感的產生。另一方面, 學者亦認為幸福感較高的人,可能擁有一個以幸福感為核心的記憶網絡,當生活中有 某一事件發生時,透過幸福記憶網路提取資料,以誘發幸福感的產生(Diener, 1984; Stone & Kozma,1985)。 當一個人擁有以幸福感為核心概念的記憶網路時,相對其他人而言,即使是單一 中立事件也有可能引發其產生幸福感受。另外,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形成自己的認知 結構,相同事件,有些人採消極態度去解釋,而有些人就容易採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林 子雯,1996;Diener, 1984)。. (三)動力平衡理論 Heady 與 Wearing(1989)提出動力平衡理論(power balance theory),認為主觀 幸福感水平雖然會隨著生活事件的波動而變化,但是穩定的人格特點具有重要的平衡 功能,會使生活事件和主觀幸福感都返回到平衡水平。。此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組 平衡的生活事件與主觀幸福感水平。一旦生活事件偏離正常水平時,主觀幸福感也會 隨升高或降低,穩定的人格特質會使生活事件和主觀幸福感都回到平衡水平。因此,. 12.

(22) 偏離只是暫時的。 動力平衡理論試圖彌補人格因素只能解釋主觀幸福感的一部分變異的不足,而且 並非所有的生活事件都直接影響主觀幸福感,反而是更多地是透過人格起作用,所以 單純的人格理論或生活事件理論都存在著不足。此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組平衡的生 活事件與主觀幸福感的標準。動力平衡理論認為因為人格的影響,幸福感可以保持長 期穩定狀態,但是如果發生有別於過去生活中的特殊事件,例如失業、貧窮等問題, 就有可能影響到原來平衡的狀態,個體幸福感也隨之改變(施建彬,1995)。. (四)判斷理論 判斷理論(judgement theory)認為幸福感取決於現實條件與某種標準的比較。 Schwarz 與 Strack(1999)發現,人們若與過去相比發現自己在許多方面都有了長進, 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進而提升當前的幸福感;反之,若發現自己與過去產生了 差距,認為自己的目前狀況不如從前,就會降低幸福感水平。因此幸福是比較的結果, 取決於判斷的標準。 其基本假設有三:(1)幸福感來自比較所得。(2)比較標準會隨情境而改變。(3) 標準是由個體所選取建構(Diener, 2000)。當個體在面臨生活事件時,會選取一個參 照標準來對該事件進行判斷和評估。若所面臨的事件比參照標準好時,個人幸福感就 會產生;相反的,就會有不幸福的感受。 有的學者認為個體會將其他個體當作標準,自己優於別人,就感到幸福。意即認 為幸福感的形成是透過與別人比較,判斷標準是他人,當個體的狀況比他人好時,便 會感到幸福。 一般而言,在選擇參照標準時傾向以社經地位相近為原則,通常與更幸福的人比 較(向上比較)會降低主觀幸福感,與更不幸的人比較(向下比較)會提高主觀幸福 感,這說明有些居住在物質缺乏地區的人民為何比居住在經濟條件良好地區的居民更 感到幸福,正因如果他人僅能住在火柴盒般大小的房子中,而自己能住在木板屋中就 13.

(23) 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因為個體比較的對象境遇比自己不好,相較之下便能擁有幸福 感(Argyle, 1987)。 另外,有些學者認為個體判斷現在是否幸福,是以過去的經驗來參照,也就是跟 自己比較,如果實際情形比期望好,個體感覺幸福;反之如果實際情形不如期望,個 體會覺得不幸福。 以過去的生活為標準,現在的生活比過去的好,就會感到幸福。當個體對生活適 應之後,會對重複出現的刺激反應減少減弱,重新建構有關刺激的認知以及刺激對生 活影響的認識。人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節良性與惡性事件,不至於總是狂喜或絕望, 情緒系統對新事件反應強烈,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反應。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為什 麼生活事件對幸福感的影響較小。人們可以適應好的環境而感到不幸福,也可以適應 壞的環境感到幸福。這時,只有事件的改變才可能再次引發情感的變化。而範圍—頻 率理論是適應理論的一個變式,認為判斷的標準是一個平均容忍範圍,當生活事件呈 負偏態分布,即大部分事件處於容忍範圍時,人們能體會到幸福;反之,當生活事件 呈正偏態分布時,人們不能體會到幸福。 綜上所述,幸福感的判斷依據不同,可以使人感受到不同的程度,使人學習情緒 反映有所變化,而因為不同的人格特質以及在社會團體的社會參與不同,對幸福感也 會有所差異。. 三、幸福感的測量. 幸福感的測量,國內外各學者各不一樣,高藝玲(2012)研究發現社區老人影響 幸福感的因素在「生活滿意」中發現「中、高度健康狀況」者優於「低度健康狀況」, 顯示身體健康影響著幸福感。莊雯琪(2010)研究發現高齡者「生活滿意」對整體生 活適應感到滿足快樂的程度,理想與需求可以獲得充分的滿足;對幸福感而言也具極 顯著差異存在,高齡者的幸福感高中程度比小學程度為高。 14.

(24) 而陸洛(1998)在其研究「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指出」,將 幸福感測量顯示勾勒出外向者人格之個體獲得社會支持度較多,促進幸福感的「正向 情緒」也較快樂,神經質人格較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健康因而影響幸福感,外向人格特 質者較樂觀,如遇挫折內向者較會隱藏負向情緒。. 同樣的邱莉婷(2011)的研究發現高齡學習者的主觀幸福感感受屬於中高程度, 其中以「正向情感」得分較高,而「負向情感」得分較低。蘇彥睿(2012)「正向情 緒」產生知覺注意力讓老人的幸福感提升。 「正性情緒」動輔治療引發 28 種正向情緒, 可產生知覺注意力、認知資源、行動力等的擴展。顏彗如(2012)研究發現「正向情 緒」可以培養高齡者的生活樂趣,增進人際互動技巧及社會參與的意願,營造「正向 情緒」實現健康且快樂的生活品質,進而提昇快樂美好之幸福人生。. 林麗惠(2006)則認為高齡者最重要的是「身體健康」,是志願服務的基礎。同時 對於高齡者如何達到成功老化,「身體健康」層面具有重要性。李文裕(2012)研究 結果顯示「身體健康」是影響未來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與老人「生活滿意」有顯 著相關,。. 如何讓高齡者快樂「享受生活」,顏彗如(2012)認為幫助社區老人培養「正向 情緒」感受生活樂趣,營造老人友善正向的環境與氛圍,進而提昇高齡者之快樂幸福 及生活品質,創造有意義的自我實現又快樂幸福健康的人生,以這樣樂觀的態度來「享 受生活」即可創造無限的幸福感。蕭美玲(2014)研究發現中高齡婦女參與社區舞蹈 運動者,普遍都有頗高的心流體驗與幸福感,跳舞年資愈久者較跳舞年資較淺者,具 有較高的心流體驗與幸福感。. 15.

(25) 研究者將幸福感的測量綜合文獻彙整表 2-1 如下:. 表 2-1 幸福感相關研究之測量層面彙整表 1.. 研究者 陸洛 (1997). 生活滿意. 正向情緒 ▲. 2.. 許忠信 (2003). 3.. 林麗惠 (2006). 4.. 莊雯琪 (2010). 5.. 邱莉婷 (2011). ▲. 6.. 顏彗如 (2012). ▲. 7.. 高藝玲 (2012). 8.. 蘇彥叡 (2012) 李文裕 (2012). 9.. 身體健康. 享受生活. ▲ ▲ ▲. ▲ 感受生活 樂趣. ▲. ▲. 10. 王鳳嬌 (2013) 11. 蕭美玲 (2014). ▲ ▲ ▲ 參與社區 舞蹈運動. 測量結果 神經質人格產生不良心 理健康影響幸福感;外 性者人格獲得社會支持 度較多,較快樂。 不同年齡、婚姻、健康、 經濟的老年人的幸福感 有顯著差異 身體健康對成功老化有 顯著差異存在。 不同經濟狀況、健康狀 況的高齡志工幸福感有 顯著差異。 高齡者之幸福感因性 別、年齡、健康狀況、 婚姻狀況、居住情形及 收入情形不同而有差 異。 培養健康快樂、提升生 活品質與幸福感 幸福感因居住狀況、教 育程度、工作狀況、經 濟來源、參與社區活動 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產生注意力、認知資 源、行動力的擴張。 休閒參與程度較高者, 其自我價值及幸福感也 較佳。 身體健康愈佳其幸福感 愈高 跳舞年資愈久者較跳舞 年資較淺者,具有較高 的幸福感。.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高齡學習者的幸福感,藉由學習機構所帶來的歡喜產生正向情緒,與家人分享快 樂學習,產生溫馨互動,對高齡者與家人之間的情感,有助於幸福感的維繫,參酌郭 秀珍(2014)的樂齡學習者幸福感問卷,決定以四個層面測量有生活滿意、身體健康、 正向情緒、享受生活,其內容如下: 16.

(26) (一)生活滿意 係指對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的規劃中很踏實的過,讓自己的一天都能充滿活力, 與自己喜歡與喜愛的人快快樂樂的過生活,週遭的環境一切都是美好的。包括:家庭 和樂、自主尊嚴、經濟無憂、生活自在、滿足且溫馨的縈繞在幸福裡。. (二)身體健康 係指自己可以獨立的控制身體各個關節,可以保持健康的身體,每天能有個健康 的愉快的心情,並能笑口常開保持心情輕鬆,與人互動和諧的健康人生觀。包括:肢 體康健、身心靈健康、精神飽滿、飲食正常,行動自如等,保有健康的幸福。. (三)正向情緒 可以將負面的情緒轉成正能量,培養它,套句名言「不要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 , 所以,凡事都可以自己的正向情緒時時感染給周遭人,讓快樂分享給不快樂的人,如 能這樣的做,社會就更溫暖,善言善語,說好話,自己快樂,別會也會跟著快樂。包 括:正向思維與能量、念力、傾聽、祝福、輕言細語、似如稻穗滿蕊終須低頭的謙虛、 包容心、感恩的心等。. (四)享受生活 擁有快樂的心情,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本,經濟無憂,人際關係好,懂得如何情緒 管理,每天如天堂般的生活,身體又安康自在,享受生活是一件人人稱羨的事,得到 滿滿的福報,是幸福之人。包括:休閒育樂、含飴弄孫、終身學習、結善緣、閱讀、 旅遊、運動、攝影、音樂賞析等。. 17.

(27) 四、背景變項對幸福感影響的相關研究 不同的學者與研究者對幸福感的定義因人而異,及測量方式亦有所不同,指出關 係因素各有所本,本研究將針對受試者背景變項相關因素與幸福感關係之間關聯進行 探討,參考相關文獻之後以性別、年齡、子女數、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經濟狀況、 居住狀況、健康狀況等作為相關研究測量層面如下所述:. (一)性別 陳嬿如(2014)研究顯示性別會影響幸福感,女性幸福感顯著高於男性;但大多 數的研究皆顯示幸福感不因性別而有顯著差異。. (二)年齡 陳祥慈(2012)針對不同年齡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顯著差異存在。朱妙芳(2009) 研究發現年齡與幸福感達顯著負相關,也就是說年齡越高,幸福感越低。吳淑娟(2009) 研究發現年齡對幸福感有顯著差異,55-59 歲高齡者幸福感高於 65-69 歲以及 75 歲以 上者。。. (三)教育程度 朱妙芳(2009)研究發現教育程度高者,幸福感就會愈高。陳秋蘭(2010)研究發現 有顯著差異,其教育程度初中以上者較不識字者幸福感高。高藝玲(2012)研究發現 不同教育程度之研究對象在主觀幸福感上在「生活滿意」、「情緒反應」有顯著差異, 但在「自尊滿足」方面則無顯著差異。. (四)婚姻狀況 許忠信(2003)研究顯示婚姻狀況對幸福感有顯著差異存在,並且配偶健在的老 年人幸福感高於配偶已故者。吳淑娟(2009)研究結果在不同婚姻狀況之幸福感有顯著 18.

(28) 差異,有婚姻者高於喪偶者;喪偶者又高於未婚或離婚者。王鳳嬌(2013)研究顯示 已婚者的幸福感高於其他婚姻狀況的老人。. (五)經濟狀況 莊雯琪(2010)研究發現不同經濟狀況對高齡志工的幸福感達顯著差異。陳秋蘭 (2010)研究分析結果得知,有收入之高齡者其幸福感比社會救助者高;陳祥慈(2012) 研究結果發現每個月的固定收入在幸福感的生活滿意、身心健康、自我肯定層面有顯 著差異。. (六)居住狀況 吳淑娟(2009)研究發現不同居住地區受試者之整體幸福感有顯著差異。張玉萍 (2012)研究指出不同居住狀況的高齡者對於生活品質的感受程度有顯著差異。高藝玲 (2012)發現不同居住狀況之研究對象在主觀幸福感在「生活滿意」的層面有顯著差 異。. (七)健康狀況 許忠信(2003)不同健康情形之老年人在幸福感整體層面上達到顯著差異,健康 狀況好的幸福感高於普通與不好之高齡者。陳秋蘭(2010)研究顯示就幸福感而言, 身體健康者比不健康者之幸福感高。高藝玲(2012)研究顯示高齡者的幸福感會因健 康狀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王鳳嬌(2013)有顯著差異,健康狀況好、生活滿意度高、 幸福感就愈高。整體來說高齡者有好的健康身體才能享受生活,才能達到圓滿的幸 福。 整理相關文獻之後,我們可以發現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經濟 狀況、居住狀況以及健康狀況對高齡者幸福感的影響並不一致,另外本研究想探討不 同樂齡學習機構的學員之幸福感是否有所不同,因此這八個個人背景變項將一併在本 19.

(29) 研究中進一步探究。 綜合上述,研究者將各個文獻中背景變項對幸福感的研究結果彙整成表 2-2 與表 2-3 如下:. 20.

(30) 表 2-2 背景變項對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結果彙整表(一) 性. 別. 許忠信(2003)。 老年人的生活型 態、社會疏離感 和幸福感之研究 朱妙芳(2009)。 台北縣三鶯區高 齡者人際關係與 幸福感關聯之研 究 李文裕(2012)。 臺中市中老年人 休閒參與、自我 價值與幸福感之 研究 吳淑娟(2009)。 高齡學習者日常 生活能力、問題 解決策略與幸福 感關係之研究以樂齡學習資源 中心為例 高藝玲(2012)。 社區老人健康促 進生活型態與主 觀幸福感相關因 素-以台南佳里 區為例. 年. 齡. 教. 育. 程. 度. 有顯著差異 65-69 高於其他 75 歲以上 顯著負相關. 婚. 姻. 狀. 況. 有顯著差異,事後比較配偶 健在高於配偶已故。. 顯著相關,程度高愈高. 經 濟 狀 況. 居. 達有顯著差異 事後比較有退 休金來源比靠 社會救濟者高 顯著相關 財多則幸福感 高. 達顯著差異,生活 自理者高於其他需 要協助的高齡者。. 住. 狀. 況. 健. 康. 狀. 況. 有顯著差異,幸福感 自認為健康好比不好 老人高 有顯著相關 體能高幸福感高. 初中以上教育程度 幸福感高於不識字 之教育程度者. 除自我健康管理 外,皆有顯著差 異。 55-59 歲幸福感 高於 65 歲以上. 有顯著差異 大專程度高齡者幸福 感較國小、初中以及 高中職教育程度者高. 除人際溝通外,皆有顯著 水準。 多~少 1.已婚 2.喪偶 3.未婚、離婚 同居. 有顯著差異存在. 。. 有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1. 有顯著差異 發現個體檢康愈好, 幸福愈高。. 有顯著差異.

(31) 表 2-3 背景變項對幸福感的影響研究結果彙整表(二) 性. 別. 王鳳嬌(2013)。 老人休閒活動類 型與幸福感之研 究-以竹山鎮老 人會為例 陳祥慈(2012)。 老年人參與休閒 活動對休閒活動 參與效益、生活 品質與幸福感之 影響探討─以臺 中縣長青學苑為 例 陳嬿如(2012)。 有顯著差異 不同壓力源高齡 女性比男性高 者休閒調適策略 對健康影響之探 討 莊雯琪(2010)。 雲林縣高齡志工 老化態度與幸福 感關係之研究 陳秋蘭(2010)。 屏東縣高齡者學 習動機對幸福感 影響. 年. 齡. 55-64 最多. 教. 育. 程. 度. 高中職、大學已上 等之高齡者比國中 以下者較幸福。. 婚. 姻. 狀. 有顯著差異 顯示會因為年齡 不同而產生差 異。65-70 歲之 間為多. 有顯著差異 65-69 歲壓力高 於 70-74 歲以上 者。. 有顯著差異 60-79 歲幸福感 較 80 歲高. 況. 有顯著差異 已婚者優於其他狀 況下的高齡者。. 經. 濟. 狀. 況. 居 住 狀 況. 有顯著差異 經濟來源已退休金 高於社會補助的老 人。. 健. 康. 狀. 況. 有顯著差異 生活滿意高幸福感 愈高。. 不同月收入之高齡 者在生理層面有顯 著差異。. 有顯著差異 教育程度愈高,壓 力感受程度也愈 大。. 有顯著差異. 有顯著差異 初中以上高齡者 幸福感較不識字者 高. 有顯著差異 經濟狀況好高於其 他。. 有顯著差異. 差異達.01 的顯著 水準. 健康狀況好的比其 受試者不好者高. 有顯著差異 有收入的高齡者幸 福感較社會救助者 高.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2. 有顯著差異 居住屏南幸 福感較屏北 高. 有顯著差異 身體健康的幸福感 較健康不好者高.

(32) 第二節 活躍老化的內涵與架構 本節先闡述活躍老化的內涵,再描述活躍老化的架構與指標,最後整理活躍 老化的相關研究以及影響因素。 一、活躍老化的內涵 (一)活躍老化的起源 WHO 於 2002 提出活躍老化的概念後,活躍老化便成為各國推動老化政策時 的所追求的目標。活躍老化概念的起源,可追溯至 1960 年代的「成功老化」 (successful ageing)的概念。Rowe & Kahn(1997)認為成功老化應包含三元 素,若能同時做到三元素,就能達到成功老化:一、降低疾病與失能的發生;二、 維持良好的心智與身體功能;三、積極的生活與社會參與。成功老化的概念雖然 被多數人所接受,但也有遭受批評之處:一、成功老化是一種分類概念,而非連 續概念,無法辨識成功與失敗的灰色地帶,很少人可以完全達到成功的標準。二、 成功老化有怪罪沒有符合高老化標準者的傾向,成功老化似乎人人可為,但許多 老年人可能因為基因、心理障礙、資源不足等其他外在因素導致無法成功老化, 這些人不應被責怪。三、成功老化強調單一生活樣態,忽略多元化的生命風格, 就多元價值的角度而言,不應讚揚單一生活樣態,任何生命風格都應受到尊重。 四、成功老化的評估是社會建構的產物,會因時、地、文化與社會而有不同,難 有標準模式(邱天助,2009)。 繼成功老化之應用,WHO 於 2002 年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的觀念, 其定義為:「使健康、參與、和安全達到最適化機會的過程,以增進民眾老年時 的生活品質(active ageing is the process of optimizing opportunities for health, participation and security in order to enhance quality of life as people age)(WHO,2002)。」此後活躍老化的概念便廣被運用。. 23.

(33) (二)活躍老化的定義 WHO 進一步解釋活躍老化的意義,活躍(active)指的是持續參與社會、經 濟、文化、靈性與公民事務;且任何人(包含身體健康、退休、生病或殘疾等) 都有達到活躍老化的可能。此概念強調任何人在老化的過程中,皆享有公平的機 會與待遇。在此定義下,即使是退休或失能的高齡者,只要能持續參與家庭、同 儕或社區活動,仍可算是活躍的(趙孟婕、林玉梅,2007)。. 二、活躍老化的架構與指標 本節先描述活躍老化的架構。再列舉活躍老化的指標。 (一) 活躍老化的架構 WHO 提出健康、參與及安全三大支柱的概念架構,如圖 2-1。分別說明如下。 1.健康 當慢性病及功能衰退等危險因素(包括環境和行為因素)降低時,同時保護 因素提高時,人們會享有較長壽且高品質的生活,在他們老化時,仍能維持健康 與生活自理,僅有少數的老人需要高昂的醫療與照護。 2.參與 當勞動市場、教育、健康、社會政策和方案,均能讓人依其人權、能力、需 求和喜好去選擇,能支持個人參與社會經濟、教育文化和宗教活動,不論是有酬 或無酬的活動,都可使個體在老化的過程中,持續貢獻其生產力。 3.安全 當個體老化時,其社會、財務、身體安全的需求和權利,都能得到政策和方 案的支持與協助的話,將可使高齡者在其無法自助時,獲得保護、尊重和照顧。 而家庭和社區在照顧高齡者時,也應得到相關措施的支持。. 24.

(34) 活躍老化 參 與. 健 康. 安 全. 活躍老化決定因素 聯合國老人原則. 圖 2-1. 活躍老化架構的三大支柱(WHO,2002). (二)活躍老化的指標 臺灣對活躍老化有系統的的研究,是以國外的觀點,再依臺灣社會文化情境 加以調整修改,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對於定義的探討和指標的訂定,較顧及全人 觀點,涵蓋面向也更為多元(石泱,2010;李世代,2010)。 徐慧娟和張明正(2004)曾對臺灣老人活躍老化的現況分析,將活躍老化的 定義為老人須符合以下六項指標,即日常生活的功能正常、工具性日常生活正常、 認知功能正常、無憂鬱症狀、良好社會支持、與投入老年生產力活動。 林麗惠(2012a)曾研究建構活躍老化的指標,其研究獲致五項結論:1.活 躍老化涵蓋健康、參與及安全三個層面,共 10 個向度: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參與生產力活動、社會活動、學習活動、休閒活動、家庭活動、經濟安全、生命 安全及環境安全;2.活躍老化共包含 44 個指標題項,各項指標均有其重要性; 3.在健康層面,強調保持身體功能,進而維持自我照顧能力;4.在參與層面,強 調願意走出家門,拓展自己的社交生活圈;5.在安全層面,強調能瞭解並適時應 用保健資訊及用藥資訊。 國內外研究均指出活躍老化包括許多層面,需從許多面向來促進活躍老化, Glass、Seeman、Herzon(1995)認為要達到成功老化須符合 1.無主觀或客觀的生理失能、 25.

(35) 客觀的心理健康;2.主觀生活滿意度;3.客觀社會支持。Row & Kahn(1998)指出成功老 化必須同時存在三項因素:避免疾病與失能、維持心智與身體功能以及積極的生活態度, 而 WHO (2002)提出活躍老化就是使健康、參與、和安全達到最適化機會的過程,以. 增進民眾老年時的生活品質。研究者將國內外活躍老化相關研究之各層面作歸納 整理,如表 2-2:. 表 2-4 活躍老化的研究層面 研究者 1.Glass、 Seeman、 Herzon(1995). 生理健康 ▲. 心理健康 ▲. 參與 ▲. 2.Row & Kahn(1998). ▲. ▲. ▲. 3.WHO (2002). ▲. 4. 徐慧娟、張 明正 (2004) 5.林麗惠 (2006) 6.林麗惠 (2012). ▲. ▲ ▲. ▲. 安全 ▲. ▲. ▲. ▲. ▲. ▲. ▲. ▲. ▲. ▲. ▲. 研究者整理. 早期以成功老化觀點的指標,如 Glass、Seeman、Herzon(1995)以及 Row & Kahn(1998)均將健康層面分為生理層面與心理層面,但隨著活躍老化觀點的提出,後來 相關的研究,以較少將健康刻意區分為二個層面,而以單一健康層面去探討,因此本. 研究以 WHO(2002)所提出的活躍老化三大支柱作為本研究活躍老化的各層面, 分別為健康、參與以及安全。. (三)活躍老化的相關研究以及影響因素 在碩博士知識網搜尋活躍老化相關論文,可以找到 45 篇論文題目有活躍老 化一詞的論文,探究各研究題目發現,與學習需求相關的有 15 篇,與參與相關 26.

(36) 的論文有 14 篇,但並無與幸福感相關的論文,可見本研究的結果仍待探究;若 以成功老化一詞搜尋,雖然仍無與幸福感相關的論文,但是有與幸福感較有關的 變項如:如生活滿意、社會參與、日常活動參與以及從事休閒與健康的各項活動 與成功老化相關的論文則有數篇,研究結果則顯示,生活滿意會影響成功老化(楊 燕麗,2009) ;不管是社會參與或日常生活參與度高,則成功老化亦高(謝慧君, 2014;林奇香,2013;林維綺,2013;陳國忠,2013);以及從事休閒與健康活 動越多,擁有越多健康的知識,可促進成功老化(謝慧君,2014;黃貞瑜,2012; 楊燕麗,2009;盧俊吉,2009;陳黃鳳美,2008)。 而影響活躍老化的因素,WHO(2002)指出活躍老化的成功與否,受到許多 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包括文化、性別、健康與社會服務、行為、個人、物理環境、 社會環境與經濟等因素。其中文化和性別因素又會對其他因素產生綜合性影響。 如圖 2-2 所示,以下就各因素加以說明。 1.文化因素 不同的文化價值和傳統對老化的看法不同,也影響人們追求健康的態度。例 如,亞洲國家大多是大家庭,多個世代同住在一起;因此在制訂活躍老化的政策 與方案時,要注意文化的多元性,尊重文化與傳統,同時也要排除過時與錯誤的 資訊。. 2.性別因素 在許多社會中,女性地位比較低,在營養、教育、工作與健康等面向可能受 到不公平的待遇。此外女性也常因家庭照顧者的傳統角色而必須放棄有薪工作, 導致年老時面臨貧窮與健康問題。男性則常因職業、暴力傷害和自殺,導致受傷 或死亡,也較常有抽菸、酗酒與藥物濫用等危害健康的行為。. 3.健康與社會服務系統 包括健康的促進、疾病的預防、醫病的服務、長期照護和心理健康服務等, 27.

(37) 健康與社會服務系統必須整合協調,並且符合成本效益,在服務的過程中應給予 受助者尊重與尊嚴,並且不能有年齡歧視。. 4.行為因素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自我照顧在人生各階段都很重要。在老年適當的活 動和運動,健康的飲食,不吸煙、不喝酒與不濫用藥物,能預防疾病和身體功能 下降,並且能延長壽命,提高個人生活品質。. 5.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包括生物、遺傳和心理方面,生物與遺傳雖會影響老化,但是外在 環境對疾病的影響遠大於基因。例如認知功能低下常常是由於缺乏練習、疾病(憂 鬱症)、行為因素(使用酒精或藥物)、心理因素(缺乏信心和動機)、或社會因 素(如孤獨和隔離)所引起,而非因老化而造成。. 6.物理環境因素 包括物質環境、居家安全與乾淨的飲水、空氣與安全的食物。友善的環境(軟 硬體建設等)可以讓老人願意出門活動並較少發生跌倒、火災或交通意外。. 7.社會環境因素 包括社會支持、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機會,以及治安良好免受暴力與虐待的保 障。. 8.經濟因素 包括收入、社會保障和工作等,工作的定義也跳脫正式的勞動市場,轉向高 齡者能有所貢獻的非正式(或無償)領域,例如自我雇用的小型生產活動與家務 工作,志工的工作也常使高齡者增加社會接觸,並且感到心理幸福。 28.

(38) 性別 健康與社會 服務. 經濟因素. 社會環境. 活躍老化. 行為因素. 個人因素. 物理環境. 文化. 圖 2-2 活躍老化的決定性因素(WHO,2002). WHO(2002)對於活躍老化的決定性因素敘述包羅甚廣,但許多背景因素並 未細分。國內有關背景因素影響活躍老化的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一)性別 林瑞杰(2013)研究顯示男性老化情感層面高於女性,女性活躍老化學習認 知以及活躍老化學習需求顯著高於男性。陳玉燕(2012)研究發現性別會影響老 化情感;羅伊珊(2012)研究發現女性在活躍老化整體高於男性,詹明娟(2009) 研究發現女性活躍老化高於男性。. (二)年齡 王月玲(2013)研究顯示,年齡在 54 歲以下,認為活躍老化學習是最重要與 最需要; 陳玉燕(2012)研究發現,年齡會影響老化態度、老化情感以及老化 29.

(39) 參與;羅伊珊(2012)研究發現不同年齡受訪者在安全層面有顯著差異,85-94 歲銀髮族認同高於 65-74 以及 75-84 歲的銀髮族。. (三)教育程度 林瑞杰(2013)研究顯示,大專教育程度的國小教師生活安全認知高於碩博 士教育程度的教師,陳玉燕(2012)研究發現教育程度不同,在老化情感層面達 顯著差異。王月玲(2013)研究顯示,「教育程度」及影響祖父母活躍老化學習目 標與活躍老化學習的重要性認知評定,其中大學/專科(含)以上畢業者認為活 躍老化學習是最重要與最需要。. (四)婚姻狀況 詹明娟(2009)研究發現已婚的中高齡者其活躍老化較高;顯示幸福感並 不會因未婚姻狀況不同而產生差異。吳逸如(2012)研究顯示婚姻狀況會影響戰 後嬰兒潮世代的活躍老化學習參與意願。曾淑貞(2011)的研究發現在不同婚姻狀 況會影響活躍老化。. (五)經濟狀況 林奇香(2013)研究發現經濟狀況良好明顯影響成功老化之表現;詹明娟 (2009)研究發現經濟狀況良好的中高齡者活躍老化也比較好;江鈺正(2007) 研究發現經濟較好的高齡者在活躍老化的整體獲各層面得分均較高。. (六)居住狀況 楊淑君(2014)研究發現獨居、與非親人同住者心理較不活躍;與子女同 住者社會較活躍。江鈺正(2007)研究發現獨居者在生理健康層面表現比較好, 但是在社會支持以及心理狀況方面表現較差。. 30.

(40) (七)健康狀況 楊淑君(2014)研究發現自覺健康好的長者生、心理活躍程度均較佳。林 俊達(2010)研究發現自覺健康狀況很好的受試者,活躍老化高於自覺健康不太 好的受試者;詹明娟(2009)研究發現健康良好的中高齡者活躍老化比不健康者 較高。 整理相關文獻之後,我們可以發現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 經濟狀況、居住狀況以及健康狀況對高齡者活躍老化的影響並不一致,另外本研 究想探討不同樂齡學習機構的學員之活躍老化是否有所不同,因此這八個個人背 景變項將一併在本研究中進一步探究。. 茲以表 2-5、表 2-6 說明各文獻中背景變項對活躍老化的研究結果。彙整如 下。. 31.

(41) 表 2-5 背景變項對活躍老化的影響研究結果彙整表(一) 性 江鈺正(2007) 。休 閒阻礙、休閒利益 與活躍老化之關係 探討 詹明娟(2009) 。中 高齡學習者休閒態 度與活躍老化之關 係研究 林俊達(2010) 。太 極拳運動參與者涉 入程度對休閒利益 及活躍老化之影響 研究-以嘉義縣市 為例 曾淑貞(2011)。高 齡人力資源運用與 活躍老化關係之研 究 羅伊珊(2012) 。活 躍老化:銀髮族參 與休閒活動因素之 研究-以台中市為 例 陳玉燕(2012) 。桃 園縣國小教師老化 態度、活躍老化學 習認知與活躍老化 學習需求之研究. 別. 年. 齡. 75 歲以上高齡 者在活躍老化 的社會支持層 面達顯著差異. 性別會影響 老化情感. 育. 程. 度. 婚. 姻. 狀. 況. 經. 濟. 狀. 況. 居. 住. 狀. 況. 健 康 狀 況. 教育程度較高者在活 躍老化各構面均達顯 著差異. 經濟狀況較佳者在 活躍老化個構面均 達顯著差異. 教育程度高,活躍老 化愈高. 顯著相關 經濟充裕者活躍老 化較好. 顯著相關 健康狀況良好者 活躍老化較好. 80 歲以上的高 齡者在身體健 康和經濟安全 的感知上,低於 其他二個較年 輕的族群 有顯著差異. 教育程度較高者,在 活躍老化的經濟安全 層面,高於教育程度 較低者. 自覺經濟越富裕 者,在活躍老化的 經濟安全和社會支 持層面感受越高. 自覺健康狀況愈 佳,活躍老化愈 好. 85-94 歲以上高 齡者在活躍老 化的安全層面 高於 75-84 以 及 65-74 歲之 高齡者 年齡會影響老 化情感、老化參 與以及老化學 習需求. 大學以上的高齡者在 健康/情緒層面高於 其他教育程度者. 女性活躍老 化表現較男 性好. 女性活躍老 化整體高於 男性. 教. 有顯著差異. 有顯著差異. 有顯著差異. 獨居者在活躍老化的社會 支持與心理狀況層面較 差。. 。. 有顯著差異. 行動良好者在活 躍老化整體表現 較佳. 教育程度會影響老化 認知. 研究者整理 32.

(42) 表 2-6 背景變項對活躍老化的研究結果彙整表(二) 性 吳逸如(2012) 。 戰後嬰兒潮世代 公教人員活躍老 化學習需求及參 與意願之探討 林奇香(2013)。 念佛活動對高齡 者成功老化影響 之探究—以雪心 文教基金會為例 林瑞杰(2013) 。 澎湖縣國小教師 老化態度、活躍 老化學習認知與 活躍老化學習需 求之研究 王月玲(2013)。 祖父母對於老化 學習認知與需求 之研究:活躍老 化的觀點 楊淑君(2014)。 桃園縣高齡友善 環境滿意度與需 求度與長者活躍 老化相關性之探 討. 別. 年. 齡. 教. 育. 程. 度. 性別會影響活 躍老化學習需 求. 婚. 姻. 況. 經. 濟. 狀. 況. 居. 住. 狀. 況. 婚姻狀況會影響活躍 老化學習參與意願. 年紀越輕之 高齡者,成功 老化越顯著. 男性的活躍老 化情感高於女 性,女性活躍老 化認知高於男 性 性別影響祖父 母對活躍老化 學習需求評 定,女性評定較 高. 狀. 健 康 狀 況 自覺健康狀況會 影響活躍老化學 習需求、活躍老 化學習參與意願. 經濟狀況良好者,成功 老化越顯著. 健康狀況良好 者,成功老化越 顯著. 大專教育程度者,在 活躍老化的生活安全 認知層面,高於碩博 士教育程度者. 年齡在 54 歲 以下,認為活 躍老化學習 是最重要與 最需要. 教育程度影響祖父母 活躍老化學習目標與 活躍老化學習的重要 性認知評定. 。. 獨居與非子女同住者 心理較不活躍,與子女 同住者,社會較活躍. 研究者整理. 33. 自覺健康良好 者,心理活躍較 佳.

(43) 第三節長青大學與樂齡大學及相關研究 一、長青大學 長青學苑是於 1982 年 12 月高雄社會局為擴大辦理老人福利法,與高雄市 基督教女青年會合作開辦老人教育,因而誕生的老人教育大學。而後,臺灣各地 陸續有不同的民間組織辦理類似的老人教育,名字也以長青學苑稱之,隨著高齡 人口的增加,各學苑的課程漸漸多元之後,開始有長青大學名稱出現。 曉明長青大學是由天主教聖母聖心修女會所創辦,創立於民國 83 年 10 月, 天主教聖母聖心修女會,自創會以來從未間斷過教育、醫療、福音傳播、社會服 務等工作。創辦長青大學乃為了提倡終身學習,推動老人教育及文康休閒活動。 本著「老有所學,老有所長,老有所為」的理念,鼓勵銀髮族活到老,學到老, 高齡者可依時間及興趣選修課程及參與各種文康節康慶活動,透過教育學習與人 際互動達其成功老化之目標。 目前招收的學員為 45 歲以上,學制分為一般科系和專業科系,一般科系學 分數依上課時數計,出席達 2/3 者可得學分,不分科系累積修畢 24 學分(須滿 3 年 6 學期),可獲頒學位。專業科系包括「觀光語文系」、「藝術生活系」、「休 閒生活系」、「醫療保健系」、「資訊生活系」等五個系別,累積修畢 24 學分,可 獲頒學位。. 二、樂齡大學 教育部推動結合大學校院辦理老人終身教育,政策依據 2006 年頒訂《邁向 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 、2007 年《老人福利法》第三條、2008 年《人口 政策白皮書》、2009 年「友善關懷老人服務方案」、2011 年 3 月公佈中華民國教 育報告書「第 35 項.擴增高齡學習機會方案」 :1、結合各項資源,擴大提供老人 終身學習機會。2、創新高齡多元學習模式,發展高齡者自主學習。3、提昇高齡 教育人員專業素養及高齡者教育水準。4、促進全民對老人及老化認識,營造世 34.

(44) 代融合社會。多方政策推行,以保障老人學習權益,使老人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針對落實《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行動方案之「建構老人終身 學習體系」 ,教育部提出「鼓勵大學校院結合旁聽制度,開放老人選修大學課程, 或於寒假、暑假發展大學校園老人寄宿所等活動」的因應策略。開拓高齡多元化 學習管道,首創於 2008 年結合國內 13 所大學校院辦理「老人短期寄宿學習計畫」 ; 自此逐年推動發展,2009 年之「補助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學堂專案計劃」補助 28 所大學辦理;進而為引發更多大學願意敞開校門共同參與,以擴大執行效益,教 育部於 2010 年委託玄奘大學規劃「補助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大學計畫草案」,自 2010 學年度起首創以學期學年制推動「樂齡大學計畫」 ,全國計 65 所大學開辦, 從此積極啟動「樂齡大學計畫」,第二年 2011 學年有 84 所大學校院辦理;第三 年 2012 學年增加至 97 所大學校院辦理;第四年 2013 學年申請辦理的大學校院 高達 100 所,逐年遞增,提供全國各地高齡者快「樂」學習、忘記年「齡」,共 同開創國內推展高齡教育的新契機。. 樂齡大學的概念,在於開放大學校園,應用大學豐富的人力與物力資源,提 供 55 歲以上的高齡者系統性與知識性的學習,使大學在面臨高齡社會中,在高 齡學習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樂齡大學招收對象為年滿 55 歲之國民,身體健康情況良好,可行動不需 扶持,無照護需求者。每班以 20 人以上為原則,師資以承辦學校現有師資為主, 少數非學校現有專長者,得聘請校外人士擔任。 茲以表 2-7 說明長青大學與樂齡大學的不同。. 35.

(45) 表 2-7 長青大學與樂齡大學的比較. 承辦單位. 長青大學. 樂齡大學. 私人基金會或縣市政府. 公私立各大學. 社會局處 選課方式. 可自由選課. 由大學規畫好套餐式課 程,不可自由選課。. 上課成員. 選課不同,班級成員不. 班級成員固定,可認識同. 同,可認識許多同學,但 學較少,但認識可能較深 可能無法深交。 學位認證. 入。. 發給學分證明,不可作為 發給學分證明,不可作為 正式學位。. 正式學位。. 研究者整理. 臺中市目前共有 17 所大學獲教育部補助開辦樂齡大學,包括逢甲大學、嶺 東科技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修平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靜宜大學、弘光科 技大學、中臺科技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中山醫學大學、僑光科技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亞洲大學、東海大學、國立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等學校。以學期制,每校每學期招生 20~30 人。. 三、長青大學與樂齡大學相關研究 國內探究樂齡大學相關研究仍屬少數,相較其他樂(高)齡相關性質 之數百篇研究主題,尚屬萌芽階段,主因於教育部自 2010 年起推動樂齡大學至 今才邁入第五年。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搜尋到 14 篇,其研究範圍包 含:動機與滿意度(6 篇) 、學習需求(2 篇)、學習成效評估(3 篇)、課程規劃 (2 篇);樂齡學習與社會資源整合(1 篇)等探究。整理如表 2-8 所示: 36.

(46) 表 2-8 樂齡大學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別). 論文題目. 陳英豪(2011). 台南市樂齡大學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邱嘉萍(2011). 探討高齡者終身教育的學習需求與服務模式之個案研究. 簡以璇(2012). 老年教育動機與課程以及身心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楊千霈(2012). 樂齡大學課程規劃者對於活躍老化學習課題的認識與規劃之研究. 王杙娟(2012). 樂齡族群人格特質、學習動機與其生活滿意之研究. 許世勲(2013). 人文藝術課程學習動機與滿意度調查-以高苑樂齡大學為例. 陳品君(2013). 雲嘉南地區樂齡大學學員之學習需求及參與意願探討. 郭俐彣(2013). 樂齡大學參與者學習成效評估之研究- 以實踐樂大為例. 呂淑華(2013). 樂齡學習與社會資本整合之研究-以桃園縣某樂齡大學為例. 劉芳妤(2014). 銀髮族安康旅遊先前經驗、服務接觸期待、旅館組織屬性與顧客滿意度之關係 探討. 王怡臻(2014). 樂齡大學課程發展評鑑指標之建構. 吳旭平(2014). 「高齡者旅遊方案規劃」課程實施成效之行動研究. 王喬玫(2014).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銀髮族對網路學習之行為意圖. 鄭窈窕(2014). 樂齡大學學員人際關係、知覺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於長青學苑已開辦多年,因此以長青學苑學生為研究對象的題目,為數不 少,搜尋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網發現共有 113 篇,而以長青大學為研究對象的論 文則有 11 篇,整理如表 2-9 所示:. 37.

(47) 表 2-9 長青大學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別). 論文題目. 林佳慧(2007). 高齡者電腦經驗與其生活滿意度及電腦態度關係之研究. 謝國榮(2008). 非正規高齡教育機構英語學習者溝通恐懼、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 研究. 鄭雪琴(2008). 社區老人自費使用送餐服務願付價格與相關因素初探-以台中甘霖基金會附設長 青大學學員為例. 謝嘉珍(2008). 計畫行為理論應用於老人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之研究. 鍾宜諠(2008). 參與靈性學習課程高齡者對自我概念與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 郭乃華(2009). 放大輔具對中高齡者電腦使用成效與態度之影響. 李叔蔚(2012). 高齡者學習動機、學習需求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彰化市長青大學為例. 林筱倩(2013). 高齡者的學習活動參與與老化態度關係之探究─以台北市老人服務中心為例. 黃顯智(2013). 銀髮族低碳生活實踐與自覺健康狀況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某長青大學為例. 研究者整理. 從以上資料來看,以長青大學或樂齡大學學員為研究對象的論文數量都不多, 而比較這二個高齡教育機構學員不同的研究論文則尚未有。長青大學和樂齡大學 開辦的單位不同,選課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是否學員的幸福感和活躍老化也會有 所不同,這是本研究想了解的內容,也希望能對高齡教育有所助益。. 38.

(4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齡者幸福感與活躍老化的關係,採量化研究,以問卷調查 結果進行分析,以下就各章節加以說明。第一節為研究設計與架構,第二節為研 究對象與變項之操作,第三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第四節為實施程序。.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依據研究架構圖,表達整體研究的關係,並根據研究架構說明研究假設。. 幸福感. 高齡者背景變項 性別 年齡 教育 婚姻 經濟 居住 健康 學習機構. H1. 生活滿意 身體健康 正向情緒 享受生活. H3. H2. 活躍老化 健康 參與 安全. 圖 3-1 研究架構圖 本研究之研究假設如下: H1:高齡者不同背景變項對幸福感有顯著差異。 H1-1:不同性別之高齡者其幸福感有差異。 H1-2:不同年齡之高齡者其幸福感有差異。 H1-3:不同教育程度之高齡者其幸福感有差異。 H1-4:不同婚姻狀況之高齡者其幸福感有差異。 39. H4.

(49) H1-5:不同經濟狀況之高齡者其幸福感有差異。 H1-6:不同居住狀況之高齡者其幸福感有差異。 H1-7:不同健康狀況之高齡者其幸福感有差異。 H1-8:不同學習機構之高齡者其幸福感有差異。. H2:高齡者不同背景變項對活躍老化有顯著差異。 H2-1:不同性別之高齡者其活躍老化有差異。 H2-2:不同年齡之高齡者其活躍老化有差異。 H2-3:不同教育程度之高齡者其活躍老化有差異。 H2-4:不同婚姻狀況之高齡者其活躍老化有差異。 H2-5:不同經濟狀況之高齡者其活躍老化有差異。 H2-6:不同居住狀況之高齡者其活躍老化有差異。 H2-7:不同健康狀況之高齡者其活躍老化有差異。 H2-8:不同學習機構之高齡者其活躍老化有差異。. H3:高齡者之幸福感與活躍老化有顯著相關。 H4:高齡者之幸福感對活躍老化有預測力。. 4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與生命教育主題相關的各類多元選修課程:「幸 福學、學幸福」、「哲學與生活運用」、「電影

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 ensure at least 99.7% availability of the WiFi service, support four-hour response time and four-hour service recovery with active monitoring,

• The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 is the highest nutrient intake value that is likely to pose no risk of adverse health effects for individuals in a given age and gender

It is based on the goals of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on other official documents related to th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reform since 2000, including

- WHO “ 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 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甚麼是

background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health literacy and risk behavior of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relevant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Survey duration

運用 Zuvio IRS 與台日比較文化觀點於日本文化相關課程之教學研究 Applying Zuvio IRS and Perspective on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to Teaching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